推荐阅读

excel 如何建立自己的自动化图表模板
VBA是一般读者不愿过多接触和学习的内容,因为这个部分总是给人高深莫测之感。若要摆脱Excel图表制作中那些低效的大量重复作业,学习VBA宏代码就是一个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办公室人员可能需要每周、每月都重复制作相同类型的图表,虽然Excel提供了图表的自定义模板和工作簿模板,但有时直接使用这些方法只能减少部分重复作业,通过使用VBA则可以大大简化这样的操作,我们需要的仅仅是用鼠标轻轻点击一下相应按钮即可。我们是否对Excel图表制作中简单机械的重复工作痛恨不已?这些繁复的劳作不但消耗作图时间,而且会使我们对Excel图表制作的兴趣消耗殆尽。好了,如果这已经是一个必须要认真对待的问题,那么使用VBA来定制适合自己的工具集就变得再实用不过了。除了自己动手来编写相应的VBA宏代码,其实我们也可利用Excel自带的分析加载项来制作相应的图表。此外,借助使用第三方工具集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方法。注:虽然掌握VBA这个工具对于学习图表大有裨益,但并非必须。如果我们不打算对VBA进行更深入学习,本章的工具请直接拿来套用即可。建立自己的自动化图表模板:面对周报、月报、年报中如出一辙的图表,我们还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重复着这种燃烧激情和岁月的作业吗?如果回答是肯定的,我们是否想过,并且尝试去使用更加高效的方法,来实现这些简单、重复、低效的工作?如果没有,请不要再犹豫,马上行动起来,建立属于自己的自动化图表模板吧!Excel提供了自定义图表模板和工作簿模板,这样的操作虽然可以简化作业,但是在某些方面,依然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如图13.1-1案例图表是非常典型的帕累托图表,如果仅是更新图表的数据,来重复使用这个图表,每次都必须要面对如下问题:图13.1-1 需重复使用的帕累托图

Excel2010中改进的函数库功能
您或许想了解有关Excel2010对于函数方面的改进,这篇文章将向您对此主题做一简要的介绍。概括的讲,Excel2010中的一些函数已经进行了更新和重命名,并且在函数库中新增了一些函数。毫无疑问,新增加的函数可以满足更多用户不同层次的需求,而对原有函数的更新和重命 名,则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为了提高函数的准确性、使函数的功能与预期保持一致并让函数名称更准确地描述其功能。”本文选取了一个改进函数RANK.AVG作为代表,配合一个简单的实例。描述了为何要对原有函数改进的原因,以及兼容性相关的主题。公式记忆式键入功能当您在Excel2010中开始输入函数时,只需要输入函数的前几个字母,所谓“公式记忆式键入功能”便会列出以此子母打头的一些函数名称。如何区分并理解两种不同的函数标识?举个例子,想要根据学生成绩进行排名,在Excel2010可以使用RANK.AVG函数,它的工作方式比现有的RANK函数更符合统计学家的期望。注意:在下面这幅截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两种不同的图标来标识函数。为什么某些函数的标识中除了“fx”以外,还会有黄色三角形的“!”符号呢?这是因为“原始函数”显示有黄色三角形,以通知您这些函数可与Excel2007及更早版本兼容。换句话来说,这些有黄色三角形的函数在Excel2010中已经有了新的名称。如何查找兼容性函数?

Excel中进行表格文字换行的操作技巧
生活中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都会用到excel表格,在表格栏有时候字太长会有无法显示完全或者显示太过的情况。今天,小编就教大家在Excel中进行表格文字换行的操作技巧。 Excel中进行表格文字换行的操作方法一 非常简单的方法,只需要打开页面,找到工具栏上“自动换行”的选项。 点击自动换行,即可看到文字已经自行换行了。 Excel中进行表格文字换行的操作方法二 右键点击文字,点击“设置单元格格式”。 点击“对齐”,在“文本控制”栏菜单下的“自动换行”项打“√”,点击确定即可。

Excel中的快捷键Alt+Enter使用基础教程
在Excel中,用快捷键Alt+Enter可以实现下面的功能:1.在同一单元格中另起一个新行。如果需要在同一单元格内输入多行内容,可以将光标定位到需要换行的位置,然后按Alt+Enter。这里有一个与该快捷键相关的小技巧。例如在A1单元格中输入“Excel技巧”,并让“Excel”和“技巧”分为两行,然后在另一个单元格如C1中输入公式“=A1”,可以看到C1中的内容并未分为两行:Excel只是在“Excel”和“技巧”之间保留了一个空格。如果需要让C1单元格与A1单元格一样,也分为两行,这时只需将C1单元格格式设置为“自动换行”即可。实际上,当我们在某个单元格中使用了Alt+Enter进行换行后,该单元格格式就被自动设置为“自动换行”了。2.重复上一个命令或操作。这个作用与快捷键F4或Ctrl+Y相同,可以重复执行上一次的操作。例如当在Excel中插入一行后,按Alt+Enter将继续插入行。Excel中的快捷键Alt+Enter使用基础教程
最新发布

excel突破结构限制的“数据透视表”
出个题:根据A2:C16生成E2:G18的汇总结果。这里的汇总是求和。遇到这种情况,首选肯定是函数公式,虽然数据源表是个很规范的一维表,可以用数据透视表,可是想建构到上图那么奇葩,数据透视表无此异能。求和公式是很容易写,但是换个呢?乘积?方差?不重复个数……============================================================其实,上面这个计算用的真的是数据透视表,整个操作从头到尾没有在键盘上敲过一个字母。过程是这样几滴:先【插入】一个【数据透视表】,这个透视表放哪儿无所谓,重要的是要添加到【数据模型】。然后就是添加字段: 行字段:表头1 列字段:表头2 值字段:表头3 值字段默认求和,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修改

Excel STANDARDIZE 函数 使用实例教程
STANDARDIZE函数返回指定的平均值和标准偏差表示的分布的正态化数值。正态化数值。=STANDARDIZE(x, mean, standard_dev) =STANDARDIZE(x, 平均值,标准偏差) 参数 X 必需。 需要进行正态化的数值。 Mean 必需。 分布的算术平均值。 Standard_dev 必需。 分布的标准偏差。 实例

Excel MID、MIDB 函数 使用教程
MID、MIDB 函数返回文本字符串中从指定位置开始的特定数目的字符串。Excel 2003+MID、MIDB 函数返回文本字符串中从指定位置开始的特定数目的字符串。MID 函数将全角和半角字符都计数为1,MIDB 函数将全角字符计数为2,半角字符计数为1。指定位置开始的指定数目的字符串。=MID(text, start_num, num_chars) =MIDB(text, start_num, num_bytes) =MID(文本, 开始位置, 字符个数) =MIDB(文本, 开始位置, 字节数) 参数 文本 必需。 包含要提取字符的文本字符串。 start_num 必需。 文本中要提取的第一个字符的位置。 文本中第一个字符的 start_num 为 1,以此类推。 num_chars 必需。 指定希望 MID 函数从文本中返回字符的个数。 Num_bytes 必需。 指定希望 MIDB 函数从文本中返回字符的个数(字节数)。 要点 如果 start_num 大于文本长度,则 MID 返回空文本 (“”)。 如果 start_num 小于文本长度,但 start_num 加上 num_chars 超过了文本的长度,则 MID 只返回至多直到文本末尾的字符。 MID、MIDB 函数返回文本类型数据,即使截取的数据是数字。因此希望结果参与下一步数字计算,注意需要先转换为数字类型。 实例 例1:MID 函数例2:MID 函数将全角和半角字符都计数为1,MIDB 函数将全角字符计数为2,半角字符计数为1。

excel 按颜色求和的两种常见方法
excel按颜色求和有两种方法,分别使用按颜色筛选和使用GET.CELL宏表函数来实现。下面具体介绍:excel按颜色求和方法: 比如要对下面截图中A2:A10单元格区域的黄色背景单元格求和或者是对红色数字求和,该如何进行只对按颜色求和呢?此方法只对excel 2007以上的版本适用。 1.单击A1单元格,执行“数据——筛选”,开启筛选功能,然后单击A1单元格的下拉箭头,选择“按颜色筛选”——“按单元格颜色筛选”和“按字体颜色筛选”。 2.在D1单元格输入公式:=SUBTOTAL(9,A2:A10)即可。 说明:SUBTOTAL函数可以实现对可见单元格进行运算,比如此例,就是配合筛选使用。

如何运用INT和ROUND函数取整
我们在工作中批量处理数据时,经常需要将数字取整,去掉小数点,有时候还需要四舍五入,那么在这里我们就需要运用到WPS中的INT函数和ROUND函数了,学会了这两个函数,将会对我们的工作带来非常大的便利,一起来学习一下吧~首先,单击工具栏【公式】下的数学和三角单击下拉菜单中的INT函数。弹出对话框,单击需要取整的数据,单击确定。确定后就显示整数了,单击下拉填充框,将数据填充。这样,所有的数据就都是去掉小数点的整数了,但如果我们需要将小数点四舍五入的话,就不能使用INT函数了。

如何利用Excel的 HYPGEOMDIST函数 计算超几何分布
HYPGEOMDIST函数用于计算超几何分布。给定样本容量、样本总体容量和样本总体中成功的次数,函数HYPGEOMDIST返回样本取得给定成功次数的概率。使用函数HYPGEOMDIST可以解决有限总体的问题,其中每个观察值或者为成功或者为失败,且给定样本容量的每一个子集有相等的发生概率。HYPGEOMDIST函数的语法如下:HYPGEOMDIST(sample_s,number_sample,population_s,number_population) 其中,sample_s参数为样本中成功的次数,number_sample参数为样本容量,population_s参数为样本总体中成功的次数,number_population参数为样本总体的容量。超几何分布的计算公式如下:式中:x=sample_sn=number_sampleM,m=population_sN=number_population下面通过实例详细讲解该函数的使用方法与技巧。

如何利用Excel的 PROB函数 计算数值在指定区间内的概率
PROB函数用于返回区域中的数值落在指定区间内的概率。如果没有给出上限(upper_limit),则返回区间x_range内的值等于下限lower_limit的概率。PROB函数的语法如下:PROB(x_range,prob_range,lower_limit,upper_limit) 其中,x_range参数为具有各自相应概率值的x数值区域,prob_range参数为与x_range中的值相对应的一组概率值,lower_limit参数为用于计算概率的数值下界,upper_limit参数为用于计算概率的可选数值上界。下面通过实例详细讲解该函数的使用方法与技巧。打开“PROB函数.xlsx”工作簿,切换至“Sheet1”工作表,本例中的原始数据如图17-13所示。已知具备各自相应概率值的x数值区域,要求计算区域中的数值落在指定区间中的概率。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下。图17-13 原始数据STEP01:选中A7单元格,在编辑栏中输入公式“=PROB(A2:A5,B2:B5,2)”,用于计算x为2的概率,输入完成后按“Enter”键返回计算结果,如图17-14所示。STEP02:选中A8单元格,在编辑栏中输入公式“=PROB(A2:A5,B2:B5,1,3)”,用于计算x在1到3之间的概率,输入完成后按“Enter”键返回计算结果,如图17-15所示。图17-14 计算x为2的概率图17-15 计算x在1到3之间的概率如果prob_range参数中的任意值≤0或>1,函数PROB返回错误值“#NUM!”。如果prob_range参数中所有值之和不等于1,函数PROB返回错误值“#NUM!”。如果省略upper_limit参数,函数PROB返回值等于lower_limit时的概率。如果x_range参数和prob_range参数中的数据点个数不同,函数PROB返回错误值“#N/A”。

如何利用Excel的 POISSON函数 计算泊松分布
POISSON函数用于返回泊松分布。泊松分布通常用于预测一段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次数,比如一分钟内通过收费站的轿车的数量。POISSON函数的语法如下:POISSON(x,mean,cumulative) 其中,x参数为事件数,mean参数为期望值,cumulative参数为一逻辑值,确定所返回的概率分布形式。如果cumulative为TRUE,函数POISSON返回泊松累积分布概率,即,随机事件发生的次数在0到x之间(包含0和1);如果为FALSE,则返回泊松概率密度函数,即随机事件发生的次数恰好为x。下面通过实例详细讲解该函数的使用方法与技巧。打开“POISSON函数.xlsx”工作簿,切换至“Sheet1”工作表,本例中的原始数据如图17-16所示。已知事件数和期望值,要求计算符合这些条件的泊松累积分布概率和泊松概率密度函数的结果。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下。图17-16 原始数据STEP01:选中A5单元格,在编辑栏中输入公式“=POISSON(A2,A3,TRUE)”,用于计算符合上述条件的泊松累积分布概率,输入完成后按“Enter”键返回计算结果,如图17-17所示。STEP02:选中A6单元格,在编辑栏中输入公式“=POISSON(A2,A3,FALSE)”,用于计算符合上述条件的泊松概率密度函数的结果,输入完成后按“Enter”键返回计算结果,如图17-18所示。图17-17 计算符合上述条件的泊松累积分布概率图17-18 计算泊松概率密度函数的结果如果x参数不为整数,将被截尾取整。如果x参数或mean参数为非数值型,函数POISSON返回错误值“#VALUE!”。如果参数x<0,函数POISSON返回错误值“#NUM!”。如果参数mean<0,函数POISSON返回错误值“#NUM!”。函数POISSON的计算公式如下:假设cumulative=FALSE,

如何利用Excel的 CHITEST函数 计算泊松分布
CHITEST函数用于计算独立性检验值。函数CHITEST返回χ2分布的统计值及相应的自由度。可以使用χ2检验值确定假设值是否被实验所证实。CHITEST函数的语法如下:CHITEST(actual_range,expected_range) 其中,actual_range参数为包含观察值的数据区域,将对期望值做检验。expected_range参数为包含行列汇总的乘积与总计值之比率的数据区域。下面通过实例详细讲解该函数的使用方法与技巧。打开“CHITEST函数.xlsx”工作簿,切换至“Sheet1”工作表,本例中的原始数据如图17-19所示。工作表中统计了某班男生与女生去某地旅游的意向,已知统计的实际数值与期望数值,要求计算出相关性检验值。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下。选中A10单元格,在编辑栏中输入公式“=CHITEST(A2:B4,A6:B8)”,用于返回独立性检验值,输入完成后按“Enter”键返回计算结果,如图17-20所示。图17-19 原始数据图17-20 返回独立性检验值如果actual_range参数和expected_range参数数据点的个数不同,则函数CHITEST返回错误值“#N/A”。χ2检验首先使用下面的公式计算χ2统计:式中:Aij=第i行、第j列的实际频率Eij=第i行、第j列的期望频率

SUBSTITUTE函数隐藏身份证号码后四位
从事HR工作的小伙伴经常会遇到统计个人信息的情况,很多人不愿意完全公开个人的信息,特别是身份证信息和银行卡信息等重要的个人信息资料,希望人事部门能够给予保密,怕自己的个人信息一旦外露,会遇到很多麻烦。那么我们该如何来处理这种情况呢?下面我们就来给大家分享一个SUBSTITUTE函数的应用,能够帮助小伙伴们适当隐藏个人的信息内容,达到不完全公开的目的。隐藏身份证后四位我们先打开一张表格作为范例讲解,如表1,这样的表格,我们就可以对身份证信息作适当的隐藏,达到不完全公开的目的,对个人造成不了威胁。表1首先,我们在C列空白单元格输入公式=SUBSTITUTE(字符串,原字符串,新字符串,[替换序号]),其中第一个字符串指的是要提取信息的字符串,在这里为B2单元格中的身份证号码信息,原字符串指的是需要替换的字符串,在这里指的是身份证号码后四位数,在这里我们使用MID函数先把这四位数提取出来,新字符串指的是最终要显示的新字符串,这里指的是替换后显示的字符串****,替换序号可以为空。如表2表2敲回车后,我们就会发现新的身份证号码变成后四位数不显示的身份证号码,已经巧妙的隐藏了身份证信息的后四位数,达到了不完全公开的目的。最后,我们把鼠标移到公式单元格右下角,等光标变成十字的时候,双击鼠标,其它隐藏后身份证信息也会同时出现,如表3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