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WPS最常用的快捷键
用于处理WPS文档的快捷键创建新文档 Ctrl+N或者Alt+F+N(对应New)打开文档 Ctrl+O或者Alt+F+O(对应Open)关闭文档 Ctrl+W或者Alt+W+C保存当前文档 Ctrl+S或者Alt+F+S(对应Save)文档另存为 F12或者Alt+F+A(对应Save As)打印文档 Ctrl+P或者Alt+F+P(对应Print)查找文字、格式和特殊项 Ctrl+F替换文字、特殊格式和特殊项 Ctrl+H定位至页、节或者书签 Ctrl+G

wps中vba插件怎样安装
WPS的人越来越多了,而大多数人用的基本上都是WPS的个人版,而问题是WPS Excel个人版的功能比Office Excel的功能要少很多,比如很多人需要的“宏”功能,在WPS的个人版里面就没有。那么想要开启宏功能需要什么插件呢?下面小编教你安装启用WPS的“宏”功能。 wps安装插件vba的方法 默认的WPS Excel中的“宏”是灰色关闭状态,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宏”的功能是没有启用的(而Microsoft office这里默认就是启用的) 需要在wps excel中启用“宏”的功能,首先就需要下载一个“wps的vba插件”,这个模块在网络上不是很好找,下面提供一个下载链接:http://pan.baidu.com/s/1o72xToe,直接下载即可。 下载“wps的vba”之后,就需要安装了,只有安装了此模块,wps的宏功能才会被启用。下载解压完成之后,双击”vba6chs“即可安装。 安装的时候出现”install has completed successfully“表示已经安装成功了,再点击”OK“就行了。 最后在来看看WPS Excel中的”宏“是否启用了,我们可以看到宏已经可以正常使用了, wps使用技巧 1、WPS文字表格玩自动填充 在WPS文字表格里选中要填入相同内容的单元格,单击“格式→项目符号和编号”,进入“编号”选项卡,选择任意一种样式,单击“自定义”按钮,在“自定义编号列表”窗口中“编号格式”栏内输入要填充的内容,在“编号样式”栏内选择“无”,依次单击“确定”退出后即可。

wps中制作循环播放的胶片效果的操作方法
制作从左往循环播放的胶片效果。不少网友看到这个题目,都会担心这个操作不要太复杂哦!其实,制作的方法非常简单。感兴趣的网友可以按照下面的步骤来一步一步进行,轻松就可以实现了。今天,小编就教大家在Wps中制作循环播放的胶片效果的简单方法。 Wps中制作循环播放的胶片效果的操作步骤如下: 首先是胶卷的制作,新建空白幻灯片,画一个矩形,设为黑色,如下图。 然后画很小的一个矩形,设为白色,放在黑色矩形上。 复制粘贴白色矩形,可以使用组合来复制,这样快些。最终效果如下: 在中间黑色区域画几个矩形,然后双击矩形,图片填充,选择本地好看的图片。 这样,胶卷就制作完成了。 再画条和胶卷一样长的线或矩形,对接起来,组合,组合好了设置矩形(或线条)透明,剪切、粘贴为png 图片。 以下以右侧进入为例,把得到的图片框移动出去对齐演示区域的边缘如下(不计透明部分)。复制做好的图片框,把复制出来的图片框2 末尾和演示区域的右侧对齐,红线表示图片框2 的宽度。 点击左侧的图品框1 添加动作绘制自定义直线或曲线,按住Shift 点击图片1 的中心到图片2 的末尾。也就是红线所表示的位置和长短,删除图片2复制图片框1,并和图片框1 重叠放置。

Microsoft Office 2016 预览版轻体验
Windows10发布在即,微软视窗操作系统的这一次重大更新,肩负着从个人电脑到手机端大一统的重任,自然颇受小伙伴们的关注。作为尝鲜控,一直以来撸主都在微软新系统正式发布之后更新体验。想想从Windows7到Windows8,虽然每次新版本的推出,都会受到许多诸如使用习惯、兼容性等等的质疑,但尽管如此,新的系统新的体验,总是会逐步替代旧产品,走进普通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样,微软的office办公软件也是如此。上两个学期,突然发现学校教室的电脑里的office升级到了2010,终于觉得略显老迈的office2003要逐步退出人们的视野,尽管此时office2013已经发布两年多了。和操作系统一样,在微软生态中,这种用户粘性极大地软件的更新,也许真的要花费很长的时间,让人们去普遍接受新的功能,新的使用方法。office2016可能也是如此吧!昨天在尾巴上偶然发现office2016已经发布了预览版,于是撸主便迫不及待地下载体验。这次下载安装包和以往有些不同,从官网上下载的只是一个体积为2M(64位为3M)的安装工具,打开之后便开始自动开始后台安装,完全不需要过多的人工操作,只需稍微等待便可以看到office2016出现在应用列表中。 感觉office2016的图标和office2013的没有太大的区别。点击启动后,启动画面更是和2013没什么太大区别,熟悉感十足。 启动之后便会如office2013一样,出现模板选择界面,可以选择新建一个空白文件,也可以在提供的模板中直接选择。
最新发布

excel 获取行号:当前行和最后行行号的公式
文章介绍excel 获取行号的两种情况:获取当前行号以及获取最后有内容行的行号。并介绍返回最后一行内容的公式写法。 excel 获取行号的情况有多种,总归获取行号通常都会用到ROW函数。下面介绍两个excel 获取行号的案例。excel 获取行号实例一: 下面的截图,A列是一些ID号,在B列获取A列ID号对应的行号。我们在B2单元格输入公式:=IF(A2<>"",ROW(),""),下拉复制即可。 解释:用ROW(单元格地址)获得该单元格的行数,如:ROW(A1),返回A1的行号,如果不写明单元格地址,用ROW(),表示获取当前行的行号。然后用IF函数做判断,如果A2不为空,就用row()获取当前的行号,否则显示为空。excel 获取行号实例二: 同样以上面的截图来获取A列最后一行的行号是多少,该如何做呢?输入公式:=MAX((A2:A6<>"")*ROW(A2:A6)),按下ctrl+shift+enter三键结束,就可以获取A列最后一个有单元格的行号,此处的结果为:6。 这个excel 获取行号的公式意思是:A2:A6<>"",按F9键,得到结果:{TRUE;TRUE;TRUE;FALSE;TRUE}。ROW(A2:A6),按F9键,得到结果:{2;3;4;5;6},逻辑值TRUE为1,FALSE为0,用0、1乘以行号{2;3;4;5;6},得到:{2;3;4;0;6},最后用MAX函数取最大值6,就获取行号了。 延伸一下:如果需要获取最后一行的内容,如果A列是数值,可以使用公式:=LOOKUP(9E+307,A:A),如果A列是文字,使用公式:=LOOKUP(REPT("座",255),A:A)

excel 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
excel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一 如下图所示是excel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的一个截图。 C2单元格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为:=ROUND(MAX((B2-3500)*5%*{0.6,2,4,5,6,7,9}-5*{0,21,111,201,551,1101,2701},0),2) 然后下拉公式复制,可以计算出其余人员的个人所得税。 excel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为:(应发工资-个税起征点金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上面的excel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思路讲解: (B2-3500)是个人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0.6,2,4,5,6,7,9}是一个数组。 0.05*{0.6,2,4,5,6,7,9}={0.03,0.1,0.2,0.25,0.3,0.35,0.45} 是个人所得税的税率公式。 5*{0,21,111,201,551,1101,2701}={0,105,555 ,1005,2755,5505,13505}是各级别的个人所得税扣除额。 (B2-3500)*5%*{0.6,2,4,5,6,7,9}-5*{0,21,111,201,551,1101,2701} 是纳税额*各级个税税率-应扣额后的数字,如果税率对应的级别<=纳税额时,税率越大税额越大,符合所缴税款和所得相匹配的原理。如果税率对应的级别>纳税额时,税率越大税额越小,因为扣减了超额的扣除数,这样保证了,缴税数组里最大的那个一定是最符合相应税率的。 因为存在了纳税额<0的情况,即工资不满3500元,为避免出现税额为0,就在(B2-3500)*5%*{0.6,2,4,5,6,7,9}-5*{0,21,111,201,551,1101,2701}后添了一个“,0”的值 保证计算税额的公式MAX((B2-3500)*5%*{0.6,2,4,5,6,7,9}-5*{0,21,111,201,551,1101,2701},0)必定有个0值,在用MAX求最大时,出现的税额一定是符合税率的,并最小的数是0,不会出现负数。 简而言之,MAX 函数取最大值,并设置下限值为0,即得出对应员工的个人所得税。 最外面嵌套ROUND函数,就是4舍5入到2位小数。excel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二 使用下面的自定义函数完成excel个人所得税计算,使用方法参考文章最后的链接。 Function tax(Optional A As Double = 0, Optional y = 0, Optional z = 1) 'tax(月收入),tax(年收入,月收入) Dim 分界, 税率, 扣除数 分界 = Array(0, 1500, 4500, 9000, 35000, 55000, 80000) '收入分界 税率 = Array(0.03, 0.1, 0.2, 0.25, 0.3, 0.35, 0.45) '各档税率 扣除数 = Array(0, 105, 555, 1005, 2755, 5505, 13505) '各档扣除数 b = 3500 If z = 1 Then If y = 0 Then x = A - b Else b = Application.Max(b - y, 0): x = (A - b) / 12 For i = 6 To 0 Step -1 If x > 分界(i) Then tax = (A - b) * 税率(i) - 扣除数(i) Exit For End If Next ElseIf z = 2 Then If y = 0 Then x = A - b Else b = Application.Max(b - y, 0): x = (A - b) / 12 If y = 0 And x < 0 Then tax = A For i = 6 To 0 Step -1 If x > 分界(i) Then tax = (A - b) * (1 - 税率(i)) + 扣除数(i) + b Exit For End If Next

如何利用Excel的 NORMSINV函数 计算正态累积分布
NORMSINV函数用于计算标准正态累积分布函数的反函数。该分布的平均值为0,标准偏差为1。NORMSINV函数的语法如下:NORMSINV(probability) 其中,probability参数为正态分布的概率值。下面通过实例详细讲解该函数的使用方法与技巧。打开“NORMSINV函数.xlsx”工作簿,会自动切换至如图18-62所示的工作表页面。本例中需要计算概率为0.95221时标准正态累积分布函数的反函数值。计算的方法如下。选中A2单元格,在编辑栏中输入公式“=NORMSINV(0.95221)”,用于计算概率为0.95221时标准正态累积分布函数的反函数值,输入完成后按“Enter”键返回计算结果,如图18-63所示。图18-62 需要计算的值图18-63 计算反函数值如果参数probability为非数值型,函数NORMSINV返回错误值“#VALUE!”。如果参数probability<0或参数probability>1,函数NORMSINV返回错误值“#NUM!”。如果已给定概率值,则NORMSINV使用NORMSDIST(z)=probability求解数值z。因此,NORMSINV的精度取决于NORMSDIST的精度。NORMSINV使用迭代搜索技术。如果搜索在100次迭代之后没有收敛,则函数返回错误值“#N/A”。

Excel 如何利用DAYS360函数 实现计算两个日期之间的天数
DAYS360函数用于按照一年365天进行计算,用于返回两个日期之间相差的天数。其语法是:DAYS360(start_date,end_date,method) 其中,start_date参数为计算日期的起始时间;end_date参数为计算日期的终止时间;method参数为用于计算方法的逻辑值,FALSE或忽略表示使用美国方法,TRUE则使用欧洲方法。某公司财务人员需要计算每种固定资产使用的具体天数,由于数据庞大,使用人工计算比较复杂,下面将利用DAYS360函数,分别使用美国与欧洲方法计算每种固定资产使用天数。具体操作步骤如下。STEP01:新建一个空白工作簿,重命名为“DAYS360函数”,切换至“Sheet1”工作表,输入本例的原始数据,如图13-18所示。图13-18 原始数据STEP02:选中E2单元格,在编辑栏中输入“=DAYS360(C2,D2)”,然后按“Enter”键即可返回美国方法计算的两日期之间的天数,如图13-19所示。STEP03:选中E2单元格,利用填充柄工具向下复制公式至E7单元格,通过自动填充功能即可返回所有美国方法计算的两日期之间的天数,如图13-20所示。STEP04:选中F2单元格,在编辑栏中输入公式“=DAYS360(C2,D2,TRUE)”,然后按“Enter”键即可返回欧洲方法计算的两日期之间的天数,如图13-21所示。图13-19 返回美国方法计算两日期之间的天数图13-20 返回所有美国方法计算两日期之间的天数

excel拆分列(按字母大小写)Table.SplitColumn
数据源:一列若干行数据,其中品名一半字母小写一半字母大写,中间并无分隔符。目标:将“品名”列按字母大小写拆分成两列操作过程:选取“品名”列》【主页】(或【转换】)》【拆分列】》【按照从小写到大写的转换】选取“品名”列》【主页】(或【转换】)》【拆分列】》【按照从大写到小写的转换】 M公式:= Table.SplitColumn(步骤名, "指定列", 拆分函数, {"拆分列1", "拆分列2",… "拆分列n"})

Excel的几大条件函数的使用,比如sumif、countif、if、sumproduct函数等等
Excel条件函数在实际中使用比较常见,对数据按照条件进行运算汇总。 Excel条件函数大概有:IF逻辑条件函数,COUNTIF条件计数,SUMIF条件求和,SUMPRODUCT多条件计数求和。 在Excel 2007以后的版本,又增加了AVERAGEIF、AVERAGEIFS、SUMIFS、COUNTIFS和IFERROR五个函数,它们都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根据条件计数和求和。特别是多重条件函数AVERAGEIFS、COUNTIFS和 SUMIFS给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上面提到的这些Excel条件函数,为运算添加了“条件”,下面通过几个实例介绍之。 通过上表中的数据源,完成下面4题。 第一题:求一班的数学平均分 用到的excel条件函数有:COUNTIF,SUMIF,AVERAGEIF。提供三种解法: 数组公式:=SUMIF(B2:B9,"一班",E2:E9)/COUNTIF(B2:B9,"一班") 数组公式:=AVERAGE(IF(B2:B9="一班",E2:E9)) =AVERAGEIF(B2:B9,"一班",E2:E9) 第二题:求一班男生的数学平均分 用到的excel条件函数有:IF,SUMPRODUCT,AVERAGEIFS。提供三种解法: 数组公式:=AVERAGE(IF(B2:B9="一班",IF(D2:D9="男",E2:E9))) =SUMPRODUCT((B2:B9="一班")*(D2:D9="男")*F2:F9)/SUMPRODUCT((B2:B9="一班")*(D2:D9="男")) =AVERAGEIFS(F2:F9,D2:D9,"男",B2:B9,"一班") 第三题:求一班男生的语文总分 用到的excel条件函数有:SUMIFS,SUM。提供两种解法: 数组公式:=SUM((B2:B9="一班")*(D2:D9="男")*F2:F9) =SUMIFS(F2:F9,B2:B9,"一班",D2:D9,"男") 第四题:求一班男生的人数 用到的excel条件函数有:COUNTIFS,SUM。提供两种解法: 数组公式:=SUM((B2:B9="一班")*(D2:D9="男")) =COUNTIFS(B2:B9,"一班",D2:D9,"男")

excel Countif函数的小秘密
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在使用COUNTIF函数统计身份证号码的时候,得到的结果竟然是错误的。如图中所示,在E列使用下面的公式,判断B列的身份证号码是否重复。=IF(COUNTIF($B$2:$B$11,B2)>1,"重复","")公式中COUNTIF($B$2:$B$11,B2)部分,用来统计$B$2:$B$11数据区域中等于B2单元格的数量。再使用IF函数判断,如果$B$2:$B$11数据区域中,等于B2单元格的数量大于1,就返回指定的结果1“重复”,否则返回空值。运算的结果如E列所示。可是当我们仔细检查时就会发现,B2和B11单元格的身份证号码是完全相同的,因此函数结果判断为重复,但是B6单元格只有前15位号码和B2、B11单元格内容相同,函数结果仍然判断为重复,这显然是不正确的。我们来看一下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虽然B列中的身份证号码为文本型数值,但是COUNTIF函数在处理时,会将文本型数值识别为数值进行统计。在Excel中超过15位的数值只能保留15位有效数字,后3位全部视为0处理,因此COUNTIF函数将B2、B6、B11单元格中的身份证号码都识别为相同。用什么办法来解决这种误判的问题呢?可将E2单元格公式修改为:=IF(COUNTIF($B$2:$B$11,B2&"*")>1,"重复","")

excel Hlookup函数的实例讲解 hlookup函数可以实现按行查找数据
hlookup函数可以实现按行查找数据,同我们上篇文章讲的vlookup函数一样也是查找内容的函数,我们先看一下函数的用法:HLOOKUP(要查找的内容,要查找的数据区域,要查找的数据区域中第几行的数据,匹配方式。为0时表示精确匹配)。我们先通过一个实例讲解,如下图所示 HLOOKUP(C12,B1:D4,2,0),函数的解释: 1要查找的数据,这个地方是同第一行的标题对应的 2查找的数据区域:一定要注意选择的数据区域是从第一行(标题行)开始选择的 3第几行数据,我们想看读书屋的数学课程,那么就是在第二个参数数据区域的第2行。 4 匹配方式:精确输入0即可 第一个示例: 查找读书屋所有课程的分数 =HLOOKUP(C12,$A$1:$D$4,2,0),这个示例中我们查找的条件是变化的,直接引用,引用的区域是固定,所以添加停止符,引用的行还是第二行,最后一个是精确查找 第二示例:这次读书屋大飞老师带大家做一个模糊查找的示例,我们先看一下表的构成: 提成比例,为此 设定了几个提成档次销售表,大家对比上两个图,是不是可以看出,现实销售额完全对应不上我们的提成比例,一般就需要使用模糊查找。我们看一下如何查找的呢,如下函数所示。

excel拆分函数Splitter.SplitTextByCharacterTransition
数据源:空白查询目标:自定义函数,调用该函数后可将任何文本按字母大小写拆分操作过程:PowerQuery编辑器》主页》新建源》其他源》空查询编辑栏内写入公式》调用 M公式:从小写到大写:= Splitter.SplitTextByCharacterTransition({"a".."z"}, {"A".."Z"})

分分钟搞定excel多条件判断
相信大多数小伙伴在面对EXCEL中的多条件判断时,首先想到的就是使用IF函数解决。不过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个方法,可比IF函数简单多了,会小学算数,就能做出来!一起来看看吧! “苗老师,财务部要在三八妇女节给公司的女同事们发奖金,我想用IF函数,但是写不出来。” “我看你用IF函数还行呀,怎么就写不出来了呢?” 因为这次发奖金有两个条件:①所有的女员工发100元,②40岁以上的女员工再追加100元,也就是200元。有两个条件我就不知道该怎么写了。如图1所示。 既然这样,我教你两种写法,一种是使用IF函数嵌套的写法,一种是什么函数都不用的写法。我先来说明IF函数嵌套的写法,需要用到AND函数,在D2单元格输入:=IF(AND(B2="女",C2>=40),200,IF(B2="女",100,0)),如图2所示。 这是绝大多数人用的一种方法,意思是如果同时符合性别为女,年龄达到40岁两个条件,就返回200,如果只满足性别为女这一个条件,就返回100。不过我今天想教你Excel中逻辑值的运用,所以还有另一种方法,而且比IF嵌套要简单的多,在D2单元格直接输入:=(B2="女")*(100+(C2>=40)*100),如图3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