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Illustrator基础教程:钢笔工具使用详解
如果你也在使用Illustrator,那么在创建路径的时候你无疑会用到钢笔工具。这篇教程将回顾我们工作中经常用到的钢笔工具的一些基本属性、技巧和方法。1.功能钢笔工具:在画板上直接点击可以创建直线段,点击并拖拽可以创建布赛尔曲线。增加锚点工具:在路径上点击可以增加锚点删除锚点工具:在路径上点击可以删除已有锚点转换锚点:创建一个锚点并且拖拽锚点的布赛尔手柄,可以把直角点变平滑点,同样在一个曲线点上点击转换锚点工具可以变成直角点。

PS制作彩色玻璃字
这篇教程教飞特的朋友们用PS制作彩色玻璃字,教程属于比较简单的文字效果制作教程,我也是小菜一个,主要是和飞特的朋友们分享交流一下经验,希望教程对大家有所帮助吧,先看效果: 具体的制作步骤如下:1:打开PS,新建一个黑色背景的文档。大小自定。同时输入“教程 从飞特开始”这句话。字体最好选择粗一些的字体。如下图: 2:双击文字图层给文字层添加渐变叠加图层样式并设置如下图(角度设置为0):

CorelDRAW 12的“捕捉”功能
说到CorelDRAW里的捕捉功能,也许有人不太重视,实际上捕捉非常有用,它往往用在绘制、移动、变形等操作中,帮你准确找到需要的点或位置,方便对象定位和编辑图形的操作。CorelDRAW 12新增的动态捕捉和动态辅助线非常突出和重要,我们一起来仔细看看。 CorelDRAW 12*有四种捕捉种类: 1.捕捉到网格 2.捕捉到辅助线 3.动态捕捉 4.动态辅助线 动态捕捉、动态辅助线是CorelDRAW 12新增和增强的功能,这里我们重点介绍一下。 一、动态捕捉 在CorelDRAW 12中,原先的“捕捉到对象”功能增强了,它应叫做“动态对象捕捉”,(快捷键ALT+Z),它可让你的对象或光标捕捉并对齐到其他对象上,也可以设置捕捉到那些特定的点。后面我们会具体讲到点类型以及这些设置。 CorelDRAW 12增强了捕捉功能。目标捕捉节省了设计者的时间,通过捕捉,用户能得到实时的反馈,这包括节点、交叉点、中点、象线、切线、垂直线、物体和线的边缘、中心、文本基线。 菜单如下:“工具-选项-捕捉对象”,打开对话框。

CorelDRAW实例:齿轮绘制(5)
真实感很强的齿轮 点击多边形工具,按在工具栏上的“星形”按钮,并设“多边形的点数”为20,及设定一个20个角的星形。设定“多边形的锐度”,把它的滚动条拖动到最右边。按“ctrl”键,按住鼠标左键,绘出一个星形(如图12)。 以下过程不再赘述,相信通过上面的简介,大家应当可以轻松制作出下面的效果。我们再用焊接,剪切的方式绘出齿轮的截面(如图13)。 再用立体化工具制作出3D齿轮,最终效果如图14, .cds文件下载。
最新发布

摄影构图之前景的运用
摄影最能引起人们兴趣的一点,是它能在一个二维平面上,展现三维空间。即表现出事物的高度、宽度和深度,而要做到这样的效果,构图非常重要。下面我们就为读者讲解构图的其中一常见技巧――前景的运用。 前景是什么? 前景在摄影构图中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因素。它们作为一张照片的组成部分,能起到突出主体、增加照片空间感和深度的作用。因此,在摄影构图中,正确地利用前景与背景配合,可以使照片中的景物更加和谐统一,从而更富感染力。为了达到这种模拟效果,必须利用一些前景造成错觉,使照片画面看起来更有空间和深度感。 摄影:Tree Chow 如何利用前景 1. 引导主题 最常见的是利用前景,将观众的视线引导到主体部位。用广角镜配合前景,也可以将空间感和深度感夸大,但此时,前景最好兼有引导视线的作用,例如利用婉蜒的山路引向村庄,用一排同样的树木引向高塔等。 摄影:Tree Chow 2. 加强对比 如果在照片的前景中摄入一些黑色物件或剪影。从而构成强烈的对比,再把暗淡浅白的背景强调出来。例如下图中,利用了前景的黑色石块,突出了背后的天空,令构图变得特别鲜明。

摄影中照片模糊的原因分析及解决办法
初学摄影者都知道,要拍摄一张清晰的照片,一般须做到:采用较高速度的快门,将光圈由最大口径缩小四级;要有大量光线照射到被摄对象上面,被摄对象要保持静止不动;三脚架要放稳,按快门时动作要轻等等。然而,即使注意了这些,很多有经验的摄影师仍觉得拍出的照片不够清晰。一些摄影家也认为,拍摄动态照片,最难掌握的是照片的清晰度。 假如你拍摄了一批构图别致、曝光正确、且又确实是你所需要的主题的照片,但唯独其影像模糊,那是再扫兴不过了。如不留心检查原因,这种现象可能还会出现。 初用 数码相机的摄影爱好者,经常会遇到拍摄出的影像模糊发虚的问题,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对焦不准、相机把持不稳、曝光组合的选择不当等问题。 如果取到用自己拍摄的负片或幻灯片洗出的相片时,应立即对负片或幻灯片进行检查,看其是否清晰。人们往往会认为照片模糊是印相员的过错,他的机器出了毛病,结果从完美的负片或幻灯片制作出模糊的照片。 第二个需要察看的,是镜头的后镜片。我们通常对镜头前镜片很重视,这是对的。可有时在换镜头时,却不慎把细微的指印或污痕留在了不易察觉到的后镜片上。 如果保持相机和镜头处于良好状态而模糊现象仍然存在,那就会得出一个不幸的结论:肯定是拍摄者自身的问题。不管怎样,如果问题出在自己身上,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这里介绍几种既简便又迅速的检查方法,它有助于你找出此类问题的原因。 模糊照片本身就可以提供线索。你需要判定的是造成模糊现象的原因—一有时通过—只较好的放大镜分析模糊的种类就可做到这一点。 调焦错误 如果相机调焦不当,就会使你拍摄的景物模糊,强光区域的四周发虚。另外,你如果拍摄一张具有一定纵深的物体(如人的头部)照片,你可能把焦点对在一个平面上(如两只眼睛),结果发现它并不清晰。那么影像的其他部位(如鼻子或耳朵)是否更清晰呢?如果回答是肯定的,那么你的焦点就是对错了。如果因相机调焦系统错位,那么必须修理相机。如果调焦系统完好,那可能是你调焦太粗心,否则,你应借助某种光学仪器对你的眼镜或取景器接目镜进行校正。不要吹嘘你视力很好,能看见远处的跳蚤。把取景屏放置在距你3尺或稍近的能清楚观看的地方,如果你有散光或其他视觉毛病,你不得不靠近才能看清取景屏。要是这样,你就需要看眼科医生,不要找眼镜店。眼镜店是卖眼镜的,眼科医生才会给你眼睛做全面的检查。 运动导致模糊

实例讲解前景虚化构图法
这是我最喜欢的构图技巧。我大量运用这种方法,已经成为个人风格的标识。这是一位摄影师朋友教给我的。现在,每次拍摄时我都会尽量寻找一些前景,并将它们虚化,用来形成照片中的“画框”。这是一种非常简单的给照片增加纵深感和创意的方法,非常有助于强调主体。下面是一些实例: 运用前景虚化构图,你需要做的就是找到一个前景物体。这个技巧需要大光圈,利用浅景深尽量将前景虚化。下面这张在婚礼上拍摄的照片使用f/2.2光圈,利用新郎的胳膊和礼花来衬托新娘。 下一张照片拍摄于一个生日会,利用飘带作为整个画面的“画框”。 如果有两个人站或坐在一起,可以尝试“穿过”他们之间拍摄。 如果有东西遮挡了你的画面,利用它们。这张照片拍摄于一场生日会上,有人拿着一顶粉红色的帽子想挡住我的镜头。结果产生了这张我最喜欢的照片。 这张照片中的气球不仅起到了强调人物的作用,也介绍了当时的情况和环境。 还可以利用其他人的脸。

数码摄影中的测光方法和测光技巧
一、相机的测光原理 相机(数码和各种胶片)的测光原理并不复杂,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明白,相机的测光系统(或测光表)是以何为测量基准的!通俗地讲,就是相机在测量一个场景的光线时,它怎样“想”自己看到的东西?摄影技巧 记住:所有的相机在测光过程中,会将“看到”的所有物体都默认为反射率为18%的灰色(摄影的专业术语叫“中级灰”),并以此作为测光的基准。也就是说,在相机的“眼”中,所有的被摄体都是灰色的,曝光的目的是为了正确还原这种灰色。 为什么是这个特殊的18%灰?因为18%灰与人皮肤平均反射光(16~20%)的色调一样,而人是我们最常拍摄的对象。(其它物体的反射率,如银是96%,绘图白纸75%,纯黑是3%等。) 测光表工作时,要看被摄体的反射率是否为18%,如果反射率是18%,那它测量出来的数值就十分准确了,按此数值曝光,被摄体的色彩和影调就会得以真实地还原,所以,对我们的皮肤、平常的色彩斑斓的景物来说,这种以灰色基调为还原标准的曝光是非常准确的。 如果被摄体的反射率不是18%,那么相机测光系统测量出来的数值就不准确,若直接按此数值曝光,画面的影调和色彩就会出现失真:像拍摄白茫茫的雪原、黑漆漆的煤田,相机也把它们当作灰色来还原,直接对着它们测光聚焦,往往会拍出灰色的雪和煤。 小窍门:数码拍摄中,合理测光的几个小技巧: ① 拍雪景,你可以先对着你的手半按下快门,也就是对自己的皮肤进行测光,然后再对种你要拍的雪按下快门,那么雪就是白颜色了。同理,拍摄穿黑衣服的人像,也应先对脸部进行测光,然后再构图拍摄。) ② 当拍摄明亮物体时,应采用比测光表推荐的指数高1~2档的光圈,而对阴暗物体则要适当减少曝光量。 ③ 在阳光很充足的季节拍照,将使照片产生很大的反差,所以必须要对景物的明亮、阴暗部位分别测光,并以两者的平均曝光指数进行拍照。

蓝天与星芒缺一不可 拍摄技法大公开
早上拍蓝天,晚上拍星芒,这两个摄影题材可说是每位踏入摄影人的必拍主题,但要怎么拍才能把渐层蓝的天空,还是将路灯变成一颗颗美丽的星芒,这可就考验着大家对光圈快门或是测光系统的了解了。 拍到漂亮的蓝天,选好测光模式就对了 是否常觉得蓝蓝的天空没办法表现出自然饱满的颜色呢?或是才刚将建筑曝光调整好,却造成天空死白呢?其实玩家只需了解曝光手法、找寻出正确的测光位置、以及发掘时间与光线关系的话,也能轻松利用随身机拍出美丽的蓝天。 了解曝光的原理与拍摄时间,你也可拍出透彻立体的蓝天。 一般来说,对着天空进行测光,是种可准确让相机判断出该有色温与曝光值的方法,玩家只需利用上下午顺光的时段,不需华丽的拍摄技巧也可简单将蓝天白云记录下来。那如果玩家想将地面美景一同拍摄入镜,则可使用减光渐层镜或偏光镜,以及利用前述包围曝光的手法,再透过后期来进行处理,也是种可行的模式。 星芒怎么拍才漂亮? 缩小光圈拍摄与拉长曝光时间可说是将星芒效果表现出来的手法之一,在光圈较小时所拍摄出来的影像,玩家可观察到影像中的每道光线,都可清楚被捕捉下来,进而看见单点光源与光芒的变化,呈现出放射状的光芒。 可使用内建情境模式辅助夜景的拍摄。 不缩小光圈与拉长快门,并没办法在灯光周围看出完整的光线方向,就像是团光球。 若将光圈缩小与拉长快门,则可看出在灯光周围所完整呈现的光线方向,表现星芒的形状。

揭秘风光摄影的6大必杀技
转眼又是金秋,在摄影人眼里,秋天是收获风光片的好季节,对于刚入门的摄影者来说有哪些基本的,容易掌握的小技巧呢?其实理解、掌握以下基本的拍摄要领不难拍出拿得出手的好照片。 明确主题:心中要有设想 不要以为只要手拿相机随便按下快门就会出好照片。好的摄影作品往往需要用脑。在按下快门之前,你一定要明确拍摄意图,明确照片的主题,就是在拍摄过程中明白,你是要突出风景?还是人物?还是记录当地的人文风情?心中要有设想,让整个画面中心集中于主体中,然后把不必要的杂物避开。 捉住特点:地域和时间上 每处风景,都有其特色,每处风景特色都具备地域上和时间上的特点。要强调该景点的不同地方特色,才能使照片的表现力大大增强。 突出重点:选择画面主角 不错,风光摄影中,也有主次之分。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这些景物只能选择一个、两个作为画面的主角,不能把全部作为重点内容来表现。 懂得用光:日落和日出摄影教程

去哪拍北京银杏
枫叶是秋的躁动,银杏是秋的淡定。当秋风吹拂,秋雨霏霏过后,银杏洗去原有的外衣,为秋天称之为金秋提供了充足的理由。每每翻看秋季的风光影像,银杏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道风景线,于是小编我搜集了一些关于银杏拍摄的攻略,希望可以让广大摄友捕捉今秋最亮眼的一抹色彩。 最富盛名的取景地——钓鱼台宾馆东墙外 这里是北京最平易也最具地标性的银杏景观大道,近千棵银杏树种植于上世纪50年代末,整齐地排列在钓鱼台国宾馆的东墙外。每年10月总有大批人专程为取景而来,特别是一夜秋风过后,金黄的树叶纷纷叶落归根,在地上铺就了一层“银杏地毯”,这时的景观堪称极致。 最富青春气息的取景地——北京大学 北大里面的银杏树多是几棵一起散落在校园里,并不成排或是成片。西门两株巨大的古树,倒是成了北大秋景的标志,图书馆北面也有几棵有了年头的银杏树。看北大的银杏,总有不同的感觉,莘莘学子在银杏树下长大成才,年轻的恋人们在金黄的叶子下亲密私语,银杏树注定成为他们记忆中的一部分。青春的美好也映在一片片银杏叶之中。 最富人文气质的取景地——地坛公园 地坛公园的银杏大道远近闻名,从公园北门进入,两排高大的银杏树便让你一览无余。秋意未浓时,这里已有很多游客观赏银杏,摄影爱好者也拿着长枪短炮一取美景。在这里可漫步在银杏大道,也可带着孩子在游乐园玩耍,老人可听公园里的票友唱戏,或是跟着舞蹈队跳上一段。 最闹中取静的取景地——三里屯东五街 三里屯东五街是北京的使馆区,道路两旁齐刷刷地种着两排银杏树,从街西口到街东口。相比公园景点的人来人往,这里显得严肃了很多,站岗的门卫会目视着你的一举一动。银杏树的美景在这里显得更加美丽。这里真是北京一片少有的净土,除了偶有的出租车外,一个行人也没有。漫步在三里屯东五街,特别像是在某个电影中的ending画面之中。 最富诗情画意的取景地——郭沫若故居

新手教学必读篇 基础测光方法知多少
在摄影创作中,曝光遇到的情况是复杂多变的,被摄体影调、亮度、氛围、质量以及色彩的纯度等因素影响,与如何选择准确曝光密切相关。在这里,提供六种测光的方法供参考。 平均测光法 在拍摄点用机内测光装置中的*重点平均测光功能对准被摄体直接测光,它得到的是被测量的景物范围内各种亮度的平均读数。这种方法有利于保证使整幅底片得到适当的曝光量,使整幅底片的密度不薄亦不厚。如果被摄体的明暗分布比较均匀,而且反差不大,用这种平均测光法极易获得良好的效果。 照顾重要的暗部阴影法 采用这种测光方法,可以准确地控制画面中最主要的物体影像重要阴影部分的影调,使这些部分的影调和层次表现适当。当画面中阴影部分占据很重要的部位时,如山峦的阴影部、逆光照明的室内景物、逆光人像,宜采用这种方法确定曝光。具体做法是:用反射式测光表或照相机的测光系统单独对准被摄对象重要的阴影部分测光,但不按照测光表直接指出的读数曝光,而是比测光表指出的曝光量再减少1级、2级或3级进行曝光,将测量的该部位表现成较暗的影调。在这种情况下,要比测光表提供的读数减少曝光。对于黑白和彩色负片来说,比测光表指出的曝光量减少3级以内,仍然可以记录下层次;彩色反转片减少曝光要控制在2级之内。 考虑亮部影调法 这种方法不是重点考虑被摄体暗部的影调,而是从增强或削弱景物的反差需求出发,让主要景物亮部将再现为什么影调作为思考的重点,比如,拍摄一幅顺光或前侧光照明的近景人像,或者拍摄雪景,您打算将人脸的亮部或大雪覆盖的地方再现为中级影调还是较亮、较明快的影调,就会用到这种方法。具体做法是:用反射式测光表或照相机的测光系统单独对准被摄体的亮部测光,取得测光读数后,并不按照读数曝光,而是将曝光量再增加l-2级。拍雪景以及其它高调景物,也应比测得的读数额外增加曝光。 掌握亮度范围法 这种方法是分别近测被摄体亮、暗两部分的亮度,然后,根据胶卷的宽容度,确定适当的曝光。假如您测量被摄体的亮面,应该用F16曝光,而测量暗面,应该用F4曝光,那么,您可以折中用F8去曝光。这样,亮面曝光过度2级,暗面曝光不足2级,都能够记录下丰富的层次。根据黑白与彩色负片的宽容度,亮部曝光只要不超过3级,暗部曝光只要不少于4级,底片上仍然是有层次的。一般说来,如果底片的显影正常,黑白和彩色负片亮部的亮度超过3级,暗部的亮度不足3级,是能够有层次的。彩色反转片所能记录的影调范围不超过1:50。 灰板法

10大窍门让你的模特更“上相”
选择一个焦点 自动对焦时,相机会选取最近镜头的物体来对焦,容易造成对焦不准的情况,所以把自动对焦模式放弃吧。选择一个对焦点,这是必须学会的。 把焦点放在眼睛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是脸上最敏锐的一个点,也是好照片最重要的部分。当光圈全开时,把焦点对在眼睛,连皮肤都会模糊起来,初级摄友就省去后期磨皮的麻烦了。 全开光圈,小景深 有相当多理由给你去买一个大光圈的镜头。最能引起共识的就是为了拍摄小景深效果。还在羡慕令人惊讶的光线效果和迷人的背景模糊么?都能从大光圈里获得。 尝试用70mm或以上的镜头拍摄 很多MM看完照片后都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我的脸看上去肿了?任何70mm以下的镜头拍摄都会引起不同程度的变形。长焦会产生压缩空气的效果,也能加深背景的模糊。 拍摄RAW文件 这个已经是强调多次的问题了。在你修改白平衡、曝光、锐度等时,RAW文件可以让你保留更多的细节和画质。

摄影进步最大障碍是你自己
1.我没有钱买好的器材 器材是造就一个好的照片众多因素之一,依照你的摄影需求,有些可能根本不需要好相机。*不少出名的旅游摄影者如小帆与KYO用的都是便宜相机。战地记者如我遇过的诺贝尔奖摄影团队得主之一 John Rosted 也不要求非铭镜与Leica 不可,国际婚礼比赛常胜军 Davina + Daniel 用的则是 Nikon 35/2,一颗不少人觉得“伤眼”的镜头。这些都是我所遇过值得学习与当目标的摄影者。常常记住,不要让设备拘束住你自己,除非你的摄影目标就是设备,不然能让你达成目标的就是好器材。 2.摄影出名的人很多很高傲 一些*职业的编辑与闯出名号的摄影者我都有联系,我一个高傲的摄影者都没有遇见过,所以无法体会。至于国外遇过的摄影前辈更是亲易近人,完全没有国际知名奖项得主的骄纵。技术永远容易被取代,到最后一定是摄影者本身的理念与生活引起观赏者的共鸣,认可。并不是伟大的作品造就伟大的摄影者,是伟大的人才能拍出伟大的作品。一个值得尊敬的人会高傲吗?我还没碰过。 3.有人说我拍错了 艺术没有规则,因为它具备了各种无法固定的变因。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时机点,不同的观赏者,不同的地点,都会让艺术的优劣变动。你认为你拍对了,你就对了,你需要他人认同,那就听他人的,说穿了其实就是这么的莫名其妙。 个人来说我最喜欢看素人的照片,套句我认为很厉害的摄影者说的话“当一件事物回到最原始的状态,那就是纯粹。”我喜欢看摄影者那颗纯粹的心多于技术与构图。所以常常我爱的照片没人爱,因为大多看起来像没学过的人拍的。 4.我不是职业的拍不好 这两回事,真要说的话得奖与创作者常常不是职业的。职业的摄影者必须长时间做跟自己喜好无关的工作,只是比较起一般人更常接触摄影,并且以那为主要营收而已。不要把职业与作品的程度相提并论。也有些人说许多婚摄不专业,老实说真的不是这样讲,是许多素人练到职业等级(但说到专业态度还是有差)。不要因为自己不是职业而怠惰,不要因为人家是职业而做不合理要求。摄影师也是上班族,有家要养的。 5.为什么你机运这么好有许多合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