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Photoshop制作风化喷溅人物图片效果教程
作者制作动感喷溅的方法非常实用,过程:先把人像单独抠出来,方法任意,并更换想要的背景;然后把抠出的人物图像复制一层,用液化或变形工具在需要加效果的区域做变形处理;最后用蒙版及喷溅笔刷增加喷溅效果即可。 最终效果 原图飞溅效果图制作思维也非常简单:就是将主体对象与背景分离,然后再运用蒙版、泼溅画笔等针对对象进行润色,将图像作变形处理,或者做成你想要的那种效果。一、先用PS打开主体人物的图像,将这个本该为背景的图层转为普通的图层,图层下方再建一个透明的背景图层。二、将主体对象从背景中“抠”出来,这和普通的去背的方式是一样。根据不同的主体对象和背景的关系,我们选用合适的办法抠图。 由于背景和模特在身体部分的色彩关系并不十分清晰,因此,在这里我选用钢笔工具来抠图。而发丝的部分由于会相对复杂,所以,我会把发丝放到下一步再进一步完善,这里就大致抠出一个轮廓即可。

2种方法简单讲抠图
抽出抠图方法(简单、快速): 1.打开图片,按"ctrl+alt+x"抽出,弹出“抽出”对话框。 2.用画笔擦出所需抠出的`头发部位,“强制前景色”设为黑色,点击确定。 3.头发部位抠出后,“复制”背景层,添加蒙板,擦除头发附近的背景色。头发以下部分,则可以用“钢笔”抠出路径后,"ctrl+enter"(路径转选区)——羽化1-2像素——反选cttrl+shifl+I ——用黑 画笔擦除即可。 教你如何抠那些`飘逸的头发。首先,要思考的问题是:像抠这类的图,分二个部分.第一:抠图人物的`外轮廓, (注:不要抠到飘逸头发的地方,也就是说`尽量不要抠到`有透出少许背景图的地方。)一般的简单图只要这一步就好。) 详细步骤: 1.打开一张图片,抠出`人物轮廓,注,不需要抠到`头发里含少量背景的步位。 2.此时出现了`路径,复制`背景层,加上`蒙版,按"ctrl+enter",出现了“选区”,按ctrl+shift+I 反选,羽化1-2像素, 再用“画笔”工具,用黑画笔(即前景色为黑色的时,的画笔) 擦掉不需要的部分。第二:抠出头发部分。这里采用 通道+ 色阶调整 + 反相 +画笔 (目的是让和背景分开,白的更白,黑的更黑,让它黑白分明)。找图人物的`头发 1.复制一层,进入“通道”,按ctrl+1、ctrl+2、ctrl+3找出一个,黑白对比`比较明显的通道。 2.复制一个此通道 (如红通道),然后用“色阶”ctrl+L 进行调整,让黑白明显分出。 3.为了让黑白更明显分出,按ctrl+I 反相 , 此时出现了,黑白二种色,。 4.用白画笔,把不够白的地方擦白,,不够黑的地方擦黑。(即白色是要的,黑色是不要的) 5.按ctrl+Alt+~ (取出高光), 再按cltr +shift+~ 返回图层,ctrl+J 就可. 再加上自己喜欢的背景就可。

Ulead Photo硬派6制作大放送(八)图像混合魔法
Ulead Photo硬派6制作大放送(八) 图像混合魔法 在Photoimpact6中新增加了几种图像的混合方式,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奇妙的图像混合魔法。在填充对话框和对像属性对话框中,都可以来设置图像的混合方式,在Photoimpact中称作合并。 下面是一张照片,我们可以用Photoimpact将照片中的人物和不同的背景组合在一起,并且选择不同的图像混合方式,产生特别的效果。图42 人物图像 因为照片的背景是白色的,所以我们可以比较容易的使用魔术棒工具将背景与前景分离,魔术棒工具是隐藏在标准选取工具下面的,所以要先按住标准选取工具知道出现隐藏的工具条,然后选择魔术棒工具 ,使用魔术棒工具在白色的背景上点击一下,选中背景图像,再选择菜单上的选定范围à反转,这样就可以选中前景的人物,然后选择选定范围à转换为对像,将选中的部分转化为独立的对像。并且选择编辑à复制,将它复制到剪贴板上。 打开另一张背景图像,将剪贴板上的图像粘贴到背景上去,这样仅仅是使上面的图像覆盖住了下面的图像,并不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像,但是我们可以改变一下图像的混合方式,选中上面图像,然后点击鼠标右键,选择属性,打开对象的属性对话框,我们将在合并的下拉菜单中选择覆叠,如图43所示。图43 图像的混合方式 再移动调整一下人物图像的位置,就产生了如图44所示的图像效果。图44 覆叠的效果如果希望这个效果更加强烈一些。我们还可以给背景添加上照明效果,使用箭头工具在基底图像上点击一下,选中基底图像,选择效果à创意à照明,打开照明效果对话框,我们在下面的各种照明效果的缩略图中选择镜头闪光效果。在左上角的预览图像中我们可以用鼠标拖动调整闪光光晕的位置。然后点击确定并且选择将当前帧效果应用到图像。在照明对话框中的设置如图45所示。图45 添加镜头闪光 现在就产生了如图46的效果。这样的效果是不是很cool呢。图46 完成后的效果 再打开另一张做为背景的图像,并且将剪贴板上的图像粘贴到背景上去,这次我们在合并的方式中选择强光,这种混合方式似乎是在图像上照射上一束耀眼的强光,和覆叠的混合方式相比,有更多的不透明部分,感觉更加强烈。但是依然可以清楚透出基底图像上的明暗对比同时我们可以选中属性对话框中的柔化边缘选择并且设置8-10像素的柔化值,这样可以是图像的边缘和基底图像混合并且产生出发光的效果。强光合并方式所产生的效果如图47所示。图47 强光合并方式效果 现在我们再将人物的图像粘贴到一副蓝天白云的背景上面,然后将图像的混合方式改成柔光,这样就图像就会有更大的透明度。柔光方式所产生的效果如图48所示。图48 柔光混合方式效果 你也可以尝试一下其他的混合方式看看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
最新发布

详细解析LOGO设计的思路与策略
这系列文章集合了世界最顶尖的LOGO设计师们的建议,他们是真正意义上“专注LOGO设计30年”的前辈和开拓者,这些建议涵盖了从创意设计到客户沟通,包括了设计思路和设计技巧,在LOGO设计这个分支领域上,这些建议和经验的价值,无可估量。LOGO设计是一项看似简单,实则涉及多种技艺和复杂设计技巧的学科,它融合了创意理论和巧妙的应用。任何设计师都能胜任LOGO设计的工作,但是要设计出好的LOGO,设计师其实是需要相当的时间来学习的。当然,LOGO设计通常被认为是品牌设计之下的一个组成部分,虽然品牌设计所涉及到的内容和项目非常之多,从色彩到办公室的室内装修都在品牌设计所涉及的范畴以内,但是LOGO设计依然被认为是品牌设计的核心所在。作为Computer Arts 的编辑以及Brand Impact Awards 的大奖评委,我同太多从事LOGO设计的专业设计师有过深入的交流,对于LOGO设计这个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的工作,有足够的了解。接下来要分享的这些LOGO设计的经验,就是来自这些战斗在品牌设计一线的高手。根据LOGO设计的阶段,我将这些建议分为5个不同的部分,而今天的文章是其中的第一个部分,LOGO设计的研究和策略——在开始着手设计之前,你需要做什么。LOGO设计的研究与策略在真正上手设计LOGO之前,针对这个品牌的研究是无法回避的流程,针对实际情况来制定设计策略也绝对是磨刀不误砍柴工。我们将LOGO设计的研究与策略归结为第一个阶段,这个阶段,专家们给我们提出了下面几条建议:1、了解竞争者80年代的苹果公司,像热刀切黄油一样杀入传统的计算机领域,并且迅速成为世界上最有影响力、最有价值的品牌,设计师对于这个案例应该都有所了解。苹果的成功如果简单归结为鬼才乔布斯和他的小伙伴似乎并没有足够的说服力。在创业之初,苹果的团队就对当时的整个市场和用户的需求有过比较深入的研究与分析,他们的竞争对手则是最实际、最有用的研究案例,而这些是帮助苹果起步的关键之一。

大师总结PPT制作的实用进阶指南技巧
看了那么多PPT 技巧教程,仍然做不出好的PPT,魔力大熊老师撰写的这篇进阶教程,不流于表面的奇巧淫技,注重实用,且以实例贯穿始终,是真正的干货。欢迎关注大熊老师(前今日头条资深交互设计师,现Haobtc 设计总监)的微信公众号「熊掌拨清波」在过去的4年时间里,我做了超过百份PPT,其中有日常汇报,有年中总结,有给投资机构的BP,也有新品商业发布会(多为 Keynote )。服务过 Toyota,香港置地,大众,T.Y.Lin 等雇主,累计投入在PPT上的时间,远超过1000个小时。幻灯片只是一种工具、一个表达手段,融会贯通就好,还有这么多有趣的领域等待探索,不能止足不前。写文章前我把网上能找到的PPT文章教程都看了一遍,但恕我直言,质量良莠不齐。不少转发量夸张的文章,都冠上「不为人知的技巧」的标题,实际上都是拿一些老料回锅炒,不讲偏已经是读者的万幸,更别求能够从中系统整理。好比练武功,只讲套路不讲心法,真刀真枪上战场时立刻歇菜。懂几点 PPT 制作的「技巧」,的确可以拿来糊弄门外汉,但对于真正靠它吃饭的手艺人,某些文章里提及的「技巧」都太流于表面,看看打发时间可以,真要说干货,其实没多少。所以拿这篇文章开个头,将我制作 PPT 的经验落笔成字,分享给大伙儿。要说和网上其他讲 PPT 的教程有什么不同,大概就是我的更注重实用吧… 即学即用,不是要你成为 PPT 专家或者成为设计师,而是注重实际操作。在此基础上还可以通过练习,提升到新段位。同时,配合实例贯穿始终,我会反复提到,根据经验总结的三个核心原则:清晰(Clearity)| 一致 (Consistency) | 有序(Order)。准备好了吗?何为演示

详解2017年对话式交互设计的趋势分析
今年很多文章都猜测对话式交互会成为2017年热门趋势,但关于对话式交互的解读还不是很多,本文详细分析了对话式交互的优缺点和应用场景,强烈推荐阅读。适读人群:产品经理、UI设计师和交互设计师一、要想火,傍大腿对话式交互,顾名思义,就是像两个人对话一样的交互方式。可以是文字的,也可以是语音的。我们每天都用的微信,你说一句,我说一句,就是典型的对话式交互。△ 微信和 Siri本来嘛,对话式交互只运用在对话的场景,不是什么新鲜事儿,冷饭之所以被炒热,是因为它傍上了大腿。这个大腿,指的是近年来一个火的不能再火的词 — 「人工智能」。美团的王兴说,现在是移动互联网的下半场。百度的李彦宏说,人工智能的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把这两句话加起来,就是说,目前正从「移动互联网时代」走向「人工智能时代」,这也是市场上比较主流的看法。各个人机交互时代所用的设备和交互方式,我整理了一下,如下表:

设计师教您如何快速有效的发散思维
想方案想的头大,一直在原地打转跳不出来?想了半天提出的方案,被老板说怎么没想到别的某某方案?有时虽然想出不少方案,但是实质在渐行渐远?不是人人都有特别灵活的脑子 ,就算是灵活的脑子也不会无时无刻都灵感无限,那在我们面对思维瓶颈的时候,有没有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快速且有效的去拓展思维呢?一、理性感性,缺一不可我们思考方案面临“脑衰竭”的时候,往往喜欢会用两种方式来寻找突破口:第一种是借助工具或方法进行系统性的思维梳理和拓展比如Storyboard、Design Thinking、SWOT分析等等。但有时经过理性的分析思考,并不容易产生“惊艳”的方案,尤其是作为一名交互设计师,合理的逻辑思维优势虽然明显,但往往又是一种束缚。第二种是借助集体的智慧——头脑风暴在脑暴的过程中有的人想到的是些功能,有的人想到些相关技术,还有的人想到些场景甚至是一种感觉,就这样借助大家不同的思维角度来进行思维的碰撞。其实无论自己思考还是集体脑暴,都不要放过那些刹那间的感性感知,有时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面对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习惯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多数人在工作中更习惯用理性思维去分析和操作,也有能凭感性思维做出成果的人。这并没有绝对的哪种思维更好,只不过个人的擅长不同,但无论哪种思维方式,都容易有视野的缺失。

15个最全面的的设计风格总结分享
今天要给大家分享的是Behance上的一篇2017设计趋势总结,虽然前阵子美丫姐在微博上还吐槽了近段时间各种设计趋势总结追风成影,但这篇还是很打动我的。因为它实在是太全面了,并且案例收集的非常精良。完全可以当做一个庞大的灵感库,时不时拿出来看看也是极好的。下面是美丫姐的小伙伴阿昕翻译的中文版本,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01. 半扁平化设计过去纯粹的扁平化设计几乎统治了整个网页设计市场,但今年由于具体化设计的影响,今年的网页设计会变得更加趋向于立体化。这种转变将体现在一些光和阴影的运用,成为所谓“半扁平化设计”。扁平化设计的兴起是为了适应现代科技推崇的极简化设计风格。扁平化设计仍会存在,但已不再被大量发展并使用。适量渐变阴影的使用将会在保留其简约风格的基础上使扁平化设计更加复杂和写实化,这将会是融入2017年设计趋势的一个特点。02. 动态照片所谓动态照片不是我们在各网站上看到普通的gif图,而是一张静态的照片,其中有一个动态的元素。这项技术让一张普通的照片有了一些生气和活力。

扁平化设计中有哪些值得注意的要点
扁平化设计在过去的几年当中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并且随着用户需求的变化而逐步进化。扁平化设计看似简单,但是其中分支多样,涉及到的技术多样,相关规范也都比较系统。到现在,扁平化设计所探讨的核心已经从最初的标准化设计转向如何创造视觉焦点了,所以,目前的扁平化设计当中,值得注意的要点大多是围绕着这一需求来的。高效的极简风极简主义设计的核心概念在于仅保留必须的组件。扁平化设计和极简主义在内核上相辅相成,在设计思想和内核上共通,比如,两者都推崇简约的设计和以内容为中心的设计思路。极简主义是形式和功能的完美结合。扁平化设计本身具有简单直观的属性,不仅具备视觉吸引力,而且兼顾了实用性,许多着陆页的设计常常会采用扁平化设计就是这个原因。相比于拟物化设计,扁平化设计更加轻量级,这可以让内容在不同尺寸、分辨率之间适配更加便捷。屏幕上的元素越少,每个元素的有效度越高。极简风看起来很容易实现,实际上,它比其他的更难做好。更少的元素意味着你需要更加谨慎地选择元素,因此,在决定保留各个元素、组件的去留的时候,你需要比以往更加谨慎。小贴士:·对内容进行强调(视觉上)。在设计的时候,尽量遵循一个原则:每屏只需要一个焦点,保留一个视觉中心,这样可以让内容毫无干扰,有效度达到最高。

如何进行一场高质量的UI设计评审
产品设计流程中,有必要对设计进行评审是大家的共识。在我每周的工作内容中,参加各类大大小小的设计评审是必不可少的一环。既有脑力激荡的评审让设计方案脱胎换骨的,也有针锋相对的评审让设计方案摇摆不定的。怎样进行一场高质量的设计评审?设计师应该如何应对设计评审,更好的表达设计意图,并收集意见改进方案?怎样避免设计评审变成竞稿或PK?如何确保设计评审这样的流程能带来更大价值?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看看原文作者Jason的观点。批评从来都是很容易的事情,似乎人人都能拥有自己的观点。但正如作者Harlan Ellison指出“你无法把控(他人)对你自身的意见,但你能把控(他人)对你观点的意见。” 观点的形成需要探索,而设计评审正是产品探索的重要环节。创意者与团队或客户讨论并解释其创意时的设计评审,并非缠着设计师要求解释验证每一项设计决策,那仅仅是批评。优秀的设计评审是探索整个设计过程,找到亮点并发掘改进机会。理想状况下,设计评审让团队中每个人都有被倾听的感觉,允许客户给出有价值的反馈。设计评审中提出建设性意见往往是个挑战,尤其在团队缺乏设计评审的经验时。在敏捷开发团队中,程序员、项目经理、产品经理及其他相关人员坐在一起反馈,你得明白如何应对他们,并且把事情迅速往你的期望方向引导。UI 设计评审的原则根据我的经验,针对UI的设计评审应当在整个产品设计与研发过程中开展,或者至少以定期的方式,每周甚至每日开展。这么做可以让产品设计可控,尤其在设计需要进行多次迭代的敏捷或者精益产品流程中。开展UI设计评审是一项挑战,不仅需要解释决策,还得耐心听取其它建议。在每次设计评审前建立清晰的原则而不是“规矩”至关重要。与规矩不同,原则不是教条式和限制式的,而是帮助每个人对焦期望,并允许进行自由形式的讨论。这些期望中的重点是让每个人对你提及的点评细节达成共识。Jason Ulaszek推荐道:「在你点评的设计细节上开始询问背后的原因及意图。为什么我们需要这条信息?对于允许索取这条信息我们设置了哪些期望?我们会用它做什么?如果我们能回答它们,再进入讨论解释各种元素的优劣以及与之对应的不同意见会比较好。」

3步搞定情人节活动专题页设计及玩法
2.14情人节马上要到了,估计很多店铺或平台都已经在准备情人节相关的活动了,或者有些手快的活动页面在年前都已经做完了吧,那么今天我就带大家一起看看,究竟情人节页面设计可以有哪些玩法以及怎么玩吧。首先呢,电商设计很多时候都是为运营目的服务的,所以要想做好电商设计,就先要弄懂运营方向和活动目的,因为活动定位决定文案设定,而文案设定决定设计方向。很多人做设计不知道从哪里入手,根本原因就在于没有弄明白这个道理,如果说设计是果的话,那么前期的活动定位和文案设定就是因,先有因才有果,而不是反过来瞎搞,所以接下来我将从以下3个方向来给大家讲解情人节页面可以怎么玩:1、活动定位2、文案设定3、设计方向1、活动定位我们做各种运营活动,其实最终目的要么是为了卖货,要么就是为了更好的卖货,而任何一个活动都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群的喜好,所以最好是能事先选定好某一类人群定位,才有可能精准地找到那些愿意买单的人,从而提高转化率。那么我们可以从哪几个方向来确定定位方向呢,以情人节活动为例,我们一起来看看下:从恋爱倾向的角度:有同性恋/异性恋/双性恋/独身主义。

QQ国际版可能使用的两个视觉设计方案
QQ 国际版的轻量和简洁一直备受好评,不过多年未改版的它,今年可能用上两个新的视觉设计方案。至于改版过程中的思考,腾讯设计师给出了这篇文章。项目背景QQ国际版主要是针对国外用户打造的一款轻量社交产品。由于当前产品迭代周期相对较长,我们对当前视觉提出一个疑问:现有产品的视觉形态,是否符合国际版的产品调性。基于这个问题,我们开启这次探索之旅。现有版本的视觉问题:1. 现有的视觉形象是否符合产品气质,在用户使用的过程中,是否能够留下深刻印象。2. 对于信息层级关系的处理,页面中元素的比例分布是否合理。3. 设计细节的优化,例如分割线的处理、灰色的运用、图标的形体等,都有提升的空间。产品的认知与定位。产品的认知与定位

详解新手交互设计必须具备的能力
应届毕业生应该具备怎么样的能力才能从事交互设计工作。我从比较浅的地方切入,然后简单谈谈我的认识,这篇文章会比较有趣。学习能力在我看来,学习能力才是不管处于什么阶段都应该具备的一项能力。撰写交互设计文档、懂得用户体验研究、知道如何配合开发人员、拥有产品思维等等,这些大体上其实都是空话,我暂时还不太相信国内有什么院校能培养出这么厉害的大学毕业生吧。那些能力应该都是步入职场后学习到的,不然我真想不到如果一个应届毕业生具备了这些能力,那么已从业者是有多厉害了(见识不广,可能真有这类人吧)。那么如何理解这个“学习能力”呢?因为其实很多人都有提到过它,但好像都没人说过学习能力具体是一种什么能力,所以我凭借一点粗浅的认识,来说说我对 “一个人应该具备学习能力” 的理解。1. 主动了解和熟练运用热门软件好了,您会问:“怎么又跟软件有关系了? ” 别说,还真有。我不推荐大家经常去学习各式各样的软件,因为很浪费时间(实话实说)。一般我们工作中经常用到的软件基本上不会超过三种:Sketch(Axure)、PS、Keynote.(有的人工作需要偶尔会用到动效软件,比如 AE 、Principle 等)这里我把 Aketch 和 Axure 分为一类,因为对于纯交互来说(纯 UE/UX 的职业发展路径会比较窄,具体这里不说),Sketch 和 Axure 的用途是一样的,都是画原型,只是个人习惯不同,有的人喜欢用 Sketch 直接画原型,有些人喜欢用 Axure 来点交互效果。PS 呢,有时候自己做 PPT 啥的时候会简单修个图也会用到。那 Keynote 就更不用说了,会议评审的时候基本要用Keynote 来做演示(Win 玩家用 Office 做也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