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详细解析平面设计中的时尚复古风格
给自己的设计增加“复古”效果,相信这对于大部分设计师来说并非难事。然而,本文要为你梳理整个欧美历史发展中的复古风潮,以及如何为你提供灵感的巨大宝库。因为我们都知道,“复古”这一大的风格下又可以细分为好多不同的小风格,这些小小的风格差别是源自不同时代的类型,以及当时的环境所催生的一种平面设计的诉求。下面,我们将带你一览所有曾经最为流行的复古设计风格,让你在今后设计复古这个类别的视觉效果时,又沾着“复古”的浪漫以及重获时代的新生气息。怎样定义“复古”视觉风格?每个人所定义的“复古”感,大概都会从自身情况出发,你出生在哪里,出生于什么时间。这些条件影响着你的观察。因此,我们可以说,你所认为的具有吸引力的“复古”受制于下面三个要素。1、怀旧感就像80后,你的童年所经历过的许多事物就是独一无二的,再提到怀旧的时候,你的童年里值得怀旧的一切在一个90后眼中就无法激起同样的情感体验。许多品牌在这方面做得游刃有余,他们意识到了怀旧情结的商业潜力,给他们的产品,比如服装的饰品物件或广告设计,增加一些特定阶段人群的怀旧元素,这样的极大的激起了共鸣。你也许注意到了这几年电影行业对怀旧的各种热衷,青春片里80后的集体回忆所带来的消费力量。与此衍生出来的是很多海报的设计,也针对80后的青春转场增加了一系列怀旧元素:搪瓷杯、收音机、缝纫机等80后童年常见而长大后消失了的物件。2、年代感第二个能突出“复古”视觉效果的是年代感。简单说,就是时间会在任何事物上形成“岁月的风霜”,被岁月剥蚀得越久就越能凸显出年代的久远。例如你采用一种闪闪发光的银色质感进行印刷,这样的材质只会让人联想到未来。然而,怎样避免让自己的设计最终真的成为“老朽”之物呢?这就需要你根据具体的情况,将充满年代感的视觉元素进行重组,在复制原有的元素基础上设计出更加具有视觉吸引力的美学效果。3、视觉风格

Photoshop打造出外景婚纱照梦幻唯美效果
最终效果原图1、打开原图素材,创建通道混合器调整图层,对红色及蓝色调整,参数设置如图1,2,效果如图3。<图1><图2><图3>2、创建可选颜色调整图层,对红色进行调整,参数设置如图4,效果如图5。<图4>

色彩和色调的选择机理剖析
色彩范围这个命令是一个很重要的选择命令,不仅可以选择不同的色彩,还可以选择不同的色调,这在PS常规的选择方式中是少有的。同时由于其涉及到了部分选择,懵懂老师在其所著的[选择的艺术]一书中对该命令寄予了极高的评价,由并此掀开了探究通道强大选择功能的序幕。 那么,该命令选择色彩及色调的内部机理是什么呢?既然其涉及到了部分选择,PS又是如何计算选择度的?本文试图对此中原理进行详细解剖分析,并对部分选择程度的计算公式进行探究。 管窥之见,欢迎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一、关于色相类色彩模式中的颜色 众所周知,色相类色彩模式中的颜色共有三个属性,即色相、饱和度、亮度(或明度)。 色相是颜色最基本的属性,它定义了某种颜色是此颜色而非彼颜色。细究起来,根据色相组成成分的不同,颜色又可分为两种: (1)单色 单色,即红、绿、兰、青、品、黄六种颜色。 在色相类色彩模式中,上述六种单色是相互独立的。如黄色和绿色、红色是平等的,都是相互独立的单色,并不能认为黄色是由红色和绿色生成的,这一点,一定要和RGB模式和CMYK模式严格区别开来 (2)复色 在色相类色彩模式中,除过六种单色外,其余的颜色都是由这种六种单色两两混合而成的复色。

4大特训 提高摄影技巧
大图片时代到来啦!从这个懒洋洋的夏天开始,展开特训吧! 很多朋友在享受美丽夏天的同时也忍不住参与进来,爱上了摄影。可看似简单的小小图片却一点都不简单,要掌握其中的奥妙着实需要下一番苦工。书本上那些生涩难懂的理论知识几天几夜也看不完,究竟有没有在生活中就能轻松试练的小诀窍呢?今天小编就和大家分享四个训练方法,让你在玩乐随拍的间隙就能提高摄影技巧。 一、拍摄数据,借鉴好照片的数据资料 很多摄影作品会让人眼前一亮,是不是很想知道它是如何拍摄出来的呢?揭秘好照片的第一步,就是研究它的拍摄数据。如图,流水想拍的绵绵不绝,绢感十足,必须要有慢速,所以为了达到合适的曝光,光圈就必须用到很小。 1.借鉴大师作品 了解相应的拍摄信息,会让你对图片有更深的认识,能更加近距离的还原现场的情况和摄影师的拍摄手法。这样的曝光值是为了得到什么样特殊的效果?为什么这样运用快门和光圈组合?换成另外的组合会出现什么不一样的画面?不断反问,等下次再看到同样的场景和类似的环境,亲自尝试一下,各种拍摄技法就能为我所用啦。 2.总结自己成功照片的经验 再借鉴大师拍摄数据的同时,也要总结自己的作品,哪一幅照片拍摄的比较满意?是偶然拍出来的?还是拍摄之前对曝光数据及光圈快门组合就有意的控制过?下次遇到同样的环境还能不能很流畅的把握住要点? 二、物体重复拍摄,锻炼寻找视角的能力 对于同一个物体,要拍5张以上,尝试多种不同角度、不同光线运用、不同的光圈快门组合,尽量把每一张照片的形式区分开。
最新发布

写给新手的情感化UI设计简明指南
今天来聊一下情感化的UI设计。在用户和UI之间建立情感联系是构建用户信任和依赖关系的关键因素,而实际上要做的事情比听起来麻烦得多,因为需要考虑的因素更多。情绪是广泛的、复杂的,它容易受到影响,但是也很难改变。而这也是我们今天要思考的事情,什么是情感化的UI设计?如何创建一个能够唤起用户情感波动,构建情感纽带的UI界面?这应该就是你的下一个设计项目中应该仔细考虑的事情。情感化UI设计其实,从电子邮件、短信和社交媒体帐号当中,我们可以窥见情感化UI设计的影子。我们日常交流中,每天发出去的那么多表情符号,可以让别人清楚得了解我们的感受,而这就是情感化UI的一种呈现形式。情感化UI 是网页设计领域的新圣杯。它是高度可用的界面和内化情感联系的结合,无论是快乐还是悲伤,是愤怒还是愉悦,当用户同一个设计精妙的情感化UI界面交互的时候,就能第一时刻感受到。让用户从界面中感受到情感和情绪,总好过什么都感受不到的设计。用户在同界面进行连续交互的过程中,逐步的变化可能会牵涉到一系列不同的情感情绪,而这些是你需要考量的。当然,其中最重要的事情在于,真正触发情感的是你的内容与相应的设计,它们也是你所讲述的故事的核心部件。用户所产生的情绪最好不要来源于你的网站或者APP本身——比如不要用户因为糟糕的体验和不可用的模块而感到沮丧。正如你所知,人是一种颇为复杂的生物,用户很少能够清晰地判断自己的感受并准确的表达出来,不过好在还有一些理论和方法能够帮你完成这项工作。正确的情感

6个配色新人应该学会的色彩知识点分享
今天腾讯的余盼Designer从色彩构成、色彩联想、情感化设计、秋冬流行色和案例分析等6个方面聊聊色彩在设计中的应用。首先是色彩的构成。色彩分为有彩色和无彩色两大类。后面是现在很火的性冷淡色的介绍。无论是有彩色还是无彩色,都有各自的表情特征,任何色彩的表情都有其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红色系列

如何做出双11最受欢迎的电商设计风格
天猫官方的双十一预热页面刚刚上线,这不,优设就请来了京东的视觉设计师骨头君,帮大家分析双十一电商设计的流行趋势,包括场景、配色、角度、标题、辅助性元素等,干货+趋势,绝对值得一读。欢迎关注作者的个人公众号「三根设计骨」首先放一张天猫11.11入口图:红金搭配、依然豪气的不要不要的。今年的天猫双11给大家的感受是什么:牛逼、炸裂、绚丽,过目不忘、流连忘返?那么页面还有那些地方出彩的呢、所以在这里我通过几点分析给大家:第一、售卖页主会场一:场景

实战案例帮你学会基于场景的设计方法
移动终端由于被用户随身携带,变成用户身体的延伸,在每一个场景中,深度陪伴着用户。也因此,移动终端获得天然的优势,得以针对用户实际所在的场景来设计,以设计出更加贴心的体验。 但是,由于设计师与用户的空间相隔,无法看到用户在真实场景中的使用情况。为了了解用户的痛点及需求,我们需要通过场景设计的方法,对用户使用场景进行分析或预期。基于场景的设计可以帮助设计师找到用户与场景的内在联系,探索新的功能及交互方式。 本文将以案例为主介绍基于场景的设计方法。什么是基于场景的设计?什么才是基于场景的设计呢?以看电影为例,在整个看电影的过程中,涉及到的主要场景有以下六个:线上买票-去电影院-线下取票-检票入座-观影-评论吐槽。基于看电影涉及到的场景,格瓦拉app设计了一个基于场景的功能:当用户在格瓦拉购票成功后,首页会出现一个人偶小浮标,在不同场景下点击该浮标,会出现不同的内容,例如在去电影院的场景下显示影院地理位置以及滴滴打车入口;线下取票场景显示取票二维码可以快捷取票;线下取票后再点击小浮标显示电影开始时间以及座位号;观影后显示别人的评论以及吐槽入口引导用户去评论(如图1)。对上面的案例总结归纳后可以得出,格瓦拉是基于用户看电影这一系列场景的判断与分析,理解用户每一场景的痛点及需求,结合上文场景,预期用户下一步的目标及意图,通过设计缩短关键流程,辅助用户提高操作效率。通过对大量案例进行分析归纳,将场景设计的概念简单归纳为:基于场景,理解需求,预期意图,进行设计。再来看一个另外一个基于场景的设计案例——拍立淘。拍立淘是手淘中的一个功能,主要通过对线下产品拍照并识别,辅助用户在淘宝内快速找到该货品。大家可能经常有这样一种购物场景:在线下店试衣服,到淘宝上找同款购买;在杂志或图片上看到喜欢的单品,在淘宝上找同款。通过分析这两类相似的场景(基于场景),发现用户在当前场景的需求是快速在淘宝上找到该货品(理解需求),并预期用户下一步的行为是通过淘宝搜索功能搜索该货品(预期行为)。因此手淘在搜索框添加了拍立淘的功能,可以帮助用户通过拍照或图片识别快速在淘宝中找到目标,提高操作效率,给用户惊喜,让用户感动(进行设计)。怎样基于场景做设计?基于场景的设计可以帮助设计师分析需求,找到设计机会点,那么怎样基于场景做设计呢?通过对大量案例的分析及归纳,我们总结出了基于场景的设计方法-场景设计四步曲(如图2),以及场景挖掘工具卡片(如图3),场景设计四步曲将场景设计的方法通过四个步骤来表示,包括场景列举、机会点挖、设计策略、衡量标准;场景挖掘工具主要应用在场景设计四步曲中的前两步,对关键场景进行描述,以及帮助设计师更清晰地应用场景设计四步曲中的方法挖掘机会点。接下来我将对场景设计四步曲进行细分拆解,来讲述每个阶段我们需要做的事情。

详细解析设计师应该学会的最优工作流程
前段时间参与设计一个较大的线上活动,包含十个奥运相关小游戏及一些相关界面,前后历时几个月。奥运后活动下线,设计工作完结后,我整理了这过程中的收获及工作方式,和大家分享下。立项前信息收集与准备有些大型项目是很早就规划了要做的,只是具体哪天立项发邮件或哪些人参与还没确定,如果知道要自己要参与这件事,可以做些准备工作,提前了解一些信息:项目人员。了解各个职能的接口人是谁,运营、产品、视觉、前端、后端、测试等有谁参与,有些人可能之前都不认识,大家的工作方式和性格也不一样,提前了解认识下,对后期合作和方案推进会有帮助。最新信息。保证自己了解到的信息是一手资料很重要。和各方沟通过程中收集下项目的背景、目标、投入的资源、方案的思路及活动体量、以及可能的用户利益点、项目时间点(通常deadline是确定的)等等等等。这些信息可以通过产品和运营了解到。如果是公司的例行活动,能够拿到以往活动的数据和资料当然是最好,如果没有的话也尽量找到以前做过类似活动的人员了解一些前人的方法和经验。别人的想法。项目组人员总会有自己的想法和方案,有时候甚至方案是比较确定的。尽早的了解到产品或者运营的想法可以预估个大概的时间节点和需求,做到心中有数。如果有好的想法这个时候提出来也最容易被采纳,毕竟时间上一切来得及。立项时信息确认从接触到正式立项这段时间免不了会有些因素变动,当然也有确定下来的,确定的东西越多对设计做规划也就更有帮助。确认人员确认目标

5条2017年即将惊艳设计圈的设计趋势
今年年初的时候,我写了一篇关于2016年设计趋势预测的文章。一方面为了记录自己观察到的一些现象,一方面让自己养成每年总结的好习惯。回头一看,记录下的点滴竟然逐一变成了现实,不禁感觉非常幸运。今天我来分享一下我自己对于2017年设计趋势的观察。我会谈到以下5点:微交互将会大量主导产品设计细节平,却不再那么平了,颜色,字体和质感将成为设计师追捧的视觉利器The internet of everything真正崛起,将增加设计的复杂度人的距离将会无限被拉近触觉声音3D,我的五感都可以有交互阅读时间大约5分钟。微交互将会大量主导产品设计细节

详解LOGO设计的常规思路和流程是怎样的
这边分享下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和我设计LOGO的一些方法和方案,包括设计前/设计时/设计后的思考,以及实战中的LOGO 设计手法和3个实用的案例分享。内容摘要LOGO的见解设计前的思考设计时的思考设计后的思考LOGO的设计手法案例分享LOGO是一个品牌的脸蛋在我们这个看颜值的时代,我们说他重要他挺重要的,说他不重要,他还真的没那么重要,好的脸蛋可以帮助吸引第一波消费者,让人感觉到愉悦,顺便记住你长什么样叫什么,这样的话,这张脸基本可以完成他大部分使命了,如果他是一个有脸无情商的人,你跟他聊完一次之后基本也没下次了。所以要让消费者持续被这个脸蛋吸引,是这个脸蛋背后的性格和他做了什么事情,例如他卖的东西好不好,他买东西的时候有没有骗过我,他的提倡价值观是否和我一样等等。

50款优秀的美食排版设计作品技巧
看完这篇美食排版究极宝典。,帮你掌握50种最常用的美食排版设计方法。1. 食材拼贴By Evo Agency类比于文字云的话,这种表现形式倒是可以总结为“食材云”,每一道美食都有它的专属食材,新鲜的食材经过不同的烹制成为新的大餐。用食材拼贴成美食的样子,就像一块透明的机械表,看到内里的美与香。2. 混入文字层by Cheungyoon Kim将新鲜的蔬菜、水果跟主题文字同样作为设计的素材,在画布上交错排布、水溶交融,双重强调,提升设计感的同时表达意味,甚至美味。3. 贯穿始终的主题色

20个提升品牌效果的平面设计技巧分享
这篇译文分享了20个提升品牌效果的方法,附大量案例演示,建议阅读哟。内容目录1. 远离电脑。2. 利用鲜明的色彩。3. 使用复古字体。4. 添加具有独特意义的细节。5. 使用有趣的字体。6. 利用波浪形。7. 利用字体重叠。8. 小心最小的阶层。

如何从交互设计中浅谈文案设计这件小事
在4A公司中有一个专门岗位,叫广告文案师(Copy Writer),专门负责广告文案的撰写。在互联网环境中,这类岗位就很少啦(据说以前有,后来都各自转岗了)。目前营销活动页面上的文案大多是由运营同学提供的,但运营同学提供的文案往往是从商业角度出发的,而不是从用户角度。既然提到用户,那交互设计师自当站出来,总结一下最近的思考。当然,这里的“文案”不是单纯的指看到的文字类信息,而是广义上的整体包装感受。看多了别人写的文案,也尝试自己写文案,渐渐发现:写文案就像与人说话,要言之有物,有效的互动。提到说话,我们第一想到的就是聊天。聊天更多的是三两好友,天南海北的打趣逗乐吹牛B,悠哉消磨时光。而这里提的“说话”,更像是一场分享、一次促膝长谈。围绕一个主题,深入剖析,互相交流后各有所得的状态。 —— 这是我理解的“有效沟通”。当然,现实生活中的沟通大多近距离的,有面部表情等肢体动作,更加直接有效。而在屏的这头与那头,少了这两大因素的同时,也多了更多的干扰因素,如网络中断、现实生活中的叫停等。因此,我们更关注页面/站点整体的呈现。文案不是单纯的指文字部分的信息,还包含创意包装等内容。假设,我们了解将要沟通的对象,在沟通前还需要想好此次沟通的目标,确定好主题,匹配沟通内容。沟通过程中,关注内容是否能被理解,最后是否达成共识,完成沟通目标。而在营销活动中,我们要先确认活动的目标,了解该活动面向的受众特征,确认活动的内容形式,整体包装后传达给用户,关注用户是否能清晰准确的得到信息,并达成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