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5个方面解析移动端电商的搜索框设计
一个好的搜索功能设计能够很好的帮助客户直达想要的地方,实现完美的用户体验,今天分享几个搜素框的设计技巧,希望可以�大家带来启发。你无法去卖一个用户找不到的产品。搜索是用户最基本的行为,也是构建一个可盈利的app或网站的重要元素。用户在发现和学习产品时期望在app中有流畅的体验,他们会根据搜索结果迅速判断出一个app的价值。一个好的搜索控件应当帮助用户迅速简便地找到用户想要的内容。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如何将其实现。1. 搜索如何放置用户在寻找搜索的入口时通常是迅速且粗暴的。他们通常会浏览一个页面然后寻找能输入文字的框。目标:搜索框设计得明显可见且很容易识别。搜索区域放在明显的位置搜索是电商类app或网站的基础功能,需要放在显眼的位置,让用户很容易发现。搜索如果不放在显眼的位置,会给用户造成困惑,降低用户的效率。△ 左图中搜索功能隐藏在菜单选项后面
PS如何使用背景橡皮擦工具
背景橡皮擦工具是一一个相对智能化的擦除工具,设置完背景色后,使用背景橡皮擦工具可以在擦除背景的同时保留前景色对象的边缘。1、首先在工具箱中选择背景橡皮擦工具,同时在其属性栏中进行参数设置;2、接下来在图像中擦除多余的部分即可;3、完成上述操作后查看效果对比;4、在背景橡皮檫工具属性栏中,若勾选“保护前景色”复选框,则可以在涂抹图像时保护前景色。
photoshop cs6 简单几步制作卷边字体
效果图1、创建650*450PX大小的图层 ,打上文字,字体大小颜色按个人喜好4、双击图层样式,对投影、渐变叠加进行调整。参数设置如下图5、合理分配到每个数字字母上。如下图6、最终效果如下图
CORELDRAW中快捷键的应用和设置
CORELDRAW 作为又一设计利器,功能之强大自不必说,同时提高工作效率也至关重要,要达到这一目的,快捷键的应用又是关键的关键。笔者在使用CORELDRAW 的过程中对快捷键的使用颇有一些心得,在此与大家共享。 1、 工具箱的快捷键的应用: F2:开关ZOOM IN 模式 F3:用于ZOOM OUT 模式 F4:用于ZOOM TO ALL OBJECT(缩放所有物体) SHIFT+F2:用于ZOOM TO SELECTED(缩放所选物体) SHIFT+F4:用于ZOOM TO PAGE(缩放整页) F6:矩形 F7:椭圆 F11: 渐变填充(FOUNTAIN FILL) SHIFT+F11:一致填充(UNIFORM FILL) SHIFT+F12用于打开OUTLINE COLOR 拾取工具:(PICK) 最常用的工具,快捷键:空格键,但在进行文本编辑时快捷键为:CTRL+空格键 整形工具:(SHAPE EDIT) 快捷键:F10 缩放工具 :(ZOOM)在缩放工具里,有一些类别: 曲线或手绘工具:(CURVE):F5 矩形和椭圆工具:(RECTANGLE AND ELLIPSE): 文字工具:(TEXT):F8 填充工具:(FILL): 轮廓线工具:(OUTLINE):F12用于OUTLINE PEN, 2、 菜单快捷键的应用 菜单的快捷键大部分是WINDOWS标准的快捷键,如:存盘,新建,打开,打印等,在此不再赘述。在菜单的后面都有相应的表示。 3、快捷键的设置 很多时侯,CORELDRAW自带的快捷键不能满足我们的需要,并且有些常用的快捷键设置并不方便,而有些不常用的快捷键则便于操作,我们可以通过快捷键的设置功能把他们进行调换,对一些没有的进行设置。具体如下: 在这里我还要说一点,打开设置的OPTIONS时,有专门设计的快捷键供我们使用,可以通过他来打开选项设置,而不必 单击TOOLS―OPTIONS,来打开。在这个对话框中,CORELDRAW设计了多重展开式菜单,熟悉WINDOWS资源管理器的人很容易掌握,按以下步骤操作:OPTIONS选择最左边的列表中的CUSTOMIZE项,打开,选择KEYBOARD PRESS(键盘设置),右边相应的展开,从中选择你要设置或修改的选项,在这里,我要说明的只有一点,当你要修改的选项原来存在快捷键时,要选择 DELETE CONFLICTS才能进行以下操作,设置好后,单击ASSIGN 按钮再单击 OK按钮即设置成功。
最新发布
浅谈比头脑风暴还靠谱的创意产生方法
一直倍受设计师推崇的头脑风暴,是否真的是生成好创意的神器呢?今天这篇译文,通过多组科学的对比研究,发现了一个比头脑风暴更高效,能产生更多好创意的方法,绝对是灵感枯竭癌的救星,一起来收。研究表明头脑风暴生成的好创意比人们自己独立思考还要少。不过好消息是,有更有效的团队工作方式存在。如果你是个上班族,恐怕十之八九都曾被上司或同事们拉进头脑风暴会议中。脑暴,追其本意原应是一个产生好主意的杀手锏。而公司普遍热衷于通过这种合作形式淬炼出团队的集体创造力。但殊不知,原来脑暴其实是一个糟透了的技巧 — 实际上,人们在脑暴过程中所产生的好注意比他们独立进行思考的时候还要少。好在还有一个更好的方法可让团队合作更高效 — 头脑写作(Brainwriting,你可以理解为它是建立在纸笔上,而少了一群人之间瞎扯淡的脑暴)。在一份新的研究报告里,研究院测试了这个方法的各种版本,试图总结到底是什么促使着人们能够产生更好的想法。为什么脑暴没有用?传统的脑暴在半个世纪前因为由 Alex F. Osborn 发明并随后全面侵入美国的办公场合。观察到这样的现象后,心理学家也不由得开始好奇:头脑风暴真的有作用吗?经过无数研究项目之后,他们总结出了这样的答案:彻底没有。不计其数的研究发现独立思考的过程中人们往往比一群人一起脑暴还能生产处更多好的想法。这样的结论令不少人感到意外,毕竟也有很多研究曾证明小组互动让成员互相发展彼此的想法、刺激彼此的创意。那么究竟脑暴的瑕疵在哪里?首当其冲,脑暴会中,一般而言同一时间只有一个人在发话,也就是说往往一个或两个人很容易就主宰了整个脑暴的走势。当一个人在分享他的思路,其他人则可能会忘记他们自己刚想到的主意,又或者是整个小组因为某一个人的发言而思路受限于那一个想法而走不出去。Paul Paulus(University of Texas at Arlington 心理学教授)指出: “脑暴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期间成员们必须聆听、思考、补充、合作、推演。从心理活动方面来说,是极端繁琐的一个行为,而人们并不太能在这样的状况下有良好的发挥。最终其实脑暴的作用与其原本存在的意义正好事与愿违。”用什么代替脑暴?
详细解析平面理论之对比构成分析
今天要说的内容就是平面设计里的一个小点:对比构成 也当作自己的学习笔记如果我有说的不对的地方欢迎各位来拍砖哦。好了我们直接进入主题吧。废话也不说了,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其实这句话按照字面上的理解很简单。疏,指空的地方可以跑开奔马,当然是相当空间了。密,指密集的地方,连风都透不过去,当然是非常实实在在的了中国画家常常借用这句话来强调疏密、虚实之对比。我们古人其实在绘画的时候就运用到这种手法。我们来看唐代李思训的作品《江帆楼阁图》这幅画山树人物等实在之物都集中在左边,树隙中又夹绘房屋,可谓密不通风,而右边则有一片沧海,点染一二风帆,使之空阔无际。(空间对比)那有同学要问这样的差距有必要吗?当然是有必要的啦,所谓空白处不是随意来弄,没有内容来填充,它正是为了衬托密安部分增强空象,使它更能以少胜多,就象音乐中的休止符,使人有更多的泪旋浮想的余地,正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在平面设计中,主要指形象(元素)与空间(留白)的关系,这是画面上不能缺乏的,合理的处理空白之处不但能够增强其深度感,还能使版面条理更清晰主体更突出。给观看者留下遐想的空间。01——疏密对比也可称为疏密对比,它空间对比有着密切的关联.既体现了形象(元素)与空间(留白)的关系,也包含了形象(元素)与形象(元素)的关系。要处理好他们的关系应该注意一下几点
浅谈英文排版真得比中文排版好看吗
很多同学都问,为什么同样的页面,英文排起来就很好看呢?下面我们从段落结构、字体结构和排版规则3个角度来分析分析,说不定会让你恍然大悟哟。欢迎关注作者的微信公众号:「UI设计狮联盟」一,段落结构上的差异下面我们将拿出两段普通的中文字体和英文字体来进行对比,中文适用的是方正兰亭纤黑,节选自(结构思考力):好,我们来对比一下,这两个段文字,除去字体颜色,粗细等因素以外,他们有一些怎样的区别:1. 英文的段落几乎每一个单词的长度都是不一样的,而中文的段落字体都是方方正正的这就导致了中文看起来缺少变化。2. 英文的篇幅普遍比相同意义的汉字的篇幅要多,在设计时,英文本身更容易成为一个设计主体,而且因为英文单词的字母数量不一样,在编排时,对齐左边之后,右边都会产生自然的不规则的错落,这在汉字编排时不太可能出现的,汉字编排每个段是一个完整的”块”,很难产生这种错落感。3. 同样的,在每一个字体上我们也能找出一些差异,英文的字体弧线多,看起来更动感更多变,而中文的比较刚硬显得有些死板。
浅谈用户体验设计进阶修炼的思考总结
如何形成自己的设计方法,建立交付物的衡量标准,优化协同模式。在这篇文章里,你可以看到一个阿里专业设计师是如何进行自我提升的。鸿影:如果2015对我来说尚处于用户体验设计的职场入门阶段,2016的核心则是开始撕下初级与新人标签的进阶修炼。4月份的2016 S1开始的时候,我给自己设定了包括形成个人设计方法论与应用案例等一系列目标,如今S1结束,也是时候对这段时间的进阶修炼来一个总结回顾了。形成自己的设计方法在公司内部经常会有一些跨部门的UED分享活动,听下来个人最明显的一点感触就是,这些来分享的设计师普遍有着一套自己思考总结出来的设计方法论,并且有成功应用案例支撑。也许有人会有疑惑,现在关于设计方法的*到处都是,网上随便一搜就能找到某某大厂某某大牛的设计方法分享,直接拿来用就好了,为什么还要费心费力自己造*呢?在我自己的设计方法还没有完全成型时,我一度很迷信于网上别人的各种设计方法的分享,并试图在自己的项目里加以运用,但结果却差强人意:设计推导的过程看似洋洋洒洒专业性十足,拿出来给别人一看一讲就发现漏洞百出;有时为了套方法而套方法,体验地图一类的输出物看似有模有样,最后项目做完了才发现设计方案时基本没用到……虽然自己用的都是别人经过验证的设计方法,但却没有理解透这些方法的应用场景与局限所在,也不清楚哪些环节其实并非必要存在,自然也让实际的应用效果大打折扣。而靠自己思考、沉淀和交流改进出来的设计方法,理解和运用起来则要透彻顺手很多。如何形成自己的设计方法?最好的途径是跟着项目走,尤其是要主动去争取那些介入节点早、体验驱动强、完整性高的项目机会(我自己的设计方法就是在一个UX作为Owner驱动的网站改版项目中形成的,这个项目中的Owner角色争取也是主动向PD提出,然后得到对方放权的),作为设计师,从最开始的业务问题分析与用户调研,到最后的系统设计方案产出,每个环节都深度参与,对一些前期的工作要摒除掉「这是用研干的」、「这是PD干的」的思维局限,而采用和专业人士共创输出的方式;因为设计方法是一个很完整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验证效果的过程,如果总是让产品经理把用户痛点和解决方案全部梳理好给你,自己满足于做一些交互细节的优化与补全(这也是我觉得大公司的大型设计团队不一定那么好的重要原因,想接触高完整性、高自由度的项目偏难,虽然也会羡慕他们能花很多心思去打磨动效等体验细节),而不是主动争取更早的介入时机与更多的项目话语权的话,是很难在项目里建立起全链路的思维方式,进而提炼总结出自己的设计方法的。在建立设计方法的过程中,除了从项目的每个环节中思考提炼以外,也要多吸收前人的经验(不是无脑照搬,而是有意识去找业务背景、产品类型相通的应用案例),多和经验比自己丰富的同事请教交流,不断修正优化自己的设计方法,而不是幻想着一劳永逸。建立交付物衡量标准
详细解析卡片式设计长盛不衰的秘密
可以说现如今的移动端UI设计中,卡片式设计撑起了半壁江山,它随性自由又充满了逻辑和组织性,它不仅流行着,而且还正在变得更加流行。它长盛不衰的秘密到底何在。个性化的用户体验是目前网页和APP设计的大趋势。个性化的新体验大多建立在单独内容的聚合体之上,而多类型的内容想要聚合起来,卡片式的界面则是最合适的载体。如今你所看到的UI界面设计,卡片式设计几乎无处不在,从新闻类站点到游戏界面,从物流APP到社交媒体,等等等等。今天的文章将会详细解释卡片式设计对于设计师的意义,以及常见的卡片式设计的功能与特性。什么是卡片式设计我们在各个APP中常常见到的那些承载着图片、文字等内容的矩形区块就是我们所说的卡片,它们作为不同类型内容的入口而存在,当你点击它的时候能够看到看到更多详细的内容。卡片是对这种内容容器的最形象的称谓,它们和现实世界中的卡片非常相似。在卡片正是“入侵”用户界面之前,各式各样的卡片存在于我们周围:银行卡,身份证,名片,甚至连便利贴都算是卡片。所以,我们对于卡片有着极为直观的认知,它存在于我们周围,每天都和我们打交道。当我们面对卡片式界面的时候,会下意识地接受它们形同卡片的属性,自然地与界面进行“卡片式”的交互。棒球卡就是现实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卡片,卡片的一边是棒球运动员的形象和姓名、球队,翻过来之后能够看到更多更加详细的内容和信息。卡片的优势当卡片从现实生活走进移动端界面之后,它开始成为真正强大的工具,内容以卡片为载体,化作更容易为用户所消化的内容。用户可以更为轻松方便地选取并获得他们想要的内容,下面的几个实例能够为你揭示卡片适合在UI中使用的原因:
7个设计思路能帮你实现优秀的网页作品
网页设计并不只是设计漂亮、体验优秀就够了,想要用户难以忘怀,你还要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更加走心的设计,今天的文章聊的就是这件事情。没有哪个网站的站长不希望用户成为自家网站的回头客,希望他们能分享网站内容,能频繁的与网站互动,让他们能够记住自己的网站。但是,这样的好事儿并非凭空得来,想要网站令人难忘需要你用心去创造走心的设计,而这确实是有迹可循的。今天要介绍的七种方法,能够帮你创造令人惊叹的效果,让用户过目不忘,拥有持久的生命力,带来更多回头客。1、打造好印象用户对于一个网站的第一印象是很难忘怀的,离开网站前的最后一件事情也是同样印象深刻。所以给用户留下好印象是相当重要的。所以,打造视觉设计过硬的着陆页和创造体验无缝的交互是网页设计的关键。以Tosco Music 为例,他们的页面设计就给访客的第一印象就相当不错,网站中包含了一系列有趣的视觉设计:·左侧导航设计·对比强烈的元素
详细解析那些不被重视的交互稿细节
作为一个经历了从小到大公司的交互设计师,笔者对于交互设计的认识,也从浅入深,从宏观到微观,自己慢慢的形成了对交互设计的一系列心得。首页交互设计中直接体现设计师工作成果的是交互设计稿。关于交互设计稿,在不同类型的公司,对交互设计稿的要求也不一样,规范度也随着公司的规模变得越来越重要。在交互设计稿中,不仅仅包括原型设计,还包括原型的全局解释、原型设计说明及原型的更改记录等。也许,这些内容在有些人眼中无关紧要。但是,在分工明确、产品版本迭代清晰的公司中,这些是较为注重的内容,因为这些才是细微之处见功夫。在创业型的公司,由于人员不多,有的人员会身兼多职,同时项目单一,大家的目标一致,所以开发过程中的沟通成本较低,另外,在项目产品的迭代过程中,开发人员的面对面沟通就更加有效。但是,在规模较大的公司,由于人员、项目众多,很难协调大家面对面的沟通,因此,在产品开发的每个阶段的产出物的规范化,就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设计的说明与注释。交互稿的设计说明与注释非常有助于交互设计意图的准确传达,能够帮助产品开发各阶段的人员,自主的了解其设计目的,解答开发过程中的疑惑。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交互设计稿中这些被人忽略的细微之处。第一:交互设计原型的全局注释交互设计的全局注释包括设计规范的说明和视觉界面的要求与期望两部分。1)设计规范说明软件的设计规范说明是指在原型开始或者原型页面的顶部,关于原型中出现的一些统一的元素、控件等的说明,可以在原型中不做解释,使原型界面显得整洁。2)视觉界面的要求与期望视觉界面的要求与期望是交互设计师在原型中要传达给视觉设计师的页面风格与重点的界面元素,使交互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得到贯彻和实施,保证视觉稿与产品经理与交互设计师的想法一致。视觉界面的要求与期望包括主色调、页面风格、重点元素、页面情绪等等。
如何裁剪素材图片9大简单技巧分享
如果你认为裁剪照片只是切割你需要的画面尺寸大小这么简单,那么你就错过了学习裁切工具和裁切知识的理解及运用了。正确的裁剪技巧可以让人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甚至可以操纵观众的情感和情绪。如果以前你认为裁剪只是设计过程中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观念的话,那么你读了这篇关于如何使用裁剪工具及裁剪知识的文章后,会让你的设计提升不同的层面吧!你将体会设计中裁剪的玩法和魔力。01.叙事(让照片自己讲述故事.)没有球在画面里,这只狗看起来像是对着镜头做了一个奇怪的脸,而不是试图抓住什么东西。确保提供必要的背景,让画面自己述说故事。一张图胜过千言万语;裁剪工具给了你权力,能把千言万语变成一个故事。你要先理解这个故事是要讲什么,你才能开始裁剪这张图片。你想好传达给观众什么信息了吗?没有先停下来理理。当你完成裁剪,你要确保照片仍然讲述着故事。你不想切掉任何细节,可能会改变这个故事或以其它方式改变信息。所以必要的部分都必须存在,为图片做着它应该传达的信息。02.简化(裁剪多余内容)
详细解析LOGO设计的基础配色使用技巧
一、原色、间色、复色1、原色,是指不能通过其他颜色的混合调配而得出的“基本色”。2、间色就是两个原色调出来的。3、复色就是两个间色调出来的。二、色彩三要素:色相、饱和度、明度。1、色相:色相是色彩的首要特征,是区别各种不同色彩的最准确的标准。事实上任何黑白灰以外的颜色都有色相的属性。香蕉是什么颜色的啊,苹果是什么颜色的啊,我们的回答:黄色、红色。客户说红色太土了,给我换个蓝色,这里指的就是色相。2、纯度(等于饱和度):是指原色在色彩中所占据的百分比。很多人都以为色相就是在原色的基础上加黑色,其实不止这样,红色加上绿的(别的色都可以),也会降低红色的纯度。3、明度(等于亮度):色彩明度是指色彩的亮度或明度。很多人说明度变高就是加白色,变低就是加黑色。其实不是,因为平面设计中很难改变光线,但实际上,明度变高实际上是加大亮度而非加白。
5个专门写给UI设计师的面试经验和技巧
很多UI设计师找不到自己的定位,或者说不清楚自己的能力所对应的价值,在面试时容易栽跟头,所以这次来说说有关UI设计面试的一些经验和技巧。我们经常可以在脉脉的匿名区,或者QQ群还有知乎等平台上面发现一类朋友:我面试了10几家公司了,都等了半个月了还没有回复,现在UI市场饱和了吗,工作也太难找了吧!,这都找了两个月了。这里要说一下,之所以没有公司发你offer,本质原因就是你的能力和公司要求的岗位不匹配。接下来,看一组数据:波士顿咨询指出,截止2013年,世界设计师人数为9000万,而中国设计师人数就有1700万,互联网设计师的占比就有50%以上。UI设计在2000年的时候就在中国开始发展,2009年苹果公司正式把iPhone带入中国,移动UI开始红火,在2012-2015年这几年发展的最为迅速,各种培训班纷纷出炉,口号是毕业包工作,月薪6k+,这对于刚毕业的学生和转行的朋友们无疑是一根救命稻草,加上当时许许多多的公司高薪聘请一些学过点规范但只会用PS的UI设计师,导致整个UI市场的供不应求,培训班大量的崛起,流水线式的培训“UI设计师”。我们已经发现,2015年下半年开始UI市场的泡沫开始消散,但是依旧许许多多的人趋之若鹜,以为培训完就能拿高薪,我们都知道数量多的时候,质量决定价值,所以你还找不到工作是因为你的价值还不够高。那么讲这么多,我们如何顺利拿下面试这个终极副本:1. 优秀的作品(*的装备)2. 优秀的逻辑和表达能力(操作,手速)3. 优秀抗压及任务分解能力(应变能力)4. 优秀的IQ和EQ5. 彩蛋问题(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