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新手也能拍星轨
一般数码单反相机提供的最慢快门速度大约在30秒左右,这对于大部分的拍摄创作来说都已经绰绰有余了。但是当需要在弱光环境中进行一些比较特殊题材的创作拍摄时,曝光时间可能感觉仍然不够。比如拍摄天体、把黑夜拍的如同白天等,今天就给大家奉上星轨的前期拍摄和后期处理。 1、器材的选择 使用B门拍摄星轨对于拍摄器材的要求并不高,只要一部数码单反照相机和一支广角镜头就可以实现。 CANON EOS 60DA 推荐机型:EOS 60Da EOS 60Da是天文摄影专用机型。搭载新型低通滤镜,透射率约是EOS 60D的3倍;更出色地再现天体细节和光的微妙变化,这些特性能更好的让我们捕捉到美丽的星云及其他壮观的宇宙景象。 拍摄星轨你还需要的就是广角镜头。 当然还有一些必不可缺的附件: 三脚架、快门线、手电筒、指南针等。三脚架用于长时间固定机器保持不发生移动,快门线用于锁住快门(定时快门线,最好是有线的,有遥控的也要用那根有线的连线,因为长时间曝光,用遥控容易出现信号中断),手电筒用来在黑暗中的照明为拍摄前做准备,指南针则方便你确认拍摄的星星运动方向。 2、拍摄地点及时间
不要闲置了内置闪光灯
闪光灯是摄影的重要工具之一,在我们购买数码相机时,相机本身往往会有一个内置的闪光灯,这个闪光灯被大家称为内闪。很多初学者在使用内闪的时候发现拍摄出来的效果非常不自然,所以很多人认为能不用闪光灯就不用,其实不然。 暗光场景闪了总比虚了好 闪光灯最大的作用就是在暗处提供光源。当我们在暗处使用相机时,往往会发现快门速度较慢,这样一来就很容易拍出模糊的影像,也就是通常说的拍虚了。 拍虚了往往就是废片 但是很多初学者宁愿拍虚了也不愿意开闪光灯,这是非常不对的。因为对于一张照片的价值来说,最重要的一点评断标准就是有没有拍摄清晰,当然特重大历史事件如果没有其它清晰照片的话,拍虚了的也很有价值,比如萨达姆之死,比如卡帕的作品,这里不做讨论。 暗光场景 闪光灯能够提供光源 所以初学者一定要记住一点在暗光场景拍摄,开闪光灯再不自然也比虚了好。 逆光场景同样要用闪光灯 暗光场景会用到闪光灯,在逆光的时候拍摄同样要用到闪光灯。比如我们在白天室外拍摄人像时,难免会有逆光的场景。逆光场景也是初级摄友们习惯拍摄的,因为模特能睁开眼睛嘛。不过逆光人像往往会造成大黑脸。 逆光拍摄人脸容易黑
最新发布
打火机的绘制
(a)新建一图层,取名为“机身”前前景色定义为“E19842”。然后用 “圆角矩形工具”绘制出打火机的机身。如图a1。 (b)制作齿轮,新建一图层,取名为”圆环。“选择“椭圆选框工具”,然后同时按住shift+alt+鼠标左键,在图层上绘制一个正圆,前景色定义为“A2A7A7”,用alt+delete填充。保留选区,然后使用“选择”-“变换选区”按住shift+alt+鼠标左键进行等比缩放。delete删除选区。一个圆环就出来了。如图1、2、3。 首先对“渐变工具”进行渐变编辑。渐变效果如图2-a1。然后按住ctrl+鼠标左键 单击“部件1”所在图层,将“部件1”设为当前选区,用“渐变工具”从左到右拖拽,如图2-a2。但得到了金属质感但光感不是很强烈。再使用“图象”-“调整”-“曲线”(快捷键:ctrl+m)对其进行调节。曲线的设置如图2-a3。调整以后大致的效果就已经出来了。下面就该为其加上高光了,为了更好的观察效果要将图象放大到600%,然后使用“浅淡工具”。“模式”设为高光,笔刷大小定义为13,暴光度为100。对“部件3”的局部边缘进行涂抹。这个时候鼠标一定要拿的很稳,从左到右快速拖动。谁都不可能一两次就成功,要多试几回,一直得到自己满意的效果为止。最终效果如图2-a4。 该来对“部件2”进行操作了,说到这里,说难也难,说容易也简单,关键是看大家的耐心如何了。还是使用“浅淡工具”,模式设为“高光”,笔刷大小定义为35,暴光度为50。在“部件2”的左侧上下进行涂抹,注意用力要均匀。效果如图3-a1。继续使用“浅淡工具”,“模式”设为高光,笔刷大小不变,暴光度为16。对“部件2”的中间部分进行涂抹。效果如图3-a2。接下来使用“加深工具”“模式”设为高光,笔刷大小根据需要不断的改变,暴光度为50。对“部件2”的右侧进行涂抹,要点同上,这里就不在重复了。大体出来后,还要交替使用“加深、浅淡工具”是图象色调柔和,过度自然。最终效果如图3-a3 (a)选中“部件3”所在层,将其的透明度设为49%,将背景图层隐藏,便可以清楚的看到,“部件3”已经具有的透明的效果。然后使用“加深工具”在“部件3”的边缘进行涂抹。模式设为“中间调”,笔刷大小设为65,暴光度为50。效果如图4-a1。制作完成会发现这个样子比较单薄,为了增加其厚重感将“部件3”复制出2层重叠在一起,呵呵。感觉出来了吧~~ 效果如图4-a2。
制作烛光与鲜花
最终效果图 2)先做桌面。新建图层1,设前景色为202/211/230,背景色为白色,执行云彩滤镜。复制这一层。回到图层1,执行风格化中的浮雕效果:角度-45,高度2,数量500%。然后稍微高斯模糊一下,半径约2。将图层1副本的模式设为叠加。这样桌面上铺的这张布便有了点皱纹了。选择图层1副本,加蒙板,复位色板后,用线性渐变,设置不透明度为25%,由右上向左下拉。合并这二个层,命名“桌面”。(如图2)
绘制鲜美葡萄
实例最终效果如图2.2-1所示。绘画过程中要注意全局的把握,分析好绘画对象所处的环境,环境色对绘画对象的影响,对象在该环境中可能出现的光影变化。可以把整串葡萄看成是一个整体,大致总结出该对象的光影变化。然后再具体刻画个别葡萄粒。仔细观察这串葡萄,不难发现,虽然实际中葡萄粒都是相似的,但绘画时候却不能通过复制的办法来做。因为葡萄粒生长的位置,受光程度各不相同,所以在绘制过程中要各自对待。图2.2-2是光源方位的分析。 整体五调中受光面部分的葡萄粒基本是都带有比较明亮高光的,要用不透明度较高的白色覆盖。明暗交界部的葡萄粒颜色最深,要用加深工具擦出“深绿色”,并且部分葡萄粒受到环境色的影响,呈现“赭石”色,要用不透明度较低的“画笔工具”涂抹。暗部颜色稍浅些,保持填充色不变即可。反光部分的葡萄粒颜色较为明亮,用“减淡工具”稍稍涂抹。1、打开菜单栏上的“文件”,选择“新建”命令。或者按下键盘上的Ctrl+N组合键新建文件,命名为“葡萄”。其他设置参见图2.2-5所示。我们来绘制左上角的第1个葡萄粒。这个葡萄粒基本上是背光的,但葡萄是半透明的水果。光照过来后这个葡萄粒的周围呈“草绿色”,中间的部分是葡萄籽生长的位置,不透光,颜色较深。加上五调的变化,葡萄粒的表现基本就没问题了。
绘制桔子
10、按下键盘上的Ctrl键不放,用鼠标左键单击图层调板上“图层1”的缩略图,使“图层1”图形外缘作为选区载入。新建图层,命名为“黑”。用主直径较大、硬度较低、不透明度较低的“画笔工具”(快捷键B)涂抹黑色,刻画橘子背光处较暗的效果。
制作郁金香
1.Layer(图层)面板:新建一层layer1。 2.工具栏:选择 钢笔工具。绘制一片花瓣。如果你一时那不准形的话,没关系,还可以点选工具栏上的节点控制按钮进行对每一个控制点进行编辑。记住按住键盘上的Alt键可以进行单独控制一边节点。 3.执行菜单命令:Window(窗口) 6.回到Layer(图层)面板:新开一层layer2,按住键盘上的Ctrl键单击layer1层使之浮动。
鼠绘原理实例讲解:剃须刀
本教程的开始部分是讲美术基础,这里对美术基础做了一个简单的讲解。有基础的朋友可以略过;对绘画一窍不通的,希望你能认真看一下。因为,PS鼠标手绘也同样属于绘画,绘画就应该掌握一定的理论。理论的东西都是前人总结出的精华,学习理论就相当于“站在了巨人的肩上”,使绘画者少走弯路或不走弯路。常有那些很有天赋但没有理论的朋友作画时,画着画着就找不到感觉了。为什么?缺少理论的指导,局部把握的挺好,一组合毛病就来了。 笔者个人感觉,美术的理论不同于数学语文这样的理论。它不是约束你创作的束缚,而更像一个得力的工具。 人类的审美是有一定共性的,而美术中的理论也正是对这些共性的总结。除非阁下是极有天赋的天才,否则在下奉劝:了解总比不了解要好。 鼠标手绘不单是掌握图像处理软件这么简单。相反,鼠标手绘所使用软件中的工具很有限,也很简单。说白了,我们应该把软件看成一种方便的画笔,它可以使我们上色均匀、线条精确而已。 美术基础分为两部分:其一是对美术中归纳的理性的东西的理解和掌握;其二是绘画中对硬件,包括笔、纸和颜料等的了解以及绘画技法的掌握。 当然,如果只是做鼠标手绘入门的话,只要“其一”的基础就够了,因为,象PHOTOSHOP这样的图像处理软件完全可以游刃有余的代替你的画笔和绘画中使用工具的技法。 从物体外观看,除了具有上面说的属性外,还具备“色彩”属性。 我们绘画中的构图其实就是在表现物体“长宽高”的空间属性;而着色则表现物体的“色彩”属性。 所以为了表现物体的外观属性,绘画的过程基本分两步,即构图和着色。 第一、构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