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3DMAX实例教程:VRay打造精致乡村风格餐厅
如何体现一个充满加州柔和阳光的空间呢?这次以餐厅这个空间作为主题内容。从最初的平面设定到空间的布光和材质的赋给,成图的后期处理,我们在这里将一一进行体现。最终效果图图00空间概要及说明:这是一套300多平米的别墅,在整体的设计风格上,我采用了美式乡村风格,混搭了一些地中海的元素进去,这套方案没有传统美式的原始粗矿和古朴质感,却传承了一点地中海式的精致。在主题上摒弃了繁琐和奢华,以舒适为导向,以享受为原则,强调“回归自然”,给人一种心灵上的释然以及回归大自然的淳朴的思路,打造一个安宁平静、舒适自然的美妙净土。(图01)图01平面设定和分析:分析平面图,首先我考虑的是这部分空间分为两块,即餐厅和厨房。当然以餐厅为重点。在这里我把厨房做成敞开式厨房,为了让这两个空间的衔接更紧密,功能更齐全,于是又考虑增加了一个吧台,有情调且实用。我们都知道餐厅以用餐为主,那么所有的功能都要以满足这个需求来产生。在家具灯具以及材料的选择上,也是要以美式的感觉进行搭配。比如铜艺的灯具,厚重的家具,本色的棉麻以及有着浓郁自然清新味道的植物。(图02)

身影画中游
视频叠加相信很多喜欢多媒体的朋友都尝试过,今天我们换个玩法,让的照片在视频影片里产生奇妙的“画中游”景观。使用的工具是友立公司的PhotoImpact 7和VideoStudio 6,操作方法也很简单。 制作无背景照片 启动PhotoImpact 7,导入准备好的人像照片。 按下主窗口左侧工具栏上的选取工具,根据照片背景的复杂程度,选择使用“魔术棒”或“贝氏曲线工具”来去除照片背景(如图1)。制作“画中游”影片 启动 VideoStudio 6,新建项目后按下主窗口右侧的文件夹图标,将准备好的视频剪辑导入到素材库中。 打开主菜单“故事板”选项,在素材库里选中导入的影片,将其拖至视频编辑窗口的“视频轨”中(如图3)作为背景影片。可以导入几段视频剪辑与后面的人像图片配合。影片长度可在编辑窗口里激活后任意拖拉调整,以符合整个影片剪辑的需要。 打开主菜单“覆盖”选项,激活视频编辑窗口的“覆盖轨”,打开主窗口右上角的“素材类型”卷展栏,选择“图片”素材库,按下主窗口右侧的文件夹图标,将准备好的无背景人像图片导入到图片素材库中,把它拉至“覆盖轨”里,激活后依前法拖拉调整播放长度,使其与背景影片长度吻合。我们这个实例里使用了两段视频和两个无背景人像,其长度分别是对应的。 导入的人像照片需要进一步调整,才能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激活“覆盖轨”里的人像照片后,按下主窗口左上角的“动画”设置钮,进行各项参数的设置(如图4)。 提示:“运动类型”与刚才设置的人像位置是有密切关系的,如果人像从右侧滑入,我们需将人像位置设置在屏幕左侧,反之亦然,设置时最好将人像的位置移出画面二分之一左右,产生滑出画面的效果。 设置完毕按下主窗口里的预览钮看一看,效果不错,为了锦上添花,再为这段影片加上活动的文字标题,使它更加生动。选中主菜单上的“标题”选项激活文字标题编辑线,在预览窗选取你满意的文字渲染方式后,将其拖至编辑窗里的“标题轨”,在左上角参数栏设置好文字字体、颜色、阴影和动画方式。最后拖拉“标题轨”中文字标题调整播放长度,使其与相配合的背景影片长度一致。 VideoStudio有添加音效的功能,朋友们可根据喜好自行设置添加,在此不再赘述。 影片的保存或导出 我们的作品一切OK了!在预览窗中看到随着背景影片的播放,人像慢慢地滑入画面,又慢慢地滑出,下一个人像紧接着滑入进来,画面上还相应出现了绚丽的动画标题文字,融合成为一段天衣无缝的新视频!下面就把我们的作品保存起来。 选中主窗口“完成”选项,在这里可将它存储为自定义的视频文件,或直接创建刻录成VCD、DVD、SVCD等格式的光盘。 保存完影片后,还可以按下[导出]按钮,将这段影片制作成一张颇有新意的电子贺卡,搭配好贺卡页面,调整好影片大小和位置,生成一个自执行的EXE文件,就可以把它发给朋友一起分享你的快乐了

用Flash 8 AS代码写摄像头拍照功能
因为很久不做 Flash coding 了,所以也就很少关心 Flash 8 的新的 Class,但听大家说过有这个功能。本想从网上找段教程或 code 来做。可是发现国内还没有类似的。就只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了。 开始做法: 第一步:在库中建立一个视频元件,类型选择:视频(受 ActionScript 控制)。 第二步:将视频元件拖到场景中,并调整尺寸到想要的大小。并起名为“my_video” 第三步:在时间轴中粘入下边的 code。 Testing 发现有问题,拍出来照片只有 160x120 的区域有图像。并且图像变形了。 :eek: 什么地方出了问题呢?@#$%^&* (此处省略2小时 debug 时间……) 最后发现 my_video 复制到场景中调整大小时并不是改变 my_video.width 及 my_video.height 属性,而是改变 my_video._width 及 my_video._height 属性。原有视频元件的尺寸只有 160x120 。这就相当于将 my_video 作了形变。而 BitmapData.draw() 是不会考虑源元件的形变的。用官方的说法是: QUOTE: 源 MovieClip 对象不对此调用使用其任何舞台中转换。该源 MovieClip 对象会被视为存在于库或文件中,没有矩阵转换、没有颜色转换,也没有混合模式。如果您希望通过使用影片剪辑自身的 transform 属性来绘制影片剪辑,则可以使用它的 Transform 对象来传递各种 transformation 属性。

摄影教程:走近你的被摄者
和模特出外约拍,作品却都僵硬死板如木头?拍出来没有情绪,没有感觉? 也许只是你与你的模特还不够接近…… 本文将展示一位摄影师的拍摄心得,与你分享走近被摄者内心的要领~。 再走近一点就好 Robert Capa 说过“如果你的照片没有拍得很棒,那代表你还可以走得更近去拍摄”(If your photographs aren’t good enough, you’re not close enough)。 如果套用在人像摄影上,所谓的“没有走得更近”当然不是在说你跟 Model 的拍摄距离,也并不是叫你每张照片都跑到 Model 面前去拍大头特写,或是用百微去拍摄眼睫毛才叫做有 feel。其实我个人认为照片没有拍好,那是因为很多时候拍摄者并没有“走近”被摄者的“真实性格”和“内心世界”。在作品上,如果只流于“浅”景深、可爱十式或纯粹摄影技巧表现的话,作品难免缺少了深层次的演译,主题亦会变得空洞。 这照片有爱 这个副标题,是有一次跟我的*好友藤原克也先生讨论一辑人像作品时,他评论了某摄影人的作品,说了一句话:那照片有爱。 藤原克也大哥是*拍摄人像的大师级人物,也是《摄影之道-氛围×构图×主题的光影演绎》一书的作者。当时我在向他请教如何去拍摄感性一点的主题,他就回了我一句:“拍这个主题,要有爱”。 原来*摄影人在发表人像作品时,如果拍得很好的话,其它摄影人都会开玩笑式的留言:“有爱”,意思即为揶揄拍摄这个作品的摄影人,一定在拍摄的过程中爱上了这个模特儿,不然不可能拍出如此扣人心弦的作品。虽然听上去有些无聊,但想深一层,如果没有和 Model 做好沟通和引导,没有全神贯注地去发掘被摄者的表情,的确是很难构成一辑佳作。
最新发布

光是z影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从公元 1826 年 Joseph Nicephore Niepce 所拍摄的第一张照片开始(注一),光线就奠定了在摄影拍摄中,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而人造光线闪光灯在摄影中所扮演的角色,对摄影师而言,一直以来都是紧密相关的。 随着数位摄影时代的风行,在继单眼相机风潮后的下一波摄影重要话题,应就是对于光线的掌控及应用了。 然而顶尖的灯光器材,一组往往高达数十万到上百万台币不等,对于喜欢摄影的一般摄影玩家而言,是一笔可观的开销、高价的天文数字,也常是扼杀创作和梦想的最大阻碍... 随着科技的发达,技术的演进,造就摄影器材日新月异的盛况,我们使用的人造光源,除体积也越来越小,功能也越来越强大外,在价格上也更为亲民许多。 有了理想的灯光设备协助,在光源不充份或不适当的场地和情况下,摄影师们可以很轻松的利用闪光灯进行补光,以取得理想曝光值的相片,而摄影爱好者及玩家们,也能以较为实惠的价格,得到一定水平的灯光设备,来实现自已脑海中梦想已久的的创作拍摄。 注一:史上第一张相片是由 Joseph Nicephore Niepce 进行拍摄,但摄影术公开发表是在 1839 年 8 月 19 日,在法国的艺术科学会上发表了达盖尔(Daguerre)所发明的「银版摄影术 - Daguerre Type」。 ▲ Fine Art Portrait 单灯人像结合反光版 Phottix Mitros TTL Flash 闪光灯实拍应用

用镜头洞悉动物的世界
俗话说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他们有的可爱,有的充满野性,很多摄友可能都想用镜头记录属于他们的瞬间。但是很多摄友也会觉得头疼,因为无法沟通,动物也不可能任由摆布,想拍出精彩的瞬间,更是难上加难。 如果你看过一些动物摄影师拍摄的作品就会发现,在他们镜头下的动物一个个精神利落,姿态挺拔,神采奕奕,好像被施了魔法一样。为什么我们做不到呢?除了熟能生巧以外,还是有技巧可以遵循的。 可爱宠物篇 其实拍摄宠物对器材的要求很简单,不过不同的镜头会产生不同的拍摄效果。 35mm 1.4 假设使用35-50mm的镜头,配合大光圈可以轻松的拍摄出浅景深效果,可以突出宠物的样貌特征,尤其是脸部特征。 假设使用广角镜头,可以拍摄到宠物和附近的环境,这样可以突出动物的整体姿态,以及与环境的互动情况。 假设使用微距镜头也可以进行超近距离拍摄,这样可以使宠物的的眼睛与毛发特别生动,尤其是对眼睛的拍摄,可以突出宠物的灵气和活泼。 ·重视宠物的个性 想为爱宠拍出完美的照片,拍摄技术是次要的,最关键是要抓住爱宠的个性。

职业模特儿如何拍出最美照片
这是个人人都可以做模特的年代吗?(就像买完相机就做摄影师?)来自英国的职业模特Jon Brook,分享了一系列作为模特的心得及小技巧。未必每个技巧都适用于所有人,但是作为参考是非常有价值。当然,有些超模例如Kate Moss就可以完全无视法则,因为她是超模嘛。不过对于有兴趣做模特,或需要拍摄模特的人来说,就很有意义了! 1) 多照镜子 镜子是你学习如何摆姿势的最佳工具,照镜子时要经常想像摄影师会怎样拍摄,并且想像身体什么部份会最接近镜头,这会大大影响出来的效果。 2) 在四肢与身体之间留空 一方面可以避免“挤出”你四肢上的脂肪,二来可以透过足够的身体阔度,来制造更苗条的视觉效果。 下图左边不如右边般纤瘦: 3) 了解多一点光线 找出主光源,然后学习如何摆pose。当你的手臂举高直接向着主光源时,强烈的反差会使令手臂太亮,而且手肘也可能会挡住光线,所以要把手肘拉后一点,如下图右: 4) 小心趋光本能

美工课时间到啦:DIY闪光灯柔光罩
炎炎夏日,来一口透心凉的冰淇淋绝对消暑。只是,当我们喀光整盒的冰淇淋后,盛装的盒子就只能独自等着回收或送进焚化炉的下场吗?将被大家视为垃圾的冰淇淋盒,变身成闪光灯柔光罩,还能拿来收纳相机哦。 准备道具 · 铝箔胶带 · 美工刀 · 奇异笔 · 塑料制冰淇淋盒(请挑选盒盖为半透明的) 这款利用准备丢掉的冰淇淋盒,改造成闪光灯柔光罩的方式相当简单。利用盒内的空间,搭配铝箔胶带具反光的特性,将其内打塑造成市售的柔光罩一般。挑选制作成柔光罩的冰淇淋盒时,得特别留意上盖是否为白色的半透明状,如此才能确保闪光灯打出来的光线,能被它柔化。接下来我们就跟着maciekpp的制作方式,一步步完成这个省钱柔光罩吧。 Step1. 先确定冰淇淋盒的容量,是否能摆放闪光灯与相机。Maciekpp以Olympus E-420为例。

CARL ZEISS TOUIT 2.8/12 实测
无反近年发展迅速,在反应与质素上可直迫单反已是不争的事实,而对于用家来说,对镜头的要求亦随之提高。 眼看有一定的潜力,Carl Zeiss 最终于便「踩入」无反市场,推出了无反Touit 系列镜头,打头炮的两支新镜分别有Touit 2.8/12 与Touit 1.8/32。 本站今次将首先对超广角的Carl Zeiss Touit 2.8/12 进行测试,一看蔡镜于无反身上,能否发挥真正的实力。 Carl Zeiss 向无反进发其实并不是新鲜事,2011 年便经已跟Sony 合作,推出了E-Mount 第一支挂上Carl Zeiss 品牌的无反蔡镜Sony Carl Zeiss Sonnar T* E 24mm F1.8 ZA。 眼见市场有一定空间,Carl Zeiss 今年便决定开始「自立门户」,推出无反Touit 镜头系列,打头炮的分别有两支定焦新镜Touit 2.8/12 与Touit 1.8/32,除了Sony E-Mount,也会推出富士X-Mount 版本。 不说不知,「Touit」原来也有其意思(发音近似英文的do it),于拉丁文中是一种很小,但是非常灵敏,且视力超凡的雀鸟名称,也包含了「good visibility, agility, mobility and diversity」的意思,这正正便是Touit 系列的开发理念,镜头既要轻巧便携,同时又要有高水准的光学表现。 Carl Zeiss Touit系列首波发表的两支新镜,分别有Touit 2.8/12与Touit 1.8/32。 今次送测主角Carl Zeiss Touit 2.8/12 扩阔拍摄视野 超广角拍摄的独有透视感向来都有一定吸引力,不过对于无反用家来说,超广角镜头的选择比起单反就要较输蚀(以Sony 为例,现时最广角的便只有SEL16F28 E 16mm F2.8)。 今次Carl Zeiss Touit 2.8/12 的出现,便正好可满足用家超广角拍摄的需要,以建筑拍摄为例,其18mm 的等效便可拍出更具空间感的壮阔效果。 一如其他超广角镜,Touit 2.8/12 镜身前端较大,用上67mm 的滤镜口径,当中金属镜身用上全黑涂装,而操控方面就相当简单,只有一个对焦环。 可能由于Touit 2.8/12 为自动对焦设计,加 镜头采用67mm口径的滤镜 使用金属接环,并设有电子通讯接点

寻找适合宝宝使用的相机
孩子们想用相机拍照在现在是很平常的事情,家长往往很紧张小孩子拿着这么贵重的相机,所以对孩子的爱好就有所限制。但是现在已经有大量的儿童相机出现在市场上,家长们可以放心让孩子使用。 我们不会提供特定的相机的建议,相反,我们的重点是如何选择针对孩子而设计的功能。 1 体型 傻瓜似的相机有固定的镜头。如果孩子们不能取下镜头,他们就不会弄丢它,扔掉它,打破它或拆卸相机内部零件。 2 拍摄模式 通过预设的拍摄模式(如人像,风景,夕阳等),孩子们可以轻松的选择拍摄模式匹配的情况。 3 影像稳定器(IS) 有影像稳定器即可获得更清晰的图像,即使是从小孩子不稳定的手中。 4 自动人脸检测 最流行的拍摄对象就是人。人脸自动检测装置,相机会更容易锁定对焦点的主体。

如何将房间内外融为一体
上图看似是普通的睡房,而墙上则贴了颇精美的风景照片?非也,这风景是睡房外面的实景,是利用一个小孔,将影像投射进房间内的作品,完全是摄影的基本原理,而整个房间就变成一个暗箱! 这是来自摄影师 Abelardo Morell 的系列作品「Camera Obscura」,起始于1991年,他把整个房间封好,变成不透光的密室,再于窗口开一个小孔,于是利用这个针孔摄影的原理,将外边的风景投射进室内,然后他就以大片幅相机拍摄,曝光时间长达5至10小时! 然后他就到世界各地,以相同方式在不同的房间内,进行这个摄影计划,让窗外的景色,与室内的布置结合为一,不少作品的结合程度更让人难以分辨,好厉害。 当然你会想到,利用简单针孔造出来的影像,无论成像质素与对焦都未必理想,而且更会出现影像上下倒转的情况,那为什么这系列照片会如此漂亮呢?原来摄影师后来于针孔上配一个镜头,另外还用菱镜把影像颠倒过来,那已经不只是原始简单的针孔摄影,而是很现代的摄影原理了! 而随着数码摄影的发展,摄影师也换上了数码相机,在曝光时间与拍摄工序上也方便多了。 这个用房间做暗箱的方式当然很有趣,但原来摄影师还有另一系列名叫「Tent Camera」,竟然是把同一原理应用到帐幕里!大家可以看看下图的说明

使用“渐变快门”拍摄长时间延时摄影
第一步:架好相机,选定好构图 第二步:将相机调整到B门模式,然后根据当前场景选择一个合适的光圈 第三步: 连接“Promote”控制器,调整到“渐变快门”模式 第四步:确定拍摄持续的时间,何时开始快门渐变,以及开始和结束时的快门速度 第五步:按下开始按钮。这时候Promote会问你是否使用ND滤镜,如果有的话,他会告诉你何时将ND镜取下,并且自己去适应 第六步:如果拍摄时图片过亮或者过暗,你可以进行实时调整 用到的器材: Canon 5d mark ii x2 Canon 16-35 f/2.8 Canon 24-105 f/4

六一父母为孩子拍照的10个小技巧
大家小时候的照片漂亮吗?你会因为小时候照片不够好,所以现在尽可能想替孩子拍摄“完美”的照片吗?来自美国业余摄影师Frank McKenna的分享,他有丰富的拍摄儿童的经验,到底怎样去拍摄儿童才好?他的意见很值得参考。 拍摄小孩子困难吗? 有些人认为亲子摄影是最难拍摄的项目之一,需要很高的技术与专业的器材。但摄影师却认为正好相反,因为拍摄小孩你是不需要用什么灯光、不需要教他们摆造型、不用解释怎样才好看、不用担心他们太介意自己的表现,你只需要拿起相机,拍摄。 对于摄影师来说,拍摄小孩子的本质,就是“Chasing Cuteness”,即是去追逐小孩子的天性,跟着他们跑跑跳跳、四处走动、攀高伏低即可。想拍到好照片,很简单,带他们去光线充足的地方,给他们一些玩具,然后由他们尽情去玩即可。 拍摄精彩儿童照片的10个技巧 1. 远离影楼 你不需要去影楼,使用完美的灯光来拍摄小孩子。相反,你要远离那里,带他们去任何自然生活的地方,然后拍摄。一年只需要去一次影楼,就是拍摄证件照片,其他时间就不需要了。 2. 低角度 这个常见于儿童摄影教程中,因为这是真的,你必须要把视线降低才可以看到他们的世界。拍摄时,你可以坐下,甚至趴在地上拍摄。

如何更精准地控制光线?
布光的思路 任何立体的物体,都可以概括为上下、左右和前后6 个立面。为了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取景和安排物品时,尽量要保证能将3 个立面呈现在画面上;考虑用光时,应通过不同的光位组合强化这3 个立面的光影差别——这是通过用光获得立体感的关键所在。同时还要考虑到:物体表面质感层次表现最充分的是在明暗交界线附近的位置。为了获得更充分的质感表现,静物拍摄布光的主光很少使用软光而普遍地使用硬光源;为了强化轮廓和立体感,静物拍摄的主光通常更多选择侧光、侧逆光或是顶光光位。正面光位的主光会弱化立体感,一般只有在需要突出物体的表面图案、色泽时才会采用,例如拍摄瓷器、餐具的时候。 通常形态、色彩简单的物体往往更难拍——因为更容易显得乏味、枯燥。为了强化立体感和质感,主光使用了位于物品侧逆光光位的硬光;右侧的安装了柔光箱的辅光位置经过了精心的布置,以便整个立面获得从亮到暗的均匀变化,使用柔光箱是为了避免过于突兀的高光。 拍摄资料:Fujifilm S2PRO 相机 90mm f/2.8 镜头 f5.6 1/200s 沈小滨 摄 去掉多余的“光” 与通体黑乎乎的轮胎相比,拍摄不锈钢、金属和玻璃的难度来自于完全相反的一面。 轮胎与黑色橡胶制品,拍摄的难度在于缺乏足够的高光和反光;与此相反,不锈钢和表面经过抛光的金属制品,可能把它周围的一切都像镜子一样反射出来。拍摄这一类产品,只凭后期修图是不行的。早在数码时代来临之前,广告摄影师们就对此专门总结出了一套特殊的拍摄办法。 拍摄时,尽量保证周围场地处于很暗的光线下——必要时甚至可以用黑布制作一圈黑色的围帐,这样不锈钢的表面就反射不出杂乱的环境了。布光时使用矩形的柔光箱尽量贴近拍摄物,白色柔光箱就会在物体表面映射出很醒目的白色高光条。如果希望多出现几条高光,那么多用几个柔光箱就会出现更复杂的黑白交错的效果。 在传统胶片时代,这类拍摄必须小心翼翼——任何一点疏漏,比如相机和三脚架的影子,都可能让整个拍摄功亏一篑,为此有时还必须动用大型机背取景相机的移轴功能才能完成。进入数码时代,只要掌握了其中要领,拍摄的过程会非常轻松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