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Photoshop制作圣诞节糖果艺术字特效教程
最终效果1、新建一个1200 * 750像素,分辨率为72的画布,背景填充黑色。然后点这里打开文字素材图片,在图片上右键选择“图片另存为”保存到本机。2、用PS打开刚才保存的文字素材,用移动工具拖进来,并调整好位置,如下图。2、双击图层面板,文字缩略图调出图层样式设置面板设置参数。内阴影:混合模式“强光”,颜色为蓝紫色:#741aba,其它设置如下图。外发光:混合模式“线性减淡”,不透明度为:100%,颜色为蓝色:#487fcf,其它设置如下图。

叶根友特色字体软件
如果问2009年字体界什么样的关键词最多?毫无疑问,叶根友字体就是网友们搜索的最多的关键词。自从叶根友在2007年6月开始设计创作第一套《叶根友空心简体》字库以来,他的手写原创字库的脚步没有丝毫停顿,从钢笔行书到毛笔特色,再到特隶简体,网友们看到的是他一套套风格各具特色的字库在网络上发布,引发了网友们的转载和下载的热潮。 现在的大街小巷,很多的广告招牌和平面设计中出现叶根友字体已不是鲜见。在采访叶根友先生时问及哪个字库被社会运用最广时,叶根友说:“从目前的各种载体中看到的是要属于《叶根友毛笔行书》和《叶根友行书(繁)》两套”。网友们就叶根友的字库说他的字库比较有特色,看惯了微软和方正等字库的中规中矩的中文汉字,突然间出现这些手写体字库,就有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如百度李昌辉吧的吧主就把叶根友的行书作为他们吧的官方指定用字,要求他们的吧友会员们做图时统一采用这个字体。体现出活力、青春的李昌辉吧文化特色。还有很多的网站和论坛都采用叶根友字库作为网站标题。 书法家开发个人字库其实是在近几年才兴起的一个冷门项目,之前如中国的书法家舒同体就被运用的非常广,还有启功体,刘炳森的隶书等。但是字库开发是一个巨大的烦琐程序。资金投资和人力、技术都要求比较高,也是这些门槛,使很多书法家望而却步。 国内现有四、五家较大的字库,主要的有方正字库、文鼎字库、金梅字库、汉鼎、长城以及汉仪字库和华康字库等。能够应用于社会的字体加起来大概为 300 余种,但每家字库都有几十款相互间重复的字体,如果繁体和简体算一种的话,那么实际的字体种类不到 100 种。对字体的种类也只能概括,因为每家字库每年都会不定时地补充新的字体进来。现在对于手写体来说是比较缺乏的。叶根友推出的这一系列手写字体正是迎合了这个环境的需求。 在2007年的8月,叶根友还推出了奥运字体,每个汉字加入一些奥运的符号,以体现中国汉字的巨大魅力和宣扬奥运文化,也是为响应人人奥运,全民奥运的奥运精神,把字体艺术和奥运相结合的一个举措,在字体领域上也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尝试。 在接来的时间中,还不断地推陈出新,叶根友神工体和叶根友疾风草书等特色非常明显的一些手写字库,本网友戏称为“带着体温书写出来的字体!”叶根友还结合自己在签名设计领域上的独到风格,开发出了叶根友签名字体,被现在正流行的签名设计艺术注入了新的个性选择,网友纷纷下载这套字库来打出自己的名字,在著名的字体网找字网上,该字库下载量突破了5万次。字体下载、字体之家、字体下载大宝库以及新浪下载、天空下载、以及红软基地、中国站长站等均在第一时间发布叶根友字库的下载链接。 最近,在叶根友字体网上,记者还看到了新发布的《叶根友蚕燕隶书》,这套字体可谓是心血之作,光后期修正就花了三个月时间,笔者看到,这套隶书是用毛笔书写,和以前发布的那套特隶简体不同的是用毛笔和日本小狼毫的区别。蚕燕隶书更贴进传统隶书的风格,但是又具有不同的特色。叶根友说,设计字库最主要的是要求保持风格一致和特色明显,如果光是把字写出来做成字库那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为了保持风格的一致性,做出来的每套字库字库的每个字都要经过四到五次的不同修改。有许多网友有这样的疑问:“用叶根友字体在网站上会被告吗?”得到的答案是只要是不用于商业用途就没有关系,商业用户需要购买其使用权。 叶根友告诉记者,在2009年准备化半年的时间来完成一套结合欧体、颜体、柳体和具有叶根友特色楷书的字库,希望这套楷书能够给字体艺术带来新的感觉。

追求“个人品质”著名平面设计师王粤飞先生访谈
设计师在成长期都有自己的偶像 韩湛宁:作为中国最有影响力和最早的设计师之一,您的设计历程一直是很多人希望了解的。您能谈谈这个历程,以及对你影响比较大的设计师吗? 王粤飞:我1979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1983年任职广东省包装进出口公司,1987年到深圳创办嘉美设计有限公司,这期间联合中国设计精英举办了两届“平面设计在中国”展以及创立深圳平面设计协会;1997年创办深圳王粤飞设计有限公司。 其实每一个设计师都有自己的偶像,特别是成长时期。我不知道现在的年轻人有没有,那时我特别喜欢五十岚威畅的作品,大概是八十年代中期在香港西武,有他的作品展,还有他设计的产品出售,只能是喜欢却买不起。至今,我还收藏着两本他为纽约现代美术馆设计的年历。 韩湛宁:听说您过去曾担任《包装与设计》的编辑,事情搞得很有影响,但很快又改回去了,您能谈谈吗? 王粤飞:当时的《包装与设计》归我们设计科管,我和王序决定对它进行改版,连名称也改了,改为“设计艺术”,那已经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了,那时我们资料特别多,公司每年有一笔专款来购买外国的设计图书,采购图书的目录包括了GRAPHIS、IDEA、CA、PRINT、纽约ADC,等等。那时纽约ADC、CA里面都是黑白的,GRAPHIS主要刊登插图师和艺术家的作品为主,所以我们改版的艺术设计杂志的很多资料都是从这些书籍转载的,王序做了一期,我也做了一期,那时我们就开始不按常规出招了,抓住机会就一定往死里做,第三期就不让我们做了,说我们越轨了,并成立了专门的班子来负责这个杂志,又回到了原来的路子。 韩湛宁:这个很值得纪念,这应该是国内第一次用现代设计的编辑思路去做专业杂志。那么您对平面设计的概念是不是从广州这个时期得来? 王粤飞:在广州的那段时间,看到很多杰出的作品。虽然没有跟国外设计师进行交流,但是这些刊物对我们的眼界的提高是不可否认的。外贸*做了一些好事,就是在广州建立了一个全国唯一的样品陈列中心,是国外超级市场卖的东西模拟出来的,大概有一千多平米,样品除了日常百货,还有音响、摩托车。所以我们很早就认识国外许多的知名品牌:卡夫、强生、可口可乐、菲利浦,在里面我们可以打开柜子拿出来看。床上用品、汽水、烟、酒应有尽有,而且样品陈列中心每年出国采购更新。这个印象很强烈,今天都不可想象。

拍出酷照的五条摄影技巧
1.慢速快门摄影 慢速快门摄影总是能带给人惊喜。通过调整快门速度,你可以拍出预料之外的精彩照片。特别是运用慢速快门,你可以表现出你所从未见过的世界。下面是一些慢速快门摄影的例子: 拍摄技法 要学习神奇的慢速快门摄影,你必须先学习并完全理解快门速度的概念。相机的快门速度决定了传感器感光的时间,它可以是一系列时间,例如:1/30s、1/500s、1/1500s等等。 在拍摄时,你可以指定快门开启的时间。快门速度越慢,就越需要相机保持稳定以避免震动,在慢速快门下轻微的震动也可以毁掉一张照片。因此,强烈推荐使用三脚架。有些相机有B门模式,B门是指按下快门键后,快门会保持开启状态直到松开快门键。 2.个性化散景(焦外成像) *对散景的定义是:“散景是一个摄影名词,一般表示在景深较浅的摄影成像中,落在景深以外的画面,会有逐渐产生松散模糊的效果。” 散景是一个来自日语中的词语,意思是“虚化”或“朦胧”。在日语中,这个词也指精神恍惚。 毫无疑问,散景是数码摄影中最有意思的东西之一。下面是一些散景的例子:
最新发布

脸型控制技巧
中国人对美女五官的标准是:瓜子脸,大眼睛,高鼻梁,白皮肤,樱桃小嘴。 欧洲人对美女的标准是:面部有线条,轮廓分明,睫毛长,双眼皮,高鼻梁,性感的厚嘴唇,嘴不能太小,皮肤要是健康的小麦色 圆形脸型: 给人感觉圆润、亲切、可爱, 可爱而健康的圆脸 圆脸的女人容易给人亲切可爱的印象。 标准脸型: 称鹅蛋型丰满圆润 是标准的美人脸型,可是在崇尚个性的现在,端庄的鹅蛋脸就有些太平凡了,很难给人深刻的印象。所以有一张鹅蛋脸的女子应注重强调个性。 长脸的女士显得理性 深沉而充满智慧,可却容易给人老气、孤傲的印象。所以在进行装扮时,应适当强调活泼轻快的风格与柔和的女人味。 具有异国情调的高颧骨脸

拍摄胖人的技巧
我们首先要了解,胖人通常都知道他们自己很胖。其次,对任何体型的人来说,照片都有可能让他们相信自己比实际更胖或更瘦。我建议你严肃地与客户讨论关于体型的问题。了解客户对自己和照片的感觉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如果一个人已经确定了拍照计划,那么通常对自己还是有信心的. 在当前社会中,我们会尽量尝试各种方法让人类看起来更瘦,因为我们认为更瘦就更有吸引力,但在拍摄胖人时,并不需要过分关注这一点。让他们看起来更自然更舒服才是最重要的。这里有一些有帮助的小技巧介绍给你: 1. 使用你有的最长焦距的镜头。长焦距会压缩空间,并避免变形。在Photoshop中使用变形矫正功能来检查你未察觉到的桶形变形。 2. 不要从低角度拍摄。 3. 你可以从高处俯拍,但是别忘了这是一个被用烂的招数。所以不要只有这一种照片。 4. 你可以找另一个较瘦的人来挡住胖人的一部分身体。 5. 你可以选择不要拍他们的全身像,试试各种头肩像吧。不过别让对方觉得你是故意不怕他们的全身像。记住你的工作只是拍照,不要觉得不拍他们的身体是为他们好。 6. 在拍摄多人照时,尝试让人们靠得更紧密一些的“挤压”技巧。

三个实际效果讲解相机慢曝光B门的使用方法
B门是一种既可以说是游离于相机四种模式(A、S、M、P)之外的摄影模式,也可以看成是M档的延伸。在B门模式下,摄影师既可以调整光圈,也可以完全控制快门速度,而这个所谓完全控制快门速度与M档有很大的区别。一般来说,在M档下摄影师可以从1/8000秒-30秒自由调节快门速度。而B门则是摄影师按住快门钮快门就会开启,而释放快门钮快门才会闭合。这么做到底有什么好处,我们还是来看几组照片,从实战中学习B门的使用方法吧。 实际效果一:平静的水面 这是什么? 难得一见的如镜面般的水面。 为什么难做到? 我相信如果满世界找平静如镜面般的水面还是可以找到的,但是你要知道绝大多数的湖面海面可都是有波澜的。 适用于什么场景? 环境光很暗的场景。 该怎么做? 用三脚架将相机固定好。然后将相机调整至B门,有的相机在模式转盘里有单独的B门模式,有的相机是在M档里将快门速度调整到30秒之后的一档就是B门了。调整到B门之后使用一个比较小的光圈。这时最好用快门线操作相机的快门,否则你将一直按着快门按钮,就算我们忽略了相机的抖动,一直按很长时间手也会酸的。按下快门线上的快门钮,并且锁住快门。然后短则等上两三分钟,长则等上半个小时,这需要视环境光亮度而定。所以多拍几张是很必要的。觉得曝光差不多了,就可以给快门钮解锁,曝光就完成了。

简约风格“日本风”的风格营造与拍摄技巧
日本摄影师拍出来的照片有什么独特之处?一般而言,有以下几个特点: ·多采用自然光 ·多留白背景,较简约 ·彩度和对比较低,较柔和 在日本风的拍摄当中,「如何取景」担当了很重要的角色。请大家记住一个重点:和谐。照片看起来和谐,日本风就自然显现。笔者这次以静物拍摄为目标,包括食物、杂货和室内空间,都能在家中拍摄。 在室内拍摄技巧 ·使用自然光 窗口光是最重要的元素,能够拍出自然色调。注意拍摄时要关掉其他灯具,若光源不足,可以使用反光板和调大光圈。(白色卡纸、珍珠板或布也可以)必要时请使用脚架协助,切勿使用闪光灯,因为闪光灯的硬光使物件看起来不和谐。 细心留意日光变化 不同时间拍摄,色温是不同的。大家不妨留意一整天的日光变化,你会发现日出前和日落后呈很重的蓝调,是冷色温;上午至下午的是暖色温,带黄调。避免中午拍摄,日光都是柔和的。若在清晨或天黑前拍摄,别有一番味道。

外景光线与色调的控制
认为外景的拍摄最重的是如何取景与光线的控制,取景决定画面风格与审美。光线的控制决定影调与色调。 1、阴天多云的光线 这种散射的光线很柔和,是人像摄影中比较理想的光线。在这种光线下人物的肌肤细腻、干净、有质感,而且人物在这种光线下眼睛也会很舒服。但这种光线景物之间的反差较小,而且天空也过于单调缺乏色彩,但可以选用色镜或是相机的白平衡模式来改变天空的色调。例如:使用彩色模式拍摄时可选用橙渐变镜或棕渐变镜等来营造黄昏效果或是相机采用冷调及暧调模式来改变天空色彩;使用黑白模式拍摄时可选用灰渐变镜来压暗天空;还可以选择较亮的背景加柔光镜营造淡彩的梦幻效果等。 ·阴天普通效果的拍摄 如果拍摄不带天空的普通背景可直接对人物脸部亮度进行测光确定相机的曝光量,此时人物的脸部使用反光板补光即可。由于人物的脸部与背景的反差较小,可以使用闪光灯模仿晴天的逆光或侧逆光的效果照射人物的轮廓,闪光灯用作轮廓光时其照射指数要大于相机所使用的光圈数值0.5—1级左右。 ·阴天以天空为主的背景拍摄 此时天空部分可加橙色渐变镜、中黄镜、棕色镜或是采用不同的白平衡模式等改变天空单调的效果。测光时在镜头前加上所需色镜对天空进行测光来确定相机的曝光组合。此时人物的脸部要使用闪光灯进行补光,补光的指数要等于或略大于相机所使用的光圈值。 另外也可以把闪光灯用作逆光或侧逆光拍剪影效果或亮一线效果。 2、晴天顺光、前侧光的光线 这种光线人物受光面积大,脸部比较干净,阴影少。但是景物之间明暗层次不明显,反差小,立体感差,并且光线直射人物面部,眼睛不舒服,此时人物的造型安排可多以闭眼浪漫的感觉为主。这种光线拍摄蓝天效果和绿水效果比较理想。

构图定律:三分法则、黄金分割法则、对角线法则
“艺术家不会组织画面,就像演说家不会组织语言。”——莱昂纳多·达·芬奇 摄影是什么?是一则故事。故事是什么?是一连串彼此相关的句子。摄影也是如此。一张出色的照片,仅仅拍摄到一些东西的图像是不够的。观众对一张照片的第一印象,就取决于构图带来的画面平衡。 想提升你的数码照片的表现力,就尝试应用这些构图法则吧。 三分法则 三分法则的理论基础是,人们的目光总是自然地落在一幅画面三分之二处的位置上。尽量使主要的被摄体位于画面三等分线的焦点上,效果会比位于中心位置更好。 拍摄风光照时,运用三分法则将水平线置于三分位置上,这样的照片会具有最佳的视觉感受。如果兴趣点是大地或水面,地平线一般位于上部三分之一处。相反,如果兴趣点是天空,则可以把地平线置于下部三分之一处。总之,让主要部位占据绝大部分画面。 黄金分割法则 一幅画面中的某些位置点会自动地吸引观众的目光。同样,某些比例(无论是巧合或精心布置的)也会自然地令观众感到舒服。达·芬奇研究了人类对美和和谐的观念,并提出了称为“黄金分割”的原则。其实在达·芬奇之前,巴比伦人、埃及人以及古希腊学者就已经开始在建筑和艺术中应用黄金分割法则了。 要得到“黄金点”,需要用4条直线将一副画面分成不相等的9个区域。每条线分割的原则是:将画面分为一大一小两部分,其中较大部分的边长与较小部分的之比,等于全部画面边长与较大部分的之比。最终4条直线的交点,就是所谓的“黄金点”了。 对角线法则

黄金分割摄影构图及三分法则
如何构图是掌握摄影技巧最基础的知识,下面就让我们从介绍这个数世纪以来已经为人们所熟知的技巧开始谈这一话题,“黄金分割”是一种由古希腊人发明的几何学公式,遵循这一规则的构图形式被认为是“和谐”的,在欣赏一件形象作品时这一规则的意义在于提供了一条被合理分割的几何线段,对许多画家/艺术家来说“黄金分割”是他们在现时的创作中必须深入领会的一种指导方针,摄影师也不例外。 原理1 如图A:“黄金分割”公式可以从一个正方形来推导,将正方形底边分成二等分,取中点X,以X为圆心,线段XY为半径作圆,其与底边直线的交点为Z点,这样将正方形延伸为一个比率为5:8的矩形,(Y’点即为“黄金分割点”), A:C = B:A = 5:8。幸运的是,35MM胶片幅面的比率正好非常接近这种5:8的比率(24:36 = 5:7.5) 图A 原理2 如图B:通过上述推导我们得到了一个被认为很完美的矩形,连接该矩形左上角和右下角作对角线,然后从右上角向Y’点(黄金分割点,见图A)作一线段交于对角线,这样就把矩形分成了三个不同的部分。现在,在理论上已经完成了黄金分割,下一步就可以将你所要拍摄的景物大致按照这三个区域去安排,也可以将示意图翻转180度或旋转90度来进行对照。 图B 图B-1 三分法则 “三分法则”实际上仅仅是“黄金分割”的简化版,其基本目的就是避免对称式构图,对称式构图通常把被摄物置于画面*,这往往令人生厌。在图C1和C2中,可以看到与“黄金分割”相关的有四个点,用“十”字线标示。用“三分法则”来避免对称在使用中有两种基本方法:

人的魅力 人像摄影中的曝光参数调节
人像是最容易拍的,不过拍好就很难了。由于男女老少每个人的高矮、胖瘦、长相、表情各不相同,人物在画面中可以安排的位置也有多种,因此不能用同一种方法去拍不同的人。 在拍摄之前首先要设置数码相机的ISO与白平衡。通常在光线亮度允许的条件下,可以将ISO设得低一点(比如:ISO 100),这样在拍人像时可以使人的皮肤显得细腻一些,特别是在拍PLMM时要注意使用较低的ISO设置。在拍摄人像时,如果光线亮度不够的话,宁可使用三脚架或闪光灯也尽量少用高的ISO设置。在白平衡设置上,可以设置成“自动”,也可以根据光照条件来设置。 如果在日光灯或者白炽灯下拍摄人像的话,根据我们中国人的皮肤特点,也可以用一张淡青色的纸放在镜头前作为标准调整白平衡,这样拍出的照片上,人的皮肤(特别是脸部)会略带红润色,看上去显得很有精神。在确定曝光值方面,如果拍摄现场光线分布比较平均,而且人物与背景的亮度相差不大时,可以使用自动曝光(偏重*平均测光)。如果在拍摄现场光线分布不平均时,想取得比自动曝光更加精确的曝光值,可以使用以下三种方法:一、使用分区测光。二、使用点测光。三、使用18%的灰板。使用分区测光 数码相机将拍摄画面按一定的规则划分为N个分区,分别测量出这些分区的曝光值,然后数码相机根据这些曝光值综合计算出一个合适的曝光值,这个曝光值其实也是一种自动曝光,但是比平均测光更加精确。 使用点测光 对拍摄画面中心约2%左右的部分进行测光,有些数码相机没有点测光,也可以用局部测光代替。局部测光是对拍摄画面中心约10%左右的部分进行测光,对于我们摄影爱好者来说也能应付绝大多数的拍摄内容了。用点测光或局部测光时要对准人物的脸部测光,才能得到正确的曝光值。如果你的数码相机没有分区测光、点测光、局部测光,也可以靠近被摄人物,用数码相机对准被摄人物的脸部测光并锁定曝光值,然后退回原地进行拍摄。 使用18%的灰板 前提是我们的照相机提供了锁定曝光读数的能力,那么可以进行如下操作:首先,近距离读取灰板数据,并按下曝光锁。然后,在将这一曝光量锁定在适当位置的同时,把照相机对准想要拍摄的场景并拍摄下画面。如果照亮场景的光线与从灰板上读取的光线相同,那么曝光就是正确的。

纪实摄影的6种手法之:闲云远鹤的广角拍摄技法
“先要学会观察,才能做好纪实” 观察是感官与视觉的结合体,即如何用眼睛观察,把握好视觉的“火候”,个人认为有如下几个方面: ⑴善于发现,从生活中学会观察。 随着数码相机日益智能,观察和构图成为摄影人的第一要务,拍摄时必须全面运用你的感觉、智力和感情,全神贯注于你拍摄的事物和题材,才能将思想注入作品。 ⑵相信周围有东西可拍。 中国有句古话:“十步之内,必有芳草”。 生活中并不缺乏美,而是缺少发现,要用自己的眼睛突出别人未见过的东西,在司空见惯的东西上发现美来,让寻常的题材变成不寻常的作品。只有拍摄自己熟悉的东西,才能够深入,甚至要反复去拍、去琢磨、去思考,才能拍出有深度有力度的作品。 ⑶选准观察的角度和位置,摄影过程中最忌观察的盲目性、随意性,提倡瞅准时机,选准位置,用心观察。观察的角度可以决定作品的成败。古人云“横看成岭侧成峰” 。人站的位置不同,选择的角度不一样,观察的结果也会大不一样。提倡多方位观察,这种观察常会使你看到过去可能忽视的或不去仔细观察的东西,产生特殊的意味和视角。 ⑷透过现象看本质 先入为主是人们观察的贯势,但这种观察成为摄影一大障碍。印象派画家莫奈曾说过,为了观察,我们必须忘掉我们所看的东西的名称。对一朵花、一颗草、一个树、一只行走的小猫、一个斑驳的墙等等,不要只按我们脑中已有的形象去看待, 要深挖事物之间关联的内在信息和密码,合理组合,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视觉效果。

树林绿地“精致化外拍”摄影技巧
树林在影楼外景婚纱摄影中比较常见,要想在寻常外景中制造不寻常感和新意,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比如光线、前后景、服装、道具、色彩等,选择你常用或擅长的几个元素来具体讲讲。(我在树林的拍摄中,通常会选择树林不会太密集的地方,这样一来对采光比较容易选择一些,比较喜欢用侧逆光,一般选择服装喜欢亮丽一点,这样一来服装和景色就不容易融合在一起,在道具上色彩运用会用亮色系的道具) 树林可以分为哪几种常见类型?每类树林在选景上的原则及注意事项是什么?(比如有的分散有的密集,有的花枝高有的花枝低,等等)(树林分三种类型:1树林正在发芽的时候,在选择用光主要注意,被拍摄者的身上光斑和服装的色彩运用,2树林比较密集的时候,在选景与构图和镜头的运用比较重要,比如:我比较喜欢在密集的树林用广角镜头拍摄,这样以来会让拍摄景色看起来比较透气,也比较大气一些。3树林比较稀少分散的时候,也就是快进入冬天的时候,我个人比较喜欢使用长焦镜头,拍摄出来会让景色看起来更加密集。) 在树林中布置道具的方式主要有哪几种?(如果在树林正在发芽的时候它的树叶是比较嫩,春.夏天.等等,就是说色彩是黄绿色的,在我们布置景主要,要注意道具的色彩和景色的色彩对比。进入秋.冬天时。树叶开始落叶直到枯树枝的时候,对服装的色系要求比较高。) 这片树林还没有长出茂盛的树叶和花朵,看上去有些荒凉,所以用了道具花装饰环境,是吗?(在拍摄当时在景色进行了踩点,发现这片树林还没有长出茂盛的树叶,只是发芽的状态,所以我选择了颜色比较鲜艳的花朵和白色小*,进行对景色的装饰。这样拍摄出来的效果不会让整个景色不会看出来那么荒凉,有了鲜艳的花朵做陪衬,让整个画面看起来温暖了很多,有了春天的温暖。) 如何取景?(整个树林比较小,选择了小广角和低角度的取景,使整个树林看起来比较茂盛。) 花篮和*的使用技巧有哪几点?(在*的摆放我比较喜欢45度角对着镜头和人物的平行线是一致的,道具花篮的运用大小花搭配,色系比较统一,摆放的位置放在人物的前面和小*上,这样会使整个画面比较饱满。) 人物的情绪如何引导?(你的外景作品在人物情绪上非常自然,在这方面有何经验技巧可以分享?)(拍婚纱照进入自然风景区我喜欢和新人沟通,要求他们的状态和当时的情景一样的自然随和,拍摄时通常可以多讲讲笑话,缓解一下气氛,让新人们自然的动起来,以抓拍的手法进行拍摄,这样就会让照片上的人物和情绪拍摄出来就会比较自然一些。) 用光、构图以及景深上的处理。(在拍摄这一组照片时是阴天,我选择了反光板作为主光源,使用大光圈这样景深看起来比较舒服。) 后期对画面品质和色彩做了哪些调整?(前期拍摄使用了原 在这片树林中取景的技巧。(在选择取景画面中找到相呼应的前景。) 如何利用光线和前景突破场景的寻常感?(选择大侧逆光和大光圈来虚化前景与背景显的画面更有纵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