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PRO/ENGINEER 2000i2新功能简述
美国PTC公司在2000年3月份向广大用户发布了PRO/ENGINEER2000i2。在很多用户还没有把PRO/ENGINEER2000i的行为建模等新技术深入了解的时候,PRO/ENGINEER2000i2又带着440多项改进和广大PRO/E用户见面了,到底性能有哪些改进呢?就让笔者把PRO/ENGINEER2000i2的新功能简单介绍给大家,不当之处,还望批评指正。 笔者认为2000i2和2000i相比,功能要强大的多。因为2000i2和2000i相比,有了更多人性化的设计,(我想这应该就是PTC大力宣传的柔性工程技术的一部分吧!)其中包括可视化检索(VisualSearch)、形状索引(ShapeIndexing)、特征灵活性(FeatureAgility)、行为建模技术(BehaviorModeling)、疲劳预测(FatiguePrediction)、CDRS渲染(CDRSRendering)等等。对于工程师来说,这些人性化的设计可以让工程师把时间更多的用在优化设计和产品的创新上,从而提高设计效率。 在这众多的新功能中,最让笔者欣喜的就是可视化检索(VisualSearch)了。如果您一直从事产品设计的话,您一定有过这样的经历:为了寻找一个其他工程师做好的零件或装配,需要从几十甚至上百个零件、装配中去不停的打开或关闭一个又一个窗口。这样的工作让人厌烦,并且效率极低。现在有了PRO/ENGINEER2000i2的可视化检索(VisualSearch),一切都简单多了。可视化检索功能就是让工程师在调用零件、装配、图纸时,可以预览即将调用的零件。更让人惊讶的是,您还可以和在PRO/E操作界面中一样用鼠标加Ctrl键去旋转放大或移动它去看更详细的结构。而完成一个超大型部件装配的预览只需要几秒种的时间,让人不敢相信。据PTC称,这得益于PTC新的远程数据调动技术和专用多线程图形技术。在您打开预览功能的同时,零件或装配的基本形状立即出现在您的眼前,它只是一个近似的表示,几秒种后,零件的细节越来越清晰。可视化检索具有智能化,并且支持多线程处理。当您缩放模型时,PRO/ENGINEER只会载入浏览区域内的部位的数据而忽略其它部位数据。您还可以在装配浏览窗口中直接选择子部件和零件,来查看它们的结 形状索引(ShapeIndexing)也是PTC正在申请专利的先进技术之一。它利用智能过滤技术,把当前的模型与数据库中的已有模型进行比较,找出那些具有相似几何体的模型,以提高设计的重用性。充分利用这项功能,可以使企业减少许多重复设计的工作,也为数据的管理带来了方便。对于交通产品,机械制造业等等来说意义重大,因为他们制造的许多产品都使用相似或相同的部件。有了这项功能,也许在新产品的开发中,您只要投入一半的工程技术人员就可以,另外一些部件只是需要调出来略微修改就可以用于新产品了。PTC称,由于利用了自动过滤和快速过滤技术,如果对一个包含300000个模型的企业数据库进行检索,只需要2秒就可以得到结果。这样的速度恐怕连最挑剔的用户也会无话可说。 特征灵活性(FeatureAgility)也是这次PTC大力宣传的技术热点。因为在当今的产品设计中,为了满足客户的要求,适应市场的变化,更改设计是司空见惯的事。而如何缩短更改周期就成了需要研究的问题。在PRO/ENGINEER2000i2中,增加了一种称为意向参考的新功能。使用这种功能,设计者可以定义特征建立的方式,利用这种定义方式,你可以灵活的构建特征,并且在特征发生更改时仍然保持你的设计意图,从而把设计人员从烦琐的设计更改中解放出来。在PRO/ENGINEER的用户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当你试图修改一个特征时(特别是这个特征是较早构建的),经常会跳出参考丢失,后续特征不能构建的对话框。你需要手工重新定义每一个失败的特征直到零件完全再生成功。这种重复性的工作使设计人员不能全力投入设计,而必须不断考虑这类特征的不稳定性。利用意向参考,工程师可以更方便的指定特征建 行为建模技术是从PRO/ENGINEER2000i开始推广的新技术。这种行为建模技术被业界作为第五代CAD技术。它通过把导出值(比如容积)包含到参数特征中,再反过来使用它们生成和控制其它模型的几何图形。使用行为建模技术,用户首先要定义一个工程分析模型,其中包括名称、类型和定义。接着,他们要建立“操作”—定义和引用一类用在分析模型中的新特征,比如体积,然后为分析模型设置约束条件—包括目标值、一个参数的最小和最大值。系统会出现解决方案的图表,协助用户为设计选择最优方案。利用行为建模技术的自动求解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能满足工程标准的最佳设计。相对于传统的手工反复操作的方法,行为建模的全自动处理有很多优点。对于简单的问题可以方便的求解,复杂的问题则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寻找解决方案的任务。有了这个强大的功能,产品的设计创新才会更快更好。

蝴蝶结-变化结教程-中国结
蝴蝶编成的结式与蝙蝠形状类似,南方方言中蝴与福同音,如以蝴蝶配上铜钱即称福在眼前,若编上五双蝴蝶可寓意五福临门。 蝴蝶结是以盘长结为主体,再以两边耳翼上各编一个双钱结当蝴蝶的翅膀而成,此外还有一种编法,即将盘长结改为团锦结也很美观。
最新发布

摄影教程实例图解人像摆姿优雅的8大要诀
优雅是女人一生的追求,它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能刻意追求。它是一种感觉,是一种气度,一种味道。恬静柔和带着一种纯粹坦然的自然美态;一颦一笑也散发出怡然惬意的心情。优雅,总是被赞美和欣赏。 漂亮的女孩子本身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培养优雅的气质需要生活的历练与沉淀。优秀模特轻松自如的表现是无数次的揣摩与实践的结合。 对于非专业模特而言,除了摄影师的引导外,在面对镜头时,掌握一些要诀能够快速、轻松地让你展现出不一样的风采。 要诀1:突出曲线,避免直立 要诀2:挺胸收腹,提升气质 要诀3:体态轻盈,避免深坐 要诀4:避免手臂正对镜头

红鹤拍摄解析
红鹤》 摄影:Klaus Nigge 怎样拍出这照片? 技巧一:填满画面的构图 把主题填满画面,一直是其中一个最基本的构图要诀,只要把画面填满,我们便可以另照片变得丰富起来。 技巧二:拍摄重复的图案 拍摄重复的图案其实也是构图技巧的一种,能给人整齐的感觉,有时也会令照片变得抽象起来。 技巧三:角度的配合 高空拍摄可以把大范围的景物拍摄下来,虽然我们不能常坐直升机,我们也可以试试跑到高地去拍摄,或许能拍出相同效果。 技巧四:认识你的主题 拍摄前先确认你的主题,然后制定拍摄计划――在什么时候拍摄最好?什么角度?如果是动物,什么动作会比较有趣?我们也应该事先安排和搜集资料。很多时候我们也要到达某一个地方多次拍摄,因此应有心理准备。

广角镜头使用方面的技巧,摄影器材相关知识
美国著名的新闻摄影家汤尼·斯比纳在最近出版的《新闻摄影采访任务》一书中谈到广角镜头时指出:“我认为,如何有效地使用好广角镜头并不容易。当一位摄影者使用广角镜头时,我能马上判断出他是否是一位非常出色的摄影者。” “因为使用这种镜头比使用其他种类镜头更难拍摄出优秀作品。如果能够非常好地掌握这种镜头,就能拍出优秀照片,你将成为一个优秀的摄影记者。许多摄影记者往往以一种漫不经心的态度使用这种镜头,他们实际是在尚无初步使用经验的情况下就企图超越。在拍摄成组图片报道时,不应只会使用广角镜头和长焦镜头,而不会使用这两种镜头之间的各种镜头。要有节制地使用广角镜头,并用35mm至300mm之间的镜头作为补充。应在提高照片质量的前提下使用广角镜头,充分发挥广角镜头的性能,使它成为一只具有通用性的镜头。广角镜头的景深特别大,就是说,画面中的大部分物体都能拍摄清楚,这对我们在光线较暗的情况下拍摄照片十分有利。35mm广角所以特别受人青睐,因为它所拍摄的照片变形较少,15mm或20mm超广角镜头,则有较明显的变形现象,因此不适合拍摄新闻照片。” 斯比纳积三十多年的摄影采访经验,曾八次采访英国总统就职典礼,四次采访罗马梵蒂冈教皇选举。他的照片曾获450枚奖牌、奖状(其中包括著名的普利策新闻摄影奖)。他告诫摄影爱好者:“不要以为只要用上了广角镜头就能理所当然地拍出好照片。对摄影者来说,拍摄之前首先应该经常考虑在什么场合使用什么镜头。我是非常有节制地使用广角镜头的,常以其他各种镜头作为补充。鱼眼镜头只在特殊情况下才使用。使用广角镜头,一定要事先考虑成熟,并从它的概念上加以理解,认为使用它可使照片具有更完美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就能使你接受新的挑战,从而提高你的照片的质量。” 在今天的新闻摄影报道中,记者们确实越来越喜欢使用广角镜头了。因为在他们争先恐后地围住采访对象时,有时也只能用广角镜头。在不能接近被摄主体时,记者们常常高举相机,使用20mm或24mm镜头从头顶拍照,经过放大剪裁也可以得到有用的照片。使用广角镜头的边沿偷拍,也是一个不打扰被拍对象的好办法,因为至少在目前,许多人还认为只有面对镜头时才会被摄入照片中。 有人认为24mm广角镜头是新闻报道的最佳镜头的另一个原因,是它的景深极大,可以同时记录人物与环境气氛。但须记住,即使是广角镜头,景深也总是有限的,因此,学会使用超焦距拍摄法,比依靠景深有更多的优越性。 人们常说,广角镜头造成夸张的透视效果,远摄镜头则缩短被摄体的平面。英国摄影家罗恩·斯皮尔曼认为,透视效果只同被摄体与镜头的距离有关,并不涉及到焦距,只是因为广角镜头经常用于透视非常明显的狭隘场面,远摄镜头主要是从远距离拍摄,才造成了夸张的印象。他说:“如果你分别用广角镜头和远摄镜头从问一距离拍摄,那么透视效果将是一样的。” 对于上述观点,英国摄影家G.L.韦克菲尔德曾通过55mm 如果把广角镜头拍摄的负片的一部分,放大到同标准镜头拍摄的负片放大的照片尺寸相同,两者透视的一致性就一目了然了。知道了这一点,在以后的实践中,我们便可以放心地使用广角镜头而不必担心会出现透视的改变。 关于近距离摄影的问题,韦克菲尔德指出:“广角镜头往往可以在很近的距离上调焦。例如,24mm平面算起的,实际上如的最近调焦点可近至250mm。由于这一距离是由胶片头前表面算起,远不足200mm。在这一距离内物距与像 距之比约为8:1,这与55mm镜头在最近调焦距离上 获得的物距与像距之比大致相同。”因此,韦克菲尔 德认为,“如果不用接圈或皮腔,要把物体的影像拍 得大一些,使用广角镜头并没有什么优越性。此外,由于使用广角镜头,镜头与被摄体的距离太近而很有可能使摄影师或相机的影子落在被摄体上面。”这是必须引起注意的。 斯皮尔曼认为,使用广角镜头时,靠近被摄体 时用聚焦屏对焦非常容易,在远距离拍摄时就比较困难。但如果我们把广角镜头当标准镜头用,就不会遇到问题。对于近摄,靠聚焦屏对焦就像使用普通标准镜头在较远的距离拍摄一样方便。在较远的距离拍摄,景深往往是很大的,因此,只要靠调整距离标尺就能很容易地取得清晰影像——判断上的错误可能要比一面观看聚焦屏一面调焦小得多。使用广角镜头拍摄建筑物等,必须使相机保持 纵向的绝对水平,否则近视点会造成剧烈的透视变化,在照片上使垂直线产生严重的会聚现象。在取景器上这种情况往往并不一定看得出来,只有当负片放大后或幻灯片投影出来时,这个缺点才较为明显。

关于景深控制的拍摄技巧
分别将两图后方三球体放大,我们发现f8一张比f2.8更实。我们说f8比f2.8景深更大。所以够大的景深才能够容纳后方的球体,使之在清晰的拍摄范围 以内。反之,小景深只能够容纳对焦区域内的大球,使后方的球虚化,而突出了主体,也产生了比较强的立体感。因此我们得到这样的规律: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 圈越小景深越大。这里的光圈指的是相机通光的孔径,即光圈数值越小,孔径越大,光圈直径越大。所以f2.8光圈比f8光圈大。 需要指出的是,本测试使用的数码相机最小光圈为f8,f值越大相对景深范围越大。 使用长焦距镜头拍摄的另一个好处就是不用过分接近被摄体,换句话说,可以对你接近不了的物体进行特写拍摄,对于抓拍,或是细节描写都能起到相当大的作用。 于是我们又得到另一条规律:焦距越大景深越小,焦距越小景深越大。 这是两条非常实用的控制景深的方法。利用大的焦距和光圈就能创造出小的景深,使背景虚化,突出主体。这个方法比较适用于人像以及对于个体的特写。如果进行大场景的描写,比较开阔地风光片的拍摄我们就需要使用足够大的景深,这样每个细节都能详尽地表现出来。 相信只要使用好自己手里小小的数码相机,哪怕不能和专业相机媲美,也同样可以拍出不逊于专业的片子,将数码的魅力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找到一份属于我们自己的摄影乐趣! 提示 景深 当某一物体聚焦清晰时,从该物体前面的某一段距离到其后面的某一段距离内的所有景物也都是相当清晰的。成像相当清晰的这段从前到后的距离就叫做景深。 对于一幅特定的照片应该使用多大的景深,取决于试图用这幅照片传达什么信息。重要的一部分,摄影者具有选择权,拍摄时可以控制照片的景深。富有才智的景深选择将是一个重要的、创造性的手段。

关于曝光控制
关于曝光控制(或补偿)中“挡”或“级”的概念,这个词经常出现在对曝光控制的讨论中,如“增加(减少)一级(或一挡)曝光”。这个概念来源于传统机械相 机和镜头。传统相机的快门速度通常标识,1",1/2",1/4",1/8,1/15,1/30,1/60,1/125,1/250,1/500,1 /1000.... 镜头光圈刻度通常标识及定位....2.8;3.5;5.6;8;11;16;22.....在中间还有半挡定位在快门速度固定的条件下,每增加(或减 少)一挡光圈,曝光时的曝光量增加(或减少)一倍,同样在光圈固定的条件下,每增加(或减少)一级快门速度,曝光量也相应增加(或减少)一倍。这就是 “挡”或“级”的概念的由来。很容易地我们可以理解,F8,1/125秒的曝光组合的暴光量等同于F11,1/60秒或F5.6,1/250秒曝光组合的 曝光量。 这种等同关系在摄影中有一个专门的名词叫“倒易律”,当出现小光圈长时间曝光,如长于1秒的曝光时(或用很高的快门速度曝光时),这个规律不起作用,叫倒 易律失效,通常这种情况不在讨论范围内。由于受机械工艺的限制,绝大部分镜头光圈和相机的快门都是这样设计的。所谓增大一级(挡)或减少一级(挡)曝光指 的是在这些值之间的调整。 例如经过测光应该用F11,1/125的暴光组合正确曝光,出于某种需要,调整为F8,1/125,或F11/60,称之为增加了一级(或挡)曝光,反之 亦然。当需要调整半挡曝光时,通常是通过调整光圈的半挡设置(传统镜头的光圈环上通常有半挡定位)来实现的。所以传统机械相机的曝光调节的最小范围是 1/2级(挡)。后来传统相机电子化后又增加了感光度设定功能,有了ISO50,100,200,400等设定,(在同等曝光组合条件下,ISO100和 200胶片的感光速度差一倍,200和400之间差一倍)这种设定首先是为了在使用不同ISO值的胶片时,相机的测光系统能够正确测定暴光量,同时由于 100和200,400之间还有细分设定,也可以通过调整来“欺骗”相机,起到进一步调整曝光量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在现代数码相机中,由于大量应用了电 子技术,快门速度打破了这个限制,光圈数值也打破了这个限制,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出现诸如光圈F3.2;6.3;7.1;快门速度1/80;1/100;1 /320等等数值,这样的好处是使得曝光控制更加精确。同时带来的问题是这种数值实际上并不符合传统相机“级”或“挡”的概念。 即不一定能形成完整的倍数关系。后期在传统相机上又增加了曝光补偿调整(EV)调整的功能,进一步方便了对曝光的调整,这一功能在数码相机上延续了下 来,EV调整功能通常在正负2EV之间,1/3挡调整。EV每增加(或减少)一挡,暴光量相应增加(减少一倍)。这种“挡”或“级”的概念是按传统相机的 曝光组合的“级”或“挡”延续下来的。需要注意的是由于EV补偿仍然延续了传统相机“挡”或“级”的概念,所以当数码相机的暴光组合不在传统相机的曝光组 合数值上时,调整EV补偿,我们只能大概得出曝光量增加了或减少了的概念,而不能准确判断出所增加的量。如出现F8;1/125秒组合这样的情况时,调整 曝光补偿+1/3EV,我们可以判断出在确定的曝光量的条件下增加了33%的曝光量,当数码相机出现F7.1,1/160秒的情况时,做同样的暴光补偿调 整,我们只能判断出增加了1/3级,但是相对于这个曝光组合不一定是增加了33%。

【这照片怎么拍】妆面肖像拍摄场记
这是第一次在真正的摄影棚内拍摄人像,面对巨大的柔光罩和条灯和背景布,激动之情油然而生,Kitty Reid是个专业模特,给很多内衣厂商做模特,一边开着取暖器一边拍摄,敬业精神可嘉。 棚拍其实不需要考虑很多东西,学到了最高X同步速度,然后相对小点的光圈保证整个人物都在焦平面上,得到清晰锐利的图像。 妆面肖像 Kitty Reid 作者:詹姆斯摄影 拍摄地点:南澳大利亚 阿德莱德 So Studio 摄影棚 拍摄时间:June 27, 2012 at 8.11pm CST 相机镜头:Canon EOS 5d mark iii 配合 EF85mm f/1.2L II USM 相机设置:快门:1/160 光圈:ƒ/10 感光度:ISO 100 焦距:85mm Lighting Diagram 布光图: 主光:1100W 国产 U2 Alfa 影室灯+金贝八角柔光箱 补光:国产 金贝600W 影室灯 金贝条灯柔光箱 + 蜂巢

数码单反一日通教程
Published on 六月 14, 2012 with No Comments 数码单反一日通 掌握相机的使用,并不是什么难事。我们将向你介绍一些简单的技巧,掌握了这些,你就能在一天的不同时间里拍出好照片。 数码单反一日通——破晓 Published on 六月 14, 2012 with No Comments 提升曝光精准度 沐浴在阳光中的天空,沉睡在阴影中的大地,还有刚从地平线冒出头来的太阳,它们使清晨成为学习曝光技巧的黄金时间。 曝光补偿设置为-1后的效果 大多数日子,人们都在被窝里错过了日出时优美的光线和色彩,但是为了清晨的这片美景,偶尔早起一次是完全值得的。当然,睡眼惺忪是肯定拍不好片子的,所以一定要打起精神来。尽管随着科技进步,主流数码相机已经能适应绝大多数环境下的光线,但对于清晨这种复杂的明暗关系,依旧会力不从心。阳光中的天空和阴影下的大地反差强烈,对相机内置的测光系统构成极大挑战。只有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得到最完美的拍摄结果。使用地面景物遮挡住太阳,是拍摄日出时最经典的构图方式之一,但这样做有个很大的问题。相机对准天空中最明亮的部分测光,地面照度不足,其亮度跨度超过了大多数相机所能呈现的范围。想表现天空的细节,则地面死黑一片;想反映地面,而天空又会过曝。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 拒绝妥协

风光摄影的器材搭配
风光摄影,是摄影爱好者最常拍摄的题材,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选择合适的摄影器材,是成功的第一步。本文介绍进行风光摄影时的器材搭配准则。 摄影者在外出进行风景摄影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准备合适的、便携的摄影器材。对于风景摄影来说,摄影者往往需要跋山涉水, 并且一旦出发,再返回取器材的可能性就不大了。所以,摄影者要十分重视前期的准备工作。 摄影教程相机 在风光摄影过程中,摄影者千万不要忽略数码单反相机自身功能的发挥,这对于数码单反初学者来说是十分必要的。数码单反相机不论从画幅还是分辨率上,都能将优势发挥的淋漓尽致。在数码单反的实用场景模式中,摄影者可以尝试运用风光模式,此模式对于大场面的风光摄影来说是非常有效果的。在拍摄过程中,尤其是在外拍摄风光的摄影者,可以从相机的液晶显示屏上来观察拍摄的画面,可以通过显示屏的显示来决定照片的取舍,这对于风光摄影后期的照片存储和空间清理是非常方便的。 另外,数码单反相机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更换镜头,摄影者可以根据需要来变换镜头。不管是自动还是手动功能都很强大,摄影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曝光、测光、对焦方式、画质等等。这极大的满足了摄影者对于不同风光旅游摄影的需求。 镜头 利用广角镜头拍摄的海边风光 光圈 F5.6 曝光时间 1/180s 焦距 18mm 感光度 100 对于风光摄影来说,广角镜头是必不可少的。用广角镜头表现自然的磅礴、全景的美感,可以带给观赏者大自然无与伦比的魅力震撼。当然,广角镜头的选择也就十分重要了。(摄影器材)摄影者要尽量选择广角焦距范围大的镜头,大自然的多变,有时即使是28mm的广角也无法满足摄影者的需求,这时就需要焦距更短、视角范围更广的超广角镜头。

外拍人像摄影教程--利用光影变化营造氛围
外拍人像算是目前蛮夯的休闲活动,每到周末都可以看到三、五好友外拍去,但是人像摄影是最不容易掌握的摄影技术之一,在每次次外拍都可以向不同的人学到了各种不同的光影变化,接下来就来讲讲各种不同的用光氛围。 不遮光: 不遮光的情形下,可看到马豆与背景的亮度对比是差不多的。 遮光: 这时候将遮光板放在马豆的上方,此时曝光位置则以马豆为主。摄影教程 试拍: 这时候就可看到,马豆曝光是正常的,但背景的部分亮了许多,提高了整张照片的亮度对比。 不压光: 这种情况都发生在背光时,当天空曝光正常了,但人就的黑马马的了。 压光:

13招教你学会摄影构图
构图是表现作品内容的重要因素,是作品中视觉艺术语言的组织方式。摄影构图就是指如何把人、景、物巧妙地安排在画面当中,以获得最佳布局的方法。同时,也是把形象结合起来并揭示形象的全部手段。 每一个摄影题材,不论是平淡还是宏伟,重大还是普通,都蕴含着视觉之美。当我们在取景窗前观察生活中的具体物体时,例如人、树、房、花等,应把它们看做是形态、线条、质地、明暗、颜色、用光等的结合体。构图既是在构思阶段把所要拍摄的人物或者是景物典型化了以强调和突出的手段,舍弃那些表面的、次要的元素,恰当安排主次的关系,从而使作品比现实生活更完善、更典型、更理想,以增强艺术效果。 总的来说,把自己的思想情感通过图片的表达,完美展现发现美,这就是构图的目的。 任何一幅优秀的摄影作品都是一个复杂的思想和视觉艺术的统一体 下面我们从十三个方面来认识构图: 一、黄金分割定律与主体的把握 在摄影构图中,使用黄金分割比率进行构图拍摄,可以更好地突出主体对象,使画面效果更加协调,从而取得较好的取景效果。 在画面的中心位置放置主体通常较为呆板,画面容易失去整体的协调性。为了达到更好的构图效果,拍摄者可以使用黄金分割法进行构图,将主体稍稍偏移中心位置,放置于黄金分割的交点处。利用陪衬体衬托画面中的主体,可以起到强调的作用。通过转换黄金分割线的位置,可形成4个不同的交点。合理利用黄金分割法对相机拍摄场景进行布局,可以展示稳定美观的画面效果。但也不能一味地使用这种构图方式,拍摄时需要针对不同的拍摄场景,选择合适的构图方式。 运用黄金分割法构图拍摄照片,具有新的视觉效果 突出了主体的表达,主题明确 专题主题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