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解析Illustrator中的图案笔刷使用教程
在Illustrator怎样才能让自己创建的图案笔刷在方形、星形、六角形或是弯曲的边线上按照我们的意思分布呢?当我们弄清楚了这一切后,我们就可以随时创建和使用好属于自己的图案笔刷了。 在AI的笔刷调板中有四种不同笔刷,它们分别是:书法笔刷、散点笔刷、线条笔刷和图案笔刷。 书法笔刷是模拟书法的笔触。可以设置其角度、大小等。 散点笔刷是沿着一条路径复制预先定义的对象或群组对象的笔刷。 线条笔刷是将一个对象沿着路径自由伸展的笔刷,此笔刷不重复。 图案笔刷是沿着路径去重复拼贴某一对象,并能按照需要改变其位置、转角等,也可以设置一个不同的开始和结束对象。比较难理解,但是它们很有用 使用不同的方法创建的图案笔刷不一定都能让笔刷在有转角时也能拼贴图案。从下面的两个例子中就能看出来。 图案笔刷的转角没有拼贴包含在内 图案笔刷的每个转角都有图案拼贴 图案笔刷解析 在了解了这些笔刷的特点之后,我们来解析一下这个图案笔刷。图案笔刷的每个组成部分将视该笔刷应用到路径的位置来做不同的调节。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路径拼贴、内转角拼贴、外转角拼贴、起点拼贴和终点拼贴。 当将图案笔刷应用到一个椭圆时,笔刷被定义在路径拼贴,这时图案会均匀的应用在椭圆上。将该笔刷放在路径拼贴或许效果会很好,但是一旦应用到有转角的路径上就会显得有些复杂了。现在将笔刷应用到一条这样的路径上,是不是显得很不理想? 将该笔刷应用到有转角的路径时,须修改其参数来适应该路径。这样不论路径有的转角如何都能很好的适应,就如同下图的两个形状一样 为了该例子,我创建了5个相同大小的方块。设置为无边框,分别填充成红色、蓝色、绿色、黄色和紫色。

Photoshop制作唯美炫丽汽车广告图片教程
具有一点PS基础的童鞋,通过实际案例的制作讲解,一步步熟悉掌握工具的使用。掌握软件的同时,对互联网广告创意有一定的了解,对案例分享的品牌调性,产品特点有一定认知。让设计变的如此简单!你也可以成为创意大神!最终效果一、教程详情:二、创意思路指导:三、制作步骤分解:一、首先新建一个1440 * 850的画布。把导航放进去,然后放上图1地面.

Photoshop超真实鼠绘:T10数码相机
如今数码产品的推陈出新也是非常之快,早些年使用胶卷的相机都不是家家都有,如今就连数码相机也不是什么奢侈品了,像素从300万到现在的1000多万,发展速度真是惊人。好了我们进入今天的正题,今天笔者带给大家的是使用Photoshop鼠绘一款如今比较热门的卡片数码相机Sony T10,我会尽可能的将步骤详细进行说明,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终效果图 图1 图2

创意花卉摄影作品技巧分享
花卉摄影是传统的,摄影人最喜欢拍摄的题材之一。 但拍多了,看多了,人们的视觉疲劳了,没有了新鲜感,花卉摄影照片也很容易便成了“糖水”照片。且静态的花卉摄影常常容易陷于枯燥和平淡。 下面的作品却能打破常规,积极挖掘摄影的创意性,那我们就细细阅读其中的拍摄技巧和创意思想吧。 一、简单的画面也能发挥创意 很多摄友都知道,“摄影跟画画不一样,画画是做加法,而摄影是做减法。”摄影就是“力求用最简洁的方式表达思想,画面要越干净越好”。花卉摄影也可以在简洁的画面中发挥不简单的创意。秉着这也的理念,我的这组片拍摄和后期都很简单,就是三个步骤: 一:前期拍摄尽量选择选一些题材廓差异比较显明对象,背景越干净越好,背景能黑死掉最好。 二:把彩色作品在PS里转成黑白,我通常是在LAB模式下转黑白,LAB模特下转黑白显得干净些。 三:把黑白进行颜色反相就完成了,如果反相后觉得层次感还不够强烈或者反差不够大,可以用曲线或者色阶进行调整。 二、擅于发现才能发挥创意 拍摄这作品关键还是在于发现,说高深点就是“摄影眼”的问题。
最新发布

风光摄影的4个技巧 让你的照片看起来更美
起伏的山谷、令人着迷的森林、曲折的海岸线、以及斑驳的春季牧场,所有的这些都可以成为风光摄影的内容,而且经常会产生令人感动的作品。 然而,要拍好风光照片,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了。本文为您介绍4种拍摄风光的要点,希望能带给您一些启发。 Photo by Harold Hoyer 1. 寻找最佳地点 为了节省在目的地四处乱逛的时间,要事先做一点准备工作。你可以通过网络、书籍或当地的旅游信息来搜集所要拍摄的目的地的相关信息,看看当地有哪些被拍过的照片,想想你如何能做得更好。参考你欣赏的摄影师的作品并不丢人,从他们的作品中学习如何进行构图、光线如何运用,是非常必要的。 Photo by Garry Schlatter 你还可以看看那些户外活动的信息,比如徒步、野营、登山、自行车和漂流等,这些信息中往往会提到一些风景优美的地点。也可以和其他摄影师交流一下,通过网络征询他们的建议,哪里值得一去及哪里应该放弃。一旦你做好了一张“必去地点”的清单,就可以背起行囊出发了。 2. 等待正确的光线 Photo by Brent Danley 风光可以因光线而千变万化。考虑在户外拍摄风光,多数情况下都只有一种光源可以使用:自然光。很多风光摄影师相信,最佳的光线来自清晨的太阳——日出前后一个小时的时间内。另外一些则认为,日落时的光线更具有生动的颜色。不过冬季的太阳光在中午时最适合拍照。无论你有何偏好,也该在时间到来前预先找到拍摄的位置,测光、设置好相机,然后等待阳光的表演开始。 记住,要带一把舒适的椅子、一瓶热饮及一件厚衣服。

8个风光照片拍摄技巧-让你的风光照片更精美
一、灵活使用光圈 一般来说,风光摄影要将从前景到背景的景物都拍得十分清晰。比起长焦镜头,广角镜头能拍出更大的景深;比起大光圈,小光圈能拍出更大的景深,而准确对焦十分重要。我们都知道,光圈收得越小,景深就越大,清晰的部分越多,因此,一般建议使用非常小的光圈,比如f/16和f/22。但是,光圈收得过小反而会有损于影像的清晰度,这是因为一种叫“衍射”的光学效应的缘故。 衍射,最简单地说,就是当光线穿过镜头光圈时,镜头孔边缘分散光波。光圈收得越小,在被记录的光线中衍射光所占的比例就越大,影像就变得越不清楚,结果影像里显现的细节就越少。 一般来说,在以下情况下你就会开始看到衍射效应:ASP-C尺寸传感器的相机光圈收小到f/11以下;全画幅传感器的相机光圈收小到f/16以下。摄影教程 为了说明不同光圈下的衍射效应,我们在这里展示在f/8、f/11、f/16和f/22光圈下拍摄的一系列照片——对焦和整体曝光保持不变,唯一的变化就是光圈大小。这些照片的后期处理都是使用同一软件和设置。 光圈设在f/8时,照片中所有景物都很清晰,背景中树木的细节表现得也不错;光圈f/11时,景色还算清楚,但光圈收得更小时,随着景深的增大,影像明显越发不清晰,细节不显明。这是风光摄影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尤其是制作大尺寸影像时。正是这种看上去“糊状”的植物,损坏了很多摄影师的数码风景照片。 二、理解快门 我们通过拍摄水体来探讨快门的选择。

有关传感器尺寸的一些事实
相信很多摄影爱好者都能准确地说出APS-C格式与全画幅传感器的区别。但并非所有人都了解2/3"传感器比4/3传感器具体小多少,它们和1/1.8"传感器相比又如何呢?为什么我们在谈到较大尺寸传感器时会使用毫米做单位,而谈到小尺寸传感器时却使用分数和英寸? 在视频功能成为单反相机的标配之后,问题似乎变得更加复杂了。有人会问Super 35mm格式与APS-C或全画幅的关系是怎样?还有人试图把16mm电影镜头通过转接环装在M4/3相机上,却忽略了16mm胶片比4/3传感器小多少。不要指望销售人员能告诉你真相,他们最擅长尽量把事情搞混乱,比如把1/1.7"传感器称作“大底”(也许是和手机相比)。 LensRentals最近发表了一篇文章,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解释: “通常使用的传感器尺寸描述毫无道理。较大的传感器以毫米表示:全画幅、Super 35、APS-C等等。4/3厂家的销售人员也许是觉得“比全画幅小一半”这种说法不够好听,所以发明了4/3。不过我们也很容易计算出4/3传感器到底是多少mm的。 “但是接下来我们要面对的是那些用分数和英寸表示的尺寸。这种测量系统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到80年代。当时在录像和电视摄像机中真空管取代了CCD或CMOS。在那些年代,传感器尺寸指的是真空管的外径,即包含了外层玻璃管的尺寸。 真空管 “为什么制造商还沿用了这种古老的测量方式?因为这样便于他们‘欺骗’你。如果你做一个数学题,1/2.7"等于 0.37",合9.39mm。但如果你查看说明书,1/2.7"传感器的实际对角线长度是6.7mm。为什么?因为以前测量的尺寸中包含了厚厚的玻璃管。现在虽然已经没有玻璃管了,但他们还是把这部分尺寸算进去了。现在销售人员就能把传感器尺寸说得比实际更大一些。哪一种说法听起来更好:1/2.7"还是全画幅的10%?” 简而言之,就是在换算传感器尺寸时,不能使用普通的“1"=25.4mm”这个关系,而是“1"=16mm”的关系。因为对真空管来说,假设其包含玻璃管的外径是1"(25.4mm)时,成像区实际只有16mm。 此外还应注意,使用相同标注尺寸的传感器也有可能存在差异。例如同为APS-C格式,佳能的传感器比索尼的略小。又如宾得Q虽然也是1/2.3",但比真正的1/2.3"传感器略大。因为厂家在标注时会圆整

网上的鼓励会让你的摄影水平越来越烂?
摄影师Keneth Jarecke近日发表了一篇名为《你可能很烂》(更糟的是,没人会告诉你)的文章,提出一个观点:网上的正面评价会阻碍你提高摄影水平: “这和教小孩子念书不同。正面的鼓励是你的敌人。你Facebook和Twitter上的朋友们都‘恨’你。他们不愿意花 10秒钟来告诉你:‘这个不行,你还需要做得更好’。他们很乐意点下‘喜欢’键,因为这样做很简单,而且他们也希望你能给他们同样的回应,但同时,也是因为他们胆小。 “他们胆小,害怕网络暴民。没人希望和暴民作对,所以最好对所有人都保持友善。‘毒!德味!大师!学习了!’似乎就是令网络生活保持愉快的全部秘密。” 最后,Jarecker也给出了他自己建议:去一些会发布好照片的网站,仔细看那些照片,问问自己:“我如何能拍出这样的作品?”以及“如果换作我,是否会比原摄影师拍得更好/更差?”,此外还有留意一些简单的技术问题,比如快门速度或光圈。

告诉你亚当斯区域曝光秘籍
除了分别曝光,可能确实没有什么能让你在前期做到既让左侧的透过云彩的阳光清晰,又能让右侧的建筑物清晰的方式。 景山万春亭 iso200 白平衡自动 亚当斯认为,黑白负片所能呈现的最大明、暗对比是从第2 – 8区 (数码的宽容度公认的比负片要低些但高于反转片)。而自然中光线强弱的变化,从最亮的阳光下的积雪,到最暗的阴影甚至会超过0 – 10区。有的情况下,画面中的景物又没有这么大的反差。比如只有从第4 – 6区,那就要通过曝光和暗房后期增加反差。总之,最终的效果是要充分利用底片(相纸)的宽容度,使一张照片中,黑的地方黑(第2-3区)白的地方白(第7 – 8区),这才是好照片!(注意以上叙述并非亚当斯原话,是老败对亚当斯精神实质的理解,信不信由你)。看看他拍出来的照片,漂亮照片都是这样的。 操作上,亚当斯的方法必须使用测光表,并且是点测光表(没有就DIY,象亚当斯那样),并且首先要了解一点测光表的工作原理。上面说过,这1 – 10区的灰阶是摄影工业标准。测光表工作的逻辑过程是这样的:你给它‘看’一个目标,它检测目标的亮度后告诉你使此目标‘正确’曝光的光圈/快门组合(亚当斯那年头的测光表没这么先进,只能告诉他目标亮度是多少烛光每平方英尺,剩下的自己算。所以确切地知道亚当斯的操作细节没有意义。我们需要理解的是其精神实质对我们现在的帮助)。需注意‘正确’二字加了引号,什么意思呢?正确,就是把你的目标曝光成中灰,18%灰,第5区,随你怎么叫。而且不管你给它看的目标是白的(8、9区),还是黑的(2、3区),按测光表曝出来的效果就是第5区。听起来有点荒唐?没事可以慢慢想想,很难有更好的办法。 知道了测光表的逻辑过程。对亚当斯的语言就很好理解了。他常说在拍某某照片时把某某景物(比如一块石头,一片树林,一片云)“放在”第几区。怎么个‘放’法?用点测对目标(一块石头)测光,然后用测光表告诉你的光圈/快门组合曝光,你就是把这块石头‘放’在了第5区。也就是说,在你的照片里这块石头将是中灰。什么?!灰色的石头?!不行!这块石头在俺的画面里很重要,它处在树下阴影部分,色泽幽暗,与旁边天光直射下的花丛成鲜明的对比。它明明都快是黑的了,怎么弄成中灰了!这哪成?!?#¥%…… OK! 你的意思是这块石头不应该被放在第5区,而应该被放在第3区?那好办,按刚测出来的光圈/快门组合减两档曝光就是了。再测测边上的花丛,亮度比石头高出了4档光圈之多,把石头放在3区,花丛就被放在了7区,无论是底片还是数码的宽容度都该足够,挺好,按快门吧,你都应该已经能想象出能够得到一张什么样的照片了。(prevision 是亚当斯在推广他的理论时所宣称的重要优点之一。但这一点在当今数码 OK! 不知不觉,咱们已经按照亚当斯区域曝光理论虚拟操作一次了。体会到它的优点了吗?如果用点测光,测石头并曝光,石头出来是中灰(5区),花丛就是9区!完蛋,曝过了!超过底片/数码的宽容度,只得到惨白的花丛。用点测,测花丛并曝光,拍出来花丛是中灰(5区),石头可就成了1区了!完蛋!还是超过底片/数码的宽容度,欠曝,只得到漆黑的,没有质感的石头。那我用视场平均测光(这是亚当斯年代就有的)。那就得看运气了,你的暗石头占多大画面面积?花丛又占多少?其它背景很可能面积更大且可能很黑(地面阴影),也可能很亮(天空或水面), 它们会主导视场平均测光的结果(因为面积更大),所得出的曝光结果是你完全无法预料的。那我用*重点平均测光,评价测光,使用曝光锁定按钮……….. 这些都可以,但都不能保证给你一个暗而有细节的石头和明亮而有细节的花丛。只有亚当斯区域曝光法 – Adams’s Zone System 可以帮助你信心满满地做到这一点。 亚当斯的区域曝光法可以保证你得到反差漂亮的照片,可好多人看了都嫌麻烦。当然了,嫌麻烦的可不只一个两个,懒人有一个优点就是聪明,于是就总结出了亚当斯理论的简化版,就4个字:白加黑减。啥意思呢?道理很简单。 首先明确前提条件:点测光。凡是谈亚当斯的道理都是在谈点测光,白加黑减是亚当斯简化版当然也不例外。 千万别把视场平均测光混进来,那肯定绕糊涂! 然后定义‘黑’和‘白’。‘黑’,就是画面中最暗的部分。‘白’就是画面中最亮的部分。 请看这张照片。先用视场平均测光来介绍一下这个画面。这是冬季上午9点不到室内阳光直射下的一个音箱。画面中的‘黑’与‘白’分别用绿圈和红圈标示。看看曝光组合。一切都规规矩矩,有什么错嘛?没有。可画面就是那么平淡。看看那中间调,就一个字:肉!结论: 视场平均测光不是好办法!

Photoshop制作剔透的悬挂冰锥
使用叠加样式使边缘发光(1)。 将颜色调为白色(4)。 调整大小使光分布在边缘(5)。 添加点杂色得出冰锥内气泡效果(3)。 改变不透明度得出需要的效果(2)。将混合模式调整为叠加(1)。 将等高线调整为锥形-反转(4)。 调整位置、阻塞、大小使阴影处于中间(3)。 添加一点杂色(5)。 改变不透明度柔化效果(2)。将混合模式调整为滤色(1)。 点击渐变条,点击白色标记,并往右拖拽中间的菱形,减少白色范围(3)。 如果你想得到毛糙效果,可以更改不透明度(2)。将混合模式设置为柔光(1)。 使用绸缎纹理(贴紧原点)(3)。 缩放图案避免表面光滑、反复的样式(3)。 如果想调整效果强度,你可以更改不透明度(2)。

利用Photoshop工具制作超乎想像的形状
利用Photoshop的画笔工具和变形工具就可以制作超乎想象的一些特殊形状,不信的话看教程吧!选形状工具然后选择任意形状:然后按"Ctrl + Alt + T调整:缩小

PS中保存为GIF格式并且图片不失真的方法
原图以下是用PS自带的,网上说是仿真最好的方法(局部(可感知))转换成索引色后的效果图以下是自定义索引后的效果 下面是步骤:通常一幅真彩图像,其颜色通常是远大于256种。要将它转化为只能包含256色的GIF就只有对它进行仿色。PS自带了多种仿色机制,从下图,调板的下拉框种可以看到所有的仿色方式。大家可以自己去尝试其各自的效果

PhotoShop简单三步校正曝光欠佳的照片
(1)这是一张欠曝一档左右的 照片 (2)首先复制一图层,方便调节校正的量。 (3)选择图层混合模式中的“滤色”方式 (4)选择菜单/图像/调整/色阶,打开色阶功能(5)调整到合适的 效果 ,还可以再使用图层透明度微调最终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