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3D MAX建模教程:女性角色模型解析
先来卡看最终效果图:嗨,各位,我是Andrius Balčiūnas,接下来,我将带领你们来了解我制作”Shadow Conscious”这副图的制作过程。这个项目主要是为了学习而制作。我想制作一个真实的(至少是自然的)人物。首先,寻找参考资料。我从网上收集了许多女孩的图片。虽然我不知道最后会成什么样子,不过我认为如果你拥有多个角度的女孩参考资料以及许多符合要求的解剖图片那会很有利于你的创作。我使用了可编辑的多边形建模。简单的从一个长方体开始,添加边缘线,切分等,我认为创建人物中最困难的地方在于它不是一个技术活,而是美与结构之间精准的平衡(如果这个是你的目的)。这里有个眼球建模的小技巧。不要把瞳孔开始的地方做成硬边。因为在后期渲染时将会得到非常糟糕的效果。同样,当你在制作眼球的外部球体来实现反射效果时,不要让它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球体,你需要把它做的有点凸起。这样,就能得到自然的反射效果。

告诉你亚当斯区域曝光秘籍
除了分别曝光,可能确实没有什么能让你在前期做到既让左侧的透过云彩的阳光清晰,又能让右侧的建筑物清晰的方式。 景山万春亭 iso200 白平衡自动 亚当斯认为,黑白负片所能呈现的最大明、暗对比是从第2 – 8区 (数码的宽容度公认的比负片要低些但高于反转片)。而自然中光线强弱的变化,从最亮的阳光下的积雪,到最暗的阴影甚至会超过0 – 10区。有的情况下,画面中的景物又没有这么大的反差。比如只有从第4 – 6区,那就要通过曝光和暗房后期增加反差。总之,最终的效果是要充分利用底片(相纸)的宽容度,使一张照片中,黑的地方黑(第2-3区)白的地方白(第7 – 8区),这才是好照片!(注意以上叙述并非亚当斯原话,是老败对亚当斯精神实质的理解,信不信由你)。看看他拍出来的照片,漂亮照片都是这样的。 操作上,亚当斯的方法必须使用测光表,并且是点测光表(没有就DIY,象亚当斯那样),并且首先要了解一点测光表的工作原理。上面说过,这1 – 10区的灰阶是摄影工业标准。测光表工作的逻辑过程是这样的:你给它‘看’一个目标,它检测目标的亮度后告诉你使此目标‘正确’曝光的光圈/快门组合(亚当斯那年头的测光表没这么先进,只能告诉他目标亮度是多少烛光每平方英尺,剩下的自己算。所以确切地知道亚当斯的操作细节没有意义。我们需要理解的是其精神实质对我们现在的帮助)。需注意‘正确’二字加了引号,什么意思呢?正确,就是把你的目标曝光成中灰,18%灰,第5区,随你怎么叫。而且不管你给它看的目标是白的(8、9区),还是黑的(2、3区),按测光表曝出来的效果就是第5区。听起来有点荒唐?没事可以慢慢想想,很难有更好的办法。 知道了测光表的逻辑过程。对亚当斯的语言就很好理解了。他常说在拍某某照片时把某某景物(比如一块石头,一片树林,一片云)“放在”第几区。怎么个‘放’法?用点测对目标(一块石头)测光,然后用测光表告诉你的光圈/快门组合曝光,你就是把这块石头‘放’在了第5区。也就是说,在你的照片里这块石头将是中灰。什么?!灰色的石头?!不行!这块石头在俺的画面里很重要,它处在树下阴影部分,色泽幽暗,与旁边天光直射下的花丛成鲜明的对比。它明明都快是黑的了,怎么弄成中灰了!这哪成?!?#¥%…… OK! 你的意思是这块石头不应该被放在第5区,而应该被放在第3区?那好办,按刚测出来的光圈/快门组合减两档曝光就是了。再测测边上的花丛,亮度比石头高出了4档光圈之多,把石头放在3区,花丛就被放在了7区,无论是底片还是数码的宽容度都该足够,挺好,按快门吧,你都应该已经能想象出能够得到一张什么样的照片了。(prevision 是亚当斯在推广他的理论时所宣称的重要优点之一。但这一点在当今数码 OK! 不知不觉,咱们已经按照亚当斯区域曝光理论虚拟操作一次了。体会到它的优点了吗?如果用点测光,测石头并曝光,石头出来是中灰(5区),花丛就是9区!完蛋,曝过了!超过底片/数码的宽容度,只得到惨白的花丛。用点测,测花丛并曝光,拍出来花丛是中灰(5区),石头可就成了1区了!完蛋!还是超过底片/数码的宽容度,欠曝,只得到漆黑的,没有质感的石头。那我用视场平均测光(这是亚当斯年代就有的)。那就得看运气了,你的暗石头占多大画面面积?花丛又占多少?其它背景很可能面积更大且可能很黑(地面阴影),也可能很亮(天空或水面), 它们会主导视场平均测光的结果(因为面积更大),所得出的曝光结果是你完全无法预料的。那我用*重点平均测光,评价测光,使用曝光锁定按钮……….. 这些都可以,但都不能保证给你一个暗而有细节的石头和明亮而有细节的花丛。只有亚当斯区域曝光法 – Adams’s Zone System 可以帮助你信心满满地做到这一点。 亚当斯的区域曝光法可以保证你得到反差漂亮的照片,可好多人看了都嫌麻烦。当然了,嫌麻烦的可不只一个两个,懒人有一个优点就是聪明,于是就总结出了亚当斯理论的简化版,就4个字:白加黑减。啥意思呢?道理很简单。 首先明确前提条件:点测光。凡是谈亚当斯的道理都是在谈点测光,白加黑减是亚当斯简化版当然也不例外。 千万别把视场平均测光混进来,那肯定绕糊涂! 然后定义‘黑’和‘白’。‘黑’,就是画面中最暗的部分。‘白’就是画面中最亮的部分。 请看这张照片。先用视场平均测光来介绍一下这个画面。这是冬季上午9点不到室内阳光直射下的一个音箱。画面中的‘黑’与‘白’分别用绿圈和红圈标示。看看曝光组合。一切都规规矩矩,有什么错嘛?没有。可画面就是那么平淡。看看那中间调,就一个字:肉!结论: 视场平均测光不是好办法!

定焦镜头的优势与选择的理由
很多摄影爱好者希望“一镜走天下”,对变焦范围小的镜头都不满意,更别说定焦镜头了,其实,真正从摄影的角度分析,定焦镜头有许多优势。 首先补充一点点英文概念:一只定焦镜头(prime lens)特指只有一个固定焦距的镜头,相对应的另一种镜头则是变焦镜头(zoom lens),后者拥有可调整的多种焦段。虽然变焦镜头比定焦镜头在取景上更为方便,但是很多摄影者最终会选择一只定焦镜头作为自己最主要的拍摄伙伴,下面是最重要的6个让人钟情定焦镜头的理由。 1.实惠的价格 一般来说,定焦镜头要比变焦镜头的价格更低廉,相对变焦镜头,一只Prime Len采用更少的镜片组以及更简单的结构设计,一般来说,最出色的定焦镜头只有变焦镜头的一半价格,尤其是50mm焦段,几乎是各家最便宜的镜头焦段。 2.较小的畸变 畸变是变焦镜头最大的软肋,几乎所有涉及广角的变焦镜头都存在明显的畸变问题,而定焦镜头因为只需对一个焦段的成像进行纠正与优化,所以往往很少会出现畸变现象;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旁轴相机在广角畸变上比单反相机有天生优势,例如15mm/f4.5等超广角镜头甚至完全不存在畸变。 3.更锐利的成像 简单的镜片结构自然会带来更锐利的图像,尤其是那些含有ASPH非球面镜片的定焦镜头,在最大光圈下也能提供极为锐利的焦内成像。 4.柔美的焦外(Bokeh) 在相同价格下,定焦镜头可以比变焦镜头提供更大的光圈(事实上变焦镜头的极限光圈便是F2.8),也就意味着更柔和的焦外虚化(Bokeh)效果,除此之外,定焦镜头的光圈叶片更多,接近圆形的光圈会提供最漂亮的Bokeh。
最新发布

简单几招拍出窗后魅影人像
窗后的女人凝视着窗外,眼睛中透着迷失和茫然。这组《映像》(Reflection)出自摄影师Frank Neu之手,蓝色色调加上倒映着风景的玻璃窗,看似好像是双重曝光的效果,为整组照片增添了戏剧性。 作者:Frank Neu 摄影师Frank Neu说,这组照片都是在同一个窗台拍摄的,在之前两年中,已经有84位模特在这里留影。拍这些玻璃后的女人应该有那些技巧?应该注意些什么呢?小编整理了一些隔着玻璃窗拍摄的注意事项和一些人像拍摄方法供大家参考。 拍摄注意事项: 1、感光度调节,在光线暗的条件下总是无法对焦,拍到窗户里的模特往往是虚的,快门如果放慢,手就是不抖也会影响成像的质量,所以要适当的增加iso。 2、由于光线较暗,用闪光灯人物脸部光线会很亮,但面对玻璃后的模特是万万不能乱闪的,希望更多利用自然的光线,如果闪光打在了玻璃上,会一片惨白,照片基本删除的。 3、可以用三角架加大光圈的定焦头来拍摄。 手动对焦是王道 关于无法对焦的问题,有一个非常简单实用不过有点老土的办法。那当然就是手动对焦喽,机器哪会有人聪明,弱光情况下手动的对焦精度要远远超过自动的,千万不要太依赖自动对焦! 不要对着人脸闪光

专业影人教你如何观看摄影展
“当你走进一个摄影展展厅的那一刻,你和那个展览的关系就已经开始了。我的意思是,在那个共同的空间里,你和展览同时拥有了互相评价的权利与可能。” 2012平遥摄影节t德卡展览现场 参观影展常常是摄影人拍摄之余的最佳选择,尤其在作品琳琅满目的摄影节中,我们如何观看一个影展,要观看展览的哪些方面,如何从展览中获得需要的信息?这或许是很多影友最为困惑的问题之一。 展览在某种程度上,是策展人的说话方式,这个说法很可能让许多观众不满,因为他们认为展览是摄影师作品的呈现。这也没错,摄影师是通过展览告知观众他的作品所承载的价值。但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一个展览的布置与编排以及展览主体方向的设置,展示了作为策展人的言说方式和观点。 通常,在进入展厅的时候,不是一头扎进去看,而是先感受一下空间和气氛,如果是格局繁杂的展厅,那么你能感受的仅是前言附近的那一部分。接下来,需要看一遍前言,这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策展人试图通过前言设置一个场域,使得观者进入他设置的语境,对于观众来说,进入这个语境并非坏事,因为首先我们得看明白,他要说什么。 从影展的前言开始感受 了解了前言,再看作品。这时候,既要细致,又要有宏观地打量,细致是指向对于作品的观看与琢磨,这里面包括对于作品画面的观赏与观察(这是作品的核心),对作品制作工艺和媒材的辨识与考量,对装裱、整个作品的输出尺寸的观察与疑问。而宏观的打量是指向展览的整体布局,好的展览是有呼吸和节奏的,通过对于观众情绪的调动而实现观展的效果。观众可以通过对于整体布局的把控(作品大小不一,为什么这个做小,而那个要放大为什么有的甚至看上去布展不规则?为什么作品要做这样的先后安排?),这都需要从前言的阅读体会中去结合,因为摄影师在创作的时候可能只是立足于单张作品的拍摄,而策展人在摄影师创作的批量作品里找到一种内在关系,并进行编辑和呈现。 读懂“标签”会懂得更多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你不妨看看作品标签,有些作品会有,有些没有,有标签一方面是想就作品画面进行说明,有故事要讲,有些是作品需要售卖,里面有尺寸、版数以及制作工艺等信息,如果你看到上面有一个小红点,那意味着该作品已经售出一件。在整个观展过程中,大空间常常被人忽略,有时候一个好的展览常常要借助于大空间来进行陈述。看展览不仅要看好的地方 开始看影展

摄影怎么玩:做好场景的判断,拍出亮眼作品
摄影好玩的地方,就在于大自然、生活场景上,不管是人为或是自然因素,都会有产生许多不同的情况,像是微光、室内混合的混合光源、在高山、在平地...等等。有很多不同拍好照片的首要条件,便是学会场景的判断,如此才能正确运用相机设定并拍出满意影像作品,以下就以四张不同场景作品来作为教学范例。 微光环境 该张照片拍摄于室内微光场景,拍摄当下,我便直觉判断大光圈及高感光是相机设定的首要条件,所以我将光圈开至F2.8,并将感亮度拉高至ISO 1600,接着持稳进行构图就拍下了这张理想作品,不过当发现该设定仍无法稳定拍摄的话,则建议再将感亮度拉高一级或使用三脚架辅助拍摄为佳。 ▲Canon PowerShot G1 X, 光圈F2.8, 快门1/50秒, AV光圈先决拍摄模式, 自动白平衡, ISO 1600, JPEG, -0.3eV。 小品创作 若想拍出精彩的小品影像,那就大胆使用微距(小花)模式吧!以这两张作品为例,都拍摄于九份老街饰品店,拍摄当下,我仅开启微距并把握两项重点进行构思,第一、以缤纷取胜,让整体画面充满欢愉气氛(图1);第二、则是以局部重点带入,以赋予画面有更强的聚焦力量(图2),不过在拍摄过程中需不断依不同议题或场景变换焦点位置,否则其效果将会不如预期理想。 ▲Canon PowerShot G1 X, 光圈F2.8, 快门1/50秒, AV光圈先决拍摄模式, 自动白平衡, ISO 100, JPEG,摄影:Wilson。 动态议题

掌握简单8招 让你的照片人气无限飙升
当下很多摄影人喜欢把自己的照片上传到各个摄影网站,关注着影友的评论及日日攀升的点击量。那么,如何在图片汪洋中吸引人的眼球,提高点击量?如何让你的照片人气飙升?针对这个问题,小编这就为你解答! 1、人物情绪 《Joker》 一张肖像传神的地方就是他的情绪,无论是开心的还是悲伤的都是吸引人视线的一种形式,但是我们在用情绪来表现你的意图的时候,请摄影师一定要精力集中,才能拍出最精彩的一瞬,而且无论是幸福的表情还是愤怒的表情,一定要做足味道,要么开心到底,要么伤心到底,记住把自己当成导演来导这场戏,出来的照片才能感染观赏者,感动观赏者。 2、主题突出 《In bed..》 主题要突出,想法要独特。让观赏者看到照片之后就会在自己的脑海当中勾勒各种故事片段,这个故事的来源可以是童话故事,影视剧或者电影画面之类的,需要我们掌握画面里的各种的元素,比如服装特色,背景的特殊含义等。 3、想象力 《CyClopes》 想象力是每个人渴望的宝贝,尤其是摄影人最需要的,如果是有想法的摄影师他的照片看起来会让人觉得眼前一亮,而且这种摄影师的想法会不断出新,没有想法的摄影师一定要想办法让自己多多的去模仿或多多的去积累,积累多了才能让自己拍出来的照片不空洞。 4、捕捉摄影教程

学会营造气氛 拍出属于深秋的情绪人像
深秋初冬,萧瑟的景致似乎显得单调乏味,但是其实不然,很多情绪人像现在正是拍摄的好时候。乌克兰摄影师Oleg Oprisco创作的人物照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拍摄出来的,本文小编总结了几个小技巧,跟着Oleg Oprisco动人心弦的唯美画面,一起探求如何营造氛围,拍出打动人心的萧索情绪人像。 1.弱对比色摄影教程 很多人一提到萧瑟的深秋人像,就会想到压抑的重色调,其实不然,表现这种孤独寂寞的精致,不一定非要压抑的暗调子。弱对比的画面,能更好的渲染苍白萧瑟的情绪氛围,切忌大红大绿的艳色调。 2.幽长隧道 地点的选择尤为重要,有些地方,本就带着几分孤独的味道。身在城市中的人们,每每来到幽暗狭长的隧道,是否都会感到一种难言的孤独和无助,不同于大自然的亲和,这些冰冷的水泥钢筋,更容易让人体会到寂寞的味道。 3.搭景

非黑即白的纯净世界
摄影家David Fokos来自于美国马里兰州。 1979-1984年曾就读于纽约康奈尔大学,他的作品被多家博物馆收藏,在他的作品中,经常将人类对自然的影响同自然风景相结合,人造的非自然线条同天然的景色呈现出有趣的对比和平衡。 人造的非自然线条同天然的景色呈现出有趣的对比和平衡。 Fokos的黑白片,撇去了色彩的干扰,画面异常简洁,但是意境却如斯高远。摄影教程

经典底片机 拍出清新空气感写真
浓浓的底片质感,是许多摄影玩家追逐的摄影风格。该用什么底片相机来拍?又哪些底片拍起来比较有FU?空气感写真底片摄影达人 宇杰 ,大方分享自己底片摄影的心路历程,还有私房推荐的超优底片型号。想玩底片机?想拍好底片作品?快来看看日系清新写真达人 宇杰 怎么说吧! Canon EOS 3、EOS 1V 这台是笔者现在最常用的底片机,整体的操作跟现在的单眼相机几乎一样,使用的镜头也是搭配转接环后接上数字镜头,能够用的方向非常的多,自动对焦、测光都很值得信赖,也会拿来拍婚礼纪录,是一台很棒的相机。不过笔者最近换成了EOS 1V,功能与使用起来的感觉大致上相同,只是快门声变得更好听,还有满足一些些虚荣感。 ▲EOS 1V是Canon最高阶的底片相机,现在购入正是时候。 PENTAX SP 这台是笔者的随身机,体积比较小,挂在脖子上没有负担,加上相机复古隽永的外形很美,操作性简单明了,让人爱不释手。镜头是属于m42接环的,有非常多的选择,价格便宜,成像也很不错,是个适合入门的款式,当随身机尤其适合。 ▲PENTAX SP在二手市场还有流通,品相不错价格也合理。 PENTAX 67 II

如何分区曝光法,排出精美黑白照片
分区曝光法是由Ansel Adams 与Fred Archer构思出来的一种控制黑白摄影处理的方法。它可以让你视觉化拍摄场景中的色调与最终照片的色调基本相同,同时这也是一种拍摄的书面记录或实现改变真实场景色调的参照。 分区曝光法的范围 分区曝光法具有4种形式的等级,它们分别表示了照片某一区域的明暗度。 被摄物影调数值 负片密度影调 照片影调值 分区曝光 被摄物的影调值表示了拍摄场景中不同被摄物所反射出或发出的光线总量,可以通过反射光测光表来获得。曝光区等级的每种分类方式中相邻等级之间的明度或暗度都可以用倍数来表示。使用手持测光表则可以更加方便、快速地测得被摄物影调值。 负片密度影调值表示在负片被冲洗出来以后,分布在负片上的银粒子的数量。负片中较薄或较干净处只有少量或几乎没有银粒子的存在。而负片中较暗或较浓密处则存在着大量的银粒子。我们可以使用密度计来测量出负片中银粒子的具体数值。 如上图,从上往下依次是曝光区域等级10到曝光区域等级0

婚纱外景拍摄要先规划
在婚纱摄影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外景拍摄更需要加强策略和规划,其中既包含创意,也包含对外景环境的认识和应用。除了有“外景规划”的理念,还要有一些可复制的路线。 外景样片的开发,不是为影楼而是为消费者服务。面对外景基地和外景婚纱摄影愈演愈烈的竞争态势,各地影楼和摄影工作室应该如何打造具有优势和差异化的外景照片?什么样的外景婚纱照才是消费者需要的照片,才是能够引起消费者共鸣的照片?思考清楚这些,外景规划才能事半功倍。 什么是“外景规划” 外景规划,是丰富的外景拍摄经验的总结,是通过专业的搭配和统一的构思,把普通的一处场景构建成有特色、有创意、为拍摄而服务的场景,并运用丰富、恰当的拍摄手段表现出独一无二的影像风格。这些拍摄内容和形式上的创造性的设计叫“外景规划”。 外景规划的内容1 服装和造型的设计规划:包括服装的款式、色彩(针对不同的场景选择相应的服装);女装和男装的搭配(男、女服装在款式、色彩上的协调);饰品的点缀;服装和造型的整体搭配;服装和道具的外在呼应与内在联系,等等。 外景规划的内容2 道具的设计规划:创意类及生活化道具的设计,婚庆类道具的设计(哪些道具适合拍照);道具和服装的搭配。道具的重复利用可通过调色改色、放大或缩小、提炼加工、创意设计等手段来实现。 外景规划的内容3 场景规划:场景分类;场景、服装、道具的整体搭配;不同场景中镜头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