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平面设计 > PS教程 > 字体设计 > 字体设计 > 字体常识 > 日本的字体设计

日本的字体设计

  • 2021-11-26
  • 来源/作者: 不详    / 佚名    
  • 15 次浏览

原文作者:陈嵘
原文链接:http://hi.baidu.com/chenrong_sh/blog/item/78cc0c808ec6f5c49023d9a2.html

应上次《商moment舜》杂志编辑的邀请,又为《明日风尚》杂志写了篇短文,主要是概述了下日本近现代字体设计的发展,文字所限未及详尽 。我也不是搞史论的,有些是翻译摘录,有些是仅凭记忆,未免遗漏或错误。所幸不是正式的论文,大家走马看花吧。

111.png

日本字体设计

他山之石,日本字体设计

 日本,是中国以外为数不多的仍在坚持使用汉字的国度之一。在汉字传入之前,日本民族并没有自己的文字,但关于汉字是在什么世代传入日本的问题,却还没有完全清晰的考证。然而时过境迁,现在日本汉字字体设计的整体水平却早已领先于中国,成为汉字圈字体设计的标杆。

 中、日字体设计的历史渊源

 说到汉字的字体设计,我们还是需要简单的先介绍一下日本的在近代的印刷排印发展。日本幕府末期,随着著名的“黑船袭来”事件,西方各种先进文化和技术如潮水一般涌入。明治5年(1872年)2月,在长崎出版发行的《新街私塾余谈》上刊载的“崎阳新塾活字制造所”活字样张,是日本最早出现的西方现代活字技术的印刷品。这里出现的“崎阳新塾活字制造所”,其创始者就是日本现代金属活字的鼻祖本木昌造。不过,这些新活字技术并非他的原创发明,真正给日本带来西方现代活字技术的是美国长老会的传教士姜别利。姜别利(William Gamble)作为传教士,原本是主持上海教会的印刷所“美华书馆”的。1869年他从上海回美国途径日本长崎时结识了本木昌造(一说是受邀而往),向其传授了美华书馆成熟的汉字活字技术。前述《新街私塾余谈》上刊载的“崎阳新塾活字制造所”的活字样张等,都应该是直接使用了美华活字里评价最高的5号活字。

 本木昌造创设的活字制造所在其弟子平野富二的努力下不断发展,最终成为了日本印刷及字体史上赫赫有名的东京筑地活字铸造所。筑地的活字可以说是日本印刷活字的根基,而这些却都是沿用或基于美华活字,所以字体也毫无疑问继承了当时美华的字体――宋体,日本称其为“明朝体”。中国的宋体字历经数百年的洗礼,构字结构清晰,造型明确而又不实古典韵味,适合长文阅读,可以说是印刷字体之本。同样,日本的明朝体从开始就确立了其基础字体的地位。1875年,神崎正宜创立的弘道轩发表的全新的楷书活字――弘道轩清朝体, 在1881年被《东京日日新闻》报纸选为正文字体,但终究没能撼动明朝体的地位,只存续了10年左右,便销声匿迹了。

 本木昌造在接受姜别利的这批活字后,以此为基础进行过号数大小的改良,而使日本活字号数自成一体。在字体造型方面,日本的各个活字铸造所也都持续不断地进行着各种改良和创新。其中江川活版制造所、青山进行堂等发布的各种行书、草书、隶书、甚至篆书字体都很好地丰富了日本活字地样式。其中,大受欢迎而延续至今的黑体字可谓是里程碑式的创新了。黑体字,原本并不是汉字的传统字形,我们能看到的两国之间最早的黑体字,是出现在1891年日本《印刷杂志》上的“大日本东京筑地活版制造所新制明朝六号活字”几个字。但很有趣的是,1895-1900年的筑地活版样张里都没有黑体字的出现,直至1903年,才在日本劝业博览会银奖纪念样张册中正式亮相。这种笔画粗细均一、没有抑扬顿挫的字体应该是受了欧美无衬线字体(Sanserif)的影响,在日本实称哥特(Gothic)字体。数年之后,中国上海的商务印书馆首次引入了黑体字。其实在20世纪初期,类似的印刷字体方面的交流在中、日两国间还是很多的,比如森川龙文堂从上海汉文正楷印书局引入了正楷字体,三省堂的仿宋也是基于中华书局赫赫有名的丁氏兄弟设计的聚珍仿宋。

 日本字体设计的振兴

 日本明治维新之后,经济得到极速发展,新的字体制作技术应运而生。1924年由石井茂吉和森泽信夫联合开发了“邦文写真植字机(即照相排版机)”,以全新地光学方法解决了汉字铅字字数繁多的问题。2年后,由石井主持创立“写真植字机研究所(简称“写研”)”,开启了日本汉字设计发展的新篇章。

 石井茂吉本人是优秀的字体设计者,设计过多款优秀字体,其中最为人称颂的就是“石井中明朝体”。此款字体是1951年受大修馆书店所托,为诸桥辙次博士苦心编撰数十年的《大汉和辞典》开发的专用字体。时年石井已经年过六旬,但他发挥了超常的毅力,以超乎寻常的效率每天设计制作20-30个字,花费数年之久独立设计完成了4万8千字,成为汉字设计史上的神话。1970年写研设立以石井为名的创作字体大奖赛,由此给予了年轻字体设计师一个登龙门的机会。写研石井奖首届获得者中村征弘,第二、三届获得者铃木勉,以及之后的今天欣一、佐藤丰等人,无不成为日后日本字体设计的领军人物。

 而共同参与开发写植机的另一重要人物森泽信夫,在1952年独立设建了森泽公司,和写研一起成为了日本字体界的双雄。当1980年代小型电脑及技术逐步普及的时候,写研由于不满早期电脑字体技术的简陋,采取固步自封的做法拒绝开发电脑字体。而森泽公司则在与当时世界最大的字体设计制作公司Linotype合资后,紧跟世界技术的新潮流,勇于开发全新技术,顺势占领了电脑字体的市场。1984年,森泽创立了国际字体设计大赛,启用日本平面设计界的大师田中一光和胜井三雄轮流担任字体设计大赛总监,逐步替代了写研,成为现代日本字体设计师追捧的对象。森泽的字体设计大赛,发掘了一大批优秀的字体和设计师,同时其影响也遍及亚洲和世界。直至今日,不少中国设计师都参与了比赛并从中斩获了诸多殊荣。中国的字体设计制作公司北大方正从10年前开始设立的中文字体设计大赛,应该可以说是森泽字体大赛的一个很好的延续。

 

 进入电脑字体世代后,写研有所倒退,但除了森泽以外还涌现出了很多优秀的字体设计公司和设计师。比如1975年由字体设计师和理论家林隆男创立的Typebank公司。林隆男在创立公司之前,和桑山弥三郎等人一起组成过著名的字体研究小组“Group Typo”,开发了试验性字体 “Typo”,还指导水井正设计了极受欢迎的 “Now”系列字体。林隆男的创新和前瞻意识,使得Typebank不仅局限于印刷范畴,在屏幕显示点阵字库、导向标识专用字体等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另外还有写研大奖获得者铃木勉,协同鸟海修等人于1989年一起创办的“字游工房”。二者先后开发的“游”、“游筑”系列明朝体,骨骼清秀而落落大方,被认为是早期东京筑地活版字体最好的传承者;之后的“Hiragino”系列明朝体则更趋于现代风格,于2000年被苹果电脑选为日文版系统内置字体后,一举获得了广泛的使用和认可。

 除了上述知名的公司以外,还有一个不得不提到的重要人物――佐藤敬之辅。佐藤敬之辅一生设计过大量优秀字体,也培养过很多设计师,其中就有东京Type Director Club的创始人之一浅叶克己。同时,佐藤敬之辅还是一位杰出的字体设计理论家和研究家,从1959年起,丸善出版社陆续出版了他的《日本字设计系列》,其中第5、6卷为《汉字》上、下两卷。这2本书开本巨大,内容从汉字起源到汉字字体字形的发展,从字体设计基础理论到字体字库的相关技术,从大量的实践字体到设计案例,包罗万象,无所不及,可谓集古今汉字设计之大成者。这系列研究和实践的内容,无疑奠定了日本字体设计的基石,时至今日,仍旧是不可超越的典范。

 中国字体设计,以日本为鉴

 日本的汉字字体设计水平是有目共睹的,究其原因,除却那些客观历史问题以外,最重要的一点即在于日本设计师对于文字怀有深挚的崇敬之心。老一辈的平面设计大师,杉浦康平、田中一光、胜井三雄、粟津洁,无不在作品中流露出对汉字的尊重与渴求。其次,对于字体设计,日本设计师要求更多的是整体的均衡。一直以来,日本的字体设计都是很好地以“设计”为核心发展,换句话说,日本的字体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中国被奉为“圭臬”的传统书法审美的束缚。除此之外,字体设计也是一门综合学问,相关技术的发展更是为日本字体设计的兴盛提供了最强有力的支持。

 中国不乏热情有加的字体设计师,但相应的,我们大都是用国外的硬件、软件,中国自己研究开发的相关各项技术却鲜有听闻。这方面我们的确可以借鉴日本的经验。前面提到为了克服汉字字数众多的问题,日本曾开发出了划时代的“写植机”。而在当今,日本依旧不断技术革新。2000年前后,Adobe公司借由汉字笔画拼接和控制技术,推出了小冢明朝和小冢黑体系列,开创了数项汉字设计之先。这项技术能够使每个汉字在相同的骨架上,由设计师设定笔画的细节参数,然后自动生成不同粗细的汉字。这些新的尝试在西方字体设计领域其实早有先例,但能把西方的成功经验如此灵活运用到汉字上,不得不说是非常成功的。

 日本Adobe这项创举,在欧美的新技术与亚洲汉字圈之间打开了一条通路,同时,也将字体设计从神坛上拉到了普通设计师的面前。切实减少了汉字字体设计的工作量,制作一款字体动辄十年的世代成为了过去。借由这项技术,曾经小冢设计团队成员之一的铃木功,在离开Adobe后,仅耗时2年就独立完成了一款优秀的字体――AXIS字体。该字体设计专为日本著名设计杂志《AXIS》而设计,其较小的字面带来了相对宽松的字间距,同时拥有7款不同粗细的字体家族也为杂志的设计带来了全新的可能。另外,由于《AXIS》是双语杂志,所以从设计初期阶段就考虑到了日英混排的问题,铃木功请到了西方字体设计专家小林章负责英文字体部分。即便是现在,AXIS字体还在不断壮大,日英两部分的字体都已发展出了两种新的窄体字,这样的进化方法在汉字字体设计里也是前所未有的。

 以上这2个案例,可以说是日本字体设计受西方现代设计思潮影响代表作。与此同时,我们也能在日本字体设计领域看到如欣喜堂这样的字体公司,不断从中国古典书籍中汲取精华,或以中国的宋、明版刻为基础,或以清朝武英殿聚珍活字为基础,或以美华、墨海书馆字体为基础,设计制作出大量优秀字体,在展现参考原本之精粹的同时,又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另外也有一些独立设计师,凭借着对字体设计的热爱,创造出了风格各异的大量字体,不断丰富着日本的字体设计文化。同样有着汉字字数众多的制约,但日本现今电脑字库的数量已逾上千款,远远超出中国。这一点,至少证明了汉字字数众多的问题绝不会是有碍中国字体设计发展的壁垒。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相信随着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只要中国的字体设计持续不断地努力,就一定可以赶超日本字体设计的水平!

图例 

222.jpg

333.jpg
•筑地gothic:日本最早出现地黑体字地样张

 

 

444.jpg


•新街活版:由本木昌造地新街活版发布地字体样张,最早使用了现代活字技术。

 

 

555.jpg


•青山进行堂行书草书:青山进行堂发布的各种行书、草书等活字字体,很好地丰富了日本活字的样式

 

666.jpg

777.jpg


• 佐藤敬之辅的字体设计专著《汉字》


 

 


 

 

 

888.jpg
  

•TYPO:林隆男和桑山弥三郎等人一起组成过著名的字体研究小组“Group Typo”,开发的试验性字体 “Typo”

999.jpg


•由水井正设计Typebank公司制作发布的Now系列字体,是对传统明朝体的一种突破


 
 

10.jpg

3433443452345.jpg

 

•Adobe Japan发布的由小冢昌彦主持设计的小冢系列字体,在技术商开创了当时的先河。

 


 

11.jpg

 

•AXIS系列7款粗细的字体
 

 12.jpg

•Kazuraki:日本Adobe公司开发的最新字体Kazuraki,突破了汉字设计必须在正方形内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