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搞人像创作
- 2021-12-11
- 来源/作者: 网上收集 / 佚名
- 4 次浏览
人像创作的重点,主要是想表现出悠闲风格,所以Model不论是肢体或情绪的表达,都要能让情绪放松。一般人像拍摄时,除非Model本身就能自然放松,或是摄影师指导与抓拍的功力很高,否则要展现这样的效果并不容易。不过读者可以舍弃以往一个指令Model一个动作的方式,转而尝试经营一个情境。
例如:点瓶啤酒在岛上小店上与Model闲聊,移动自己或同伴位置,就能让model不自觉的转向不同方向,让Model越感受不到拍照指令,越能展现出自然的一面。
特有地形与地质
不同方式产生的小岛,其地形与地质自然也能呈现出不同于平常看到的风貌。例如同样是海边,兰屿是由火成岩构成的年轻岛屿,周围多为岩岸而没有细致沙滩,但是每个聚落外的港湾,有些是小块海蚀平台,有些则是平滑石块,当然更多是水泥铺建的港口;小琉球则全岛由珊瑚礁构成;至于想要在纯白沙滩上拍照,澎湖或关岛都是不错的选择。拍摄时广角到望远焦段都可,如果遇上平静海湾,广角镜可尝试用高角带入水面,或是贴近水面水平拍摄,将倒影放入画面,又或者利用望远镜趁海浪涌起时将海岸延伸感纪录下来。
东清湾位于兰屿东部,每到退潮时分,礁岩环抱区域形成平静的小水池。将相机尽量贴近水面,可以拍摄美丽的倒影。

美丽的芹壁村落,是马祖北竿吸引无数摄影师前往的重要因素。

兰屿北方环岛公路的红色安全围栏相当显眼,我们请Model 背靠上方,在利用序列带来的延伸感,产生动线指引到画面中的Model 身上。

马路旁的杂草地也是很好的取景地点,将相机放低,利用小草做为前景,搭配蓝天,与显眼的红色洋装,构图与色彩搭配相当美丽。
拍摄重点是要自然融合Model 与小岛特有地形,因应不同地形可以尝试用不同角度或镜头来取景。例如:小琉球延伸进入海水的珊瑚礁岩,可由较高的地方用俯角方式拍摄,前方地景可尝试把步道引入做为动线导引,让画面中的Model 与海岸礁岩连结;而澎湖慑人大型玄武岩是垂直面,拍摄时首要注意还是光线方向要对,以大果叶玄武岩来说,虽在澎湖最西边的西屿,但顺光时间却是在早上,在此拍摄时,建议采用广角到标准的焦段,广角镜有助于
延伸岩壁,画面上看起来更加壮观,中焦段能忠实展现岩壁坚硬肌理,而Model 在此表现着重动作展现,适合一些延展的大动作,用肢体动作让Model 与背景产生互动。美丽的环岛公路
几乎每个小岛都有环岛公路,连结港口、聚落,也加深人与大海间的距离。由于公路沿着小岛海岸线前进,利用望远镜头压缩Model 与背景公路,自然有许多蜿蜒曲线可供取景。在公路上拍照,通常是在不同景点间移动时,随机停下来拍摄。这也就是我们安排拍摄行程时,时间最好不要抓太紧的原因。此外,拍摄时最重要是注意安全,虽然小岛上车子不算太多,但在转弯死角处还是要避免逗留。除了路上,更好的地方是路旁岩石或大片草原都是很好发挥的景点。拍摄时可以尝试低视角引入少部分杂草为前景,另有一番风味。

曾为前线战地的马祖北竿,具有人力挖凿北海地下码头的特有设备遗迹。这类高反差的拍摄环境,可找寻光线透入的区域,利用点测光模式确认曝光,再用手动模式固定拍摄。

兰屿最著名的影像图腾莫过于美丽的拼板舟,拍摄时要特别注意不要触碰船身,并可利用望远镜头缩小光圈拍摄,尽可能让画面中的Model 与船身看起来靠近一点。
聚落建筑与特殊建物
小岛上传统聚落建筑,包含了早年当地人的智慧,以及应对岛上气候环境与资源的巧思,例如:北竿闽南渔村是建构在家族成员的发展;澎湖早年的
在屋檐上,分享自己的小地盘。友善的当地居民
小岛上居民对外地游客通常相当友善,不过前提是我们前往拍摄时,也要同样能展现我们的尊重与礼貌。就以我们前往拍摄的兰屿为例,主要居民为达悟族人,有不少人认为达悟族人似乎不是很好客,但事实上却是一种误解。以笔者经验,在岛上无论认识与否,达悟族人会主动与对方打招呼,对长者尤其如此。反观我们前往该地,暂且不论呼啸而过的机车带来的噪音,不少擅自闯入当地人房子四周、没有打招呼就对着对方猛拍的行为,这样想要当地人友善以对也难。
其实,只要放开胸怀,主动点头示意、问好,得到的友善态度超乎我们想像。笔者前往拍摄时,当地小朋友带着我们前往私人景点,围绕四周一起拍摄,自然而然的互动,不是利用命令引导Model 所能呈现出来的效果。拍摄这样的影像,最好采用35mm 到50mm 的标准焦段,且在Model 与小朋友互动下,由摄影师自行抓拍,这样最能在影像中流露真实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