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平面设计 > 美国报纸版式的流变与动因

美国报纸版式的流变与动因

  • 2021-12-30
  • 来源/作者: ps.onegreen.org    / 佚名    
  • 9 次浏览

  自从1690年,美洲新大陆第一份报纸《国内外公共事件》(PublickOccurrence,BothForreignandDomestic)出现,300多年间,美国报纸在形式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报业初创时期,报纸在形式上全盘模仿图书,而现在,美国报纸版式风格多样,图画、图表、线条、色彩等版面元素得以充分运用。大致说来,美国报纸版式的演变历经了3个主要阶段——前工业化时期、传统时期和现代时期。每个发展时期都有其标志性的特点,而这些特点与彼时特定的经济、技术状况和报纸在媒介环境中的角色变化相关,以至于人们说:“报纸在形式上的变化折射出一个社会的变化。”⑴在这个漫长的演变历程中,多种因素施加了影响和作用,其中包括:经济、政治、科技以及读者获取信息的欲望等。

  前工业化时期(1690—1845)

  在本文,报纸版式的前工业化时期指美洲第一份报诞生(1690)至1845年理查德•霍(RichardHoe)改良传统印刷机之前。这一时期,刚刚诞生的美国报纸仍处于雏形阶段,虽然由于主要刊登新近发生国内外新闻从而在内容上与图书拉开了距离,但是囿于印刷和造纸技术的限制,其在形式上与图书并没有太大差别。“虽然最初的报业经营者花了极大的气力使报纸区别于传统的书籍,但是限于印刷资源的条件,正处于萌芽状态的报纸在版面设计上鲜有选择的机会。”

  1690年,由本杰明•哈里斯(BenjaminHarris)创办的《国内外公共事件》是美洲大陆第一份报纸,但它无论在内容还是在版面创新上,都无愧为一个里程碑。这份报纸仍沿袭了图书的标准格式(长9.5英寸,宽6英寸),共4页,其中前3页是新闻,而第4页是空白,读者可以在上面写上自己所知的信息,再将报纸传给下一位读者。哈里斯采用了一种使他的报纸在形式上与众不同的印刷方法,版心分为2栏,每栏宽17pica(pica为拼版计量单位,指12个活字长度,约1/6英寸),正文字体的字号采用当时大得罕见的12点(“点”为计量单位,表示铅字的规格,一点即1/72英寸)。这种版面模式比标准的图书格式更方便读者阅读,同时,它的报头和每篇新闻的开头字母都使用大写,这也有助于有效分割版面上的视觉点。《美国新闻史》评述它“与其他印刷品相区别的特征是,它不但看上去像一份报纸,读起来像一份报纸……”⑵,认为《国内外公共事件》在版式上已经具备了报纸的某种要素。

  14年后的1704年,《波士顿新闻信》(BostonNews-Letter)继《国内外公共事件》后问世,这份报纸由邮局局长约翰•坎贝尔(JohnCampell)和印刷商巴塞洛缪•格林(BartholomewGreen)共同推出。该报仍然采用标准的书写纸(长11英寸,宽8英寸),但是两面印刷。它力图保持原手抄新闻信的模式,标题短小,仅能概括一栏文字的内容。此后,《波士顿新闻信》的这种纸张规格和印刷模式越来越多地被同类报纸所采纳,而成为流行一时的标准版面。

  18世纪,美国报纸发生了重大变化,即逐渐抛弃了标准的图书格式,纷纷采用大型号纸张以扩大版面。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有三:1)1712年5月16日,英国国会通过印花税法案,规定对印刷资源课税,税款是按照报纸的页数来计算:半张或小于半张者,交半便士;半张以上不超过一张者,交一便士;超过一张(4页)而不足6张者,交2先令。⑶2)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新闻信息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商业的繁荣也需要刊登更多的广告,两者都要求报纸提供更多的版面空间。报纸的经营者们为了能有更多的版面而又避开沉重的税收,只好扩大版面。3)造纸与印刷技术的进步也提供了可能性。1803年,造纸业的机械化为新闻界提供了更大型号的纸张,最大的宽度甚至达到2英尺。造纸业的机械化同时也能在更短的时间生产更大数量的用纸。到了19世纪初始,报纸用纸都是当时手工印刷能力许可下的最大号手工制纸。

  但是,这一时期的报纸版面除了在纸张的尺寸规格上有所改变外,在印刷和视觉因素(如插图)上几乎没有变化,这种状况一直维持到19世纪中期。

  传统时期(1845—19世纪末)

  19世纪中期,美国开始了工业革命,这场改变世界各国命运的工业化浪潮同样也冲击了美国报业。在新技术以及报业发展趋势的推动下,这一时期的报纸版式经历了垂直式版面的兴起及向水平式版面转变。

  一.垂直式版面取得主导地位。

  1845年,理查德•霍改良了传统印刷机,制造出高速轮转印刷机,实现了报纸印刷的机械化,这个发明也带来了报纸版面的又一场变革。美国学者将这一时期报纸版式的特征概括为:“早期传统的编辑模式反映了它所处的维多利亚时代的风格。由于印刷技术的限制,报纸不得不采取刻板单调的多栏格局,但是从整体形象而言,报纸还是在技术允许的条件下尽可能地采用了多种印刷手段,并引进了插图。”⑷上述话中所说的“多栏格局”即指传统时期占据报纸版式的主导地位的垂直式版式,其特点是:1)版面以竖栏为基本单位,每栏从版面顶部贯穿至底;2)标题和文字不跨栏,沿竖栏走文,标题的重要性主要通过标题的厚度来呈现;3)受基本栏宽度的限制,图片小。

  这种版式的形成与当时的印刷条件密切相关。高速旋转印刷机为了防止印版上的活字在印刷机高速旋转时脱落,使用从上至下贯穿印版的长金属条嵌在版中起固定作用,这些金属条在印刷中形成的细线自然成为各栏的分割,因此一栏以上的标题不可能出现在报纸版面上。垂直式版面是最古老的版面形式,曾长期统治美国报纸的版面。虽然后来起固定作用的金属条虽然由于印刷技术改进而消失,水平式版面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报纸上,但按基本栏排文布题的传统却保存下来,垂直式版面一直延续到19世纪末。

  19世纪初,报人尚未认识到要为重要新闻制作标题,甚至没有意识到应该将重要新闻安排在版面的视觉中心,所有新闻杂乱无章、毫无顺序、没有重点地罗列在版面上。但是在墨西哥战争(1846—1848)和1849年加利福尼亚淘金热中,重要新闻开始被安排在具有强势的上半版,同时报纸上开始出现更多标题。虽然新闻标题只能制作在一栏之内,但报人发现,多行的大标题能吸引读者注意力而提高报纸的发行量。于是,编辑习惯于制作多行标题,或称“标题组”来概括新闻内容,并通过运用多种印刷手段来呈现标题。这些印刷方法包括:使用丰富的字号和字体的变化(如黑体、斜体等),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从而与小字号正文导致的枯燥、灰暗形成对比;丰富标题组的设计,比如在各行标题间连接短划线,或是改变各行标题的排列等。“倒金字塔”的说法就来源于此时,指的是一个标题组内的各行标题居中并在长度上依次递减。阶梯式标题组与“倒金字塔”标题组类似,也是在长度上逐一递减,区别在于各行标题为左对齐或右对齐。

  二.水平式版面的兴起

  1860年代,报纸印刷开始采用铸版术,浇注的铅版使图片、标题、广告等不再受分栏的限制,到1890年,轮转印刷机已经被铸版和卷筒纸的印刷机取代。同时,美国报业步入大众报纸时代,报纸由过去的稀缺资源变得相对过剩,激烈的竞争促使报人除了在新闻内容上较量,也求在报纸版式有所突破。“南北战争之后,工业的发展进一步改进了报纸的生产机制。随着莱诺铸排机的出现,报业的生产能力有了飞跃性的发展,其与生俱来的竞争天性将传统的编辑观念远远得抛弃在历史的尘埃里。”⑸在新的技术与报业竞争环境中,水平式版面初现端倪。

  1862年9月22日,《费城问询报》(PhiladelphiaInquirer)头版出现了最早的跨栏横标题。该版头条标题长4栏(版面共分6栏),之下是一幅同长的图片。1864年南北战争接近尾声之时,《纽约时报》在头版头条使用通栏旗帜标题报道决定性的一役。这时期的水平式版面仍局限于使用水平式多栏标题,而正文仍按基本栏走文。

  19世纪末,约瑟夫•普利策的纽约《世界报》(TheWorld)和赫斯特的《纽约新闻报》(NewYorkJournal)之间爆发了发行大战,双方为了赢得读者,在内容与版面上均突破常规,全力创新。1898年5月8日,《世界报》的头版即是一典型,该版报道约翰•杜威在马尼拉战胜西班牙军,报头下两行通栏大标题贯穿版面,版面底部又是两行通栏大标题,二者之间的正文采用大字号,完全打破栏的限制,采用通栏横排走文。美国的版面编辑专家哈罗德•伊文斯(HaroldEvans)对此评价道:“水平式版面的革命到来了,它向整个世界蔓延,到1903年,即使是像《弗吉尼亚向导报》(Virginian-Pilot)这样的非都市报纸也开始充分使用包括水平式版面在内的多种版式。”⑹

  水平式版面突破了垂直式版面的一统天下,给读者带了一股清新之风,它一出现,便呈现出与垂直式版面截然不同的面貌:1)大部分标题为横跨数栏的长标题;2)标题结构简化,多层标题少了,新闻价值通过标题的长度而不是厚度来表现;3)正文不是沿基本栏从上向下垂直走文,而是通过转栏向水平方向拓展。这种版面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使长稿显得短小;2)可以将报纸对折起来看,且不用像看垂直式版面那样必须频频“点头”;3)标题起到自然分隔各则新闻的作用,新闻和标题的一体性更为突出,新闻的重要性可以借助更多的编排手段加以体现。⑺

  水平式版面的出现是对垂直式版面的重大突破,它的意义不仅在于出现了一种截然相反的版面形式,更在于它进一步革新了观念,如何增强版面的“可读性”、如何运用版面语言表现新闻价值,这些问题进入编辑的视界,并深埴入编辑的心中。当然,不能否认,任何一种单一的版面形式都是呆板的,所以到了今天,我们极少能在报纸上见到纯粹的垂直式版面或水平式版面,但是,它们二者确是现代报纸版式的基础,我们今天看到的万千变化,委实都建立在垂直式版面和水平式版面之上。

  三.照片崭露头角

  在照相凸版印刷术和铅版技术引进美国之前,报纸上偶尔出现的图片主要由美术家和蚀刻者完成,据1891年统计,当时共有1000名画家为5000家报纸杂志供给图画。

  1860年以前,英国就已经发明了照相凸版印刷术,但是,如何将照相铜板放到当时通行的轮转机上使用,仍是一个问题。直到1897年,《纽约论坛报》开始使用照相铜板印刷术,其他大报随即也采用了这种印刷术。在美西战争中,摄影记者发回了大量的新闻照片;辛迪加也开始向各报出售照片;大城市的报纸开始雇佣摄影记者;图片新闻出现在报纸上。

  如果将1845年轮转印刷机的发明作为版面发展传统阶段的发端,那么,到19世纪末也不过短短的半个世纪,但这个过程却奠定了美国报纸今后发展的基石,埃默里父子在《美国新闻史》中写到:“通过关于美国报纸和杂志的技术条件的改变的调查,可以明显看到美国报业存在着一条‘九十年代的分水岭’。新闻事业进入现代化的时代的进程已经完成,无论如何,新闻事业的旧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⑻一个新的、现代化的时代到来了。

  现代时期(20世纪初—)

  进入20世纪,印刷技术的飞速进步为报纸版式革新提供了最大的技术空间,同时报纸之间激烈的竞争成为推动版式演变的最大动力。“当时,大部分的城市都拥有数份报纸,竞争达到白热化的程度,在这种大背景下,版面设计的革新自然也不能停留于小打小闹,而要求深入到报纸整体格式的变革。”⑼在这种要求下,版式已经成为吸引读者的一个重要手段,“20世纪到来了,报纸版面设计变化的动因越来越归结为一点,那就是能否在报摊上吸引读者。”⑽由此,美国报纸版式进入变化最为迅速、风格最为多样、色彩最为绚丽的现代时期。

  第一,版面设计在编辑工作中的地位上升,它的重要性逐渐为编辑人员所认识,开始成为一项系统的、专业性的工作。《纽约时报》资深组版编辑李子坚在《纽约时报的风格》一书中说:“版面组合已成为一大学问,近数年来已由‘组合’而进步到‘设计’。时报已将版面组合划入艺术设计的范围。”⑾

  1960年以前,虽然编辑对报纸版面的视觉形象也给予很大的关注,但是“版面设计”当时在美国报界没有什么地位。但此后出现了一批版式设计教育者和专家,他们为版式革新注入了新的力量。Syracuse大学的教授埃德蒙•C•阿诺德(EdmundC.Arnold)是提倡注重版面设计的先锋,他大声疾呼风格简约、富有吸引力的现代版式。作为一名教授,他培养了几代编辑用“设计”的眼光来看待版面组合,同时他的著作和论文也影响了社会上的大量编辑,使他们开始关注报纸版面。

  1960年代初,濒临倒闭的《纽约先驱论坛报》聘请专业版面设计师彼得•帕拉佐(PeterPalazzo)对报纸施行改版,虽然这次改版并没有改变《先驱论坛报》的命运,但它深深地影响了当时的报,播下了版面新发展的种子。帕拉佐设计的版面在当时绝对是先锋之作,将杂志的模式、设计与编辑步骤引入了报纸版面:大量留白、大幅照片、内容分区化、不同版面间的连贯,具备了当代报纸版面的特征。

  1970年代,各报普遍认识到好的版面是吸引读者注意的重要一环,便纷纷开始试验采用新的版面。在这个过程中,最引人瞩目的是《纽约时报》聘请艺术指导LouSilverstein进行改版。此前,《纽约时报》的头版一直因视觉上的灰色、枯燥和拥挤而不得好评。而改版的时报放宽了新闻栏数,增大了字体,同时也扩增使用大幅有新闻性的照片与图片,灵活运用多栏标题及版面组合,使时报新闻版面活泼了许多。⑿根据1984年的调查,专业版式设计者及编辑都将改版后的《纽约时报》视做全美设计最佳的报纸。《纽约时报》改版的成功使更多的报纸开始接受“版面设计”这一概念,尤其是严肃型大报。1980年代,《华盛顿邮报》也在这股潮流的裹胁下进行了大规模改版。

  第二、图片成为版面设计的中心元素。

  100多年前,凸版照相印刷术的发明使照片走上报纸,但是,当时的人们可能未能预测到百年后照片在报纸版面上的地位。1919年6月26日,约瑟夫•梅迪尔•帕特森(JosephMedillPatterson)和罗伯特•麦考密克(RobertMcCormick)在纽约正式出版《插图每日新闻》(IllustratedDailyNews)[《纽约每日新闻》(NewYorkDailyNews)的前身],这是一份版面只有普通报纸一半大、偏重图片的小报。创刊当日,该报头版刊登了一张威尔士亲王(后来的英国国王爱德华八世,逊位后的温莎公爵)的照片,抓住了女性读者的目光。当时的报人对这份以图片唱主角的小报不屑一顾,但《纽约时报》的编辑主任卡尔•范安达却预见到该报运用耸人听闻手法、大量使用图片将在读者中起到极大的影响。他说,“这个报纸的销路可能达到200万份。”1924年,这份报纸的发行量是75万份。⒀

  电视崛起之后,报纸又面临着电视业的竞争压力,到1980年代,电视已经成为与报纸争夺受众的劲敌,电视画面的形象、直观、生动挑战着现有的报纸版面设计。因为人们逐渐被培养成“电视的一代”,音像文化的影响使他们喜爱画面和色彩,并且习惯于用形象的方法来获取信息。在这个背景下,图片登上报纸主角的地位。

  1983年,研究人员对发行量在25,000份以上的报纸的编辑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内容是编辑认为各种版面要素对读者分别具有多大的吸引力,调查共列出版面整体设计、字体、报头、图片、栏数、色彩等指标。被访者需要对这些指标进行吸引力评价(1—5分,其中1分为极不具吸引力,5分为极具吸引力)。161位被访编辑中的78位做了回复。调查结果显示,排在第一位的是“地图(maps)”,75.4%的受访者给地图打了5分,而排在第二位的是“最大照片的摆放位置”,72.8%的受访者给它打了5分。第2年,研究人员又调查了读者如何看待各版面要素的吸引力。该次调查选择了10个城市发行量在100,000以上的20家大报为阅读样本,它们分属不同的所有者。调查结果是:90%的被访者认为彩色照片是最吸引人的版面要素,位列第一。⒁

  这两项调查充分说明,新闻图片的重要性已经是不容置疑的,它有一种先声夺人的功效,人们在读报的时候,起初注意的一般总是形象,其次才是那些堆砌的文字。《报纸版面设计要素》一在谈到这一段历史时说:“在以前编辑部里,经常会有这种情况发生:编辑对记者说,这则新闻不错,你再去找幅配图照片。而现在,这种视新闻为主角而照片为陪衬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⒂

  1981年《今日美国》(U.S.Today)的创办可以说正式宣告了“读图时代”的到来。《今日美国》是一份色彩斑斓并以图片为基础的报纸,文字风格极其简洁,只提供最重要的细节,同时以大量富含信息的照片和图表来解释新闻。⒃它对文字新闻苛刻而吝啬,可它在图片使用上的慷慨,却达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程度。1987年9月22日,在新闻与广告比例相近的情况下,《今日美国》A组新闻版14页中采用新闻图片54幅,而《华盛顿邮报》A组22页仅采用24幅,《纽约时报》A组36页采用30幅。“图片意识”甚至改变了编辑们组织报道的思维方式,《今日美国》的编辑经常告诉记者:“遇到一个新闻事件,你必须问自己:什么才是传递这一信息的最佳方式?是否应用示意图来表示?是否应列成表格?”于是,有人评价说,“文字+照片+示意图”就是《今日美国》的报道。虽然人们对《今日美国》评价褒贬不一,但是它的图片使用方式对美国报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甚至连《纽约时报》都效仿《今日美国》开辟了地图式天气预报版。⒄

  第三、模块式版面(themodularsystem)成为主流版式。

  1960年代,“模块式版面”一词为美国报纸编辑耳熟能详,编辑开始将文字、图片等材料安排在规则的区域内,并尽量避免稿件的穿插。1970年代初,模块式版面成为美国报纸版面的主流,甚至促使广告部重新设置广告大小规格以便为新闻留下更多的规则的版面空间。1970年,《明尼阿波利斯论坛报》(MinneapolisTribune)改版,全面采用模块式版面,自此,该种版面成为美国报纸的主流版式。这种版面的特点是:每条新闻的所有要素(正文、标题、美化手段等)形成一个规则的矩形。“模块”即指一则新闻,或一组稿件形成的规则矩形,可以用围框与其他稿件加以区分,或者仅凭四周的空白加以区分。美国学者认为使用模块式版面有以下优点:1)模块式版面是一种更简洁的版式,清晰、规则,符合现代审美观;2)模块式版面中,稿件与稿件之间的区分明显,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会发生串行、误读现象,极大地方便了读者阅读;3)模块式版面方便编辑操作,因为矩形可以放在版面的任何位置,编辑的排版工作更为简捷,同时,在必要时,如有突发新闻,编辑可以快速地进行调换。⒅

  后来,模块式版面朝规则化方向进一步发展,形成一些相对固定的基本版面模式。它用栏线或空白将版面分割为几块规则的四边形区域,最常见的形式有水平方向划为2:4或1:5,然后在每块区域内依稿件的重要性安排其位置(通常也是规则的四边形)。有专家认为,这种版式的优点在于,一方面突出了重点稿件,同时又不至于使普通稿件湮没在版面,不能被读者注意到。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