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平面设计 > 画家、商人陈逸飞(2)

画家、商人陈逸飞(2)

  • 2022-01-23
  • 来源/作者: Ps123.Net    / 佚名    
  • 2 次浏览

  1995年,逸飞模特经纪公司成立。

  1997年逸飞服饰公司成立。2001年的销售额1.4亿元人民币。

  2000年,世界著名风险投资基金软银softbank、全球最大的贸易集团之一伊藤忠商社、法国最大投资基金vevendi联手投资成立逸飞集团,注册资本4000万元人民币。

  2002年,一本厚达400多页的时尚杂志《青年视觉》悄然问世,逸飞集团开始向传媒业进军。

  “一个温文尔雅的冒险家”

  陈逸飞是画家,是被西方人承认的极少数华人画家之一,同时,他的画在商业上也取得巨大成功。陈逸飞是一个浪漫写实主义者,他的作品中流露出的怀旧气息,特别是弥漫其中的古典与纯净,尤其动人。以陈逸飞名字命名的“Layefe”服装已面世许久了,它是陈逸飞手中流动的画面。他拍电影,第一部片子就获得了金马奖。他常说性格决定命运。他也很勇敢,这一点在余秋雨先生的文章中可以找到佐证:“温文尔雅的陈逸飞实际上是一个相当勇敢的冒险家,他曾给我笑谈过儿时往事,说自己曾把阳伞当做降落伞,当众从二楼阳台跳下,我看着他,将信将疑,但联系到他以后的经历,终于相信了。”

  看了陈逸飞的故事,让人想到了牛群同志,因为早就有人说了,牛群同志是相声界摄影搞得最好的同志,摄影界里相声说得最好的同志。如果非要套上的话,逸飞先生是画界里生意做得最好的先生,商界里画画得最好的先生。

  给人的印象,上海人是精明而现实的。逸飞先生一边画画,一边经营他的视觉王国。他利用他本身的技能及他的知名度赚钱,往深里想,他的技能及他的知名度就是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况且他的技能又是别人偷不走,无法复制的,所以在理论上想不赚钱也是很困难的。

  逸飞在言谈之中,给人一种勉强超越自己的感觉。当然,这只是一种感觉,是观看人的感觉,逸飞自己有没有勉强超越的费力感,那就不得而知了,就算费力那他也得扛,谁让他跟知识分子似的,善于总结和拔高。至于他说的500年以后怎样的事,那就更不着边了,今年夏天姑娘们流行穿什么裙子,我看他就说不准。(高晓春)

  性格决定命运

  母亲启蒙

  1946年出生于浙江省镇海一个书香之家的陈逸飞,父亲陈庚赉是一位化学工程师,而母亲范雅芳则是他的艺术启蒙老师。从小在上海这座城市里长大。童年时代,母亲经常带着他到教堂去做礼拜,陈逸飞由此对宗教绘画、雕塑、节庆以及管风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故乡在陈逸飞心目中是非常美好的,这在他日后创作的《水乡石桥》、《江南遗韵》中得到充分体现。陈逸飞说,他对上海情有独钟。而他作画的几个惯常题材———陈旧水乡、古典仕女、音乐人物,经过上海式的改造,就变成了一种美丽的怀旧,很容易被国际社会所接受。

  毕业于上海美术学院的陈逸飞,1980年转道深圳、香港自费赴美留学,进入纽约亨特学院攻读美术硕士学位。同年,他的作品入选纽约国际艺术中心展出。

  1982年夏天,陈逸飞乘火车开始近两个月的欧洲之旅,遍访西班牙、意大利、荷兰等十余个国家的博物馆,观摩了大量欧洲名画原作,了却了他多年来梦寐以求的愿望。当年年底,纽约哈默画廊慧眼识才,与之签约,并收购其12幅作品。第二年,陈逸飞在纽约著名的哈默画廊举办了首次个人画展,参展的42幅作品全部售出;1985年,他的油画《桥》被联合国选作首日封。同年,哈默博士访问中国,将陈逸飞的油画《家乡的回忆———双桥》作为礼物赠予中国**。

  不在意成就

  1991年,陈逸飞根据中国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名作《琵琶行》创作的油画作品《浔阳遗韵》,以137万港元打破在世华人画家油画拍卖最高纪录;次年,他的新作又以198万港元被香港富豪邵逸夫收藏,再创卖价新纪录;1994年,他的《山地风》在北京以186万元人民币被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收藏家收藏。

  陈逸飞自认是在东西方艺术之间架桥的人,他的女音乐家系列绝大多数以西方女性为主人公,画面处理不失传统,精确的技巧归功于他对画面锲而不舍的钻研,画家的作品于是被置于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美国与中国之间;这种不同寻常的二元组合,乃是陈逸飞的特性所在。这位画家把自己所画的人物置于空旷背景上的雕塑,其造型力度异常扎实、完美,技巧近乎炉火纯青,而且这些有助于透过画面表达纯属个人的视觉情感。

  中国货成品位象征

  执意返回祖国的他,忽然发现国人的生活仍然是千篇一律:所有人都住在单调的公寓单元里,都用挂历来装饰家里的墙壁,并且无一例外地穿着蓝色或褐色的衣服。陈逸飞进一步解释道:“我的意思是,10亿人活得毫无个性而言,我的理想是要将审美品位带给*。”

  1998年,陈逸飞创建了“layefe”高级服装连锁店,如今,这一品牌已经在35个城市中拥有100多家分店。接着,他又瞄准了中国人的购房热,从去年开始涉足家居装饰设计领域。而为了让自己的美学王国更为完善,陈逸飞还开办了一家模特公司,并且签下了“中国小姐”卓灵;同时,备受艺术学院青年学子钟爱的《视觉》杂志也已创刊。现在,陈逸飞还在上海经营着一家年收入达2500万美元的广告公司。

  “中国人现在的确很有钱,”陈逸飞说,“但是,需要有人来告诉他们怎样消费才显得有品位。我有时会用西化的颜色和剪裁,但是最重要的是,我们的产品要具有国际水准。我希望有一天,中国货可以代表着质量和品位,而不是一味地崇洋媚外。”

  为故事而拍电影

  如果说首部电影作品,陈逸飞还只是画布的延伸,那么接下来的尝试就不同了。对于目前在人们关注中的《理发师》,陈逸飞表示,他是因为被凡一平原作中的故事所吸引,所以很早就买下影片拍摄版权。

  性格决定命运

  作为艺术家去经营数个规模庞大的企业,这在常人眼里似乎是不可想像的,那么陈逸飞究竟是如何管理自己企业的呢?

  “性格决定命运!”陈逸飞的这句口头禅又开始频繁在与记者的对话中出现。陈逸飞表示,要经营好企业,首先必须有时间观念;二是分析自己的实际能力,分析事情的可行性;三是要有非常好的团队,大家要有一个共同的理想。而对于挑选团队,陈逸飞似乎也有自己独特的主意,他坦言:“我有一个很好的团队,平均年龄还不到30岁。我挑选设计师是看他们的素质、悟性、才气而不在乎名气大小。我们的设计师每人都有至少10个护照,国外一些大的展览会是必看的,有时我还买回国外最新的成衣让他们解剖参考,公司里弥漫着很独特的艺术空气。”这些来自四面八方的设计师,都有着共同的理想,而他们的激情也让陈逸飞觉得自己充满年轻的活力。

  说到以后的打算,已经功成名就的陈逸飞表示,钱已经不是重要的东西了。“现在我考虑的不是挣不挣钱,而是我喜欢不喜欢。艺术家都是游戏者,游戏的乐趣在于过程,不是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