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平面设计 > 奥运会徽主创人员之一张武零距离接触

奥运会徽主创人员之一张武零距离接触

  • 2022-02-10
  • 来源/作者: ps.onegreen.org    / 佚名    
  • 2 次浏览

  “京”的演变过程。

  似印非英似“京”非京、潇洒飘逸、张力十足、寓意“舞动的北京”的“中国颖在天坛公诸于世后,就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中国印”成就了中国,成就了奥运,也成就了其原型的作者北京始创国际企划公司(简称“AICI”),使这个在“圈”内享有盛誉的品牌形象设计公司一下子具有了非同寻常的、更大范围内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公司创办者、董事长、总裁兼创意总监张武与他的合作伙伴郭春宁、毛诚等人的人气指数“骤升”,一朝成名天下闻。

  在一般人眼里,这么大的公司、这么“厉害”的几个设计师肯定有一个又高又大又漂亮的办公楼,其实AICI的办公场所是租来的,不大,不到100m2。

  北京朝阳区有家知名度很高的望京医院,医院南侧有座名为“佳境天城”的商务楼,第26楼第6号办公区,便是AICI办公的地方。

  自从国际奥委会将“中国印”向世人展示以后,AICI的接待室则天天门庭若市,张武、郭春宁、毛诚等人马不停蹄地接受中外媒体的轮番“轰炸”。8月7日上午,记者一行走入AICI接待室时,张武、郭春宁刚刚做客千龙网做过网上直播。刚在他的办公室坐下,又有几家媒体要求采访。“明天早上要去韩国,今天怎么着也得配合家乡媒体搞好采访。”由于有朋自“家乡”来,清瘦、个性鲜明得近乎冷峻的张武明显平和、亲切了许多。

  “中国印”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我要先做一个声明:我只是‘中国印’主创人员之一,可以说是主创者之一,但不能说我是主创者。‘中国印’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在创作过程中,公司每名员工都出过计、献过策。‘中国印’上凝聚着公司全体员工的心血和智慧。前几天,一些媒体和网站在报道时说我是‘中国印’的主创者,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以讹传讹,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令我们公司很被动。”相对而坐,张武有些激动,他郑重对记者说,“我是‘中国印’主创人员之一。‘中国印’的作者是AICI,我、郭春宁、毛诚是公司的核心创作组成员,都付出了很大心血。”

  据张武介绍,公司创意副总监毛诚的女朋友也为“中国印’设计立下了汗马功劳。“中国印”由印形、“Beijing2008”和奥运五环组成。印形极富中国文化特色,“Beijing2008”也应与之相配,最初的印刷体达不到这个效果。奥组委曾向300多个孩子征集童体字,效果也不理想。因为“Beijing”是英文,连笔写,咋写都像外国人写的。“一定得让它表现中国特色,让人一看就是中国人写的!”苦恼之时,毛诚的女朋友灵机一动,何不用中国传统毛笔字的笔形、笔意将“Beijing”分解,并用毛笔对“Beijing”进行拆解,几笔勾勒,古意盎然。“用汉代竹简书写,效果会更好。”这个提议得到包括北京奥组委执委会专家的一致好评。张武坚定地说:“没有众人的智慧汇集,‘中国印’不可能这么完美,得到全国人民的认同!”

  “中国印”·英雄魂·中国精神

  “北京奥运会会徽,应是以中国文化代表的东方文化对奥林匹克文化的丰富和完善。我们递交的天人合一的日月山、京剧脸谱等都凸现了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AICI公司组成了张武、郭春宁、毛诚等3人组成的创作小组,他们以地标物、中国哲学思想和民间文化艺术等3条思路构建起创作概念,传统的装饰壁画、石刻、石雕、甲骨文、铭文、篆刻,这些中国文化的符号和奥林匹克精神在张武等人脑中交汇。他们最后选定把“印”作为会徽的载体,一方印章后面是一个人的诚信,一个民族的诺言。

  北京申奥的口号是“新北京,新奥运”。1998年“世界杯”在巴黎举行,一向平静的巴黎一片欢腾。张武等人想:2008年的北京将因奥林匹克而充满激情,便将“京”融入会徽。“会徽中的‘京’字巧妙地与甲骨文中的‘龙’字相结合,赋予龙以运动人形,‘人首蛇身’。”

  中国远古诸神和英雄的形象特征都是“人首蛇身”,如抟黄土塑人的女娲、画八卦的伏羲、开天辟地的盘古等。“京”字“人首蛇身”寓意北京奥运会是成就人类梦想、造就英雄的大舞台。

  1元=1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