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3D MAX建模教程:女性角色模型解析
先来卡看最终效果图:嗨,各位,我是Andrius Balčiūnas,接下来,我将带领你们来了解我制作”Shadow Conscious”这副图的制作过程。这个项目主要是为了学习而制作。我想制作一个真实的(至少是自然的)人物。首先,寻找参考资料。我从网上收集了许多女孩的图片。虽然我不知道最后会成什么样子,不过我认为如果你拥有多个角度的女孩参考资料以及许多符合要求的解剖图片那会很有利于你的创作。我使用了可编辑的多边形建模。简单的从一个长方体开始,添加边缘线,切分等,我认为创建人物中最困难的地方在于它不是一个技术活,而是美与结构之间精准的平衡(如果这个是你的目的)。这里有个眼球建模的小技巧。不要把瞳孔开始的地方做成硬边。因为在后期渲染时将会得到非常糟糕的效果。同样,当你在制作眼球的外部球体来实现反射效果时,不要让它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球体,你需要把它做的有点凸起。这样,就能得到自然的反射效果。

告诉你亚当斯区域曝光秘籍
除了分别曝光,可能确实没有什么能让你在前期做到既让左侧的透过云彩的阳光清晰,又能让右侧的建筑物清晰的方式。 景山万春亭 iso200 白平衡自动 亚当斯认为,黑白负片所能呈现的最大明、暗对比是从第2 – 8区 (数码的宽容度公认的比负片要低些但高于反转片)。而自然中光线强弱的变化,从最亮的阳光下的积雪,到最暗的阴影甚至会超过0 – 10区。有的情况下,画面中的景物又没有这么大的反差。比如只有从第4 – 6区,那就要通过曝光和暗房后期增加反差。总之,最终的效果是要充分利用底片(相纸)的宽容度,使一张照片中,黑的地方黑(第2-3区)白的地方白(第7 – 8区),这才是好照片!(注意以上叙述并非亚当斯原话,是老败对亚当斯精神实质的理解,信不信由你)。看看他拍出来的照片,漂亮照片都是这样的。 操作上,亚当斯的方法必须使用测光表,并且是点测光表(没有就DIY,象亚当斯那样),并且首先要了解一点测光表的工作原理。上面说过,这1 – 10区的灰阶是摄影工业标准。测光表工作的逻辑过程是这样的:你给它‘看’一个目标,它检测目标的亮度后告诉你使此目标‘正确’曝光的光圈/快门组合(亚当斯那年头的测光表没这么先进,只能告诉他目标亮度是多少烛光每平方英尺,剩下的自己算。所以确切地知道亚当斯的操作细节没有意义。我们需要理解的是其精神实质对我们现在的帮助)。需注意‘正确’二字加了引号,什么意思呢?正确,就是把你的目标曝光成中灰,18%灰,第5区,随你怎么叫。而且不管你给它看的目标是白的(8、9区),还是黑的(2、3区),按测光表曝出来的效果就是第5区。听起来有点荒唐?没事可以慢慢想想,很难有更好的办法。 知道了测光表的逻辑过程。对亚当斯的语言就很好理解了。他常说在拍某某照片时把某某景物(比如一块石头,一片树林,一片云)“放在”第几区。怎么个‘放’法?用点测对目标(一块石头)测光,然后用测光表告诉你的光圈/快门组合曝光,你就是把这块石头‘放’在了第5区。也就是说,在你的照片里这块石头将是中灰。什么?!灰色的石头?!不行!这块石头在俺的画面里很重要,它处在树下阴影部分,色泽幽暗,与旁边天光直射下的花丛成鲜明的对比。它明明都快是黑的了,怎么弄成中灰了!这哪成?!?#¥%…… OK! 你的意思是这块石头不应该被放在第5区,而应该被放在第3区?那好办,按刚测出来的光圈/快门组合减两档曝光就是了。再测测边上的花丛,亮度比石头高出了4档光圈之多,把石头放在3区,花丛就被放在了7区,无论是底片还是数码的宽容度都该足够,挺好,按快门吧,你都应该已经能想象出能够得到一张什么样的照片了。(prevision 是亚当斯在推广他的理论时所宣称的重要优点之一。但这一点在当今数码 OK! 不知不觉,咱们已经按照亚当斯区域曝光理论虚拟操作一次了。体会到它的优点了吗?如果用点测光,测石头并曝光,石头出来是中灰(5区),花丛就是9区!完蛋,曝过了!超过底片/数码的宽容度,只得到惨白的花丛。用点测,测花丛并曝光,拍出来花丛是中灰(5区),石头可就成了1区了!完蛋!还是超过底片/数码的宽容度,欠曝,只得到漆黑的,没有质感的石头。那我用视场平均测光(这是亚当斯年代就有的)。那就得看运气了,你的暗石头占多大画面面积?花丛又占多少?其它背景很可能面积更大且可能很黑(地面阴影),也可能很亮(天空或水面), 它们会主导视场平均测光的结果(因为面积更大),所得出的曝光结果是你完全无法预料的。那我用*重点平均测光,评价测光,使用曝光锁定按钮……….. 这些都可以,但都不能保证给你一个暗而有细节的石头和明亮而有细节的花丛。只有亚当斯区域曝光法 – Adams’s Zone System 可以帮助你信心满满地做到这一点。 亚当斯的区域曝光法可以保证你得到反差漂亮的照片,可好多人看了都嫌麻烦。当然了,嫌麻烦的可不只一个两个,懒人有一个优点就是聪明,于是就总结出了亚当斯理论的简化版,就4个字:白加黑减。啥意思呢?道理很简单。 首先明确前提条件:点测光。凡是谈亚当斯的道理都是在谈点测光,白加黑减是亚当斯简化版当然也不例外。 千万别把视场平均测光混进来,那肯定绕糊涂! 然后定义‘黑’和‘白’。‘黑’,就是画面中最暗的部分。‘白’就是画面中最亮的部分。 请看这张照片。先用视场平均测光来介绍一下这个画面。这是冬季上午9点不到室内阳光直射下的一个音箱。画面中的‘黑’与‘白’分别用绿圈和红圈标示。看看曝光组合。一切都规规矩矩,有什么错嘛?没有。可画面就是那么平淡。看看那中间调,就一个字:肉!结论: 视场平均测光不是好办法!

定焦镜头的优势与选择的理由
很多摄影爱好者希望“一镜走天下”,对变焦范围小的镜头都不满意,更别说定焦镜头了,其实,真正从摄影的角度分析,定焦镜头有许多优势。 首先补充一点点英文概念:一只定焦镜头(prime lens)特指只有一个固定焦距的镜头,相对应的另一种镜头则是变焦镜头(zoom lens),后者拥有可调整的多种焦段。虽然变焦镜头比定焦镜头在取景上更为方便,但是很多摄影者最终会选择一只定焦镜头作为自己最主要的拍摄伙伴,下面是最重要的6个让人钟情定焦镜头的理由。 1.实惠的价格 一般来说,定焦镜头要比变焦镜头的价格更低廉,相对变焦镜头,一只Prime Len采用更少的镜片组以及更简单的结构设计,一般来说,最出色的定焦镜头只有变焦镜头的一半价格,尤其是50mm焦段,几乎是各家最便宜的镜头焦段。 2.较小的畸变 畸变是变焦镜头最大的软肋,几乎所有涉及广角的变焦镜头都存在明显的畸变问题,而定焦镜头因为只需对一个焦段的成像进行纠正与优化,所以往往很少会出现畸变现象;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旁轴相机在广角畸变上比单反相机有天生优势,例如15mm/f4.5等超广角镜头甚至完全不存在畸变。 3.更锐利的成像 简单的镜片结构自然会带来更锐利的图像,尤其是那些含有ASPH非球面镜片的定焦镜头,在最大光圈下也能提供极为锐利的焦内成像。 4.柔美的焦外(Bokeh) 在相同价格下,定焦镜头可以比变焦镜头提供更大的光圈(事实上变焦镜头的极限光圈便是F2.8),也就意味着更柔和的焦外虚化(Bokeh)效果,除此之外,定焦镜头的光圈叶片更多,接近圆形的光圈会提供最漂亮的Bokeh。
最新发布

婚纱外景拍摄中长焦镜头的应用
摄影:杨雷(菲恩主题摄影) 化妆造型:杜艺双(进入TA的达人空间)、轶楠 后期:熊玉龙、斧子 中长焦镜头即指焦距比标准镜头长,拍摄视角比标准镜头窄的镜头,其焦距范围一般为70mm-300mm。国内的影楼、工作室普遍使用的中长焦段为 70mm-200mm。因为用中长焦镜头拍出的照片,变形较小,透视正常,易于操作。拍摄角度小,景深较浅,且对于景物有显著的压缩效果,可以虚化杂乱的场景,使人物更加突出,画面更显平稳。此外,还有一个“非技术性”的理由则在于长焦镜头体积大,能够给顾客十分专业的感觉。 一、中长焦镜头的特点 简单来说,长焦镜头的基本特点与广角镜头的特点(如:夸大前景、退缩远景、拍摄角度大、进光量大和景深大等)正好相反。长焦镜头能够把远处的人和景物拉近,强烈地压缩空间,使得画面变得相当简练紧凑和饱满,虚化前景和背景,突出主体,并在透视效果明显减弱的基础上获得景物相互叠加的图案化美感。 1.中长焦镜头的变形较小,尤其是中焦段(70-135mm)拍出的人物更加接近人眼的透视习惯。使用中长焦镜头时,往往距离被摄人物较远,这也能够有效减少人物的变形。 光圈:f/1.2,快门:1/1250s,焦距:85mm,ISO:100 简单的光线情况! 拍摄于东莞的龙凤山庄,因为靠近海边,天空的颜色很漂亮,但正直中午,阳光比较刺眼,所以选在阳台上拍摄,有屋檐可以遮住阳光直射,光线不叫柔和。 2.长焦镜头的视角较小,拍摄的景物空间范围也小。因此在同等拍摄条件下,中长焦画面所包含的信息没有广角那么多,各元素容易组织起来,稍变换角度就可以避开背景中的干扰,使画面简洁,易于突出人物。 光圈:f/1.2,快门:1/1250s,焦距:85mm,ISO:100

3位摄影师EOS 1D MarkIV的使用经验
摄影师李景峰使用EOS 1D Mark IV的经验 EOS-1D系列相机虽说属于传统意义上的“新闻机”,但是1D Mark IV在人像摄影中也大有用武之地。 拿到试用的机器时,从外观上看这台相机跟1D Mark III没什么区别。开机、试用,就像用5D一样顺畅,感觉非常亲切,没有一点*相机在操作上的繁琐麻烦。 我最喜欢的就是它的LCD液晶屏,它显示的色彩非常柔和亮丽,没有生硬感,这也让我有些怀疑92万像素显示的色彩是否真实。但把照片导入电脑,两者显示的结果基本一致。 在成像方面,相机焦点很实,色彩很漂亮,有厚重感,很适合拍时装大片和高端商业片,不适合拍普通人。1D Mark IV的色彩对普通人来说的感觉可能是“漂亮的色彩人人都喜欢”,能让他们眼前一亮,而“厚重感”就是送给识货的摄影师和懂摄影的客户的“礼物”了。 配图说明:1D Mark IV对皮肤的细节和服装的质感表现很出色,对于硬光的还原不生硬,而且明暗过渡得非常圆润,尤其是高光区域的过渡自然,没有分离感而且很有层次,在大光比下暗部也没有死黑一片,层次分明。1D Mark IV是一台极具诱惑力的专业相机,让人爱不释手,可以说是每个摄影师梦寐以求的器材。” 我这次在华贸中心给一家家居品牌拍摄之机完成了试机拍摄。这次用的模特身材偏瘦,皮肤洁净亮丽,温文尔雅。针对模特的特点我选择了单灯硬光拍摄,硬光也最考验相机的成像质量以及对强反差的表现。 拍摄时我先用1D Mark IV原厂设定的人像风格拍了几张,发现皮肤的颜色略偏红。随后把饱和度降了两挡,其它的不动。这次拍摄中模特穿的是浅色的礼服裙,白色的皮肤配上浅色的礼服加上硬光拍摄,就是我对“小马四”提出的考验。 拍摄后把照片在电脑上打开,我发现照片的层次非常丰富,色彩非常透,“小马四”真是一款极具诱惑的机器。 这里我还要提示一下大家,最好不要在拍摄时直接在机身上提高锐化程度。有的摄影师可能会觉得锐化后在电脑上看很舒服,但这样出片时看着就会有点假。这是因为电脑显示器的分辨率低,显示出来的其实不是实际的上的清晰度。所以后期其实加一点点锐化就可以了,除非照片偏虚,可以多加点,弥补一下。 今天的商业婚纱摄影已经不再保持过去老照相馆特有的静态模式了,现在的婚纱摄影已经加入了更多的跳跃奔跑的元素,快速连拍的重要性也就凸现出来了。在测试连拍功能时,我连拍店里一位摄影师的空翻动作,从开始到结束动作的照片连贯、非常细腻,这都得益于每秒10张的高速连拍。

拍摄人像的构图技巧
每一个人像摄影师都要面对被摄体细节处理的挑战,比如姿势、光线、构图等等。对业余人像摄影师来说,也许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在拍摄人像时,缺乏对背景及环境的表现,而这正是最严重的错误之一。 不仔细检查画面中环境的摄影师,拍出的照片中到处都是令人分心的东西。没有会买一张树枝从脑袋中间横穿而过的照片。这些令人分心的元素弱化了对主体的突出,直接有损于照片的销售。对于人像照片来说,拥有完美的姿势和光线,却仅仅因为环境构图的失败而绝对不能使用,还有什么比这更悲剧的呢? 姿势和光线在人像摄影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环境构图拥有同样的分量,却常常被人忽略。 要拍摄构图完美的照片,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 让模特充满画面 人像摄影是关于人的,所以不要害怕拉近焦距!记住,拉近焦距并不等于只拍人脸。你可以让画面“紧凑”一些,拍摄模特坐在椅子上或依靠在树上的近照。 2. 保持眼睛在上方三分之一处 这是人像照片最自然空间布置方式。除非你刻意营造紧张的气氛,否则尽量不要违背这一原则。还有一个例外是当模特全身都位于照片的下三分之一处时。 3. 利用构图将注意力引向模特 与其尽力消除坏境,倒不如善加利用。门前、拱门、窗户、露台都可以起到突出主体和强化视觉感受的作用。 4. 创造纹理

阳光女孩的青春本色 人像摄影
淡淡的青兰色调,温暖的逆光,是燕子作品中常见的拍摄手法,这些把画面衬托得无比温馨滋润,到处洋溢着娴静的青春气息;美丽清纯的女孩,更是燕子作品中常常出现的主角,她们亲切自然,丝毫不做作,恍如就在眼前跟你述说她们的故事。人像摄影师“燕子”的摄影作品,处处透露着青春稚嫩的情愫,很受当下年轻人的喜爱,盛行于各大网络论坛,想知道燕子是怎样创作出如此让人心醉神怡的作品吗?还是想知道燕子背后的故事?让我们去深入了解燕子吧! 关于燕子的创作:边玩边拍,我想拍摄女孩子不具防备最轻松的那一面 1. 是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上摄影的? 燕子:08年吧,08年开始有第一台单反相机,开始喜欢拍照片。 2. 看了你08、09年的作品,发现仅仅一年的时间,你的进步很大。是什么事情或者什么人促使了你作品的变化?哪一个作品是你最大的转变? 燕子:其实一些东西的进步可能是自己也说不清楚的事情。我每天几乎都背着相机,在那一段时间我还在学校,生活悠闲,每天看到什么就都拍下来,拍朋友家人、植物、动物和一些无聊的小景。雅里说:心里有一些东西,慢慢会发生改变;俗里说:熟也能生巧。 这一组是我最大的转变:《会流泪的黑眼睛》对我的影响很大。我第一次拍到一个人的眼泪,而且是真实的眼泪。那一天回去之后我想了很久,突然发现原来拍摄真实的感动,会给照片带来这么强烈的生命力。 3. 能分享下你的创作技巧吗?拍摄之前,你会先策划好要拍的主题吗? 燕子:我有一个红色的小笔记本,里面记满了我平时看到的喜欢的词语,句子,或者画面。经常翻,有了想拍的东西,暂时不方便去实现的就记下来。 每一次拍摄,我很喜欢在拍摄之前定好拍摄元素,甚至是想好发片的时候想要配合的音乐是什么,但是不和模特多交待,等到拍摄的那天,两个人一起边聊边拍,边玩边出片——我想拍摄女孩子不具防备最轻松的那一面。

拍好模特MM的曝光与采光诀窍
使用各种不同的测光模式,并积极找寻可用光源,将可有助于室内人像摄影质感提升,拍出摄影师与模特都喜爱的特别作品。 不同于自然光源随处可得之户外环境,于模特房间内摄影,必须留意光线的来源、方向与强弱。对光线的掌握与敏锐度,是决定一组人像摄影作品成功与否的重要关键,因此,除了积极改变测光模式与调整曝光值以外,还要主动寻求场地内可用的现成自然光源,必要时也须自行架设闪灯、外拍灯等人工光源进行人像补光。以下就为各位重点提示,几个模特人像摄影写真的曝光与采光诀窍。 模特人像测光准则 相信不少初学DSLR的摄影新手,惯用曝光模式不外乎就是AUTO自动、P模式,或各种情境模式,而到了模特拍摄人像,就必须暂时屏弃这些自动模式,以 “Av光圈先决”与“M手动曝光”模式为优先选择。亚洲女性的皮肤肤色,先天上就有些偏黄、橘色,如果使用预设标准曝光值,拍出来的照片,模特肌肤往往过于暗沉。这时我们可以透过拉高“曝光值”约1/3至2/3格,就能让模特肤色更加光亮透明,同时也不致于发生过曝细节流失情况。测光模式常用平均测光、*重点与点测光,至于使用时机,原则上视场景与光源位置而定来判断。像是光线将模特平均打亮的顺光场景,就能放心使用平均测光;逆光或是亮暗反差大的场景,建议选用*重点或点测光,并以模特脸部肌肤部位为测光点,不仅能减少曝光失误的机率,也可避免花太多时间在重新测光与修正曝光值上头。 另外,使用闪光灯、外拍棚灯等人工光源进行补光时,务必要将这些影响测光值的重要因素考虑进来。要将模特拍的美丽动人,建议最好多加采用自然光线,若是自然光线强度不足,人工光源就能于此时介入补光,但在光量强度方面比重须尽量压低,调整为加强自然光线之不足部分即可,避免闪光灯打太强,以致于破坏现场光与视觉气氛。 以顺光拍摄并搭配使用平均测光模式,确保模特与背景曝光度皆适中。 另外,拍摄女性建议将曝光值稍微提高1/3至2/3格,不须太多后制流程,就能让模特肌肤看起来光亮透明。 拍摄信息:佳能EOS 1D Mark I IN+EF 17-40mm F4L USM。 光圈f/5.6,快门1/60秒, ISO 400, M手动曝光, 自动白平衡, RAW转JPEG。模特:小羽, 摄影:Seven。 拍摄信息:拍摄信息:佳能EOS 5D Mark II+EF 35mm F1.4L USM。 光圈f/4.5, 快门1/80秒, ISO 400, M手动曝光, 自动白平衡, RAW转JPEG。模特:小羽, 摄影: Seven。

拍摄角度和距离对人像摄影有何影响?
人像摄影中,拍摄角度和拍摄距离不同,直接影响摄影效果。 1、拍摄角度对摄影效果的影响 人像摄影的拍摄角度,是指对被摄对象的拍摄方向,通常可分为正、侧、高、低四个基本角度。从正角度拍摄正面人像,着重表现人物脸形阔度轮廓;而拍摄正身人像,由于镜头正对身躯,便着重表现人物体形的阔度轮廓。从侧角度拍摄人像,易于表现脸形、体形的起伏线条。人像摄影角度的正与侧,还可对脸形起扬美避疵的作用。例如,挺直的鼻梁、微突的下巴,选用侧角度拍摄,可以表现优美起伏的脸形线条;对有些较长和扁圆的脸形,选用一定的侧角度,则可隐掩长和扁圆的脸形特征。对头额冲凸或鼻梁不挺,以及下巴后缩或颧骨高尖等脸形,选用正角度拍摄,就可掩饰这些特征,使人物形象美化。 角度高低,是指照相机的俯仰。高角度俯摄,由于镜头成像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对正面半身人像,能起突出头顶、扩大额部、缩小下巴、隐掩头颈长度等作用,使人像产生脸形清瘦的成像效果;拍摄全身人像,会使人物成像有矮小前倾的感觉,而身后地面显著,地平线上升;如果拍摄多人像,两边人物以及背景和陪衬物体的垂直线条会出现向外倾斜的变形现象。 低角度仰摄,对正面半身人像,会出现额部缩小、下巴扩大、鼻孔突出、头颈过长、脸形饱满的成像效果;而身后地平线则下降或隐掩;拍摄团体照,两边人物以及背景和陪衬物体的垂直线条会出现向内倾倒的变形现象。 2、拍摄距离对摄影效果的影响 人像摄影的拍摄距离,是指照相机与被摄对象的远近,关系到影像的透明效果。通常,拍摄距离不宜过近。否则,容易产生不良的透视变形。例如,近距离拍摄正面头像,往往会显示鼻子大、耳朵小的怪诞成像效果。一般地说,拍摄头像或半身人像,距离可掌握在2一3米左右,不宜近于1.5米。而全身人像的拍摄距离,可掌握在4一8米之间。团体照的拍摄距离,则可根据人物的多少和队形排列的长短,灵活掌握。

浪漫淡雅海边婚纱人像摄影技巧
“婚纱外景热”深受年轻新人的热捧,满足了“80”后新人多元话、个性化、时尚化的需求。 而在海边拍摄一组浪漫的婚纱照已成很多准新娘的梦想。 摄影师sunny擅长用特别的角度,简单的方法来拍摄自然清新的婚纱照,他使用的拍摄方法简单效果却美丽。摄影教程 一、真心的交流 这也就是我喜欢的方式,我会用一种发自内心的赞美和他们交流,一边和他们交流一边拍摄,提出一些小难题为难一下他们(就是指导他们去互动),去感悟他们的爱情,去感动对方,去享受爱情,这样我才能捕捉到有感情的照片,当然色彩的搭配,灯光,以及道具和画面线条等拍摄之前都是有心理准备的。 二、追求简单的画面 拍摄时尚类的婚纱图片,我喜欢简单的画面,干净,突出线条的感觉,喜欢去建议模特一些态度,一些状态,一些表情,都是让他们自信满满的,目空一切的。所以构图的时候我会选择更简洁更明朗的画面,也通过一些道具来表达心境。图片上的白色气球和蓝天白云是表达纯美简单的爱,不用那么可以去表达,不要让手中的机器束缚了心,一定要用真诚的心去拍摄最自然的幸福。三、经验小贴士 1.请尝试多角度,多走动拍摄,尝试实用浅景深; 2.拍摄不要专注于模特本人请环顾四周,释放个人魅力保持跟模特的交流;

如何拍好人像作品
人像摄影是最难把握的一个摄影题材。不同于静物,人是可移动的个体;不同于其他生命体,人是可以随时交流的智慧生物。正是由于人的特殊性,让人像摄影充满了不确定性因素。 不过总结起来,人像摄影无非两点:抓拍和摆拍。但抓拍时我们可通过与被摄者的交流变成摆拍,摆拍时我们又往往需要抓拍被摄者的动作或表情。所以抓拍和摆拍并非绝对,这样的区分只是针对出发点而不是拍摄过程。 但是,抓拍时我们必须考虑被摄者是否愿意。如果是偷偷进行抓拍无需考虑,但若是光明正大的抓拍,就得考虑到被摄者发现后如何与他沟通的问题。一个优秀的人像摄影师不仅需要深厚的技术功底(前期布光、摄影和后期处理照片)、敏锐的观察力和出类拔萃的审美观,还需要与人沟通的技巧。如果因为抓拍而招致一顿暴打,即使你的技术方面做得再好,依然算不上一个优秀的人像摄影师。 我们也要知道,包括所谓的创意和敏锐的观察力、出类拔萃的审美观在内,这一切都是建立在深厚的技术功底(前期布光、摄影和后期处理照片)上。如果你好不容易找到被摄者的最佳姿势并调动起她(他)的情绪,却因为技术不过关没拍好,这无论对谁都是个打击。要知道一个人某一瞬间的姿势和神态可能是永远无法复制的,如果失败,则意味着一切只能重来。 由此可见,人像摄影需要相当扎实的技术功底,这并非一朝一夕便可达成。不过,我们可以从一些最基本的人像摄影知识开始学起。 在人像摄影时,我们往往需要利用小景深虚化背景来突出主体,即使在室内棚拍依然如此。同时,我们也需要相机的动态范围足够大,能够对明暗细节都有很好的表现,让人像照更加立体。显然,感光元件小导致景深大和动态范围小的DC并不能满足需求,这就需要我们选择单电数码相机级别以上的相机。 佳能中端数码单反60D 索尼A55/A33是目前仅有的可完美兼容单反镜头的单电数码相机 如果有条件,当然是画幅越大的相机越好,但对于初级入门者,最好的选择是APS-C画幅或者DX画幅的数码单反。从价格而言,现在的APS-C画幅和 DX画幅的数码单反谁都能买得起;另一个重要

【风景摄影技巧】如此静谧的夜
(Photo by Mattia Bonavida) 水面倒影跟夜景一向是拍摄的好题材,好像以上的相片便十分精彩了!那么究竟怎样拍出如此灿烂的画面呢?现在便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吧! 怎样拍出这相片? (一) 慢快门拍摄 慢快门在这张相片内有两种功用,一是于夜间吸收更多光线来曝光,二是令水面变得平滑。前者跟拍摄一般夜景一样,也是先对着背景测光,调好光圈(拍摄夜景使用小光圈,如f/8),ISO调至最低,再把相机安装在三脚架上拍摄。 (二) 利用黑卡来令水面颜色更突出 有时岸上的灯光不足,水面反光不明显,若果直接延长曝光时间岸上的建筑物便有机会曝光过度,那么可以怎样解决呢?答案很简单,便是使用「黑卡」技巧了!黑卡就是一张普通的黑色卡纸,曝光时覆盖岸上的物件,只让水面作曝光,这样便可以突出倒影的颜色了! (三) 加强饱和度和对比度 若果你想更突出相片的颜色,令画面更色彩丰富,你可以拍摄前于相机内或拍摄后在软件加强饱和度和对比,出来的效果会很不一样啊!

人像摄影的影调、色调及构图等常规技巧
通过学习和练习,我们使拍摄过程标准化,尽快的提高技术水平;但对于真正影响我们的视觉和情感的,我觉得还是对片子调子的处理。看过很多优秀的人像作品,包括优秀的商业摄影的人像作品,发现自己一直坚持的有关理论在很多地方均被一一打破(当然这跟本人入门时间晚,学习太少有关),就像用光,我有时候太注重片子的质感,要求正确曝光,决不会去高光溢出,但一些给我们良好视觉和身心愉悦的片子,却不一定拘泥于这些框框。下面就是对我人像拍摄的一个观念转折,供各位品鉴。 人像摄影的影调与色调 调子影响视觉和情感。人像摄影可以分作高调、低调、一股影调、软调、硬调五种影调。另外,还可以处理成不同的色调。要掌握各种影调与色调的构成方法。 一、调子对视觉的影响 人像摄影中所说的调子,是影调与色调的统称。一幅照片上的阴暗变化,是影调的变化,它是由被摄者接受光线的多少以及他本身的反光率形成的。无论在黑白摄影或彩色摄影中,都有这种影调上的变化。比如,一件红色衣服,如果受到倒光的照射,衣服的受光面与非受光面就形成不同的影调,它们虽然都是红色的,但受光面的影调亮,非受光面的影调暗。这便是彩色画面中影调的变化。色调,是指色彩的变化而言,比如,照片是红楼的色调还是蓝青的色调,这是色彩上的差别。一幅人像摄影作品,如果它是黑白的,只有影调的变化,而没有色调的变化;倘若它是彩色的,则既有影调的变化,又有色调的变化。 人像摄影作品,如果从影调方面来说,可以有高调人像、低调人像、中间调人像。软调人像、硬调人像这几种表现形式;倘若从色调的构成来说,又可以是暖调的、冷调的、对比的、和谐的、重彩的、淡彩的等等。这些不同的影调和色调,影响着给观众的总的视觉印象,从而也影响观众的思想情感。比如,一幅高调的黑白或彩色照片,就给观众一种明快清新的感觉;低调的黑白或彩色照片,能给观众一种凝重深沉的联想;暖调的彩色人像,往往激起兴奋欢快的情感;冷调的彩色人像,具有一种肃穆恬静的象征……所以,我们在从事人像摄影创作时,在艺术技巧上除了要考虑它的构图、用光以外,还要注意它的调子在视觉上产生的效果。下面将几种常用的调子处理技巧作一概括介绍。 二、人像摄影的影调构成 人们通常把人像摄影分成高调、低调、中间调几种。其实,大家说的“中间调”,并不是指照片由不深不浅的灰调子组成,只是与高调、低调相对而言,照片上仍然有黑、白、灰一系列不同的影调。此外,笔者还认为,在谈论人像摄影的影调时,除了亮暗的不同之外,还有影调软硬之分。实际上,有许多人像摄影作品是用柔和源俄的软调拍摄的,当然也有用反差大的硬调拍摄者。所以 人们通常把人像摄影分成高调、低调、中间调几种。其实,大家说的“中间调”,并不是指照片由不深不浅的灰调子组成,只是与高调、低调相对而言,照片上仍然有黑、白、灰一系列不同的影调。此外,笔者还认为,在谈论人像摄影的影调时,除了亮暗的不同之外,还有影调软硬之分。实际上,有许多人像摄影作品是用柔和源俄的软调拍摄的,当然也有用反差大的硬调拍摄者。所以,在本节中阐述人像摄影的影调构成时,按下述几项分类: 1、高调人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