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Photoshop:Lab色彩模式的特点
Lab色彩模式非常有趣。它也由三个数据通道组成,第一个是Lightness通道,存储图像的明暗调子变化,实际上可以理解为是“洗去颜色的彩色照片”,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另外两个通道几乎不包括图像的“形象内容”,而仅仅是色彩信息。请看我在三个通道里作了什么?Lightness通道完全没有内容,白的,而另外两个则分别是从黑到白的过渡填充,并彼此垂直。结果你看到了一块调色板。如果在屏幕上看,会鲜艳得多。四色印刷减少了颜色数。 A通道包括的色彩从深绿(低亮度值)到灰(中亮度值)再到鲜粉红色(高亮度值),b通道包括的色彩从天蓝色(低亮度值)到灰(中亮度值)再到深黄色(高亮度值)。它们混合在一起产生更明亮鲜艳的色彩。就好像它们共同给Lightness通道染色一样。这一特征很有意思,你可以不管Lightness通道,而只对ab通道打主意,也就是说,不管“形象部分”而只管色彩变换。你还可以反过来,仅仅调整Lightness通道,而忽略其色彩部分。虽然这样解释似乎有些不恰当,不过,这对图像的编辑的确有所帮助。与其严格地对Lab模式加以定义,不如用一种更有效的理解来换取无拘束的灵感迸发,对吗?我从小喜欢玩儿弹球儿,现在看到这些花花绿绿的玻璃珠,也总想拿几个放在口袋里。我先将一幅RGB图像转换成灰度的,马上魅力全失。不打紧,再将它转到Lab模式,在a和b通道中作过度黑白填充,也是互相垂直的。要是你在屏幕上看见,那真是漂亮。当然显卡得支持32位色才行。a、b通道作了过渡填充灰度格式Lab格式为了进一步说明问题,我选择了这幅彩线集合的图例。a和b通道的明暗效果导致了各个线圈的不同颜色,而所谓具体的形象,其实是在L通道中,有时,L通道的图像比从RGB直接转换的灰度图还要清爽可爱。所以有人在Lab模式中得到灰度图。我作过这样的实验,的确如此。

Photoshop特效之流蜜的蜂窝文字
本文是photoshoplab.net上一个文字制作实例,主要应用了Photoshop的图层样式和“彩色玻璃”滤镜完成文字特效的制作。下面是完成的效果: 以下此特效文字的制作流程: 1、首先输入所要文本。 2、双击图层打开图层样式窗口。应用如下设置。 3、复制文本图层并移除图层样式。按Q键启用快速蒙板。从“滤镜”菜单中选择纹理>>染色玻璃。应用如下设置。 4、按Q键禁用快速蒙板。从“选择”菜单中点击“保存选区”。并命名该选区。 5、选择复制的文本图层并按删除键。

Flash AS 实例进阶-循环按钮
这篇教程为“Flash AS 实例进阶教程”的一部分。查看全套教程>>>>。 源文件下载 >>>>>点击查看动画效果<<<<< 实例2-1循环按钮 ①按钮触发事件发生后有可执行的两个以上的命令。 ②由条件判断语句来执行不同的命令。 ③按钮的外观要有相应的切换(如果需要)。 此外还有不同的思路,将若干个按钮放在一个 MC 不同的关键帧上,执行一次按钮动作后跳转帧,效果虽然相同,但制作麻烦,不符合我们使用 AS 的理念,不作为本节学习的内容。 (见源文件 21.2 ) %(模)的应用, n%m 的意思是 n 除以 m 的余数,例如 10%3 的返回值是 1 , 3%10 的返回值是 3 ,一个递增变量对一个常数求模可以得到一组有规律的循环变量,其用途是很广的。 ①场景上是一个有补间动作且在第 1 帧停止的 MC 。

PS简单制作立体文字效果
这篇教程教飞特的朋友们用PS简单制作立体文字效果,教程制作的文字效果光感和质感都很强。制作比较简单。转发过来和飞特的朋友们一起学习交流,希望大家喜欢这篇教程。先来看看最终的效果图:具体的制作步骤如下: 新建文档224x206像素,背景白色,输入黑色文字。 添加图层样式。 复制一层,右侧挪动一段距离,修改图层样式,将渐变中心挪到右上角。
最新发布

如何稳定地握持相机
乔・麦克纳利(Joe McNally)是一位国际知名的摄影师,职业经历超过30年,足迹遍及50多个国家。他曾为《时代》、《新闻周刊》、《财富》、《娱乐周刊》和《Men's Journal》等杂志拍摄过封面,并曾被《美国摄影》杂志评为“也许是当今最多才多艺的摄影记者”。欣赏乔・麦克纳利的更多摄影作品,请阅读:《真正的用光大师 Joe McNally摄影作品》。 相机,只是一部机器 每一位摄影师,无论其水平高低,在心底里都希望能拍出让别人惊呼“哇哦”的照片。但是在梦想着获得普利策奖或开办个人摄影展之前,乔・麦克纳利会先给出一些最基本――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技巧:如何正确地握持相机。例如,上图是麦克纳利的持机姿势之一。这个动作要求“由左臂支撑”,他说,“想象一下拳击手的基本站姿。我会将左肩向前并向下,成为一个支撑相机的平台。”对于相机,麦克纳利强调:“(它)不是法贝热的珠宝,也不是摆在博物馆里供人欣赏的艺术品。它只是一部机器,一件工具。仅此而已。” 错误的姿势 这是一种完全错误的持机姿势。“注意看当我左手握住镜头时,左臂肘部的位置,”麦克纳利说道。“这样会导致2个非常糟的问题:我的左臂无法给相机提供支撑,反而像鸡翅膀一样张开着。此外,当我把手放在镜头上时,实际上增加了整个机器的重量。” 正确的姿势 正确的姿势是:用一只手握紧相机,同时用另一只手做支撑。麦克纳利提醒道:“将两个手肘紧贴身体两侧。这样你的身体和胳膊就形成了一个支撑。当你想竖直拍摄时,旋转相机,而不是倾斜身体。我总是能看到这样的错误。” 错误的站姿 “保持你的重心和相机重心在一条线上,”麦克纳利说道。“不要弯腰,否则会导致背部慢性病。姿势如果不舒服,你也无法拍出好照片,因为:一,你无法专注;二,你很容易疲劳。”另外,当人们的胳膊、背部、双腿疲劳时,几乎不可能稳定地持机――特别是装着长焦镜头的专业单反相机。你的双手会颤抖,相机也会。

拍摄精彩照片之构图
LIFE.com发表了一个摄影系列“课程”,讨论摄影中的不同元素。本文是有关构图的,由职业摄影师Tyler Stalman讲解。 寻找自然的画框 这张照片是Ralph Morse 1942年为《时代》杂志拍摄的。“我喜欢这张照片,”Stalman说,“为你的主体寻找自然的画框。对这张照片来说,即使那里没有这个舱门,它也是张不错的照片。但额外的画框让它更好:你可以透过门框获得一种类似‘偷窥’的感觉,照片中的模特没有看向照相机更强化了这种感觉,他仿佛根本没注意到相机的存在。” 不要把主体放在画面中心(有时) Spencer Platt在Rio拍摄了这张走绳索的人的照片。“从这张照片上能学到的东西,”Stalman说,“并不新鲜,但很有用:让主体偏离画面*可以――在恰当的时候――让照片更有张力。这是普通照片所不具有的。” 寻找图案 对这张J. R. Eyerman拍摄的3D电影观众的著名照片,Stalman说:“吸引住我的正是重复出现的人脸。这里没有特别醒目的一个,整个画面变成一种令人印象深刻的抽象的图案。从远处看这张照片,你就能得到一种确定的印象,在靠近之后才突然发现这些人脸。在不同的观赏距离上,这张照片产生了不同的效果。” 尝试不同角度 Alfred Eisenstaedt拍摄了这张布鲁克林大桥的照片。“这张照片最主要的构图元素,”Stalman说,“是大桥底部形成的穿过整个画面的醒目的深色线条,它同时将观众的视线引导至画面低处曼哈顿的摩天大楼上。不过从这张照片上还能学到另外一课。看看这座桥是如何在世贸中心北楼与较低的伍尔沃斯大厦之间取得平衡的。非常漂亮。摄影师在对这张照片构图时一定花了很多心思――在桥下反复寻找合适的位置。有时你必须花一些时间,到处看看,尝试不同的角度,当你感觉所有东西都到位后再拍照。”

数码摄影入门:摄影的基本知识
万丈高楼平地起,学习任何一门学问都要先由基本做起。要拍好照片,一定要先掌握基本的摄影知识。 一、正确持机方法 在拍摄的基本知识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拿稳相机。无论其它的摄影要素和技术掌握得有多好,只要拍摄的一瞬间有震动,照片的质量一定会因影像模糊而大大降低。 虽然可以用三脚架来减低震动的可能性,但更多的时候是以手持相机拍摄为主,而且在“决定性的瞬间”内,往往不允许摄影者再花时间去放置三脚架并固定照相机。 数码照相机相对于传统照相机而言,它对拍摄稳定性的要求更高。这是因为,电子元件存储信息需要一段额外的时间,通常称为“时滞”。 1、持机的正确姿势 无论是站立、坐下还是跪下,持机的正确姿势都应该是: (1)、右手紧握相机一侧的握手位,食指轻触快门键,以备随时拍摄。 (2)、以左手手掌托住机身底部,用拇指和食指握住相机来稳定镜头。 (3)、两手上臂紧贴身体,尽量保持自然下垂的状态并向身体靠拢。千万不要耸起双肩。因为长时间用耸起双肩的姿势拍摄,双肩关节会出现疲劳感,更难稳定相机。

利用鱼眼镜头营造特殊氛围
尝试使用鱼眼镜头 如果你想为照片增添一种强烈的透视,广角镜头是非常不错的选择,但如果你想营造一种夸张氛围,那么鱼眼镜头就更为合适了。 因为鱼眼镜头视野开阔,你必须要离被摄物体足够近才能让它占满画面,但是它的优势在于物体的变形和扭曲,从而得到更加立体的三维空间感。像下图所显示的那样,使用鱼眼镜头从高处俯拍的运动摄影效果非常好。 运动摄影师勒布・ 罗杰斯(Seb Rogers)这样说:“我喜欢能够近距离接触到拍摄主体,体现更多的环境和场景,鱼眼镜头可以帮助我做到这两点。当你想偷个懒时,鱼眼镜头也很有用处,因为它拥有极大的景深,所以聚焦不是问题。但不要过度使用和依赖鱼眼镜头。” 拍摄窍门 在拍摄自行车运动时,因为是在户外,所以不需要处理很多的垂直线条;如果你能避免边缘的树枝出现在画面里,可以将照片做成极度弯曲的效果。 就光圈来说,f/8的光圈值可能会将一些你需要的一切细节纳入在极大的景深中。在微弱的光线下使用鱼眼镜头,你可以将光圈调节至f/4,但是通常f/8都会给你带来一个很好的效果,它的焦距很短,你可以使用很低的快门速度。 如果你使用鱼眼镜头并将焦距调节至1米左右,f/8的光圈值,你将会得到50cm至无穷远的景深,那么你可以随心所欲地拍摄了。 强制闪光可以帮助你压暗背景,把拍摄主体从背景中凸显出来。 【本文选自《影像视觉》杂志12月号,由《影像视觉》杂志授权发表。】

如何拍摄室内全景照片
使用移轴镜头,拍摄室内风光。 当我们想到全景照片时,我们通常会想到开阔的风光照片,但是当广角镜头不足以把所有一切都尽收在画面内时,全景照片也可以用来拍摄室内。 风光摄影专家和全景摄影的*爱好者杰夫・摩根(Jeff Morgan)说:“这张拍摄于明尼阿波利斯温室的照片将三张照片在Photoshop里进行了合成,我使用了24mm的移轴镜头拍摄了素材图片,不过使用标准的广角镜头也可以拍出同样的效果,你只需对照片进行剪裁。” “我拍摄全景图片的方法非常简单,”杰夫说,“当我将相机保持水平后,我将光圈值调至f/8,按照素材中最明亮的照片进行手动曝光,并将焦点锁定在画面三分之一处以确保每一个细节都尽可能清晰。然后我开始拍摄第一张照片,记下照片的中心是什么,然后旋转相机,保证下一张照片的边缘同样出现在这张照片里。这样,每一张照片都可以覆盖另外一张照片的一半。” 拍摄窍门 使用手动模式,因为在曝光优先和快门优先模式里,每一张照片的曝光参数都是不同的,这样拍出的照片会亮度不一。 保持相机水平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当你旋转相机时,也不会出现倾斜的画面。 如果你的三脚架没有水平仪,购置一款热靴式相机水平仪非常实用,很多相机内置了电子水平仪,在拍摄时也能提供参考。 【本文选自《影像视觉》杂志12月号,由《影像视觉》杂志授权发表。】

利用闪光灯拍摄动感人像照片
用闪光灯来拍摄充满活力的运动人像。 宣传册上经常出现的是千篇一律的照片,比如用闪光灯在灰暗的天空下拍摄的领导头像,其实使用闪光灯拍摄一张运动人像作品效果也非常棒。在使用远程同步辅助闪光灯拍摄运动员时,要将曝光控制在欠曝状态,这样可以令前景中的人物从更深一层的背景中脱颖而出。 新闻和体育摄影专家汤姆・马丁(TomMartin)说:“闪光的强度越强,照片的效果就越好。使用单侧打光,会令你的照片更加出彩,但是在足够近的距离内,使用相机内置闪光灯或者机上闪光灯也会得到相似的效果,不过你需要手动调节输出量。” 拍摄窍门 在开启闪光灯之前,在所需的快门速度下对整个画面进行准确的手动曝光,然后再缩小2挡光圈。 使用没有闪光灯的相机时,你需要一个远程辅助闪光灯的连接线或是无线遥控来触发外接闪灯。 你可以使用闪光灯曝光补偿来调节闪光的输出量,但是要拍出下图一样的照片,你最好将闪光灯调节至手动状态。 【本文选自《影像视觉》杂志12月号,由《影像视觉》杂志授权发表。】

镜头校正功能详解
拍摄风光时,广角镜头的桶形畸变会让地平线弯曲,相机内置的选项就能修复它。 很多广角镜头和大变焦镜头都会有明显的镜头畸变,这是由于镜头的光学设计造成的,这些畸变和失真经常让我们拍摄的图片变得倾斜。不过现在有很多相机都内置了镜头校正功能,让你轻松消除镜头的缺陷。 现在有很多相机都将镜头校正作为标配,大多数相机只能对JPEG文件进行处理,也有一些相机可以直接校正RAW文件。比如说佳能新款相机中的 “周边光量校正”就拥有类似的功能。它可以根据镜头的焦距信息来校正相机的暗角。它可以识别30支镜头,并且可以使用佳能的Utility软件对40支或更多的镜头进行记录。尼康的D3、D3s和D700“暗角控制”功能,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 尼康D7000拥有“自动失真校正”功能,可以校正桶形畸变和枕形畸变。D90和D5000通过固件升级,也能在相机内校正镜头的畸变。最新的松下和奥林巴斯微型4/3相机也拥有这样的功能。 如何在相机内设置镜头校正? 在佳能、尼康、奥林巴斯和松下的相机中设置镜头校正功能。 1. 佳能 EOS 7D 佳能7D可以对照片边缘的暗角做出修正。它的“周边光量校正”功能可以在第一个拍摄菜单中进行设置。打开这个功能,相机将自动提亮镜头造成的暗角。 2. 尼康D5100 尼康最新出品的几款相机都具备“自动失真控制”,你可以在拍摄菜单中找到它。开启这个功能后,相机可以自动修正镜头的桶形畸变和枕形畸变。

双人美姿结构 立体空间美姿篇
双人立体空间美姿作为双人摄影美姿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指运用景深的透视原理处理人物在镜头主轴线上的空间位置关系,同时结合人物的高度、身体的转向、手势的牵引、视线的呼应、虚实的变化,丰富双人立体美姿的形态构成。 伴随着90后新人步入婚礼殿堂的脚步,以及新派婚纱的盛行,双人立体美姿也被越来越多的新人所追捧。双人立体美姿相对于双人平面美姿而言,更加灵活多样,形式种类也更加丰富多姿。 事实上,双人立体美姿除了两个人的空间位置关系的变换之外,对个体的美姿结构和线条处理也有着相应的要求。 立体空间的美姿结构 在立体空间的美姿结构中,通常是以一个人物为中心,另一个人围绕中心人物进行水平方向上的转动,结合两个人自身的转向、手势的牵引、视线的呼应关系来完成整个美姿结构,同时也借助两个人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和虚实关系进行留空、留白,增加整个画面的叙事性和情感表达。(这里有一个形象有趣的比喻,大家都知道地球和月亮的关系吧?月亮围绕着地球旋转的同时自身也在不停地旋转,而且地球自身也在不停地旋转,双人美姿中我们就是运用“公转”和“自转”演变出更多的美姿形态。) 在双人立体美姿的方位变化中只有两个人旋转起来,美姿的变化才会更加丰富多样、灵活多变,没有了旋转,也就没有了变化,美姿就会枯竭。在变换方位的同时,也要结合单人美姿的基本形态变化,毕竟单人形体的结构变化才是整个美姿体系的基础。 双人同向 双人同向作为整个双人美姿体系中最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适用于大多数题材的拍摄,在美姿结构控制中重点注意步伐和身体转向以及视线朝向三者之间互相呼应的关系。 (1)、双人同向正身位置变化 双人同向正身的美姿由于人物身体面向镜头所以变化稍显呆板,处理好人物的线条是美姿成败的关键因素。这类结构的美姿适合拍摄比较传统、典雅的画面,在光线的处理上一定要干净并富有立体感,同时处理好画面中人物的虚实关系。

巧用夕阳在外景拍摄中拍出意境唯美照片
做了这么多年的外景婚纱拍摄,在讲课的过程中经常有摄影师会问:“外景拍摄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外景拍摄的时候怎么去利用现场的环境光线”等等,我每次的回答都是:“外景拍摄中最重要的是光线的运用!” 其实说到光线的运用,我们不如说是对光线的利用,善于利用好现场自然光,且作为主光拍摄才是王道。为什么这么说呢?原因有二:其一,现在大部分外拍灯具的功率不超过600W,更多的是400W,在自然光,特别是比较强的自然光面前很难做到主光的光比,如果算做到也会比较硬,没有自然光的柔和,损失了画面意境;其二,外景拍摄的条件和人力局限,大部分外景拍摄团队只有一盏灯,制约了外拍灯的使用。 这里我和大家分享一下如何利用下午5点-6点的夕阳(斜阳)光线来营造画面的意境。● 光位选择及补光 下午5-6点的时候,太阳的位置靠西且与地平线的夹角呈45度左右,阳光比较柔和,也较上午的光线通透,当然根据季节的不同,夕阳出现的时间也会有不同,我们根据具体阳光的高度做选择就可以了。我们选择使用的光位多为侧光或逆光,如果是纯逆光的时候画面需要选择深色的背景,因为拍摄纯逆光基本需要按照人物面部进行曝光,且稍微曝光过度一档,这样会让人物的肤质显得干净通透,如果背景不是深色的话,人物曝光准确时背景就会完全过曝,让整个画面没有层次。补光方面一般会使用两张反光板,一张作为底板,消除人物的下颌以及眼袋部位的暗影,同时起到眼神光的作用;一张与太阳、人物一起构成三点一线,对人物面部和身体进行补光,但切忌光比太大,以消除暗影为标准,不然人物光线会显得比较死板。有些时候也可以故意让阳光吃进镜头,给画面增加朦胧感。 如果现场的光线并不是很强,不足以勾勒出人物轮廓的时候,我们就可以使用外拍灯在和太阳光位相似的位置上进行补光,需要注意的是:光比不能太大,否则人物轮廓会过曝并影响整个画面的光比;其次是距离要相对远一些,以能够给人物全身进行轮廓补光为标准,不要出现只是头部或者上半身有轮廓光,这样会让画面看起来不协调。 ● 景深控制和画面线条 镜头的运用基本采用长焦镜头,对背景进行虚化,突出人物主体,也可以对画面中的第二人物进行虚化,让画面更有剧场 ● 色温控制 夕阳时候的色温基本已经达到5000K以上了,这个时候偏黄的色调会给人一种暖暖的感觉,那我们需要的不是降低相机色温来平衡,而是使用比现场色温偏高的设置来加强画面的柔美感,一般我会把色温设置到6500左右。但是注意不能用反光板的金色面来反光,不然人物面部的黄色调就会有脱离画面的感觉,整体画面的色温控制以人物面部色调处于正常范围内为限。

手机拍照也精彩:运行于iPhone平台上的拍照软件Instagram
首先我要声明,我爱拍照,我是一名职业摄影师,但我不会整天都带着相机,我也不想这么做。这就是为什么我会爱上Instagram。Instagram可以用于Droid和iPhone,能够对手机拍摄的照片进行处理,创作出佳作。 下面就来介绍一下我是如何做的。 基本技巧 1. 纵深 拍照手机不具备与专业相机相同的控制景深的能力,所以你必须自己在照片中创造出这种效果。使用线条、重叠及前后景空间可以做到这一点。你可以使用Instagram里的“移轴”效果让照片具有纵深感。 下面这张照片是我在一场婚礼中在旅馆拍摄的。我刻意把脚踏作为前景,利用背景中的窗户给照片建立起方向,令画面具有纵深感。 2. 光线 拍摄普通照片需要注意光线,对手机来说就更是至关重要的。光线可以决定一张照片的成败。尽量在柔和的光线下拍摄,保证画面中的高光和阴影都有细节。这样在Instagram中就有更多选择来编辑照片,将其提高一个档次。 在和我的朋友Mish用过午餐之后,我惊喜地发现透过窗户照射在她脸上的光线非常棒。此刻的光线如此令人着迷,我无法不拍下这张照片。 3. 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