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ps减去顶层形状不管用什么意思在哪设置?
在用ps做路径或者形状合成的时候,经常会做所谓的布尔运算,也就是形状或者路径的加减乘除,其中比较难理解的是减去顶层形状,如果只是减去形状,可能要更容易理解,那么减去顶层到底是什么意思,哪个是顶层形状,顶层是怎么设置的,能更改么,带着这些问题且看本文讲解。 1、路径工具选中之后,在上端选项的【路径操作】菜单中,可以找到【减去顶层形状】, 2、举例说明一下,左侧工具栏切换到【椭圆工具】,在背景图上绘制出一个圆形,图层面板上可以看到新增了一个形状图层,笔者设置为形状,是为了更加方便理解,当然这里也可以绘制路径。 3、一个圆形形状画出来之后,如果要再画一个元,可以直接在背景图上话,默认情况下鼠标变为【加号】样式,此时会自动新增一个形状图层,也就是说这两个形状,产生了两个图层,如果要做布尔运算,是需要先合并形状,在进行设置,形状的合并可以使用快捷键“Ctrl+E”, 4、绘制第二个圆,也可以在一个图层上完成,前提是先按Shift键,此时鼠标变为了一个大一个小【双加号】样式,按住shift键,再按住鼠标左键,此时就可以松开shift键了,如果想要正圆形,可以继续按住shift键, 5、两个圆形绘制完成,默认的路径操作都是【合并形状】,也就是相加的效果,大圆加上小圆,得到的还是大圆,所以没有变化,想要得到圆环的效果,就要减掉小圆,此时用【路径选择工具】点击选中小圆,上端选项中,点击【路径操作】图标,下拉菜单里面,点击【减去顶层形状】, 6、最终的效果如下图所示,小圆被减去,剩下的是圆弧效果, 7、那么为什么小圆就是顶层图形?因为先画的大圆,后画的小圆,所以小圆处于顶层,其实形状的层级是可以手动设置的,选中形状之后,点击上端选项【路径排列方式】,下拉菜单里面,可以看到【将形状设置为顶层】,以及其他选项,所以【减去顶层形状】,就是减去处于顶层的那个形状。 路径的布尔运算,需要路径或者形状处于一个图层中,如果在操作中遇到问题,可以在下方留言讨论。

Photoshop 鼠绘紫魅妖姬
最近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一个非常妖媚的女子,她拥有超黑而又超密的睫毛、黑黑的眼线、大片的腮红、红红如水晶般的双唇、乌黑的头发。充满着神秘气息的女子,很是抢眼。笔者今天来告诉大家此紫魅妖女的PS鼠绘制作过程。 老规矩,我们先来看看我们要打造的这位紫魅妖姬的样子: 最终效果图 1.首先打开PS,建立一个新的文件,长宽自己来定就可以最重要的是分辨率定为72就可以。正常屏幕观看给72就可以如果要打印出来的话就要根据纸张的大小、材质来定了。多多学习一下打印方面各个参数也是很不错的,对以后的实践工作会带来很大的帮助。(图1-1) 图1-1 2.用钢笔工具把人物的大体轮廓勾画出来,这个图绘制的是正面的效果,正面比较好绘制,把路径保存起来。新建一个图层,填上皮肤的颜色,这里皮肤的颜色RGB值为:239、198、178。(图2-1) 图2-1

用Photoshop打造撕纸文字效果
最终效果图 1、新建一个文件,设置宽度为10厘米,高度为5厘米,分辨率为300像素,模式为RGB的白色文件。 2、打开通道面板,在控制面板下方单击“创建新通道”按钮,生成新的通道Alpha 1,执行菜单栏中的“滤镜”“渲染”“云彩”命令,效果如图01所示。 图01 3、进入图层控制面板,在控制面板下方单击“创建新的图层”按钮,生成新的图层“图层1”,选择工具箱中的“横排文字工具”,在文件窗口中输入文字,效果如图02所示,按确认键,文字变为选区,效果如图03所示。 图02 图03 4、单击工具箱下方的“以快速蒙版模式编辑”按钮,使图像进入快速蒙版状态,效果如图04所示。 图04 5、执行菜单栏中的“滤镜”“像素化”“晶格化”命令,在弹出的“晶格化”对话框中,将单元格大小选项设为7,如图05所示,单击好,效果如图06所示。 图05 图06 6、单击工具箱下方的“以标准模式编辑”按钮,使图像退出快速蒙版状态,效果如图07所示。 图07 7、打开一幅报纸图片,并调整它的色相/饱和度,效果如图08所示。执行菜单栏中的“编辑”“定义图案”命令,在打开的对话框中单击确定,将报纸定义为图案。 图08 8、执行菜单栏中的“编辑”“填充”命令,打开填充对话框,设置参数如图09所示,选择自定图案为报纸图案,单击确定,文字效果如图10所示。 图09 图10

抽线效果新思考
Photoshop中的混合模式是其理解难点,它的实质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看不见蚁行线的选择。通过混合模式,可以以确定的方式决定哪些色阶的像素被屏蔽或者改变,因此,了解混合模式的作用机理,对用户有的放矢地使用PS达到目的非常重要。下面通过一个实例,说明如何使用PS中的颜色减淡模式抽出图像中的线条,以及由此引发的思考。 打开图像。 将“背景副本”的图层混合模式由正常变为“颜色减淡”,文档似乎变得空无一物,但是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图像上还有一些黑色的杂点。想一想这是原图中的什么色阶的像素?
最新发布

背景:人像摄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人物为主体的照片,背景的作用十分重要,通过人物与背景的相互关系可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在拍摄人像上背景是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可以衬托主题营造情境增加美感等。 从人像摄影的实践来看,背景可能是多种多样的,有平面的,有纵深的,有室内的,也有室外的……如何借背景刻画被摄人物的性格特征,可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 一、根据照片所欲阐明的主题来选择背景拍摄人物照片,摄影者通常具有很明确的创作主题,由于主题的不同,摄影者在选择背景时就应根据具体的情况分别予以合理的取舍。 譬如欲显示被摄者的职业特点,我们可把其工作现场作为背景,并采用现场自然光线拍摄,力求画面产生常态的气氛,把环境作为画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环境来衬托人,用环境来提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假如照片反映的是人物的容貌、气质,那背景就应以简洁、朴素为佳,这样,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主体,使人物形象显得很鲜明、生动。 为了刻画好人物的个性和其艺术成就,摄影师选择了一幅巨型抽象画作背景,同时在被摄者的服装上也作了涂画,结果这独特的背景把人物形象烘托得很突出,令人难忘。 二、根据背景的内容来选用不同的光圈一旦确定了背景内容,采用何种方式来表现背景便成为一个关键的问题。 具体该采用何种方式来表现背景,这就要看背景的内容,如果背景是整个,画面中一个有机的、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它可以传达出许多有助于观众了解被摄者的信息,那应该采用收小光圈的做法,使背景的细部有相当的清晰度。要是背景仅是用来作为一种有别于主体物的影调成分出现在画面中,就可以采 用放大光圈的方法,让其在画面中显得 模糊。 三、掌握背景在画面中所占位置的比例 背景在画面中究竟该占多少地位为最佳,没有一个规定,但是有些原则是可以参考的。 如你拍摄一幅表现被摄者职业的环境肖像,那么背景可以用得大一些,只要不是大到喧宾夺土的程度即可拍摄人物旅游照片,画面中有名胜古迹出现时,背景所占的地位也可以尽量多些,避免把景色拍得残缺不齐。还有,拍人物全身像背景宜多些,以免造成局促感,而拍胸像照、头像照,背景则宜少些,使观众的视线更集中于主体之上。

制作摄影中梦幻心形背景
By isabel bloedwater 利用拍摄技巧和镜头做出浅景深并不困难,但怎样令相片变得与别不同和更加有趣呢? 这次便让我们介绍一个非常简单的拍摄技巧 - 心形散景吧!这个技巧很适合用在晚间拍摄,特别是用於拍摄圣诞灯饰和情人节的时候!立即开始吧! 散景即是「Bokeh」,这个字一字源于日本,解作「馍糊」;而在摄影术语当中,我们就称之为照片中失焦的地方,即是「散景」。但如何令普通的「Bokeh」有更多变化呢?我们可以从两个主要元素方面思考 - 分别是散景形状和边缘的光滑程度。现在便让我们简单地为平凡的散境添加趣味吧! 什么时候适合使用「Bokeh」技巧? 其实「Bokeh 」即是散景(照片中因失焦而模糊的地方),但这篇教学介绍的技巧需要在散景中出现光源,所以我们应尽量于晚间或黑暗环境拍摄。 需要的器材: 镜头 要拍摄心形「Bokeh」,我们需要一支能轻易拍出散景的镜头,如拥有大光圈、长焦的镜头,建议各位新手可以购买50mm f/1.8的定焦镜,价格非常便宜又能拍出漂亮散景,很适合这个练习!留意一点就是如果使用广角镜头如12mm便不能达到心形散景的效果!所以应尽量使用 50mm以上的镜头。 By Adam Foster | Codefor 心形滤镜

发现风光:不但要看,还要看见
无论是在乡村还是在城市,跟摄影师出去散步聊天都不是件轻松愉快的事。他们总会让那些不是摄影师的同伴分神,走几步就要停下来看看周围,在心里勾勒出照片来。这就是一个“看见”的过程,这已经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了。 大部分人都会看,但却没有看到什么!这可能有点言过其实了,但经验告诉我们,很多人看到一个场景之后都能记住大致画面,但却注意不到细节。 你可以做这样一个试验:走出门去,花点时间仔细观察眼前的景象。然后扭开头去。你记得自己看到了些什么? 这个试验不是用来测试记忆力的,而是帮助你弄清你注意观察的是什么。如果你能回忆起和天气或光线有关的东西,那可是相当令人吃惊的。 天气是多风还是无风?结霜了还是起雾了?晴天还是阴天?光线条件是暗淡,还是有很多阴影和高光?太阳的位置是低还是高?它和你之间的角度是多少?光线是否从某些元素反射到了其他元素上?环境条件对拍摄对象有怎样的影响? 本文由著名摄影师Phil Malpas和Clive Minnitt联手,实例讲解,从四个方面教你怎样观察你面前的景象?怎么看见、发现、创造摄影的灵感: 一、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灵感 二、从有趣的造型中发现灵感 三、从复杂的色彩中发现灵感 四、在不一样的角度中发现灵感

如何借助闪光灯突出人物?
闪光灯是人像摄影中的补光工具之一,它可以为人像提供光源照射,使其获得正确的曝光。拍摄者根据人物的补光情况安排闪光灯的位置,就是人像的布光方式。使用闪光灯时,注意要消除红眼现象。 在光线较差的室内或室外拍摄人像照片时可使用闪光灯补光。这样既可以使画面更明亮,又可以避免高感光度带来的画质下降问题。 相机的闪光灯照射角度可以调节的情况下,应将闪光灯往天花板或墙上照射,这样光线会变得柔和、均匀,能更好地融入环境光。如果闪光灯照射角度不能调节,应使用白色的布或纸柔化光线,使灯光效果更自然。

【人像摄影技巧】中国风人像摄影发现古典之美
对于中国风的人像摄影作品,大家一定都不陌生,这是以中国文化为背景和内涵的“中式摄影“,而在悠长的中国文化历史中,更有着取之不尽的艺术题材,可以作为此类摄影的启示。对于如何获取灵感、以及拍出古典味的技巧等等方面,都是中国风摄影爱好者想了解的问题。擅长中国风人像摄影的左岸视觉,这次就此分享了一套个人的见解,并求做到通用。 一、简述中国风人像 中国风即中国风格,中国风人像摄影是以中国元素为表现形式,着重于表现中国东方文化的、有着自身独特魅力的摄影形式。中国风人像摄影的主题可以来源于古代传统文化:戏曲、诗词、音乐、电影等等,以此为载体,其真正内涵是展现中国的文化元素,把这些中国独特的东西结合到摄影里面。 血色赤壁之念奴娇 作者:左岸视觉 相机:Canon EOS 7D 光圈:F2.8 快门:1/50s 焦距:24mm ISO:160 二、拍摄的灵感来源 对于喜爱中国风人像摄影的朋友来说,平时多接触中国的戏曲、诗词、音乐、电影等,对于提升作品的内涵是必不可缺的功课。 其中中国风的电影,是融合中国元素,或以古代为背景的视觉听觉具体表现形式。举例电影《英雄》里面其中一个特色,是片中几位主角所穿的服装分别有五种颜色:蓝、绿、红、黑、白。导演将每一种颜色代表一个故事,例如红色代表激情、嫉妒;蓝色代表浪漫;绿色代表回忆;黑色代表神秘;白色代表真实世界。由这里例子,可以借鉴这种形式,并引用到摄影中去,使用这种带有中国式含蓄以及具有意味象征性的指代手法。 而《青花瓷》这组作品,就是从周杰伦的歌词“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月色被打捞起,晕开了结局”得到的启发,从模特的着装和道具均贴合主题青花瓷,模特以淡妆素裹为佳,并利用烟雾营造一种优美静雅的中国风意境。 你的美一缕飘散 作者:左岸视觉 三、实施拍摄前的准备

外景拍摄、后期技巧、化妆:清纯自然风格的色调选择
如果拍摄清纯自然风格,可以考虑用原始颜色 一般来说,不同的季节选择不同的色调。春天、夏天可以饱和一点;冬天尽量白净一点;秋天可以泛黄一点;周围环境颜色如果鲜艳就艳丽一点。 在有一定基础之后,建议:只要把整个画面和人物协调的舒服,尽量不要理会中规中矩的设计,秋天也可以艳丽,夏天也可以怀旧,跟个人的感觉去拍摄,不要受条条框框的约束, 比如黑白也可以拍出快乐的感觉,要发挥摄影应有的空间。 后期皮肤需要简单的修整,但外景人像要尽量使皮肤自然。即使皮肤不太好,通过反光板打光,出来的效果也不会太糟糕。 冬天拍摄的作品,但接近春天,没有雪,所以可以按秋天的感觉调。背景没有过多的环境,靠颜色来调节。 冬天白白净净的雪景,拍摄时必须注意增加曝光补偿 秋天略带黄色调的效果,画面单调的时候,要学会通过色彩和不同取景构图增加作品可看性。 夏天清爽的感觉,通过曲线稍微拉光,增加饱和度配合模特甜美可爱 外景时尚,可以选择偏旧黑白或者LOMO色 平时主要用PS Cs3进行后期,以运用色彩平衡、饱和度两个工具为主,更多时候凭着感觉去调色。只要是看着舒服,无论是什么风格,用心的就能让人喜欢。

拍出酷照的五条摄影技巧
1.慢速快门摄影 慢速快门摄影总是能带给人惊喜。通过调整快门速度,你可以拍出预料之外的精彩照片。特别是运用慢速快门,你可以表现出你所从未见过的世界。下面是一些慢速快门摄影的例子: 拍摄技法 要学习神奇的慢速快门摄影,你必须先学习并完全理解快门速度的概念。相机的快门速度决定了传感器感光的时间,它可以是一系列时间,例如:1/30s、1/500s、1/1500s等等。 在拍摄时,你可以指定快门开启的时间。快门速度越慢,就越需要相机保持稳定以避免震动,在慢速快门下轻微的震动也可以毁掉一张照片。因此,强烈推荐使用三脚架。有些相机有B门模式,B门是指按下快门键后,快门会保持开启状态直到松开快门键。 2.个性化散景(焦外成像) *对散景的定义是:“散景是一个摄影名词,一般表示在景深较浅的摄影成像中,落在景深以外的画面,会有逐渐产生松散模糊的效果。” 散景是一个来自日语中的词语,意思是“虚化”或“朦胧”。在日语中,这个词也指精神恍惚。 毫无疑问,散景是数码摄影中最有意思的东西之一。下面是一些散景的例子:

影师必知的彩妆用光常识、规律和技法(二)
光线及背景的色调,不论暖或冷、明或暗,都会直接影响画面的气氛。也会对人物的面部表情和造型色彩有所影响。 红色、橘黄色的光线令人感到兴奋,蓝色的暗影令人感到舒畅。 我们通常认为色彩是自然赋予而无法控制的,实际上却不然。就像其他因素一样,通过视角、光线与背景的选择,色彩是可以控制的,甚至可以衍生出奇妙多变的背景。 除了摄影师外,化妆造型师同样要了解光线的特征。在彩色照片上,我们看见的是色彩,而在黑白照片上我们看见的只是明度而已。即使是最细微的光线变化,例如光线的质、量和方向都足以影响到一张照片的主题。 在人像摄影时,五官及脸部的其他部位形成的轮廓,可以运用精湛的化妆技术,强调原本较突出的部位,同时掩盖有瑕疵的地方。此外,光线对脸型轮廓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利用灯光的控制,可以使妆容取得完美的效果,同样,一个很好的化妆也能被不理想的灯光效果破坏掉。 所以,人像摄影的第一要素就是照明。可用不同角度、不同强度的光线强调某些特征,并使其他部分变得柔和,甚至模糊。

车轨拍摄的3技巧
怎样拍出这张照片? 这张具有张力的照片拥有背景(伦敦大笨钟),也有充满动感和半透明的车轨,究竟这张照片是怎样拍摄的呢?来学习一下!要拍出相类似的照片,我们先要了解车轨的拍摄原理: 摄影师:Vaibhav Dubey 一、长时间曝光 车轨跟光绘的原理一样,也是把照片作长曝,然后利用物体发出的光线来制作画面。要长时间曝光拍摄车轨,建议利用相机的手动模式,因为相机的半自动模式往往会测光错误,白白浪费时间。利用手动模式的要点: 把相机架在三脚架上 设定ISO为最低(如ISO100),以减少噪点 先测光,把相机调到光圈优先,光圈设定为f/8,看看相机测出来的快门值(例如相机会测出快门大约是2秒) 好了,现在有以下的数据:f/8 + 2" + ISO100 把相机调到手动模式,输入f/8光圈和快门2秒,试拍一张

经典摄影技巧
摄影技术的提升是经验的积累,借鉴前人的知识和技巧能够快速提高我们的照片拍摄水平。在胶片时代,经无数摄影师的经验积累汇聚,形成了十二条简化操作、最实用的摄影技巧。这些简化的摄影技巧,将帮助你应对很多难以掌控的拍摄场景。 1.阳光十六法则 对于风景摄影而言,过分依靠相机的测光结果往往不能得到最佳的拍摄效果。比如场景中存在大面积暗色景物时,相机的测光系统会增加曝光量,得到的照片效果呈现过曝的效果,天空变成惨白一片,没有任何细节。 这时如果采用“阳光十六法则”,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阳光的照射强度是相对固定的,在阳光照射充足的室外,将相机的光圈设定为F16、快门速度为 1/125秒(ISO为100的前提下)就可以拍出色彩浓烈,曝光正常的风景照片了。根据这个法则,碰到反光较为强烈的环境,比如在海滩上摄影时,应该使用F/22光圈,在光线受到减弱时,比如多云情况下应使用F/11光圈。 2.月光11、5.6法则 月球是离我们最近的天体,它有规律地发生着变化,从古至今那些美丽的传说无时不刻使人们对天体产生着遐想,而在夜晚当你面对天空时,月亮又是第一个走进我们的视野。古代,诗人们对月饮酒赋诗,当今在人们享受着现代文明的时候,都喜欢把月亮拍进自己的画册。 根据专业人士的测量,满月时的亮度值为EV15,相机ISO设定在100时,采用1/125秒的快门速度,采用光圈F11拍摄可获得正常的视觉效果。半月时需要增加4倍曝光量,曝光组合可设定为ISO100、快门1/60秒、光圈F5.6。而在拍摄月芽时甚至需近1秒长的曝光。细分析起来并不是因为它们大小的变化引起亮度的下降,而是月亮在盈亏变化时所受到阳光照射的角度起着变化。拍摄月亮忌曝光过度,多曝光会成为一个白圈,毫无月亮的感觉,所以称为月球,是因为它有立体感。 3.相机抖动法则 当你手持相机拍摄时,快门的速度不能小于镜头焦距的倒数。如果快门速度越慢,那么拍摄抖动时就越可能降低锐度。如果用50mm焦距的话,快门就要达到1/50秒以上为宜,只有当环境实在昏暗时,用闪光灯、脚架或者把相机放在硬物上防止抖动。 不过如今的数码相机很多都具备防抖功能,以镜身防抖技术为代表的佳能和尼康而言,优势主要体现在长焦摄影能力上,在135mm毫米以上的焦段采用镜身防抖,效果非常明显,完全可以替代3档安全快门(举个例子,也就是说在200mm端开 采用机身防抖功能的机型的防抖优势主要体现在50-100mm这段中焦上,以刚发布的奥林巴斯E3为例,它在这个焦段可以实现替代4档安全快门,也就是说在100mm的焦段下,快门速度1/8秒拍摄的照片也不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