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3D MAX建模教程:女性角色模型解析
先来卡看最终效果图:嗨,各位,我是Andrius Balčiūnas,接下来,我将带领你们来了解我制作”Shadow Conscious”这副图的制作过程。这个项目主要是为了学习而制作。我想制作一个真实的(至少是自然的)人物。首先,寻找参考资料。我从网上收集了许多女孩的图片。虽然我不知道最后会成什么样子,不过我认为如果你拥有多个角度的女孩参考资料以及许多符合要求的解剖图片那会很有利于你的创作。我使用了可编辑的多边形建模。简单的从一个长方体开始,添加边缘线,切分等,我认为创建人物中最困难的地方在于它不是一个技术活,而是美与结构之间精准的平衡(如果这个是你的目的)。这里有个眼球建模的小技巧。不要把瞳孔开始的地方做成硬边。因为在后期渲染时将会得到非常糟糕的效果。同样,当你在制作眼球的外部球体来实现反射效果时,不要让它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球体,你需要把它做的有点凸起。这样,就能得到自然的反射效果。

告诉你亚当斯区域曝光秘籍
除了分别曝光,可能确实没有什么能让你在前期做到既让左侧的透过云彩的阳光清晰,又能让右侧的建筑物清晰的方式。 景山万春亭 iso200 白平衡自动 亚当斯认为,黑白负片所能呈现的最大明、暗对比是从第2 – 8区 (数码的宽容度公认的比负片要低些但高于反转片)。而自然中光线强弱的变化,从最亮的阳光下的积雪,到最暗的阴影甚至会超过0 – 10区。有的情况下,画面中的景物又没有这么大的反差。比如只有从第4 – 6区,那就要通过曝光和暗房后期增加反差。总之,最终的效果是要充分利用底片(相纸)的宽容度,使一张照片中,黑的地方黑(第2-3区)白的地方白(第7 – 8区),这才是好照片!(注意以上叙述并非亚当斯原话,是老败对亚当斯精神实质的理解,信不信由你)。看看他拍出来的照片,漂亮照片都是这样的。 操作上,亚当斯的方法必须使用测光表,并且是点测光表(没有就DIY,象亚当斯那样),并且首先要了解一点测光表的工作原理。上面说过,这1 – 10区的灰阶是摄影工业标准。测光表工作的逻辑过程是这样的:你给它‘看’一个目标,它检测目标的亮度后告诉你使此目标‘正确’曝光的光圈/快门组合(亚当斯那年头的测光表没这么先进,只能告诉他目标亮度是多少烛光每平方英尺,剩下的自己算。所以确切地知道亚当斯的操作细节没有意义。我们需要理解的是其精神实质对我们现在的帮助)。需注意‘正确’二字加了引号,什么意思呢?正确,就是把你的目标曝光成中灰,18%灰,第5区,随你怎么叫。而且不管你给它看的目标是白的(8、9区),还是黑的(2、3区),按测光表曝出来的效果就是第5区。听起来有点荒唐?没事可以慢慢想想,很难有更好的办法。 知道了测光表的逻辑过程。对亚当斯的语言就很好理解了。他常说在拍某某照片时把某某景物(比如一块石头,一片树林,一片云)“放在”第几区。怎么个‘放’法?用点测对目标(一块石头)测光,然后用测光表告诉你的光圈/快门组合曝光,你就是把这块石头‘放’在了第5区。也就是说,在你的照片里这块石头将是中灰。什么?!灰色的石头?!不行!这块石头在俺的画面里很重要,它处在树下阴影部分,色泽幽暗,与旁边天光直射下的花丛成鲜明的对比。它明明都快是黑的了,怎么弄成中灰了!这哪成?!?#¥%…… OK! 你的意思是这块石头不应该被放在第5区,而应该被放在第3区?那好办,按刚测出来的光圈/快门组合减两档曝光就是了。再测测边上的花丛,亮度比石头高出了4档光圈之多,把石头放在3区,花丛就被放在了7区,无论是底片还是数码的宽容度都该足够,挺好,按快门吧,你都应该已经能想象出能够得到一张什么样的照片了。(prevision 是亚当斯在推广他的理论时所宣称的重要优点之一。但这一点在当今数码 OK! 不知不觉,咱们已经按照亚当斯区域曝光理论虚拟操作一次了。体会到它的优点了吗?如果用点测光,测石头并曝光,石头出来是中灰(5区),花丛就是9区!完蛋,曝过了!超过底片/数码的宽容度,只得到惨白的花丛。用点测,测花丛并曝光,拍出来花丛是中灰(5区),石头可就成了1区了!完蛋!还是超过底片/数码的宽容度,欠曝,只得到漆黑的,没有质感的石头。那我用视场平均测光(这是亚当斯年代就有的)。那就得看运气了,你的暗石头占多大画面面积?花丛又占多少?其它背景很可能面积更大且可能很黑(地面阴影),也可能很亮(天空或水面), 它们会主导视场平均测光的结果(因为面积更大),所得出的曝光结果是你完全无法预料的。那我用*重点平均测光,评价测光,使用曝光锁定按钮……….. 这些都可以,但都不能保证给你一个暗而有细节的石头和明亮而有细节的花丛。只有亚当斯区域曝光法 – Adams’s Zone System 可以帮助你信心满满地做到这一点。 亚当斯的区域曝光法可以保证你得到反差漂亮的照片,可好多人看了都嫌麻烦。当然了,嫌麻烦的可不只一个两个,懒人有一个优点就是聪明,于是就总结出了亚当斯理论的简化版,就4个字:白加黑减。啥意思呢?道理很简单。 首先明确前提条件:点测光。凡是谈亚当斯的道理都是在谈点测光,白加黑减是亚当斯简化版当然也不例外。 千万别把视场平均测光混进来,那肯定绕糊涂! 然后定义‘黑’和‘白’。‘黑’,就是画面中最暗的部分。‘白’就是画面中最亮的部分。 请看这张照片。先用视场平均测光来介绍一下这个画面。这是冬季上午9点不到室内阳光直射下的一个音箱。画面中的‘黑’与‘白’分别用绿圈和红圈标示。看看曝光组合。一切都规规矩矩,有什么错嘛?没有。可画面就是那么平淡。看看那中间调,就一个字:肉!结论: 视场平均测光不是好办法!

定焦镜头的优势与选择的理由
很多摄影爱好者希望“一镜走天下”,对变焦范围小的镜头都不满意,更别说定焦镜头了,其实,真正从摄影的角度分析,定焦镜头有许多优势。 首先补充一点点英文概念:一只定焦镜头(prime lens)特指只有一个固定焦距的镜头,相对应的另一种镜头则是变焦镜头(zoom lens),后者拥有可调整的多种焦段。虽然变焦镜头比定焦镜头在取景上更为方便,但是很多摄影者最终会选择一只定焦镜头作为自己最主要的拍摄伙伴,下面是最重要的6个让人钟情定焦镜头的理由。 1.实惠的价格 一般来说,定焦镜头要比变焦镜头的价格更低廉,相对变焦镜头,一只Prime Len采用更少的镜片组以及更简单的结构设计,一般来说,最出色的定焦镜头只有变焦镜头的一半价格,尤其是50mm焦段,几乎是各家最便宜的镜头焦段。 2.较小的畸变 畸变是变焦镜头最大的软肋,几乎所有涉及广角的变焦镜头都存在明显的畸变问题,而定焦镜头因为只需对一个焦段的成像进行纠正与优化,所以往往很少会出现畸变现象;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旁轴相机在广角畸变上比单反相机有天生优势,例如15mm/f4.5等超广角镜头甚至完全不存在畸变。 3.更锐利的成像 简单的镜片结构自然会带来更锐利的图像,尤其是那些含有ASPH非球面镜片的定焦镜头,在最大光圈下也能提供极为锐利的焦内成像。 4.柔美的焦外(Bokeh) 在相同价格下,定焦镜头可以比变焦镜头提供更大的光圈(事实上变焦镜头的极限光圈便是F2.8),也就意味着更柔和的焦外虚化(Bokeh)效果,除此之外,定焦镜头的光圈叶片更多,接近圆形的光圈会提供最漂亮的Bokeh。
最新发布

摄影师不该做的10件事
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应该如何做”的摄影技巧。所以我在想,换个角度看看那些摄影师不该做的事,也许更有趣些。 这里列出的事项并不是绝对的,只是我觉得它们对大部分人来说值得一看。当然,这些只是建议和个人观点,所以不要过于纠结于上。 1.不要期待一夜成功 学习摄影需要时间,无论是从艺术或技术角度来说。当然,你可能很有艺术和/或技术天赋,但恐怕不会在第一次拿起相机一个月后就能开办自己的摄影展吧。学习摄影及开创个人风格的过程需历时数年(甚至穷其一生)。只要坚持不懈,累月经年,你会在自己的作品上看到进步的。 Brian Auer作品 2.不要迷信新器材 新器材更棒,不是么?更好的相机、更大光圈的镜头、滤镜、三脚架、闪光灯、摄影包等等。拥有新器材的确令人兴奋,但是不要把追求器材更新当作你的人生目标。我的建议是,当你确实需要而非想要时再去购买。当你总是因缺少某项功能而失去拍摄机会(甚至是有偿的工作)时,你就会知道自己确实需要更新器材了。 3.不要害怕失败 失败乃成功之母,它总是无处不在。你可能一次次地搞砸了照片,但你会记住犯过的错误,只要下次不会再犯。 4.不要骄傲

夜店酒吧摄影指南
最近我去了一个朋友(他是DJ)的British Bar。他问我能不能帮忙拍摄一些他、他的同事及店里的照片。同时他还要求我不能使用闪光灯,因为会破坏现场气氛。 一开始我想,在如此暗的室内不用闪光灯拍摄,这不可能。但事实上,是可以的。 我看了一些讲解在酒吧里拍照的文章,都是大同小异的建议: 1.使用大光圈,越大越好,至少f/2.8 2.使用尽可能高的ISO感光度,1600以上 3.使用闪光灯! 前2条我都可以满足,我有f/2.8的镜头,相机的感光度可以设到3200也不会有太多噪点。但是第3条就难住我了,“使用闪光灯”我不能想想办法吗? 早点到达 当我们到地方后,因为来的比较早,而且夏季白天比较长,仍然有自然光从窗户外透进来,我利用这些光线拍到很棒的HDR照片。早到的另一个好处是酒吧里没什么人,这也是成功拍摄HDR照片的因素之一。 DJ(模特)准备

突破自拍局限的技巧
很多摄影师并不喜欢对着别人的镜头表现自己,或是受人摆布,他们更享受自拍带来的乐趣。但很多人认为自拍就是伸长胳膊,举着相机对准自己的脸,其实自拍有更多的方式来突破这些局限。下面sherry提供7个小技巧来提高自拍质量。 1.无线遥控器 大部分相机的自拍功能定时最长为10秒,显然这段时间对于一些自拍想法的实现并不够,并且相机不一定能够准确对焦,你确定要用替身么,开玩笑,那么你需要一个无线遥控器,或是足够长的快门线,准确对焦就不是一个难事,并且你可以有足够的时间准备做复杂动作。 2.改变焦点 你可能认为一幅很好的自拍像的焦点应该落在自己的脸上,但是也许成为模糊的背景会更有意思。 3.尝试剪影 背光时的轮廓,会让人联想到更多的故事。

用单反自拍时,精准对焦的小技巧
两种情况。。。 1 用自然光线或者长亮光源(比如台灯)作为光源拍摄。这样的情况下,你可以随便找一个方便移动的、跟你头差不多高的东西(比如衣架),然后在上面贴一张报纸或者其他什么的。。。放到你自拍时要的脸的位置,把焦点对到报纸这个上、然后切换到MF来锁焦,最后,人过去,把那个东西拿开,让自己的脸(最好是眼睛)大概和原来的报纸什么的在一起平面上,就OK了。 其实自然光的话,只要不是大特写加超大光圈,AF的表现也是相当好的——除非你动作很夸张,手伸向镜头什么的,那相机可能把焦点对到你的手上而不是脸上。。。 2 用闪光灯在室内拍摄。。。这就比较难了,一般来说室内比较暗,为了不去把色温搞的太乱,也不会开特别特别亮的灯。这样的话,就给对焦带来了巨大的困难。直接说小技巧了。。。不是我发明的,一个外国人想的。。。这里是原文,不介意英语的话,直接去:(http://www.meejahor.com/2007/08/30/tip-how-to-perfectly-focus-a-self-portrait/) 好了,方法是。。。在你要的焦点位置的旁边——一般都是眼睛,手拿一个小光源——LED灯之类的,然后相机会对焦,对上了会听到“哔”的一声,迅速把LED拿开,拍摄= =~哦耶!!! 原理:因为用闪光灯作为主光源,所以屋子里是很暗的,那个你拿的小LED,是相机“看”的最清楚的东西,所以就对上了。。。

如何运用辅助光使人像层次更丰富?
在人像摄影中,辅助光是为人物进行补光,或者提升整个画面氛围的光线。辅助光常常是利用特定工具来制造的,例如闪光灯、反光板、遮光罩等,利用这些设备可以增加或减弱光线,使人像画面的层次更丰富。 辅助光是为了确保被摄者不消失在主光源造成的阴影下的光线,既能照亮阴影部分、又能维持阴影的存在,其强度不能高于主光。辅助光属于散射光,如同自然光中的散射光一样,辅助光具有柔和、细致的特点,但是它不创造新的阴影,能突出人物的层次感,非常适合拍摄人像画面。 辅助光的具体作用如下: ·调整画面影调,减弱受光面与背光面的反差,形成所需的光比。 ·通过改变自身的明亮程度来增大或减小光比,使画面更富有变化。 ·通过表现背光面细节,增强被摄者的质感和立体感,完整表现其外部特征。 为不影响主光的造型效果,产生不自然的投影,应将其对着被摄体,但是最合适的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就像不同形式的光需要不同的技术一样,也可以通过增加其他辅助光(过渡性的辅助光)来完善主辅助光的造型效果。

美工课时间到啦:DIY静音相机防护箱
不论你出于什么目的,想要让相机拍摄时不再发出恼人的快门声,那就就应该借鉴一下摄影师Dan Tabár的DIY大作:静音相机密封箱。有了它,相机不仅安静了许多,并且也不怕风吹雨淋了,一举两得,威武霸气。

详细介绍如果用PS制作一个设计类主页
在当前层之上简历一个新层。Ctrl+鼠标点击这个大的长方形。选择 600px的软笔刷, 设置颜色为白色,如图所示对选区的边缘点击多下。 内阴影- 颜色: #ffffff, 混合模式:正底叠加, 透明度: 60%, 角度: 120*, 距离: 7px, 大小: 6px;内发光

应用景深原理拍出好的摄影作品
一、景深的概念 摄影时,必须对好焦点,景物才能结成清晰的影像。但是,在有些情况下,例如拍摄位于不同距离上的多种景物时,片样选择调焦目标,焦点对在哪,哪才能把全部景物拍清楚,就是一个颇费斟酌的问题。动体摄影,主体的位置不断移动,调整尤为困难。遇到这种情形,片样才能不失时机而又有把握地拍出清晰的照片呢?这些都是需要应用景深的理论与方法来解决的实际问题。 首先让我们做一个小小的实验。把一架装有后部磨砂玻璃调焦设备的照相机,或具有景深预测装置的单镜头反光镜箱放在三角架上,以45°左右的角度对向一排成行的白杨树,从中选择一棵距离适中的作为调焦目标目标然后一边转动光圈环,一边仔细观察。这时就会发现,随着光圈的开大和缩小,景物的清晰范围也在不断地变化。光圈放大时,景物的清晰区就缩小;光圈收小时,景物的清晰区就扩大。这个清晰范围在摄影上就叫做景深。不论我们向任何物体调焦,在该物体的前后都会形成一个或大或小的清晰区,因此景深又称为区域对光,凡是位于这个区域内的所有景物,皆能结成清晰的实像,其它景物则留下一片模糊的虚影。 根据镜头成像的理论,焦点只有一个,即唯有调焦目标才能在感光片上结成清晰的影像,在调焦目标前后会出现一个清晰区--即景深。 二、制定景深的标准 什么叫清晰,什么叫模糊,这些字眼相当含混,各人的理解也有所不同。因此,必须对景物的清晰度定出一个客观的标准,作为衡量景深的依据。这个标准规定: 第一,物体分散圈 的直径在四分之一毫米以内。 第二,观看照片的距离为25厘米(明视距离)。 例如,有一幅照片,在明视距离上观看,影像清晰的部分,说明其分散圈的细度合乎标准,没有超过规定的四分之一毫米时,在眼睛看来几乎是一个“点”,并不感到是一个斑,也就是说其清晰度是符合要求的。照片上影像模糊的部分,就说明分散圈超过了规定的限度。根据这个标准,摄影时凡是位于景深范围以内的景物像的清晰度都能达到要求,看起来不会有模糊的感觉。 分散圈与镜头焦距有关;各种镜头的焦距长短不一,对分散圈直径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对长焦距镜头的焦距长短不一,对分散圈直径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对长焦距镜头可以放宽一些,对短焦距镜头就严格一些。一般规定,分散圈直径都限制在镜头焦距的千分之一以内。按照这个标准,一只250 毫米的镜头,其分散圈直径为250毫米/1000,也就是1/4毫米。用这种镜头拍摄的照片在明视距离上观看,像的清晰度是够标准的。如果镜头焦距为 500毫米, 分散圈直径则为1/2毫米,比规定的大了一倍,看起来就成为模糊的了。问题不是500毫米镜头的清晰度不够标准,而是观

拍摄出更多精彩照片的技巧
本文讨论关于拍摄精彩旅行照片的话题。旅行照片不仅可以证明你到其它城市或国家旅行过,而且还能展现你的摄影艺术水平。下面就是能帮助你拍摄出更多精彩照片的6个技巧。 1. 时刻准备着 把相机留在宾馆是无法拍摄的。所以最重要的是随时携带相机。如果嫌单反相机太大,不妨买一台便携数码相机,或M4/3相机。即使是佳能5D Mark II,放在宾馆里也起不到任何作用。 除了带上相机外,而且更要时刻准备拍摄。拍摄机会总在不经意间出现,随即又迅速消失。如果你忙于设置各项参数,就会错过这些镜头——那一刻永远不会重现。要选择合适的拍摄模式。如果拍摄过程比较悠闲,我通常会使用光圈优先并根据需要调整曝光补偿。如果对操作比较生疏,你还需要做一些后续工作来处理那些拍得不完美的照片。记住,拍出一张略微欠曝或过曝的照片比什么也没拍要好得多。 2. 拒绝随大流 你有没有在一些旅游景点遇到过很多人抢同一个位置,在同一个地点,从同一个的角度,拍摄相同照片的情形?无需太费神就能找到不同的拍摄角度——你可以爬高,从侧面和底下寻找角度,或将其他摄影爱好者一同摄入画面。我认为这样拍摄出来的作品,比从最常见的角度和位置拍的照片更有创意。 3. 搜索&建立人脉 这是一个全球化的世界。 Flickr等照片共享网站让人们更容易找到适合摄影的好去处。搜索某个城市或地点最受欢迎的照片,你可以尝试去模仿这些作品或加入自己的创意。这些网站也是一个很好的论坛,能够接触到其他摄影师。我运气很好,从底特律到吉隆坡都有幸遇到一些备受尊敬的摄影师,并与他们合影留念。他们知道一些不为人所知的绝妙的拍摄地点,这些东西只靠自己探索是很难知道的。 在摄影圈中,我大部分的人脉关系是从一条简单的Flickr消息开始的。 4. 风险

风光摄影技巧全面教程
风光摄影相对于纪实摄影、商业摄影而言,是小众分支。也有这样的说法:风光摄影是摄影领域中的阳春白雪。风光摄影,只有真正深入进去,并且怀着严谨的、不功利、不浮躁的心态去拍摄,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的奥妙。 摄影技巧我自从学习风光摄影以来,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进而把它们汇集成了对六个问题的思考——命题一、为什么选择风光摄影?风光摄影的意义到底何在?这个命题对于我自己而言,就是为什么优先选择风光摄影,而不是其他题材的摄影的问题。其实,选择任何摄影题材都是有道理的。只有不好的作品,没有不好的题材。我在开始学习摄影之初,曾经尝试过人像摄影,但是最终没有找到感觉以及持续拍摄下去的动力。在无法出远门去拍摄风光的日子里,我也尝试过拍摄人文作品、观念作品。今后我还将投入很大精力去拍摄人文题材,但是到目前为止,我自己真正感到“有感觉”的领域还是风光摄影。于是乎,是否“有感觉”,就成了我优先选择摄影题材的标准。当然,暗含的前提是最好尽量尝试各种不同的题材,这样才有比较、才能知道自己真正喜欢什么题材。事实上,最终我们不可能什么题材都喜欢、并且都去做同样的投入,每个人一定会有所侧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