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Photoshop:Lab色彩模式的特点
Lab色彩模式非常有趣。它也由三个数据通道组成,第一个是Lightness通道,存储图像的明暗调子变化,实际上可以理解为是“洗去颜色的彩色照片”,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另外两个通道几乎不包括图像的“形象内容”,而仅仅是色彩信息。请看我在三个通道里作了什么?Lightness通道完全没有内容,白的,而另外两个则分别是从黑到白的过渡填充,并彼此垂直。结果你看到了一块调色板。如果在屏幕上看,会鲜艳得多。四色印刷减少了颜色数。 A通道包括的色彩从深绿(低亮度值)到灰(中亮度值)再到鲜粉红色(高亮度值),b通道包括的色彩从天蓝色(低亮度值)到灰(中亮度值)再到深黄色(高亮度值)。它们混合在一起产生更明亮鲜艳的色彩。就好像它们共同给Lightness通道染色一样。这一特征很有意思,你可以不管Lightness通道,而只对ab通道打主意,也就是说,不管“形象部分”而只管色彩变换。你还可以反过来,仅仅调整Lightness通道,而忽略其色彩部分。虽然这样解释似乎有些不恰当,不过,这对图像的编辑的确有所帮助。与其严格地对Lab模式加以定义,不如用一种更有效的理解来换取无拘束的灵感迸发,对吗?我从小喜欢玩儿弹球儿,现在看到这些花花绿绿的玻璃珠,也总想拿几个放在口袋里。我先将一幅RGB图像转换成灰度的,马上魅力全失。不打紧,再将它转到Lab模式,在a和b通道中作过度黑白填充,也是互相垂直的。要是你在屏幕上看见,那真是漂亮。当然显卡得支持32位色才行。a、b通道作了过渡填充灰度格式Lab格式为了进一步说明问题,我选择了这幅彩线集合的图例。a和b通道的明暗效果导致了各个线圈的不同颜色,而所谓具体的形象,其实是在L通道中,有时,L通道的图像比从RGB直接转换的灰度图还要清爽可爱。所以有人在Lab模式中得到灰度图。我作过这样的实验,的确如此。

Photoshop特效之流蜜的蜂窝文字
本文是photoshoplab.net上一个文字制作实例,主要应用了Photoshop的图层样式和“彩色玻璃”滤镜完成文字特效的制作。下面是完成的效果: 以下此特效文字的制作流程: 1、首先输入所要文本。 2、双击图层打开图层样式窗口。应用如下设置。 3、复制文本图层并移除图层样式。按Q键启用快速蒙板。从“滤镜”菜单中选择纹理>>染色玻璃。应用如下设置。 4、按Q键禁用快速蒙板。从“选择”菜单中点击“保存选区”。并命名该选区。 5、选择复制的文本图层并按删除键。

Flash AS 实例进阶-循环按钮
这篇教程为“Flash AS 实例进阶教程”的一部分。查看全套教程>>>>。 源文件下载 >>>>>点击查看动画效果<<<<< 实例2-1循环按钮 ①按钮触发事件发生后有可执行的两个以上的命令。 ②由条件判断语句来执行不同的命令。 ③按钮的外观要有相应的切换(如果需要)。 此外还有不同的思路,将若干个按钮放在一个 MC 不同的关键帧上,执行一次按钮动作后跳转帧,效果虽然相同,但制作麻烦,不符合我们使用 AS 的理念,不作为本节学习的内容。 (见源文件 21.2 ) %(模)的应用, n%m 的意思是 n 除以 m 的余数,例如 10%3 的返回值是 1 , 3%10 的返回值是 3 ,一个递增变量对一个常数求模可以得到一组有规律的循环变量,其用途是很广的。 ①场景上是一个有补间动作且在第 1 帧停止的 MC 。

PS简单制作立体文字效果
这篇教程教飞特的朋友们用PS简单制作立体文字效果,教程制作的文字效果光感和质感都很强。制作比较简单。转发过来和飞特的朋友们一起学习交流,希望大家喜欢这篇教程。先来看看最终的效果图:具体的制作步骤如下: 新建文档224x206像素,背景白色,输入黑色文字。 添加图层样式。 复制一层,右侧挪动一段距离,修改图层样式,将渐变中心挪到右上角。
最新发布

摄影初学者别太当回事儿
网络上的一篇关于摄影方面的文章,似乎有些年头了,不过对于一些摄影初学者来说应该会有帮助。 1. 别太把相机当回事 那句什么“重要的是镜头后面的大脑”已经被说滥了。我并不想完全重复这句话的意思。 金庸小说里提过一点,同样是少林寺最基本的罗汉拳,小和尚使起来只是普通拳法,少林方丈使出来却可以横扫四方。在我们埋怨自己的相机和镜头不够好的时候,应该先想想,我们有没有把它的效能发挥出了几成,可不可以用它拍得更好些,能不能让自己的感情和这部相机的肌理融合的更好些。 如果没有大光圈就放弃虚化,拍些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如光影交错,明暗对比,建筑,城市。如果没有长焦就拍些近点的东西,甚至多走几步,当是锻炼身体。看到公园里漂亮的女子,儿童,大大方方的告诉人家想拍张照片,以后EMAIL回送。 95年在佳能举办的大赛上获得首届“荒木经惟赏”的高中女生HIROMIX(现在已经是一线女摄影师)用的不过是KONICA的傻瓜机。事实上荒木自己也经常用傻瓜机甚至一次性相机拍照。 同样,在我们准备倾己所有去买一些昂贵的相机和镜头的时候,应该先想想,自己的水平是不是能配得上它。我见过很多网友发的一些测试好镜头的照片,那叫一个惨不忍睹。你们拍测试照也应该拍的好点,最起码基本的构图要保证啊,那种照片拿出来也不觉得是在糟蹋镜头。摄影沦为器材发烧,本身就是件煮鹤焚琴的事。 2. 别太把真实当回事 有些人一提到摄影就想说真实。拜托,摄影的本质是艺术,是用你的心记录你看到的。纪实摄影只是摄影的一种,不是全部。就好象以逼真见长的古典主义绘画也只是绘画的一种一样。所以,你镜头里出现的所有一切,想怎么拍就可以怎么拍,想怎么处理怎么处理,只要能表现出你的思维和想法。

佳能IXUS 132测评
佳能IXUS 132是佳能旗下最新款的卡片相机,在较小的机身内融入了1600万像素CCD传感器和8倍光学变焦镜头,定位入门级市场,提供了一些方便的自动 拍摄功能。可以看出,佳能IXUS 132依旧是在走最传统的卡片小相机路线,没有配备流行的CMOS传感器也令人对画质有些担心,不过它的价格仅为千元人民币左右,还是十分便宜的,下面一起来看看该机是上手效果如何。 机身设计及功能 多年来,佳能IXUS系列相机都以时尚的设计和精致细腻的做工闻名,基本上,它们都拥有一个小巧的金属机身,没有太高级的功能和拍摄模式,但可以满足日常生活的需求。佳能IXUS 132也不例外,机身尺寸仅有92.9×52.4×21.6毫米,重133克(含电池和存储卡),可以轻松放进口袋里,甚至忽略它的存在。当然,这种超便携设计的缺点就是对于手掌较大的用户来说,在把持相机时可能会误碰到镜头或屏幕。 相机的整体设计还是令人感到赏心悦目的,拥有一个很好的鹅卵石抛光外观,手感方面也不错;除了快门释放按钮周围的变焦控制环,这台相机已经几乎没有什么突出的部分,实现了近乎完美的光洁度。但也因此,按键的设计比较凹陷,所以在黑暗情况下操作有些不便。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按键数量并不算多,布局也比较主流。机身背部的模式切换键是唯一突出于表面的按键,向上推为AUTO自动模式,向下则为P档,后者可实现更多的参数调节功能 佳能IXUS 132的菜单界面比较简洁,使用了橙色和白色文字,背景则为灰色,比较容易阅读。相机的功能设置也比较符合逻辑,界面直观友好。“菜单”按钮可以进入相机设置界面,如日期和时间、对焦声、存储卡选项和自动对焦选项等等。“Func.”按键则能够快速调整照片相关设置,比如在自动模式下,只可以设置定时器,图像的纵横比,分辨率和视频质量;切换到“P”模式,则拥有更多选项,包括曝光模式,颜色预置,白平衡,ISO感光度,场景模式,连拍模式和JPEG压缩率等。 总得来说,佳能IXUS 132的设计并没有什么重大缺陷,不过如果能配备一块效果更好的屏幕的话就更好了。这块2.7英寸23万像素的屏幕虽然可视角度不错,但颜色偏冷,色彩效果不够准确;另外在低光环境下,屏幕会出现颤抖和噪点,无法提供良好的取景效果。所以大多数时候,你可能需要借助电脑屏幕来观察样张的细节了。 另外还有一个比较夸张的部分,是佳能IXUS 132标配的座充居然和相机机身一样大,携带起来不是很方面。虽然相机也可以通过USB数据线充电,但是接口的防尘盖部分很难 响应速度 无论是在广角端还是长焦端,佳能IXUS 132在光线充足的场景内都可以进行快速对焦,低光环境则有所下降。令人纠结的部分是该机的开始时间,长达1.81秒,另外第一张到第二张的照片拍摄时间间隔也高达2.8秒,相机的反应和存储速度都不太理想。连拍功能方面,可以实现P 模式下约0.8秒/张的速度,只能说是十分入门级的表现。

白平衡调出赤橙黄绿青蓝紫
若要说之前学的曝光补偿功能是以眼睛看到的亮度来拍摄照片的话,那今天要学的白平衡功能就是利用眼睛看到的相同色感来摄影的方法。相信大家都曾经在路灯下或咖啡厅中,有过将白色目标拍摄成黄色的经验,这种让我们能将拍成黄色的白色目标变回原来白色的功能就是所谓的白平衡。 什么是色温? 在学习白平衡功能之前,我们得先了解什么是色温,包括太阳在内,只要能反射光线的一切光源都拥有其各自的色温,虽然大家很容易将所有的光源都视为白色,但是太阳其实也会随着时间的不同而改变其光线的颜色,每个光源也都各自拥有色相。像这样在各式各样色相的光源下,以相同的基准进行摄影,就会拍出时而红色,时而蓝色的照片。因此,随着光源的色相和种类不同,要进行适合的设定才能够拍出色感正确的照片,这种色温会随着光源不同,而改变基准的功能就称为白平衡功能。 日出、日落时的太阳呈现红色 白天的太阳是白色的 早上、晚上的太阳呈现黄色 色温对照表 色温一般都是以Kelvin(K)来表示,并以光源泛着白色约5000~5500K的色温为基准。当色温比此基准还低时,照片会变红色;色温较高时则会拍出较蓝的照片。因此,依照光源的不同来改变设定,大部分的相机皆支援手动白平衡功能,好让使用者可以设定更正确的色温。 白平衡设定 利用DSLR相机摄影时经常使用的光源色温,能够帮助使用者以更迅速且有效的方式去设定白平衡来进行拍摄。藉由设定储存的白平衡模式,就可以拍摄出和实际色感相同的照片。CANON EOS 550D支援的白平衡模式有AWB(自动)、阳光、阴影、阴天、钨丝灯、日光灯、闪光灯7种,使用者可以任意选择来进行拍摄

【人像摄影技巧】如何处理人物的眼神光?
如何处理人物的眼神光? 人物摄影要求传神,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而眼神光点又是人物照片传神的集中点,因此在 摄影过程中,必须注意处理好眼神光点。 眼神光点一般以一个为宜。眼神光点,是通过拍摄对象前方辅助光照射而产生的,灯数多,眼神光点也多。眼神光点过多,眼睛就会散神,拍摄时应予注意,最好只出现一点或两点眼神光。拍摄对象面前无灯照射,即不产生眼神光点。例如室外拍摄人物时,如果运用逆光,眼睛前方无直接光线照射,不会产生眼神光点;如果运用反光板或闪光灯作辅助光,眼睛中就会出现眼神光点。眼神光点不宜过大,眼神光点的大小,我们可以通过调整拍摄对象前方辅助光的强弱和远近来决定。 拍摄参数 相机:Sony α900 焦距:85mm 光圈:F10.0 感光度:ISO 100 快门速度:1/125s 曝光补偿:EV0 拍摄提示 眼神光点不宜位于瞳孔中间。眼神光点的位置,取决于拍摄对象前方辅助光的角度。灯光高,光点位置上移;灯光低,光点位置就下移。如果眼神光点恰在瞳孔的正中间,反会有注视呆板的感觉,一般以偏离瞳孔中心的位置为宜。 拍摄参数 相机:Sony α900 焦距:85mm 光圈:F2.0 感光度:ISO 100 快门速度:1/200s 曝光补偿:EV0 拍摄提示 为了表现好眼神光点,要避免眼白上出现光斑。如果拍摄对象前方的辅助光源过分向左或右偏移,非但不会出现眼神光点,眼白上还会出现长形光斑,影响眼睛的美观。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改变辅助光源至适当的位置,就可消除这种现象。

拍摄从拂晓到黄昏的自然光
拂晓 如果你真的很严肃认真地对待旅行摄影,那么在国外或风景优美的地区,拂晓时分正是该起床走动的时候了。在这个时间里,看看当地人日常的清晨活动,这时不会有任何使你分神的旅游者走动。也就在此刻,天空放射出夺目的桔红色,使所有景致都增添了戏剧性。而且在这段时间里,你可以拍摄太阳升起,就就像这里所见到的—一轮完美光亮的火球光芒四射,喷勃欲出。 黎明 太阳升起后的几分钟照射的光仍然显出微微的红色。在一些地区的山谷里云雾弥漫。在这幅由里查德W.布朗(Richard W.Brown)拍摄的美丽的风景照中,捕捉到了这两种要素。光的微红色加深了佛蒙特树的秋色。远处的雾为这片美丽的新英格兰风景增色不少。 在前面我们学习了专业摄影师如何采取表现距离的方法:使用远摄风景。这幅照片达到了那个辉煌的目的。注意供踏脚的石头是怎样由近及远地步入眼帘的—从中间地带、房屋和马穿过中部的农场,到背景的雾。再看怎样使用远焦距离的设置处理轮廓同样鲜明的前景和背景的。不足为奇,这张照片由柯达选出作为巨大的全景照片曾被用在*车站的巨大的透明彩色灯箱上,它遮盖了一百多英尺宽的整个主厅。 清晨 此时太阳明亮,而且颜色变成金黄,但依然在低空投射出长长的影子。这里,里查德 W.布朗用光创造出一幅唤起所有关于新英格兰生活方式或情感的画卷。 妇女和猫逆光而行—太阳光从右面对着相机。我们看到妇女头发上有一圈轮廓光,在她的左侧,猫的皮毛也有一轮廓圈光,就连他们走的那条路也被晨光照亮了。这种光使他们与远处仍在阴影中的山脉形成了对比。他们长长的身影描绘出这段时光中最灿烂的景色。 我们在这部分论述了关于用”当地色彩”描绘景色的方法拍摄”土著民旅”。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并不能肯定一定是在廷巴克图(马里地名)!这张由罗伯特·弗罗斯特拍摄的照片就像一首诗。这位妇女两只手各拿一只南瓜,猫像是她的伙伴,背景讲述了一个流传至今的完整的新英格兰的故事。它捕捉的是目前只有极少数地方还保留着的那种往日纯朴生活的风情。 正午 让我们从新英格兰来到以光辉灿烂的阳光而著称的瑞士。佩特·特纳用那种光辉创作出一种惊人的想象。天空是深蓝色的而且他使用偏振滤光镜突出了那种蓝色。与蓝天形成对比的是建筑物耀眼的白色。这里他并没有满足这两种因素。他加入了另一种东西,并使这幅旅行照片成为一幅不寻常的艺术作品。 在”培养你的眼力”那一课中我们曾看到重复用于强调的照片。那就是佩特·特纳所为。建筑物和天空在前景中反射出倒影。但它们反射在什么东西上?你能说出来吗?你能说出来吗?特纳运用他的想象。他在一辆抛光了的汽车盖上反射出他的想象。这是真正的专业摄影师发挥出想象的典范。 中午露天阴影 这是佩特·特纳另一幅关于瑞士的摄影作品。这些建筑物真正的颜色是什么?它们是白的。是的,这里看上去它们是蓝色。为什么?因为它们不是直接被阳光照亮;而是被从天空反射的光照亮的。那种光散发着蓝色。这就是天空看上去是蓝色。这就是天空看上去是蓝色的原因。在”滤光镜”那课中曾告诫过你,当你在阴影状态下拍摄人物肖像时应注意天空色调的蓝色特性。 特纳以他蓬勃的色彩而著名。他曾使用81A和85C滤光镜,使蓝色色调降低到最低程度。结果是一幅转述了如他亲眼所见,同时也让你有同样感觉的,非常特别的典型的地中海风景照片。

【摄影百科】偏光镜用法
大家用数码相机拍摄,比起以往用传统相机拍摄的确快捷方便得多,例如数码相机的白平衡功能已经可以取代以往的多种纠色滤镜,出外拍摄时不用再带那些不同颜色的滤镜。 虽然如此,不少滤镜的用途其实非常独特,并非数码相机或者Photoshop 功能所能够取代。 以偏光镜为例,其减轻反光、增强景物色彩、减轻大气雾气现象等妙用,令偏光镜成为风景摄影必备滤镜之一。 用途一U加强天空蓝色 在风景摄影角度来说,如果拍摄一些蓝天白云的照片,天空自然是愈蓝愈好,而云层就愈白愈好看。 不过香港的水气、烟雾多,在数码相机镜头下,天空多呈现浅蓝色。 偏光镜最常见的用处就正是令天空蓝色的浓度加强,令白云更加显现。 拍摄时,只要慢慢旋转镜头前的偏光镜,从LCD 细心观看天空颜色的变化。 当天空变成最深蓝色的时候,便代表偏光镜已经调较为最佳角度。 未加偏光镜之前,天空是浅蓝色的,石像的光位层次也不明显。 加上偏光镜后,天空的颜色变成深蓝,石像的光位层次也较为显现。 用途二U减轻玻璃反光 玻璃虽然是透光物料,不过表面却会将部分的入射光反射出来,对拍摄造成困难。 例如建筑物的玻璃窗表面多数呈现天空或其他附近建筑物的反光,对于拍摄来说,这些反光对表达建筑物的形态构成一定的困扰。 又例如当我们看见有特色的橱窗布置,希望用相机将之拍摄下来时,橱窗玻璃的反光却遮挡了当中不少地方。 这些时候,偏光镜又可以派上用场。 慢慢旋转镜头前的偏光镜,当旋转至某一角度时,玻璃上的反光会忽然消失。 要注意的是,当玻璃表面与拍摄角度约为30 至40 度时,偏光镜消除反光的效果最好,所以用偏光镜拍摄玻璃时记得「斜斜地影」。 未加上偏光镜前,橱窗玻璃上呈现着大量街道的反映。 加上偏光镜后,反光几乎完全消失,橱窗内的布置可清晰呈现 用途三U减轻水面反光

【风景摄影技巧】使用渐变灰制造日落美景
大家有没有试过拍摄日落时,明明肉眼看很漂亮,可是用相机拍摄时前景却变成了一片死黑?其实这是关乎太阳和前景光暗差异太大的问题,由于太阳比前景光太多,所以相机能拍到太阳就拍不到前景。 拍摄时使用渐变灰滤镜,是其中一个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所谓渐变灰,其实就是一块上半部减光,下半部透明的特别滤镜。使用时,我们将滤镜放在相机镜头前,让减光的部分遮盖太阳和天空,而透明的部分则遮盖着前景。这样太阳和前景的光暗差异便会缩窄,而相机便有能力同时将两者拍摄在相片里。 注:更多请关注摄影教程栏目,三联摄影群:182959594欢迎你的加入

教你拍出时空隧道效果
这一次跟大家分享如何拍摄出很有动感、犹如时光隧道的光轨效果。要拍出这种效果,我们要置身于移动中的交通工具,巴士、电车也可以,移动速度越快效果也越理想。相机设定方面,要将感光度降低到ISO 100,使用光圈优先模式(A mode)再将光圈收小到f/18 左右,最后检查相机的快门速度,一般0.5秒左右的快门速度就能拍到不错的效果。如果快门速度不够慢,便要将光圈收得更小。 可是,在日光日白的情况下,有可能将光圈收到最小快门速度还是不够慢,这时候便要使用减光镜!减光镜以级数量度减光的强度,一般来说4级的减光镜就差不多。 拍摄时,相机要指向车头或车尾的方向,手持拍摄就可以了。但如果情况许可,使用脚架可以拍摄出更加笔直的线条。最后一个小贴士,使用广角镜拍摄出来会更有气势,效果更加理想! 注:更多请关注摄影教程栏目,三联摄影群:182959594欢迎你的加入

【人像摄影技巧】拍摄同色系小清新森林系少女
“森林少女”这组照片的色彩传达给人的感觉应该是沉稳、安静的。由于拍摄的是女生,所以摄影师没有将这组照片拍成传统的低调人像,因为那样画面就太暗沉了,不适合用来表现女孩的温柔。后期处理时,颜色晕染的都是黄绿色调,不过绿色不是那种很饱和的颜色,而是选择墨绿或加了一些灰度的军绿色。人物的状态也很安静,动作看上去仿佛有一种缓慢的感觉,让整组画面带了点戏剧性的色彩。 都市生活是紧张、忙碌的,人们的压力很大,选择在树林拍摄这组照片,是想给人们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拍摄完毕后,又通过后期调整统一了整体的色调并降低了色彩的饱和度,营造出沉稳、安静、舒适的画面氛围。 Canon EOS 5D Mark II 光圈:F2.8 快门速度:1/250s ISO:125 焦距:90mm 将低饱和度的粉色花球添加在偏低调的绿色系画面中,起到点亮画面的作用,这也是用颜色点缀画面的好处,整个画面看起来非常舒服。 拍摄时要尽量选择简单的单色调人物服装。由于拍摄主题的原因,摄影师还准备了大量的道具,它们大多是一些质朴的手工制品,表现出淳朴或者有点复古的感觉。 道具的颜色可以丰富一些,因为环境和衣服的色调比较单一,我们需要一些彩色的小物品点缀画面,在画面里形成一些多彩的元素。因为这些元素很小,所以不会影响到整个画面的色彩。 拍摄时,拍摄者要常向人物强化这样的思想——一定要入戏,这样拍出的效果才能自然。如果人物只是僵硬地摆pose,则再好的道具和摄影师都不能拍出好的画面。 Canon EOS 5D Mark II 光圈:F2.8 快门速度:/160s ISO:320 焦距:35mm

摄影者要破除的魔咒 少走弯路
在踏入摄影之门的初期,摄影爱好者们常常会对专业摄影师有所误解,经历一段时间的摸索后才能走出迷思。如果提前了解其中的秘密,在学习时尽量避免,就可少走弯路!本文收集了摄影师应该知道的一些小秘密,快来看看有没有走到弯路吧! 一定用手动模式进行拍摄 很多人认为专业的摄影师一定使用全手动档(M档)进行拍摄,只有用它才是真正的摄影师。这种说法不是空穴来风,我认识的许多专业摄影师的确常使用M档拍摄,但是那是因为他们在当时觉得M档最好用。拍摄模式和水平高低并不挂钩,只有最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在相机的控制技术方面,我们的确是需要多加练习日益进步,但不代表一定要强迫自己使用手动档进行拍摄。使用光圈优先+曝光补偿也是不错的选择。 高手拍出来的一定是大片 刚刚起步的摄影爱好者大多数照片可能不会太好,那是不是高手们的照片张张都大片?不是的,即使是很厉害的专业摄影师,都不能保证这点。况且在摄影方面,我们总是有可以进步的空间不是吗? 拍到好照片,我们会很开心;若拍的不好,也可以从中吸取教训,真正学习到实践得来知识,这是进步的源泉。 后期可以拯救一切 曾经见过摄影师比较随便地拍摄照片,然后说没事,回去后期一下就好。这种情况有时是行得通的,但一定要求摄影师事前做好准备心中有数。他们说后期就好,不是因为后期万能,而是因为前期他们必须拍到的已经拍到,目标已达到。即使是有后期技术的帮助,我也希望能珍惜前期拍摄的机会,能拍好的尽量拍好。实际上如果照片本身空洞无内容,就算再厉害的后期技术也不肯能将其变成一张好照片。 后期就不是纯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