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CorelDRAW绘制可爱的泡泡猪卡通插画
我们看过很多迪斯尼制作的动画电影,曲折激亢的情节,形象鲜明的角色设计,使观众在电影世界中流连忘返。迪斯尼动画中的角色在设计时,通常会准确得将人物的形象、气质、性格等因素分析清楚,然后结合这些特征来准确地设计角色形像。例如在电影《狮子王》中,辛巴的形象就是将一个年轻英俊的王子形象与狮子的形象结合了起来。本实例制作的是一只卡通的小猪,角色造型在设计也使用这种方法,将小猪与懒惰的小孩形象结合在一起,通过丰富的神情和夸张的动作,来表现角色的性格特征。整幅画面生动可爱、颜色丰富,充满了童趣。图1-37为本实例的完成效果。图1-37 本实例完成效果1.2.1 技术提示本实例的制作重点是卡通小猪的绘制,绘制时对细节进行了细致的刻画。在制作画面背景的过程中,要注意细小的装饰图案的编排,例如吊床的投影,树上的蜗牛,蜜蜂等,虽然只是很细小的卡通形象,却为画面平添许多真实感和生趣。如图1-38所示,为本实例的制作流程。为了节省本书的篇幅,关于背景和背景细节的制作放置在多媒体视频中进行演示,而书中只对小猪的绘制进行讲解。图1-38 本实例制作流程1.2.2 制作步骤:为角色着色(1)运行CorelDRAW,执行“文件”→“打开”命令,打开本书附带光盘/Chapter-01/“郊外背景.cdr”文件,如图1-39所示。

Photoshop制作烈焰中燃烧效果的玫瑰图
最终效果1、新建个PSD文件,将玫瑰的素材图片导入内部,并且栅格化,通过魔术棒工具去除白色背景如图。2、营造一下燃烧的气氛,新建个图层通过画笔绘制些火的颜色,将火焰的素材导入,图层混合模式改成滤色。3、Ctrl + J 重新复制一层,把原有的备份一下。Ctrl + Shift + U 去色,变成黑白色。

PS打造个性老旧木头效果文字
先看一下最终效果: 下面是具体的制作步骤:1.创建一个大小为700*1000像素背景为白色的文件。下载一些笔刷如下图给图片制造污点效果 选择"画笔工具"在预设了选择"半湿描油彩笔"如下图绘制 2.打开"素材文件",这些素材可以去网上下载,用矩形选框工具选择一部分
最新发布

超强摄影实例详解 3灯经典布光造就高调肖像
为了拍摄这张高调肖像照,我们在背景上放置了一卷5 英尺(约1.5 米)长的白色无缝纸,卷纸悬挂在由一根延伸杆连接起来的两个灯架上(用了两个沙袋来稳定灯架),一盏频闪灯朝上照亮无缝纸。另外一盏附带美人碟和扩散袜的频闪灯用来做主灯,摆在模特的正前方。另一盏带27英寸柔光箱的频闪灯朝上照亮模特,给阴影区补光。 布光方法 器材指南 相机设置 正面视图 我站在模特的正前方。顶灯上安装了一个美人碟(就像柔光箱一样固定在灯头上),美人碟的前面罩上一个扩散袜以使光线变得柔和一些的同时还保持一定硬度。顶灯放在很高的位置,朝后以45°角照在模特上;顶灯离模特非常近(这在其他几张图中更容易看清楚)。 左侧视图

拍摄夕阳5步走
刚刚开始接触摄影的新手都很喜欢拍摄日落照片,当然,日出和日落也是最出作品的时段,所以日出也是很值得我们拍摄的内容。拍摄日出并不难,因为每天都有机会。不过,如果想拍到一张可以称为杰作的照片,就不是这么回事了。反复练习,是磨练一个人技巧的基础。 一、准备器材: 为了拍好日出,你需要一台像样的相机,必须具有一些基本的功能――手动调整焦距和曝光。你还需要一支三脚架。当然还得有一些基础的摄影知识,比如构图之类。 拂晓之光 作者:sj.天行健 二、观看天气: 在外出拍摄之前要做一些准备工作,前一天先看天气预报,你肯定不想一大清早出门发现外面是大雾吧,另外当然要赶在太阳出来之前到达拍摄地点,所以应该事先就选定目的地。 日出@霞浦 作者:KOOK 三、选择构图: 拍摄日出场景,最有挑战性的部分之一是构图,如果天空本身就已经足够壮观,也可以不要地面和前景。否则最好安排一些有趣的东西在画面中,这一点就需要发挥你自己的创意了,山、房屋、树、人等等都可以。 日出海滩上的少女 作者:蓝摄

辨别镜头优劣,11个与镜头相关的专业术语解析
在评价一款镜头时,我们经常能够听到“像散”、“桶状变形”、“色差”、“眩光”等专有名词,它们到底是什么意思?在决定一支镜头的优劣上又起到了那些决定性的作用?今天,就让我们来逐一分解。 像散(Astigmatism) 在测试镜头时常会看中间及边缘的成像质素,几乎可以肯定,越接近边缘的影像质素约会下降,而这是由于水平面光线和垂直面光线聚焦在不同焦点上所引起。 根据现代物理学原理,光线以波动能量形式传播,而且相对光线的传播方向,光波震动的方向是四方八面的。如果用向量(Vector)方式理解,一束光线可分为水平方向震动和垂直线方向震动两部分。当光线从偏离中轴的斜角度射入,有机会出现水平面光线和垂直面光线聚焦在主轴不同位置的误差。此时两个焦点之间所产生的影像会变得模糊,边缘像渗开一样。 偏离中轴进入镜片的光线可分为水平面光线(橙色)和垂直面光线(绿色),而它们各自的焦点却在不同位置。 由一张测试图中100%局部裁切,左为图片中心,成像清晰;而右边为图片的角落,出现明显的像散。 为解决问题,有些镜头会干脆将覆盖率加大,如用于APS-C的镜头,可能本来能盖过全幅,但为保持画质而咨了边缘画面。所以,APS-C的镜头多不建议用在全幅机上。就算可以,也会有严重的四角失光或边缘像散。 另一种像散则是由于镜头的质量问题,如曲面不均匀,这就有如人眼的散光问题;或镜片组没有对准中轴。不过这都是旧时代的生产技术问题,现在已不多见。 桶状变形(Barrel Distortion) 亦可称为负变形(Negative distortion),这是一种成像缺陷。桶状变形的影像像点会随着与中心点距离之增大而移位。令影像中的“直线”中段向外弯曲,两端则向中心弯曲变成 “曲线”。所以,方形物体的影像会变成四角向内收缩,边线中段则向外凸出,好像一个木桶,因此被称为桶状变形。

旅游时如何拍摄美丽人像
1、选择拍摄地点 这个问题也就是选景的问题,一般来说所选的景色都是当地最典型最有代表性最有特色的景物,我们每到一处旅游,当地总有一个或几个标志性的风景点,这是有别于其他地方的。比如到北京有长城、*、白塔和天坛等;到杭州有西湖保椒塔、三潭印月、六和塔和小瀛洲等;即使是一些小城市,或小的旅游点,也有它 “独一无二”的风景特色,这就要求摄影者把被摄对象安排在这种独特风景点中,空旷背景能体现出意境和效果,杂乱的背景容易让人物不够突出。 2、选择人物站位 这个问题也就是关于人物和景物进行构图搭配的问题。见过不少“到此一游”的照片,片中人物站的位置都不是很合适,拍出的照片也没有效果,这里的关键是人物的位置安排必须恰当。所以人物站在黄金分割点出构图是最佳的人物站位。 3、抓住最灿烂的表情 找到了好的景点,主角也站在了合适的位置,但是她一副僵硬的表情怎么办?又不是拍标准照。如果被拍摄者的镜头感不是很好的话,这时拍摄者就要让被拍摄者充分放松,这时候讲一个笑话,或者做一个好笑的动作都可以让对方的表情得到充分的放松。 4.注重细节 拍人文人像的方法,是根据天然风景和名胜古迹的各自特点,让置身画面中的人物全神贯注地领略风光,摄影者选择适当角度和时机,迅速按下快门,把人物的感情和神态充分表现在画面上,这样的纪念照片意义就大了。由于天然风景宽广浩大,名胜古迹的每个细部也并不一定都需要进入画面,拍摄时应当选拍一些典型的细节或局部,使之更富有艺术的魅力5、拍出创意 >>摆拍 “摆拍”是旅游摄影用得最多的表现手法。全家出游或者三朋四友集体留念,总爱整齐地排成一行或数行。“到此一游”的纪念照,这样似乎失去了乐趣,你可以有更多的想象去拍,例如给朋友们来张造型剪影。

鸟类摄影攻略之对焦模式
摄影师王武建议: 白鹭和天鹅飞行时翅膀振动频率每秒约在3-5次左右,和一些相机的连拍速度相当,一定要注意把握按动快门的时机,要不然一阵狂拍之后,会发现拍出来的白鹭姿态几乎都是一样的,甚至翅膀的角度都一致的相似,拍摄中应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摄影技巧 ·手动对焦 手动对焦虽然成功率低难于把握,但拍出来的作品,焦点清晰,重点突出,视觉独特,却是出精品的最实用的手段。此外,介于两者之间的多点单次自动对焦模式虽也具有一定的难度,但较易掌握,对于鸟类摄影师来说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自动对焦 手动对焦对于拍摄白鹭和鸟类拍摄来说难度较大,入门者很难掌握好,鸟类摄影最常用的还是多点自动对焦模式,多点人工伺服自动对焦模式配合高速连续拍摄,成功率高,较适用拍白鹭的剧烈活动,相对于手动对焦,自动对焦的焦点选择性差,作品往往缺少个性。 《微风》 图/王武 《爸和妈》 图/王武 蜂鸟网建议: 跟拍摄一般动态主体一样,拍摄野生雀鸟时,可以选用相机的连续对焦(追焦)功能,并且以连拍模式拍摄,以捕捉雀鸟一瞬间的动作。

3个拍摄步骤 造就大师级别的人文作品
这是一张目不暇给的相片,内里运用了数个小技巧,同学只需一个一个的加上去便可以拍摄了,现在便一起研究吧! (Photo by julian john) 相机 Nikon D5100 焦距 42mm 快门 1/30 sec 光圈 f/6.3 ISO 800 (一) 拍摄水中倒影

如何捕捉黄昏与夜晚别样的美景
选择拍摄地点 想在太阳下山之后拍出精彩的作品,前期策划非常关键。捕捉夕阳的余辉,必须对着西面,最好选择一个能看到地平线的机位,这样你可以拍摄到大场景的构图。太阳落山后半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天空依旧看得见晚霞,大家可以抓紧这一段时间尽情拍摄,尽可能清晰表现天空的细节。 器材选择 弱光环境是三脚架的主战场,它能允许我们使用更慢的快门速度拍摄而无须担心相机抖动的危险。但想要做到物尽其用,最好再给相机配上一个快门遥控,当然我们也可以使用自拍模式避免触摸快门可能带来的机震。 使用三脚架在繁华的街道上拍摄一定要注意安全,尤其在天黑以后。来来往往的人群很容易一不注意就撞到三脚架,甚至把相机撞到地上。所以在拍摄时一定要站在三脚架旁边保护好自己的器材。最后说一下镜头的选择,广角镜头非常适合捕捉夜间的建筑物或喷泉广场等,而长焦镜头则比较适合拍摄远处灯火辉煌的建筑物。 拍摄时机 想在太阳落山之后拍摄出精彩的照片,时机把握非常关键。路灯和建筑物灯光不到天完全黑下去一般不会提前亮起来,但为了让天空能表现出足够丰富的细节,我们又不能等到太晚。日落后一个小时左右是拍摄的最佳时机,我们可以在出门前确认一下当地的准确日落时间。 器材推荐 三脚架是拍摄日落、夜景等需要长时间曝光的场景时的必备器材,但对于旅行者而言它们本身却是一个不小的负担。为了帮助大家轻装上阵,我们提供了如下建议:小型三脚架桌面型三脚架不占位置,就连随身的小包都装得下。虽说这类三脚架高度有限,不过把它架在墙壁、柱子上,同样能获得较高的拍摄机位。市场上出售的小型三脚架种类繁多,选择时需要考虑它们能否支撑我们常用镜头与机身组合的重量,不然的话把它带在身上那也是做无用功。你的器材很沉重时,还是大型三脚架更保险。 大型三脚架

初学者快速提高自身摄影水平技巧
1.常见问题 每次出去拍照,影友都有这样的困惑,看见什么都想拍,于是带回大量的照片。每张照片都要认真的构思才能成为精品,几乎每个摄影师都知道这个道理,但是依然抱着侥幸心理去拍摄重复的图片,觉得不甚满意,通常不是停下来想想,而是变本加厉的多拍几张。对于一些特定的场景这些方法确实拥有可取之处,但也容易养成一个坏毛病,就是拍摄之前不认真思考,以量取胜。 2.解决方法 从现在起,同样的场景只带一张照片回家,把表情不美的,构图不美的,统统删除。这个训练可以让你认真思考每一张照片,不要慌慌张张贪图数量。 让阅图成为一种习惯,提高鉴赏能力 开拓视野,在生活和工作间隙,多翻看摄影杂志和画册,看那些漂亮的图片。是否也有你能碰到的场景,为什么你没有拍出那样的照片?那些大师的色彩搭配真是绝了,是不是也能用在你的创作中?如果某些照片带有评论,那正好,看看是不是和你想的一样? 大量的阅图吧,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积累对图片的审美,下次看到一张图片,你一下子就能说出它与众不同的地方,能看懂就离能做得到不远啦。 书本上那些生涩难懂的理论知识几天几夜也看不完,究竟有没有在生活中就能轻松试练的小诀窍呢?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四个训练方法,让你在玩乐随拍的间隙就能提高摄影技巧。 拍摄数据,借鉴好照片的数据资料 很多摄影作品会让人眼前一亮,是不是很想知道它是如何拍摄出来的呢?揭秘好照片的第一步,就是研究它的拍摄数据。

4个必须远离的摄影误区
对于摄影爱好者来说,摄影技巧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也不是常年累月的磨砺,技能的提高有时是一种灵感和瞬间的领会,进步是可以突飞猛进的。不过假如你长期进入了拍摄的误区,提高恐怕就是很困难的事情了。有时候一些习惯性的思考和大师的言论会带我走入歧途。今天我们就来识破这些陷阱吧! 误区一:“拍得不够好,是因为你离得不够近” 记得某位摄影师曾经这样说“拍得不够好,是因为你离得不够近”。至今这句话仍被很多摄影师被奉为经典之言。这句话虽有一定道理,但是不能迷信,有时即便再靠近被摄体一点儿也不一定拍出好照片。“距离”绝对不能让你真正拍出好照片,这句话的里的“距离”其实并非我们说的远近关系,而是心里的切合点,是理解的程度,想参与进去的欲望。摄影不仅仅只是按动快门,还包含着思考。思考是优秀摄影作品不可缺少的前提和要素。业余摄影者不如专业的人士拍得好,除摄 影技巧和器材的差别外,决定性的差别是思考的角度。 摄影中,我们经常说感觉和判定力,其实它主要的内涵就是:“你发现了,别人却没发现”,这是选择被摄体的重要原则。被摄体选择得好坏直接决定着拍摄结果。主体一定是令自己心动的,可能是人物,也可能是风景。很多人都拍,你也和别人一样那样拍,肯定不会出好作品。寻找好的被摄体并不一定是什么重大发现,令你怦然心动的东西往往就是最值得拍摄的对象。拍摄大家都认为好的东西是不能出来好照片的,你觉得好别人也觉得,视角都一样。我们要寻找别人没能看到,而你以独特的视角发现的某一点不同平常,拍出来的作品一定会吸引和感动观者。换句话说,这样的作品才是好作品。 误区二:“眼睛=镜头” 用镜头看世界,镜头好比你的双眼。有时人们回简单地等同二者。其实镜头和眼睛有着更为有机的联系:“眼睛+大脑=镜头”。你看到的被拍摄对象的妙处,未必能用镜头完全地反映。摄影教程 首先眼睛可以立体三维地感知,我们不假思考就知道前后,假如我们想当然地认为镜头也应该知道那就错了。其实镜头只能给你一个平面的东西。其次,我们的眼睛是选择性地观察事物的,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每个人的视觉记忆不一样,视觉爱好点也就不一样。镜头没有爱好点的区别,它只是机械地反映客观世界。 “眼睛+大脑=镜头”,镜头和我们的眼睛有差异,这不是镜头的错,镜头只是忠实的还原了画面,所以,当我们拍摄照片的时候应该尽量以镜头的方式观察思考。这就是我们说的摄影师的“镜头感”。我们要锻炼这种镜头意识,习惯性的为你的视平面加个框。这是一个无形的框,在你的大脑里,选择你希望拍摄的画面,同时

8招让黑白摄影成为视觉的中心
懂得利用这些视觉元素来突出画面视觉中心,是拍好黑白摄影作品的关键。今天我们列举了八个方法,教会你如何把握画面视觉中心,让你的黑白摄影作品更扎实、更有深度。 一、布局 首先,也是至关重要的,就是决定把作为趣味中心的被摄主体放在什么地方。一般来说放在靠近画面中心的物体最显突出,但是靠近到到什么程度呢? 上图是勒内·伯里(Rene Burri)拍摄的一名建筑师。我们看到的是三分之一和三分之二的分割法的典型布局。它给人以愉快的平衡感和无拘束的宽松感,不像在正*那么僵硬死板。这是布局的一种类型。 在这幅作品里,巴里故意把孩子的眼睛放在画面正中,以此来突出孩子天真无邪的目光,然而,他又把孩子的面颊放在帽子和西瓜的圆形弯曲处,从而避免了呆板的感觉。 二、反差 对于黑白摄影作品而言,没有了色彩的对比,想利用物体的反差来突出视觉中心,只有通过物体大小对比来体现。在勒内·伯里拍的一幅骏马图中,前景上的一匹骏马由于身型高大而显得突出。对比起来,别的马匹就无足轻重了。 同样的方法用在世界滑雪冠军卡尔·施兰兹(Karl Schranz)的照片里,摄影家霍斯特·埃伯斯伯格(Horsr Ebersberg)用一个广角镜头把施兰兹的身影突出得比谁都大,甚至比阿尔卑斯山还高大! 三、搭画框法 这是一幅意味深长的冬景,是摄影家乔治·福斯(George Forss)拍摄的。这幅图片树干框住了主体小小的身影,尽管他在画面上所占面积很小,但却吸引着观者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