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平面设计 > PS教程

最新发布

其它调色命令1:亮度/对比度/去色/渐变映射/照片滤镜/曝光度调整
其它调色命令1:亮度/对比度/去色/渐变映射/照片滤镜/曝光度调整

2009-4-22 18:56 2009-4-22 18:56 2009-4-22 18:56 2009-4-22 18:56

14 次浏览
曲线6、总结曲线,回顾色阶
曲线6、总结曲线,回顾色阶

2009-4-22 17:43 2009-4-22 17:43

15 次浏览
曲线5、调整通道曲线改变色调
曲线5、调整通道曲线改变色调

2009-4-22 17:41 2009-4-22 17:41 2009-4-22 17:41 2009-4-22 17:41

13 次浏览
色相/饱和度命令
色相/饱和度命令

2009-4-22 18:47 2009-4-22 18:47 2009-4-22 18:47 2009-4-22 18:47 2009-4-22 18:47

12 次浏览
替换颜色
替换颜色

2009-4-22 18:54 2009-4-22 18:54 2009-4-22 18:54

10 次浏览
阴影/高光命令
阴影/高光命令

2009-4-22 18:55 2009-4-22 18:55 2009-4-22 18:55 2009-4-22 18:55 2009-4-22 18:55

19 次浏览
高端调色命令2:“通道混合器”命令
高端调色命令2:“通道混合器”命令

2009-4-22 19:18 2009-4-22 19:18 2009-4-22 19:18 2009-4-22 19:18 2009-4-22 19:18

25 次浏览
(2-3):矢量格式图像
(2-3):矢量格式图像

假设我们写了一首新的乐曲,要把它交给唱片公司,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这两种方式的最大区别在于记录的形式。前者是记述性的。包含乐曲的音频信息。其中的所有信息都是固定的,如演奏速度、乐器音色等。如果你想把笛子换成排箫,那就要重新录制一遍。后者是描述性的,不包含音频信息,只包含对乐曲音律的描述。如果要改变演奏速度或乐器音色,只要在乐谱中修改一下就好。点阵图像就属于记述性,以点为记录的对象。而矢量图像属于描述性,以线段和计算公式作为记录的对象。比如下图中的直线,如果以点阵方式来记录,就是从左上角第一个点开始,到右下角最后一个点结束,记录所有像素的颜色。 记录这幅图像(200×50像素)就需要1万个信息。即使这条直线本身并没有那么多像素,但点阵方式也是完整的把整幅图的像素记录下来。 因此不管是一条直线还是两条三条,对于点阵图像来说都是一样的。都是去逐个记录图像中的所有像素。如果用矢量来记录这条直线,只需要三个信息:直线起点坐标、直线终点坐标、直线的颜色。 在还原的时候就利用这三个信息去生成图像,就如同乐队把乐谱演奏出来一样。由于矢量的这种特点,使得它非常便于修改。 比如要把下图的直线旋转一下,点阵方式就需要重新记录所有改动过的像素信息。而矢量图只需要改动起点和终点的坐标就好了。 当放大图像的时候,点阵图像会产生模糊和锯齿。就如同录音带播放时候加速产生的变调。对图像质量是有损失的。 而矢量图像是根据放大后的坐标重新生成图像,不会产生模糊和锯齿。就如同乐队根据新乐谱重新演奏。对图像质量是没有损失的。下面大家亲自动手来感受一下矢量图像和点阵图像在缩小放大之后的区别。点此下载002 s01.psd范例文件在Photoshop中打开会看到同样的两个人物剪影图像,左边的是矢量格式,右边的是点阵格式。此时看起来没有区别。如下左图。原图片大小是400×300,现在使用【图像 图像大小】将宽度改为100像素,高度自动计算为75像素。得到如同下中图这样的效果。 这时两者看起来还是差不多的。再使用【图像 图像大小】改为和原先一样的400×300像素。会看到如同下右图的效果。 现在区别就明显了。右边的点阵格式在经过上面两步的操作后变得模糊。而左边的矢量格式却仍然保持着和原先相同的清晰度。没有一点损失。大家也可以先把图像缩得更小些,这样放大以后效果对比将更明显。下图是先缩小到20×15后再放大的效果,右边的图已经是“一塌糊图”了。为什么在第一次缩小之后没有看出区别呢?这是因为缩小点阵图像是不会产生模糊的,在丢弃原先的一些像素后,剩下的像素是足够描述图像的,并没有产生像素空缺。而放大后才产生了像素空缺。为什么矢量图像“饱经风霜”却依旧“面不改色”呢?这就是因为前面说过的矢量图像的特点:通过记忆线段的坐标来记录图像。 图像放大缩小的同时坐标也放大缩小,而各个坐标之间的相对位置并没有改变。然后根据改动后的坐标重新生成图像。因此无论放大多少都不会失真。

9 次浏览
(2-2):点阵格式图像
(2-2):点阵格式图像

我们所看到的图像,究竟是如何构成的呢?这就需要涉及到图像类型的概念。 电脑中的图像类型分为两大类,一类称为点阵图,一类称为矢量图。点阵图顾名思义就是由点构成的,如同用马赛克去拼贴图案一样,每个马赛克就是一个点,若干个点以矩阵排列成图案。 数码相机拍摄的照片、扫描仪扫描的稿件以及绝大多数的图片都属于点阵图,如下左图就是一个典型的点阵图。把这幅图片调入Photoshop,使用菜单【图像 图像大小】就可以看到如下 右图的信息。注意窗口上部像素大小的宽度和高度,分别是400像素和225像素。 像素是什么?像素就是组成点阵图像中的那些点,是点阵图最小的单位。如同拼成图案的那许多马赛克一样。 在图像窗口底端状态栏的缩放倍数右方区域,按住ALT键单击就会出现像素数量信息,如下 左图。PhotoshopCS及更早版本的图像状态栏位于Photoshop窗口的底部,如下右图。如果状态栏未出现可通过菜单【窗口 状态栏】打开。PhotoshopCS2版本则没有此项菜单。如果我们放大图像〖CTRL +〗,就会看到点也同时被放大了,这时就会出现所谓的马赛克现象(也称锯齿现象)。如下左图。我们可以看到有许多不同颜色的小正方形,那就是被放大的像素。每个像素只能有一个颜色。 宽400像素,高225像素,意味这幅图像由横方向400个点、竖方向225个点组成,400x225=90000,图像的总像素数量就是9万。 数码相机有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就是1300万像素、3000万像素这样的称呼,就是指拍摄出来图像中的像素总量。像素是不是越多越好呢?从大部分情况来说是的,图像的像素越多,记录的信息也越详细,图像的局部就越细致,如下右图。 上图是一幅像素总量144万(1600x900)的图像,在放大到和前一张图差不多的大小时的效果,可以很明显感觉出图像局部要显得细腻得多。放大缩小图像的快捷键是〖CTRL +〗〖CTRL -〗,这种放大会沿着图像的中心点放大。还有一种定点放大方式是按住空格和CTRL键,用鼠标单击图像的一个部分,这样会以单击的地方作为中心放大。缩小是按住空格和ALT键单击。 如果缩放程度不够可重复以上操作。图像窗口的标题栏以及状态栏都会显示缩放倍数。 严格来说应该是先按CTRL再按空格。但是在中文Windows下这正好是默认的中文输入法切换方式。因此建议先按空格再按CTRL。如果图像超过了图像窗口的大小,将在右方和下方出现滚动条,此时拉动滚动条即可移动观看区域(不是移动图像)。 也可按住空格键在图像中按下鼠标拖动。当鼠标开始拖动以后,空格键可以松开。以上的几个快捷键是最常用的。要把它们记住,这将让你的操作变得迅速。0201我们的显示器也是点阵式的,前一课中看过的电视机屏幕,就是由许多的点构成的。包括液晶屏和等离子屏也是如此。 传统的显像管显示器又称为CRT(学名阴极射线管),是显示设备中最早也最普及的种类。 显示器的点阵数是可变的,我们可以从Windows控制调板中的显示项目来查看或改动目前显示器的屏幕分辨率,如下图所示,目前为1024x768像素,也就是说现在显示器横方向能够显示1024个 像素点,竖方向768个像素点。如同一张6寸的照片不能完整放入一个5寸的像框一样,如果一幅图像超过了显示器横或竖方向的像素数,那么这幅图像就不能在屏幕上完整显示(以100%原尺寸显示前提下)。 因此屏幕分辨率越高,能够完整显示的内容就越多。比如一个300x300像素的方块,在不同的屏幕分辨率下,所显示的大小也不一样,如下3图。如同马路上的一个井盖,站在5层楼看得很清楚,站在30层楼就小了许多,站在70层楼就更小了。井盖的实际大小没有变化,是视野放大导致井盖看起来缩小。因此这不能说方块的大小改变了,300像素还是300像素没有变,是因为屏幕像素总量的增加使得它看起来变小。 计算一下就会知道,屏幕横分辨率800的时候,300像素占据着约一半的宽度,在1024时候占据约三分之一,在1600时候只占据约五分之一了。

5 次浏览
(2-1):图像尺寸
(2-1):图像尺寸

在课程#01中我们知道了显示器上的图像是由许多点构成的,这些点称为像素,意思就是“构成图像的元素”。但是要明白一点:像素作为图像的一种尺寸,只存在于电脑中,如同RGB色彩模式一样只存在于电脑中。像素是一种虚拟的单位,现实生活中是没有像素这个单位的。在现实中我们看到一个人,你能说他有多少像素高吗?不能,通常我们会说他有1.82米高,或者182厘米等。所用的都是传统长度单位。所谓传统长度单位就是指毫米、厘米、分米、米、公里、光年这样的单位。这时就有一个问题出现,比如那个1.82米高度的人,在电脑中是多少像素呢? 这个问题先放下,我们针对这个问题来一个逆向思维,即电脑中的图像,那些多少多少像素的图像,用打印机打印出来是多大呢?如下左图。这幅图片的尺寸是500×300像素,它在打印出来以后,在打印纸上的大小是多少厘米?或者是毫米或者是分米,总之那“传统长度”是多少呢? 使用菜单【图像 图像大小】,可看到如下右图的信息。位于上面的像素大小我们都已经熟悉了,指的就是图像在电脑中的大小。其下的文档大小,实际上就是打印大小,指的就是这幅图像打印出来的尺寸。 可以看到打印大小为17.64×10.58厘米。它可以被打印在一张A4(有关A4的解释在后面)大小的纸上。那是否就是说500像素等同于17.64厘米呢?那么1000像素打印大小是否就是17.64×2=35.28厘米呢?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电脑中的像素和传统长度不能直接换算,因为一个是虚拟的一个是现实的,他们需要一个桥梁才能够互相转换,这个桥梁就是位于文档大小宽度和高度下方的分辨率。注意这里的分辨率是打印分辨率,和我们在课程#01里面所讲的“显示器分辨率”是不同的。我们来举一个例子:有一段200米长的街道,现在要在上面等距离地种树,如果每隔40米种一棵,总共可以种6棵,如下左图。如果每隔50米种一棵,那么总共只能够种5棵了,如下 右图。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同样长度的街道,由于树木间距的不同,导致了树木总数的不同。 如果树木总数就相当于像素总量,街道长度就相当于打印尺寸。那么树木间距就相当于打印分辨率了。现在看它的取值为72,后面的单位是像素/英寸,表示“像素每英寸”。英寸是传统长度,那么这个“像素每英寸”换句话就是“每英寸多少像素”。指在1英寸的长度中打印多少个像素。现在取值是72,那么在纸张上1英寸的距离就分布72个像素,2英寸就是144像素,由此类推。为什么不是“像素每厘米”呢?这主要是英制单位使用范围较为广泛,我们平时所说的电视机或者显示器的寸数也就是英寸。在出版印刷行业也是如此,所以为了方便计算和转换,通常使用“像素每英寸”作为打印分辨率的标准。简称为dpi,Dot(点)Per(每)Inch(英寸)。在Photoshop中,也可以把分辨率单位换成符合我们习惯的“像素每厘米”,如下左图。想一想,如果我们把打印大小和打印分辨率调整为下右图所示那样,像素大小是多少?

6 次浏览
共计15240条记录 上一页 1.. 942 943 944 945 946 947 948 ..152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