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平面设计 > PS教程 > 照片处理 > 摄影技术

最新发布

了解摄影中光线的方向
了解摄影中光线的方向

摄影中的光线,可以来自于以被摄体为球心的三维空间中的任意方向,为了方便表述,我们用顺光、逆光、侧光、侧顺光、侧逆光、顶光、底光几个大致的光线方向来概括。  光线的方向示意图  (一)、顺光  光线的照射方向与照相机的拍摄方向一致或者是基本一致。阴影被遮挡在人物后面,在画面的构成上没有明显的明暗关系。顺光使被摄体亮度均匀柔和,也更容易遮挡皮肤瑕疵,而与此同时也会缺乏立体感和塑形感,容易拍成俗话说的“大饼脸”。  摄影/阮赵银  优点:成像清晰,色彩、线条、形态、气氛都能得到真实的还原。  缺点:呆板,立体感弱,缺少纵深。  拍摄要点:要注意画面层次感和立体感的营造。可考虑通过色彩差异拉大主体与背景的分离度,提高画面立体感。  2012年10月11日 16:01 发表评论(0)  (二)、逆光

4 次浏览
为什么相机的ISO感光度不是真的感光度
为什么相机的ISO感光度不是真的感光度

没有准则的准则  摄影师一般会认为ISO感光度(无论是数码的还是胶片的)是用来表征传感器或胶片“光子捕捉效率”的物理量。其实不是。准确来说,感光度实际上是和在特定照明环境中,特定对象以何种程度曝光能获得最好看的照片(根据大众审美)有关的。这其实是一个有很大灵活性的准则。  即使在胶片时代,这也是一个很随意的东西。拥有长期摄影经验的读者不妨回忆一些上世纪50年代,负片的感光度(当时还是ASA)突然间成倍增加。胶片没有改变,但使用上变了。  在提高曝光时,黑白负片会变得颗粒更多,锐度下降。在大画幅为王的时代这并不十分重要,而ASA更利于产生较宽的阴影细节范围。当小尺寸胶片成为主流之后,颗粒和锐度的问题开始变得重要起来。照片视觉效果的平衡点开始从阴影细节优先变成获得更少的颗粒和更好的锐度。  这实际上是一个取舍的过程,而不是对物理事实的客观选择。有些摄影师仍然坚持在拍摄时过曝一挡,来获得更好的阴影细节,而且他们乐于接受更多的噪点和更低的锐度。一如既往地,个人的曝光指数(E.I.)比制造商的额定值更重要。  甚至胶片“阴影速度”(shadow speed)都是很随意的。它在曝光上的密度比按照某种标准冲洗方法产生的基础雾化度高出0.1个密度单位。为什么是这种冲洗方法?为什么是0.1个密度单位而不是0.2或0.05个?因为这不是什么不可改变的物理学,而是摄影师的个人爱好。  5种方法  数码影像更加灵活。在业界,对ISO感光度的测量有两种方式,而其中一种是基于客观物理量的。  1. 传感器感光度是基于使传感器达到饱和(纯白)所感受的光线而测定的。这也是DxOMark所测量和公布的数值。有时这些值是违反直觉认知的。将传感器感光效率提高一倍,所以只需要原来光线的一半就可以让传感器饱和,这就相当于你提高了一挡ISO。就是这个道理。  假设你使用了更大尺寸的元像素,它可以收集更多光电子。那么会发生什么事呢?传感器现在要收集更多光线才会达到饱和,所以传感器感光度下降了——尽管此时传感器对光线的敏感度并没有改变。

6 次浏览
摄影中的简单色彩搭配
摄影中的简单色彩搭配

摄影要注意色彩的搭配,同色彩的分布。从而提高相片的美感。  象征意义  色彩有着象征意义。色彩的使用中普遍存在着情感的反应。红色意味着火焰和危险,是热烈的象征;绿色是植物色,包含着平静和新鲜,象徵着生命;蓝色是天空的色彩,象徵着和平与安静;黄色是阳光色,暗示温暖和喜悦;黑色常与恐怖、死亡联系在一起……但是不同的人对色彩的象征意义,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却有着各种不同的理解。它是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景而异的。如果一定要把它确定为一种规则,一定要将其死板地去联系、去硬套,那么这些象征意义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要牢记色彩的象征意义和内涵意义,但却不要过于拿它当真。”  色彩意境  色彩在创作中表达某种意境与情调时,主要的还是取决于摄影者对被摄体的感受、想象和创造。取决于因景而情的作品内涵。摄影者将因这种感受而进发的激情融人作品,让心景聚合,会产生情景交融的浓厚情调。因此,色彩情调依赖的不是色彩本身。任何离开作品的需要和人的感受去随意增添、调整和改变色彩。失去的只能是作品应有的情调。

1 次浏览
教你如何拍出有灵魂的作品
教你如何拍出有灵魂的作品

摄影是一门大学问,当你拿起一台相机时仿佛在跟他交流自己的感情。他是你的伙伴,不是一个不会说话的机器。他是你情感的传递者。  摄影的灵感只是来自于你自身,你对事物的看法,你想留住的画面,你才是主导者。  学摄影首先要避开器材派,摄影器材好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想法和灵感。  摄影的想法和灵感从哪里来?来自你的心、来自你的眼睛。  学摄影的时候,不要告诉我你用什么镜头什么相机,有钱你可以拿台哈苏,没钱你可以拿手机,重要的是你的眼睛里有什么,你的心里有什么,能不能做到真正的“心——眼——手”合一。  很多拿着好摄影设备的摄影爱好者都缺乏发现,拿着单反走来走去,不知道拍什么好,为摄影而摄影。遇到这种情况,请放下你的相机,先学会观察。  当你学会观察,就有所发现,有所发现,你就有想法要表达,这个就是“心——眼”合一。当你有东西要表达,就是时候拿起相机了,这个时候你再也不愁应该拍什么,你自然会拍摄想拍的东西,你拍出来的照片不仅仅是一种图像的记录,还被你赋予内涵,这种内涵传递给了看照片的人。摄影教程

7 次浏览
如何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镜头
如何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镜头

如果你随便去问一些摄影初学者“长枪大炮”(超级变焦镜头)或者“旅行头”(变焦范围涵盖从广角到长焦的镜头)是什么,他们应该能回答出来。但是要提到其相机镜头的焦距,他们就未必清楚了。因为拍摄时,他们都是凭直觉选用变焦镜头的不同焦距的,当然通常是为了拍出更好的照片,但有时则完全是因为感觉顺手。  不同的焦距会使照片产生怎样不同的效果呢?为什么需要用不同的焦距拍摄呢?这些问题的答案你都能在本文中找到。在文中,我还会解释一直困扰着摄影初学者的一些与镜头有关的问题,比如“通光率”和“焦距转换系数”这类重要概念。至少在套头坏掉,必须更换新的镜头之前,你得知道这些概念指的是什么。  什么是通光率?  在摄影论坛和专业文献中常常会提到“高速镜头”,它指的是那些能将光圈调到很大的镜头。光圈值越小,镜头的通光率就越大。你会在相机的镜头上发现一串数字,这些数字就代表镜头的通光率,比如某一款变焦镜头上的数字是:28-135 mm 1:3.5-5.6。  在每个镜头上你都可以读到其最大的光圈孔径值  这串数字的意思是:如果将变焦镜头的焦距设置为28毫米,拍摄时就可以使用最大限度的光圈(即光圈值f3.5);如果将该镜头的焦距设置为135毫米,拍摄时能使用的最大光圈就相对较小了(光圈值f5.6)。  比如某一款变焦的高速镜头上会有这样的数值:28-80 mm 1:2.8。这意味着,不管你将镜头的焦距设置在28~80毫米之间的哪个值,拍摄时都可以采用光圈值f2.8。“1:”后面的数字越小,你在构图时可选择的余地就越大。只不过越大的通光率并不一定就意味着越高的光学拍摄质量。不过如果使用通光率高的镜头拍摄,你在光线较弱的情况下仍然能将曝光时间设置得比较短,而且不必调高感光度。此外,用这种镜头可以更容易地让首要主题从模糊的前景和背景中突显出来。不过这种镜头也有缺点,它比普通(通光率低)的镜头更大、更重,也更贵。  小提示:照片中模糊区域的美观度是由镜头决定的。专业术语叫做“散景”,这个词源于日语。散景指的并不是照片的模糊程度,而是模糊区域的形态。使用定焦的高速镜头拍摄时,光圈的相对孔径会比较大,因而形成的散景与变焦镜头下的完全不同。专业摄影师能根据眩光的形状特征辨别出这幅照片是采用多大的光圈孔径拍摄的。  什么是焦距转换系数?  我们在谈论相机镜头的时候常常会提到焦距转换系数,其实把它称做画幅系数或裁切系数更妥当一些,因为在摄影的其

5 次浏览
使用长时间曝光 捕捉动与静另类的美感
使用长时间曝光 捕捉动与静另类的美感

通常相机上快门打开的时间仅为几分之一秒,只是为了让足够的光线落在胶片或图像传感器上,这样就能确保真实物体的色调和细节恰当地再现。然而,摄影不仅是制作照片的一种技术,同时也是一种利用视觉效果创作出作品的艺术。  长时间曝光是专业摄影师们用来获得生动照片的技巧之一。通过将相机快门长时间打开,让更多的光线进入相机,摄影师能制作出真正令人惊叹的照片。如果展现的是流水或夜晚公路上行驶的汽车,照片看起来尤其令人印象深刻。  长时间曝光会记录下我们肉眼捕捉不到的另一种美,如拍摄一张城市夜景,使用长时间曝光拍出流光溢彩的车灯,可以更加凸显这繁华都市的主题。如此吸引人的一种特殊的摄影手法,有什么要注意的呢?  长时间曝光摄影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注意:  稳定是首要的  一支三脚架必不可少,就算没有三脚架,也要有个可以稳定放置相机的地方。比如沙滩上,台阶上,桌子上等等。  尽可能不触碰相机完成拍摄过程  使用定时拍摄或者最好是备有一根快门线或者遥控器,这样可以进一步的避免接触相机,要知道按快门的时候,手很容易让相机产生轻微的颤动的,无论按得多轻,机震总是有的。  打开反光板预升功能  如果是单反相机,反光板自身的震动同样会对机身稳定度产生影响,拍摄前,打开反光板预升功能,按第一下快门的时候反光板先抬起,正式拍摄的时候,只需快门帘工作完成拍摄这一个步骤就可以了。

3 次浏览
走出创作瓶颈 32个让你行动起来的摄影方法
走出创作瓶颈 32个让你行动起来的摄影方法

有没有觉得拿起相机却不知道拍什么好?又或者想跟以往拍点不同的东西,但又没有概念?下面我们就为你介绍32种摄影方法,来丰富你的摄影方式。  1. 365摄影计划  这就是每天一张照片,为自己设定目标与限制,通过日复一日的累积,建立自己的摄影经验与风格,是个不错的方法。  2. 日常物件  生活很乏味?此言差矣,正好拿起你的相机,去拍摄你认为很平凡的日常物件,一堵墙、一个篮、一道门,仔细观察然后拍出最好的角度与作品,这个世界会从此不一样。  3. 每月蒙太奇  把每月拍下来的照片拼起来,是一件很有趣的事,例如制成一张多幅照片合成的桌布……  4. 一个景点,很多故事  找一个有很多人出入往来的地方,然后不停拍摄,可能是广场,可能是车站,又或者是某商店门口,你会在这里发现很多人情世事,很多值得拍摄的故事。  5. 盲拍

6 次浏览
超实用的17个步骤 教你如何拍好人像摄影
超实用的17个步骤 教你如何拍好人像摄影

一、更多让人物呈现最佳状态的技巧  人物摄影要获得专业效果比你想象中更难,原因很简单:专业摄影师雇佣令人赏心悦目的模特,而你也知道,模特之所以是模特,原因也只有一个——他们废寝忘食。当然,我是开玩笑。他们之所以成为模特是因为他们非常上镜。所以,让我们的工作更有难度的是:我们不是被迷人的模特环绕着。我们通常是为朋友,或者是为很多长相介于憨豆先生和赫特人贾巴之间的人拍摄。这也是作为一名人物摄影师,其工作比经验丰富的职业摄影师更有挑战的原因——我要从非模特相的人身上获得魔术般的效果。这也正是我们常常对我们的人物照片感到失望的原因(当然是在不是我们的过错时)。本章我们将会看到两种经过力证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每次都获得更好、更专业的照片。  (1)如何跟长相更好的人交朋友(如果你很富有,这非常有帮助)。  (2)学习控制灯光和控制被摄体的姿势。关键是要使用戏剧化的灯光,我所说的“戏剧化的灯光”其实是指没有光。这些非模特出身的被摄体被打亮得越少,最终的照片效果越好。实际上,考虑剪影或者长距离夜间拍摄,也就是距离被摄体100~200码拍摄——在这个距离上任何人都看起来非常不错(这也是距离产生美的原因)。不管如何,本章将告诉大家拍摄人物的方法,并提供一个地点清单,在这些地方经常有穿着比卢森堡的GNP还要贵的牛仔裤而且表情较好的人们游玩。  二、不要留太多头部空间  当一般人拍摄快照时,他们总是在被摄体头顶上方留有太多空间(如上图所示)。这是大多数业余爱好者常犯的错误,但幸运的是非常容易修正。但千万不要这么做 ——不要留太多空间。如果你记得本书第一卷中的人物构图技巧(被摄体的眼睛在景框上方1/3的地方),那么你就可以避免这种“太多头部空间”的问题。  三、人物方向  大多数图片都是水平方向拍摄(风光摄影),这也创造了最完美的感觉,因为相机就是以此种方式设计——水平支撑,这是快门按键在右上方的原因,正好手指可以自然地放在那里。  但是,专业肖像摄影通常都是垂直方向拍摄(这也是被称作“人物方向”的原因,但这个术语大多数时候都用在电脑打印图片的情形——你会看见一个风光片(横向)或者肖像(纵向)的按键)。所以,如果你想获得更专业的人物肖像,那么相机垂直放置,按照人物方向拍摄(当然,像其他规则一样总是有例外的,本章稍后会讨论这  四、拍摄人物?一定要有电池手柄

6 次浏览
超强的20个近距离拍摄花上昆虫的技巧
超强的20个近距离拍摄花上昆虫的技巧

现在正是百花争妍、拍摄漂亮作品的好机会,而拍摄花卉的同时,能够拍摄到昆虫们在花卉上的活动,更是非常吸引的作品。来自生态摄影师 Heather Angel 的分享,让我们了解多一点拍摄时的注意地方。事实上,这种生态摄影,确要认识天气变化、不同的花会吸引不同的昆虫、亦各自有独特的习性,是很生物科的一回事呢。(本篇作品的照片,都是由 Heather Angel 所拍摄,主要使用 105mm 或 70-180mm Nikkor 微距镜头)  1. 初春的晚上依然寒冷的话,没必要过早出外拍摄,因为昆虫自己都未热好身飞出来。  2. 有些昆虫会在花上过夜,所以找到时可能依然在昏睡,它们比较容易拍摄。  3. 在昆虫热身完成前较易被接近,因为它们会没那么活跃,亦会较多停留在花上。  4. 接近昆虫时,要避免突然而生硬的动作。  5. 避免在花上投下你或你相机的影子。  6. 从上而下拍摄昆虫的话,尝试让感光平面与昆虫保持平行;如果拍摄收起两翼的蝴蝶,则可从旁边拍摄。  7. 长焦段微距镜例如 200mm,可以增加工作距离,比较有利。  8. 别用脚架,以增加拍摄的灵活性。  9. 如可行,镜头转为 VR (Nikon) 或 IS (Canon),以减少震动。

8 次浏览
超简单的3招布光技巧让光线更加多元化
超简单的3招布光技巧让光线更加多元化

打灯也是一门艺术,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门路,每一道光都有不同的作用。我们都知道外拍的时候,会用反光板、闪光灯来制造眼神光,从小细节的地方,丰富照片的可看度。当然使用棚灯也是同样的道理,除了要注意主体脸部的光线之外,还要考量到Model动作与光线的搭配,背景光线的明暗程度,必要时也是要出动蜂巢罩、柔光罩、透射伞......等小配件,来变化光线,增加层次。下面就要与大家分享还有哪些方法可以让棚灯打出来的光线更为多元哦!  善用背景纸与对比,营造千变万化调性  除了柔光的拍摄外,棚内拍摄的另一个主流就是对比光的拍摄,而这类对比光用最多的情形,就是在背景纸上。下面这张照片是很标准的棚内背景纸打光作品。在这边,我们用了四支灯,一支是位于模特儿头上,打出主要影子的主灯;一支是在模特儿正面,加了透射伞的正面补光灯;我们也用了另一支灯打亮背景,让它不会太暗,也多一些层次;最后,我们在模特儿脚上再加一支蜂巢灯,用来制造地上的光点,便完成了这张照片。其实拍背景纸不难,重点是模特儿本身的动作扎实度,和你打灯时的所要表现的重点是什么。  以这张图为例,我一开始只是想要一张有单纯光影变化的单柔光罩作品,以表现出模特儿本身酷酷的个性;为了让光线不会太硬,所以我们用了150公分的八角罩。只是这样大的罩子因为打光范围大,加上为了加强人的对比度,所以我们选择了高一点和斜一点的角度来打光。但问题来了:这样一来,模特儿的前方和脸的下方会因为光线不足而反差太大,简单地说,就是这些部份会太黑;所以我们才会在正面再补一支灯。那为什么要加透射伞呢?主要是就是因为需要柔光正面的补光光线。  在加了这些光线后,我们又发现背景也是太暗了,所以我们才会再加一支出力很小的蜂巢灯,让背景出现一些层次,却又不会太亮而破坏了整张照片的感觉。最后加在脚上的光点(蜂巢灯),则是为了要强化戏剧性的效果。  说了那么多,其实马克只是想让大家了解:你在打灯时,一定要知道每一支光线是为什么而做;甚至是你在拍摄时,就必须要了解整张照片的调子会是什么样的感觉,这样才可以在你定好的大方向下,把灯光布置好而完成一张照片。  活用光与影,完成丰富层次感  同样的状况我们也可应用在下方的照片中。在拍这张照片时,我已经大概了解厂商要的光线是带有层次又不会太硬的光线,所以我们一开始就用了裸灯的方式来表现,因为裸灯的光线有些会经由其它介质反射而得到一些柔光,直打的部份又有硬光的特质,刚好符合厂商的需求。但在打完第一次后,因为背景都是白色的,感觉少了一点层次,所以我们在灯和人之间再加了一个假框,用打光制造出黑色的影子,以增加背景的层次感。  这例子中,一样也是先决定了主灯,之后再藉由事后的补充,来达到我们照片的要求,所以,打灯最重要的不是技术问题,而是要先厘清自己的目的,再来打这个光线。

8 次浏览
共计3048条记录 上一页 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30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