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Illustrator绘制糖果镂空效果艺术字教程
Radim Malinic 向我们分享:怎样不通过3D软件和插件来给您的大标题一个“群嘲”光环——吸引所有人瞩目。作为一个设计师或插画师,我常常喜欢寻找一些非同寻常的技法来为自己的作品增色。最近,在一次伦敦西部的发掘中,我找到了一种17世纪建筑上独特的元素,来用于艺术霓虹广告,我将这元素运用到了自己最新的作品中。在本教程中,我将融合古老的设计元素设计出一个新的另类的形式感,也许类似于一个未来饼干罐头的设计,比如,贴合一些科幻小说的风格做插画设计。在这些过程中,我将告诉您怎样通过一个简单的元素绘制出复杂的矢量图案,怎样将简单的宋体字变成标题并给予全新的视觉。而所有的这些都将使用PS和AI中的基础工具来制作。在PS中我们将使用混合样式工具和颜色调和层,而AI中我们将通过路径位移选项和自定义描边来制作。一旦你掌握这些技术,你将能在作品中展现出更加“嘲讽”的效果。1.打开AI,我们将一个帅气的标题设计置入A4画布。我选择了Serif Gothic Std(字体)来制作我的主标题,但是你也能使用任何非等线字体。绘制并且叠加一些植物状的图形,并且设置浅色的描边,将它放在标题背后。 2.使用Round Cap 和 Round Joints的描边样式来给文字6px的描边。这会用黑色来加粗原本的文字。复制和粘贴文字到一个新的图层,然后选择轮廓化描边(对象>路径>轮廓化描边)。下一步,选择扩展的路径,将所有的线条转换成对象,并且再路径查找器面板选择组合路径按钮。

字体设计的基本知识(大全)
字体设计要注意以下几点: 字形要正确 不同汉字或拉丁字母的构成,笔划都是法定的,只要有一点半划不符,就成别字,轻则字 义不同,重则不成其字,无人认得,这就完全失去了文字本身的作用。因此字形要做到确切无误,既不能任意增加笔划,也不能任意减少或改变。 风格要统一 不管拉丁字母或汉字,字体笔划都必须统一。如写汉字,不宜三笔隶体,二笔仿宋,写拉丁字母也不宜播楷、小楷、花楷杂组一字,印刷体与手写体也不能在一字中混合运用。 字体表情要适应文字内容的精神 每一种字体,都有它自身的表情。如黑体有醒目严肃的感觉,老宋、楷书有端庄刚直的的表情;仿宋、行书有清秀自由的意趣;而篆书则有华贵古朴的风貌又如拉丁字母的花楷颇相当于汉字的左篆,具有华贵古朴之感;印刷体则相当于老宋楷书,一具有端庄明确的感觉。 手写体则相当于仿宋、行、草,有轻松活泼的体态。因此选择某种字体为设计美术字之基调时,应该按文字内容的精神而定。这样才能表里一致,发挥出文字感染力的最大功能。至于 变化形式,可不拘一格,诣凡笔划之长短、肥瘦、曲直,”作者均可自由规范,只要根据文字 固有结构变化就行,甚至还可进一步按透视法、立体投影、空心变化等受法,加强其装饰意 义,使之美化。书法表现的文字与设计要了解汉字的设计,首先应对各种书写体作系统的了解,这样才能融汇贯通,灵活应用。中国的书体,通常所说的有“正草隶篆”四体,但由于工具特殊,各代书家作书运笔神妙,出现许多不同的变化字体,成为多种特殊的艺术造型。 中国字体从纯粹的绘画演变为线条符号而言,大致可分为下列六体: 古文 上古时代的象形文字,包括商朝的甲骨文和三代的金文两种。 篆书 有西周后期的大篆和秦时的小篆二体。篆书,具有古代象形文字的古朴感,其图形的抽象趣味在近代的篆刻上常被艺术化了。在现代的应用美术中,尤其是国内设计界多把篆书应用于贺年卡、请帖、徽章图案等设计。 隶书 源于秦代,取大篆与小篆的笔法,加以减省整理而成。隶书不仅变秦以前字体的曲线为直线,变划为点,变圆为方,且渐脱离形进于意符,隶书的特点是:一、每个字有一处(横划与右捺)带有波势的装饰笔。二、横划以右斜落笔书写。在广告设计里,凡公司。行号或展示会的全名设计(合成文字)常用隶书,可表现传统的权威感。

CorelDRAW X3 全新体验:整形工具
之前我们介绍了CorelDRAW X3安装和全新界面,今天我们看看整形工具。CorelDRAW X3的整形工具相对以前版本做了改进,我们可以更轻松高效地调节曲线。 一、新的节点控制手柄 新设计的控制手柄能帮你选择并自如的调整节点,另外还可以更容易的移动曲线段。如图。 二、更丰富的节点选择方式 节点的选择分为“Rectauglar”,“Freehand ”和“Select all nodes”三种方式,可以选择部分或全部节点。如图。 “Rectauglar”相当于PS中的矩形选区,就是拖动出一个矩形区域,区域内的节点全部被选中。 “Freehand ”类似于套索工具,用自由手绘的方式拖出一个不规则形状区域,此区域内的节点全部被选中。如下图。 “Select all nodes” 就是全选。 具体的操作方法其实很简单: 1. 切换到整形工具。

AutoCad在位编辑参照
对于附着在图形中的外部参照和插入的块,AutoCAD将其统一为参照,来提供在位编辑(In-place Edit)功能,用于对参照中的对象进行修改,并可以将修改结果保存回原来的图形。这样就避免了在不同图形之间来回切换,对于少量的修改工作来说更富有效率。 调用该命令的方式为: 工具栏:“Refedit(参照编辑)”→ 菜单:【Modify(修改)】→【In-place Xref and Block Edit(在位编辑外部参照和块)】→【Edit Reference(编辑参照)】 命令行:refedit 调用该命令后,系统将提示用户选择参照对象: Select reference: 选择后系统弹出“”对话框,如图13-5所示。 在对话框中显示了指定参照的名称(Reference name)、预览(Preview)图像和路径(Path)。如果选择的对象是一个或多个嵌套参照的一部分,则嵌套参照也将显示在对话框中。 (1) “Enable unique layer and symbol names(启用唯一图层和符号名)”:该选项用于控制参照中提取的对象的图层和符号名称是唯一的还是可修改的。如果选中此选项,则图层和符号名被改变(在名称前添加“$n$”前缀,可参见绑定外部参照)。如果不选择此项,则图层和符号名与参照图形中的一致。
最新发布

详细解析网页表格设计的5大要素
现在老板对注册量抓的很紧,当注册里的表单设计的太过繁琐或缺乏人情味,会直接让访客不想和你交朋友,哪怕是留虚假信息。我只想说,网页中的快速填表功能非常重要。而国情却是很多网站没有快速注册表单。千万不要觉得注册只是开发者的工作,这也需要设计师的积极参与,设计可以极大的提高可用性。优秀的填表设计,能够清楚的让用户明白:我输入的东西准确无误的填写到输入域了、我填写的注册信息正在处理中。作为设计师,我们的任务便是:让用户看到清晰、保证用户输入的过程中是愉悦的。在细节方面,那些错误提示,以及填写时的友情贴士都带有足够的人情味!指示帮助有的时候用户对表单很厌烦,我们大可以在设计的形式上给用户带来新颖的视觉冲击。这可不是无关痛痒的小问题,这关系到用户体验,表单填写作为用户交互中的第一环,体验一定要优秀。为了给予用户提示,应该在表单域下方或者附近添加帮助性文本,这叫做Microcopy(缩微文本)排列与对齐我们也可以通过设计控制用户填表速度。我们可以通过标签排列和输入域的对齐来提高用户填表速度。

16个能有效学习着陆页设计的经典案例
这篇文章中,我们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有趣且富有创意的着陆页面设计案例,帮助你快速掌握着陆页设计技巧。大家都知道着陆页面(Landing Pages)需要特殊的设计,才能抓住目标受众的注意力。着陆页对于帮助网站把访问者转换成销售非常重要。因此,产品的消息必须明确,设计必须能吸引人且简单易懂。来看看这些优秀案例获取灵感吧。PreziinDineroLatteShipment

设计大师浅谈如何理解用户的眼
生活中很多人会调侃道:“每天手指在手机屏幕上滑动的距离比走路的距离还长!”随着指尖上的浏览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何让用户手指滑动的更有效率,在滑动手指的同时看到更多想看的内容,而不白白滑动手指,是提升手机APP用户体验的重要方面。为深入理解人们的APP浏览行为,我们使用专门用于追踪移动设备注视行为的眼动仪对用户浏览社交APP的习惯进行了研究,试图更加直观地展示人们浏览APP的特点,以及由此引发的对于优化APP浏览体验设计的思考。如果你有时间,并且想了解更多交互设计相关的知识手机与PC浏览,区别在哪里?我们曾先后针对QQ空间PC版和QQ空间手机版进行了眼动测试,让用户登录自己的QQ空间自由浏览好友动态,对比两次测试的结果(如下图),可以发现,相比于使用电脑浏览好友动态,用户在手机上浏览好友动态时手指滑动更频繁,经常是在滑动手指的同时浏览内容。在进行基于电脑网页的眼动数据分析时,我们主要关注用户的注视焦点和轨迹,但对于手机来说,只分析用户看了什么和不看什么是不够的,有必要兼顾眼睛注视和手指滑动,来分析用户的浏览特征,并评估用户的浏览效率。在对QQ空间手机版进行眼动测试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时用户明明对某一条动态感兴趣,却只是滑动屏幕而不看上面的内容,直到把内容调整到一定范围内的时候才开始看,这种情境显然降低了用户的浏览效率,增加了手指的滑动距离,却没有因此看到更多的内容(如下图)。在该研究中,我们将这种情景称为“低效滑动”。低效滑动的情景让我们不禁思考:既然用户不是自上而下将整个屏幕的内容浏览完之后才向上滑动屏幕,那么,用户的注视范围究竟有多大?如何基于注视范围来优化设计以减少用户的低效滑动?用户的注视范围能否改变?

详解完成简单网页的设计上传和发布
这是一篇由 Chris Kellett 为大家带来的教程,只需利用Ai CC 以及Muse CC,就可以在一行代码都不写的情况下,完成简单的网页设计和发布。不过本文仅仅简单的介绍了大体的操作流程,更多细节还需诸位仔细研究一下。01. 用AI进行基本布局工作流程的第一步是使用AI CC,进行基本的布局,并且创建基本的矢量图标。完成后,在图层面板中选择释放到图层(顺序)。这样就能将设计导出,以供PS编辑。02.用PS完成设计根据AI导出的图层,用PS进行视觉设计。03. 命名图层

如何为原生表单控件穿上美丽外衣
在互联网成熟的今天,大家对网站的要求不仅仅在功能实现上,也开始注重视觉设计,多终端用户体验等等。表单控件是web页面上重要的组成元素,具有非常高的功能性。交互设计师为它设计更加方便的操作方式,视觉设计师也会绞尽脑汁设计出更加夺人眼球的视觉展现。可是由于表单控件自身的局限性,不能很好地自定义外表,所以就诞生了一系列的由聪明的前端同学模拟出来的以假乱真的表单控件。让我们从一个真实的“栗子”开始。视觉设计师提供了一张设计稿:作为前端同学,我在收到稿子的一瞬间,其实内心各种想法交织:这样设计很好看,只是需要模拟控件,看样子还要切图,下拉效果也是要模拟的,最重要的是要考虑兼容性,此外做完还要留下详细文档解释用来与团队沟通。这样的模拟需要在兼顾实现设计的同时,还要保证网站的性能和可用性。这时我不禁开始怀念那些看起来平凡却非常实用的原生表单控件。如果用他们几乎可以解决以上所有问题。一、说服设计师用原生控件,原生控件好处一箩筐我们从美观性、易用性、可用性、愉快感、忠诚度等几个维度对一个web产品评价,美观是其中的一环, 但是更好的功能实现、更高的效率会比华而不实的设计更加有利于产生愉悦的用户体验。1.1 节省团队沟通成本

详细解析网页全屏设计的心得技巧
晋小彦:时代在变规则也在变,网页设计师刚入行的时候都会被告知信息内容需要摆放在800或1000的宽度以内,但是今天不论在网络速度还是硬件、显示屏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更。面对伴随而来的多终端显示。如何让我们的网页有一个良好的第一视觉?如何让各类的用户特别是宽屏的用户在自己的显示器上看到完整的视觉盛宴?而非仅停留于1000宽度的切糕网页。我们需要全屏大视野。那么,全屏画幅和自适应的信息设计成为了关键。说说——不做1000 小切糕还给宽屏大视野大家应该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在我们入行网页设计时首先会被告知的潜规则就是,页面的内容一定要设计在1000(1000~1004)的宽度以内,这个规则并没有错误,特别是在过去的几年中。不过随着硬件和网络的发展,网页显示的终端也在发生着快速的变化,从宽屏到超宽屏,从手机到IPAD。如果网页设计固守着1000宽度的话,也就相当于放弃其它终端用户的视觉美感。所以多终端响应式全屏设计成为必然的趋势,当然或许这对您也许并不陌生。如果我们翻阅08年之前的页面就会发现过去些年网页设计的特点。从缩略图中就可以发现,当年的页面通常将内容设置在800或1000宽度以内,背景则选择纯底或渐变或纹理平铺。而今天如果用大屏显示器来浏览这类型的页面,就会发现,它们如同一块*切糕。当然我们是可以完整的浏览页面的全部内容,但1000的设计在宽屏用户看来却略显局促。(那些年我们做过的切糕)

浅谈游戏官方网站的设计风格
还有人不喜欢玩视频游戏吗?好吧确实有人不喜欢,但是我相信不喜欢玩游戏的人不多,游戏技术一直在不断的发展,每一年我们都会看到很多图像效果惊人、愉悦性极佳的游戏新作。但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优秀的产品要配以优秀的宣传。游戏的网页设计,就是宣传的重中之重。本文通过游戏类网站的界面来展示:网站是如何与游戏完美的结合,从而达到对游戏产品的宣传。对于设计师:在游戏类网站中,你会了解那些传奇游戏背后的团队与设计师。你会从他们的故事中得到灵感。对于用户:网站将会对游戏内容进行一个预览,吸引用户的兴趣。这些游戏类网站基本都很注重功能性和目标,这也是技术重要之所在。但是从网页设计的角度来看,游戏类的网站不免太注重视觉,装饰过度。但是本文的案例中的游戏类网站也有那么几个紧跟了网页设计的趋势,注意到了网页设计中的极简主义和信息指向。1.星球大战:旧*

那些令人赞不绝口的创新型HTML5网站
如果你对HTML5的了解还不深,建议可以先阅读:一张图读懂HTML5 。当然,我们也为您准备了40个超赞的HTML5教程。在过去的10年里,网页设计师使用 Flash、JavaScript 或其他复杂的软件和技术来创建网站。但现在你可以前所未有的快速、轻松地设计或创造互动的、有趣好看的网站。如何创建?答案是HTML5。这篇文章向大家展示12个创新的HTML5网站。看看这些惊人的 HTML5 网站,从这些优秀的 HTML5 网站获取灵感并应用在自己的网站中。希望你会喜欢这个集合。网站细节丰富,动画强悍,网速着急的童鞋请稍等下,等待加载。Wildlife这个网站一定要试试从上滚到下,感受一下页面里的动效,十足令人震惊!Saucony Kinvara 3VlogArt Ingenious

盘点注册和登录产品设计路上爬过的坑
作为最基础的常备功能, 注册/登录往往是产品第一个版本中最容易被忽视的环节,越是看似容易,陷阱越多。介绍相关产品思路的文章很多,讲交互的多,结合运营的少。一. 非常基础1.1 因「私有化」而存在不是所有的产品都需要注册/登录,除非[私有内容/私有操作]具有足够的吸引力。注册:用户告诉系统Who is Tom,系统记录Tom和口令。登录:用户告诉系统I am Tom,系统辨别Tom和口令。1.2 Passport产品线及近亲通常把注册、登录、找回密码、修改密码、账户关联这几件事归为Passport产品线。它的近亲是Profile产品线,包含用户资料、个人设置等。1.3 登录是高频,其他是低频注册、找回密码、修改密码都是低频操作,但都属于迫切程度比较高,也最容易引发挫败感,导致用户投诉及放弃使用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