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3D MAX建模教程:女性角色模型解析
先来卡看最终效果图:嗨,各位,我是Andrius Balčiūnas,接下来,我将带领你们来了解我制作”Shadow Conscious”这副图的制作过程。这个项目主要是为了学习而制作。我想制作一个真实的(至少是自然的)人物。首先,寻找参考资料。我从网上收集了许多女孩的图片。虽然我不知道最后会成什么样子,不过我认为如果你拥有多个角度的女孩参考资料以及许多符合要求的解剖图片那会很有利于你的创作。我使用了可编辑的多边形建模。简单的从一个长方体开始,添加边缘线,切分等,我认为创建人物中最困难的地方在于它不是一个技术活,而是美与结构之间精准的平衡(如果这个是你的目的)。这里有个眼球建模的小技巧。不要把瞳孔开始的地方做成硬边。因为在后期渲染时将会得到非常糟糕的效果。同样,当你在制作眼球的外部球体来实现反射效果时,不要让它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球体,你需要把它做的有点凸起。这样,就能得到自然的反射效果。

告诉你亚当斯区域曝光秘籍
除了分别曝光,可能确实没有什么能让你在前期做到既让左侧的透过云彩的阳光清晰,又能让右侧的建筑物清晰的方式。 景山万春亭 iso200 白平衡自动 亚当斯认为,黑白负片所能呈现的最大明、暗对比是从第2 – 8区 (数码的宽容度公认的比负片要低些但高于反转片)。而自然中光线强弱的变化,从最亮的阳光下的积雪,到最暗的阴影甚至会超过0 – 10区。有的情况下,画面中的景物又没有这么大的反差。比如只有从第4 – 6区,那就要通过曝光和暗房后期增加反差。总之,最终的效果是要充分利用底片(相纸)的宽容度,使一张照片中,黑的地方黑(第2-3区)白的地方白(第7 – 8区),这才是好照片!(注意以上叙述并非亚当斯原话,是老败对亚当斯精神实质的理解,信不信由你)。看看他拍出来的照片,漂亮照片都是这样的。 操作上,亚当斯的方法必须使用测光表,并且是点测光表(没有就DIY,象亚当斯那样),并且首先要了解一点测光表的工作原理。上面说过,这1 – 10区的灰阶是摄影工业标准。测光表工作的逻辑过程是这样的:你给它‘看’一个目标,它检测目标的亮度后告诉你使此目标‘正确’曝光的光圈/快门组合(亚当斯那年头的测光表没这么先进,只能告诉他目标亮度是多少烛光每平方英尺,剩下的自己算。所以确切地知道亚当斯的操作细节没有意义。我们需要理解的是其精神实质对我们现在的帮助)。需注意‘正确’二字加了引号,什么意思呢?正确,就是把你的目标曝光成中灰,18%灰,第5区,随你怎么叫。而且不管你给它看的目标是白的(8、9区),还是黑的(2、3区),按测光表曝出来的效果就是第5区。听起来有点荒唐?没事可以慢慢想想,很难有更好的办法。 知道了测光表的逻辑过程。对亚当斯的语言就很好理解了。他常说在拍某某照片时把某某景物(比如一块石头,一片树林,一片云)“放在”第几区。怎么个‘放’法?用点测对目标(一块石头)测光,然后用测光表告诉你的光圈/快门组合曝光,你就是把这块石头‘放’在了第5区。也就是说,在你的照片里这块石头将是中灰。什么?!灰色的石头?!不行!这块石头在俺的画面里很重要,它处在树下阴影部分,色泽幽暗,与旁边天光直射下的花丛成鲜明的对比。它明明都快是黑的了,怎么弄成中灰了!这哪成?!?#¥%…… OK! 你的意思是这块石头不应该被放在第5区,而应该被放在第3区?那好办,按刚测出来的光圈/快门组合减两档曝光就是了。再测测边上的花丛,亮度比石头高出了4档光圈之多,把石头放在3区,花丛就被放在了7区,无论是底片还是数码的宽容度都该足够,挺好,按快门吧,你都应该已经能想象出能够得到一张什么样的照片了。(prevision 是亚当斯在推广他的理论时所宣称的重要优点之一。但这一点在当今数码 OK! 不知不觉,咱们已经按照亚当斯区域曝光理论虚拟操作一次了。体会到它的优点了吗?如果用点测光,测石头并曝光,石头出来是中灰(5区),花丛就是9区!完蛋,曝过了!超过底片/数码的宽容度,只得到惨白的花丛。用点测,测花丛并曝光,拍出来花丛是中灰(5区),石头可就成了1区了!完蛋!还是超过底片/数码的宽容度,欠曝,只得到漆黑的,没有质感的石头。那我用视场平均测光(这是亚当斯年代就有的)。那就得看运气了,你的暗石头占多大画面面积?花丛又占多少?其它背景很可能面积更大且可能很黑(地面阴影),也可能很亮(天空或水面), 它们会主导视场平均测光的结果(因为面积更大),所得出的曝光结果是你完全无法预料的。那我用*重点平均测光,评价测光,使用曝光锁定按钮……….. 这些都可以,但都不能保证给你一个暗而有细节的石头和明亮而有细节的花丛。只有亚当斯区域曝光法 – Adams’s Zone System 可以帮助你信心满满地做到这一点。 亚当斯的区域曝光法可以保证你得到反差漂亮的照片,可好多人看了都嫌麻烦。当然了,嫌麻烦的可不只一个两个,懒人有一个优点就是聪明,于是就总结出了亚当斯理论的简化版,就4个字:白加黑减。啥意思呢?道理很简单。 首先明确前提条件:点测光。凡是谈亚当斯的道理都是在谈点测光,白加黑减是亚当斯简化版当然也不例外。 千万别把视场平均测光混进来,那肯定绕糊涂! 然后定义‘黑’和‘白’。‘黑’,就是画面中最暗的部分。‘白’就是画面中最亮的部分。 请看这张照片。先用视场平均测光来介绍一下这个画面。这是冬季上午9点不到室内阳光直射下的一个音箱。画面中的‘黑’与‘白’分别用绿圈和红圈标示。看看曝光组合。一切都规规矩矩,有什么错嘛?没有。可画面就是那么平淡。看看那中间调,就一个字:肉!结论: 视场平均测光不是好办法!

定焦镜头的优势与选择的理由
很多摄影爱好者希望“一镜走天下”,对变焦范围小的镜头都不满意,更别说定焦镜头了,其实,真正从摄影的角度分析,定焦镜头有许多优势。 首先补充一点点英文概念:一只定焦镜头(prime lens)特指只有一个固定焦距的镜头,相对应的另一种镜头则是变焦镜头(zoom lens),后者拥有可调整的多种焦段。虽然变焦镜头比定焦镜头在取景上更为方便,但是很多摄影者最终会选择一只定焦镜头作为自己最主要的拍摄伙伴,下面是最重要的6个让人钟情定焦镜头的理由。 1.实惠的价格 一般来说,定焦镜头要比变焦镜头的价格更低廉,相对变焦镜头,一只Prime Len采用更少的镜片组以及更简单的结构设计,一般来说,最出色的定焦镜头只有变焦镜头的一半价格,尤其是50mm焦段,几乎是各家最便宜的镜头焦段。 2.较小的畸变 畸变是变焦镜头最大的软肋,几乎所有涉及广角的变焦镜头都存在明显的畸变问题,而定焦镜头因为只需对一个焦段的成像进行纠正与优化,所以往往很少会出现畸变现象;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旁轴相机在广角畸变上比单反相机有天生优势,例如15mm/f4.5等超广角镜头甚至完全不存在畸变。 3.更锐利的成像 简单的镜片结构自然会带来更锐利的图像,尤其是那些含有ASPH非球面镜片的定焦镜头,在最大光圈下也能提供极为锐利的焦内成像。 4.柔美的焦外(Bokeh) 在相同价格下,定焦镜头可以比变焦镜头提供更大的光圈(事实上变焦镜头的极限光圈便是F2.8),也就意味着更柔和的焦外虚化(Bokeh)效果,除此之外,定焦镜头的光圈叶片更多,接近圆形的光圈会提供最漂亮的Bokeh。
最新发布

拍照时如何让美女显得更瘦些
现代美女大多以瘦为美,但又经不住美食的诱惑。现实生活中减肥是件痛苦的事,如果能在拍照时让美女尽可能“看上去”瘦些,无疑是最轻松的“减肥”良方。这里提供一些网络上、书上及专家们的小小妙招,告诉大家如何在照片里变瘦! 1.拍照时微向前倾: 一次外拍,某个摄影师给我建议是这样的,拍照时采取稍微前倾的姿势,“想象自己和羚羊一样伸展着脖子的线条,然后微微的压下下巴,就能避免双下巴出现”大多数人都是这么觉得的。 拍摄角度以高位向下拍摄的形式会有较好的效果 2.在阳光下使用闪光灯: 根据摄影师的普遍说法,拍照时首重光线,闪光灯能取改善阳光投射在脸上所造成的阴影,特别是在眼睛下方及下巴的地方特别明显。 艳冠名伶 3.将手放在臀部上: 这也是来自摄影师们的建议,这样的姿势能让肩膀线条看起来不那么宽。 星•晴

18-135mm套头反接拍超微
EF-S 18-135mm f/3.5-5.6 IS 镜头是套机镜头,不少人管它叫“狗头”,实际上它的22mm焦段的广角和135mm长焦近摄效果还是不错的。 通常的微距镜头的最大放大倍率为0.5-1倍,18-135mm镜头正常使用时的最大放大倍率约0.21倍,是不能进行微距拍摄的。通过倒接后进行测试发现最大放大倍率竟然大于4 ,进入超微拍摄范围。下面说说如何进行改装和使用。 1.改装 首先网购一个EF-67mm转接环和一个镜头后盖,并将后盖挖空,用于保护镜头卡口。如下图。 左为挖空的镜头后盖,右为EF-67mm转接环 将上面两个环接到镜头两端(卸下UV镜)。 镜头前端安装EF-67转接环 镜头后端安装挖空的镜头后盖 改装后的镜头安装到机身效果 将改装后的镜头装到相机上。将镜头的对焦模式开关拨到MF,防抖开关拨到OFF,即可进行微距拍摄。

最能打动国际影赛评委的8大摄影题材
1、表现各国风土人情的作品 各地的风土人情是国际影展取之不竭的题材。一般来说, 反映各国风土人情的作品都会具有当地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情,这类作品对于没有在那里生活过的人来说会有一种视觉上的新鲜感,以及继续探索的好奇,这也是这类片子能够打动评委的原因。在中国比如祭祀、舞龙、舞狮子等一些极具乡土特色的民俗活动,艺术呈现中国文化传承的京剧、越剧等戏曲题材的作品, 以及老茶馆、老街等具有典型中国特色的题材,都是比较受欢迎的,且均有不错的获奖命中率。 《欢庆》 摄影:陈俊杰 该幅作品在2010 年美国北乔治亚五次巡回赛中,获得旅游组5 幅次勋带奖的好成绩;同时在西班牙、奥地利、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等各个国际影赛中分别入选参展。这是一幅比较典型的反映中国农村在新春佳节到来之际祭奠先祖迎接新年的场景。不管是前景极具乡土气息的祭祀品,还是画面中人们的衣着打扮,都洋溢着浓浓的中国乡土和人文气息,飞舞的彩带增添和渲染着喜庆气氛。这类题材作品是极受各国评委喜欢的。 《山村戏班》 摄影:沈利亚 该幅作品因其浓郁的中国民俗特色,在世界各地的国际影展中具有较高的命中率。宁静的山村,一幢老房子前,一队身着传统中国戏曲服饰的演员们正在合影, 画面中演员身上鲜艳的戏服和身后的老房子形成鲜明的对比,老房子、传统民族服饰,当这些典型的中国元素都集中在一起,不由让人恍惚有一种时空倒转的错觉。 《一起跨过小桥的藏民》 摄影:李东平 荣获2011年第5届土耳其科尼亚科尼亚国际摄影展喷泉和水文化组FIAP 勋带奖,并在塞尔维亚等国际影展中入围展出。该幅作品记录了一群身穿节日盛装的藏民,列队走过一座小桥的场景,其能够抓住评委眼球的关键因素便是画面中表现出的浓郁的中国民族风。 《梦江南》 摄影:陈瑞元 这幅作品荣获第40 届纽约摄影学会国际摄影展彩色数码风光组FIAP 银牌。拍摄水乡的作品很多,在这幅作品中,作者营造了一种梦幻般的氛围。晨曦,薄雾轻笼, 宁静的水乡还在睡梦中…… 幽幽的蓝色调增添了水乡的静谧感;零星几扇小窗和河埠头的红灯笼透着暖暖的光晕,增添了几分生机,并形成一种冷暖色调的对比。我想,当这样一幅如诗如画、如梦似幻的江南水乡呈现在国外评委面前时,他们自然会由衷地感叹中国水乡的美丽及其神奇魅力了!

如何拍摄晶莹剔透超酷的饮料
如何去表现一杯饮料或者其他液体的色彩和质感?这恐怕是每个初学静物摄影的爱好者都会遇到的难题,今天我们就来解决它,而且是“超酷”的解决它。和我们之前分享过的技巧一样,这次还是使用台灯拍摄,方法也很简单。 效果 本次拍摄需要准备两盏色温不同的台灯、一张A4纸和两只一样的杯子。至于饮料,那就要看你爱喝什么了。本文以苹果味的美年达汽水为例。用台灯拍摄时亮度较低,最好使用三脚架,以保证照片清晰。在开始拍摄之前,先以台灯为基准设置相机的白平衡。最后,不要忘记把杯子擦洗干净,否则指纹和污渍会非常难看。 一般的静物拍摄,我会把主光源放在左侧,这样就能获得不错的效果。但如果这样去拍装在杯子里的饮料,结果就是——悲剧。不仅杯子的表面会有强烈的反光,饮料也显得非常可怕。该怎么办才好? 左侧用光 那么我们就来尝试一下使用背光源拍摄的方法。背光源拍摄布光很简单,只要将灯放在杯子和墙壁之间就可以。为了避免台灯进入取景范围,你可能需要将杯子垫得高一些。 单灯背光 背光源照射形成的效果不错,我们得到了带有高光区域并过渡细腻的背景,同时杯子上没有讨厌的反光,饮料的颜色和质感也有提升。其实很多摄影师都用这种单灯打背景光的办法拍摄玻璃容器内的液体,颇具神秘感,效果很不错。不过我认为这种方法拍香水或者化妆品没有问题,并不适合饮料,因为无论怎么看,这杯饮料都不像能喝的样子。所以我们还要继续调整。 我将照射背景的台灯换成冷色温的那一盏,然后就得到了下面这张照片。蓝色的背景带来了戏剧性的效果,这杯饮料开始有些吸引人了。

各类摄影题材的光圈特点及应用
设定光圈大小,可说是摄影基础技法中相当重要的一环。在按下快门之前,必先观察光线条件与拍摄环境,视情形合理设定光圈,才能够拍到清晰的画面。而且有效控制景深,能表现摄影师的拍摄意图。本篇就来介绍一些在摄影实战中典型的光圈运用与技巧。 大光圈虚化背景突显主体 我们知道,在拍摄照片时使用的光圈越大,景深越浅。利用这一点,可以避免周围杂乱的背景影响画面效果,使照片的焦点都集中在主体上,让主体更被强调出来。 光圈优先,f/7.1,1/500秒,ISO 400,焦距400mm 虽然只使用了f/7.1的中等光圈, 不过采用400mm的焦距在大约8米的距离拍摄,小鸟距离背景很远,因而获得了理想的背景虚化效果。 光圈优先,f/2.8,1/320秒,ISO 100,焦距200mm 户外人像写真、婚纱摄影常用f/2.8、F4这样的大光圈拍摄,让景深变得很浅,配合135mm的中长焦距,模糊的背景在突显主体的同时营造柔美的画面氛围。 专家提示:影响景深的其他因素。 影响景深的因素除了光圈大小以外,镜头焦距、拍摄距离的远近、背景离主体的远近都会对景深造成影响。在光圈大小和拍摄距离保持不变的前提下,使用的镜头焦距越长,景深越浅;在镜头焦距和光圈保持不变的前提下,拍摄距离越近,景深越浅;在光圈大小、拍摄距离、镜头焦距保持不变的前提下,背景距离主体越远,景深越浅。因此,设定大光圈、使用长焦镜头拍摄、靠近主体、让主体远离背景,都能够拍摄出背景模糊的浅景深照片。 弱光环境手持拍摄采用大光圈可避免画面模糊

了解镜头透视效果
初学人像摄影的朋友,可能都会遇到这么一个问题。我应该用什么焦段拍最好?用广角端焦距还是用中长焦段?大家都知道广角镜头透视效果强,长焦镜头可以减少透视,压缩背景空间,但到具体会是什么样子呢? 当我们看到这类人像作品时:照片中的模特有着曼妙的身材,展露着修长的大腿,大腿修长得甚至已经有些夸张… Timeless-Dance作品 当我们看到这类人像作品时:模特的身材中规中矩,比较符合正常的视觉感官。 菜鸟多拍作品 我们不禁会问这些效果是怎么控制的呢? 为了解答这个疑问,给大家一个比较客观的答案,我请我的同事当“模特”,使用常用焦段拍以大致相同的构图拍摄了下面一组照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个参考。 常见焦段透视效果 从这组照片来看,我们很容易发现广角端焦的透视效果夸张,尤其是24mm焦距。中长焦段的透视效果大大减弱,逐步靠近人的正常视觉感受。掌握了各焦距的透视效果后,我们就可以在今后的拍摄中有目的的选择焦距了。 注:更多请关注摄影教程栏目,三联摄影群:182959594欢迎你的加入

如何拍好你的单人照
每个人都给别人拍过照片,不管是单人照还是合照,不管用的是单反相机还是卡片机,抑或是手机。但拍照之前你思考过以下问题吗:我要给她或他拍全身照还是半身照还是特写照?机位应该在哪?应该保持多远的拍摄距离?本文就这些问题做一些解答。 全身人像作品 单人像的拍摄是人像创作的基础。学习摄影之初,中规中矩的练习非常有必要,因为这可以使你养成良好的习惯,为以后的人像创作打下基础。而我们很多摄影爱好者在学习摄影之初,不太注重基础技法的练习,这非常容易使我们养成一些不好的习惯。俗话说养成一个好习惯不容易,改掉一个坏习惯更不容易。关于这点小编深有体会,现在只好努力修正自己的不良拍摄习惯。废话少说,切入正题。 通常来讲,单人像分为全身、七分身、六分身、标准特写、局部大特写6种。我们就以人物站立姿态为例,对每种人像照的拍摄方法分别做说明。 1、全身人像 将镜头焦距调整至固定焦距135mm,当然,前提是您的镜头有这个焦段。如果没有这个焦段,就把您的镜头焦距调整至最大端,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少镜头的透视效果。在后面的几类人像照拍摄时,镜头焦距均采用此设置。与模特保持正确的距离(正确的距离是这样来判断的:通过取景器观察模特,模特基本充满画面,头部上面的空间略大于脚下的空间,俗称“天宽地窄”),俯身或者半蹲,将机位调整至大约与模特腰齐的位置。按下快门,一张标准的单人全身照便诞生了。 全身人像构图 总结:全身照的拍摄技术要领:机位与模特腰齐,头上、脚下留少许空间,且“天宽地窄”。 2、七分身人像 拍摄七分身人像需注意下身构图裁切的部位,裁切位置在小腿中间,忌裁踝关节和膝盖部位。拍摄机位大约在被摄者的肚脐位置。

初步认识人像照片的影调
人像摄影作品按影调可以分为高调人像、低调人像、中间调人像、软调人像和影调人像,这些不同的影调可以直接影响观看者的视觉感受。高调的人像作品,给人一种明快、清新、唯美的视觉感受,一副低调的人像照片,却可以让人产生凝重、深沉的联想。所谓的中间调并不是由灰调子组成的,而是相对高调和低调来说的。人像摄影的影调,除了明暗的不同之外,还有软硬的影调之分。 高调人像的用光 图片来源于网络 高调子人像的是在画面中的影调构成以亮调为主,尽量避免或少用暗调子。简单地说就是拍黑白人像时影调的组合应以白、浅灰和中灰的调子为主,而拍摄彩色人像时就应以白、明度高的浅色为主,使被摄人物在照片上呈现整体明亮的感觉,没有明显的阴影,显得清新、简洁和柔和。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影室内使用灯光来拍摄高调的人像,我们除了让被摄人物穿白色或浅色的服装并使用浅色的背景以外,布光时要采用顺光为主的方式。这样可以使照明的光线产生的阴影减少到最低得程度。 低调人像的用光 低调人像的特点和拍摄要求正好和高调人像相反,它影调的构成是以暗调为主,尽量避免或少用亮调子。拍摄黑白人像时影调的组合以黑、深灰、中灰影调为主,拍摄彩色人像时以黑、明度低的深色和中等明度的颜色为主。低调人像要能是被摄人物显得深沉与凝重。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影室拍摄低调人像,被摄人物应穿神色服装,并使用深色的背景。布光一般采用单灯侧逆光或侧光,这样会让被摄人物面部的阴影面积大一些, 光比应该控制在1 : 4 到1:6.。要依照被摄人物面部的亮度而曝光,使亮部再现为中等明暗的影调,阴影部分为暗调。

摄影师人像创作中应该避免的12种行为
要拍出好的人像作品,模特的现场表现至关重要,这不仅需要模特本身具有较好的表现力,更需要摄影师积极的引导,充分调动模特的情绪。尤其是模特和摄影师初次合作的时候,比较陌生,模特的状态很难发挥到极致,在拍摄中除了给予模特多多的鼓励和赞美,还需要注意避免以下12种不当行为。 1、把拍摄现场气氛搞得太严肃。 除了过硬的拍摄技术,良好的引导能力,学会活跃拍摄气氛使拍摄任务轻松愉快,也是人像摄影师不可缺少的技巧。拍摄过程中,绝不可对模特大呼小叫,或者脸上流露出不满的表情,或者有叹气、摇头等动作,这将大大影响模特的信心,使之难以发挥出最佳状态。她们需要的是鼓励和赞美,如果你不吝啬自己的赞美,相信模特也会回报给你最好的表现。 拍摄氛围轻松,模特表现自然 2、多余的肢体接触。 拍摄过程中,模特难免会有动作不到位的情况,或者衣服、发型需要调整的时候,这时不要急于上前亲自动手调整模特的动作,应尽量口头指导或者拿自己示范,如果有化妆师或者模特的亲人朋友在场,可请他们帮忙,以减少不必要的麻烦,也为自己在圈子里留下好的口碑。 着装较少的拍摄应避免肢体接触 3、开一些不合适的玩笑。 为了调节氛围,可以开一些轻松的玩笑,但不要针对模特的身材相貌调侃,甚至讲荤段子,这可能会让模特感觉到不舒服。 可以赞美模特的身姿,但不要开不适宜的玩笑

摄影时迷你布质道具要如何摆放
人像摄影,道具是花的叶,是情绪的延伸线,是诠释画面的引线,是缔结内心的桥梁,是模特情感的释放点,是你构图除了主体所该考虑到的次元素。道具种类繁杂,任何事物都可以成为你主题拍摄的道具。道具可大可小,大到你让模特靠在*前,*就是你的环境道具。小到蚂蚁爬上模特的鼻梁,蚂蚁就是你的道具。今天呢,我们就先挑个小骨头来啃,聊一下布质道具吧! 一、魔术头巾 除了相机和镜头,要问摄影人常带的物品中,哪个最强大?想必翻来翻去,大概要属魔术头巾了。先不提它的影像功能,单单实实在在的作用,就很牛叉。比如,外拍出行遇到有沙尘时戴在头上护头发,戴在脖子上挡风沙。戴上手腕上,可以在缠绕相机带儿的时候,起到了垫护手腕的作用。用长焦拍摄时,可以蒙住整根镜头,防水不说,还防灰尘。特别是去打鸟,防止鸟粪袭击镜头。瞳的小竹炮就是这样保护起来的。 若是用在影像上,戴头上可以缔造一种简单的古典美,全盖着头发会有一种现代的酷派味道,和戴在手腕上的感觉类似。此外,当直接蒙上眼睛的时候,就可以来一组小清新的糖水片了。关键看你怎么用?用在哪?还有一种表现朴素之美的戴法,用魔术头巾束缚女孩的马尾长发,当偏向一边扎束的时候,会有种很素洁的感觉。 所以,称它为万能头巾,一点也不为过,那么,你是怎样使用魔术头巾呢? 当魔术头巾男用时,呈现出了撒旦的酷派效果! 构图:摄影师好比一个魔术师,所有最后成型示众的作品几乎都是假的,如何把这些假的东西以逼真的效果、不留瑕疵的完美呈现出来,这是必要深思熟虑的东西。 海之诗是瞳的得力摄助,此次外拍主题尤为辛苦,先是充当司机,然后充当搬运工,中途还要充当打灯师,这一切和最后一项比起来,仅仅算是噩梦的开始。因为,在某瞳威逼利诱之下,他不得不跑把龙套。某嫩模先是爬树,在树上一坐就是半个小时,直到大腿发麻,屁股失去知觉。酷刑不仅于此,五根红绒线捆上他的五根手指,让身高1米70的模特贝贝伊坠在下面。他的手指不光遭受创意的虐待,更要遭受浅冬十月天气奇冷的考验。后来为其解绳索时,发现他的手掌果真如魔王撒旦的黑手一样,寒凉如冰。魔王撒旦终于将桀骜不驯的天使卡兰奈操纵在五指之间,是的,正如魔术师要向观众声明的开场白——来吧,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 创意: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所以一直想要拍摄傀儡系列,受人操纵的木偶少女。却总是找不到合适的创意主题和图片表达形式,直到拍摄浮游少女,才总算灵光一现,开始了提线偶的尝试。显然,这是一次比较辛苦的外拍,考虑到模特受寒,所以才没有尝试光腿光脚的创作。但是,为了画面效果,模特还是只穿着白色的丝裤。男模的现代派味道欠缺,因为发型张力不够,所以临时用上了魔术头巾,弥补了拍摄过程中发现的缺陷。 纱巾在整个画面中是迤逦如水般得存在,实现了延伸点消失这种构图模式。又因为白色衬衣的搭桥,让纱巾的近景表现从眼神中散射向画面右方。若是加上主体的视觉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