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6-9):制作网页翻转按钮
大家经常在一些网页中看到一种会随着鼠标的接触而变色的按钮,参见范例网页。这称之为鼠标翻转效果,这是根据英文rollover翻译而来的,其实不是很符合中文的语境。其原理是利用两张图片,平时显示一幅,当鼠标接触后换成另外一幅图片。如下图。这样看起来好像是鼠标接触的时候按钮变亮了。现在我们来动手制作,首先在Photoshop中将它们制作成图片,然后再做成网页。首先新建一个400×300的白底图像,新建一层,利用形状工具椭圆〖U/SHIFTU〗,在公共栏选择第3种绘图方式(填充像素),调出信息调板〖F8〗观看数值,用任意颜色在新建层中间位置画一个直径40左右的正圆(按住SHIFT保持正圆)。如下左图。0614【窗口>样式】调出样式调板,点击右上角圆三角按钮,选择“替换样式”,在出来的样式列表目录中选择“Web翻转样式”,确认目前选择的是新建层,然后使用“选中状态的蓝色胶体按钮”样式。如下中图红色箭头处。大家也可以自己选择其他颜色的。0615将新建层与背景层合并,然后【图像>修整】,如下右图所示。确定操作后图像将被裁剪为和所画的圆同等大小。这个命令的作用是根据左上角第一个像素处,或右下角最后一个像素处的颜色,在我们这幅图像中这两个地方都是白色。然后就将画面中连续的白色部分裁剪掉。这就好像现实中打印图像之后将纸张的边缘裁剪掉一样。接着将背景图层复制一层,对复制出来的图层使用曲线工具,合并高光和暗调区域(高光点229,255;暗调点60,0),形成加亮按钮的效果。如下左图。完成后我们得到两个图层,分别是暗色按钮的背景层,和亮色按钮的背景复制层。如果以上步骤无法完成,点此下载范例文件0616使用【文件>在ImageReady中编辑】〖CTRLSHIFTM〗,或点击工具栏最下方按钮,将会跳转到ImageReady中,这是Photoshop附带的一个软件,用来制作动画和网页。我们找到Web内容和图层两个调板,如下右图。后面的操作就是由这两个调板配合完成。 在完成以上5个步骤后,我们就可以开始制作鼠标翻转效果了。开始之前我们先简要介绍一下制作的原理。范例网页大家也看过,是随着鼠标的接触而发生的。这里涉及一种概念,叫事件和方法。我们的日常生活就是由许多事件和方法组成的,比如口渴是事件,喝水就是解决这个事件的方法。肚子饿是事件,吃东西就是方法。想学习是事件,看《大师之路》就是方法等等。这其实就是一种编程的思想,和人一样,电脑也是由事件和方法组成的一套逻辑系统。所以下面我们也要按照这种思路,去创建一个事件和解决方法。这个事件就是鼠标接触事件。平时鼠标不接触,我们只显示暗色按钮层(背景层)。而在鼠标接触的事件发生后,显示亮色按钮层(背景副本层)。

AutoCAD 2007 入门教程-CAD图形的输入输出
AutoCAD 2007 提供了图形输入与输出接口。不仅可以将其他应用程序中处理好的数据 传送给 AutoCAD ,以显示其图形,还可以将在 AutoCAD 中绘制好的图形打印出来,或者 把它们的信息传送给其他应用程序。此外,为适应互联网络的快速发展,使用户能够快速有效地共享设计信息, AutoCAD 2007 强化了其 Internet 功能,使其与互联网相关的操作更加方便、高效,可以 创建 Web 格式的文件 (DWF) ,以及发布 AutoCAD 图形文件到 Web 页。 AutoCAD 2007 除了可以打开和保存 DWG 格式的图形文件外,还可以导入或导出其他格式的图形。 导入图形 在 AutoCAD 2007 的 “ 插入点 ” 工具栏中,单击 “ 输入 ” 按钮将打开 “ 输入文件 ” 对话框。在其中的 “ 文件类型 ” 下拉列表框中可以看到,系统允许输入 “ 图元文件 ” 、 ACIS 及 3D Studio 图形格式的 文件。 在 AutoCAD 2007 的菜单命令中没有 “ 输入 ” 命令,但是可以使用 “ 插入 ” | 3D Studio 命令、 “ 插入 ” | “ ACIS 文件 ” 命令及 “ 插入 ” | “ Windows 图元文件 ” 命令,分别输入上述 3 种格式的图形文件。 插入 OLE 对象 选择 “ 插入 ” | “ OLE 对象 ” 命令,打开 “ 插入对象 ” 对话框,可以插入对象链接或者嵌入对象。 输出图形 选择 “ 文件 ” | “ 输出 ” 命令,打开 “ 输出数据 ” 对话框。可以在 “ 保存于 ” 下拉列表框中设置文件输出的路径,在 “ 文件 ” 文本框中输入文件名称,在 “ 文件类型 ” 下拉列表框中选择文件的输出类 型,如图元文件、 ACIS 、平板印刷、封装 PS 、 DXX 提取、位图、 3D Studio 及块等。

自己动手制作活动菜单条
用QQ聊过天的朋友都对它的自动隐藏窗口功能爱不释手,它可以使窗口显得清爽整洁而且富有动感,笔者的几个朋友都想在自己的网页中加入类似的东东,经过共同摸索发现用Dreamweaer 就可以实现这种效果,下面我们通过一个活动菜单条的制作来看看吧。 第1步:制作菜单外貌 在Dreamweaer 中新建一个文件,绘制一个层,在该层中插入一个表格(如图1),对该表格进行修饰,然后加入菜单项并建立各项的超链接,为了去掉超链接的下划线,可以编辑超链接的Css样式,在CSS样式面板中通过CSS选择器将“Link”和“Hover”的“Decoration(装饰)”均设置为“None(无)”,将“Hover”的“Color(颜色)”设置为红色,最后将设置好的样式应用到各个菜单条中(可按“F12”键预览效果)。 第2步:设计菜单的动态效果 1、选定层面,当鼠标变成“十”字形时按住左键将层面拖动到页面右上角(使整个菜单条完全露出但上边缘正好靠拢页面上边界),在窗口菜单中打开时间线面板,选定层面将其拖动到时间线上,Dreamweaer会自动产生一个长度为15帧的动画对象,拖动该动画对象的最后一个关键帧到第30帧,将其长度设置为30帧。然后在第15帧处单击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添加关键帧”选项插入一个关键帧,并将层面拖动到适当位置(如图2)。

数码摄影10个技巧
以前一定听过这种话:数码相机(以下用DC)无所不能。你只要按下按钮,一张伟大的照片就会变魔术般展现在你面前。相机越好,照出来的照片越好。果真如此吗?见鬼,当然不是了! 事实是你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消费级傻瓜DC拍出一张伟大的照片,也可以用最贵的DC拍出一张垃圾照片。漂亮的照片不是相机搞出来的,而是摄影师搞出来的。只要有一些拍摄方面的知识,再加上不断改进的愿望,你可以用你的小DC拍出能登上时代周刊的大照片。 为了帮助你在成为伟大摄影师的道路上快步前行,这里送给你10个技巧,它们会让你即使不花大价钱买昂贵的设备也能像专业人士一样拍照。 1.暖化你的照片 你注意过有些时候你拍的照片有一种冷冷的感觉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你并不是孤独呵呵。DC的默认白平衡设置是“自动(auto)”,虽然在大部分情况下都是适用的,但有时候却会让景物太“冷”了。 当你拍户外景物的时候,特别是当阳光充足时,试着把你的白平衡调到“多云(cloudy)”那一档。对,就是“多云”那一档,这个变化跟在你的镜头前加一个暖色滤镜的效果是一样的。它使得照片中红色和黄色的更加丰满,从而暖化了这张照片 图1a是在一个山区拍摄的,白平衡设置在“自动(auto)” 图1b 同一个场景,我把白平衡换成了“多云(cloudy)”,同时把一副Costa Del Mar太阳镜放在了镜头前(佳能PowerShot S200,程序模式program mode) 如果你不相信我,那就试试吧。在户外分别用自动白平衡和多云白平衡拍两组照片,然后在你的电脑上对比着看,我猜你一定会喜欢看上去暖洋洋的那一组的 2.用太阳镜做偏振镜
最新发布

大卫PS入门教程 第三课:图片的大小与裁剪
第三课:图片的大小与裁剪 前两课算是玩了一回图片,今天可要来讲一点儿基础的理论了。别害怕,还是很好玩的,也是很有用的。就是关于图片的大小与图片的裁剪。我们自己用数码相机拍摄的照片要上传到论坛上或是制作到网页中,就需要用到这方面的知识了。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先打开一张图片。就看这一张吧。色彩很漂亮的风光照片。看上去这张照片并不大。其实这是我在制作网页的时候强行缩小的。所以说图片的真实大小,仅凭眼睛看是看不出来的。我们必须要知道它的具体尺寸。这有两个办法: 第一个办法是下载图片:在网页上,用右键点“图片另存为”,就可以把图片保存在自己的电脑中。然后就可以看到这张图片的尺寸大小与文件量大小了。 第二个办法是:点一下图片,让它变成最大,然后用右键点一下图片,再点“属性”,可以看到一张图片的尺寸大小与文件量的大小。如这张图片的原图是800*568,它的文件量大小是447k。我们可以用PHOTOSHOP来改变它的长与宽,并改变它的文件量,以适应网页与论坛的需要。知道了原图的尺寸,我们就可以避免马赛克的出现。一张图片,如果放大到了超过它的原先尺寸,它就会出现马赛克。以后在制作FLASH时的时候就可以避免了。另外,有些图片需要进行选题与裁剪,让它更加突出主题,更加精练。这些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的内容。 现在我们打开PS,打开这张图片。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图片也不是它的真实大小,而是PS调整的适当的工作面显示大小。上面写着50%,只是一半。如果是百分之百的话,就要有四张拼起来那么大。它的真实大小如果在800*600的电脑屏幕上来,会占满整个屏幕,就是一张屏幕保护图片。(以下显示的图片,都是在PS中的工作图片,真实大小,没有进行网页的强行缩小)一、裁剪图片: 先来学习如何裁剪图片。点工具栏左下第三个工具“裁剪工具”。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然后到图上,按下鼠标,在我们需要留下的画面上划出一个矩形后松手。这时,我们可以看到:矩形之外的画面变暗了,变暗的部分是将要裁去的画面。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这个矩形框我们已经熟悉了,它就是调整框。我们可以移动那些小方块进行调整,还可以把矩形框旋转,直到满意为止。现在我们要考虑的只是画面的精练与美观,长与宽的比例,而不必考虑它的尺寸大小与文件量的大小。这方面过后我们会再进行处理。当你对画面满意后,就可以按下工具属性栏最右边的“对勾”,(也可以在图片内双击鼠标。)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图片就裁剪成功了。我们要的部分即矩形框内的画面被留下来了,其它部分就消失了。图片就成了下面这个样子了。

大卫PS入门教程 第六课:制作照片边框(二)
第六课:制作照片边框(二) 今天我们继续做上一课没做完的照片边框。9、还是在照片层上工作。按住CTRL键,用鼠标点一下照片层,这时,工作区里照片四周出现了选区。这是一种快捷方便的选取办法,它可以选取画面的全部轮廓,而不管它是弯曲的还是方的圆的,你一定要熟悉并牢记,这比你自己画好多了,既方便快捷又精确无误。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0、有了这个选区为基础,就可以进入制作边框了。到菜单“选择”--“修改”--“扩边”,弹出“边界选区”对话框,宽度写上30。点好。就有了边框选区了。记住“扩边”的意思是把原有的虚线变宽。而且本来是选中整张照片的内部,现在变成了只是选中一条宽宽的边线。这一点不要搞错了。图片的内部没有选中。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1、现在可以对边框进行制作了。怎么做都行。先来试一种:到菜单“图像”--“调整”--“亮度/对比度”,打开对话框。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把“亮度”的指针向左拉,到-81。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再取消选择。现在的效果就是下图这样的。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刚才是把边框选区中的象素的亮度减小了,变暗了。这种效果是我们常见的很普遍的一种效果。它的边框只是变暗,而没有去掩盖或是变色。暗的部分我们仍然可以看得清清楚楚。这是这种边框的好处。12、再回过头来试另一种:仍然回到前面有宽宽的边框选区那一步。到菜单“滤镜”--“风格化”--“扩散”,弹出对话框:就让它用“正常”,点好。

大卫PS入门教程 第七课:图片的简单合成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就跟第一课与第二课的制作方法基本一样。只是在制作的一开始,要先“复制背景层”,产生一个“背景副本”,我们的操作要在副本上进行。然后就是先圈定,再羽化,再反选,最后把四周的像素清除。具体的制作方法请参看第一课与第二课。现在我们的图层面板是这样的。请注意看:现在背景层的小眼睛关掉了,所以,在工作区,只能看到背景副本层的样子。现在这个圈定的图的四周不是白色,而是透明的。这里的效果就跟第一第二课不一样的。这样有了透明的四周,就可以放到别的图片中去合成图片了。也就是说:背景层是原始图层,它是不能透明的。要产生透明,一定要新建图层才行。 2、复制并移动一个图层。现在打开另外一张将要作为背景的图片。就是说:我们已经同时打开了两张不同的图片了。你要注意到你是在哪一张图片上工作。当你点到第一张图,右下角的图层面板就显示的是第一张图的图层。如果你点第二张图,图层面板就会显示第二张图的图层。现在工作区是这样的: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从这张抓图中,我们可以看到:现在打开了第二张图。现在的图层面板是第一张图的,说明我们还是回到了第一张图来工作。同时可以看到:第一张图上面的提示条是蓝色的。(看第二张图上面的提示条是灰色的)并且,我们点中了“背景副本层”。现在我们可以把这一层拖到第二张图上去再放手。看下图: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好,现在的图层面板变成了第二张图的了。原先有一个背景层,现在增加了一个“背景副本”层。这个“背景副本”层实际上是第一张图的,只是复制了一个层。同时,图也跑到第二张图上来了。第二张图上的提示条现在是蓝色的。背景副本层也是蓝色的。这是今天我们学习的关键方法。(其实这是复制粘贴的快捷方法。如果分步做的话,就是先点中第一张图的背景副本层,然后到编辑菜单下点“拷贝”。这样就把这一层复制了一个。然后再到第二张图点一下,点编辑菜单下的“粘贴”,这样就在第二张图上贴上了这个层。)现在事情变得复杂起来了,我们必须清醒地知道:我现在是在哪一张图片的哪一个图层上进行工作。 3、在新图中调整大小及位置。现在你就可以在新图中,进行调整了。在“编辑菜单”下点“自由变换”,会出来一个调整框。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现在我们来学习这个调整框的使用方法:一、旋转:四周有8个小方点。中间有一个十字架的小圆点。这是中心点。旋转就是以这个圆点为中心的。这个中心点也是可以拖动的。你可以把它拖到任意地方,甚至拖到图片的外面去。需要旋转时,只要把鼠标放在图形的外围,就会出现双头弯箭头,移动鼠标就可以把图片旋转了。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二、缩放:当把鼠标放在直线上的时候,就会出来直的双箭头,就可以拉动进行缩放了。为了防止图片失真,尽量按住SHIFT键,去拉动四角上的小方点。这样,长与宽是等比例缩放的。 关于图片的变形,在编辑菜单下还有个“变换”,里面有好多项。自己去试着玩玩就知道了。这里就不细讲了。 调整图片满意之后,可以按回车定下来。 4、合并图层。现在图层面板上有两个图层。有的时候,我们为了进一步做别的效果,需要把两个图层合并成一个图层才能继续。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这时,可以点图层面板右上角的小三角,会打开一个菜单,这里面有很多项目。我们点“拼合图层”。现在看到图层面板上只有一个“背景层”了,而图形已经粘合在了一起。再也分不开了。想要分开,除非到“历史纪录”去反悔了。所以,在合并图层之前一定要把所有的工作都做到位,想好了再合并。合并后,存储为PSD格式,文件量会小很多。 好。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以下内容: 1、制作有着透明外围的圈定图。 2、同时打开两张图片,并在它们之间进行图层的复制与粘贴。 3、对画面进行变形调整。 4、合并图层。 现在回过头来想一想:哦,原来所谓图片合成就是把几张图片上经过处理的图层放到同一张图片中来,然后调整它们的大小位置,它们各自有自己的画面,同时也有一大块透明的面积,能让我们透过去看到别的图层。这样一层又一层,好多好多的图层组成了丰富多彩的整体画面。图片合成就是这么一回事。有的广告可能会有十来个图层呢。 在图片合成的工作中,还要注意一点:就是图片的长与宽。两张图片的长与宽(要看它们的像素)相差不能太悬殊。否则就容易出现马赛克。 复习题: 1、能不能在背景层制作有透明背景的图层? 2、怎样知道我是在哪一张图片的哪一个图层上进行工作? 3、怎样把一个人的照片翻个面?(脸向东改为脸向西) 4、为什么要合并图层?

大卫PS入门教程 第八课:快速蒙板
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一个非常有用的方法,就是使用快速蒙板来画出选区。(请注意:这里我们学习的是“快速”蒙板,这是一种比较简单的蒙板。以后,我们还将会学习正式蒙板,即“图层蒙板”。) 以前,我们是用选框工具或是套索工具来圈定我们所要留下的画面,就是画一个选区;或者通过选区的增加与减去来确定我们所要的画面,最后通过反选,把我们不要的部分清除掉。 现在我们来看上边的这张图。它的边框是杂乱无章的,又像是用很粗糙的排刷刷过的,刷到的地方就显示出来了,没刷到的地方就是白色的了。这种样子在艺术图片中经常会使用到。 可是,这样的选区,用椭圆选框工具肯定不行,如果用套索工具细细地描,也很难画出刷子的效果来。原来,它是用蒙板的方法制作出来的。 今天我们来学学这个方法。边做边理解吧。1、打开一张照片,把照片放大到最佳大小,方便我们工作。2、为了让大家方便理解,我们先来做个实验。你可以先用椭圆选框工具或是套索工具,在图片上任意画一个选区。3、点一下工具栏中的“以快速蒙板模式编辑”。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现在画面上出现了大面积的半透明的红色毛玻璃。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注意看一下图层面板,这里并没有增加一层。这红色的东西就是快速蒙板。在选区以内的画面,是没有红色的,只有选区以外才有红色。这让我们想到:这是选区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凡是我们要的,就是完全透明,不发生任何变化。凡是我们不要的,就用红色的蒙板给蒙起来了。那么,只要我们改变红色的区域大小形状或者是边缘,也就等于是改变了选区的大小形状或边缘。所以说:蒙板就是选区,只不过形式不一样而已。这是我们第一个要理解的。4、选区是很难改变它的边缘的,要细细地用套索工具来弯弯曲曲地画,而蒙板就方便多了。我们可以用画笔来画。点画笔工具,把前景色设为白色(为什么要选白色下面会讲,这很重要),不透明度选为100%,再到上面属性栏的“画笔”后的下拉三角形菜单里,找到“63”这是一种大油彩蜡笔笔刷。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63是指它的粗细,可以任意改变的,你也可以选别的笔刷。)现在就用这种笔刷在画面上画,把刚才的椭圆部分扩大。我们看到,画笔好像是橡皮擦一样,把蒙板擦掉了。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这正是因为刚才我们选的是白色。这样就产生了我们所需要的选区。 如果你觉得选区太大了,要改改小,那就把前景色改成黑色,再来画。现在画出来是红色半透明的蒙板。这也是蒙板的好处,可以随意地修改,比套索工具画选区方便多了。这里,我们发现一点:在蒙板上,是不能画上彩色的。(因为这只是选区,不是绘图)。用白色画,画出来是透明部分,是我们要的部分。用黑色画,是半透明红色蒙板,是我们不要的。如果你用灰色来画,就是羽化。如果你用深红色来画,它会自动变成深灰色。如果你用浅红色来画,它就会变成浅灰色。这里,最重要的是记住:白色是我们选中的,黑色是我们不要的。这一点千万不要搞反了。而且在今后的通道学习中,还要用到的。(你也可以用橡皮擦。橡皮擦与画笔是相反的。黑色的橡皮擦等于白色的画笔。)5、当你觉得满意之后,点刚才“以快速蒙板模式编辑”左边的按钮“以标准模式编辑”。蒙板变成了选区。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了,反选,清除。跟以前做的一样。如果你是用来跟别的图去合成的,那么一开始就要“复制图层”,这样,清除的部分是完全透明的。 好了,蒙板也不是那么神秘吧?以后你在做选区的时候,也不必先画一个椭圆了,打开照片后,直接转入蒙板模式,用黑色画笔把不要的部分涂抹出来,再用白色画笔改改,再转回到标准模式,选区就有了。或者是打开照片,进入蒙板模式后,给整个图片填充黑色,这样,全图都是半透明的红色。再用白色画笔来画出需要保留的部分。这个方法用于抠图也是非常有效的。复习题:1、用什么颜色的画笔可以去掉蒙板?什么颜色的画笔可以增加蒙板?2、为什么在蒙板上画不出彩色?3、在蒙板上想画一块羽化的区域,用什么颜色的画笔来画?

大卫PS入门教程 第九课:用快速蒙板抠图
什么是抠图?就是把一张图片中纷繁杂乱的物件中,取出一部分有着清晰边缘的物体或人物来,以便进一步的艺术加工。这是最常用到的操作。我们来看下面这两张图: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可以想见:左图中的花就是从右图中抠出来的。它的边缘非常清晰,这里可不允许用“羽化”了。这朵花的四周是透明的,黑色部分是我为了让大家看清它的边缘而在下面加了一个黑色的图层。这朵花就可以用到别的地方去合成图片了。让那些从来不可能生长荷花的地方也长出荷花来,可以把这朵花放到冰山上去。学会抠图,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是一个重要的基本功。 抠图有多种方法,有些很简单,有些非常复杂。今天我们先来学一个简单的,就是利用快速蒙板来进行抠图。这对我们进一步巩固快速蒙板的使用学习也有极大的好处。 之所以说是简单的抠图,因为用快速蒙板还只能抠一些边缘比较平滑,没有什么毛剌的物体。如果是毛绒绒的东西,快速蒙板也是无能为力的,需要有更高级的手法来抠图。 下面我们开始来做这个练习。1、打开这张图片,复制背景层。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在花的四周有一个红色的方框,这就是我们现在放大了的局部的位置。在导航器的下边,有个三角形的拉点,你可以左右拉动它,向左是方框变小,向右是方框变大,直到全图。你也可以直接去移动红框,来移动所要显示的局部。在左下角有个170%,这表示目前图片的放大倍数。这个导航器对于我们进行抠图特别有用。所以一定要学会熟练地使用它。3、现在,点工具栏上的“以快速蒙板模式编辑”。这时,虽然画面没有变化,但是在图片上沿的蓝色条中,文件名的后面,出现了“快速蒙板”字样,我们知道是进入了快速蒙板了。我们就在背景副本层上进行抠图。然后把画布拉到适当的大小。然后用放大镜点这朵花,让花放大到可以看到花的边缘。这样可以方便我们的工作。2、现在能看到的,只是放大的局部。为了看清这个局部在全图中的位置,可以到“窗口”菜单,点“导航器”,出现了导航器面板。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在花的四周有一个红色的方框,这就是我们现在放大了的局部的位置。在导航器的下边,有个三角形的拉点,你可以左右拉动它,向左是方框变小,向右是方框变大,直到全图。你也可以直接去移动红框,来移动所要显示的局部。在左下角有个170%,这表示目前图片的放大倍数。这个导航器对于我们进行抠图特别有用。所以一定要学会熟练地使用它。3、现在,点工具栏上的“以快速蒙板模式编辑”。这时,虽然画面没有变化,但是在图片上沿的蓝色条中,文件名的后面,出现了“快速蒙板”字样,我们知道是进入了快速蒙板了。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4、现在,给这个图层填充黑色。整个画面就呈浅红色了。这一层浅红色就是快速蒙板。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第二种方法是结合套索工具来做。在没有进入快速蒙板之前,先用套索工具把花朵大致地圈起来,然后再进入快速蒙板。这样,花朵这部分已经是透明的了。四周是浅红色的蒙板。 有些朋友说,他的蒙板正好相反,是选中的部分出现浅红色的蒙板,不选中的地方反面是透明的。这可能是软件以前别人改动过设置。你可以双击“以快速蒙板模式编辑”按钮,会出现一个对话框: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这里的色彩指示,应该点在“被蒙板区域”而不是“所选区域”。在这儿,你如果不喜欢以红色做蒙板,可以把这个颜色改成别的颜色。不透明度也可以改。5、从上一节课上,我们知道:用画笔在画面上画时,如果用黑色,就是增加蒙板,是我们所不要的部分,如果是用白色,就是去掉蒙板,是我们所要的部分。现在我们点画笔工具,选清晰边缘的笔刷(不要选边上朦胧的笔刷)。笔刷的粗细先选5个像素。再把前景色设为白色。用画笔在花内来回画,就会出现没有蒙板的清晰透明的画面。

大卫PS入门教程 第十课:通道就是选区
第十课:通道就是选区 上一节课,我们学了用快速蒙板来抠图。这是非常有用的。蒙板是可以用画笔来反复修改的,最后还是回到选区来进行进一步的操作。真是又方便,又灵活。好用极了。 今天我们再来学一种新的选区,就是通道。这个名称翻译得不太贴切,让人摸不着头脑。我学通道时,花了好几个月的时间来理解,老是搞不清楚。其实呢,只要一句话:通道就是选区。跟快速蒙板差不多,只不过是更复杂更高级更有用的选区。这一点请大家牢牢地把握住,就比我省下来几个月的时间了。(当然,说通道就是选区,是不太严密的。这是通俗的说法。就像说“人就是猴子”一样是不太科学的。但能让人充分地理解到其本质,不太科学也是允许的吧。) 还是让我们用实例来学习通道吧。先看下面两张图: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左边是原图。右边是经过加工的,有了一些动感。我们就来做这个。 1、先用套索工具以及快速蒙板把汽车抠出来。(前几课没学的可就糟了。但我们正是在此基础上深入的呀,没办法了)形成一个选区。(这也算是对前几课的小测验啦)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2、还是学过的。存储选区。最好是起个名字叫“汽车” 3、关键时刻到了。打开“通道面板”。(如果没有的话,到窗口菜单下点“通道”。)我们可以看到下面的样子: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在通道面板上,有好几个层。RGB、红、绿、蓝,最后一个是“汽车”层。我们看到工作区中是一个白色的汽车轮廓。四周全是黑色的。这个意思大家应该会明白了:这跟画快速蒙板是一个道理:白色是我们所要的,黑色是我们所不要的。原来,我们存储选区,就是存在这儿呀!是的。看上面的“颜色面板”,只有黑白,没有别的颜色。选区的特点就是黑白世界。因为它只表达两个选择:要,还是不要?还有就是灰色,模棱两可,但灰色还是黑与白的混合。我们也可以在这儿来涂涂画画,用白笔画出我们要的,用黑笔画出我们不要的。 3、那么我们就来画画看。不要取消选区,我们要在选区内部来画。我们用一种新的方式来画,顺便学点新东西,就是“渐变工具”。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所谓“渐变工具”,就是要向画面上加上颜色。但是,这颜色跟以前填充颜色不一样。填充是只有一种颜色,渐变色,是有好多种颜色按一定的规则,如线性渐变或是径向渐变,慢慢地变过去,加上的多种多样的颜色。 今天先来学前景色与背景色线性渐变色。先看一下,你的工具栏上的前景色是不是白色?背景色是不是黑色?如果不是,请设置一下。(这只是为了大家统一学习说明方便) 点中“渐变工具”,再看上面的属性栏。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点一下图中箭头所点的那个按钮,那是“线性渐变”,就是一排一排地变化过去的颜色。然后再按左边数第二个,那个最大最宽的按钮“点按可编辑渐变”,这里可以指定颜色。弹出一个对话框:

Photoshop打造超酷的火焰汽车
之后去滤镜>风格化>查找边缘。再次重复同样的事情,才能有另外一层,但混合模式,使用硬光。之后,您可以合并成一个这2层。 在同一层,我们在第1步中创建的,让我们套用高斯模糊。转到滤镜>模糊>高斯模糊。该值会有所不同取决于你工作的决议。在我来说,我为半径1.6。之后,改变混合模式为卵石。重复层保持相同的混合模式,但是让我们的再次应用高斯模糊,去滤镜>模糊>高斯模糊,并使用3.6像素。重命名此层为“top”。重复层中的第一步,我们创建和合并了这一个。然后再重复第一层,并重新命名它为红色,去图像>调整>色相和饱和度。选择着色,改变饱和度为100。该层的混合模式将被覆盖。让我们再次重复这个黄色版本。转到图像>调整>色相和饱和度和色相40。照此再次创造一个橙色的版本,然后色调和饱和度使用-22。改变后的黄色和橙色层的不透明度为50%,并把它们的文件夹内。您可以通过选择和去图层>图层。然后选择与本集团去图层“>”矢量蒙版,然后删除上车的车尾部分的轮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