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ps减去顶层形状不管用什么意思在哪设置?
在用ps做路径或者形状合成的时候,经常会做所谓的布尔运算,也就是形状或者路径的加减乘除,其中比较难理解的是减去顶层形状,如果只是减去形状,可能要更容易理解,那么减去顶层到底是什么意思,哪个是顶层形状,顶层是怎么设置的,能更改么,带着这些问题且看本文讲解。 1、路径工具选中之后,在上端选项的【路径操作】菜单中,可以找到【减去顶层形状】, 2、举例说明一下,左侧工具栏切换到【椭圆工具】,在背景图上绘制出一个圆形,图层面板上可以看到新增了一个形状图层,笔者设置为形状,是为了更加方便理解,当然这里也可以绘制路径。 3、一个圆形形状画出来之后,如果要再画一个元,可以直接在背景图上话,默认情况下鼠标变为【加号】样式,此时会自动新增一个形状图层,也就是说这两个形状,产生了两个图层,如果要做布尔运算,是需要先合并形状,在进行设置,形状的合并可以使用快捷键“Ctrl+E”, 4、绘制第二个圆,也可以在一个图层上完成,前提是先按Shift键,此时鼠标变为了一个大一个小【双加号】样式,按住shift键,再按住鼠标左键,此时就可以松开shift键了,如果想要正圆形,可以继续按住shift键, 5、两个圆形绘制完成,默认的路径操作都是【合并形状】,也就是相加的效果,大圆加上小圆,得到的还是大圆,所以没有变化,想要得到圆环的效果,就要减掉小圆,此时用【路径选择工具】点击选中小圆,上端选项中,点击【路径操作】图标,下拉菜单里面,点击【减去顶层形状】, 6、最终的效果如下图所示,小圆被减去,剩下的是圆弧效果, 7、那么为什么小圆就是顶层图形?因为先画的大圆,后画的小圆,所以小圆处于顶层,其实形状的层级是可以手动设置的,选中形状之后,点击上端选项【路径排列方式】,下拉菜单里面,可以看到【将形状设置为顶层】,以及其他选项,所以【减去顶层形状】,就是减去处于顶层的那个形状。 路径的布尔运算,需要路径或者形状处于一个图层中,如果在操作中遇到问题,可以在下方留言讨论。

Photoshop 鼠绘紫魅妖姬
最近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一个非常妖媚的女子,她拥有超黑而又超密的睫毛、黑黑的眼线、大片的腮红、红红如水晶般的双唇、乌黑的头发。充满着神秘气息的女子,很是抢眼。笔者今天来告诉大家此紫魅妖女的PS鼠绘制作过程。 老规矩,我们先来看看我们要打造的这位紫魅妖姬的样子: 最终效果图 1.首先打开PS,建立一个新的文件,长宽自己来定就可以最重要的是分辨率定为72就可以。正常屏幕观看给72就可以如果要打印出来的话就要根据纸张的大小、材质来定了。多多学习一下打印方面各个参数也是很不错的,对以后的实践工作会带来很大的帮助。(图1-1) 图1-1 2.用钢笔工具把人物的大体轮廓勾画出来,这个图绘制的是正面的效果,正面比较好绘制,把路径保存起来。新建一个图层,填上皮肤的颜色,这里皮肤的颜色RGB值为:239、198、178。(图2-1) 图2-1

用Photoshop打造撕纸文字效果
最终效果图 1、新建一个文件,设置宽度为10厘米,高度为5厘米,分辨率为300像素,模式为RGB的白色文件。 2、打开通道面板,在控制面板下方单击“创建新通道”按钮,生成新的通道Alpha 1,执行菜单栏中的“滤镜”“渲染”“云彩”命令,效果如图01所示。 图01 3、进入图层控制面板,在控制面板下方单击“创建新的图层”按钮,生成新的图层“图层1”,选择工具箱中的“横排文字工具”,在文件窗口中输入文字,效果如图02所示,按确认键,文字变为选区,效果如图03所示。 图02 图03 4、单击工具箱下方的“以快速蒙版模式编辑”按钮,使图像进入快速蒙版状态,效果如图04所示。 图04 5、执行菜单栏中的“滤镜”“像素化”“晶格化”命令,在弹出的“晶格化”对话框中,将单元格大小选项设为7,如图05所示,单击好,效果如图06所示。 图05 图06 6、单击工具箱下方的“以标准模式编辑”按钮,使图像退出快速蒙版状态,效果如图07所示。 图07 7、打开一幅报纸图片,并调整它的色相/饱和度,效果如图08所示。执行菜单栏中的“编辑”“定义图案”命令,在打开的对话框中单击确定,将报纸定义为图案。 图08 8、执行菜单栏中的“编辑”“填充”命令,打开填充对话框,设置参数如图09所示,选择自定图案为报纸图案,单击确定,文字效果如图10所示。 图09 图10

抽线效果新思考
Photoshop中的混合模式是其理解难点,它的实质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看不见蚁行线的选择。通过混合模式,可以以确定的方式决定哪些色阶的像素被屏蔽或者改变,因此,了解混合模式的作用机理,对用户有的放矢地使用PS达到目的非常重要。下面通过一个实例,说明如何使用PS中的颜色减淡模式抽出图像中的线条,以及由此引发的思考。 打开图像。 将“背景副本”的图层混合模式由正常变为“颜色减淡”,文档似乎变得空无一物,但是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图像上还有一些黑色的杂点。想一想这是原图中的什么色阶的像素?
最新发布

玩转PS“自由变形”工具
自由变形:编辑――自由变换(快捷键:Ctrl+T)辅助功能键:Ctrl、Shift、Alt。其中Ctrl键控制自由变化;Shift控制方向、角度和等比例放大缩小;Alt键控制中心对称。一、正常情况下(不按任何键)(1)拖动边框:单边缩放(2)拖动角点:长宽同时缩放(3)框外旋转:自由旋转,任意角度二、Shift+鼠标(1)拖动边框:单边缩放(同一(1),即无影响)(2)拖动角点:长宽等比例缩放(3)框外旋转:以15°的倍数旋转三、Ctrl+鼠标(1)拖动边框:自由平行四边形变换(2)拖动角点:角度,和相邻两边发生变化(3)框外旋转:自由旋转,任意角度(同一(3),即无影响)四、Alt+鼠标(1)拖动边框:对边等比例缩放,角度不变(2)拖动角点:中心对称的自由缩放(不是等比列)

PhotoShop使用加深减淡工具为照片虚化背景
我们拍摄人物照片时都希望能拍出漂亮的虚化 背景 而突出人物,但有时因为各种原因背景却很清晰而影响了主题。前面的 后期 练习课我们也学到了镜头模糊的工具,可能有了一点背景虚化的印象。今天我们要练习的就是在人物背景虚化上产生真正的由近及远而逐渐虚化的“大光圈”效果。现在上图原图,背景比较清晰效果图;背景模糊第一步 用磁性套索工具勾勒出人物第二步 对未勾选到的位置用多边形套索工具0像素再选。之后对选区反选按组合键Ctrl+Shift+I第三步 添加快速蒙版,按快捷键Q键,未选取部位为红色,表示被保护区域

PhotoShop CS5的增强3D功能详细教程
(2)执行“3D”→“从3D文件新建图层”命令,选择本实例配套素材“汉堡模型.3DS”文件3)在工具箱中选择“3D对象旋转工具”,对图像进行旋转 4)在其选项栏中精确设置旋转数值

PS简单制作媲美壁纸的美丽渐变背景
玩ps要灵活变通~有时候我们需要美丽的渐变来做背景或者做壁纸 但是光是用PS自带的渐变选项来做就太死板了.有时候随机的渐变可以给人带来更多惊喜我用高斯模糊来创造渐变!首先在一个白色背景上随意的用模糊笔刷画上需要的颜色 但是注意既然是渐变 颜色要从浅到深或者相反~不然就不是渐变喽~看下 这个是我画完后的图 白色背景下要留出大量空间 颜色太满了反而会不干净之后 执行 滤镜--模糊--高斯模糊 数量就要按照自己的图来适当选择 看着舒服 自己能接受就行喽~

跌落少女的拍摄方法
很多影友们好奇这样的照片是如何拍摄的,高速连拍?后期合成?小编起初也十分好奇。 “这是一张叫跌落的人像片子,很多人在看之后很好奇,这是怎么拍的?是不是让模特从椅子上摔下来的?回答当然不是,怎么能让模特摔倒在地呢?。” 那接下来摄影师宋行V将为《跌落少女》的摄影秘诀。 摄影师简介 我叫宋行V,现在是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大三的学生。 开始玩摄影到现在快两年了,从第一台入门级的500D到现在的5Dmark2, 以及更换的近十个镜头,在摄影上投入了相当多的时间和金钱。 个人照片的风格比较日系,主拍风景和人像。在课余时间,我 在学校担任了摄影协会副会长和艺术团影音部部长的职务。 来认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摄友,组织各类摄影活动。我希望自己在今

卡片机闪光灯使用技巧,卡片相机摄影知识
所谓摄影是光与影的艺术,好的光线能让我们更为清晰的拍摄到想要的景物,而合适的光线方位与强度的配合也能使我们所拍的景物更加饱和、更具层次。大多数场合,我们都借助于太阳的光芒进行拍摄,而少数情况下,在太阳不在场的夜晚不少人便会回避摄影这一动作,因为在更加考验用光的夜景拍摄中,我们手边卡片机的闪光灯却常常是一个令人头痛的角色。一方面不开启它我们在光效条件较弱的夜晚根本无法对焦拍摄,而另一方面闪光灯的参与往往让我们拍不到想要的景色,或者让拍摄到的人像十分难看。 其实卡片机的内置闪光灯并没有那么狰狞,它也可以是我们拍摄的可爱小助手,只需要简单几招用对了它,你一定会发现闪光灯的使用的确让你的照片“闪闪更可爱” 了。文章中我们将针对常见的五大闪光灯使用误区进行介绍,下次当你遇到这五个拍摄环境便能大胆用光不用怕啦。 图为:妙用闪光灯卡片机拍摄大全 我们通常使用的卡片机,在其机身前部镜头附近有它的内置闪光灯,通过相机的设置我们可以定义其强制闪光、强制闭闪、自动闪光等。使用自动档,我们的相机会根据环境敏感程度自动选择开启或者关闭闪光灯,在夜晚光线较暗的环境中,为了保证手持相机的稳定拍摄,我们的相机常常为我们自动打开闪光灯以增亮环境亮度从而缩短快门时间。但是,并非所有昏暗环境都非如此使用闪光灯不可。 图为:卡片机内置闪光灯标示 图为:有些小相机的闪光灯具备可抬起装置 要逆光拍,要闪光拍 许多人觉得只有在光线暗的环境中才需要闪光灯,其实不然。也有许多人觉得大白天拍人像不应该逆光拍,其实也未必。抛弃你以往的拍摄刻板,逆光加闪光就能拍到表情自然而明亮的人像照片。我们中的大多数,在平时拍摄人像时总爱选择顺光拍摄,这样一来人物面部便会有足够的曝光,然而顺光拍摄不仅容易让被摄者难以睁开眼、摆不出自然好看的表情,更是容易在面部颈部出现大反差的阴影,让人脸不自然不均匀也不好看。这个时候我们不妨尝试逆光拍摄,让我们的小麻豆不必被强烈的太阳光所困扰,尽情发挥表情天赋。 图为:顺光拍摄人物免除出现阴影块 表情也不自然 图为:逆光拍摄时主体表情自然 面部曝光均

拍出最吸引视线的人像作品
在构图上,达·芬奇改变了以往画肖像画时采用侧面半身或截至胸部的习惯,代之以正面的半身像构图,透视点略微上升,蒙娜丽莎双手交握,平行于画面底边,胳膊肘处在画面的两角,人的整个姿态形成金字塔构图。拉斐尔等人都曾模仿过这种构图。当然这在今天也仍有借鉴意义。 坐姿时,可以让模特把手放在椅子把手上;站立时,让模特手捧一束花,稍微侧立都可以有效地形成金字塔构图。另外让人物会尽可能地填满画框,避免过多背景分散观者注意力。 还有一个不能忽略的元素是,达·芬奇把蒙娜丽莎的眼睛安排在和观者平视的角度。这样,观众就会觉得是在直视蒙娜丽莎,而不是我们在仰视她或她在仰视我们。 法国工程师帕斯卡尔·科特利用自己设计的高清晰数码相机(包括紫外线和红外线等技术手段)为《蒙娜丽莎》拍摄了一幅2.4亿像素的超高清晰度照片。照片每英寸像素达到15万,也就是说,照片上蒙娜丽莎的面部大小是画作上的24倍。 科特认为蒙娜丽莎本人的肤色应该是暖粉色,她身后的天空应该是生动的蓝色,而不是现在人们所看到的灰绿色。科特认为,画面目前展现出的深绿色背景是500年岁月中油墨颜色沉淀的结果。 吸引视线第二步:渐隐背景突出主体 现在看来习以为常的大光圈、浅景深在当时可算是革命性地创新。因为当时的画家都喜欢让主题和背景都有丰富的细节──而蒙娜丽莎的背景则有些渐隐的效果,远处的景色在焦点之外,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景深。不过可以看到达·芬奇并没有使用“最大光圈”,背景只是渐隐而没有彻底模糊,这在突出主体和交代背景之间做了较好的平衡。 此外,关于背景还有值得我们注意的:不是大家经常讨论的背景是否完全垂直对称,也不是关于背景是否来自于画家的臆想;而是背景的颜色,它是轻柔且温和的,不会有喧宾夺主的问题。

色调与视觉情境的掌控秘方
一幅数码摄影作品,根据主题的需要,拍摄者要在创作过程中对画面中影像的层次、结像虚实的对比以及色彩的明暗关系等进行调整控制,这就形成了作品的影调。 摄影作品的影调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种:从明暗关系上可分为高调、低调和中间调;从色彩关系上可分为冷调和暖调;从影像的层次反差上又可分为柔调和硬调。 高调画面 高调是以大面积的白色或浅色影像与小面积的深色影像相对比而形成的画面。但是一般在画面中深色和暗部是作品的主体或重点,白色和浅色部分是画面的衬底或次要部分。高调画面给人一种轻快、纯洁、淡雅、明亮的感觉,适于表现儿童、少女以及卫生、科教一类的题材。 拍摄高调作品时,背景应选择白色或浅色做底色,且在布光时应加大背影光的强度,以增强与被摄主体的明暗反差。拍摄人物肖像类作品,被摄人物服饰也应选择白色或浅色的衣物为主,以保证画面中黑色和暗部是作品中的画龙点睛部分。 用数码单反相机拍摄高调画面,在测光时应当选择暗部主体为测定点,且可加大半级曝光量,以保证画面明亮些。拍摄高调照片时用光应以顺光为主,尽量减小被摄物体的明暗反差和不良的阴影,使画面主体层次更丰富些。 雾天可以拍摄出理想的高调画面,成功的关键在于前景黑色主体物的选择,它们往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飞鸟画面拍摄于河北沧州海滩,当时为雾天,第二张摄于北京延庆妫河上,也是浓雾天。 玉兰花虽不是在雾天拍摄,但此时太阳也已落山,是利用天空反射的柔和光线拍成。 低调画面与伦勃朗用光法

闪灯高阶新玩法 应准备哪些摄影器材
摄影这件事,一直无法离开「硬件」的讨论。要拍照,手上至少要有一部机身及一个镜头吧?镜头或是机身的好坏,多少会影响成像的质量,留待下回讨论。就Herman老师的教学规划来说,闪灯的基础玩法,不外乎相机、镜头,再加一支闪灯。闪灯在不加装任何配件下,都属于基础的应用,晋级高阶闪灯,可从「离机闪灯」或离机闪灯搭配控光配件开始,有哪些该准备的器材呢? 进阶离机闪灯,所需配件: 1.架设灯光的装备 所谓的架灯装备,就是当闪灯从相机上拿开之后,要有一个方法让它放置在我们要打光的地方。分为「座」及「伞座关节」二项来讨论。 a.小型底座 一般是随着闪灯出售时,附在完整包装内。有了它,闪灯便可以「摆置」在任何平面上,如地板、桌子……等等。在外出时,如果想要低调地使用闪灯,就可以用它,各厂牌的底座设计大同小异,如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