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IF函数这样用,还不会的打屁屁
小伙伴们好啊,今天小编和大家分享一个日常工作中经常用到的函数——IF。这个函数常用于非此即彼的判断,写法是这样的:=IF(判断条件,结果为TRUE时返回啥,结果为FALSE时返回啥)1、常规判断如下图所示,需要根据B2单元格的条件,判断备胎级别。C2输入以下公式:=IF(B2=”是”,”条件还算好”,”备胎当到老”)公式的意思是:如果B2等于“是”,就返回指定的内容”条件还算好”,否则返回”备胎当到老”。2、填充内容如下图所示,要根据B列的户主关系,在C列填充该户的户主姓名。C2输入以下公式:=IF(B2=”户主”,A2,C1)公式的意思是:如果B2等于“户主”,就返回A列的姓名,否则返回公式所在单元格的上一个单元格里的内容。当公式下拉时,前面的公式结果会被后面的公式再次使用。

Excel工作簿合并的方法
Excel工作簿合并的问题是我们经常遇到的大问题,那么今天就来说一说Excel工作簿合并的问题。例如下图中,要合并四个分公司的数据到一张表里进一步汇总,有人会说 非VBA不能解。在这里我要说 OUT——借助Microsoft Query 即可完美解决,并且,还可以实现数据添加删除时的自动更新哦。下图中模拟的是四个公司的工资表,存放在不同工作簿内: 接下来就看看,如何将这个四个工作簿的数据汇总到一个工作簿内:打开汇总工作簿,依次点击 【数据】选项卡,【自其它来源】→【来自Microsoft Query】如下图:

word2010如何插入表格
在Word2010文档中,用户可以使用“插入表格”对话框插入指定行列的表格,并可以设置所插入表格的列宽,下面让小编为你带来word2010如何插入表格的方法。 word表格插入步骤如下: 第1步,打开Word2010文档窗口,切换到“插入”功能区。在“表格”分组中单击“表格”按钮,并在打开表格菜单中选择“插入表格”命令,如图1所示。 图1 选择“插入表格”命令 电脑教程 第2步,打开“插入表格”对话框,在“表格尺寸”区域分别设置表格的行数和列数。在“‘自动调整’操作”区域如果选中“固定列宽”单选框,则可以设置表格的固定列宽尺寸;如果选中“根据内容调整表格”单选框,则单元格宽度会根据输入的内容自动调整;如果选中“根据窗口调整表格”单选框,则所插入的表格将充满当前页面的宽度。选中“为新表格记忆此尺寸”复选框,则再次创建表格时将使用当前尺寸。设置完毕单击“确定”按钮即可,如图2所示。 图2 “插入表格”对话框关于word2010的相关文章推荐:1.word2010怎么插入表格2.Word2010中怎么创建自定义的表格样式3.word2010怎么插入图表

如何更改Word2013文档的默认字体和字号
在默认情况下,Word 2013使用的文字大小为五号,字体为宋体。对于用户来说,不同的文档对文字的大小和字体会有不同的需求。对于固定格式的文裆来说,。 2、打开“字体”对话框,对文字的样式进行设置,。 3、此时,Word将给出提示对话框,提示当前设置的默认字体和字号信息。。完成 选择后,单击“确定”按钮关闭对话框,当冉次启动Word时,文档的默认文字样式将变成设置的值。 更多相关阅读如何更改Excel2013工作薄的默认字体Excel2013中设置默认字体的方法Office2013中将Calibri和Calibri Light字体等默认字体更换为宋体的方法
最新发布

12个月的数据12个工作簿,如何统计?
问题来源今天有朋友问起12个月的数据,放在12个工作簿里,如何快速计算相同项目的平均值?教给大家一个不用函数,也不用汇总12个工作簿,直接可以计算的方法——合并计算。由于录制动图大小的限制,以4个月的工作簿为例来解。示例数据如下:合并计算实现方法第一步:新建一个汇总工作簿如果12个工作簿的行标签列标签都没有合并单元格,那么新建的汇总计算的工作簿可以空着,不用提前写行标签列标签。第一步:在汇总工作簿中使用合并计算【数据】——【合并计算】——【选择计算函数】——【添加引用位置】,如果引用位置包含了行标签列标签,则选择【首行】,【最左列】,然后完成合并计算。过程如下动图:

excel图表怎么计算2018年的2月有没有29日?
假设今天是2018年2月28日,明天是3月1日,为什么不是2月29日?估计很多人都知道原因:2018年是平年,不是闰年,平年2月只有28天。那么,EXCEL里怎么用公式判断某一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呢?今天,就给大家介绍这个公式。通过这个公式,重点要学会:OR(或)函数、AND(与)函数、MOD(求余)函数的使用。公式实现在E2单元格输入公式:=IF(OR(AND(MOD(D2,4)=0,MOD(D2,100)<>0),MOD(D2,400)=0),”闰年”,”平年”),确定,即可判断D2单元格年份(2018)是平年还是闰年。如下图:(闰年定义:年数能被4整除而不能被100整除,或者能被400整除的年份。)

CELL函数提取工作表名称
之前文章中,述了目录的做法。但,有朋友问,如果不做成目录的形式,而是只提取工作表的名称,有什么方法?今天就一个提取工作表名称的函数——CELL。公式实现如果想提取的工作表名称带有完整的路径与所在工作簿,可以用公式:=CELL(“filename”)如果只想保留工作表名称,去掉路径、所在工作簿等信息,可以用公式:=RIGHT(CELL(“FILENAME”),LEN(CELL(“FILENAME”))-FIND(“]”,CELL(“FILENAME”)))如下图:公式解析

CHOOSE函数用法集锦
一、CHOOSE函数简介:语法:CHOOSE(index_num, value1, [value2], …)CHOOSE函数语法具有以下参数:index_num 必需。 用于指定所选定的数值参数。 index_num必须是介于1 到 254 之间的数字,或是包含1 到 254 之间的数字的公式或单元格引用。如果 index_num为 1,则 CHOOSE返回 value1;如果为 2,则 CHOOSE返回 value2,以此类推。如果 index_num小于 1 或大于列表中最后一个值的索引号,则CHOOSE返回 #VALUE!错误值。如果 index_num为小数,则在使用前将被截尾取整。value1, value2, … Value1是必需的,后续值是可选的。1 到 254 个数值参数,CHOOSE将根据 index_num从中选择一个数值或一项要执行的操作。 参数可以是数字、单元格引用、定义的名称、公式、函数或文本。基本用法举例:

CHOOSE函数用法集锦——与SUM、VLOOKUP、IF、MATCH配合使用,查找更轻松
今天有位朋友留言问CHOOSE函数的用法。那今天就给CHOOSE函数做个用法集锦。关键操作一、CHOOSE函数简介:语法:CHOOSE(index_num, value1, [value2], …)CHOOSE函数语法具有以下参数:index_num 必需。 用于指定所选定的数值参数。 index_num必须是介于1 到 254 之间的数字,或是包含1 到 254 之间的数字的公式或单元格引用。如果 index_num为 1,则 CHOOSE返回 value1;如果为 2,则 CHOOSE返回 value2,以此类推。如果 index_num小于 1 或大于列表中最后一个值的索引号,则CHOOSE返回 #VALUE!错误值。如果 index_num为小数,则在使用前将被截尾取整。

CONCATENATE、CONCAT、TEXTJOIN文本连接函数集锦
今天就有朋友问:文本连接有没函数?今天就来三个文本连接函数:CONCATENATE、CONCAT、TEXTJOIN。CONCATENATE函数函数简介功能:将两个或多个文本字符串联接为一个字符串。语法:CONCATENATE(text1, [text2], …)text1(必需):要联接的第一个项目。项目可以是文本值、数字或单元格引用;Text2, … (可选):要联接的其他文本项目。最多可以有 255 个项目,总共最多支持 8,192 个字符。用法举例

COUNT+MATCH,统计两列有多少重复值
今天有朋友问如何统计两列重复的个数,他想来统计前两个季度销售都进入前一百名的人数。这了好述,把数据改成了统计都进入前十的人数,如下:关键操作公式:在D2单元格输入公式:=COUNT(MATCH(A2:A11,B2:B11,0)),以CTRL+SHIFT+ENTER结果。公式解释:MATCH(A2:A11,B2:B11,0):MATCH函数使用A2:A11为查询值,在区域B2:B11中进行依次查找,查找方式为0,即精确查找,结果返回A2:A11在B2:B11区域首次出现的位置。

COUNTIF+OFFSET:统计动态区域内数字出现的个数
问题情境如下样表:左侧为彩票开奖记录区,右侧为记录数字出现次数的区域。要求:随着彩票开奖记录的逐条增多,实现数字的出现次数自动变化。公式实现在I2单元格输入公式:=COUNTIF(OFFSET($B$2,,,COUNT(B:B),5),H2),确定,可得数字0出现的次数,公式向下填充,可得所有数字出现的次数。

COUNTIFS函数:统计满足多个条件的单元格数量
有一位朋友留言说,他们平时统计成绩的时候,往往是统计成下图这种方式,问我有没有好的方法快速统计。推荐COUNTIFS函数:关键步骤提示COUNTIFS函数介绍:语法:COUNTIFS(criteria_range1, criteria1, [criteria_range2, criteria2],…)中文语法:COUNTIFS(区域1, 条件1, [区域2, 条件2],[区域3, 条件3],…)最多允许 127 个区域/条件对。在本示例中:在F2单元格输入公式:“=COUNTIFS($A$2:$A$135,G$1,$C$2:$C$135,”>=”&$F2)”

COUNTIF函数:不同部门职工编号
COUNTIF函数:不同部门职工编号!关键操作提示:1、不同部门职工编号,一般要求由“所在部门编码”与“职工在本部门内的编号”组成;2、不同部门的编码,一般都是给定的,可以用VLOOKUP函数从给定的部门代码区域查找;如果没有给定的编码区域,也可以用IF函数;3、本示例中VLOOKUP函数的写法:VLOOKUP(A2,$F$1:$G$5,2,FALSE),其中“$F$1:$G$5”部门代码区域,一定要绝对引用,以保证公式往下填充的过程中区域不变;4、职工在本部门内的编号由COUNTIF函数填充出来。COUNTIF函数是在指定区域内查找给定条件的单元格的数量。本示例查找原则是:”在查找区域内出现了几个职工所在部门名称,那职工在本部门的编号就是几”。COUNTIF($A$2:A2,A2),其中“$A$2:A2”,是相对引用,是一个起始单元格不变,结束单元格可变的可变区域。公式每往下填充一个单元格,区域就增加一个单元格,5、TEXT函数,是可通过格式代码向数字应用格式,进而更改数字的显示方式。TEXT(COUNTIF($A$2:A2,A2),”000″),是将职工编号变成三位。6、“&”是文本连接符,连接前后两个文本。本示例中将单位编码与职工编号连接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