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Word2003公式编辑器哪里找?两种方法教你快速寻找
word公式 编纂器在哪 近来看了一下, 许多 伴侣在问word2003找不到公式 编纂器,哎,小编也很无语,一个 重复 屡次解答的 成绩又要在说一遍。我 痛快写篇教程算了,两种 办法教你 疾速找到公式 编纂器。将公式 编纂器 疾速启动按钮 增加到自 界说栏① 咱们 能够点击自 界说栏 内里的下拉箭头, 挑选 增加或删除按钮–自 界说。②在 号令标签中找到 拔出–公式 编纂器。③按住不放, 间接拖到主界面任何一个 地位都行。 间接 翻开公式 编纂器①单击菜单栏– 拔出– 工具。② 挑选Microsoft 公式 3.0, 肯定。③ 便可 立刻 翻开公式 编纂器, 咱们 能够在 编纂器 内里很好的 输出数学公式 标记了。

Excel重复数据的提取和删除重复行的方法
本文介绍了几种常见的Excel重复数据提取和删除的方法,例如合并计算、SQL、数据透视表、高级筛选、函数等等。 Excel删除重复行、筛选重复数据一直是个热门且使用率很频繁的一个知识点。 Excel重复数据提取筛选、删除的方法也很多,比如通过高级筛选、数据透视表、函数、SQL、合并计算等等来完成。 第一,通过高级筛选删除重复行。 单击数据 → 筛选 → 高级筛选,列表区域为需要进行筛选的数据,勾选“选择不重复的记录”,右边就是得到的不重复数据。 提示:在Excel 2007以上版本的新增功能,直接有“删除重复项”功能,可以很方便的删除重复行。 第二,使用数据透视表提取不重复数据。 选择A4:A22区域,插入——数据透视表,将字段拖动到行标签处,就提取出不重复行的数据。 第三,使用SQL语句提取不重复数据。

如何打开或关闭Excel2003图表中文字的自动缩放功能
在Excel2003中,当我们拖动图表四周的黑色句柄调整图表的大小时,默认情况下,其中的文字会随着改变大小,如图表中坐标轴、标题、图例中的文字。当图表变大时,这些文字也会相应增大,反之会减小。当更改图表大小时,有时可能不希望其中的文字大小也作相应的更改。要同时禁用坐标轴、标题和图例文字的“自动缩放”功能,可以对图表区的字体作如下设置。1.在图表区双击鼠标,弹出“图表区格式”对话框。图表区位于图表四周的空白区域,如图。 2.在“图表区格式”对话框中,选择“字体”选项卡,取消勾选“自动缩放”。 3.单击“确定”按钮。还可以单独对坐标轴、标题或图例中的文字禁用“自动缩放”功能。例如对坐标轴文字禁用“自动缩放”功能,可以双击坐标轴,然后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进行同样的设置即可

excel2007打印条码教程
在Excel中录入好数据以后进行打印,其中有一些文档可能有条码,这个条码该如何打印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关于excel2007 打印条码的教程,希望阅读过后对你有所启发! excel2007 打印条码的教程: 打印条码步骤1:首先给Excel安装一个Microsoft Barcode Control 9.0控件。 打印条码步骤2:接下来,执行“视图→工具栏→控件工具箱”命令,在弹出的控件工具栏中单击“其它控件”选项(图1),在出现的命令选项列表中选择Microsoft Barcode Control 9.0,屏幕上又出现一个空间面板(图2)。 打印条码步骤3:这时,你只要在Excel页面中用鼠标画框,就可以在工作表中插入一个条形码(图3)。 打印条码步骤4:若要修改条形码下端的数字,只需右击插入的条形码,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属性”命令,在弹出的“属性”设置对话框中,对Value值进行修改,在其中输入需要的条形码数字,然后将工作表保存后退出。再次打开该工作表时即可看到修改后的条形码了。看了excel2007 打印条码的教程还看了:1.excel2007 打印条码的教程2.如何在Excel上制作条形码3.Excel2007中怎么利用控件生成条形码
最新发布

Excel数据透视表系列教程二
删除数据区域内所有空行的方法有多种,比如排序、高级筛选、自动筛选、VBA编写。下面小编就这几种删除空行的方法逐一介绍。 本文实例为员工的工资和个税清单。在这个数据清单中就存在一些空行,为了制造数据透视表,首先就需要将这些空行删除掉。 第一种删除空行的方法:排序法 第一步,在数据清单的右侧插入一个辅助列,D列。 第二步,在D列中输入1,2,3,4,5,6,……连续的自然数序列。 第三步,单击“数据”——“排序”,对职工姓名列(A列)进行升序排序,这样就将数据区域内的所有空行排在了数据区域的底部。 第四步,删除数据区域内底部的所有空行。 第五步,对D列进行升序排列,恢复数据的原始位置。 第六步,删除辅助列,就得到删除所有空行后的数据区域。 第二种删除空行的方法方法:高级筛选法 在利用高级筛选工具筛选并删除数据区域内的所有空行之前,首先要设置条件区域。进行设置条件区域需要了解条件区域的设置规则。 为了筛选并删除数据区域内的所有空行,需要对数据区域内各列的数据进行判断,也就是判断在某行各列是否有数据。对于文本型数据,星号(*)表示有数据,对于数值型数据,不等于好(<>)表示有数据,这样,就可以在原始数据区域之外的任意单元格设置条件区域。 设置完成条件区域后,单击“数据”——“筛选”——“高级筛选”命令,弹出高级筛选对话框,在“列表区域”文本框输入列表区域“$A$1:$C$20”,在“条件区域”输入“$E$2:$G$5”,选中“将筛选结果复制到其他位置”, 并在“复制到”输入“$I$1:$K$1”,单击确定即可。 第三种删除空行的方法方法:自动筛选法 第一步,单击“数据”——“筛选”——“自动筛选”命令。 第二步,从“姓名”单元格的下拉列表中选择(非空白)选项,得到筛选结果。 第三步,选取数据区域的所有单元格,按下F5键,弹出“定位”对话框,单击“定位条件”,选择“可见单元格”,确定。 第四步,复制,在需要保存数据的空白单元格单击,粘贴。 第五步,删除原始数据区域。 第四种删除空行的方法方法:VBA代码 编写下面一段出现,运行这段程序,就可以迅速的将原始数据区域内的所有空行删除。Sub DeleteEmptyRows()Dim LastRow As LongDim r As LongLastRow = ActiveSheet.UsedRange.Row – 1 + ActiveSheet.UsedRange.Rows.CountApplication.ScreenUpdating = FalseFor r = LastRow To 1 Step -1If Application.WorksheetFunction.CountA(Rows(r)) = 0 Then Rows(r).DeleteNext rApplication.ScreenUpdating = TrueEnd Sub

Excel设置奇偶行的不同底纹
在excel2003中,用户可以要设置如图所示的奇偶行不同底纹,方法如下: 1.选择要设置不同底纹的单元格区域,例如上图中的A1:F19区域,单击菜单栏的“格式”——“条件格式”,打开“条件格式”对话框。 2.在“条件格式”对话框中,单击“条件1(1)”的下拉箭头,在列表中选择“公式”项,在右边的文本框中输入公式: =MOD(ROW(),2) 3.单击“格式”按钮,在“单元格格式”对话框的“图案”选项卡中选择单元格底纹颜色为淡蓝,单击“确定”按钮。 4.单击“条件格式”对话框的“确定”按钮。 此条件格式的公式用于判断当前行是否为偶数行,如果是,则填充颜色到单元格中,否则就不填充。根据此思路,还可以设置奇偶行为不同颜色,原理与前文中设置双色的国际象棋棋盘式底纹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如果希望设置格式为每3行应用一次底纹,可以使用公式: =MOD(ROW(),3)=1 如果希望设置奇偶列不同底纹,只要把公式中的ROW()改为COLUMN()即可,如: =MOD(COLUMN(),2)

怎样用Excel计算累计天数的方法
当我们计算定期存款和国债的利息时,经常要计算存款的累计天数,如果用手算,不但很慢,而且也不准确。如果用Excel计算将是十分方便的。需要计算累计天数的场合很多,比如,计算临时工的工作天数;计算某个货物的上架天数;计算某个农作物的生长发天数;计算任何一年的初伏日等。还有:西安世园会是2011年4月28日开幕,距今还有多少天?伦敦奥运会是2012年7月27日开幕,距今还有多少天?巴西世界杯是2014年6月13开幕,距今还有多少天?再比如:老汉我十几天后就要满80周岁了,那么,我来到这个世界上已经有多少天了呢?所有这些需要计算累计天数的地方都可以用Excel计算。大小月、平年、闰年它都会考虑进去,不需你操心。计算累计天数的步骤如下:① 用“开始”→“程序”→“ Microsoft Office ”→“ 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打开Excel窗口,见下图; ② 把输入法转到英文状态,并在窗口的编辑栏中输入日期相减的计算公式。如上图所示;我输入的是 = “ 2011-03-17”—“ 2008-06-12 ”。即我要求电脑计算由2008年6月12日到2011年3月7日之间相隔了多少天。③ 回车后,在A1单元格中就会出现计算结果了。结果是998天。注:如果你输入的是=“2011/3/7”-“2008/6/12”,计算机也承认;如果你把两个日期颠倒一下,天数也对,只是有时可能有个负号,可以不管它。

表格中删除不需要的行、列或单元格
上一篇我们讲到工作表中插入行列和单元格,今天我们来说说Excel中当工作表的某些数据及其位置不再需要时。可以将它们删除。使用命令与按【Delete】键删除的内容不一样,按【Delete】键仅清除单元格中的内容,其空白单元格仍保留在工作表中,而使用“删除”命令则其内容和单元格将一起从工作表中清除。空出的位置由周围的单元格补充。 使用“删除”命令在当前表格中删除不需要的行、列或单元格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选定要删除的行、列或单元格。 2、单击“编辑”-“删除”命令,将弹出“删除”对话框。如图1所示。 图1 3、选中需要的单选按钮。并单击“确定”按钮。各单选按钮含义如下: “右侧单元格左移”单选按钮:选定的单元格或单元格区域被删除。其右侧已存在的单元格或单元格区域将填充到该位置。 “下方单元格上移”单选按钮:选定的单元格或单元格区域被删除。其下方已存在的单元格或单元格区域将填充到该位置。 “整行”单选按钮:选定的单元格或单元格区域所在的行将被删除。

使用菜单命令设置Excel单元格字体
上一节我们说了使用Excel2003“格式”工具栏设置字体,今天来给大家简单的说说使用菜单命令设置Excel单元格字体。 在Excel2003中使用菜单命令设置字体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选定要设置字体的单元格或单元格区域,如图1所示。 图1 2、单击“格式”-“单元格”命令,在弹出的“单元格格式”对话框中单击“字体”选项卡,在“字体”列表框中选择“华文新魏”选项。如图2所示。 图2 3、单击“确定”按钮,结果如图3所示。

Excel2003的打印预览功能
即使使用了各种排版方式和打印选项,打印后的工作表也许同预期的效果还有差别。Excel2003的打印预览功能,可以模拟显示打印结果,观察各种设置是否恰当,如果不能满足要求,再加以修改。 进行打印预览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在“文件”菜单中选择“打印预览”命令。 单击常用工具栏上的“打印预览”按钮。 在“页面设置”对话框中单击“打印预览”按钮。 在“打印”对话框中单击“打印预览”按钮。 以上的Excel打印预览功能都能得到打印预览窗口,如图1所示。 图1 打印预览窗口中提供了以下一些按钮,以便用户更好地完成预览中的操作:

Excel2003中如何拆分单元格?
下图是我将多个单元格合并成了一个单元格,现在我们开始拆分; 用鼠标右键单击需要拆分的单元格,然后在弹出列表中选择“设置单元格格式”,在弹出的“单元格格式”里面“对齐”的下面将“合并单元格”前面的钩去掉,然后确定就OK了;(如下图) 下面是我拆分以后的样子。

Excel2003在表格中如何固定表头
有时候我们在Excel中统计数据时希望将表头一些固定名称不动,然后滚动下面的数据来光看数据。比如下图所示的成绩单,我们希望将上面的成绩单和姓名、语文、数学等各科目数据固定起来,然后滚动查看下面的姓名和分数情况。具体操作如下: ①首先,我们将鼠标定位到需要固定表格的下面。如,这里我选中第一行的姓名中,如下图: ②单击“窗口”菜单栏中的“冻结窗格”即可; 此时,我们就可以固定上面的表头自由滚动查看下面的数据了。

制作Excel斜线表头
在报表里面制作斜线表头是中国人特有的习惯,遗憾的是Excel并没有直接提供对这一样式的良好支持,所以这个问题成为了BBS上最常被提问的问题之一。本技巧将介绍一些方法,尽可能完美地解决这个问题。74-1 单线表头如果表头中只需要一条斜线,可以利用Excel的边框设置来画斜线,然后填入文字内容。在单元格内画斜线的方法如下。选定单元格,按<Ctrl+1>组合键调出“单元格格式”对话框。在“单元格格式”对话框的“边框”选项卡中,在“边框”区中单击斜线按钮。如图74-1所示。 图74-1 在单元格内画斜线画好斜线后在单元格内填充表头内容的方法有三种。

Excel2013中怎样计算方差
方差、均方差,可能现在回想起来都有点陌生。但是,我们在初中数学里面就有所接触,方差可以反映数据的偏移程度,多用于零件测绘行业,在Excel表格中,有时需要计算出方差,然后以此绘制出图表,客观额表示出偏移程度,那么到底怎么计算方差呢?下面是Excel 2013中计算方差的方法,希望小编整理的对你有用,欢迎阅读: 方差的概念 方差是各个数据与平均数之差的平方和的平均数。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中,方差(英文Variance)用来度量随机变量和其数学期望(即均值)之间的偏离程度。 均方差的概念 也称之为标准差,是各数据偏离平均数的距离的平均数,它是离均差平方和平均后的方根,标准差能反映一个数据集的离散程度。平均数相同的,标准差未必相同。 Excel中计算方差与均方差的公式: ①启动Excel2013,先随便输入一些数据值,然后我们开始计算方差,在C5单元格输入公式:=VAR(A5:A10),Var函数是一个计算方差的函数。 ②然后是计算均方差,公式如下:=STDEV(A5:A10),STDEV是个计算均方差的函数。 ③得到结果之后,我们发现均方差其实就是方差的正值平方根,所以,第二步的公式也能这样写:=SQRT(VAR(A5:A10))。 SQRT()函数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