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CorelDRAW绘制绿色的森林一角场景
该实例制作了一幅森林场景画面,画面以绿色调为主,通过不同绿色之间的搭配关系营造出丰富的色彩关系。在处理手法上要注意表现画面的纵深感,并且要层次分明、主次有序。图3-2为本实例的完成效果。图3-2 本实例完成效果3.1.1 技术提示本实例的画面具有一定的纵深感,制作时通过为图形添加阴影效果,拉开了画面的层次,给人一种纵深的空间感。如图3-3所示,为本实例的制作流程。图3-3 本实例制作流程3.1.2 制作步骤:绘制远景植物(1)启动CorelDRAW,新建一个工作文档,在属性栏中将“微调偏移值”设为0.1mm,其他参数保持系统默认。然后使用“矩形”工具,在视图中绘制矩形。如图3-4所示。

Photoshop调出唯美冷色效果的外景人像
最终效果原图1、打开素材图片渐变映射调整图层,参数如下 选用较暖的明暗色作为叠加层,确定后把混合模式改为“叠加”,不透明度改为:30%,如下图。2、创建色彩平衡调整图层,参数及效果如下图。

(10-2):使用字符调板
1012以上是在文字工具的公共栏中出现的选项。在点击了字符调板按钮后即会出现字符调板【窗口_字符】,如下图。在其中可以对文字设定更多的选项。在实际使用中也很少直接在公共栏中更改选项,大多数都是通过字符调板完成对文字的调整的。其中的字体、字体形式、字号、颜色、抗锯齿选项就不重复介绍了。注意其中的为亚洲文本选项,需要在Photoshop首选项〖CTRL_K〗的常规选项中开启“显示亚洲文本选项”才会出现。1013拼写检查选项是针对不同的语言设置连字和拼写规则,如下右图显示了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对同样文字的不同连字方式。注意,末尾连字只有在框式文本输入时才有效。因为框式文本是自动换行的。通过手动换行的文字是不会有连字效果的。有关框式文本的输入方法在本节后面部分介绍。连字和拼写规则对于中文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汉字为单体结构,即一个汉字字符已携带完整含义,而字母系语言需要多个字符组合才能携带完整含义。也正是因为汉字携带的信息巨大,因此现在电脑的计算能力还不足以完美处理中文化的信息结构。-1014行间距控制文字行之间的距离,若设为自动,间距将会跟随字号的改变而改变,若为固定的数值时则不会。因此如果手动指定了行间距,在更改字号后一般也要再次指定行间距。如果间距设置过小就可能造成行与行的重叠。如下左图是自动行距与手动指定为12像素行距的比较。如果有重叠发生,下一行文字将会遮盖上一行。1015竖向缩放相当于将字体变高或变矮,横向缩放相当于变胖和变瘦,数值小于100%为缩小,大于100%为放大。如下右图中3个字分别为标准、竖向50%、横向50%的效果。-1016在字符调板中有比例间距和字符间距,它们的作用都是更改字符与字符之间的距离,但在原理和效果上却不相同。我们可以动手来理解它们的区别,新建一个足够大的图像,打上simple这几个字母,字体为黑体,大小为72像素。如下图左端所示,我们看到整个文字的宽度是由字符本身的字宽与字符之间的距离构成的。这两者都是在制作字体的时候就定义好的。有的字符本身较窄,但其左右的字距也较大,这样做是为了保证每个字符占用的宽度一致。否则,较窄的字符就只能占用较小的宽度。但这种设计却也造成了字符之间疏密不同。如下图中的mp之间与pl之间的疏密就不同。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使用中文字库输入字母的时候,Windows系统自带的黑体、宋体、楷体字体都存在这种现象。因此输入英文时应避免使用这些字体。字宽与字距间的比例将随着字号的大小相应改变,也就是说,对于同一个字体来说,字号越大,字符之间的距离也越大。反而反之。那么,字符间距选项的作用相当于对所有字距增加或减少一个相同的数量。可手动输入数值。如下图中将字符间距减去100,所有的字符间距都减去100,字符就互相靠拢了。但是这样做并没有改变疏密不同的情况,尽管mp已经是互相紧靠着密不透风,但pl还是有很大的距离。当然,如果继续减少字符间距也可以最终令pl之间也“密不透风”(设为-300左右),但mp之间却会产生重叠的效果了。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算式来理解:假设mp原来的距离为100,pl之间的距离为300,当字符宽度设置为-100的时候,mp之间的距离为0,pl之间的距离还有200。要令pl之间的距离为0,字符宽度必须设置为-300,但同时mp的距离必须为-200,所以mp产生了重叠的现象。比例间距选项的作用是同比例地减少(注意,只能是减少而不能增大)字符的间距。按照上一个算式中的前提来假设计算的话就是:当比例间距设为50%,相当于所有字符间距减半(mp间距为50,pl间距为150),当设为33%的时候,所有字符间距减为原先的三分之一(mp间距约为30,pl间距为100),当设为100%的时候,所有字符的间距就都被降为0了。因此我们看到的效果是所有字符都彼此依靠(抗锯齿选项及字体形式的不同可能带来微小差异)。1017间距微调选项是用来调整两个字符之间的距离,使用方法与字符间距选项相同。但其只能针对某两个字符之间的距离有效。因此只有当文本输入光标置于字符之间时,这个选项才能使用。1018竖向偏移(也称基线偏移)的作用是将字符上下调整,常用来制作上标和下标。正数为上升,负数为下降。一般来说作为上下标的字符应使用较小的字号。如下图。1019强迫形式的名称是我们为了与文字形式相区别而起的,它的作用也和文字形式一样是将字体作加粗、加斜等效果,但选项更多。即使字体本身不支持改变形式,在这里也可以强迫指定。它与字体形式可以同时使用,效果加倍(更斜、更粗)。其中的全部大写字母选项的作用是将文本中的所有小写字母都转换为大写字母。而小型大写字母选项的作用也是将所有小写字母转为大写,但转换后的大写字母将参照原有小写字母的大小。如下图所示。上标与下标选项的作用与竖向偏移类似,就是增加了可同时缩小字号的功能。下划线选项与删除线选项的作用是在字体下方及中部产生一条横线。

用PS完美抠出复杂的羽毛头饰的简单教程
打开如下图片,复制图层,将 背景 层锁定。我们将在复制层进行抠图,隐藏背景层。选择 >> 色彩范围,打开色彩范围窗口,选择最左边的吸管工具并点击图像背景,这时在色彩范围窗口中你会发现被选择部分变成了白色,移动颜色容差滑杆,使得图像大部分区域变成黑色,并且背景易于选取。提示:要添加颜色到选区时,应使用中间的吸管工具点击要添加的色彩部分2 获得选区,在通道面板中,按下“将选区存储为通道”按钮,得到一alpha通道,取消选择(Ctrl+D),点击“Alpha 1”层,这时图像变成黑白色。提示:图像中的黑色区域是我们要保留的部分,白色为要扣除的部3 这时我们发现图像中还有部分灰色区域,这些将成为半透明区域,所以必须将他们调整为纯黑色或纯白色。图像 >> 调整 >> 色阶,打开色阶窗口,由左向右拖动黑色滑杆直到灰色区域变为纯黑色为止。由右向左移动白色滑杆将白色区域变的更清晰4 选择黑色笔刷并提高笔刷边缘硬度,涂抹需要保留的区域,用白色笔刷涂抹羽毛边缘,根据涂抹区域大小的不同使用不同粗细的笔刷
最新发布

Photoshop图层解析:图层管理
1.选择图层 如果图像有多个图层,必须选取要使用的图层才能正常的修改图层上的图像,对图像所做的更改只影响这一个图层。一次只能有一个图层成为可编辑的图层,这个图层的名称会显示在文档窗口的标题栏中,在图层调板中该图层旁边会出现画笔图标。 2.隐藏、显示图层内容 在我们不需要对某些图层上的内容进行修改时,可以将这些图层上的内容隐藏起来,设计面板上只留下要编辑的图层内容,这样一来就可以更清楚的对作品作修改了。在图层调板中点击图层旁边的眼睛图标就可以隐藏该层的内容了,再次点击该处可以重新显示内容。按照此方法同时可以改变多个图层的可视性。 3.更改图层顺序

Photoshop图层模式详解
Normal 模式 : 这是绘图与合成的基本模式,也是一个图层的标准模式.当一个色调和选择的图像区域合成进入到背景中时, Normal模式将下面的象素用增添到图像中的象素取代,这是对背景象素的一个直接替代. 在Normal模式中工作时,在最终确定一个编辑之前可以通过单击并拖动Opacity滑标来改变绘图和选择的不透明度,其中Opacity滑标在合成与合并图层时出现在Layers调色板上,在绘图时则出现在Brushes调色板上. Dissolve 模式 : 本模式将前景色调随即分配在选择区域中,因而破坏一个选择或笔画.Dissolve模式在绘图时有用,可以创建宽距离的"条纹",从中附加奇特的效果以及创建复杂的设计.Dissolve模式还可以将一个选择融入到一副背景图像中,以及将图层融合在一起,其效果与照片不同. Behind 与 Clear 模式 : 这些模式只能用在图层上,背景图像无法在此模式绘图.Behind模式将不透明的象素当作屏蔽的象素, 一个图层? 有不透明的象素才可以接受色调. 这样即相当于在一张不透明纸的背面作图,而纸的下面则已经存在一个设计. Clear模式将不透明的象素转化成透明,并且只能用于划线和画桶工具. Multiply 和 Screen 模式 : 这些模式可能是一个设计者在绘图与合成时可以要求的最有用的模式.其中Multiply的功能与Screen模式的功能正好相反. 在Multiply模式中绘图时,前景色调与一副图像的色调结合起来,减少绘图区域的亮度.一个较深的色调通常就是在Multiply模式中绘图的结果,并且效果看上去就象用软炭笔在纸上画了深深的一道. 在用作合成浮动选择的模式时,Multiply模式在选择融合背景图像时突出其较深的色调值,而选择中较浅的色调则会消失. Overlay 模式 : 本模式加强绘图区域的亮度与阴影区域,将这种模式用到一个浮动选择时,会在背景图像上创建一个强烈的亮度与阴影区域. 一副图像的中间色调区-既没有亮度也没有阴影-再用Overlay模式作图时染上当前前景色调,而在Overlay模式中的浮动选择则会将大多数的色调数值融合入背景图像中.在一副图像中创建一个幻影似的物体和超亮的标题时本模式特别有用. Soft Light 与 Hard Light 模式 : 这是组合效果模式,这两种模式都影响到基础色调(所谓基础色调就是在上面绘图合成一个选择的背景图像的色调).如果一个背景区域的亮度超过50%,那么Soft Light模式就增加绘图和合成选择的亮度,而Hard Light模式则掩蔽其亮度. 如果下面的背景区域象素的亮度值低于50%,Soft Light模式就加深该区域,而Hard Light则增加其色调值. Darken 与 Lighten 模式: Darken模式只影响图像中比前景色调浅的象素,数值相同或更深的象素不受影响. 相反,Lighten模式只影响图像中比所选前景色调更深的象素. Darken与Lighten模式对绘图和合成的效果要比Screen和Multiply模式产生的结果过于强烈时就需要用Darken,Lighten模式. Difference模式 : 本模式同时对绘图的图像区域与当前前景色进行估算,如果前景色调更高,则背景色调改变其原始数值的对立色调. 这种模式下用白色在一副图像上绘画会产生最显著的效果,因为没有一个背景图像包含比绝对白色更亮的色调数值. Hue模式 : Hue模式只改变色调的阴影,绘图区域的亮度与饱和度均不受影响. 这种模式在对区域进行染色时及其有用. Saturation模式 : 如果前景色调为黑色,这种模式就将色调区域转化为灰度. 如果前景色调时一个色调值,那么此模式在每一个笔划下均增大其底下象素的基础色调,减少灰色成分. 不是黑色的前景色调在此模式中不起作用. Color模式 : 本模式同时改变一个选择图像的色调与饱和度,但不改变背景图像的色调成分-在大多数照片图像中组成视觉信息的特性. 用此模式来改变人物衣服的颜色将非常有用。 Luminosity模式 : 本模式增加图像的亮度特性,但不改变色调值. 在增亮一副图像中过饱和的色调区域时要小心谨慎,用笔划使用此模式时,将Brushes调色板上的Opacity下降到大约30%.

Photoshop图层解析:基本概念
一、图层概念 使用图层可以在不影响整个图像中大部分元素的情况下处理其中一个元素。我们可以把图层想像成是一张一张叠起来的透明胶片,每张透明胶片上都有不同的画面,改变图层的顺序和属性可以改变图像的最后效果。通过对图层的操作,使用它的特殊功能可以创建很多复杂的图像效果。 二、图层面板 图层面板上显示了图像中的所有图层、图层组和图层效果,我们可以使用图层面板上的各种功能来完成一些图像编辑任务,例如创建、隐藏、复制和删除图层等。还可以使用图层模式改变图层上图像的效果,如添加阴影、外发光、浮雕等等。另外我们对图层的光线、色相、透明度等参数都可以做修改来制作不同的效果。图层面板如图(1):图(1)上图中显示出了图层面板最简单的功能,1是图层的菜单功能,点击向右的菜单就可以看到它的功能,包括:新建、复制、删除图层,建立图层组,图层属性,混合选项,图层合并等等功能。2就是图层,3是可以看到图层上图像的缩略图。 在Photoshop中在“窗口”菜单下选择“图层”就可以打开上面的面板,如果想改变图1中3缩略图的大小可以,点击1的三角形按钮展开功能菜单选择“调板选项”打开选择对话框(图2),然后设置缩略图的显示大小了。

Photoshop图层解析:图层操作
这次我们来讲讲图层操作。 1.新建图层 我们可以在图层菜单选择“新建图层”或者在图层面板下方选择新建图层/新建图层组按钮(图1)。图(1)2.复制图层 需要制作同样效果的图层,可以选中该图层点击鼠标右键选择“复制图层”选项,需要删除图层就选择“删除图层”选项。双击图层的名称可以重命名图层的名字(图2)。图(2)

解读Photoshop等高线
可能大家一直认为等高线就是沿图像纵向切割所得到的剖面,这种说法我个人并不认同,早在《Photoshop图层样式套餐II》的时候我就开始反驳这种说法。到底是怎样,首先截取《Photoshop图层样式套餐II》中的一段来让大家做个大概的了解。此教程建议您通读2遍。 Quote:我们能看到物体是因为光的反射,而等高线则模拟了这一切。表面凹凸不平的物体,反射的光线就让我们感觉到物体表面的凹凸程度,因为各部分反射的光线强度不一样,或者说白色白的程度不一样,让眼睛感觉会更亮一些。(白色为亮部,黑色为暗部)而如果物体是黑色,那就是吸收了所有的光,而不反射任何光线到人的眼睛,那样人就看不到这个物体,或者说感觉不到物体的凹凸,只是一个黑色的平面。白色反之。等高线决定了物体特有的材质,物体哪里因该凹,哪里因该凸就由等高线来控制。(等高线带来不同的亮度,而亮度决定了物体的凹凸,记的这么说的等高线只控制明暗而不是对物体本身的材质)而很少一部分则是数值参数的关系。。图层样式的好处就在于可以随时套用,想真正运用图层样式,熟悉图层混合模式,等高线原理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我们对等高线的剖面线理论做个简单驳斥1、我们首先用斜面浮雕样式做出一个立体按钮,参数如图:2、我们为它加入斜面浮雕中子集等高线效果做到这一步我们暂且先理解等高线为剖面线然而,我们将高光和暗部的设置对调,子集等高线不变,具体设置如下图所示:

ps等高线本质完全剖析(上)
等高线是图层样式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几乎所有图层效果都依赖于等高线的密切配合。我们载入不同的等高线样式,便可以获得不同的效果。其变化之繁复,令人叹为观止。 等高线的工作原理是PS中的一个冷僻的所在,大家都在用等高线营造效果,但是能透彻解释其本质的,很少。我曾查阅了很多阐述PS原理的书籍,也在网上搜索了很长时间,但是很遗憾,对等高线的剖析往往停留在一个比较肤浅的层面上。或许是因为等高线过于丰富的变化,我们想解释清楚,其结果只能是越解释便愈越解释不清楚。 这里,我想把我对等高线的理解写出来,以期抛砖引玉。如能对大家理解等高线有所帮助,则我会深感荣幸。 我想从对投影样式和斜面、浮雕样式中的等高线的工作原理的探讨中剖析其本质。投影样式是图层样式中一个较为典型的样式,而斜面和浮雕样式又是其中变化最为丰富的一个。明白了它们的工作原理,其它的自然迎刃而解。 先谈投影样式。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可以先忘掉“等高线”这三个字和地图中的同名词的联系,免得先入为主的观念影响了我们的探索。 投影样式如下图(图1)。我们建立一个矩形选区,填充蓝色(0,0,255)。这将是我们的探讨基础。 投影样式对话框包含两个部分:结构和品质。

ps等高线本质完全剖析(下)
斜面、浮雕样式是图层样式中变化最为丰富的样式。通过对它的探讨,我们能或许能找到等高线的本质――这是今天我们的主要目的。我将通过两个猜想完成我的探讨。为什么要用猜想这种方式呢?在这里,存在两种等高线样式:光泽等高线和子集等高线。在虚拟光源的配合下,产生的斜面和浮雕样式千变万化,我没办法用很严谨的数学公式来完成我的求证。要完全求证,恐怕要找Adobe的程序员们要程序源代码了――而这又基本是不可能的。我只能通过一些直观的方式来验证我的猜想。 去掉投影样式。勾选“斜面、与浮雕”。(图8) 样式选择“内斜面”;方法选择“雕刻清晰”;深度:358%;方向:上;大小50像素;软化:0像素。对于以上选项的选择,我不想在这浪费时间了,原因是这些选项都不难理解。我们要把精力集中在关键部位上。 关键部位:阴影。 角度和高度是标示虚拟光源的位置。角度和高度的不同会影响虚拟光源对其模拟的浮雕产生光量不同的照射。这里,我们调整角度为90度,默认高度30度。 光泽等高线选项下边,分高光模式和阴影模式两部分。我们先分别把不透明度调到100%(为了方便我们的求证)。 高光模式为滤色,后边的颜色可选,默认为白色。阴影模式为正片叠底,后边颜色也是可选,默认黑色。(在下边的论述中,我们把这两个可以自定义的颜色分别称为光源色和阴影色)
PS色彩调整简明教程:色彩调整图层
第二个问题也是出在进行多种色彩调整操作的时候。假如图像先经过了亮度调整,再经过了色相调整之后。发觉早先的亮度调整效果不佳,就必须撤销历史纪录到亮度调整之前,重新设定亮度调整。这样做当然也撤销了色相调整的效果,色相调整也需要重新设定。 但问题还不仅局限于重做与否上。先前我们所不满意的是两者综合以后的效果,那么原先色相调整,也未必就能和重新设定后的亮度配合出令人满意的综合效果。按照这样的思路,如果一幅图像综合应用了多种色彩调整命令的话,改变其中任何一个的设定,都可能引起一系列的连锁改变。这当然是非常不方便的,除非我们操作时候成竹在胸,否则可能要面临多次的重复修改。 使用色彩调整图层则可以很好地解决以上的这两个问题。它既有色彩调整的效果,又不会破坏原始图像。并且多个色彩调整层可以综合产生调整效果,彼此间又可以独立修改。现在点击图层调板下方的按钮,在出现的菜单中选择“亮度/对比度”,这样就建立了一个调整层。调整层建立后会直接出现设置框,就如同我们前面通过【图像>调整>亮度/对比度】所出现的一样。我们将亮度设为-100后确定。图像的效果和上中图相同。图层调板将会出现如下左图的样子(使用了中型缩览图)。其中有一个锁链标志和一个白色方块,这是蒙板部分的内容,我们将在以后课程中介绍。现在可先不去理会。 如果要更改亮度的设定,可双击亮度/对比度调整层,就会出现原先的设置框,如下中图,注意其中的亮度不再是0,而是停留在我们上次操作的-100上。这说明色彩调整层不会像普通的色彩调整命令那样,使用完就“消失”了。而是保存着以前所设定的参数。这样对于今后的修改提供了很好的参照。比如-100的效果过度,那么下次就可以改为-80。而如果没有参数保存功能的话,就要设为+20。 用同样的方法再建立一个色相/饱和度调整层,这样图像就呈现出两种调整的综合效果,如下左图。图中是使用了着色选项将图像转为单色。大家也可自行设定其他效果。图层调板中就有了两个调整层,如下右图(小型缩略图)。现在可通过双击单独改变其中任何一项调整的参数,并且改变时候在图像窗口可以随时看到最终调整效果。这是非常方便的,顺利解决了前面提到的问题,就是多种调整效果综合作用的问题。现在我们既可以单独调整,又可以直接看到综合效果了。 那这样是否解决了对原始图像的保护问题呢?其实通过下右图的图层调板大家就可以看到,尽管图像目前呈现一种暗棕色效果,但是位于背景层的原始图像仍然是原先的色彩。如果关闭(也就是隐藏,方法是点击图层眼睛标志)两个色彩调整层,就会看到原始图像仍“安然无恙”。 虽然色彩调整层是一种特殊图层,但它仍具有普通图层的一些特征。关闭调整层就相当于该项调整无效。可以利用这个特性来组合多个调整的最终效果。另外也可以通过下降图层不透明度来减弱调整层的效果。也可以删除调整层。 现在我们打开一幅花朵图像,如下左图,并将它拖动到现有的图像中。拖入图像的方法在《课程#04:消除锯齿和羽化》中有提到,使用移动工具拖动图像到目的地。完成后图像效果如下中图,图层调板显示如下右图。
PS色彩调整:色相/饱和度
选择菜单【图像>调整>色相/饱和度】(快捷键〖CTRL_U〗)打开设置框,我们已经知道拉动色相的滑杆可以改变色相,现在注意下方有两个色相色谱(色谱的知识在课程#01),其中上方的色谱是固定的,下方的色谱会随着色相滑杆的移动而改变。这两个色谱的状态其实就是在告诉我们色相改变的结果。 如下图。观察两个方框内的色相色谱变化情况,在改变前红色对应红色,绿色对应绿色。在改变之后红色对应到了绿色,绿色对应到了蓝色。这就是告诉我们图像中相应颜色区域的改变效果。 饱和度,控制图像色彩的浓淡程度,类似我们电视机中的色彩调节一样。改变的同时下方的色谱也会跟着改变。调至最低的时候图像就变为灰度图像了。对灰度图象改变色相是没有作用的。 明度,就是亮度,类似电视机的亮度调整一样。如果将明度调至最低会得到黑色,调至最高会得到白色。对黑色和白色改变色相或饱和度都没有效果。具体效果大家可自己动手实验,这里就不再列图示范了。 在设置框右下角有一个“着色”选项,它的作用是将画面改为同一种颜色的效果。有许多数码婚纱摄影中常用到这样的效果。这仅仅是点击一下“着色”选项,然后拉动色相改变颜色这么简单而已。如下4图。也可以同时调整饱和度和明度。

PhotoShop色彩调整之调整数码照片
2:以RGB综合通道来说,如果缩短两个端点在X轴方向上的距离(将高光端点在X轴减少,或将暗调端点在X轴增加),会导致直方图中像素亮度范围被拉长。过度调整将使大量像素聚集于0和255处而丢失中间调。画面极亮极暗,颜色对比强烈。如下2图。 3:以单独的RGB通道来说,过度降低高光,或过度升高暗调,都会对整体亮度造成限制。使整体亮度最高值低于255,或最低值高于0。如下图,过度降低蓝色通道的高光影响了整体亮度的上限,在亮度直方图靠近右端的地方出现了类似一刀切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