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PhotoShop利用变形打造一个铅笔问号
本例主要应用了“变形”网格将一根笔直的铅笔扭曲成了问号,这项技术对于一些需要特殊变形效果图像来说是一个非常方便的技能,值得大家好好学习一下,希望大家能掌握这项技术。效果图1.打开“铅笔素材.psd”文件,隐藏素材图层,选择横排文字工具,并选择适合的字号与字体,设置前景色为黑色,在画布中间如图一个如图1所示的“?”号,并得到“?”图层,并将此图层移至“素材”图层的下方。

【知识大扫盲】微单和单反的差异区别
通常,对相机有所了解的人都认为单反和微单差异的根本就在如上所述的取景方式上,这话说得没错,但实际上单反和微单仍有各种主要结构方面的差异。但构成这些差异的本质就在相机的体积上。 相机的本质工作是拍照,拍照所要达到的目标自然是越来越好的图像质量。但要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往往是以牺牲相机的体积和便携性为代价的。当相机出现在家庭及旅游、生活纪录等场合时,便携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微单的出现正是试图将便携性和成像质量二者达到平衡状态的中庸之道。 什么是单反 *及香港地区将单反相机称作“单眼”相机,单反的全称是“单镜头反光相机”Single Lens Reflex Camera,缩写为SLR camera),又称作单反相机。它是用一只镜头并通过此镜头反光取景的相机。 所谓“单镜头”是指摄影曝光光路和取景光路共用一个镜头,不像旁轴相机或者双反相机那样取景光路有独立镜头。“反光”是指相机内一块平面反光镜将两个光路分开:取景时反光镜落下,将镜头的光线反射到五棱镜,再到取景窗;拍摄时反光镜快速抬起,光线可以照射到感光元件CMOS上。 单反并非数码时代的产物,早在胶片时代就已经存在单反相机。随着照片的载体走向数码化,单反也随同进入数码时代,现在我们所说的单反通常都是说单反数码相机。 单反的内部结构中,有一个反光镜和用于光线各种反射的五棱镜,这些用于将外部光线通过物理反射的方式送达取景器的反光镜和五棱镜(或五面镜)成为单反相机取景的主要部件,也是单反同微单与其他便携式数码相机的最大差别。 通过镜面反射的形式最终让人眼能够在相机的取景器中观察到被摄物体,这种取景器被称作光学取景器。是否拥有光学取景器也可以认为是单反与其他消费级便携式数码相机的最大差异。 什么是微单 微单包含两个意思:微,微型 小巧,单,可更换式单镜头相机,也就是说这个词是表示了这种相机有小巧的体积和单反一般的画质,即微型小巧且具有单反功能的相机称之为微单相机。 普通的卡片式数码相机很时尚,但受制于光圈和镜头尺寸,总有些美景无法拍摄;而专业的单反相机过于笨重。于是,博采两者之长,微单相机应运而生。微单相机介于卡片式数码相机与单反相机之间,如同笔记本

有关 LOMO 的10件都市传说
这一阵子 LOMO 这四个字真的是有点陌生了。以前用 LOMO 这四个字随便当标题一堆人点赞,现在我想是一堆人找不到地方按烂。没关系,跟日本搞笑艺人的梗一样,重复讲个四次就会好笑就会有人理。所以本来标题应该是LOMO 教给我的10件事,但是我想这样的标题是没人想点的(虽然这标题也很老派拉,另外本篇请务必配合最下方批注服用)。 走下坡的LOMO 身为一个长期观察LOMO生态的键盘观察家,请容我用开门见山法来破题。LOMO整体气势上确实有在走下坡的趋势。连本来跟房价一样变了心就回不来的相机价格,也跟星巴克坚持不降价但不时找借口买一送一,相机价格竟然也有下修趋势。这着实让我抖了一下。 先别管抖一下这回事了,你听过安......LOMO嘛? ▲LOMO是啥,可以吃吗?(图片来源:dailymail) LOMO圈里的10件都市传说(注1) 我想我「现在」这样随便找一个人问(你听过LOMO吗),或许有人会回我「Is it good drink?」(注2)。好吧,同时身为一个长期发表LOMO战文的键盘嘴炮师,我想我就来讲LOMO圈里的10大都市传说,跟大家好好澄清跟复习一下。 1.LOMO圈里不讲求技术。 这个传说我大概战了不下1000次了我想,看到这个我差点开头要写出「臣亮言..」(注3)了。为了避免接下来出现跟出师表一样的万言书,我想我还是发动面上的魔法卡「三句话讲完」,结束这回合(注4):如果真的不讲求技术,那么像我这种以LOMO相机教学出身的嘴炮师就不会小有名气,LOMO相关的论坛或BBS也不会一天到晚出现「请当我看看照片是那边出了问题」的求救文章了(三句话打完收工,还好结尾不是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最新发布

4个替代方案替代传统的汉堡图标设计
越来越多的用户抱怨网页设计已经变得无聊无趣了。高端的技术和流行的趋势已经为网页设计构建起了一套约定俗成的规则,而开发者和设计师在社区中依然不停地探索新的可能性,寻求下一个病毒式流行的新热点。虽然新设计和新界面层出不同,但是许多看起来和之前流行的设计大同小异。说道UI界面,这几年最深入人心的应该就是汉堡图标了。前年,对于汉堡图标是否会成为大势所趋的撕逼一直没停过,而在去年,针对汉堡图标的讨论核心就变成了使用汉堡图标的技巧有哪些。现在,汉堡图标已经谈不上是“热潮”了,说它是使用过度也不为过。汉堡图标的优势很明显,它紧凑,直观,便捷。它的“缺陷”也相当突出:太熟悉,“无聊”。我的意思是,每一个APP都有三条横线在UI的顶端告诉你“我是菜单”,有没有更加有趣,让人眼前一亮的替代方案呢?有。今天我们就聊四种不错的汉堡图标替代方案。1、垂直字母纵向导航将整个导航连同字母方向都翻转90度,这样的设计比起汉堡图标看起来要新鲜得多。这种设计占用的空间更少,它看起来更像是一条纵向的线,在视觉上,它几乎和屏幕等高,视觉形式感上也很强,结构紧凑,内容也足够丰富,可以说,它是一种非常符合现代设计风格的一种呈现形式。这种设计对于绝大多数的用户而言,都没有识别度上的问题,如果说它真有什么缺陷的话,大概就是治好了我多年的颈椎病吧……VR Sessions 这个网站就选取了这种导航设计。他们将这种纵向的导航和他们的LOGO排布在了一起,看起来漂亮又精巧。你刚刚打开 Snake River Interiors 的网站的时候,它的导航看起来相当普通,可是当你向下滚动的时候,整个导航会变成纵向排列的,并且悬浮在屏幕左侧,随时待命帮你导航,这种设计思路非常有趣。

4个方法帮你从零开始进行用户招募
提到用户招募,你的眼前可能马上浮现出一个麻烦熊孩子的形象。假如你采纳了定性研究方法,它几乎就无法躲开。它令人疑惑,一开始你可能一头雾水,不太清楚要找怎样的用户;它让人着急,你计划在4天内找到合适的用户,在多个渠道发放了招募信息,却只收到少量回应,不得不将整个调研项目的时间往后推;它不让人省心,用户也许表示只在某个特定时间段有空,可是这个时间段已经被另一位用户占用了……你来来回回地调整时间表,既尴尬又心累。怎样才能让这位“熊孩子”听话些?今天笔者就来简要说说用户招募的步骤和其中的一些技巧。一、确认用户招募标准一般而言,在了解调研背景和目的,决定调研方法后,我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究竟哪些用户适合参与调研呢?“具有代表性的用户”、“产品的目标用户”似乎是标准答案,然而它们未免过于抽象,难以捕捉。怎样才能得到具体的标准呢?首先,有一个重要原则:被招募的用户要有能力参与访谈/测试。具体而言,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应该是对调研的领域、产品或功能相对熟悉的人。假设我们在对某款手游进行改进,招募一位从未接触手游的用户就不太合适。恰当的人选应该是:该款手游的用户,或同类型竞品手游的用户。接下来,我们要找到那些影响用户行为或认知的关键因素,基于这些变量进一步细化招募标准。在常见的移动产品调研中,手机系统(iOS/Android)的差异是必须考量的因素,毕竟两种用户群体有着不同的操作习惯,对产品的认知可能存在较大差异;使用年限有时也会影响用户对产品的认识,对比新老用户的反馈,经常能得到有价值的发现。最后,为了样本的覆盖性和平衡性,我们在招募标准中加入人口统计学的变量,如性别、年龄、职业、收入等。如果是成熟的产品,可以参考该产品用户的人口学特征,决定用户招募的比例。例如:产品使用者中,80%都是男性,那么八位用户中找六位女性就不太合理。在调研新产品时,我们可能无法准确把握目标用户的特征分布,这时可以将该产品所在领域的市场报告作为参照。制定用户招募标准时,还要注意尽量不要找以下两类用户:半年内参加过同类调研的人。因为之前参与调研的经历可能会影响用户的行为和认知,造成本次调研结果产生偏差。用户体验行业,和与被调研产品/功能密切相关的从业者。不难想象,一位交互或用研很难摆脱职业视角,站在普通用户的角度完成调研。

优秀网页设计师用实战案例解读内容化设计
什么是内容化设计?设计师为什么要关注内容?如何通过设计的手段提高内容体验?阿里设计师用一个手淘的实战案例,帮你掌握内容化设计的精髓。前言如果说好的产品是运营出来的,那么内容作为用户体验中的重要部分不容忽视。然而我们在设计中经常缺乏内容体验的意识。借着第十三届用户体验大会User Friendly 2016的分享,手淘的设计师和业内的同学们一起做workshop,探索如何进行行之有效的内容策略脑爆,以及思考内容产生、组织到流转分发的设计策略和用户行为数据验证。希望能让大家对无线端导购的内容化设计有所启发。以下是对大会相关内容的整理。在探讨内容化设计是什么之前,或许有人奇怪:设计为什么要关注内容呢?内容一直是设计缺少关怀的“冷门”,一直以来内容似乎是运营的事儿,设计更多是参与到产品、技术的流程中。那么,大家觉得作为设计师的我们是否要管内容的事儿呢?要关注!为什么?因为交互设计是一门关注人(people)、产品(product)、情境(context)的科学。我们平时在工作中最多关注的是用户,也就是人和产品之间的交互。但情境也是重要一环,除了具体场景化情境,设计师也要关注当前的时代环境。内容为王的时代决定设计要关注内容以淘宝导购的历程为例,一起来看下当下我们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情境之中。阿里CEO张勇曾这么描述过:在PC时代,在淘宝上非常重要的两条消费者的动线,第一是搜索,第二是分类导航。这个在PC时代大家都知道,大家做很多事情最后都希望在搜索里面排位更靠前。PC时代淘宝以搜索、分类导航为方式的中心化流量分配的方式。运营做的最多便是招商、盘货排楼。所谓流量运营的模式。而不久之后便遭遇到无线时代的挑战:无线时代有一个弱点就是屏幕那么小,但更聚焦,可以更针对消费者个体和他的偏好。同时消费者通过手机回访的频次和停留时间比PC时代大大增强。只要能够提供好的内容,用户就可以非常顺利地提起他的兴趣,这是在无线时代淘宝经营非常重要的一点。

设计师解析四个界面设计规范的经验
最近为了设计提高效率和质量,我开始研究如何做规范。看了一圈别人做的设计规范,又回想了一下自己以前做的,总结了以下几个经验。说到设计规范,这里有一篇绝对不能错过的:《内部教程!超实用6步透视网易设计规范(附完整PDF下载)》设计规范的共性不同的规范虽然内容差别很大,但是对比一下它们的目录,却又很多相似之处,通常包含:布局、组件、配色、图标这四部分。组件里的分类无非是导航、菜单、表单、列表、表格、按钮、弹出框诸如此类,我就不一一列出了。设计规范有哪几类总体看来,我发现这三类设计规范出现概率很高:1、给产品经理看的IOS和早些年的Android(现在已经统一改用Material Design)设计规范就属于给产品经理看的,里面写的东西大多围绕如何选择大的方向、哪种处理方式更加合理展开的,界面细节却没有详细介绍。这种规范适合用来做演讲,内容不多,都很有道理,参杂这很多创新的功能。而拿着它做设计却很痛苦,因为它不告诉你如何才能达到理念中所勾勒的那个目标,图标、尺寸、陪色、字体……很多东西都不明确。2、给设计师看的

详细解析当下泛滥的移动产品设计模式
如果你是一名移动产品设计师,你可能会同意这样的观点:参考借鉴别人的设计不算抄袭。这不仅是最佳的练习方法,也是一种设计模式,而且还符合业界主流的设计趋势,同时还能确保在用户熟悉的模式下来创建可用性的界面。有人可能会说,坚持设计规范和跟随其他人的步伐会扼杀创造力,而且时至今日,所有的APP看起来都是大同小异。从用户体验的角度来看,我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问题。你相信Google、Facebook、Instagram永远是正确的,所以习惯于采用他们的做法,因为他们的设计目标与你的设计目标相同,所以你不会对此产生质疑。我还总结了一些设计模式,在过去可能被认为是最佳的实践方法,但结果可能不如你想象的那么美好。1、隐藏导航在业内各大热门设计社区,至少有数万篇的相关文章分析汉堡包菜单(是指把菜单折叠隐藏在抽屉,因菜单图标像汉堡包得名),但现在反对这种设计模式的人也越来越多了,我想这并不是因为大家都审美疲劳了。简单来说,我们要讨论的不是关于图标本身,而是隐藏在图标后面的导航。幻灯片菜单灵活,方便使用汉堡包导航非常易于设计,你不必担心屏幕空间放不下那么多内容,只需将整个导航藏到左侧,导航内容超出一屏的时候滚动叠加。然而,实验表明,以更可见的方式露出菜单选项,可以提高用户的参与度和满意度,甚至能提升整体的转化率。 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大家都从汉堡菜单转向易于发现的标签菜单。

通过电影海报实例解读组品构图技巧
这并不是一篇教程,也算不上是个人的经验之谈,构图方面的知识大家上网都可以找到,但是有一个问题,很多理论知道的人很多,真正会用的很少。这正是我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就是通过对生活中见到的案例的分析来巩固我学到的理论知识,本篇只是个试验,以后应该还会继续写下去。如果有大家喜欢和支持,我会更有动力的!同时也希望大家可以尝试着运用所学的知识,学而不用,等于没学。好了,言归正传,下面就是我对电影中一些画面的构图分析。您请上眼。

Illustrator用字体组成的怪物来袭海报实例教程
本教程主要使用Illustrator用字体组成的怪物海报效果,在这篇中我将教你如何使用字形面板中的字型来创造这个怪物。之后用它来做什么完全由你,本篇中你要学会如何使用字形以及如何配合轮廓化、缩放、旋转字体做出这个怪物等。如果还要更多,那么可以试试路径查找器或者其他工具。先看看效果图

详细解析平面设计中的魔力数字3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道德经》3仅仅是一个数字吗?3还能代表更多!?数字3推动着摄影、设计、建筑和自然规律的发展?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数字3的魔力。来了解为何网页设计、印刷广告、Logo设计都和数字3息息相关。设计中的三实际上,数字3是设计师的亲密朋友。3是一种设计手段,一种设计模式。3是美丽的,3是对称的,3是一种设计思维。我们来一起看一下 TheBorsky.com 你会发现数字3有多重作用。三栏或者说三张卡片,标题+内容+详细信息=3水平上的三栏布局,垂直上采取堆砌。 Vizzuality.com这种三栏布局对于图库、文章为主的博客来说非常奏效。

CorelDRAW制作道旗海报实例教程
这篇教程像思缘的朋友们介绍使用CDR制作道旗的方法和具体过程。教程主要介绍的是使用传统图案来制作商业设计中挺常见的道旗广告。教程挺不错的,讲解思路比较清晰,推荐到思缘和正在学习CDR的朋友们一起分享学习了。最终效果:具体的制作步骤如下:新建页面,绘制矩形设置属性f11,填充渐变颜色

浅谈更优雅的微信第三方设计技巧
最近比较忙,整理作品的速度明显放缓了许多。今天总结些前段时间做的微信第三方网站。要清楚,它是网站不是单独的一个网页。需要考虑更多是整体性的问题。在拿到项目时,首先需要冷静下来。而不是急着去动手,大部分同学肯定都理解了解其缘由。这边要说的更多是前期先看看相似对手的情况。因为视觉设计相对于产品功能,是最容易拉开差异感的部分。或许一套不同的视觉策略就能让产品迅速脱离大部分同类作品走出来。大部分的普遍大部分的微信第三方,和似乎都不太注重展示部分。即视觉部分,隐隐有些暴发户的感觉。而且现在做这块的公司似乎已经有当年做团购的景象。多,十分多,最后迷失在一片片营销的海洋里。做为设计师,先跳出来观察下。其实我们会惊讶的发现,这些站的普遍性都是为你做个微信mini站,就是所谓的新时代营销。最核心的功能基本也是一致,如下:智能导航(调用地理位置地图接口)在线支付全景看图(自由图片组合)抽奖营销活动随便打开搜索”微信 营销 专家”,一堆类似微信第三方网站。现在很多的创业者也在做类似的项目,总之,就是很多很多公司做着类似的尝试。当然,国内任何的领域基本都是同时存在上百个同类的项目,能真正运营下去到最后也只有3-4家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