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浅谈扁平化界面风格的设计心得
什么是扁平化设计?简单的说就是抛弃那些已经流行多年的渐变、阴影、高光等拟真视觉效果,使用一些简单的纯色块,从而打造出一种看上去更“平”的界面。扁平风格的一个优势就在于它可以更加简单直接的将信息和事物的工作方式展示出来,减少认知障碍的产生。下面是列举一些国外网站的例子:Squarespace新版的Squarespace几乎完全采用了扁平化的视觉风格,只在一些细节当中使用了相对传统的方式突出了重要的交互元素。试用一下你就会发现,其实他们的产品在功能逻辑上还是蛮复杂的,但这一切都隐含在简约直白的界面背后,你真的可以从中隐约感受到其设计团队付出的心血。FacebookFacebook是扁平化界面设计的绝佳案例。除了几个主要的动作按钮当中使用了轻微的斜面效果以外,其他界面元素全部采用扁平风格。鉴于他们多年来在这方面一直保持着这样的特色,至少我们可以说这种设计风格对于Facebook来说是完全适用的。Rdio

Photoshop快速制作人物线条速写画像
本教程主要是介绍使用钢笔及画笔工具来制作简单的线条人物速写,教程写得比较简单,不过只要明白作者的思路以后就很容易上手! 最终效果 1.先介绍下所用的工具及设置参数。 2.用钢笔工具勾出大概的轮廓,把画笔的大小设置为3px,前景颜色设置为黑色,勾好后点路径图层,按右键选择路径描边选择画笔。 3.同样的方法制作头发,描边选择模拟压力。

Fireworks混合模式之宝石花效果
混合模式功能应该说是目前流行的各大绘图软件都不可或缺的,通过灵活调整各种混合模式,同样可以制作出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效果来,如果各位不相信的话,可以先来看看下面的效果图,是否给你一种眼花缭乱的感觉呢?关于这种效果的名称我想了很长时间,觉得没有什么很恰当的,就暂且叫宝石花效果吧!呵呵~废话少说了,我们还是赶快来看看如何通过FWMX来实现这种炫目的效果吧1、打开FWMX,新建一个大小为200*200,背景为白色的文件。进入编辑区,如果编辑区的上侧和左侧没有标尺的话,首先执行菜单命令"View / Rulers"使得标尺栏为可见,为了操作方便,接下来执行菜单命令"View / Guides / Show Guides"、"View / Guides / Snap to Guides"使得辅助线为可见并且打开辅助线的自动吸附功能,这样,我们就将最基础的前期工作准备好了。2、顺序从上侧标尺栏和左侧标尺栏拖拽出两条辅助线,辅助线的位置均位于两侧标尺的中间地带,也就是100像素的地方,如下图所示:3、选取工具箱的矩形绘制工具,在编辑区绘制一个任意大小的矩形,然后在Properties(属性)面板上的Info区域进行具体设置,将W(宽)、H(高)值均设为100,将X、Y值均设为0,这样,我们就得到了一个位于编辑区左上角、边长为100像素大小的正方形。具体设置如下图所示:4、对矩形的填充方式进行调整,同样在Properties属性面板上进行调整。将填充方式设为Starburst方式,单击填充颜色井,在弹出的颜色设定框中进行设定,本例是将左侧的颜色块设为了黄色,右侧的颜色块设为了红色。当然,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任意调整。本例具体设置情况如下图所示:5、选中编辑区的矩形对象,配合键盘上的Alt键,向右侧拖动举行对象,这样就自动复制了一个新矩形对象,将复制的对象放置到编辑区的右上角。因为我们在第一步已经选定了自动吸附到辅助线的命令,所以这里我们不必担心位置的问题了,目前编辑区的具体摆放情况如下图所示:6、采取和第五步同样的方式,在编辑区的左下角和右下角再次复制出两个相同的对象,如下图所示:7、执行快捷键"Ctrl+A",同时选定编辑区的四个对象,然后快捷键"Ctrl+G",将四个对象组合成组,此刻层面板会如下图所示:8、选定编辑区的组合对象,执行菜单命令"Edit / Clone",原地克隆复制一个组合对象,接着执行菜单命令"Modify / Transform / Numeric Transform",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变形方式为Rotate(旋转),输入旋转的数值大小为"30",其余不作调整,点击确定即可,这样就将克隆对象顺时针方向旋转了10度,打开层面板我们可以看到目前编辑区两个对象的位置关系。选中克隆的对象所在的层,单击混合模式的下拉菜单,选择混合模式为Lighten(加亮),如下图所示:9、打开History(历史)面板,配合Shift键,同时选定我们刚刚操作的上面这三个步骤:“Clone、Transform、Blend Mode”,单击历史面板左下角的“Replay”按钮,如下图所示:10、具体什么效果各位应该已经从编辑区看到了吧!呵呵,别急,再次按动历史面板上的Replay按钮!看看你制作的最终效果图是否如下所示:好了,其实通过上面的几步操作,相信大家对于使用混合模式产生一些奇幻的效果应该有一些个人的心得了,呵呵,这样最好哈;不过可能有些朋友对于混合模式的应用还是不太清楚,或者说认为通过上面的步骤产生的效果不过如此,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不要着急,后面我们还有没有讲到的地方呐~~~。单单使用一种混合模式就已经能产生我个人所认为的足够奇幻的效果了(老风卖瓜,自卖自夸,呵呵……),如果结合两种或者更多的混合模式综合使用的话,会产生什么效果呢?你不知道,俺也不知道,MM公司也不见得知道,估计老天都不知道,呵呵,废话又来了,抱歉,抱歉……还是看看如何实现如上面例图所示的宝石花效果吧!这就是两种混合模式综合运用产生的“下场”哈~~~~1、重复上面1~4步的操作,此刻编辑区应该如下图所示:2、选中矩形对象,会出现颜色调节手柄。用鼠标点中调节手柄右下侧的矩形调节点,配合Shift键,向圆形调节点推动。注意:此时使用Shift键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使填充色均匀的向中心方向发生改变,如果不使用Shift键的话,很难保证这一点实现。针对本例的最佳调整效果就是如下图所示了:注意:此刻的调整效果对于将来效果的生成是很重要的,各位可以根据后面的步骤自行测试的! 3、同样,配合Alt键,在编辑区的四个角都复制同样的矩形对象,如下图所示:4、"Ctrl+A",选中全部对象;"Ctrl+G",组合成组;"Ctrl+Shift+D",克隆矩形对象;"Ctrl+Shift+T",数值调整克隆对象;变形方式为"Rotate",数值大小为"10",点击确定;打开Layers(层)面板,选中克隆对象,将混合模式调整为Lighten(加亮),此刻层面板如下图所示:5、打开History(历史)面板,同时选中“Clone、Transform、Blend Mode”这三个历史步骤,单击历史面板左下角的“Replay”按钮三次,编辑区现在应该出现如下图所示的效果了:6、我们在进行旋转变形操作的时候,每次旋转的角度为30度,理论上,克隆两次、旋转两次即可了,但是我们这一次却克隆了三次、旋转了三次,这样最后一次的操作对象其实和最初的对象是完全重合了,请理解我这些废话!:)打开层面板,选中最上面的一层,该层的混合模式应该和下面的两层相同,为“Lighten”模式,此刻我们看到的效果和上面的例子出现的效果是没有什么两样的,所以我们要对该层的混合模式进行改变,现在我们要采用“Invert”模式,具体设置如下图所示:7、废话不说了,看看编辑区发生什么变化了?是不是如例图一般的宝石花效果图已经出现了?请看下面的最终效果图:各位,做个实验吧!如果将最上面一层的混合模式变成“Luminosity”,会产生什么效果呢?请看下图:继续令人心动的实验,这次我们将最上面一层的混合模式变成了“Diference”,居然产生了更加不可思议的效果:好了,罗罗嗦嗦了老半天了,自己都感觉有些麻烦了~~,本节我们主要是来学习如何利用混合模式进行效果制作,有关混合模式的相关基础知识我们并没有涉及到,如果大家想更清楚的了解相关常识,可以到点燃灵感去找找有关资料,当然,直接从FW自带的帮助中去寻找也是不错的选择,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最新发布

在InDesign调整斜变体设置
在传统照相排版技术中,在将字符记录到胶片时使用镜头令字形变形,从而实现字符倾斜。这种倾斜样式称为斜变体。斜变体与简单的字形倾斜不同,区别在于它同时会缩放字形。利用斜变体功能,可以在不更改字形高度的情况下,从倾斜文本的中心点调整其大小或角度。图4-145所示为斜变体对照图,图中菜单栏为“字符”调板的快捷菜单栏。图4-145 斜变体对照图(1)在文档空白处创建框架网格文本,并将其选择,如图4-146所示。图4-146 创建文本(2)单击“字符”调板右上角的调板菜单图标,在弹出快捷菜单中执行“斜变体”命令,打开“斜变体”对话框,如图4-147所示。图4-147 “斜变体”对话框(3)启用“预览”复选框,这样可在视图中实时观察所设置的效果。然后设置“放大”选项参数,调整字符倾斜的程度,如图4-148所示。

在InDesign调整桌着重号设置
着重号指附加在要强调的文本上的点。既可以从现有着重号形式中选择点的类型,也可以指定自定的着重号字符。此外,还可以通过调整着重号设置,制定其位置、缩放和颜色。图4-135所示出示了着重号的对照图。图中的菜单为“字符”调板快捷菜单“着重号”的子菜单。图4-135 着重号对照图(1)使用“文字”工具在文档的空白处创建文本,并使用“选择”工具将文本选中,如图4-136所示。图4-136 创建文本(2)单击“字符”调板右上角调板菜单图标,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执行“着重号”→“实心小圆点”命令,为字符添加着重号,如图4-137所示。图4-137 添加着重号(3)接着再次单击“字符”调板右上角的调板菜单图标,执行“着重号”→“着重号”命令,打开“着重号”对话框,如图4-138所示。

在InDesign设置直排内横排选项
使用“直排内横排”选项在使用繁体中文的地区成为折题,是指在竖排文本中将选中字符进行横排,并调整上下左右的偏移。该选项通过旋转文本,可使直排文本框架中的半角字符更容易阅读。图4-118所示为直排内横排对照图,在图中的菜单为“字符”调板的菜单。图4-118 直排内横排对照图(1)使用“直排文字”工具在文档空白处创建文本,并使用“选择”工具将文本选择,如图4-119所示。图4-119 创建文本(2)接着再使用“直排文字”工具将部分本文选中,然后单击“字符”调板右上角的调板菜单图标,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执行“直排内横排设置”命令,打开“直排内横排设置”对话框,如图4-120所示。图4-120 “直排内横排设置”对话框(3)选择“直排内横排”和“预览”复选框,可在视图中观察到所选文字的横排效果,如图4-121所示。

在InDesign调整拼音设置
中文的“拼音”用于标注汉字的发音。同样,日文的拼音用于显示日文平假名中的汉字读音。InDesign CS3提供完善的日文注音功能和有限的中文拼音功能。可以调整“拼音”设置,以指定拼音的位置、大小或颜色。此外,当拼音长度超过正文时,可以指定拼音分布范围,还可以将“自动直排内横排”应用于拼音中。图4-124、图4-125中出示了拼音的对照图,图中的菜单为“字符”调板快捷菜单中“拼音”的子菜单。 图4-124 拼音对照图(一) 图4-125 拼音对照图(二)(1)使用“文字”工具在文档的空白处创建文本,并将文本内容选中,如图4-126所示。图4-126 创建并选中文本(2)单击“字符”调板右上角的调板菜单图标,在弹出的菜单中执行“拼音”→“拼音”命令,打开“拼音”对话框。参照图4-127所示在对话框中进行设置,然后选择“预览”复选框,观察设置的效果。图4-127 添加拼音注意:在输入拼音字母时,每个字的拼音之间需要添加一个空格,这样才能够使每个拼音与单个字符对齐。

在InDesign调整拼音设置
中文的“拼音”用于标注汉字的发音。同样,日文的拼音用于显示日文平假名中的汉字读音。InDesign CS3提供完善的日文注音功能和有限的中文拼音功能。可以调整“拼音”设置,以指定拼音的位置、大小或颜色。此外,当拼音长度超过正文时,可以指定拼音分布范围,还可以将“自动直排内横排”应用于拼音中。图4-124、图4-125中出示了拼音的对照图,图中的菜单为“字符”调板快捷菜单中“拼音”的子菜单。 图4-124 拼音对照图(一) 图4-125 拼音对照图(二)(1)使用“文字”工具在文档的空白处创建文本,并将文本内容选中,如图4-126所示。图4-126 创建并选中文本(2)单击“字符”调板右上角的调板菜单图标,在弹出的菜单中执行“拼音”→“拼音”命令,打开“拼音”对话框。参照图4-127所示在对话框中进行设置,然后选择“预览”复选框,观察设置的效果。图4-127 添加拼音注意:在输入拼音字母时,每个字的拼音之间需要添加一个空格,这样才能够使每个拼音与单个字符对齐。

在InDesign中设置下划线和删除线
图4-109所示为下划线和删除线选项的对照图。图4-109 下划线和删除选项(1)使用“文字”工具在文本空白的区域创建文本,并再使用“选择”工具将文本选择,如图4-110所示。图4-110 创建文本(2)单击“字符”调板右上角的调板菜单图标,在弹出的菜单中执行“下划线选项”命令,打开“下划线选项”对话框,如图4-111所示。图4-111 “下划线选项”对话框(3)首先启用“预览”复选框,这样可在视图中实时观察所设置的效果。然后单击“启用下划线”复选框,即可为文字添加下划线,如图4-112所示。

在InDesign介绍OpenType特性
如果文本采用的是OpenType字体,则可以在设置文本格式或定义样式时,从“字符”调板菜单中“OpenType”子菜单中选择特定的OpenType功能。OpenType字体所提供的字体样式的数量和功能种类差异很大。如果某项OpenType功能不可用,则会在“OpenType”子菜单中用中括号将其括起。如图4-99所示为OpenType特性对照图图4-99 对照图“标题替代字”是专门为大字号字符设计的字型,如图4-100所示。当它们可用时,会激活用于大写标题的字符。在某些字体中,选择该选项为同时包含大、小写字母的文本设置格式,效果可能不理想。图4-100 标题替代字当“上下文替代字”可用时,会激活上下文连字和连接替代字。默认情况下,该选项处于打开状态。和基本字符格式中“连笔字”特性一样,根据相邻字符设置是否连笔字,上下文替代字带有很强的手写外观,如图4-101所示。包括的常规连笔字有:ff,fl,fi,ffi,ffl,fj和ffj等。图4-101 上下文替代字当“花饰字”可用时,系统会提供常规花饰字和上下文花饰字,这二者可能会包含替代大写字母和字尾替代字。为了美化字体外观,通常将单词的启示字母和结束字母作为花饰字修饰,如图4-102所示。

在InDesign介绍字符行高和CJK网格字符间距的使用方法
如图4-83所示为调整字符行高和调整CJK网格字符间距调整对照图。图4-83 对照图行高随机进行调整。作为字符属性,该功能是针对每个字符而设置的,但行高会应用于包含所设置字符的整行文本中。如果将某框架网格中的文本方向更改为与其相反的方向(对横排文本,为垂直文本;对直排文本,则为水平方向),则默认情况下,无论该网格的大小如何,行高都会更改。下面通过纯文本框来介绍该选项的使用方法。(1)参照图4-84所示在文档的空白处创建文本,并使用“选择”工具将文本选中。图4-84 创建纯文本框(2)在“字符”调板中,设置“垂直缩放”和“水平缩放”选项为180%。如图4-85所示设置后的文本,积压在一起行高并没有发生变化。图4-85 缩放字符

在InDesign设置字符颜色和描边
如图4-90所示为字符颜色与字符描边的对照图。图4-90 对照图(1)使用“文字”工具在文档空白处创建文本,并再使用“选择”工具将文本选择,如图4-91所示。图4-91 创建文本(2)单击工具箱底部或“色板”调板顶部的“格式针对文本”按钮,只对文本框中的文本进行设置,如图4-92所示。图4-92 单击“格式针对文本”按钮(3)执行“窗口”→“色板”命令,打开“色板”调板。在该调板中选择需要的颜色,即可为文本填充颜色,如图4-93所示。

在InDesign中设置比例间距、字符前后挤压间距、字符旋转
如图4-64所示为比例间距、字符前/后挤压间距、字符旋转对照图。图4-64 对照图“比例间距”选项,会在不缩放字符的前提下,在字符前后挤压空格间距,也就是挤压全角框比ICF框大的部分,如图4-65所示。其中0%代表不压缩,100%代表将间距压缩为0。下面通过操作来学习设置“比例间距”选项的方法。图4-65 比例间选项(1)使用“文字”工具参照图4-66所示在文档的空白处创建文本,并使用“选择”工具将文本选择。图4-66 创建文本(2)在“字符”调板中设置“比例间距”选项,数值越大字符间的间距越小,如图4-67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