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利用Photoshop脚本功能制作清晰的景深风景图
景深,就是清晰的范围。风光摄影,一般都需要从近到远都清晰。静物摄影,一般距离比较近,多用中长焦段和微距镜头。这种情况下,即使使用了一个极小光圈,仍然不能把拍摄物体整体都拍清晰。针对这样问题,飞侠来结合案例,和大家说下如果拍出一张景深极大的作品。案例一:静物拍摄珍珠项链如果打算把这条项链,整体都拍清晰,我们是否可以通过一个小光圈就可以呢?大家来实际看看吧。我使用105mm微距镜,f22的小光圈。可是实际的景深效果呢?只是第一张对焦范围内是比较清晰的,其它二张的前景和远景图片都是模糊的。尽管使用了f22小光圈,拍摄物体还不是全部清晰。而且使用了这么小光圈,会导致画质下降。

Flash鼠绘入门第十课:绘制娇艳郁金香
先来看看相关的素材图片:郁金香图片1郁金香图片2 本课程继续学习绘图工具的使用,颜色的填充调整与搭配。 “博爱、体贴、高雅、富贵、能干聪颖……”人们把美好的语言赋给了郁金香。您是否也想把自己亲手绘制的郁金香留在永远的记忆中?请打开FLASH软件,开始吧... 一、画“花瓣” 1、插入一图形元件名“花瓣1”,用椭圆工具,笔触禁止,画一椭圆大小55*128。用黑箭头选择进行调整,中间加画一条线并调整成如图形状。左右分别填充颜色,放射状色码为:左F0A8B7、中D13F4E、右AB1020,填充后删除笔触。新建图层二,复制粘贴图层一的第1帧,填充线性渐变色:左C9D5D5、右EA6D71 (0%)。如图1:步骤图1

CSS应用基础教程(2) 应用方式
C S S 的 声 明 方 式 这章节将开始为您介绍CSS的应用。当然一开始要介绍的是如何去建立个样式表 (Style Sheets),包括了声明的方式和应用在网页上的方法,最後还会为您概述一下CSS的一些特性。概略来说,CSS的声明有三种方式:一、基本声明:最典型的CSS声明方式。 element {property: value} 用中文来表示的话,也就是元件(标签) {性质(属性)名称: 设定值}例如: H3 {COLOR: BLUE} 即为一组声明。二、集体声明:同时声明某个或数个元件(标签)(各元件(标 签)间以逗号分隔)的一组或数组样式规则(性质)(各组规则间以分号分隔)。 元件(标签) {性质(属性)名称1: 设定值1;性质(属性)名称2: 设定值2;... }或是元件A(标签A), 元件B(标签B), 元件C(标签C), ... {性质(属性)名 称1: 设定值1;性质(属性)名称2: 设定值2;...}例如: TD {COLOR: BLUE;font-size: 9pt;}或是TD,P,DIV {COLOR: BLUE;font-size: 9pt; }三、分项声明:将许多样式规则分组再分别声明。 元件A(标签A) {性质(属性)名称1: 设定值1; 性质(属性)名称2: 设定值2; }元件A(标签A) {性质(属性)名称3: 设定值3; 性质(属性)名称4: 设定值4; }例如: TD { COLOR: BLUE; font-size: 9pt}TD { font-family: "标楷体"; line-height: 150%}这样子的声明方式并不会互相抵触,因为所声明的性质是不同的。如果不小心对同样一个性质作了重复的声明,则只有後来声明的设定值才会发生作用。 要附带提一下的是,在您的声明中,只要您的格式正确就会被接受,而不论是大小写、空白或换行都不会对显示的结果 有影响的,您可依自己习惯来编写。 C S S 的 应 用 方 法 接下来要为您介绍的是将所建立的样式表应用在网页上的四种基本方法。一、使用STYLE属性: 将STYLE属性直接加在个别的元件标签里。 <元件(标签) STYLE="性质(属性)1: 设定值1; 性质(属性)2: 设定值2; ...}例如: <TD STYLE="COLOR:BLUE; font-size:9pt; font-family:"标楷体"; line-height:150%>这种用法的优点 是可灵巧应用样式於各标签中,但是缺点则是没有整篇文件的『统一性』。二、使用STYLE标签: 将样式规则写在<STYLE>...</STYLE>标签之中。 <STYLE TYPE="text/css"><!--样式规则表--> </STYLE>例如: <STYLE TYPE="text/css"><!--BODY { color: BLUE; background: #FFFFCC; font-size: 9pt}TD, P { COLOR: GREEN; font-size: 9pt}--></STYLE>通常是将整个的 <STYLE>...</STYLE>结构写在网页的<HEAD> </HEAD>部份之中。这种用法的优点就是在於整篇文件的统一性,只要是有声明的的元件即会套用该样式规则。缺点就是在个别元件的灵活度不足。三、使用 LINK标签: 将样式规则写在.css的样式档案中,再以<LINK>标签引入。 假设我们把样式规则存成一个example.css的档案,我们只要在网页中加入

Maya UV和UV编辑实例系列(4):使用Fix Texture Warp选项
选择NURBS模型,打开属性编辑器,在Texture Map栏中打开Fix Texture Warp选项,可以对纹理的不均匀分布进行修正。而不需要依赖于NURBS表面的UV参数,Grid Div PerSpan U、Grid Div Per Span V、表示U向和V向每跨度的、分割数目,默认数值是4,数值越大纹理分越均匀。 打开Fix Texture Warp选项后,操作视图不能实时显示出来,只有渲染后才能看到。 应用Fix Texture Warp选项后渲染后,与左图相比,纹理虽然有拉伸,但分布相对均匀。 虽然纹理分布均匀,但还是有拉伸,这是应为我们使用的是1:1的纹理贴图,而闹钟壳的NURBS面片长宽比不是1:1。下面进一步调整NURBS模型的纹理,是其比例正确。 在Hypershader窗口中,选择模型的place2dTexture节点,打开属性编辑器,调整Coverage的数值,同时察看渲染视窗的更新效果,使用IPR渲染可快速看到调整结果,直到棋盘格看起来变为正方形为止。 根据IPR渲染结果,判断纹理贴图使用范围,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到纹理只使用整个面
最新发布

大卫PS入门教程 第十二课:颜色通道
第十二课: 颜色通道 PHOTOSHOP学到这会儿,我们不得不来学学枯燥乏味的颜色理论了,因为如果再不学,就难以学下去了。眼下我们就遇到了难点:颜色通道。前面在初识通道的时候,我已经说过:当你打开一张照片(RGB模式)的时候,就会在通道内自动产生四个通道:第一个是RGB复合通道,第二个是红色通道,第三个是绿色通道,第四个是蓝色通道。这些通道说明了什么?有什么用处?这还得从颜色模式说起。(如果你的通道不对,请先到“图像”“模式”去看一下,这张图片是不是RGB模式。如果不是,点一下RGB。) 人们为了分析颜色,产生了各式各样的理论。RGB就是其中的一种,也是网上最合适的一种。R就是英文red,红色;G就是green,绿色;B就是blue,蓝色。红绿蓝是光的三原色。由这三种颜色混合,组成所有的颜色。一种颜色,用三原色的值(从零到255)组合来表示,例如:中蓝色(R=100,G=156,B=200),另外,黑色是没有任何光,所以三原色的值都为零。(R=0,G=0,B=0)。白色是三原色的最强光。(R=255,G=255,B=255)。下面的图,表示了黑、白、红、绿、蓝、黄、青、品的产生情况与它们的表示方法,这些最基本的数值是我们应该记住的。红:(R=255,G=0,B=0)只有红;绿:(R=0,G=255,B=0)只有绿;蓝:(R=0,G=0,B=255)只有蓝;黄:(R=255,G=255,B=0)绿色与红色的混合,没有蓝。青:(R=0,G=255,B=255)绿色与蓝色的混合,没有红。品:(R=255,G=0,B=255)红色与蓝色的混合,没有绿。黑:(R=0,G=0,B=0)三原色全部没有。白:(R=255,G=255,B=255)三原色全部有。 上面我们学了三原色,三种组合色,二种特殊色,共八种颜色了。 下面顺便说一下灰色。当三个值相等而且不是零或255,就成了灰色。如:(R=55,G=55,B=55)。也可以是这样:(R=5,G=5,B=5),必然是灰色。不过,值越大,颜色越浅,越接近白色,当然,值越小就越接近黑色了。中价灰就是(R=127,G=127,B=127)。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由此,我们引伸出“色轮”的概念。这个色轮共360度,从红色开始,划为60度一格。逆时针转动色轮,红与绿相隔120度,中间夹了黄色Y,而且黄色的范围要细小一些,说明黄色是由红色与绿色混合而成的。从绿色再过去120度是蓝色,中间细小的地带是青色C。蓝色与红色中间夹的是品色M。你可以记住每种颜色的对家:红对青,黄对蓝,绿对品。我们要记住它们的排列:红、黄、绿、青、蓝、品再加上黑与白,由这八种颜色相互作用,又会产生无数的颜色来。以上讲的是颜色的产生与种类。这就称为“色相”。是颜色的三大属性之一。另两个属性是饱和度和亮度。留待以后再讲。色相是指什么样的颜色。以后我们说到改变色相,就是把一种颜色改变成另外一种颜色。 顺便说一下:在印刷业,是用CMYK的模式来表示颜色的。C:青色;M:品色;Y:黄色,K:黑色。多了一个黑色。而CMYK模式在色轮上正好跟RGB模式相差60度。它是用从零到100的四个数值来表示颜色的,如(88,23,158,15) 现在我们回到通道面板。那里面就有红色通道、绿色通道、蓝色通道。其实一张RGB照片的五彩缤纷的颜色,就是由这三种颜色组合而成的。PS就把它们的颜色分解后,放在这三个颜色通道里面了。当三个通道组合起来,又成为一张五彩的照片。我们只要稍微改变一下其中一个颜色通道,整个照片的颜色全变动了。 为了进一步理解这一点,我们来做个实验。这里有一张照片: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我们在通道面板可以看到四个通道了。除了RGB通道,当你轮流点中其中一个通道,它们都是黑白的。只是几个通道的黑白有点儿不一样。在通道里,白色表示有,黑色表示无。注意她的脸部,可以看出来,红色通道的脸部特别苍白,绿色通道差一些,而蓝色通道最暗。这说明什么呢?由于脸部是偏红色的,所以红色通道里的脸部最白,红色最多。在红色通道里,越白的地方,表示这里的红色越强烈。绿色也比较白,就是绿色也比较多,红与绿会合成什么颜色?是黄色。就是皮肤的颜色。而脸部几乎不需要蓝色,所以蓝色通道是最暗的。 刚才我们是注意了脸部,接下来关注一下背后的山水天空。再看一次各个通道的情况:现在是反过来了,红色通道最暗,蓝色通道最亮,绿色界于中间。原因是背景色基本上是浅蓝色的。这张照片的人物色彩与背景色彩形成强烈的反差,很吸引眼球。 再接下来,你可以试着关掉一个颜色通道,只开两对颜色通道,如红与绿,看它会出现什么色偏?在没有蓝色通道的情况下,照片是偏黄色的,这符合前面所说的“色轮”原理。 如果我们想要改变照片的颜色,可以分别去改变各个通道的黑与白。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例如:在红色通道加上一条从白色到黑色的渐变色:看左图,在标题栏的后面写着(红)就是指红色通道。 现在可以看到: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照片左边出现了一条由浅红色到浅蓝色的渐变色。上半部,红色太多,下半部,红色太少。只有中间有一小部分是与原图的江水颜色一致的。 你可以试着在各个通道上去画上黑白色,看看它是如何变化的。我们再来看看,如果把蓝色通道关闭,会怎么样?由于失去了蓝色,图片只能有红色与绿色,便组合成了偏黄色。希望这会给你一个深刻的印象。

大卫PS入门教程 第十三课:路径
第十三课: 路径 前面我们学习了快速蒙板与通道,它们都能够转换为选区。今天,我们来学习最后一种能够转为选区的方法,就是路径。路径的特点是可以绘制出非常光滑优美的线条来,可以很随意地对线条进行修改。 我们还是通过实际制作来学习--学画一颗心形图。1、新建一个文件,400*400,白色背景。2、打开路径面板。到窗口菜单下点中“路径”。我们看路径面板,现在还是空的。3、在工具栏找到“钢笔工具”。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4、在上面的属性栏,点中“路径”按钮。这个按钮是用来画线条的。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5、现在我们随意地在工作区用钢笔工具点三个点,并回到起点点一下,形成一个三角形。这三个点,我们就称为节点(或锚点)。现在全是直线,所以也可以称为直线节点。过会儿,我们要把它们转变成曲线节点。在路径面板上,出现了一个新的层,“工作路径”层。路径也跟图层一样,可以画在不同的层上面。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6、现在用“钢笔工具”下的第三个“添加锚点工具”,(在钢笔尖上出现了一个加号),到水平线的中间点一下,增加了一个节点。带加号的钢笔尖这时变成了白色箭头,叫做“直接选择工具”,它可以用来移动节点。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大卫PS入门教程 第十四课:用路径扣图
第十四课: 用路径来抠图 上一课,我们学习了路径。路径很重要的作用是用来抠图。今天我们就先来抠一个比较简单的图,把这只鹅抠出来。1、打开PS软件,打开这张图片。把它放大到适当的大小,可以看清楚它的细节。可以打开导航器,在加点的过程中不断地移动放大我们所要看到的部分。放得越大,我们画起来越准确。2、以任意一个地方为起点,用钢笔工具点上一点,不要松开,向下拖动一点,这样会产生曲线手柄,这个节点就是曲线节点了。继续向下走,再点第二个点,也是一样拖出手柄。(除非是直线可以不拖)。让线条紧贴着鹅的边缘。点的地方不必太多,尽量点在曲线有明显变化的地方。点的距离也不要太远了,太远了不容易控制。如果现在点的位置不是很准确,曲线也不太理想,先不必理会,继续向下点。回头全部点好之后再来修改。也可以到“历史纪录”,返回到上一个节点,重新点。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3、在一些有直线的地方,就可以直接点了之后不拖动。继续点下一个点。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4、现在全部点完了。围成了一个区域。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我们看到现在在脖子的位置还没有画好。进行进一步的修改。用“直接选择工具”即白色箭头,来移动一些不合适的节点,并移动它的手柄。让线条紧贴边缘就可以了。所有不合适的节点与手柄都可以这样进行修改,直到满意为止。

大卫PS入门教程 第十五课:制作抽丝图
第十五课: 制作抽丝图 如果说,前面的几课都有点儿枯燥乏味,那么,今天来就来点儿轻松愉快的,有点儿艺术享受的,又很有实用价值的内容。请看下面两张图: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右边的图是把左边的图进行加工而成的。这称为抽丝图。看上去挺有艺术性的,常用于电影海报及广告之类。今天我们就来学学制作这样的图,借此机会,也学到了一个新的知识点:自定义图案。这种方法很有用,你可以用到其它方面去。1、新建一个文件。在文件菜单下点“新建”,就会出来对话框: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这里,我们要自定义一个图案。所以,这个文件很小,宽度只有一个像素,高度只有二个像素。2、这个文件显示出来非常之小,几乎没办法看。现在点放大镜,再点上面属性栏里的“满画布显示”,这样才会大一点。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3、新建一个图层。因为我们需要透明的图,所以必须新建一个图层。现在把背景层的小眼睛关掉。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4、现在我们是在图层1上面进行工作。用矩形选框工具,选中上面的一个像素。然后把这个选区填充黑色。然后取消选择。这样就形成了上面一个像素是黑色的,下面一个像素是透明的。这就是我们所要的自定义图案。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5、按CTRL+A,全选。这样就把这个图案选中了。6、在编辑菜单下点“定义图案”,出来对话框: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你可以给这个自定义的图案起一个名字,后面会用到。做到这儿,我们把抽丝图的“丝”做好了。其实在这儿只是自定义了一个图案。在做自定义图案时,首先它必须是矩形的,而不能是其它的什么形状。刚才的“全选”也可以不做。因为默认就是把所有的画面都放到自定义图案中去。如果你是只需要放入一小部分,就可以用矩形选框工具来选取后,再进行“定义图案”。7、打开一张图片,然后新建一个图层1。在“编辑菜单”下点“填充”,这次我们不是用前景色或者是背景色填充,这些是要用我们自定义的图案来填充。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在对话框里,内容-使用,找到“图案”,在下面的自定图案找到前面我们做好的图案。点“好”。8、回到图层面板,可以看到,图层1填充了很多的细线。而每隔一条细线之间是透明的一条线,后面的画面就是透过这些透明线显示出来的。这就是前面我们做好的自定义图案的效果。但是感觉颜色太暗了,这是因为这些线条太黑了,现在可以把图层1的不透明度调一下。我是调到20%,看看效果还可以就行了。 整个画面亮了一些。你可以根据自己在感受来调这个百分比。这是使这个图层上的所有内容的不透明度都淡下来,也就是说使它们更加透明一些。9、方法虽然简单,但艺术效果挺好。你还可以根据画面的不同,改变抽丝的颜色,如改成蓝色的或是黄色的,第二是改变线条的粗细与透明部分的粗细,第三,现在的抽丝是全幅的,你也可以利用选区,去掉一部分线条,或者让线条慢慢地隐去。这样都会产生别样的味道。10、这样的画,放大或者缩小之后,都会发生线条变粗变难看的情况。一定要用“实际象素”才好看。11、今天讲的是抽丝图,事实上不用这种抽丝,你可以自己想出别的图案来进行填充,就会产生千变万化的效果来。比如说,你定义的是一大朵花,那么填充后,满画面就是一排排一行行的花。下面是一个变化的例子: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首先,我把抽丝的丝改成了浅黄色,这跟她的总体色调相协调。然后,我把头部面部附近的丝去掉了,看得更清楚一些,也使整个画面有所变化。 好,今天学的是“自定义图案”填充。很有用的。复习题: 1、自定义的图案一定是矩形的吗? 2、抽丝的丝是怎样定义的?

大卫PS入门教程 第十六课:图层蒙板
第十六课: 图层蒙板 前面的课程基本上是以选区为线索的。无论是用选框工具,还是套索工具,还是通过通道或者是路径来转换为选区,目的都是一个,就是得到一个我们所需要的选区,有了这个选区,我们就可以通过对选区部分的加工,来对图片进行艺术加工了。 但是,仅有选区仍然是不够的。PS还有很大一部分功能是可以不通过选区来进行工作的,也是各有各的不同的功能。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学习更丰富多彩的加工手段了。 今天所要学的,是图层蒙板。前面我们学过了快速蒙板了,知道了:用黑色涂抹,可以产生蒙板,就是我们不要的部分,用白色涂抹,可以去掉蒙板,就是我们所要的部分。这是最重要的基本点。(通道也是一样的道理。)快速蒙板画完后,只能回到标准编辑模式,产生一个选区。如果要对这个选区进行修改,又得重新进入快速蒙板,万一已经通过选区把图片的一部分清除了,就无法再修改了,只好重做。而今天我们所学的图层蒙板,则不必产生选区,直接就可以产生效果了。而且可以在制作过程中,边涂边观察,可以随时修改,不会破坏原图。 先请看这张图:(合成图) 这张图是我为了上这节课制作的电影海报。做得好不好不去管它,主要是用来说明图层蒙板是如何使用的。下面是三张原图。我就是用这三张原图,只用了图层蒙板来把它们合成的。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图1)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图2)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图3) 好,现在开始制作。1、打开PS,先打开图3文件,作为我们的背景图。以下的工作全部是以图3文件为主的,也将成为我们的成品文件。2、现在再打开图1,按CTRL+A,全选,然后按CTRL+C,拷贝,再按CTRL+W,把图1文件关掉。因为这样做了之后,图1这个文件我们已经拷贝了,不再用了,可以把它关掉了。现在再到图3文件,按CTRL+V,粘贴。这样产生了图层1。3、用同样的方法,也把图2文件移过来,产生图层2。现在三张原图都在一起了。4、现在我们先来为图层2加上图层蒙板。现在选中的是图层2。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我们看到,在图层面板下面的第二个按钮,当你用鼠标移到它身上时,会出现“添加图层蒙板”的字样。按下这个按钮,就会在图层2上产生一个蒙板。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大卫PS入门教程 第十七课:图层混合模式
第十七课: 图层混合模式 PHOTOSHOP中我们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了。它就像一个万花筒,可以把图片制作成千变万化。前一课我们学习了图层蒙板,做图片合成特别方便,简单。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一种技术,叫做“图层混合模式”。 图层,就像是一层层的玻璃纸,层层叠叠,组成了各种各样的视觉效果。那么,在相邻的两个图层之间,它们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呢?图层与图层之间是一种混合关系。在PHOTOSHOP中,为我们设计了二十二种不同的混合关系,这就是图层混合模式。每一种模式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上层的混合模式只对下层产生影响。 关于这二十二种关系,实在太复杂,各有各的理论基础与计算方法,我也没有完全弄明白。现在只能给大家介绍两种最常用的混合模式--“正片叠加”与“滤色”(有些软件上把“滤色”写成“屏幕”,它们是一样的)。一、正片叠加: 我们先来做一个实例:1、新建一个文件,高与宽都是11厘米。分辨率为300,RGB,白色。2、在背景层上填充颜色(227,135,5)3、打开图1,(图1) 复制并粘贴到建好的文件中,产生图层1。按CTL+T,再按住SHIFT,把图层1按比例拖小一点儿,露出四周的背景色来。这是为了下面会有个比较。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4、现在打开“图层”标签下面有“正常”两字的下拉菜单,选中“正片叠底”。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现在的效果是这样的: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我们来分析一下:图层1中黑色的部分留下来了,仍然是黑色。而浅灰色的部分没有了,只是把背景层的橙色更加深了一点点。这里给我们的感觉是:正片叠底,这种混合模式,会以下层为基础,把上层的颜色溶合上去,如这儿的浅灰色;而颜色很深的部分,如这儿的黑色,会完全显示自己的颜色。那么白色会怎么样呢?4、现在我们再打开图2,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图2)并把图2复制并粘贴到文件上来,产生图层2。设置图层2的混合模式为“正片叠底”。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现在我们看到: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这图2的马是黑色的,而背景是白色的,但是在这儿经过正片叠底之后,白色完全不见了。我们可以知道:白色对下层的颜色没有任何的影响。 小结一下: 正片叠底的特性是:1)、白色,对下层没有影响,好像是透明一样。2)、灰色,会使下层的颜色加深。3)、黑色,完全保留黑色。4)、总体是保留下层的颜色。经常利用的是:对于黑白颜色的图片,用这个方法是最合适的了。连抠图都可以省略了。

大卫PS入门教程 第十八课:图层样式
第十八课: 图层样式 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种图层效果:图层样式。我们要制作一个金属发光字。通过制作这个实例,来学习图层样式。我做的这个字并不怎么样,一下子加上了三种图层样式,有点儿太乱了,太过分了,但这是为了做个示例,便于学习。 1、新建一个文件:500*500像素,黑色背景色,分辨率72。2、点文字工具,在属性栏设定字体。我这儿用的是楷体,稍微圆润一点儿,也可以用隶书。字的大小为180点。颜色用金黄色。可以用(243,172,5)。再点属性栏最右边,“黑”字右边的那个“切换字符和段落调板”,就会出来一个字符面板,在这里可以详细地设置打字的各种要求。(也可以到“窗口”菜单下点“字符”,也会出来字符面板。)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在字符面板上,可以设置行距、字距、字的大小、字的颜色等。请你把鼠标移动到各个按钮上稍等一会儿,就会出来提示。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点下我在这个抓图中的鼠标点中的那个“仿粗体”,让字再粗一些。 注意:现在在学习过程中,你新建的文件及打字的大小,要跟我一样。如果不一样的话,下面在设置图层样式时的情况也会不一样,做出来的效果也不一样的。因为每一个数值与文件的分辨率及字的大小都是有关系的。 3、打上“艺术”两个字。用移动工具,把字的位置放在中间。现在可以把字符面板关掉了。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4、现在要进入图层样式。由于图层样式的对话框非常之大,几乎会把工作区都遮住,它的预览图实在太小了,我们会看不到它的变化过程。因此,现在把工具栏拖到最下面去把最左边的地盘让出来,然后把工作区移到最左边。把这些准备工作做好。因为打开图层样式对话框后,就不能再动了。除非取消。5、点图层面板的最下面第一个写有f的按钮,这是“添加图层样式”按钮。点下后,会看到有很多的选项。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现在就点“斜面和浮雕”,就会出来好大一块对话框,又把工作区的一半遮住了。现在只好点住对话框,把它向右拖,一直拖到全部露出工作区来为止。现在的样子如下图,尽量要让工作区全部显示出来,让我们看清:当我们调整对话框的时候,画面是如何变化的,这样,你才能有个比较深刻的印象。不能只顾填写数字。我们来认识一下图层样式对话框:
![[推荐]另类抠图方法-线条的妙用](https://img.sucai999.com/bIS1dEpwM4e4ez6xd%7BFzNz6v%5BYRwRYK1bXOt%5BT%3AWdHywZXSHbXymd2%3AidoRwNkBxO%7BB4M%7BJxNEdxO%7BNxNUByNUNxNkZ2Y2NvboCo.jpg)
[推荐]另类抠图方法-线条的妙用
1.打开原图,将原图复一层,用钢笔工具先将车子里大概轮廓抠出,如下图1 图<1> 2.接着往下抠,我的习惯先从容易的下手,继续用钢笔抠不需要的,到了车轮的钢丝时,有点头脑发热了,这时,先冷静,如果再用钢笔抠可能会浪费不少时间,我们换个方法,用直线描 (思路:既然抠不出,就直接照着原图画,因为钢丝都是直线的)选取直线工具如图2,设置如图3 图<2> 图<3> 4.调出线条的选区,然后回到车轮的图层 按 Ctral + C 复制 然后直接按 Ctral + V 粘贴 钢丝的线条就出来了,如图6所示。 图<6> 7.钢丝勾出来了,后面的我们就用钢笔工具把其他不要的部分删除 得到最后效果!

Photoshop抠出动物复杂毛教程
3)说干就干,按L键,切换到套索工具,把“狗头”给抠出来,按Ctrl+Alt+D键,羽化10个像素吧,具体图片具体对待。如图: 4)按Ctrl+J键,两次,得到两个狗头的新层。并且把图层一按Ctrl+Shift+U键去色,如图: 5)新建图层2,填充一种颜色,我这是选了蓝色,作为新的背景图。再图层1的混合模式改为强光,再隐藏图层1副本层,如图: 6)在图层1上执行图像->调整->亮度/对比度命令,设置如图: 7)用橡皮擦工具擦去一些杂色的部分.如图: 8)显示图层1副本层,然后添加图层蒙板,把不需要的部分用画笔工具涂抹。 9)这样狗头部分就抠好了,下来就到狗的下半部分了,乍眼一看,的确不是纯背景,可是我们可以人为的创造出纯背景出来的,方法是用印章工具。 为方便观察,我建了一个图层组,把狗头部分的内容放了进去. 复制背景层一份,并置顶,然后新建图层3,印章工具选项上记得勾选"用于所有图层",(新手一定会奇怪为什么要这么做.可以告诉你们,这样做的目的是如果修不好把图层3删掉就可以了,因为用印章工具是要很多步的,而PS默认只能记录20步而以,万一修成了鬼样子,还是留条后路给自己吧)用印章工具把那些地板的接缝部分进行涂抹,使它与地板一样,为做好纯背景打好条件。涂抹后完成后,按Ctrl+E向下合并图层即可:。

四种PS抠图完全攻略教程
一、一步抠图――最原始最没有技术含量的抠图方法。1、双击photoshop窗口灰色区域,打开两张素材图片。 除用魔术棒工具外,利用套索工具和钢笔工具也是不错的选择,但最好用带磁性的套索工具和钢笔工具,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了。另外再说一点,就是在PS CS3版本中有一个比魔术棒工具功能更加强大的“快速选择工具(Quick Selection Tool)”,可以不用任何快捷键进行加选,按往不放可以像绘画一样选择区域,非常神奇。当然选项栏也有新、加、减三种模式可选,快速选择颜色差异大的图像会非常的直观、快捷。如果你有用CS3可以试一下。 6、除了用工具直接进行选择外我们还可以用色彩范围进行选区的选择。注意一下,颜色容差值的不同得到的选区也就不会相同。不仅仅是色彩范围,所有带容差参数的均适用这个原理,所以我们在设置参数时多琢磨一下。 学习重点: 选区的创建; 扩展思维: 在选择哪种方法之前,应先分析一下图像的色彩构成,再灵活的运用各种工具及菜单命令来创建选区,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更多的时候是希望得到高品质的图像,所以就必须掌握高手级的抠图方法。分两类来给大家讲解一下。 二、毛发的抠取 方法一:抽出+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