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几款Photoshop外挂滤镜使用简介
Extensis公司出品的Photo Graphic v1.0:Photoshop强大的图片处理功能众所周知,但其对文字的处理却一直让广大爱好者头疼,虽然Adobe公司在最新版本Photoshop 6.0中对文字工具进行了加强,增加了一个变形的功能,但还有很多不足,特别是设计者想制作文字围绕圆圈的效果时会有无从下手的感觉,现在为大家介绍一个专门制作这个效果的Photo Graphic v1.0滤镜。Photo Graphic v1.0是由Extensis公司出品,专门针对Photoshop文字变形的滤镜。打开Photo Graphic v1.0滤镜,会出现一个界面。左边是工具栏,当中是工作区,右边是面板,最下面是控制条。工具栏中的工具这里就不再详细说明,里面的内容在Photoshop中大家都见过,且功能与使用方法都相同,只有一个变形工具,它可对图像进行等比例的缩放调节。右边有四个面板:Options(选项属性面板),上面有几个选项。Stroke(笔画),可对路径及圆形、方形等进行边框调节。Miter(程度),可对路径的弯曲程度进行设置。Joints(接缝),可对方形或路径接缝处进行方角、圆角等设置。Closed(关闭选项),可把没有闭合的路径进行闭合。Opacity(不透明性),可设置路径的透明度;Text(文本属性面板),可对文字进行字体设置、大小设置、文字的形状设置、文字间距、行距设置等,这里就不逐一介绍了,它也与Photoshop里的文字属性使用方法相同。不过要特别介绍文字面板右上角的两个按钮,一个是新建文本按钮,可修改文字的默认属性;另一个是铅笔按钮,可添加用户自己设定的文本属性,以备下次使用;Color(颜色属性面板),可对颜色进行设置;点击右边的三角按钮会弹出选项,可设定颜色的模式,有CMYK、RGB、HSB、WEB等各种模式,还可置入颜色与替换颜色,并能重新排列面板中的颜色;Layers(层属性面板),它的原理及使用方法和Photoshop里层面板的属性一样,这里不再具体说明。最下面的Control Bar(控制条),可控制标尺的显示、存储效果、置入效果等;在右边有三个按钮:Cancel(取消)、Apply(应用到图像)、Apply to new layer(应用到创建的新层上)。在了解Photo Graphic v1.0滤镜的功能后,让我们开始制作文字围绕圆圈的效果。1.打开Photoshop目录下的山丘图片,选择Photo Graphic v1.0滤镜。2.使用圆形工具,按住“Shift”键在工作区内创建一个正圆,把前景色与背景色设定为None(无颜色填充)。3.选择文字工具,移动鼠标,在圆的边框上鼠标会变成文字输入符号,输入文字,并拖动文字到合适的位置,填入你需要的颜色。这样就实现文字围绕圆形的效果了。

两款清新时尚情侣中国结手环(图文教程)-中国结
情侣中国结手环是今天在给大家介绍的一个清新时尚实用结饰.虽然和传统人们印象中的中国结不一样,但是依然是根据传统结艺中国的一些基本结组合而成.本教程里包涵两款手环的编法.如果你有心爱的人,不妨动手编一个来表达一下心意.感谢兰亭老师提供了这个手环中国结编法教程. 这对手环的主体全由平结 变化组合而成,简单又漂亮,新手很容易就可以学会。最后收尾的双联结要包两根线,如果不会包,就先将边上两根线编个双联结 ,没有拉紧以前,将中间两根线塞入结体内,再拉紧就可以了。

在InDesign中设置比例间距、字符前后挤压间距、字符旋转
如图4-64所示为比例间距、字符前/后挤压间距、字符旋转对照图。图4-64 对照图“比例间距”选项,会在不缩放字符的前提下,在字符前后挤压空格间距,也就是挤压全角框比ICF框大的部分,如图4-65所示。其中0%代表不压缩,100%代表将间距压缩为0。下面通过操作来学习设置“比例间距”选项的方法。图4-65 比例间选项(1)使用“文字”工具参照图4-66所示在文档的空白处创建文本,并使用“选择”工具将文本选择。图4-66 创建文本(2)在“字符”调板中设置“比例间距”选项,数值越大字符间的间距越小,如图4-67所示。

【人像摄影技巧】人像用灯心得:从妥协中找出平衡点
分享一则*摄影师Nova的人像用灯心得历程: 如果说「细节」两个字是 Nova 决心跨入闪灯领域的基石,那么「闪灯只是你的另一颗太阳」这句话,便是他对用灯拍摄看法改变的转折点。在开始使用闪灯之前, Nova 也和多数人一样,对这些器材抱持着敬而远之的心态,只因为拍出的效果和预想差距过大,这初次不愉快经验,让他对用闪灯拍摄有种无形的抗拒。那他将会如何克服这些困难逐渐掌握闪光灯技巧呢?让我们来看看吧~。 用灯历程 虽然我接触摄影已约有六、七年的时间,但严格来说,是从今年才开始大量使用闪灯拍摄。其实和大部份的摄影玩家一样,当尚未正式使用闪光灯之前,在我的观念里一直都认为,灯,不过是个补光的工具而已,直到有次参加了Alex老师的一场讲座,便从此改变了我对于用灯的观念。他说:「闪灯,只是你的另一颗太阳」,这句话不仅带给我很大的启发,也让我对往后的用灯观念和想法有着不小的助益。就如前面所提到,以前我一直认为闪灯只是作为补光的用途,那时「创造性」三个字离我还很遥远,也是因为Alex老师的那句话,让我开始思考用闪灯进行创作的可能性。 除此之外,在今年年初参加的一场分享会上,有幸见到张马克老师分享了一张他的作品,也带给我不小的震撼!原因在于该张作品用灯用得相当自然,若非经他说明,否则根本看不出有打光的痕迹,那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闪灯可以用到这等境界。接触了闪灯后才发现那是一个全新的世界,虽然起步就象是从零开始,但是渐渐就会体会到作品质感上的不同。 接触了闪灯后才发现那是一个全新的世界,虽然起步就象是从零开始,但是渐渐就会体会到作品质感上的不同。 由单灯到多灯的转变 单灯虽然有单灯的好处,但在有些场景或是创作需求,就必须使用多盏闪灯来达到拍摄目的。对我来说,多了一颗灯,又是另外一个世界,和只有一颗灯的拍法是不一样的,特别是开始有了「光比」的问题,主灯与副灯之间的光比要如何搭配,完全取决于你想要呈现的画面氛围和细节,这些都是需要时间与经验的累积。再者,当开始使用多灯拍摄后,会发现不仅创作的自由度更高了,也更容易拍出符合自己当初预想的作品,这都是以前只用自然光,或是只用一颗闪灯拍摄所无法比拟的。
最新发布

宾得DA 560mm f/5.6镜头全画幅传感器兼容性测试
目前已有测试表明部分DA镜头可以覆盖全画幅传感器,在公布DA 560mm f/5.6镜头开箱视频之后,PentaxForums紧接着对该镜头的全画幅传感器兼容性进行了测试。 测试使用MZ-S胶片单反相机,分为暗角测试和边缘分辨率测试两项。从样张看,光圈全开时四周暗角十分明显,镜头边缘与*最大曝光差距越有1.3EV,随着光圈减小,暗角逐步减轻,在f/11之后,暗角基本消失。但由于暗角问题过于明显,PF认为DA 560mm f/5.6并不能算作一支全画幅镜头。 在分辨率测试方面,由于底扫文件的分辨率较低,因此仅能通过观察样张获得直观感受。测试表明,该镜头的边缘分辨率衰减现象并不明显。以屋顶样张为例,无论在哪一档光圈下,画面左侧的棕榈树树干均有不错的细节表现。从这方面来说,DA 560mm对全画幅相机依然拥有不错的兼容性。 以下是测试拍摄的样张: 暗角测试: 左:f/5.6,中:f/8,右:f/11 f/5.6 f/8 f/11 分辨率测试:

用色彩端出最壮阔的草原美景
一望无际的草原是很多人最响往的地方。想利用相机拍下这绿油油的美丽景色,却发现不知该如何拿捏画面的比重,导致照片一片平坦没有层次。其实草原摄影的核心是线和色彩,摄影者可利用构图使它表现出最美的一面,进而表达主题内涵。有哪4个拍摄招式能解决这个难题呢? 典型的三分法构图 为了构成稳定的画面,可利用景物轮廓,横向三等分画面,而把被摄主体摆在黄金分割线位置上。右边这幅图突出了草原的秋意,而且摄影者在取景时特意加大了草原所占的比重,使其处于画面下方的1/3处。 ▲光圈:F8 曝光时间:1/2000s ISO:200 焦距:35mm。草原刚好位于画面下方1/3处,主体加突出。 用全景构图来表现草原的宽广 摄影者可以利用宽幅取景的方法来拍摄整个草原。但是大多数时候,摄影者还是需要重点塑造那些能够抓住观者眼球的被摄对象。 ▲光圈:F5.6 曝光时间:1/200s ISO:800 焦距:24mm。在一片草地上孤独挺立着的一棵枯树,自然有理由成为画面的中心。 摄影教程 用色彩对比来表现草原与树

Instagram创意摄影达人Brock Davis
身兼多职(艺术家、设计师、插画师、摄影师)的Brock Davis完全称得上是创意达人,他在Instagram上也一样玩的风生水起。下面这些选自他自己总结的“2012最近手机相片”,可以看到他擅长在日常生活中捕捉到艺术瞬间。摄影教程

让你的人像作品摆脱业余姿势
不少人在学习摄影的过程中,都会经历一个阶段,就是你已经熟习了相机的操作,也买了很好的装备,甚至已经有一定拍摄经验,但似乎拍出来的作品,往往与专业摄影师或其他高手有相当明显的分别,这个在人像作品中也是相当明显。来自网站 Virtual Photography Studio 的分享,以下4个人像拍摄的姿势要点,会令你的作品变得「业余」,大家要看看来避免啊: 1) 光线运用喧宾夺主 当你是拍摄人物的时候,画面必须专注于该人物,而他的脸孔就是关键重点。所以运用光线,或调整人物的姿势,让他的双眼清晰,或是易于让人辨认,则是非常重要。如果光线投在主体外的地方,则会令观众找错焦点。 2) 古怪姿势 人物所摆的姿势应该要合理可信,即是人物在有关的场景中,会摆出与之配合的自然动作;没错,叫你的拍摄对象做出各种特别的动作,或是走去古怪的位置拍摄,都是有趣的,但最终如果你想要出色吸引的作品,还是要注意动作合理性。 3) 外物干扰 留意背景是非常重要的,在按下快门之前,检视一下人物的背景有甚么。例如头上是不是长出了木杆?肩膊上又是否多了新的竹枝?这些东西都会大大破坏了主体的美感,因为记得到在拍摄前清除或避开。 4) 太多鼻,太少眼 当人们拍摄时,往往会不自觉摆出奇怪、有违自然的动作和姿势,甚至装作自己是名模,但是这类如上图的作品,其实并不讨好。眼睛是灵魂之窗,观众都会喜欢看到别人的双眼,而不是看着他们的鼻孔。

手工课时间到啦:DIY用DC拍雪花
上面这张漂亮的雪花微距照片是俄罗斯摄影师Alexey Kljatov拍摄的。除了精彩的照片外,更有趣的是他使用的相机——佳能PowerShot A650,一台2007年发布的小DC。 开始时,Kljatov使用A650的微距模式直接拍摄。后来,他将一支俄制Helios 44M-5镜头接在相机上。拍摄时将相机固定在架子上,雪花位于一块玻璃表面,在另一侧用LED灯照射。有时也会用自然光和深色木板做背景: 下面就是他用这些简单器材拍摄的雪花照片:

新手如何获得稳定准确的曝光
我们的读者山姆(Sam)在尝试使用不同的快门速度进行拍摄时,总是很难获得稳定、准确的曝光,我们将帮她解决这个难题。 读者求救: 从准确曝光到创意曝光 我刚刚买了一台单反相机,在拍摄风光时,我开始尝试不同光圈和快门速度组合的效果。但是,我发现自己始终很难掌握快门速度、光圈值以及感光度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对此我真的很沮丧,因为我很清楚我想要的效果是什么,可得到的照片总是不如我所愿。 《进阶教练》的建议: 要彻底搞明白曝光时间是很困难的事情,你要搞懂快门、光圈和感光度是如何彼此影响、相辅相成发挥作用的。如果想要充分地掌握画面表现的主动权,就必须了解这一切。山姆的新相机佳能EOS 600D提供了丰富的控制选项,这让刚刚开始接触数码单反相机的她颇感迷惑。从全自动模式到手动模式,她尝试了很多不同的曝光模式,但对于其中的各个具体参数和选项,她并没有真正了解该如何使用它们,以及在哪些时候应该使用它们。 当拍摄自己最喜爱的海景时,山姆很清楚,她需要将曝光时间设置得长一些,才能让波涛起伏的海水呈现出朦胧的薄纱状虚化,但是在慢速快门下,她很快就发现很难获得正确的曝光。她遇到的最大障碍,便是在手动模式下进行长时间曝光。因为需要设置的项目太复杂了,以致于她不知道该怎么去平衡光圈、感光度和快门速度,以及她所想要的虚化效果。 诊治方法 1 使用曝光补偿 当我们到达海边时,我们便开拍摄海岸上五颜六色的海滨小屋。山姆总是在纠结于试验不同的快门速度,于是我要求她先使用相机的基础曝光模式。这样,她能集中精力来了解如何获得正确的曝光结果,而不必纠缠不休“具体的快门速度和光圈值应该是多少”。我让她选择光圈优先模式,并将光圈值设为f/8。

明暗对照法到底是什么意思
这种美丽的布光风格有一个美丽的意大利名称(Chiaroscuro),意思是“明亮-黑暗”。这是一个文艺复兴时代的艺术词汇,画家卡拉瓦乔是这种风格的先锋,他的作品不是通过勾边来描绘图形,而是通过光影的微妙渐变创造出丰满、立体的形状。这种布光风格是高反差的,因此它应该属于一种硬光,但它的实现需要很细致。单个点光源的硬光会在形状的边缘产生过于锐利的变化,它投影出来的清晰明暗界线不是这种布光风格的特点。 光影变幻 黑白摄影很适合明暗对照法这一布光风格,因为我们的视线会集 中在光影的微妙变化上,而不会受到色彩的干扰。 明暗对照法其实是硬光和柔光之间的一种平衡。光线必须足够硬,以产生浓重的阴影,你甚至可以选择让阴影完全丢失细节,形成大面积的纯黑区域,从而突出 拍摄主体。但光线也必须足够柔,在确保物体边缘轮廓清晰的同时让光线从高光渐渐减弱为阴影。 氛围和戏剧性是明暗对照法中不可分割的两个元素。在黑色背景和强烈侧光的映衬下,原本很寻常的水果盘静物会披上一层永恒的、油画般的特质。明暗对照法还可以表现出一种恐怖、不祥的感觉,因为它会诱导我们去推敲浸没在大片黑暗阴影中的都有些什么。我们可以思考一下黑色电影的典型布光风格,这些充满怀疑的诡异犯罪电影题材使用连续光源进行明暗对照法布光,半明半暗的人物显得诡诈可 疑,而横跨室内空间的阴影则暗示着罪恶和阴谋。 明暗对照法的布光设置 在影棚中,明暗对照法布光是较容易实现的,可以用各种柔光板、反光板和多

创作出不一样的低调影像
在大部分情况下,应该接受还是改变测光表提供的曝光设置,这取决于怎样才能把拍摄对象还原成大部分观者认为合理的影调。你只需在“Ⅴ区”测光的基础山谷校正曝光—例如,通过增加曝光让白色物体保持白色,通过减少曝光让黑色物体保持黑色。 但有时候,远离中庸之道的曝光可以创造出一些极具冲击力的影像。这种极端变化—包括曝光不足和曝光过度两个方向—通常可以增强某类主题的表现力,或者可以强化其情感氛围。当然,有时候如果你走得太极端了,人们就会觉得你是出现了曝光失误,而不是作出了创意选择,但只有通过试验,你才可以找到实现个人创意的参数。 用阴影突出色彩 在这张照片中,只有模特的手臂上方和颧骨处有一点高光的痕迹。所有色彩都落在中间调和阴影中,与黑色的背景和阴影形成了反差,从而可以在不进行饱和度调整的情况下让它们显得更浓郁、更明显。 只要照片以暗调为主,而亮调或中间调在画面中只占小部分,它就属于低调影响。低调影响也可以有高光(而且常常是这样),其实,它们往往需要用有限的亮调建立反差,从而让深色区域显得更浓厚。然而,照片的整体影调往往都是相当昏暗压抑的—比如浓厚阴影中的人像照片或者黑色背景下色彩浓郁的静物照片。 低调照片固有的阴暗氛围往往会引起更深沉或更抑郁的情感反应,它们通常会带有神秘感或诡异感。我们会产生一种好奇心,让视线在阴暗的影响中徘徊,因为大脑希望找到那些失去的亮调的线索。低调曝光是好莱坞的标志性手法,只要影片需要表现深沉和不祥的氛围。 然而,拍摄极低调场景的技巧是不要暗过头,以至于无法在后期处理时恢复足够的阴影细节。如果乌云中的细节丢失了,那一般不会有什么问题,但如果前景的细节变成了纯黑,你就会失去所有质感,照片会显得缺乏现场感。 圣约翰小教堂,伦敦塔 照片中这座诺曼底式教堂的浓厚阴影与窗外射入的阳光形成了反差,从而表现出这座中世纪建筑的真实氛围。修复阴影或者用光线填充它们都会让这座 建筑失去个性。

如何逆光人像外拍好美女
人像摄影中的逆光,顾名思义就是指摄影者直接面向光源拍摄Model,而逆光对照片最直接的影响,就是Model与背景间的反差变大,同时因光线直接由Model后面照射过来缘故,所以照片的临场感与氛围,也与顺光大不相同。采逆光角度拍摄,固然可以拍出独具特色的照片,但相关条件必须掌握适宜,镜头的选用、测光模式与拍摄角度,甚至是时间地点,都决定了一张逆光人像摄影作品的成功与否。 逆光环境的相机镜头选用 最初开始接触人像摄影时,我使用的是800万画素的Canon EOS 30D单反相机,镜头则是EF 35mm F1.4L定焦镜头。至于为何特意选用35mm定焦镜头,主要因为EOS 30D为APS-C片幅格式DSLR,镜头视角换算135片幅须乘上1.6倍,因此35mm经过换算后,正好是我以往玩底片相机50mm标准镜头的视角,且此类标准镜头构图相当人眼视觉,配合逆光环境拍摄构图时,不仅能拍下现场环境的光影,同时压缩感也不会像望远镜头那般夸张,属于近可攻、退可守的镜头。 上图将背景自然光源一同入镜,而下图则将相机角度稍微高、镜头压低,把背景光源忽略掉,但一样能展现逆光的特殊质感。 测光与相机设定 除了外拍灯与闪光灯外,只要变换摄影角度,自然光源也可当作轮廓光来运用。 由于逆光拍摄Model是处于背光状态的缘故,所以背景的明亮度往往是主体的数倍,而相机的平均测光会将背景亮度一同考虑进去,导致主体过暗或曝光不足情形发生,其实这也是大部分人逆光拍摄时,最常遇到的问题。为了克服这点,我们必须改变预设的测光模式,选择以画面中心区域为主的测光模式,以降低背景强光造成的影响。 逆光采光技巧与拍摄时机 拍摄逆光除了需要一个好天气外,还必须找出好的光质,这跟季节、位置及时间有相当大的关系,而在这之前必须先了解,拍摄逆光会有怎样的效果。第一种是利用逆光拍出光斑,而这种效果,太阳的位置在45度角左右比较有利,因为这时候的光质比较硬且光量强,很容易产生光斑。第二,其实拍光斑效果跟拍摄的技巧无关,反而跟摄影器材有着较大的关联,有些镜头抑制光班效果较强,所以怎么拍都拍不出来,这种状况在定焦镜头上比较容易发生。每只镜头也会因为镜片镀膜、材质的不同,而有不一样的感觉。 上为逆光拍摄,逆光下的人像轮廓清晰,就好像Model在闪闪发亮一样 摄影教程

微光街头人像摄影技巧
从接触摄影以来,我喜欢用相机纪录着生活点滴,所以周围的环境是我随手可得的天然资源,看似平凡但确自然写实,于是念头一来,便拍摄出这篇作品集。 F/1.4 ISO:320 焦距:85mm 相信每个摄影玩家都会想拥有一颗属于自己的闪灯,当闪灯离开机顶时,离机闪带来的玩法变化就更大了,前期的外拍,闪灯是我必备的物品,但拍了一阵子后,我开始觉得装备越带越多,带了闪灯就多带了脚架,然后多了反射伞跟反光板等等的器材道具,对我来说是宁可多带也不愿需要时没得用来的好,不过这样的拆拆装装过程中就花了不少时间了,更别说要提着大包小包的装备移动到其它场地,于是我开始接触微光摄影,穿梭东区这篇作品是我第一次用微光的方式来创作,接下来将分为三个段落来与大家做分享。 微光摄影第一步:光源从哪来 当习惯了离机闪的光源控制后,要不用闪灯来补光,只吃现场的光源还真有点不适应,但只要细心的去观察主要光源从哪来,这就跟闪灯补光的原理是相同的,而且会来得更自然。 F/1.4 ISO:800 焦距:50mm 在拥挤繁荣的闹区拍摄真的需要一点勇气,所以我选择先从巷弄里拍起,巷弄里的路灯特别多,我找一盏灯当主光源,其它的路灯则是利用镜头的角度避开了,把路灯换成闪灯来看,也是一样的道理,而且光源显的更柔和。 F/1.4 ISO:800 焦距:50mm 遇到两盏路灯时,就好比是两颗离机闪灯,一定有一盏是主光,而那主光就是补Model的主要光源。 F/1.4 ISO:1000 焦距:5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