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3D MAX建模教程:女性角色模型解析
先来卡看最终效果图:嗨,各位,我是Andrius Balčiūnas,接下来,我将带领你们来了解我制作”Shadow Conscious”这副图的制作过程。这个项目主要是为了学习而制作。我想制作一个真实的(至少是自然的)人物。首先,寻找参考资料。我从网上收集了许多女孩的图片。虽然我不知道最后会成什么样子,不过我认为如果你拥有多个角度的女孩参考资料以及许多符合要求的解剖图片那会很有利于你的创作。我使用了可编辑的多边形建模。简单的从一个长方体开始,添加边缘线,切分等,我认为创建人物中最困难的地方在于它不是一个技术活,而是美与结构之间精准的平衡(如果这个是你的目的)。这里有个眼球建模的小技巧。不要把瞳孔开始的地方做成硬边。因为在后期渲染时将会得到非常糟糕的效果。同样,当你在制作眼球的外部球体来实现反射效果时,不要让它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球体,你需要把它做的有点凸起。这样,就能得到自然的反射效果。

告诉你亚当斯区域曝光秘籍
除了分别曝光,可能确实没有什么能让你在前期做到既让左侧的透过云彩的阳光清晰,又能让右侧的建筑物清晰的方式。 景山万春亭 iso200 白平衡自动 亚当斯认为,黑白负片所能呈现的最大明、暗对比是从第2 – 8区 (数码的宽容度公认的比负片要低些但高于反转片)。而自然中光线强弱的变化,从最亮的阳光下的积雪,到最暗的阴影甚至会超过0 – 10区。有的情况下,画面中的景物又没有这么大的反差。比如只有从第4 – 6区,那就要通过曝光和暗房后期增加反差。总之,最终的效果是要充分利用底片(相纸)的宽容度,使一张照片中,黑的地方黑(第2-3区)白的地方白(第7 – 8区),这才是好照片!(注意以上叙述并非亚当斯原话,是老败对亚当斯精神实质的理解,信不信由你)。看看他拍出来的照片,漂亮照片都是这样的。 操作上,亚当斯的方法必须使用测光表,并且是点测光表(没有就DIY,象亚当斯那样),并且首先要了解一点测光表的工作原理。上面说过,这1 – 10区的灰阶是摄影工业标准。测光表工作的逻辑过程是这样的:你给它‘看’一个目标,它检测目标的亮度后告诉你使此目标‘正确’曝光的光圈/快门组合(亚当斯那年头的测光表没这么先进,只能告诉他目标亮度是多少烛光每平方英尺,剩下的自己算。所以确切地知道亚当斯的操作细节没有意义。我们需要理解的是其精神实质对我们现在的帮助)。需注意‘正确’二字加了引号,什么意思呢?正确,就是把你的目标曝光成中灰,18%灰,第5区,随你怎么叫。而且不管你给它看的目标是白的(8、9区),还是黑的(2、3区),按测光表曝出来的效果就是第5区。听起来有点荒唐?没事可以慢慢想想,很难有更好的办法。 知道了测光表的逻辑过程。对亚当斯的语言就很好理解了。他常说在拍某某照片时把某某景物(比如一块石头,一片树林,一片云)“放在”第几区。怎么个‘放’法?用点测对目标(一块石头)测光,然后用测光表告诉你的光圈/快门组合曝光,你就是把这块石头‘放’在了第5区。也就是说,在你的照片里这块石头将是中灰。什么?!灰色的石头?!不行!这块石头在俺的画面里很重要,它处在树下阴影部分,色泽幽暗,与旁边天光直射下的花丛成鲜明的对比。它明明都快是黑的了,怎么弄成中灰了!这哪成?!?#¥%…… OK! 你的意思是这块石头不应该被放在第5区,而应该被放在第3区?那好办,按刚测出来的光圈/快门组合减两档曝光就是了。再测测边上的花丛,亮度比石头高出了4档光圈之多,把石头放在3区,花丛就被放在了7区,无论是底片还是数码的宽容度都该足够,挺好,按快门吧,你都应该已经能想象出能够得到一张什么样的照片了。(prevision 是亚当斯在推广他的理论时所宣称的重要优点之一。但这一点在当今数码 OK! 不知不觉,咱们已经按照亚当斯区域曝光理论虚拟操作一次了。体会到它的优点了吗?如果用点测光,测石头并曝光,石头出来是中灰(5区),花丛就是9区!完蛋,曝过了!超过底片/数码的宽容度,只得到惨白的花丛。用点测,测花丛并曝光,拍出来花丛是中灰(5区),石头可就成了1区了!完蛋!还是超过底片/数码的宽容度,欠曝,只得到漆黑的,没有质感的石头。那我用视场平均测光(这是亚当斯年代就有的)。那就得看运气了,你的暗石头占多大画面面积?花丛又占多少?其它背景很可能面积更大且可能很黑(地面阴影),也可能很亮(天空或水面), 它们会主导视场平均测光的结果(因为面积更大),所得出的曝光结果是你完全无法预料的。那我用*重点平均测光,评价测光,使用曝光锁定按钮……….. 这些都可以,但都不能保证给你一个暗而有细节的石头和明亮而有细节的花丛。只有亚当斯区域曝光法 – Adams’s Zone System 可以帮助你信心满满地做到这一点。 亚当斯的区域曝光法可以保证你得到反差漂亮的照片,可好多人看了都嫌麻烦。当然了,嫌麻烦的可不只一个两个,懒人有一个优点就是聪明,于是就总结出了亚当斯理论的简化版,就4个字:白加黑减。啥意思呢?道理很简单。 首先明确前提条件:点测光。凡是谈亚当斯的道理都是在谈点测光,白加黑减是亚当斯简化版当然也不例外。 千万别把视场平均测光混进来,那肯定绕糊涂! 然后定义‘黑’和‘白’。‘黑’,就是画面中最暗的部分。‘白’就是画面中最亮的部分。 请看这张照片。先用视场平均测光来介绍一下这个画面。这是冬季上午9点不到室内阳光直射下的一个音箱。画面中的‘黑’与‘白’分别用绿圈和红圈标示。看看曝光组合。一切都规规矩矩,有什么错嘛?没有。可画面就是那么平淡。看看那中间调,就一个字:肉!结论: 视场平均测光不是好办法!

定焦镜头的优势与选择的理由
很多摄影爱好者希望“一镜走天下”,对变焦范围小的镜头都不满意,更别说定焦镜头了,其实,真正从摄影的角度分析,定焦镜头有许多优势。 首先补充一点点英文概念:一只定焦镜头(prime lens)特指只有一个固定焦距的镜头,相对应的另一种镜头则是变焦镜头(zoom lens),后者拥有可调整的多种焦段。虽然变焦镜头比定焦镜头在取景上更为方便,但是很多摄影者最终会选择一只定焦镜头作为自己最主要的拍摄伙伴,下面是最重要的6个让人钟情定焦镜头的理由。 1.实惠的价格 一般来说,定焦镜头要比变焦镜头的价格更低廉,相对变焦镜头,一只Prime Len采用更少的镜片组以及更简单的结构设计,一般来说,最出色的定焦镜头只有变焦镜头的一半价格,尤其是50mm焦段,几乎是各家最便宜的镜头焦段。 2.较小的畸变 畸变是变焦镜头最大的软肋,几乎所有涉及广角的变焦镜头都存在明显的畸变问题,而定焦镜头因为只需对一个焦段的成像进行纠正与优化,所以往往很少会出现畸变现象;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旁轴相机在广角畸变上比单反相机有天生优势,例如15mm/f4.5等超广角镜头甚至完全不存在畸变。 3.更锐利的成像 简单的镜片结构自然会带来更锐利的图像,尤其是那些含有ASPH非球面镜片的定焦镜头,在最大光圈下也能提供极为锐利的焦内成像。 4.柔美的焦外(Bokeh) 在相同价格下,定焦镜头可以比变焦镜头提供更大的光圈(事实上变焦镜头的极限光圈便是F2.8),也就意味着更柔和的焦外虚化(Bokeh)效果,除此之外,定焦镜头的光圈叶片更多,接近圆形的光圈会提供最漂亮的Bokeh。
最新发布

新闻摄影应把视觉冲击力放在首位
“新闻价值”和“形象价值”历来被认为是新闻摄影的两大要素。新闻摄影的形象价值主要是指新闻照片的视觉冲击力或称之为视觉吸引力。长期以来,许多新闻摄影的研究人员和实际工作者都认为在这两大要素中,新闻价值是首位的,因为新闻摄影是属于新闻范畴而不是属于艺术范畴。 然而,笔者在近几年的新闻摄影教学中,多次让同学们在任何报纸或指定报纸上选择自己最喜欢的10幅新闻照片,发现同学们选择的标准首先是照片本身的画面效果,照片的新闻价值是处于第二位的。当笔者和同学们探讨为什么不是首先考虑新闻照片的新闻价值时,许多同学说,具有重大新闻价值的新闻,往往从报纸的文字报道或电视、广播上已经获悉,因而看照片时就更倾向于关注画面效果了。 重新审视我国长期以来的新闻摄影实践与读者对报纸上新闻摄影的评价,把照片的视觉冲击力要素放在首位,应当更有利于改进我们的新闻摄影报道,更有利于新闻摄影报道的创新,也更切合读者对新闻摄影的需求。 一、重视读者视觉感受的选择 新闻宣传要“贴近群众”,研究读者的视觉感受与选择的特点,对改进新闻摄影报道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新闻摄影属于视觉新闻,它向大众传播新闻信息主要是通过视觉形象。图片的标题与文字说明相对处于从属地位。读者选择新闻摄影报道时,首先也是选择图片的形象。因为人们接受新闻摄影是从接受图片形象开始的,进而才会去阅读其文字说明。一幅新闻照片如果本身没有视觉吸引力,则很少会有读者继续去看其文字说明了。当然,犹如对任何事物的判断有多面性,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或吸引力的照片未必都是好照片,但好的新闻照片则必须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或吸引力。 人的视觉是一种主动性很强的视觉形式,具有强烈的选择性。人们常说的“视而不见”一词,就说明纳入视觉范围的东西仍可“不见”,“没看到”,这就是视觉的选择性。它只看到吸引它的对象,也就是对它有较强刺激力、冲击力的对象。从新闻摄影的角度来看,什么样的对象会对读者的视觉产生较强的刺激、具有冲击力或吸引力呢? 心理学家早就指出,视觉最不喜欢的东西,是那些静止不变的或者是那些不断重复的形象。所谓“熟视无睹”也就是这个道理。只有当视觉面对一个陌生的对象时,才会“睁大自己的眼睛”。人的视觉具有求新纳异的倾向,这就要求新闻摄影者如想使自己拍摄的照片具有吸引力,就不能满足于拍摄人们普遍看得见的内容与形式,而应着力于把人们普遍“看不见”的内容与形式变成“看得见”的摄影报道。 内容与形式均是独一无二的新闻摄影报道,毫无疑问是最受读者欢迎的;仅仅“形式”(即照片的画面效果)是独一无二的新闻摄影报道,也会吸引读者的眼球;而仅仅是“内容”独一无二的新闻摄影报道则是第三等的,因其照片本身的画面效果对读者来说“熟视无睹”。新闻摄影者应想方设法拍出让读者有“第一次看到”而产生新鲜的感觉。 二、强化求新思维在新闻摄影中的运用相识色影

韩式婚纱照的主要特点
韩式婚纱摄影 韩式的婚纱照的风格如同清新淡雅的风,让人身心放松,引领着婚纱摄影的流行趋势。生活化的场景、温馨的氛围、幸福感的流露是样照创作者关注的焦点,也是韩式婚纱照风格的主要特色。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用光经典、构图严谨、画面唯美的传统婚纱照;二是贴近生活的清新烂漫的情节婚纱照。 韩式婚纱照的主要特点 韩式婚纱照在于庄重、柔美与简洁;生活化的场景、温馨的氛围、幸福感的流露韩式婚纱照的主要特色。 用光:对光线的运用和对人物神韵的刻画尤为讲究,重点是人物的精、气、神,画面精致、耐看。一般多采用多灯布光,而且强调人物脸部的亮度以及对人物轮廓的勾勒,强调人物造型的立体感和画面的空间感。 色调:画面一般有高调和低调两种。高调画面以白色为主,低调画面以咖啡色为主。 背景:经典风格的多选用渐变色和花纹素雅的壁纸或扎染布作为背景,如咖啡色、褐色、淡紫色等;自然风格多选用生活化的背景或仿外景的数码背景,背景色调比较亮丽。摄影教程 姿态:在娴雅、内敛的静态美姿上,可稍加飘逸的动感,如让头发和裙摆摆动起来。

【花卉摄影技巧】教你在家里如何给花儿拍“写真”
植物园和花展为热衷于花卉拍摄的摄影师们提供了大量拍摄机会,但为什么不自己买一些别致的花儿,直接在家里尝试拍摄带有更多现代感的照片呢? 专业花卉摄影师安迪·斯摩(Andy Small)已成功开创了一项制造新鲜的精细艺术花卉拍摄业务,而他只用了很简单的拍摄技巧。“我所拍摄的照片都是采用自然光照,配合使用白卡纸的反射功能来消除阴影。如果你想拍摄更现代的精细艺术照片,就要注意构图的整洁和生动性,不要让零乱的东西分散主体的引吸力。” 即便是不使用微距镜头(许多变焦镜头的近摄能力足以让整棵植物几乎填满画面),这些被优化后的特殊光学镜头也可以应付特写镜头的拍摄,而且能够拍出清晰的照片。最好使用三脚架,遥控快门和低感光度的设置来让相机实现最优画质。 拍摄窍门: ·购买一张A4或A3尺寸的彩色卡纸,可以用来当作主体的背景。 ·普通的白卡纸或是厨房用的锡箔纸都可以成为物美价廉的反光板,把锡箔纸揉出更多褶皱效果会更好。 ·在靠近窗户的地方布置一个属于自己的家用摄影棚,然后等待光线明亮的多云天气,或者用一张透光的纱帘来柔化强烈的日光。 ·为了获得清晰的拍摄结果,可以利用相机实时取景的对焦点放大功能,并切换到手动对焦模式来对焦。 ·使用RAW格式拍摄,然后在Photoshop中对颜色进行调整。 注:更多请关注摄影教程栏目,三联摄影群:182959594欢迎你的加入

给力的婚纱摄影上相窍门
每对新人,尤其是新娘都想拍摄出最完美的婚纱照。除了婚纱摄影工作室的摄影师给力外,其实还有一些婚纱摄影拍摄小技巧,新人们可以了解一下,在拍照时运用到自己的婚纱照中。摄影教程 给力的婚纱摄影上相窍门 1、摆出完美pose 记住,永远保持肩部向后挺,双臂于肘部自然弯曲;手臂不要离身体过近,也不要让捧花紧紧贴着下颌,因为这样的姿势会影响拍照效果。如果你对自己胳膊的线条很自信,可以考虑披上一件硬纱披肩,它会把人们的注意力转移到你的肩膀和性感锁骨上。 此外,这样的姿势可以让你看起来瘦一点:站立时双脚分开,一脚在前,前膝略曲,上半身微微向后倾斜。在这个状态下,你看起来像职业模特一样自信。 2、巧妙利用自然光 光线是摄影师最珍贵的道具。傍晚弥留的柔美光线可以为你的照片增色添彩。如果自然光线过强,可找一些天然的遮光物,比如站在茂密的大树下。遮光物可以避免拍照时眼神不集中,从而让你看起来更精神。如果婚礼是在冬季举行,不妨充分利用自然光线;或在景色优美的窗前取景,或者斜倚出窗外,暂且将自己融于冰冷的大自然中,留下完美倩影。 3、立正式站姿

80后个性婚纱照片欣赏【欧美版】
如今的中国在日新月异的变化,城市的建设速度更是史无前例的加速,催生出无数的新鲜事物,而我们80后处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更是要追求个性,那么婚纱照当然也要个性化。 80后个性婚纱照是最近比较流行的一种婚纱照风格,也是婚纱摄影工作室摄影的主流风格,80后个性婚纱照改变了传统的拍摄方式,不再是同一服装,同一构图,同一造型,能满足80后个性的需求,根据新人的特点定制拍摄。 其中各种服装可以自己挑选颜,也可以穿着个人的服饰,化妆造型可以根据新人脸型肤色等进行创意,想要的姿势也可以自己发挥,拍摄出你认为有意义的婚纱照。 这是我们80后的时代,我们追求个性,那今天我们就看看欧美80后是如何展现他们个性的。 这个姿势你是不是没有想过?性感是他的代名词。 朦胧的眼神,迷离而柔情。 苍凉的背景衬托的是执着,任何藩篱都不能阻止我对爱的追求。 时尚不只是明星的特权,我们也可以绚丽。 女人是水做的,让我把柔情融化在水中。

真正的摄影师--不模仿、不包装
琉璃的照片多倾向于清新的文艺范儿,平和冲淡的画面中讲述着一些淡淡的故事和情绪,当然还有一个让人舒服的姑娘。就像他自己所说,最美的一面只能建立在真正属于她自己的基础上,不模仿、不包装。 对于“美人照”这样的说法其实我有点儿抵触,因为我一直坚持的审美并不是照片里一定要有个漂亮姑娘。我拍过很多第一眼看上去不是很漂亮的姑娘,可是当你与她们相处了解后,会很自然地发现她与众不同的美丽。所以在拍摄时,我总是希望并极尽所能地进入属于她们自己的状态和情绪,而在彼时我只是一个抓拍和记录者。 至于所谓“最美的一面”,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在于:不模仿、不包装,让美丽只建立在她自己的基础上——无论是内在的气质、性格和喜好,还是外在的,比如服装的款式、色彩和质地的选择。其实,除了过度的自卑和自负,每个人都会对自己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特别是女孩子对“上相”问题更是如此,因此并不需要过分的拔高,只要比她的预期美那么一点,就会让她们十分满足。 我一直追求的感觉是在画面之上产生视觉的愉悦感,也就是说在照片之外还要有一种意境的延伸。大多数时候,我们很难具体解释为什么一张照片会让你感到熨贴,除了构图、色彩、光影让人舒服,它更应该能够传达出强烈的情绪感染力,这大概就是我们众所周知的那个俗词“共鸣”。单纯的没有特点的美才应该被称为“糖水”,加一点点别样的佐料,也就有了独特的口感,文艺气质或者其他任何一种概念和倾向,都是如此。 喜欢这种文艺情调照片的顾客大概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喜欢文艺范儿的女孩子,她们往往领悟能力强,比较能够提出自己的想法;二是经济条件比较好,希望体现出高格调的照片,她们的审美要求也很高。 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顾客,我希望拍摄就是在做一场电影。每个人都能够进入自己的角色——把她的性格、气质抽象、概括出来,然后再具象为一个场景,那正应该是她梦境中的片段,于是自然融入其中,表现出饱满的情绪。 恰当的、不脱离实际、不空泛的情绪化主题 发现。其实很多方法我们都很熟悉,比如让她们搜集自己喜欢的图片或者电影,日系、欧美、lomo……以此来判断大致的审美取向。或者让她们多带一些服装,从中发现她的审美惯性,找到她的“点”。也可以发挥职业的敏感,在她的服装里做混搭,这样既不脱离她的自身气质和喜好,又能找出新鲜感。 参与拍摄之前的交流很重要,大家要把想法说出来,然后确定风格、确定服装,有时候甚至需要陪顾客上街去选购。很多时候,拍摄的灵感也会由此产生。比如一个女孩子带来的棉麻布衣居多,可能当时就会把安妮宝贝的文字翻出来,找几个恰当的片段,结合画面感来营造气氛,制造感动点。这样的创意虽然主题性很强,但归根结底是在“拍自己”而不是“演别人”,能够让她们产生很强的参与感。既能够充分交流,同时把消费变成了创作,合作共事的感觉会非常棒。 这个世界上美丽的东西太多,但是每次我最多只能实现几个想法或者换句话说就是要做单纯的主题。我们不能把一组照片从哥特风格拍到小清新,再转向时尚范儿,所以每次拍摄尽量做到风格单一,这样其实更有利于把握和表现。所谓单一,就是不要在一个片段里尝试太多内容,道具、表情、服装、拍摄方式、光效都可以是你的出发点,但只此一样即可。然后在实现了既定感觉的基础上,可以再尝试增加内容或者变换其他风格。

很棒的风光摄影-----黄金海
艺术家David Orias酷爱黎明的曙光,他喜欢捕捉饱和色调以及只有在华丽的海洋才能看到的洋流运动。他的《海浪集》以金色和震撼人心的绘画手法为主,二者融合出这些生动、表现力极强的形象。但是,别被骗了!你看到的不是绘画作品而是货真价实的照片。 这位加利福尼亚州的艺术家用长曝光和长焦镜头捕捉到了大量的洋流运动,他们恰如其分地融合成了这些静态的画面。由于黎明的曙光和加利福尼亚独特的环境,他捕捉到了一个令人震撼的“调色板”。 他解释道:“南加利福尼亚有火灾季节。黎明时分,阳光透过烟雾颗粒洒在洋面上,呈现出诡异的橙色。在观众看来,这个颜色极具梦幻色彩。我把基色混合在一起创作出了这一幅幅美轮美奂的艺术作品。”

创意摄影拼合:奶牛环球历险记
Andy Mahr是一名优秀的摄影师和画家。近期Andy在做一个食草动物的项目,用拟人的方式模拟了奶牛的生活。用绘画将高山、峡谷、森林和田野的照片与拍摄到的奶牛组合在一起。完成了这组有趣又生动的创意作品。请欣赏: Andy Mahr是一名优秀的摄影师和画家。近期Andy在做一个食草动物的项目,用拟人的方式模拟了奶牛的生活。用绘画将高山、峡谷、森林和田野的照片与拍摄到的奶牛组合在一起。完成了这组有趣又生动的创意作品。

婚纱照的融合与创新
作为传统照相与现代婚俗相融合的产物,婚纱照这种艺术消费形式可以说是既成熟又年轻。特别是在表现形式和手法上,一向是兼收并蓄,不断寻求变化与突破。学习和借鉴,融合与更新是一个从未停止的过程,并由此体现出社会发展、婚俗演进、文化艺术潮流等种种时代特色。 当我开始采用婚礼纪实拍摄的一些形式和手法来制作婚纱照时,获得了很好的反馈。新鲜感是重要的切入点,但如果仅仅依赖于此,恐怕只能保持一时的热度。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将创新、尝试与自己的“所长”相融合,并进而转化成风格以至定位,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虽然婚礼现场拍摄的市场不断发展,客户的普遍认知也达到了一定程度,但整体状况仍然非常不平衡。就大部分地区来说,无论是婚礼本身的规模、流程、形式,外景的丰富程度以及婚礼摄影师的水平都存在很大偏差。而像流程环节时间紧凑、形式单一,新人居住或典礼的环境干扰较多等问题,对拍摄出精美的照片都有一定的影响。 另一方面,婚礼现场拍摄以“纪录”为首要目的,而婚纱照本身较独立,可以采用更为灵活、更倾向艺术化的表现形式,用更充足的时间来准备和调整,为客户提供更多样的选择,以至达成更为精致的画面。这些都给婚纱摄影发挥所长提供了很大的空间。 这一系列照片最为集中的特点是体现出更多婚礼流程性场景的倾向,我将之称为还原现场风格的婚纱拍摄。 借鉴婚礼现场的形式,即采用有意味的、具象化的场景来烘托人物情绪及气氛。加之简洁、大气的手法,自然、舒展的姿态等,都契合了当下人们的审美喜好。 (模拟场景:酒店或家中 模拟环节:晨妆时)还原现场很重要的一点在于细节,就像婚礼纪实摄影师所做的那样,用细节表达出人物当时的状态,以及在做什么事。注意保留花絮性的内容。 (模拟场景:婚车上 模拟环节:出门到酒店) 这是婚礼拍摄上非常容易出片的一个环节,虽然镜头的运用受到一定的限制,但往往因人物突出,元素集中更显气氛。拍摄车内场景时,要注意取景和拍摄的角度,特别是焦段的运用要掌握娴熟。掌握好现场光线,注意必要的补光以展现细腻的层次。

2012英国肖像摄影奖出炉
英国国家肖像画廊刚刚公布了2012年 Taylor Wessing 肖像摄影奖的入围名单,今年一共有10名摄影师入围,包括入围作品在内将有60份提交作品从11月8日开始在国家肖像画廊进行展出,最终优胜者将获得12000英镑奖金。 两个朋友 面包师傅 奥运选手 少数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