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详细解析排版设计中的点线面使用技巧
每个设计师多少都有一点强迫症,有时候会为一个像素的间距而纠结,有时候又会割舍不下自己做的元素,满屏的信息都想突出,导致画面混乱。设计师培养自己对画面的全局观是很重要的,所以我们的脑子里时刻都需要有一把“尺子”在,这把尺子,就是“点线面”。在使用这把“尺子”的时候,抛开那些装饰和颜色还有材质,将画面抽象成点线面来把控你的设计,也许会有不一样的启发和看到画面不和谐的原因所在。设计师对版面的全局观,就是“点线面”的处理。“点线面”是所有视觉画面的基本结构,点线面可以把不同的部分或者元素组合成一个整体,进而打造一个视觉舒适平衡的版面。一 . 点的运用点,单独存在时,是空间的一个痕迹;点也可以作为线的开端。很多点聚在一起可以组成韵律和图案,点的疏密,重复,规模和数量变化都能对画面效果起到很关键的作用。点成线,线成面,点是几何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比如,在基本平面设计当中,你可把点当做一个文字或单独小元素,线是一句文案,而面,则是一段文字等等。不同形状的点圆,平稳,完美无瑕疵的,给人的感受是饱满,有力量的。方形,除了平稳外有端庄,大方感,在给人的感受踏实依靠的。

Photoshop绘制Q版调皮小公主插画图片教程
作者在绘画之前,已经构思好想要的画面,画出了线稿,并把要表现的内容大致画出来;然后由主体开始慢慢上色,画面较为复杂,要画的细节也比较多,绘制的时候一定要细心。最终效果1、新建文件 首先第一步就是打开photoshop,新建文件,一般我们是新建300分辨率,国际标准纸张A4大小的页面文件,【颜色模式】一般是RGB或者CMYK。2、在建立好的页面里新建图层。新建图层,我们尽量多分图层画画,方便修改,能节省不少时间呢。3、草稿绘制:起草稿要现在脑海中构思整个画面想要表达什么,这幅画想要绘制成明媚的阳光下,小公主在荷花池旁边想要亲吻青蛙,而冷落了在一旁偷窥的王子殿下,充满调皮情趣。构思好画面后在新建图层里绘制,我们绘制出的这张粗略的草稿,画出大概的构图,公主的动态姿势,以及周边的花草树木,抓狂的王子殿下和他的小侍女。这是第一步的草图,接下来我们还会在后面的绘制过程中做调整。4、初步草稿完成后,降低图层【透明度】,作为辅助,新建图层,在新建的图层画画。

绘制立体圆润iTunes软件图标的PS教程
现在扁平化时代,很多同学可能都忘了怎么用图层样式塑造拟物效果了,今天这枚教程带同学们来回顾一下,作者是P大点S微博里的高手,对于图层样式有很多精辟独到的见解,让人大开眼界,来学习一下。Projava:在Photoshop中,图层样式是最为直观的东西,所有的效果都能量化,以数值的形式表现出来,就是各种晦涩难懂的等高线也可以用数字来表现。利用图层样式中的混合模式可以得到千变万化的效果,很多的UI和icon绚丽的效果大多数是靠图层样式来实现的。今天的iTunes图标是一个非常经典的icon,不过现在你们看不到了。现在的版本只能说是走火入魔,推崇扁平化,说它漂亮也谈不上,说难看也不至于。下面是我完成的效果图,不过我对它的外轮廓作了一些恶搞性质的变化。这个外形介于正方形和圆形之间,它跟圆角矩形不是一个概念,迎合了现在的“审美观”:下面开始制作过程,首先我百度了一张原图作为参考~新建一个1000*1000的新画布~粘贴刚才复制的iTunes原图,移动到角落上作为参考~

Coreldraw中设置Word类型文本框
CorelDraw疑难杂症速查手册》收集了作者木平与各位平面设计同仁相互探讨提出的问题以及百度CD吧的提问,结合实际操作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整理而成。其中有些问题参考了吧中好友和网络上同道中人的回答,对于一些不清楚或有疑问的问题作者都亲自用CorelDraw 9和CorelDraw X3分别验证了操作性与真实性。 本教程为分期连载教程,欢迎大家持续关注。 问:Coreldraw中如何设置WORD类型的文本框? 在Coreldraw里可以像word里那样改变文本框的类型吗?比如说改虚线或者删除,在coreldraw里的文本框只是属于辅助线吗? 答:不可以,CorelDraw中的虚线段落文本框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它是作为一个定位和排版文字的辅助工具存在,在任何输出结果上都是看不到的。 如果需要文本框要自己动手画上去,而且跟文字是脱离的,文字的改变后需要手动调整文本框的尺寸。 另外,亦可以先画好需要的框架,然后点击文本输入工具,在此框架中单击,即会自动生存跟框架一模一样的段落文本框,以适应特殊编排的需要。 下节问题:如何改变Coreldraw位图背景为透明色?
最新发布

将颜色作为构图重点的方法
用穿白衬衫的人物反衬巨大的鲜红旗帜 这张照片为拍摄者拍摄的北京*。在*之上,飘扬着很多面巨大的鲜红旗帜。从远处观察,则很难感觉出旗帜的巨大。但是从*的正下方向上仰望时,可以感受到旗帜的大小着实惊人。为了表现红旗的巨大尺寸,这里使用长焦镜头截取了红旗的一部分。在*的观景台附近,正好走过一人,神色威严而庄重,成为了画面的点缀。画面基本上都被巨大的红旗所占据,看上去如小点一般的人物正好处于画面上下方向的三分之一处。以这样的画面构成来取景,可见摄影师为表现画面的故事性下了一番苦功夫。 在此,让我们来仔细琢磨作为点缀的人物安排,不妨用手遮住人物进行对比。当遮住人物时,观者就完全感觉不出旗帜有多么巨大了,正是由于有了这个人物的存在才彰显出旗帜的巨大。衬衫的白色和红旗形成对比,丰富了画面。 用人物的存在表现巨大的旗帜 在风景中极其醒目的颜色势必勾起拍摄欲望 拍摄风景时, 可能会发现极其醒目的颜色。由于颜色非常之醒目,因此看上去很难与其他颜色形成同色系颜色。若在拍摄中发现了这样的重点,那么马上就会形成天然的画面,不要犹豫,赶紧拍下来吧。 需要注意的是画面中作为重点的拍摄对象的朝向和方向,以及作为配角的朝向和方向。例如,如果重点拍摄对象是朝上的,那么就要将其安排在画面的下方,如果重点拍摄对象是朝右的,那么就要将其安排在画面的左边。这些是基本的考虑方法。当然,不按照基本方法来安排也没问题,表现画面的不稳定感也是一种手法。案例为拍摄者拍摄的晚秋的草原上花朵毅然绽放的风景。为了让枯草中鲜艳的花朵更加醒目,拍摄者故意将其拍得较小。枯草具有从右下方向左上方生长的趋势,因此向上生长的花朵被安排在画面左下的交点附近,保持了整体的平衡感。 背景的动感增光添彩决定画面的位置安排 从四个交点中选择与花朵朝向和高度相符的点 将作为主角的花朵安排在画面中的哪个位置更好呢?我们经常会观察取景器,一遍一遍地进行尝试。在这种情况下,若掌握了三分法,就不会有任何犹豫,很快就能决定好构图。将花朵安排在四个交点的任何一个交点上均可。当然,在花朵占据整个画面的构图中,这四点不能移动,但是在拍摄稍微广阔的画面时,将主角安排在交点位置不失为有效的构图法。

如何评论街头摄影作品
如果拍照是为了自己开心,那这篇其实可以不用看了。写这篇是因为常看到国外的一些摄影比赛,以及对资深摄影师们在评论照片时的方式很好奇,而街头摄影更是很难评论的摄影形式,因为街头摄影本身就很难定义,再加上摄影师们的主观意识,更难去有个基准去评断好坏。上网找了一些资深街头摄影师对摄影作品的评论方式,文章影片都浏览不少,加上自己过去的经验,在此分享下如何评论街头摄影作品。 个人感悟 在继续写下去之前必须先说明两点避免误导。 一,街头摄影作品没有“绝对”的好或坏。 二,任何摄影作品的评论都会有观看者的主观意识。 三,请不要认为所有街头摄影“应该”就要用以下的方式评论,街头摄影的历史很久,国内外资深的街头摄影师太多,岂是我一个非专业摄影师能妄自下定论。下面只是我个人的判断经验分享,参考就好。 综合过去一些资深街头摄影师在筛选作及评论作品的方法,以及自己在广告设计业十几年的经验整理出了一点评论街头摄影作品的方法心得。可能会有人问“设计”跟“广告”对摄影作品的评断有什么帮助?设计必须了解构图,色感,对比,画面上物件人物存在的目的,层次,空间感,光影,过去设计上的经验是帮助我在摄影作品理性层面的判断。而广告营销是与消费者沟通,也就是“说故事”。很多时候消费者是靠“感觉”而非明显的讯息,因此广告营销的经验是帮助我在摄影作品感性层面的判断。这样…还说得过去吧?:-) 判断一张照片有很多种因素,不外乎是构图,故事性,色彩,光影等等,但街头摄影不是“随拍”。拍小孩可以是随拍,天气好的时候光线对了拿起随便拍张很有feel的街景是随拍,看到某个有趣的人或场景拍一张也叫随拍,你可以说某张“随拍”是张很有感觉的照片,但是否是好的街头摄影照片就不一定。街头摄影除了有感觉有共鸣之外,在构图以及其它元素的考量也同样重要。以下是几点我自己在看一张街头摄影作品是否纯熟的几个方式,是否每个人都同意或适用这些方法见仁见智。 人“味” 说“人味”而不是“人物”,是因为街头摄影不见得要有具体的“人”出现在画面中,但如果去看一下国外的街头摄影作品,99%的作品中都会有人出现,至少也要有“人”的氛围。例如阳光透过都市杂乱的大楼射下来的光线造成路人的剪影, 影子,人们活动的空间等等。我不断提到“国外”两个字是因为街头摄影是从欧美开始发迹的,从法国发迹,在美国变的成熟。有人称街头摄影作人文摄影,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人,以及人们所活动的社会周遭作一定程度的纪实。 真实性

美工课时间到啦:DIY鞋盒造出25个针孔相机
针孔相机结构简单,只要你有创意,就可以制造出林林总总独特的相机出来,例如来自法国的摄影师 James Guerin 就制造出同时有25个针孔的相机,于是就可以拍摄出如上图的有趣拼贴作品,效果类似于我们之前介绍的「以宝丽来拼 贴出独特的名人肖像」,这是种特别而有趣的表现手法,运用在针孔相机上也另有一种味道! 原来摄影师得到朋友赠送大量8×10 的底片,是早已停产的Kodak Panalure select RC,加上看到网上如前介绍的类似拼贴效果,于是他就用鞋盒制造出这个25 个针孔的相机,以同一快门在同一底片上拍摄。 原理也不算复杂,主要是用卡纸如上图分隔每个针孔,即是造成25 个独立的针孔相机,再加上以盒盖做机背以载着底片,那就可以开始拍摄,效果相当不错!当然这种设计也较容易出现漏光情况(每个小针孔机之间的漏光),但总体来说影响还是可以接受。 摄影师还做了一个「镜头版本」,不是针孔了,而是安装了一批150mm 的镜头,对焦更加准确。 有兴趣的话,可以按以下连结了解更多,有较详细的讲解呢。 注:更多请关注摄影教程栏目,三联摄影群:182959594欢迎你的加入

理光GR、GRD IV、GR1外观对比
理光GR系列始于1996年发布的GR1胶片相机,进入数码时代后发展成为GRD系列,而最近宾得理光再次打破传统,将最新高级便携数码相机命名为理光GR。 理光GR与上一代产品GRD IV有着很大的不同,最明显的就是将传感器升级为APS-C格式CMOS。尽管如此,机身尺寸并没有因此而明显变大。搭载18.3mm f/2.8镜头,等效焦距28mm,利用广角镜头附件可扩展至21mm,或装载微距附件将最近对焦距离缩短至10cm。

【人像摄影技巧】人像摄影10项妙技
1. 器材先决? 今时今日,盲目追求器材的人太多,因此「以器材改善画质」似是变成一则笑话。但是200mm 焦距镜头,确实与50mm焦距的所谓标准镜是不同的,因为标准镜的意思,就是指“普通”“一般”“像平常视点”,既然我们希望突破框框,器材始终是一个选项。当然,别以为有器材就天下无敌,使用长焦镜代表你可能会距离拍摄对象较远,找个助手协助沟通是需要考虑的,毕竟「交流」依然是人像摄影关键一环。 2. 高抄与低抄 很抱歉,在示范了高抄与低抄后,人们就以为这些都是拍摄走光照的伎俩。但事实上,有别于水平视点或一般视点,这些技巧往往能够触发非凡的创z,使我们发掘出对象不一样的优点,甚至极端的高抄,例如从天台往下看,或是极端的低抄,例如从水底往上影,就能发现完全不一样的人像体态,这才是人像摄影。 3. 分开镜头与闪光灯 光和影是密不可分的两兄弟,同时存在的话,对象才有立体感、质感与实在感,而且还能释放背景风光,让两者共存。要制造深刻的光影效果,侧光是一个选择,说实在,轮廓较深的人,往往能表现出更强个性,什么照片的灵魂,或许起点于此。 4. 以闪灯克服阳光 阳光令人又爱又恨,某些景点例如海边,强烈的阳光折射要么使背境曝光过度,要么使人像惨遭抢镜,平衡的方法就是用2至4个闪光灯,制造人工光源盖过阳光,以侧光方式强化人像,同时让背境减少曝光。这样出色的景点,与优雅的人像才能同时保留,以制造足够的戏剧感。 5. 追随逆光 光线是摄影的基础,也是奥义,任何摄影师都必须训练出对光线异常敏感的眼睛,无时无刻都留意光源位置,不论是太阳、窗夕、灯泡,每一样都可以制造出富艺术美感的影像,尤其是逆光。逆光可以勾勒出对象的线条,还能从背景突出主体,并且轻易散发浪漫与温馨的感觉。“背光啦”不一定是摄影大忌,而可能是杰作的起点。

新手必学,微距摄影如何入门?
说起微距摄影,现在好多摄友都有在拍:拍些花草植物,拍些虫蜓蝴蝶等等。一旦走进神奇的微观世界,你会感到十分奇妙,这是一个你从不曾熟悉的视觉角度。那么作为一名新手,如何去入门拍摄微距作品呢,下面就是三联小编ehoy提供的一些资料,关于微距摄影玩家是如何将从器材到技巧来进行讲述,让我们一起感受微距的魅力吧~~~~~~~~~~~ 一、器材准备 微距摄影,当然最后是有一个成像好的微距头了,比如原厂百微之类的镜头。但其他一些副厂的微距头既便宜而且效果也不错,也是很不错的选择,可惜这些我都没有,摄影入门爱好者一开始也不会选择先购买微距头,那么我们该怎么拍呢? 在最初的时候,可以用50mm F1.8的标头,光圈开到比较大或者最大,手动对焦,相机离拍摄物体近到一定的距离,这样我们可以很好地虚化背景,来突出主体。 (三联教程配图) 比如这张就是用标头拍摄的,后面的背景最大程度地虚化,主体这朵花就变得突出显著 EXIF: 相机:佳能600D 光圈:1.8 快门:1/2000s 焦距:50mm ISO:100 再后听摄友们说可以用近摄接圈、近摄镜、镜头反接等方法,一样可以拍好微距。 但近摄镜始终有损画质,就没多考虑(其他摄友有用的,效果也还不错);镜头反接呢,手持试验过效果是有的,但是手持久了会比较累,可能配个反接环之类的就比较轻松了;再后者就是近摄接圈了,这个有电子接圈还有普通的铁圈,电子接圈贵一点,好处也很多,可以调节光圈以及自动对焦,真心不错。还是考虑到钱不够,我还是买了个铁圈,三节都用上可以把画面放大到很大。但用铁圈和反接的缺点就是不能调节光圈,对焦的话要前后移动并结合手动对焦才能完成。入门者的起步就是如此…… (三联教程配图)

【风景摄影技巧】确认地平线位置更好的构图
讨论摄影的话题,无论是在画面构图和观点表达上,地平线的存在都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正确使用地平线,构图才会变得完美;但若有差错,地平线只会分散观者的注意力,破坏整个画面的平衡。一些经典的规则会告诉你不要把地平线放在画面中心,不过规则也有打破的时候,往往只有等我们尝试多次,才知道此时此景的最佳构图是什么。接下来本文将会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放置地平线,看看到底要怎么处理才能获得最好的效果。 低位地平线 抬起镜头将地平线放置照片的底部,是强调戏剧性天空的好方法。当地平线位于画面底部时,这种构图将视觉重心放在了画面上方的天空中。天空之中有什么呢?造型夸张的云彩、飞鸟飞机、高塔建筑……切记如果没有特殊的用意,天空不宜空无一物,因为那样画面会太过空旷,没有焦点,观者很快就会对画面失去兴趣。 低位地平线突出了天空区域,将观众注意力放在静立的风车和流动的云上。 高位地平线 高位地平线与低位地平线相反,将地平线放置在画面上部,使得画面焦点在地面,即是前景位置。同样要注意在此画面焦点上保留兴趣点。许多风光摄影教程让你寻找前景,正是这个用意。木船、湖泊、枯枝、花草……这些都可作为画面前景。 现场天空区域比较空,而前景地面有草地与积水,形成丰富细节。因此使用了高位地平线。 以上两种放置地平线的方法可以在原地抬起或压下相机拍摄角度多加尝试,就可以感觉它们的不同。要注意的是,若用广角镜头,画面变形不可避免,这点对于地平线上的建筑物影响很大。摄影师应该了解自己手上广角镜头的形变情况,看看最多可以把地平线放在哪个位置。这种情况后期校正可以一定程度上帮助调整,但还是应该尽量避免失真。 放置在画面*的地平线 这也许

【知识大扫盲】微单和单反的差异区别
通常,对相机有所了解的人都认为单反和微单差异的根本就在如上所述的取景方式上,这话说得没错,但实际上单反和微单仍有各种主要结构方面的差异。但构成这些差异的本质就在相机的体积上。 相机的本质工作是拍照,拍照所要达到的目标自然是越来越好的图像质量。但要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往往是以牺牲相机的体积和便携性为代价的。当相机出现在家庭及旅游、生活纪录等场合时,便携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微单的出现正是试图将便携性和成像质量二者达到平衡状态的中庸之道。 什么是单反 *及香港地区将单反相机称作“单眼”相机,单反的全称是“单镜头反光相机”Single Lens Reflex Camera,缩写为SLR camera),又称作单反相机。它是用一只镜头并通过此镜头反光取景的相机。 所谓“单镜头”是指摄影曝光光路和取景光路共用一个镜头,不像旁轴相机或者双反相机那样取景光路有独立镜头。“反光”是指相机内一块平面反光镜将两个光路分开:取景时反光镜落下,将镜头的光线反射到五棱镜,再到取景窗;拍摄时反光镜快速抬起,光线可以照射到感光元件CMOS上。 单反并非数码时代的产物,早在胶片时代就已经存在单反相机。随着照片的载体走向数码化,单反也随同进入数码时代,现在我们所说的单反通常都是说单反数码相机。 单反的内部结构中,有一个反光镜和用于光线各种反射的五棱镜,这些用于将外部光线通过物理反射的方式送达取景器的反光镜和五棱镜(或五面镜)成为单反相机取景的主要部件,也是单反同微单与其他便携式数码相机的最大差别。 通过镜面反射的形式最终让人眼能够在相机的取景器中观察到被摄物体,这种取景器被称作光学取景器。是否拥有光学取景器也可以认为是单反与其他消费级便携式数码相机的最大差异。 什么是微单 微单包含两个意思:微,微型 小巧,单,可更换式单镜头相机,也就是说这个词是表示了这种相机有小巧的体积和单反一般的画质,即微型小巧且具有单反功能的相机称之为微单相机。 普通的卡片式数码相机很时尚,但受制于光圈和镜头尺寸,总有些美景无法拍摄;而专业的单反相机过于笨重。于是,博采两者之长,微单相机应运而生。微单相机介于卡片式数码相机与单反相机之间,如同笔记本

3个应该使用高感光度拍摄的场景
高感光度一直以来被大家认为是洪水猛兽万万碰不得,因为一旦使用高感光度画质就会下降,整个画面充满噪点,基本上就离废片不远了。其实这又是大家被一些所谓高手忽悠住了,若高感光度真的碰不得,为什么各个厂家一直在为提高高感光度画质而努力呢?今天IT168就来告诉大家到底什么时候该用高感光度。 实用场景1:暗光场景 舞台往往就是暗光场景 什么时候遇到? 遇到暗光场景的时候太多了。不管是室内、夜场、舞台还是夜晚的户外都是暗光场景。 为什么要用高感光度? 对于暗光场景,往往会因为快门速度过慢而引发画面模糊的问题。也许你会说可以用大光圈、闪光灯、甚至三脚架来弥补这个问题。但是往往大光圈也起不了多少作用,闪光灯拍出的效果太硬,三脚架能防止自己的手抖却不能保证拍摄主体不动,所以这时候就该考虑提高感光度了。 诚然,如果提高感光度画面质量确实会下降,但是反问一句:一张画质不佳但是拍得清楚的片子和一张画面模糊的废片你会要哪张?相信大家都有一个正确的判断。 实用场景2:偷拍 偷拍就是要隐蔽

【人像摄影技巧】如何拍摄逆光人像
创造明度对比 图1所示是一个逆光的好例子。模特坐在河畔的一个屋檐下,下午晚些时候的阳光从模特身后照来。屋檐为她的脸部创造了一片开阔阴影,但她的脑后则是被阳光照亮的。背景处的河流和桥梁都在明亮的阳光中。附近的混凝土把阳光反射到她的脸上。脸部曝光准确,背景处的河流和桥梁则曝光过度,两者之间形成了很好的对比。 曝光过度在这样的情况下会是你最好的朋友,因为它可以淡化背景从而把视觉趣味集中在模特身上。这就是人们所称的明度对比。明度的意思就是照片某处区域颜色的深浅度,这个深浅度依照的是从黑到白渐变的色谱。明度对比的意思是照片中亮部和暗部的对比。如果被摄对象位于比他们本身更亮或更暗的背景之前,他们就能从照片上(或者你的显示屏上)凸显出来。 图1 图1 被摄对象背对太阳,脸部在阴影下,被摄对象和背景之间形成了很好的明度对比。 图2与图1的设置相似,不过是在一个雨天拍的。模特面向一个暗处的凹状空间,他背后是雨天的街道。暗部的凹状空间反射很少的光线到模特的脸上,他的脸和背景之间形成了十分强烈的光比。 我最初拍这张照片的时候,希望身边带着一个银色反光板来给他的脸部反射更多的光线。但是后来我注意到位于暗部的脸和明亮的背景之间形成了有趣的对比(明度对比的作用),创造出一种神秘感,增强了雨天的阴郁气氛。这样的用光与女子站在河畔的那张照片(图1)完全相反,但是因为有了很好的明度对比,还挺合适的。把照片转成黑白照也增强了这种感觉。 虽然他脸上的光线不是非常好,但这还算是一张有意思的照片。我认为这样会迫使观者近距离地去观察并理解被摄对象。逆光既可以隐藏你的被摄对象,也可以展现他们。 图2 图2被摄人物的脸部和他身后的城市街道之间形成差异巨大的光比,创造出很好的明度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