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详细解析通过设计让APP变快的6个方法
我们都知道不管网页还是移动应用,响应速度都是最重要的体验指标之一,并且移动应用的网络环境不稳定,速度的体验显得尤为重要。其实速度优化不仅是程序员的事,设计,也能够让APP变得更快。1.后台执行这是一条很通用,也容易理解的方法。用户不会愿意盯着进度条傻傻地等待,除了“取消”没有其他选择。在系统处理一些网络任务的时候,完全可以允许用户做一些其他的事情。各大平台的发微博,都采用了后台执行。云阅读的离线下载也采用后台执行。而微博的看长图(或视频),是个反例。网络不给力时,要么等待1分钟让图加载完,要不就只好放弃看图。为什么不能让图加载的同时,用户可以看其他微博呢?2.在载入前显示内容客户端与web的一个不同点,客户端的显示内容包括本地数据和网络数据两部分。在设计界面时,将更多的信息放在本地,在网络数据未载入时即显示本地数据,让用户产生一种“已经载入一半了”的错觉,即使最终的耗时一样,心理感受也会更快。当然把数据过多地写在本地,会牺牲一些灵活性,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考虑。具体请看twitter、Facebook、Vine等优秀产品的启动画面,虽然同是静态图片,但它们不使用LOGO而假装已经载入了“导航栏”和“标题栏”,让人感觉“点击后立即就启动了”。

CS5快速给偏暗的人物磨皮
本教程运用历史记录画笔磨皮的方法跟用蒙版磨皮方法大致相同,先把图片稍微调亮后,对图片模糊处理,然后设置好快照位置,用历史记录画笔涂抹脸孔即可。 1、打开原图素材,按ctrl+J复制一层,选择复制层,设置图层样式为“滤色”,不透明度为“50%”。按“ctrl+E”合并两个图层。 参数设置如下图 2、执行 滤镜 < 模糊 < 高斯模糊,根据皮肤的好坏调节像素, 参数设置如下图

UGA5.5实例教程【文字淡出淡入】
2.点祯-“添加条幅文本”输入文字(佛前青莲).文字大小-25.颜色-白色.字体随意.在预览中把文字拖至画布左侧中间位置3.选-效果-进入场景选择-减弱-画面桢设为10;退出场景选-画面-画面桢设为10;开始预览-满意后点确定-创建单一对象如图:梅风剑提示:为使文字竖直,可以每输入一个字回车一下的位置4.点最后一祯(12祯),重复第2步/第3步操作.依此点祯-“添加条幅文本”依此输入文字(梅风剑)/(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梦寻佛踪影)/(莲香溢梦中)/(风弄花瓣雨)/(迷失莲花丛)/(佛伴我心眠)/(一睡五百年)梅风剑提示:记住不是一次性把文字复制粘贴,而是--依此分别重复第2第3步操作如图添加好

摄影时如何让森林美女更神秘一些
面对偌大的森林场景,影友们经常会觉得找不到神秘感觉的拍摄思路,其实只要紧记着几个拍摄要点就能拍出不少好片子,这次我们挑了三张照片与专业摄影师一起探讨在森林里面拍出神秘感觉人像的小技巧吧。 佳能EOS 5D,EF28-70mm,F2.8,ISO100,1/60秒 摄影教程 “树林中光线比较幽暗,因为树林的上空大部分都被树叶挡住了,所以我选择了一块透光性较好的地方拍摄;此外我还使用了外拍灯为人物打逆光和侧逆光;这种做法足够展现出森林里的大气感觉吗?” 有层次的光线过渡非常重要 这张片子的整体氛围让我眼前一亮,照片很好地展现了森林的那种神秘、低调的感觉。首先摄影师运用了柔和光比,配合上摄影师选择的场景,使得场景,在一棵有杈的树下同时有密有疏的绿叶中,女模特一身白色连衣婚纱显得特别出彩,主次分明。而且镜头畸变控制非常好,较少的焦外变形以及模特修长的身形显得这张图特别的高档。 在我看来唯一不足的在后期方面,阳光从树荫之中射入的光线可以更有层次些,从明到暗的画面过渡会更加出彩,大概作者在做后期的时候稍微有一点偷懒了,只是用画笔工具将左上角、右上角以及人物部分的局部光线简单地加亮了,没有留意到暗部以及亮部之间的衔接,使得两者过渡有点含糊了。总的来说,该作品还是很好看的,无论是构图还有裁图方面都很有心思,让观图者看上去很舒服。 佳能EOS 5D,105mm,F2.8,ISO500,1/60秒
最新发布

AutoCAD 2009(1-5)设置参数选项
通常情况下,安装好AutoCAD 2009 后就可以在其默认状态下绘制图形,但有时为了使用特殊的定点设备、打印机,或提高绘图效率,用户需要在绘制图形前先对系统参数进行必要的设置。选择“工具”|“选项”命令(OPTIONS) ,可打开“选项”对话框。在该对话框中包含“文件”、“显示”、“打开和保存”、“打印和发布”、“系统”、“用户系统配置”、“草图”、“三维建模”、“选择”和“配置”10 个选项卡。

基于Pro/E二次开发齿轮参数化模型库
传统的CAD系统所构造的产品模型都是几何图素(如点、线、圆等)的简单堆叠,仅仅描述了设计产品的可视化形状,而不包含设计者的设计思想,因此难以对产品模型进行改动,并生成新的产品实例。目前很多企业为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大部分产品的设计都是改进型设计,大约70%的新产品的设计都要重新利用原来的产品模型,于是参数化设计的概念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Pro/Engineer是采用参数化设计的、基于特征的三维实体造型系统,其参数化特征造型在保证几何、拓扑关系不变的情况下,以单一全关联的数据库实现模型的快速再生;它的二次开发接口使用户可以在自己开发的程序中对零件进行各种操作和控制,从而实现程序化设计。 一、Pro/Engineer二次开发参数化设计的基本原理 Pro/Program是Pro/Engineer软件提供的一种程序化的二次开发工具。利用Pro/Engineer造型的同时,Pro/Program会产生特征的program,它是一个记录文件,由类似BASIC的高级语言构成,记录着模型树(modeltree)中每个特征的详细信息,包括各个特征的建立过程、参数设置、尺寸以及关系式等,我们可以通过修改和添加特征的program来生成基本参数相同的一系列模型。 利用Pro/Program对Pro/Engineer软件进行二次开发时不需要重新撰写设计步骤,只需加入几个相关的语法指令就可以让整个零件或组件变得弹性化与多样化,其主要思想是利用Pro/Program模块的功能来接收、换算和传递用户输入的有关参数,通过改变特征的尺寸及特征之间的关系来达到参数化设计的目的。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开发工作的关键在于确定独立可变参数,应尽量以最少的参数来确定整个零件的可变尺寸,并通过参数化尺寸驱动实现对设计结果的修改。 二、基于Pro/Program二次开发参数化设计建立零件库的步骤 1.分析零件,提取其关键参数,然后设置参数,并确定驱动参数 因为在参数化设计时不仅要实现尺寸的驱动变化,还要实现结构形状的局部变化,所以要在对零件进行分析以后才能确定

Pro/E中的分型面设计方法
在注塑模中,分型面的设计直接影响着塑件质量、模具结构和操作的难易程度,是注塑模设计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1]。随着CAD/CAM技术在模具制造业的广泛应用,模具设计也由传统的二维设计转变为三维设计。在众多的CAD/CAM软件中,Pro/E采用单一数据库和参数化设计的方法集产品设计、模具设计和数控加工于一体,强大的功能使其成为行业的佼佼者。在Pro/E模具设计中,利用已有的产品模型,通过建立模具装配模型、设置收缩率、零件厚度和脱模斜度检查、分型面设计、模具体积块分割、模具零件抽取等过程,可以快速完成模具成型零件设计,最后通过专家模架系统(EMX)完成整套模具的设计。在整个过程中,分型面的设计最为复杂和耗时,是利用Pro/E进行模具设计的关键[2]。 分型面设计的一般原则 在注塑模具中,打开模具取出塑料制品的界面称为分型面,它是动、定模在合模状态下的接触面或瓣合式模具的瓣合面。分型面形状和位置的选择不仅直接关系着模具结构的复杂程度和制造难度,而且直接影响着塑件的质量和生产效率,是模具设计的重要环节。在确定分型面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应使模具结构尽量简单。如避免或减少侧向分型,采用异型分型面减少动、定模的修配以降低加工难度等. (2)有利于塑件的顺利脱模。如开模后尽量使塑件留在动模边以利用注塑机上的顶出机构,避免侧向长距离抽芯以减小模具尺寸等. (3)保证塑件的尺寸精度。如尽量把有尺寸精度要求的部分设在同一模块上以减小制造和装配误差等. (4)不影响塑件的外观质量。在分型面处不可避免地出现飞边,因此应避免在外观光滑面上设计分型面. (5)保证型腔的顺利排气。如分型面尽可能与最后充填满的型腔表壁重合,以利于型腔排气。

应用Pro/ENGINEER软件进行三维布线
一、绪论 1.三维立体布线在电子设备设计及制造中的作用 本文所指的三维布线,即指线扎图的设计。在传统的生产工艺中,线扎的设计和生产一般都在总装阶段进行,因此,线扎的设计和生产是电子设备制造过程中一个最为重要的环节。 2.电子设备对三维布线的要求 随着设计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制造业提出了日益严格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随着电子设备的更新速度日益加快,产品从设计到面向市场的过程所用时间也越来越短,这就要求制造业能尽快地适应市场的节奏及设计的迅速变化,在设计时同步进行三维布线,将三维布线可能带来的问题解决在设计阶段。 (2)随着电子设备向小型化、模块化发展以及设备和结构的内部走线日益复杂,设备的内部结构和电磁环境对走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除了功能这个重要因素以外,制作成本也是比较电子设备优劣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产品功能相近的情况下,缩短产品生产周期、降低劳动力费用及减少原材料消耗和浪费将极大地提高电子产品的竞争力。 3.使用传统工艺进行三维布线带来的问题 在传统的生产工艺中,基本流程包括设计图纸的下达、准备工作、建立电子设备的三维结构模型、线扎的规划、走线路径的测量、绘制扎线板图和原材料清单、制造第一个线扎、更改错误、新线扎的制造和测试以及最终文件产生等。

Pro/E组件的分模方法与技巧
1 前言 在Pro/E中只能对单个零件进行分模,即使是一模多腔也只是把单个零件作多个行腔的布置而已,而不能把多个不同零件布置在同一模坯上,即不能直接对组件进行分模。如果想通过把组件分开,一个一个零件的进行分摸,然后把各个零件的模具体积块进行装配和合并来生成一个一模多腔的模具型腔,这样做是可以,但麻烦且费时。而采用另一种分模方法——组件分模法效果较好。 2 组件分模实例 以图1组件来简单介绍组件分模的步骤及技巧。 图1 组件 (1)建立工作目录ZJ,把图1的两个零件放在工作目录中以便调用(见图2)。 图2 建立工作目录 (2) 新建组件文件:新建→选择组件模块/设计→输入文件名ZJ→确定。

Pro/E工程图线形设置问题
因工作需要我一直使用Pro/E,但是常年来一直是Pro/E建模然后用ACAD出工程图,当然Pro/E的工程图模块也算好用。但是两种软件相互倒来倒去的非常麻烦,于是就向直接用Pro/E出工程图,但是打印出来的图形都一个样的细实线,无法用于生产。我Google 了几天,有很多解决方法,最典型的就是: 可在CONFIG中设置相应的笔宽:一般白色的(即主要为粗实线)设为3,其它的设置为2就行了 pen1 白色 pen2 黄色 pen3 隐藏线 pen4 红色 pen5 绿色 pen6 青色 pen7 灰色 pen8 蓝色

Pro/E文件清理工具
最近使用Pro/E软件较多,设计的箱体文件达到180M。很多重复的东西。使用Pro/E文件清理工具:sPurge3.1汉化绿色版。感觉不错,一下子就只有41M哒! 目前最好用的Pro/E文件清理工具:sPurge3.1汉化绿色版

如何在企业中定制proe的使用环境
一、引言 Pro/ENGINEER是目前国际上最流行的“参数化、全相关”的三维设计软件。全相关技术即产品的三维模型与二维图形相互关联,能高效率地生成二维投影视图。因为在工程实践中,二维工程图是必不可少的,作为重要的技术文档,工程图必须有一定的规范和标准,特别是工程信息的标注如各种标注符号(焊接符号、表面粗糙度等)、标题栏和明细表以及工程图的打印等,这都需要按行业、企业的标准统一做相应的二次开发定制工作。以下是厦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在Pro/ENGINEER2000i版本下为生成符合国标的工程图所进行的开发定制的主要过程。 二、定制Pro/ENGINEER建模的模板 由于Pro/ENGINEER的三维模型和二维工程图的全相关性,在建模板时可以附加一些有用的模型通用信息和工作环境,将模板保存成startpart.prt或startasm.asm。此后每次新建模型时,就用Copyfrom startpart.prt或 startasm.asm,这样,模板所带的全部信息都直接传递给新模型,避免了重复劳动。一般模板应包含下述内容。 1.设置环境配置文件和绘图设置文件 这两个文件很重要,应根据企业的标准统一设置。环境配置文件config.pro是用来设置Pro/ENGINEER工作环境的,包括窗口形式设定,指定一些重要文件的路径如绘图设置文件、跟踪文件、符号库、标准件库、格式库等;模型单位;公差的模式;图层的设定(三维模型和二维工程图);映射键的设置等。绘图设置文件中可确定诸如尺寸高度、文本注释、文本方向、几何公差标准、字体属性、箭头样式等选项的特性,系统为这些选项赋了缺省值。我们可根据企业标准为某些选项重新赋值定制一个统一的绘图标准,并将其保存在名为“filename.dtl”的绘图设置文件中,对于没有设置的选项,系统使用绘图设置文件选项的缺省值。 2.创建三个基准面 三个基准面是模型的定位基准,是模型所必须的。为了统一基准面在工程图中的放置,可对三个基准面的默

ProE中调用adams
从pro/e中可以直接调用adams进行分析,具体这样做: 将ADAMS 10.1mechproconfig.pro文件的第一行: PROTKDAT D:ADAMS1~1.1mechproprotk.dat 直接copy到pro/e软件的config.pro文件内 再将: ADAMS 10.1mechpro ew_mechpro20.dll ADAMS 10.1mechpromechpro.env 这两个文件copy到pro/e软件的配置文件config.pro的相同目录下。 运行pro/e软件,打开一个装配件,这时在pro/e的组件菜单上会出现一行命令:M ECH/pro,这就是在pro/e中启动adams的命令,在pro/e中可以直接调用adams进行 分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