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Fireworks MX制作像素动画
众所周知,Fireworks MX是一款非常优秀的GIF格式动画制作软件,但是很多朋友在制作动画的时候除了文字的移动,渐变很少做其他的效果,实在是对Firewrks MX强大功能的极大的浪费。其实只要我们有一些想象力,多在动画形式上下工夫,可以制作出很多与众不同的动画作品。 下面我们就以一个简单的像素动画为例子,看看怎样只使用几种最基本的编辑工具来制作特具特色的像素动画。 步骤6: 打开Frame and History面板,点击右上角的三角按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Duplicate Frame复制一个Frame,在弹出的Duplicate Frame对话框中如图进行设置(如图10)。 步骤7: 向右侧移动像素的位置,并改变小人的造型,向左适当移动圆环的位置(如图11)。 步骤8: 使用同样的方法复制Frame3、Frame 4、Frame 5、Frame 6,并且改变小人与圆环的位置,最后每一个Frame 上的图形分别如图所示(如图12、13、14、15)。 步骤9: 在Frame and History面板上双击Frame 1,将时间间隔调整为25毫秒(如图16),并且用同样的方法调整所有Frame 的时间间隔。 步骤10: 点击“播放“按钮,可以看到整个动画的效果,像素小人飞身跃过滚动的圆环,只要你稍加改变就可以得到更多的不同动画。

摄影师赵嘉浅谈体育摄影的5大基本要领
体育摄影对摄影师的拍摄技术要求非常高,不仅要能熟练操作相机,在不同环境中应对自如,还要能观察赛场、作好预判,在绝佳瞬间出现的前一刻按下快门。为了完整记录瞬息万变的赛事,体育摄影须搭配长焦及超长焦镜头,活用快门速度,精准捕捉运动赛事的精彩瞬间。 镜头的选择 好相机自然要搭配好镜头,才能发挥最大战力。鉴于体育摄影的特殊性,体育摄影师往往须配齐从超广角到超长焦的所有镜头,以应付赛场瞬息万变的赛况。 大三元为职业体育摄影师所必备,对一般摄影爱好者而言,一支70-200mm也许更适合;至于超长焦的世界里,多使用种种怪兽级的定焦镜头,因体育摄影要求快速的对焦速度和精准锐利的焦点,变焦镜头往往难以胜任。 当然,对于业余爱好者来说,这一系列的镜头也许并不那么适合你;看看它们的体积和重量就知道了! 望远镜头向来是体育摄影的拍摄利器。 单脚架 由于机动灵活的特性,独脚架几乎是体育摄影师的必备单品。目前流行碳纤维材质,重量很轻且结实耐用,价格也贵一些;如果不想在脚架上投入太多,合金材质的脚架也是不错的选择。 增距镜

如何拍摄运动中的汽车
自从我拿起我的第一个单反相机(佳能40D套机镜头17 - 85毫米),在2008年1月,我从来没有想过做汽车摄影专业,因为它开始作为一个小我的爱好而已。我想买一台牛逼的相机为我的第一辆车(2005年斯巴鲁2.5RS)拍一张牛逼的照片,当然汽车摄影技术是一个大前提啊。 看过哥的片子的人都知道,我一直在生产自2009年以来,当我在做汽车作为一种业余爱好摄影的工作。拍摄汽车过去三年后,我觉得我应该对汽车摄影分享一些我的想法,在我的日程安排变得忙碌起来前和我们的加拿大天气变得温暖时。 在过去的几个星期,我已经通过我的硬盘驱动器存档以前的片子,我可以把这个幕后的博客文章。在这这个博客帖子,让我来告诉哥的粉丝们,我是怎么拍片的,怎么做到这么牛逼的。 什么是Rigshot? Rigshot让摄影师捕捉运动车辆上装个机械臂之类的东西,在这上面安装相机,相机固定的在相对汽车是静止的位置。这将使相机来捕捉车辆的运动在一个相对较低的快门速度,(通常是在几秒钟内),让人产生车辆移动开得很快的错觉。 对于汽车摄影师来说Rigshot是一个重要的手艺,我记得当我第一次看到这些图片之前,我真的很惊讶于这些片子是怎么拍出来滴。以前rigshot对于摄影师来说是一门秘密技术,因为大多数广告摄影师都不能拥有一个昂贵的Rigshot架子。但是现在,任何人都可以在摄影论坛里找到如何山寨一个的方法。 在2009年之前,我开始研制我的Rigshot。我找到了一对牛逼的夫妇来带我,他们是同行业中的知名的汽车摄影师。我参加了很多汽车拍摄的案例,拍摄不同车辆的快照,这些快照都没什么技术含量,我发现想要拍的好,必须抛弃这种随机拍摄的快照照片,因此我开始我的DIYRIGSHOT项目。 我找到了些摄影设备。 目前我的设备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前我的设备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 曼富图魔术臂
最新发布

PhotoShop制作圆点边框的简单入门教程
原图 1、 打开图片,选择矩形选框工具圈出要做的边框位置。 2、 按Q进入蒙版 滤镜→像素化→碎片,ctrl+f重复一次碎片。 很多边框的制作都离不开像素化里面的元素,以及锐化,大家可以试试,可以做出很多不一样的边框的。 3、 滤镜→像素化→彩色半调→半径8,其他不变。 4、 滤镜→锐化→锐化,ctrl+f重复一次。 这是一种效果。 6、 删除了之后,选区不要取消,选择编辑,描边,可以选择红色,1像素,确定。效果如图 是不是比较有感觉

Photoshop制作非常精致的透明玻璃盒子图标
1、初步观察图标,发现整个图标可以拆分为一下几个块。新建大小适当的文件,背景填充暗灰色,新建图层用圆角矩形工具拉出圆角矩形画出大体形状,确定大致明暗以及颜色区分透视关系。

PS中通道混合器在蒙板中的应用详细教程
通道混合器命令可能是ps中所有调色命令里最不常用的一个命令了,它因为操作复杂、不够直观、涉及到的理论知识多,而让很多初学者望而生畏。然而,一旦能够熟练掌握它,就能够打通颜色、通道、蒙板等之间的关节,从而加深对PS的理解和运用。这一次,关于通道混合器我想谈谈源通道本身在通道混合器中发挥的蒙板作用,这一点也是很多初学者没有引起注意的地方,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一、通道对颜色的表现: 通道中白色的部分为完全选择,黑色的部分为完全不选择,灰色的部分为部分选择。 红通道中白色表现的是红色、黄色、品色; 绿通道中白色表现的是绿色、黄色、青色; 蓝通道中白色表现的是蓝色、青色、品色。 了解这个很重要,所有的调色命令直观上调整的是颜色,其实编辑的是通道中黑白关系,应用图像、计算等命令则直观上调整的是通道中的黑白关系,其实调整的是颜色。 示意图如下:

影像创作的3个要素、两个人群、两种逻辑
关于目前的影像作品,我大致有以下的理解: 影像作品主要由三要素组成,第一就是内容,第二是内容的表现形式,第三是内容所需的资源,而影响的是两个人群,第一是受众人群,第二是创作人群。 三个要素中首要的是内容,这是核心所在,而另外两个要素都是为内容服务的; 而表现形式则包罗万有,例如不同风格的图片、影片,什么3D立体,高清视频,或者不断变化的多媒体表现形式,数之不尽; 至于资源就相当灵碎了,包括器材及前后期制作设备、场地、服装、演员乃至化妆师、交通等等等等,最后归结为,需要多少资金支持。 这就引出了两个人群,由谁来做?创造人群来做。由谁来付钱?受众人群来付钱?受众人群肯付钱么?如果片子的受众是创作人群自己,或者没有途径收取受众的钱,那当然是创作人群自己埋单了。 可以结合一些具体例子说说这三个要素和两个人群。 例如一组婚纱照片,和一组杂志时尚片,很明显就涉及不同的表现形式、需要不同的资源才能实现,以及影响着不同的受众人群。哪怕同样是婚纱片,具有基本相同的表现形式,但是一组帮客人自己拍的婚纱片,和一组用于吸引潜在客人的婚纱样片,所需要影响的受众人群也存在明显不同,配备的资源也不太一样。受众方面,给客人自己拍的,客人自己满意就可以了,但大都不能成为吸引大众的样片;资源方面,客人自己的片子,是客人给钱填补成本的,而样片,往往需要创作者自己付出成本,并且配备样貌不会赶走潜在客户的模特。 而在这几个因素里面,谁是主导?实际运作逻辑流程中,它们是如何搭配的? 我个人感觉在现实中大致存在着两种逻辑。

儿童摄影知识
被摄物是单调的,而创意是无穷的。这里,Jason与大家分享了他自己的10个创意儿童摄影技巧,希望能给你以启发。 1. 先做好计划 2. 都喜欢笑脸 3. 以身作则 4. 打破思维 5. 加入她们 6. 用点道具 7. 加点诱惑 8. Photoshop 9. 总有拍照理由

摄影中常见的6个错误
不管你拍摄的是世界另一端的奇妙风景,还是你家附近的平凡公园,相机捕捉到的,都是转瞬即逝的瞬间。 考虑到这一点,你真的需要有足够的准备,以捕捉这些美好时刻,而不让你的照片里出现诸如下列所述的6个错误,从而变得平凡。摄影技巧 一、没有强烈的吸引点 拍摄一张照片,首先应该考虑的是主题是什么?你为什么要把它拍下来?每一幅成功的照片都有一个主题:画面的各个内容基于何种关键因素组合在一起。它可能是首先抓住你视线的东西,也可能是组成物在同一个画面中所产生的新的意境。 二、与主题不够贴切 画面的内容毫无疑问需要对照片的主题有用。你怎么来组合这些内容呢?用主题来构图不失为一个好方法。这能帮助你摒弃那些不必要的因素,避免出现主题太小或者不起眼的错误(它会使观者搞不清这幅照片想要表达什么)。这可以通过调整焦距来完成。 三、聚焦在错误的内容上 图片最突出的地方应该为整幅照片的主题或最吸引人之处,所以应为焦点。如果把焦点用在了次要的内容上,观者会把注意力停留在错误的地方。 单反相机现在都有焦点预览功能,通过半按快门来实现。把焦点锁定在主题上,能使你拍出更生动更有技术含量的照片。 四、把主题放在构图框架的*

菜鸟万能招 拍好快节奏旅行摄影
五一小小假期即将临近,长时间宅在城市里的人们集体渴望出走。可是假期这么微缩,我们只能加快脚步,任何地方都只能稍作停留就要离开。如何有效的利用短短的时间,在快节奏的旅行中充分记录最美丽的风景呢?其实还有一些万能招屡试不爽哦!看看本篇吧,现在恶补还来得及哦! 1.不要追所谓的“黄金时刻” 提到拍摄自然风景,就会听到这样的忠告,我们要选择日出或者日落的时间拍摄,此时的风景在多变的阳光的照射下会非常迷人,而且充满变化。然而,如果你希望在山中等待黄金时间拍摄,却可能完全错过它或者发现它的效果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神奇。所以拍摄时,不要浪费你的时间去等待“黄金时刻”。 初夏巴音布鲁克 作者:水冬青 万能招:边走边拍,只考虑当下的风光。有句话叫做最好的风景在路上。 2.无主体是败笔 拍风景最容易遇到的问题就是看什么都好看,什么都想拍,结果到最后回放时,反而觉得什么都没有拍成。一个有经验的摄影者,总是善于寻找自然景色中最富有诗情画意的形象,并用摄影艺术技巧把它们表现在画面上。因此一幅好的风景照片,应该有一定的表现重点,而不应该是千篇一律的统一形象。在拍摄风景照片之前,一定要有明确的拍摄意图,照片拥有明确的视觉中心,能牢牢抓住人们的视线。 万能招:单独拍摄一个被摄体,比如树、谷仓、建筑、或者车。这张例图就是一个说明,画面中只有一棵孤单的树。 3.让图片“有生气儿” 只是拍摄花花树树也会厌倦的,如果可以,要拍点有生命的东西。如牛羊、人群、虫虫蝶蝶、飞鸟等等,这些作为不稳定的因素,可能会给你的画面添置想不到的惊喜哦。但活物要与画面其它景物相协调,无论人的神情、动态、姿势和其它动体的大小、方向,在画面上都要安置适当,既不喧宾夺主,又不成为累赘。

怎样有效控制景深?
相机景深:当相机的镜头对着某一物体聚焦清晰时,在镜头中心所对的位置垂直镜头轴线的同一平面的点都可以在胶片或者接收器上相当清晰的图像,在这个平面沿着镜头轴线的前面和后面一定范围的点也可以结成眼睛可以接受的较清晰的像点,把这个平面的前面和后面的所有景物的距离叫做相机的景深。通俗来讲,景深就是被摄主体背景或前景的清晰程度。景深对照片的视觉效果有重要的影响,了解其原理、掌握其规律,就可以在摄影活动中把景深作为一种创作元素加以利用,控制其成像特点以达到某种视觉上的预期效果。 1.利用光圈控制景深 光圈大小与景深有着密切的关系。同等摄距下,利用光圈调节景深具有比较明显的效果。需减少景深虚化背景时,应采用大光圈乃至镜头绝对口径即最大光圈:需增加景深时应选择小光圈乃至最小光圈。即使在同样摄距,采用同样焦距拍摄同一对象,收小光圈后对景深的影响非常明显。如果在选择光圈的同时,注意结合利用变焦镜头做焦距和摄距变化等,对景深的利用则更为灵活和科学。 2.利用摄距控制景深 摄距越近景深越短,摄距越远景深越长。拍摄一般场景时,景深大都以米来计算;拍摄特写时,景深往往以厘米来计算:当用微距镜头或者用便携式数码相机的微距模式做近摄时,景深常常会以毫米计算。可见摄距越近,景深也越短。在利用长焦镜头和大光圈的前提下,如希望再缩短景深,应在不影响构图前提下缩短摄距,如以较短焦距配合小光圈做微距近摄仍然希望增加景深,可稍微退后延长摄距来增加景深。 3.利用主体与背景的距离控制景深 主体与背景的间距近,浅景深效果难以显示:当主体与背景都在无限远处,即使是长焦镜头配合大光圈也难以有效虚化背景。如条件允许,相机应尽可能靠近被摄主体,而被摄主体应尽可能远离背景,如此,虚化背景效果才更明显。有时被摄主体位于较近摄距,而背景处于无限远位置,即使用广角镜头配合大光圈拍摄,也可较有效地虚化背景。 4.运用后景深长于前景深原理 在摄影实践中,摄影者应针对景深的形成特点充分利用前、后景深,一般可通过焦点选择来充分利用景深,如拍摄半侧面人物特写,需将焦点定在靠近镜头的眼睛上。根据后景深长于前景深的原理,这个眼睛清晰了,另一个眼睛才会相对清晰:如将焦点定在距镜头较远的眼睛上,靠近镜头的眼睛很可能处于景深之外显得模糊,那就是浪费后景深了。同理。如拍摄前后共四排的合影照,焦点选在第二排,第一和第三、四排也显得比较清晰,这就是用足 5.多采用“光圈优先”和“景深阶梯曝光”

相机内置闪光灯:不适用的场合以及适用的场合
很多相机都附有闪光灯,“太好了,夜晚都可以拍照了”,是这样吗?事实上,很多情况下,这个内置闪光灯不单帮助不到你,反而可能会害到你的作品和你拍摄的对像…… 1. 在大型活动 千万不要妄想你的相机闪光灯可以照亮球场上的人、舞台上的人或是对面海的大厦,但总有人这样去尝试。在球赛、在演唱会、在维港,有些人喜欢亮着闪光灯去拍摄风景……其实一般小型DC内置闪光灯只达15至20尺左右,关掉它,使用场地光线可能更有用。 2. 隔着玻璃 到了水族馆,就别用闪光灯了,因为闪光灯反射回来的光,不单完全破坏了照片,也照不到缸里的鱼,而缸外的人也会短暂失明……还有,我见过看见很多人参观大熊猫时,也是屡劝不听要开闪光灯来拍,不单骚扰,也根本拍不好。(难为那里的职员…) 3. 有屏幕的东西 这些东西原理同上,闪光灯只是在破坏你的照片。关掉闪光灯吧,然后把它安放好,反正它不会走的,用自动(无闪)模式也好,长时间曝光都好,总之不要用闪光灯。 4. 任何静态的东西 其实任何静态的东西,都不需要用到你的内置闪光灯,就像之前提及,关掉闪光灯,慢慢拍摄吧。 5. 拍摄别人

照片,是一种回答:看彭嵘的“仿生”计划
拆迁办 山西 阳泉 彭嵘的作品常常是以鬼子进村式的隐喻示人。鬼子进村,是中国人对侵略者的标志性描述之一, “鬼子”也是人,不祥之物和人常被称为“鬼”,“鬼”来了,“鬼子”来了,都是说“坏人”来了。日本鬼子被打跑了很多年,很多年没有鬼,现在“鬼”又来了。 初次看到彭嵘的摄影新作品,很容易被画面中的“鬼”所吸引。那鬼东西就是如螳螂般的一种机械生物,这个生物形态让人产生一丝隐忧,隐忧来自于它两条伸展的前臂,前臂不再是挥舞的大刀,而是状如挖掘机的巨挠。这个挠要干嘛? 曾经学习生物学的彭嵘显然更了解动物的特性和姿态,从早期他的摄影中出现的密密麻麻金属闪光蚂蚁,到现在的类冷兵器的重金属螳螂围向某一场景,彭嵘一直在表现着自己对于现实世界的思考。 长城 山西 偏关 从九十年开始,彭嵘热衷于长途跋涉,去拍摄他心中的壮美风景。这种拍摄一度成为一种风气,为了最极致的风景,摄影家们餐风饮露,左等右盼,为的是心中的那份中意、满意,这种在风景和自我之间的搏斗中取得的胜利,也是一种摄影的态度和立场。即使已经远离了那景的现场,还会往往为光线构图瞬间的捕捉而津津乐道。彭嵘在验证“行万里路”是否胜于“读万卷书”的教导。多年下来,他走过的路超过了万里,拍摄的图片也超过万张。在他物理行走的同时,时代也在迅猛发展,甚至超过了人们思考的速度,有人说,“路走得太快,以致于要停下来等等灵魂”。灵魂是慢的,他在思考,肉身却急追自己的身影而去。 所以彭嵘还是喜欢把自己的镜头对着空旷荒凉冷静残败和无聊,画中没有人,这是跟人无关的景界。这种寂静是思考的最好的处所,夕阳下的荒原,天微蓝,雪地上甚至没有人踏过的痕迹,土黄的残垣上浅覆的积雪,平静祥和。而这样的世界偏偏来了一群“鬼子”,用僭越的姿态注视着这个宁静的世界。一只,或是一群,冰冷的金属身躯,贪婪地向前方举起两只挠,挖掘进攻占领毁灭…………这样的场景是冷酷的,令人不寒而栗。如果说螳臂挡车是一种正义而无力的义愤,在这里,则是无耻的欲望。 古城 河北 阳原 摄影的真实是要被反复追问的,它是真实的吗?又不是真实的?每个拍摄者自以为自己所拍摄的一切是还原了与相机镜头同时摄取的瞬间,问题是镜头摄取的是物理性的景象,它的的客观还原并不一定是艺术家的意愿,所以就有了拍照和摄影的本质区别,前者只靠相机本身,后者完全是依靠艺术家的心灵、想象、执着和智慧,那么影像在相纸上的落户就有了截然不同结果和命运,图像的命运。 在当代摄影中,真实仿佛已经失去原先的重要性,人们渴望通过摄影了解一种所谓的“真实”,另一方面“真实”的意义被不断质疑,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