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Photoshop自定义形状巧用 快速打造图案
在设计图案时,有时候我们会对繁琐复杂的图案束手无策,今天我教大家如何利用像素点来打造图案,难度3颗星,用基本的矢量形状来打造图案。步骤1:创建新文件步骤2:复制背景图层将使用该图层设置参考线,以便后面裁剪步骤3:重设画布大小
ps里怎么调整画布大小
一般ps新建文档是设定好了画布的大小,在设计的过程中如何遇到拼接图片等操作,可能需要更改画布尺寸,可能是左右两边增加宽度或者高度,也有可能是整体加大尺寸,那么想要获得这种效果,需要如何操作?下面结合截图标注简单说明设置的步骤: 1、修改画布大小,点击菜单栏上的【图像】,下拉菜单里面点击【画布大小】,可以使用快捷键Alt+Ctrl+C,直接换出设置界面, 2、画布大小设置界面上,可以分为两部分,上面是【当前大小】,下面为【新建大小】,当前大小是作为参考信息展示,新建大小是可以进行设置的,这里的宽度和高度,都是为新增的数值,比如需要增加200px宽度,那么就在宽度框内输入数值,默认的相对定位是由中心向四周,下图中为增加宽度200,那么就在原图的左右各增加100宽度, 3、如果只想要增加左侧200,这时候需要设定【相对】定位,点击定位的九宫格中的,垂直居中的右侧箭头, 4、点中之后,可以看到中心的圆点定位到此处,水平方向箭头也朝向左侧,单击确定之后,画布的左侧增加200px宽度,同理,如果想要增加单侧的宽度或者高度,只需要点击反方向居中的箭头即可, 5、如果需要把画布修改为某个值,比如下图中要把宽度和高度都改为1000,那么只需要在【新建大小】一栏中,设定新增宽度200,新增高度400即可。 画布的大小设置,还是比较简单的操作,没有难度,新建大小,就是为新增的数值,然后设置好定位方向即可,如有疑问可以在下方留言。
如何用ps去掉海报图片上的复杂文字
淘宝开店装修的过程中,经常要做的就是图片设计,有时候遇到心意的海报,非常喜欢但有部分文字需要去掉,一般设计好的海报,文字想要通过某个工具或者快捷键直接去掉的可能性不大,大都需要多个工具的配合使用,下面分享一个案例,面向新手开店卖家,通过简单的操作就可以完成文字的去除。 1、下图中是笔者简单处理之后的效果对比,左侧为原图,右侧为去掉文字后的效果,想要获得更为精致的效果,还需要进一步优化。 2-1、原图上的文字,一部分是在墙上,另一部分是在模特身上,墙上的文字可以通过污点处理或者修补工具,甚至是内容识别的填充方式,都可以快速简单处理掉,但模特身上的问题就不能直接去掉了,当然如果知道身上文字的字体,重新添加上并且覆盖到原文字上,通过图层混合也可以轻松去除,但对于新手操作起来并不简单,那么下面就从最简单,需要重复操作的方法开始,先来处理模块身上的文字,打开【仿制图章工具】。 2-2、放大海报图片,并且调小印章大小,可以通过英文字符下的中括号,调大或者调小印章大小,按住键盘上的alt键,左键点击采样,图章工具具有自动融合的功能,不用担心与周围出现突兀的状况。 2-3、下图为笔者处理完成的效果,印章使用中需要注意模特身上的花纹和明暗线条,不要单纯的去抹掉文字,而是根据衣服花纹的走向,有时候还需要补充和梳理抹掉的区域,这个需要在操作中积累经验,可以多做几次,直到满意为止。 3-1、模特身上的文字处理完成之后,墙上的文字就比较容易抹去了,可以用的工具和方法也比较多,下面先来介绍一下【修补工具】, 3-2、画出需要处理掉的区域,上面设置菜单中,切换为【源】,这样只需要按住左键,拖动选区到相似空白区域,就可以被替换掉,并且自动融合,下图中可以向上或者向下,也可以拖动到模特审核空白区域即可。 4-1、除了上述方法,也可以通过套索工具,做出选区,然后右键单击选区,点击【填充】, 4-2、弹出的界面上,选择为【内容识别】,然后点击【确认】,此功能是自动填充周围信息,自动融合周围环境, 5、下图为填充后的效果,还是不错的,看不出原来的样子了,最后还可以继续优化,查找失真的地方,进一步填充或者污点修复,直到满意为止。
Photoshop图层模式详解
Dissolve 模式 : 本模式将前景色调随即分配在选择区域中,因而破坏一个选择或笔画.Dissolve模式在绘图时有用,可以创建宽距离的"条纹",从中附加奇特的效果以及创建复杂的设计.Dissolve模式还可以将一个选择融入到一副背景图像中,以及将图层融合在一起,其效果与照片不同. Behind 与 Clear 模式 : 这些模式只能用在图层上,背景图像无法在此模式绘图.Behind模式将不透明的象素当作屏蔽的象素, 一个图层? 有不透明的象素才可以接受色调. 这样即相当于在一张不透明纸的背面作图,而纸的下面则已经存在一个设计. Clear模式将不透明的象素转化成透明,并且只能用于划线和画桶工具. Multiply 和 Screen 模式 : 这些模式可能是一个设计者在绘图与合成时可以要求的最有用的模式.其中Multiply的功能与Screen模式的功能正好相反. 在Multiply模式中绘图时,前景色调与一副图像的色调结合起来,减少绘图区域的亮度.一个较深的色调通常就是在Multiply模式中绘图的结果,并且效果看上去就象用软炭笔在纸上画了深深的一道. 在用作合成浮动选择的模式时,Multiply模式在选择融合背景图像时突出其较深的色调值,而选择中较浅的色调则会消失. Overlay 模式 : 本模式加强绘图区域的亮度与阴影区域,将这种模式用到一个浮动选择时,会在背景图像上创建一个强烈的亮度与阴影区域. 一副图像的中间色调区-既没有亮度也没有阴影-再用Overlay模式作图时染上当前前景色调,而在Overlay模式中的浮动选择则会将大多数的色调数值融合入背景图像中.在一副图像中创建一个幻影似的物体和超亮的标题时本模式特别有用. Soft Light 与 Hard Light 模式 : 这是组合效果模式,这两种模式都影响到基础色调(所谓基础色调就是在上面绘图合成一个选择的背景图像的色调).如果一个背景区域的亮度超过50%,那么Soft Light模式就增加绘图和合成选择的亮度,而Hard Light模式则掩蔽其亮度. 如果下面的背景区域象素的亮度值低于50%,Soft Light模式就加深该区域,而Hard Light则增加其色调值. Darken 与 Lighten 模式: Darken模式只影响图像中比前景色调浅的象素,数值相同或更深的象素不受影响. 相反,Lighten模式只影响图像中比所选前景色调更深的象素. Darken与Lighten模式对绘图和合成的效果要比Screen和Multiply模式产生的结果过于强烈时就需要用Darken,Lighten模式. Difference模式 : 本模式同时对绘图的图像区域与当前前景色进行估算,如果前景色调更高,则背景色调改变其原始数值的对立色调. 这种模式下用白色在一副图像上绘画会产生最显著的效果,因为没有一个背景图像包含比绝对白色更亮的色调数值. Hue模式 : Hue模式只改变色调的阴影,绘图区域的亮度与饱和度均不受影响. 这种模式在对区域进行染色时及其有用. Saturation模式 : 如果前景色调为黑色,这种模式就将色调区域转化为灰度. 如果前景色调时一个色调值,那么此模式在每一个笔划下均增大其底下象素的基础色调,减少灰色成分. 不是黑色的前景色调在此模式中不起作用. Color模式 : 本模式同时改变一个选择图像的色调与饱和度,但不改变背景图像的色调成分-在大多数照片图像中组成视觉信息的特性. 用此模式来改变人物衣服的颜色将非常有用。 Luminosity模式 : 本模式增加图像的亮度特性,但不改变色调值. 在增亮一副图像中过饱和的色调区域时要小心谨慎,用笔划使用此模式时,将Brushes调色板上的Opacity下降到大约30%.
最新发布
让照片焦点清晰的技巧
对摄影来说,焦点清晰是基本的要求,但对于初学者来说,要求每张照片都能焦点清晰有一定的难度。影响焦点清晰的因素很多,如果不能很好地掌握,就很难获得好的效果。 以下是几个保持焦点清晰的好办法,供初学者参考。 1.防止震动。震动会使照片中的影像晃动模糊,即使对焦十分准确,也会因此而影响结像的清晰度。产生震动的原因一般有两个:一是照相机震动,即在按下快门时,照相机由于把持不稳而产生晃动。二是主体移动,也就是在镜头快门开启的瞬间,被摄主体自身处于运动状态,而快门时间不够短,没有凝固住动态,因此出现影像模糊的情况。 要防止震动 ,必须对症下药,可以从三方面采取措施: (1)将照相机装在三脚架上。如果受拍摄条件的限制,无法支撑三脚架,也可改用独脚架。 (2)缩短快门时间(一般采用1/250秒),能减小照相机震动产生的影像晃动。 (3)采用正确的持机方式。在不用三脚架的情况下,持机的姿势正确与否,会直接影响到照相机的稳定。 要克服被摄主体自身的动态模糊,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缩短快门时间。只要条件允许,快门时间越短效果越好。 2.不要片面追求小光圈。初学者认为小光圈会增加景深,一定会使影像清晰,因此,他们往往不分场合,把光圈收得很小,特别是在对焦没有把握时,更会相信小光圈能助其一臂之力。但是这样做的最后结果常常不理想,因为采用小光圈会导致快门时间的延长,并因此使照相机的震动产生足够的负面影响。所以,片面追求小光圈不是上策,正确的做法应是使用短时间快门和三脚架。 3.正确了解镜头的特性。不少人认为镜头的光圈用得越小,结像的清晰度就越大。这个看法并不正确。其实,镜头成像的最佳状态,在于将其最大光圈缩小2-3挡后。如一只最大光圈为F2.8的镜头,当其光圈收至F5.6-F8时,结像最佳。 4.注意衬景与主体的关系。主体与衬景之间的色彩反差大小,会影响人们的视觉,在焦点不变的情况下,主体与衬景之间的反差大,影像看上去显得清晰度高;若色彩反差小,影像看上去清晰度低。因此,要想使主体在画面中显得格外清晰,有意识地选择高反差衬景是很有效的。
商业广告摄影的用光技巧
商业摄影包括产品、广告、样本目录、工业、公司、人像、建筑、科技等许多方面,范围极广。一项广告摄影订货只涉及一个方面,而一本公司年度报告的摄影任务几乎涉及所有方面。比起其他摄影家来,商业摄影师要使用更多的器材设备,处理更为复杂的技术难题。 概念和技巧 接受一项商业图片摄影任务时。首先要考虑两个问题:一是照片要表达什么概念;二是用什么技巧来实现这个概念。最主要的概念当然是顾客提出来的,他会说明他需要表现的是什么。但具体照片所表达的概念必须由拍摄效果来决定。 从完成的照片中很难看出是怎样拍的,用了什么器材和方法。但摄影师必须考虑什么器材适应什么场合与任务,必须花费时间去熟悉各种各样的富于想象力的特殊技巧,但最重要的还是用光方面的学问,本文着重谈谈这方面的技巧。 主 光 布光是一个目的性很强的工作。接受一项任务之后,首先要分析你的拍摄对象,并且要能够在脑子里预见到最后的照片将会是个什么样子,然后就用一切手段去实现这个目标。 在有色彩的产品摄影中,主光通常是布置在高于产品的位置,并且略微靠后一点。决定主光的方法是:把灯光放暗,让你的眼睛尽可能接近相机镜头的位置,用一只小巧的容易移动的试验灯照明被摄物,并仔细观察。移动代表主光的试验灯,观察高光和阴影的变化,直到找出适当的拍摄效果。还可以让助手移动灯具,你自己从相机磨砂玻璃上观察照明效果。找到最佳配置以后,再把真正的主光灯搬到位置上来。照片最主要的特征是由主光决定的。应当用什么灯打主光,是散光灯呢还是聚光灯?这要根据需要而定。散光灯的光线宽阔,高光和阴影都被柔化,界限不明显,有一定的细部影纹。聚光灯光线集中,突出高光和边界明显的阴影,细部影级很少。不论使用什么类型的灯,灯高被摄物越远,高光越弱,阴影的边界越明显。 高 光 加入一定的灯光,勾勒被摄物的具体形状,这是高光的作用。高光具有夸张能力,它能变平谈为奇突,使用得当,对表现主体有着神妙的作用,所以摄影家以极认真的态度对待高光。 高光的实际作用有两个。一是从被摄物后方用小型聚光灯打光,加强被摄物边
数码相机常见问题解答
问:普通傻瓜相机一般都具有自动打印拍摄日期或时间的功能,我的数码相机拍摄时照片上面为何无法打印日期呢?如何能弥补? 答:大多数数码相机不支持直接在照片上添加日期。这主要是因为数码照片都支持Exif 信息格式,其中包含了相机自动生成的诸如拍摄日期、时间、光圈、快门速度等参数,需要查看的话,只需利用支持读取Exif 信息的看图软件,即可一目了然。不过还是有些品牌的数码相机支持直接在拍摄的照片上添加日期,大家可以根据需要在功能菜单中选择,尽管添加日期文字可能破坏整张照片的艺术性,但我认为把选择权交给用户是更好的设计。 其实要想给数码照片添加拍摄日期等文字说明是很简单的,我们可以相关使用软件,通过后期处理来解决。比如“PhotoCap”就是一款著名的数码照片后期处理软件,能够方便的为数码照片加上日期及其他文字。 问:大多数数码相机都使用电荷藕合器件(CCD,charge-couple device)作为图象传感,现在也有一些产品开始采用CMOS传感器了,请问CMOS传感器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首先在制作上,CCD图象传感器依赖于一个专业化的加工过程,使其制作过程精细而昂贵,CMOS 传感器的加工采用大多数半导体厂家生产集成电路的流程,因此采用CMOS芯片的系统整体成本会很低,CMOS芯片上还可以集成其他功能,如:模数转换、负载信号处理、处理白平衡及进行相机控制等,进一步降低了整机成本,其次CMOS工作时只需使用一个电源,与CCD相比在节能方面具有很大优势。但CMOS传感器到实用阶段还存在较大的问题:那就是普通产品很容易受到噪声的影响,成像质量相比CCD还有较大差异。不过佳能公司已经在其数码单反产品中使用了一种特殊的大型CMOS传感器,其成像质量甚至好于普通CCD。 问:我是位数码摄影爱好者,前段时间买了一台数码相机,我想请你简单介绍一下数码相机的基本结构是怎样的? 答:数码相机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首先是CCD图像传感器,相当于传统相机的感光胶片。另一个重要部件是图像处理专用DSP,比如CANON数码相机采用的图像处理芯片DIGIC,用于进行图像的压缩、转换、滤波、修正等工作,是相机的“大脑”。另外还有其他一些专用控制器,管理相机操作,并完成存储卡的读写功能,以及文件系统的管理等。还有一片EPROM芯片中保存着相机的Firmware(固件),就相当于计算机主板的BIOS芯片,或者说是整台相机的操作系统,通常可以进行升级。至于机身及镜头组件,包括自动对焦系统以及快门控制系统等,与传统相机区别不大。 问:我是位数码摄影初学者,虽然使用了最高分辨率设定,但拍摄出来的照片仍然有些模糊不清。而且拍好的照片上常常有很多小点,请问原因何在? 答:照片是否清晰与你拍摄时设定的分辨率没有直接关系。很多情况都会造成画面模糊,比如在光线不佳时,相机抖动就会造成画面发虚,可以通过提高光圈及 ISO设定,尽量提高快门速度,拍照时最好使用三角架,或者将相机放到桌子等固定的物体上,必要时最好使用闪光灯。对焦模式或者对焦点选择不当,也是造成画面模糊的重要原因。此外镜头脏污会造成相机拍出的图像模糊,请用专用的清洁镜头用纸清洁镜头。 至于画面上的小点(噪点),通常是因为光线太暗或者感光度设定太高造成
如何看数码相机的直方图
与传统相机比较,在数码相机中,有一种十分实用的功能,这就是直方图显示功能。直方图就是通过在LCD上显示出来的曝光量柱形图来确定照片曝光量大小的工具,通过直方图的横轴和纵轴我们可以直观地来看出拍摄的照片曝光情况,在拍摄时能给摄影者带来很大的方便。 相对于现有数码相机的像素,作为回看或取景用的LCD液晶屏往往只有十几万像素,而且显示尺寸也不大。因此,要在这个小小的LCD液晶屏一般都不能完全表现出所拍照片的细节效果。在很多时候拍摄的照片即使曝光量不准确,也很难在LCD反映出来,数码相机内置的曝光量柱形图,就给摄影者查看曝光是否准确的提供了一个好办法。直方图中的坐标图形就是数码照片的色调曲线,它表示的是构成图像的色调的分布状况。直方图的水平轴方向是一个256级灰度标:左端为0,中间为127,右端为255。纵轴方向显示了构成各色调的像素数,线越向上就表示像素信息越多。 直方图的水平轴从左到右代表照片中从暗部到亮部的像素数量,曝光准确的柱状图就是从左到右都有分布,明暗细节都有。同时,直方图的两侧是不会有像素溢出的。如图1所示。而直方图的纵轴就表示相应部分所占画面的面积,峰值越高说明该明暗值的像素数量越多。 图1曝光适当 在拍摄过程中,如果直方图左边部分的都很高,而右边很低,说明画面偏暗,这时你应该增加曝光量。如图2曝光不足。 图2曝光不足 如果直方图右边部分的都很高,而左边很低,说明画面偏亮,这时你应该减少曝光量。如图3,曝光就过了。 图3 曝光过度 当直方图中的曲线往一边偏的时候,曝光就有可能出问题了,这时就应该调整相应的曝光值,重新拍摄一张,如图。拍摄时要记住白加黑减的补光原则,也可以利用数码相机的包围曝光法拍摄,这些都是获得准确曝光量的一个办法。 通过观看直方图还能判断照片反差度,当直方图中所有影调都聚集在中间,而两边没有直方显示时,这张照片就会反差过低,细节将难以被肉眼识别。例如图4,就是反差低的体现。
拍摄独特人像的摄影技巧
1.改变视角 绝大多数人像照片都是在与眼睛平行的高度拍摄,换一个角度往往能完全改变一张照片的表现力,所以很多摄影老手都会告诉你:不妨站在你能达到的最高点。当然,放低机位也会达到同样的目的。 2.改变模特的眼神 人物的眼睛往往是画面中最重要的部分,绝大多数肖像拍摄中模特都注视着镜头,自然而然地引起观看者与被拍摄者的“交流”;这种特殊的“指向性”如果利用得当,有时会获得特别的效果,不过,这种“指向”会直接影响到构图,如果无构图上的必要则切忌牵强,否则产生被拍摄者与摄影者“貌合神离”的感觉。 眼神成为了构图的延伸 同一构图中的眼神交流 3.打破构图常规 打破经典的构图常规(三分法则)不仅仅需要勇气,还需要对场景的理解,如果你需要构成一种强势冲击力的效果,不妨尝试将模特放在画面的边缘。 如果没有眼神的“指向”,这张照片将非常失败(很快就复习到刚才的要点:)将模特至于画面的左侧,注意模特姿势对构图的影响
数码相机使用心得之总结篇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数码相机,了解、熟悉当前数码相机的一些使用特点,对用好您手中的数码相机或者是决定是否选购一台数码相机还是有一些帮助的。经过学习,并针对个人的实际经验及了解到的许多用户的反馈情况,总结出来的几点内容,拿出来与大家交流: 一、数码相机的省电方法 经常使用数码相机的人都会遇到一个非常实际也是有点头疼的问题。这就是数码相机的耗电量非常大。在您没有足够的备用电池时,(虽然经济上没有任何问题,绝大部分数码相机使用充电电池,没电了可以再充),可这事儿却有一点儿滑稽。特别是在拍照的紧要关头,电池却没电了。您说该有多急人!因此,在使用数码相机时,如何充分利用各种数码相机的省电功能,同时比较合理的使用数码相机,还是很值得了解一下的。在这里总结了以下几种省电方法供大家参考: 1、设置各种自动关闭功能 数码相机一般都设计了一些对比较耗电内容的自动停止功能。如:30秒钟内无操作时,相机自动休眠,LCD彩色液晶屏自动关闭等。重新开启这些功能,会比重新开机快得多。这样用户可根据各自的使用习惯或当时的具体情况,设置具体的休眠时间,这样即可达到省电的目的,又不太会错过较重要的拍摄机会。 2、关闭自动跟踪对焦 有一些数码相机具有自动跟踪对焦的功能。所谓自动跟踪对焦即是,当数码相机处于开机拍摄状态时,相机一直对其取景器所摄取到的目标不停顿地进行对焦;此时你会感觉到镜头一直在动。既然有动作当然会消耗电量!其实大多数情况下,没有必要使用自动跟踪对焦;特殊情况时(如:进行微距拍摄),才比较有用;既然没有太大用处,那么关上它! 3、关闭LCD,使用光学取景器 数码相机除了光学取景器以外,同时还具有使用彩色液晶屏进行取景的一大优点,而且,在液晶屏上所看到的影象与最终拍摄到的照片几乎完全一致,一般其覆盖率为97%左右,这为很多的拍摄情况带来了方便;但是,相信您还是有非常多的拍摄情况并不一定要用液晶屏取景。尤其是在当您已经比较熟悉了自己手中的数码相机时。LCD在数码相机上可是一个耗电大户。以佳能A720为例:LCD开启时,品胜2500mah电池寿命大约可支持拍摄300张左右;而LCD关闭时,可支持大约800张左右的拍摄。LCD的耗电,由此看见一斑!所以,如果您想省电的话,LCD取景能不用时,还是不用为好! 4、开启拍照预览模式
初学摄影者常见的失误
在摄影实践中,经验不足的初学者,常常会出现一些失误。笔者把初学者常见的18种失误分别列出,并简要分析失误原因,提出防止方法,供初学者参考。 1、用广角镜头拍出的照片四角发黑 主要是由于闪光灯覆盖面与广角镜头的视场角不匹配。老式闪光灯设计的闪光覆盖面大都只能与35mm的小广角镜头配套,28mm广角镜头的视场角比35mm镜头大12度,因此使画面四周受不到光而发黑。防止的办法有二条,一是在灯光上加散光罩,使闪光成为散射光,以扩大覆盖面;二是用白纱布蒙住灯头,让光线散射,使整个画面都能均匀受光。 2、 画面影调模糊 在排除了相机无故障和手震等原因后,就要检查镜头是否被灰尘覆盖或被污渍染涂。如遇到这种情况,切忌用嘴吹或毛巾擦。应用吹气球吹去镜头上的尘土,再用镜头刷拂去杂物,最后用镜头纸擦拭,使镜片明亮如新。如仍有汗渍、指纹和油垢,就要送相机维修店用镜头清洁液仔细清除。 3、 主体人物模糊,背景清晰可辨 有两种可能,一是手动对焦相机对焦时,焦点没有对着主体或是主体对焦后,在构图中又移动了位置,未重新对焦,使主体不在景深范围之内;二是使用自动对焦相机时,没有按快门“锁定”焦点再重新构图,使焦点在构图中向别处飘移。 4、 团体合影照片前几排清晰,后几排模糊 凡是多排合影照,要保证每个人影像清楚,就要做到三点:一是选择性对焦。五排人合影,选择第二排的对焦;七排人合影,选择第三排人对焦。二是光圈不要设定太大,一般以f4-8为宜,以保证有足够的景深。三是快门速度不要低于1/60秒,以免有人头部转动使影像发虚。 5、 胶卷没有曝光
秋日红叶的拍摄技巧
唐诗名句“霜叶红于二月花”世人皆知,其实秋天“霜叶”的色彩是广义的,除了红色还有黄色、粉色、紫色等五彩斑斓的颜色。从摄影角度而言,这些都被通称为“红叶”。 从科学角度而言,树木秋季变色是自我保护的反映,五颜六色的红叶反映了树木生命力的强弱和叶片中胡萝卜素的含量以及树木所处地理位置朝向等不同。我国红叶树种类很多,因此拍摄红叶是摄影者每年秋天的保留节目之一。要艺术地精致地表现好红叶的色彩,关键是曝光准确。用数码相机拍摄红叶,对曝光的要求很严格,它并不像一般人想象的那样“照片颜色反差可通过电脑调整”,曝光准不准无所谓。其实数码照片对曝光的要求一点也不比使用彩色反转片要求低,这是首先要说明的一点。 1.使用的器材 拍摄红叶对器材的要求可高可低,以往拍摄传统胶片时,最好使用彩色反转片,其次是使用彩色负片,因为黑白片难以显示红叶的特点,所以没多大意义。器材通常按照拍摄风光片配备,一般有28mm—85mm,80mm—200mm的变焦镜头就足够了,无论拍摄大场景还是特写都可满足需要。如果是数码单反相机可以使用原有的镜头,这样比较方便;如果没有数码单反相机也无妨,因为便携式数码相机的变焦范围大都为3-5倍,主要为38mm到150mm的变焦范围,有些10倍变焦的相机相当于传统相机38—380mm,适用范围就更广,拍摄一般的红叶场景都可以对付。而且数码相机微距摄影功能非常强大,利用这个特点拍摄红叶的特写,可以将叶片脉络等表现得纤毫毕现,相对来说,高像素的数码相机成像质量要好些。 2. 拍摄的景别 摄影者可针对实际情况选择拍摄全景、中景或近景,还要注意拍摄特写等,通过点与面的结合,能更好地展示红叶的魅力。由于用数码相机拍摄的成本几乎可以忽略,所以可从不同角度多拍摄些。 在拍摄现场还要根据实际情况,注意将地理位置或者环境特点表现好。其实拍摄红叶并非仅仅拍摄树木或者叶片而已,还要将红叶作为点睛之笔,主要是反映有特色的风光等。许多摄影者喜欢到内蒙古、四川九寨沟、安徽黟县宏村的塔川拍摄红叶,主要因为那里的环境特别具有地方特色,通过红叶点缀更加具有魅力。所以要注意将红叶与小溪、江河或山脉以及古民居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得到的效果将更加理想。 3. 用光 拍摄红叶可适用于不同的光照,但不同用光会产生不同效果。采用顺光主要表现红叶色彩,在顺光下,不但红叶本身色彩较好,而且蓝天色彩也比较浓艳,有色彩强烈的感觉,但是画面立体感显得稍差,在选择对象时要注意树木轮廓清晰,不要和其他背景混淆;侧光拍摄红叶效果较好,用侧光时,画面有一定层次。色彩表现也没有受到多少影响,特别是拍摄中景或远景时立体感比较强,所以一般在侧光下拍摄 4.背景处理
摄影中的空间语言
摄影技巧:摄影是在二维平面上进行三维空间表现的一门语言艺术。在具体的摄影创作过程中,我们主要是通过恰当运用透视原理来表现空间的。在摄影中广泛应用的透视原理主要有三种。 一种是几何透视,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近大远小原理—距离拍摄点越近,物像就越大;反之距离拍摄点越远,影像上物像就越小,在现实中延伸到远处的铁路轨道逐渐变窄就是由于线性透视的原因造成的。在摄影创作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这种几何透视产生的压缩变形,适当地夸大或者缩小透视效果来表达到体现空间感的目的。根据实际拍摄需要选择适合的视点来表现我们的主题。 通过控制线性透视的效果的强弱和画面纵深度来表现空间,主要受拍摄时所使用的镜头焦距的长短,拍摄位置、方向、距离,以及画面中的物象等因素的影响。摄影师最常使用的标准镜头是仿照人眼的视觉范围设计制造的,所以使用标准镜头拍摄的画面也就与人眼通常视觉的感受的透视效果最为相似,符合人的视觉习惯,这也是标准镜头最受摄影师青睐的原因。 法国著名的抓拍摄影大师亨利·卡蒂尔·布列松就是使用莱卡相机和标准镜头拍摄了大量经典之作。他只使用标准镜头的原因就是看中了标准镜头和人眼视觉相似这一点。布列松使用标准镜头拍摄的故事也成为摄影史上的一段佳话。 广角镜头拍摄时取景范围比较广而且景深比较大,适合表现较大空间的物象,可以将很大范围内的景物都包含在同一画面之内,这样画面近大远小,物象之间的对比就比较明显,利于体现空间深度和广度;长焦距镜头由于其焦距长、景深短,拍摄的视角范围比较小,通常会压缩空间感和纵深感,一般利用长焦距的这个特点来压缩空间透视,以突出主体。 拍摄时我们采用的拍摄位置、方向、距离也是影响画面空间感表现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如果采用正面角度拍摄,有利于表现主体的正面形象和表现对称美,如果画面中物象的排列缺乏秩序感,正面拍摄出来的图片就会缺乏透视效果,画面会比较呆板平淡。采取斜侧角度拍摄,水平线将产生一定的角度倾斜,汇聚的透视关系,利于突出空间感。因此在建筑摄影中多有意采用侧面位置拍摄。 在构图过程中将水平线条的汇聚点安排在画面之中不同的位置,会产生明显不同的透视效果,在实际拍摄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构图需要进行调整。另外拍摄的距离也影响效果的表现,拍摄视点离实际所拍摄的物象的距离越近,根据近大远小的原理,透视效果越明显。反之,透视效果不明显,空间感越弱。另外,在拍摄中我们也要注意被摄体之间的布局关系,要防止被摄体之间互相重叠,适当处理好前景、中景、和远景的关系,使前景和背景的景物分布错落有致,这样才能更好地表现深度空间感。 另一种常见的透视是影调透视。影调透视主要是由空气透视造成的,它与光线和空气中的介 影调透视与天气情况和大气的状况关系很大,在天气晴朗的时候空气透视很明显,表现的空间气氛很强,在阴天或者是有雾的天气,影调透视效果就会减弱,画面的层次感会降低。在实际拍摄中我们要根据拍摄目的选择合适的天气。如果天气情况不是很理想,我们还可以使用一些特殊的摄影附件来提高改善景物的透视效果。 UV镜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摄影滤镜,可能现在每个镜头上都有UV镜。当拍摄开阔的远景或进行航空拍摄的时候,由于有大量肉眼看不到的紫外线,会导致照片上的远景蒙上薄雾而影响远处物象清晰地展现。在镜头前加UV镜就能减弱这种薄雾,增加影像的清晰度,改善透视效果,从而可以更好地表现空间效果。 谈到运用摄影语言来表现空间,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运用光线的塑造能力了。在某种程度上讲,上面提到的通过摄影透视来表现空间也属于利用光线来表现空间的范畴之内。我们知道在各种造型元素中光线是最具塑形功能的。当光线照射在物象上时,由于物象本身材质的不同,反射率会不同,因此产生不同的明暗鲜果,表现出不同的立体空间感。光线的位置、方向、面积、强度对物象的空间感的表现都会有不同的效果。如果在摄影棚内拍摄的话,各种光线效果都是可以选择并控制的,如果在室外拍摄,光线效果无法预期,但我们可以利用已了解到的不同光线的表现力来选择合适的时间,在适当的时间拍摄。时间的选择在拍摄风光和室外建筑的时候是非常重要的。
人像摄影中的用光技巧
1、室外拍摄的最佳时间 太阳从日出到日落,不仅光线的位置时时刻刻在改变,光线的强度同样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自然光线照射在人物主体身上的光线效果,也会随着太阳位置的推移和强度的变化而不断改变。 针对自然光线的多变, 摄影者在进行室外人像摄影时,就需要选择最佳的室外拍摄时间,来得到最满意的人像效果。一般来说,一天当中的最佳拍摄时间段为上午10点之前和下午3点以后( 前提是日出之后和日落之前)。此时,太阳光线柔和,高度适中,能够使人物呈现一种自然的状态。 当然, 这个时间段被定为最佳拍摄时间,还涉及到色温情况。谈到摄影用光,光和色温的关系也是一个必须考虑的因素。在彩色摄影中,光源色温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被摄体色彩的真实还原。通俗地说,在色温高的光源中,其所含的蓝色光成分多于红色光;在色温低的光源中,其所含的红色光成分多于蓝色光。同样是白天,不同时间段太阳光的色温也有变化。如日出或日落时的太阳光色温就比较低,大约为2000~3000K,早晨或下午的阳光色温大约为4000~5000K,而接近中午前后的阳光色温为5500K左右。所以,选择室外摄影的最佳时间,拍摄出的人像照片的整体感觉很容易产生偏橙红色的暖色调(拍摄日出或日落时效果更明显),从而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 2、如何在强烈的太阳光下拍摄 当然,除了拍摄的最佳时间外,在外出旅游或者其他情况下,由于时间限制,摄影者不可避免地需要在太阳光强烈的中午进行拍摄。此时的光线直射性比较强,光线的感觉比较硬(也就是摄影者经常提到的硬光),往往容易在人物脸部形成很重的阴影。此时,摄影者可以避开阳光强烈的位置,选择太阳伞、树荫下、高墙、高石处等,能够遮挡一定光线的位置来进行拍摄。这样,不仅可以避免人物脸部产生阴影,而且人物主体也不会因为太阳光线的强烈照射而表情不自然。 3、阴天拍摄注意事项 阴天时,室外的光线是非常柔和的散射光,用这种光线拍摄人像,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当然,还可以利用反光板来进一步改善光线效果,同时增加眼睛部位的光线,减轻下巴下面的阴影,从而拍出更漂亮的人像。 但是,摄影者要注意,在使用这种光线进行拍摄时,要把人物主体的姿势和位置安排得当,让散射光和反射光尽量照亮人物脸部。比如,选择一个比较开阔的场地,不要让建筑物、树木等挡住自然的散射光。然后让被摄体转动,从而选择一个最佳的光线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