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Photoshop制作大气的3D荧光灯艺术字设计教程
这次做的是一个暗色背景,用的是一个数字“2”来模拟荧光灯开灯的效果(原型是韩国的一个游戏网站),笔者简单做了一个排版和气氛烘托,效果图如下:未开灯时开灯后动图 1. 新建画布900 x 600px,分辨率72,用渐变工具拉一个渐变作为背景:

Photoshop制作后期人像甜美逆光效果教程
本系列是后期高手他山之眼独家授权优设首刊的后期风格全方位科普教程,囊括了十几种常见的后期风格,而且每一种都有系统全面的综合教学,可以帮你从头开始完整地掌握后期修图。同学们别看是免费的就马克不看,这样高质量的教程放到哪个培训班都可以直接收钱,给大神点赞吧。在线修图神器泼辣熊:Polaxiong.com日系风格的照片多以静物、人物为主题,注重捕捉细节,擅长营造氛围,前期多以大光圈拍摄,加上合理光线的运用以及留白的处理,以及偏蓝、偏青色彩的运用,能够给人一种干净、祥和而又充满生活趣味的感觉。运用日系风格比较纯熟的摄影师有川内伦子、小林纪晴、岩田俊介、嶋本麻利沙、滨田英明等,有兴趣的可以自行去翻阅一些他们的作品。日系风格大致有如下分类:一:逆光类这类照片的共同点是巧妙利用侧逆光、正逆光等拍摄手法,整体颜色偏淡,有留白处理。例如滨田英明的作品:二:胶片类

PS图层样式调制不锈钢金属链条
本教程介绍利用图层样式制作金属质感物体。制作的时候先画出自己喜好的图形,教程是铁链也可以是其它。然后设置图层样式即可。设置的时候需要根据图形的实际大小而定。 最终效果 一、新建一个画布,在上面画一个椭圆,并填充黑色,这个图层可以取名叫大金属环。 二、挖空这个椭圆,并在下面再制作一个细一点的椭圆(小金属环)! 三、为金属环添加效果: 内阴影,混合模式正片叠底,其他设置如图:

Photoshop绘制晶莹剔透发光的水珠
先看一下最终效果: 使用工具:Photoshop CS4 注:文中所使用快捷方式,均在英文输入法状态下有效。 第一步:打开Photoshop CS4,执行【文件―新建】命令,新建一个400×400像素的文件,并命名为【水珠】,如下图所示。 第二步:将前景色设为#0580ac,背景色设为白色。在工具箱中选择【渐变工具】,从画面的坐下到右上拉一个从前景色到背景色的线性渐变,效果如下图所示。
最新发布

设计大师杉浦康平的数字思维
金秋的北京迎来了一位东瀛的贵客,他就是被誉为“日本设计界巨人”的平面设计大师、书籍设计家杉浦康平。应他的学生——书籍装帧设计师吕敬人的邀请,杉浦先生来京举办了题为“杉浦康平的设计世界--注入生命的设计”展览及他的著作《造型的诞生》中文版首发式。他的作品为这个色彩斑斓的季节更添了一份绚丽。 杉浦康平先生早年毕业于东京艺术大学建筑设计科,曾任德国著名的乌尔姆(ULM)造型大学客座教授,现任神户艺术工科大学教授。他酷爱东方哲学,对中国文化怀有极其浓厚的兴趣。像很多艺术大师一样,杉浦先生也走过了先立足于本土文化,而后广泛吸收外来文化,最后又回归于本土文化的漫长道路。在学习了欧洲现代主义艺术之后,他又回到东方文化中,探究亚洲文化的神秘渊源,并将西欧的设计表现手法融入东方哲理和美学思维方式中,赋予作品一种全新的东方文化精神和理念。从他的作品中可以感受到强烈的东方文化气息和对东方文化的情有独钟。 也许是酷爱书籍的缘由,杉浦先生的设计领域主要是书籍装帧。手捧着杉浦先生著的《造型的诞生》,人们除了赞叹书籍本身的精美和杉浦先生丰富的平面设计语汇外,也深深被这本书所揭示的人类历史长河中文明的内涵所折服。杉浦先生设计的《全宇宙志》神奇地利用了书的切口,当往左翻阅时,切口呈现出宇宙星云图;往右翻阅时,无垠的银河系展现在眼前。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电脑自然也迈进了艺术的殿堂。像很多艺术家一样,杉浦先生在设计中也运用了电脑。他很多作品的后期制作全由电脑来完成,不仅节省了大量时间,也使设计超越了自身能力的极限。但是在设计中杉浦先生并不主张过分依赖电脑,他把电脑比作一顶戴在头上的帽子,如果帽子过大,遮住了脸和五官,会很不好看。他认为,电脑是20世纪出现的新型设计工具,作为设计家不应只注重现在,而不了解过去的历史及传统文化。如今电脑的出现使许多人不再书写文字,而靠电脑打字的人们如何能理解以前的人用笔在白纸上挥毫洒墨的魅力之所在呢?古老文明是根、是活水的源头;当代文明是花,是分割的片断。杉浦先生正是感于此,奋力接续古老文明,构筑有生命光彩的当代文明。 杉浦先生曾尝试将电脑中的二进制这种思维方式运用于设计中,来体现一种明晰、简洁的表达方式。然而,对东方思维形态的领悟,启示他从另一种角度来思考:仅凭0与1来判断是否正确呢?他认为电脑中的0与1恰似东方的阴与阳。西方人0与1的思维是非此即彼,截然分开的思维模式。而东方人并不是把阴、阳单纯地看成相互对立的独立事物。正如太极图所标示的,阳在不知不觉中被阴吸收,阴也被阳吞掉,双方相互吸纳,产生永无止境的流动漩涡。更奇妙的是,在阳最发达的位置存在阴的核,同样阴中也存在阳的核,将对极的力量纳入各自的中心,互为需要,生机盎然地生成流转,循环往复。阴与阳正是东方人用混沌思想去包容一切的思维方式。 遗憾的是杉浦先生的作品我们现在还不能从网上欣赏到,不过杉浦先生已有这方面的打算。我们期待不久就能在网上看到杉浦先生的作品,借助这一现代的传媒,使更的多人了解他和他的作品,感悟到使用电脑的现代人不应忽视传统文化。

广告对话2001邵隆图谈创意
徐燕 隆图广告高级文案 以下简称“徐” 邵隆图 隆图广告总经理 以下简称“邵” 徐:最近看到好多广告人拆分着人体器官,来做创意,有点恶心,也很痛苦。看了心里总觉得不舒服,似乎广告创意真的是走到了穷途末路,非挖空五脏不成了。 邵:创意不是挤牙膏,创意不是吸脑浆,它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对于混沌的充满杀气的广告行业来说,好的创意就象是一抹清新,一丝微笑。生活是创意的主题,就看你是否参与其中,懂得发现。我挺欣赏何清辉的一个平面创意,传递的信息是“多一份小心,少一份担心”,画面用安全套和奶嘴的对比,简单明了地将多余信息过滤掉了,用极少的语言清晰地表达一个具有深意的主题。 徐:培育一个品牌就象是培育一个孩子,从小孩出生那天起,作父母的便有了忙不完的事。在您手中长大了那么多的品牌,那么作为品牌之父,您自己认为哪个小孩最值得骄傲呢? 邵:我们制造一些品牌,我们也改变一些品牌。在这些年的广告操作中,我比较认同的一个品牌就是光明乳业。光明乳业的成长伴随着上海几代人的成长,但是有一个很残酷的规律,不改变形象,品牌一旦老化,昔日的伙伴都将弃你而去。光明乳业通过全新CI系统的导入,让熟悉的品牌又新鲜起来。电视广告欢乐篇以健康向上的卡通牛为表现,掩盖了单一的产品诉求,从牛奶到欢乐的牛,健康的牛,智慧的牛,赋予牛人格,增大了创意空间,运用消费者的联想空间,充分表现“好牛好奶100%”的概念。 徐:其实中国许多企业也很注重广告宣传,也有很强烈的品牌意识。可是收效却不大。前两年*电视台搞“标王大会”,如火如荼,气焰高涨,结果却输得一败涂地。 邵:标王的结束,是企业广告行为理性的复苏,是市场恢复有序竞争的征兆。1980年,投放500万的广告费,就可以让全中国听到你的名字。如果这钱放到今天来花,就好比在嘈杂的茶馆里咳嗽一声,一点反应都没有。这是因为80年代的中国,在广告领域是一页白纸,任意涂鸦,痕迹都会很明显。但是经历近20年的市场较量,前人的脚印重重叠叠,对广告行为经过了反复的市场检验,只有合理的媒介组合才能起到有效的广告作用。广告是一种长期的经营行为,不是企业销售滞后、市场反应迟钝、产品积压等一系列病症爆发后才想起来要去补救的急药。企业一定要按照自身发展的规律进行品牌的整体规划,要有高瞻远瞩的眼界,而不要炒作“标王”这种急功近利的盲目的短期行为。产品的知名度高,并不意味着它的认购率就高,密集的广告轰炸相反会引起消费者的知觉疲劳和心理反感,使品牌在大量反复的媒介投放中丧失个性,造成浪费。

虚拟彼方・Relen聆听属于心里的声音
虚拟彼方。彼方=对方。虚拟的另一端。 从“本色空间”三个版本,到“虚拟彼方”二个版本,我在不断进步,更新,改变着自己。经过几次 转折式的设计观改变,对生活、社会、经济、自我、设计、艺术之间的理解,越来越不同,也越来越 深刻。离它们越近,我越明白,成熟的心态意味着什么。我不再逃避长大,尽管我渴望着纯真永在, 但是我更加期待长大的我、衰老的我…… 做“虚拟彼方”v1.0,我用了很多frame,过渡版本的v2.1我同样沿用了这个特点。frame是一个很好玩 的东西,体会过,实验过,发现会有更多的极限等待开发…… 我的色感,一直都比较强烈。色彩于我的是那种爆发式的爱情。每次尝到不同味道的色彩,都会含有

法国设计杂志(步骤)etapes收录设计师-陈正达
陈正达 中国美术学院 视觉传达设计系 研究生 助教 第一届中国国际海报双年展 副秘书长 参展与获奖 1999 牵手新世纪 国际电脑艺术大赛 铜奖 1999 上海平面设计专业委员会“水”主题海报设计邀请展 2000 第一届白金创意大赛 优秀奖 入选奖 2000 北京国际平面设计展 2000 浙江青年报素质教育公益广告百万元大赛 银奖(1件) 铜奖(2件)

法国设计杂志(步骤)etapes收录设计师 - 鹌鹑蛋
鹌鹑蛋(Quail Egg) 全名:官纯 教育背景:江南大学设计学院视觉传达专业 最推崇的设计师:Graham Rounthwaite, Michael Lau 电子邮件:freeagd@freeagd.com 个人主页:www.freeagd.com 作品欣赏:

水印艺渡访谈
1、介绍一下您的职业经历吧?做这个行业多长时间了,如果进入这个行业的呢? 回答:我做这一行一切都是很自然的事情,我从小就开始学画了,那时比较早,大概4岁、5岁的样子。差不多小学四年级吧,正式学的西画,素描、速写什么的。然后就是慢慢的坚持了下来,那时的理想是一心想做个画家。直到后来考上了工艺美术学校,正式学的设计,在1991年吧,那时候没有电脑,一切都是要手来画,我们的系叫商业美术设计系,现在社会上都改成了视觉传达设计系。再到后来,又考上了美术学院,好象一切都是安排好了的一样。毕业后就在这个行业里摸爬滚打,直到现在。 2,为什么取名水印艺渡呢?有什么特殊含义吗 起这个名字也是废了很大的精力和时间,零散大约花了我两年多的时间,直到1999年,我的网站v1诞生了,这个名字和标志(大家在我的网站可以看见)正式融入我的网站,同时也是用这个名字命名了自己的设计工作室。 “水”-是因为我的名字里有一个“水”字,同时在古训里有“上善若水”一说,水也是世间最坚强的物体。 “印”-水流过总要留下痕迹,人走过也要留下足迹,人生总要给自己一个交待。 “艺”-没有什么特殊的解释,在艺术道路上不断创新和追求是我人生真谛的苦和乐。 “渡”-借以用艺术精神传播和推广,与众孜孜探索者互勉,提升。

Yazid矢量插画作品与访谈
姓名:Yazid 性别:男 专业:多媒体 矢量 年龄:19 国籍:马来西亚 请介绍一下自己吧。 我的全名是Yazid,是的,非常简短的名字。我得的朋友叫我"yaji" 或 "yaj" ,在网上我叫“Yajido”。我的专业和艺术没什么关系,但是我在读书的时候非常喜欢画画的。一些电脑课程对我帮助很大,我在17岁时开始学美术,我非常喜欢艺术、矢量。 你的职业是什么呢? 没有什么特别的职业,sohu阶段,我创作矢量作品,通过作品我表达个人情绪,我张在寻求表达我的个人作品的比较理想的方式,oh ,我想我的职业就是我的“想象力”。

松井桂三的平面设计
松井出生日本京都,在广岛度过他的童年生活,在大阪艺术大学毕业之后,工作与大阪高岛屋百货公司广告部。他于1984年与1992年分别在大阪及纽约成立了“Keizo Matsui & Associates" 与 "Hundred Design Inc"设计公司。 松井的作品涉及到的平面设计的各个领域,包括海报,编辑,广告与企业形象,在包装及推广设计中看到的多维作品相互作用,本能的把他的信念结合在一起,几与一个包装或三维作品相互作用的性质自然地允许观者去体会作品。

追求“个人品质”著名平面设计师王粤飞先生访谈
设计师在成长期都有自己的偶像 韩湛宁:作为中国最有影响力和最早的设计师之一,您的设计历程一直是很多人希望了解的。您能谈谈这个历程,以及对你影响比较大的设计师吗? 王粤飞:我1979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1983年任职广东省包装进出口公司,1987年到深圳创办嘉美设计有限公司,这期间联合中国设计精英举办了两届“平面设计在中国”展以及创立深圳平面设计协会;1997年创办深圳王粤飞设计有限公司。 其实每一个设计师都有自己的偶像,特别是成长时期。我不知道现在的年轻人有没有,那时我特别喜欢五十岚威畅的作品,大概是八十年代中期在香港西武,有他的作品展,还有他设计的产品出售,只能是喜欢却买不起。至今,我还收藏着两本他为纽约现代美术馆设计的年历。 韩湛宁:听说您过去曾担任《包装与设计》的编辑,事情搞得很有影响,但很快又改回去了,您能谈谈吗? 王粤飞:当时的《包装与设计》归我们设计科管,我和王序决定对它进行改版,连名称也改了,改为“设计艺术”,那已经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了,那时我们资料特别多,公司每年有一笔专款来购买外国的设计图书,采购图书的目录包括了GRAPHIS、IDEA、CA、PRINT、纽约ADC,等等。那时纽约ADC、CA里面都是黑白的,GRAPHIS主要刊登插图师和艺术家的作品为主,所以我们改版的艺术设计杂志的很多资料都是从这些书籍转载的,王序做了一期,我也做了一期,那时我们就开始不按常规出招了,抓住机会就一定往死里做,第三期就不让我们做了,说我们越轨了,并成立了专门的班子来负责这个杂志,又回到了原来的路子。 韩湛宁:这个很值得纪念,这应该是国内第一次用现代设计的编辑思路去做专业杂志。那么您对平面设计的概念是不是从广州这个时期得来? 王粤飞:在广州的那段时间,看到很多杰出的作品。虽然没有跟国外设计师进行交流,但是这些刊物对我们的眼界的提高是不可否认的。外贸*做了一些好事,就是在广州建立了一个全国唯一的样品陈列中心,是国外超级市场卖的东西模拟出来的,大概有一千多平米,样品除了日常百货,还有音响、摩托车。所以我们很早就认识国外许多的知名品牌:卡夫、强生、可口可乐、菲利浦,在里面我们可以打开柜子拿出来看。床上用品、汽水、烟、酒应有尽有,而且样品陈列中心每年出国采购更新。这个印象很强烈,今天都不可想象。

大师会:靳埭强眼中的福田繁雄
错视魔术大师——福田繁雄今年我在重庆交通大学马蒂亚斯设计学院与学生评论一些习作时,看到其中一帧反战海报,作者将飞鸟的嘴化作剪断枪管的剪刀。运用破坏枪管的意象宣扬和平的创意多不胜数,我推介一帧自己最欣赏的作品给同学们作比较,那是青叶益辉的作品,他把两支枪管弯曲而成一颗心,做到了破而立的原创意像。另一位日本设计师福田繁雄在1975年创作了一帧和平海报,他以炮弹尖端向着炮口的意象,嬴得波兰海报比赛的全场大奖,令人折服。 福田繁雄是我自初学设计时期便欣赏的日本名家。30 多年前,他的作品已形成了带有强劲视觉冲击力的个人风格,常以简练的线或面构成,充满幽默感。福田一贯运用视觉矛盾的平面空间,或反常理的物象组合,以超现实的意像表达创意,引人玩味。他醉心于错视的魔法,以一颗赤子之心玩着多姿多彩的视觉游戏,有时候,他更玩到名家名画的身上。早在70年代,他以名作“蒙娜丽沙”为对象,运用黑房技术,再创作了50个“永远的微笑”;在1984 年的海报展览中,他用万国旗拼成了“蒙娜丽沙”的肖像;福田还将自己放进另一幅海报中,蹲在Q上看着上述肖像,不经意地施展着幻觉妙法。开名画玩笑的例子,还有将《最后的晚餐》改为《福田繁雄展一二三度空间艺术》的海报。 福田繁雄的错视图像不单只是一个具有视觉冲击的玩笑,它是紧贴着主题的一种生活中的思考,是充满灵感的创意。“UCC Coffee”的海报,他以搅拌咖啡的杯中漩涡正负纹理,造成众多提着咖啡杯子的手,生动有趣。这种正负形交错造型的意念,亦是他惯用的表现手法。 福田的创意似是活泉,可以在一个题材上创出多个意念。他运用那个五经五纬粗黑线构成的地球,就设计过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海报。经纬线可握手、经纬线可变涟漪水纹、地球可以行乞、地球可以说话都轻松幽默地传递着关爱地球和人类的心意。福田将很多不合理、不相干的意象反常地组合在一起,亦妙趣横生。一对翅膀在握手、男士领带的两端变成男女双腿在交缠、斧头木柄上长了叶芽它们都不是错乱的怪种,而是有内涵的生命。福田繁雄喜爱设计有着巨大反差的简洁的平面图像,由此建立起他的个人风格。 年轻人常问我,为甚么大师们都惯性地用他的统一风格来创作?我告诉他们,风格不是惯性地用单一的手法形成的,而是大师在漫长的创作生活中探索出的路。记得我在80 年代初遇福田繁雄先生,他在东京泛太平洋国际设计论坛上回答另一位设计师的问题,正与此有关。设计师问他为甚么只用一种手法创作?福田答道:“我用这种手法己经很好表达了我的意念,为甚么要变?”大师的答话铿锵有力,手法惯性与否不重要,重要的是怎样表达好意念。 其实,福田的错视手法也在常常寻求着突破。他长期追求不可思议的创作境界,不但在平面图像上极尽所能,还在立体空间中求新求异。福田曾经将经典的错视幻觉名画以真实的立体模型复原建造,使人惊讶叫绝;又将一大堆刀叉餐具不规则地悬吊在空中,以不同角度不同强度的灯光投射出一艘船或其他物象的剪影,真是神乎其技,使人赞叹! 说起这种幻觉装置,我想起10 多年前曾在日本奈良参观福田繁雄个人设计艺术展,这次个展充分表现了福田的才华。场馆以人面狮身的概念建成,至简几何形为主体,正面垂吊着大群“飞翔”的鸽子,以白色为主,间有黑色与红色鸽子,像印刷粗网点效果,构作福田影像。馆内分多个部分,展示不同错视幻觉的装置设计。上面说到的刀叉投影便是其中之一。另一投影装置,空中浮游木雕鱼群,在地上投影出不同鱼名称的汉字。还有一组立体装置亦非常神奇,福田把凡高的《向日葵》油画化作一堆地上的抽象物质,当观者站在正前方即看到原作的画面。福田也创作过很多雕塑作品,其中我非常欣赏一组在馆内陈列的动态雕塑,描写动态不稳定形貌的雕塑风格可追溯至未来主义,但福田的新作有其独创的面貌,他以拉阔了的形貌表现出摩托车车手、滑水运动员、华尔兹舞者等等高速的抽象动态。 福田繁雄是个多产的海报设计师,在他的奈良个展场馆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