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PRO/ENGINEER 2000i2新功能简述
美国PTC公司在2000年3月份向广大用户发布了PRO/ENGINEER2000i2。在很多用户还没有把PRO/ENGINEER2000i的行为建模等新技术深入了解的时候,PRO/ENGINEER2000i2又带着440多项改进和广大PRO/E用户见面了,到底性能有哪些改进呢?就让笔者把PRO/ENGINEER2000i2的新功能简单介绍给大家,不当之处,还望批评指正。 笔者认为2000i2和2000i相比,功能要强大的多。因为2000i2和2000i相比,有了更多人性化的设计,(我想这应该就是PTC大力宣传的柔性工程技术的一部分吧!)其中包括可视化检索(VisualSearch)、形状索引(ShapeIndexing)、特征灵活性(FeatureAgility)、行为建模技术(BehaviorModeling)、疲劳预测(FatiguePrediction)、CDRS渲染(CDRSRendering)等等。对于工程师来说,这些人性化的设计可以让工程师把时间更多的用在优化设计和产品的创新上,从而提高设计效率。 在这众多的新功能中,最让笔者欣喜的就是可视化检索(VisualSearch)了。如果您一直从事产品设计的话,您一定有过这样的经历:为了寻找一个其他工程师做好的零件或装配,需要从几十甚至上百个零件、装配中去不停的打开或关闭一个又一个窗口。这样的工作让人厌烦,并且效率极低。现在有了PRO/ENGINEER2000i2的可视化检索(VisualSearch),一切都简单多了。可视化检索功能就是让工程师在调用零件、装配、图纸时,可以预览即将调用的零件。更让人惊讶的是,您还可以和在PRO/E操作界面中一样用鼠标加Ctrl键去旋转放大或移动它去看更详细的结构。而完成一个超大型部件装配的预览只需要几秒种的时间,让人不敢相信。据PTC称,这得益于PTC新的远程数据调动技术和专用多线程图形技术。在您打开预览功能的同时,零件或装配的基本形状立即出现在您的眼前,它只是一个近似的表示,几秒种后,零件的细节越来越清晰。可视化检索具有智能化,并且支持多线程处理。当您缩放模型时,PRO/ENGINEER只会载入浏览区域内的部位的数据而忽略其它部位数据。您还可以在装配浏览窗口中直接选择子部件和零件,来查看它们的结 形状索引(ShapeIndexing)也是PTC正在申请专利的先进技术之一。它利用智能过滤技术,把当前的模型与数据库中的已有模型进行比较,找出那些具有相似几何体的模型,以提高设计的重用性。充分利用这项功能,可以使企业减少许多重复设计的工作,也为数据的管理带来了方便。对于交通产品,机械制造业等等来说意义重大,因为他们制造的许多产品都使用相似或相同的部件。有了这项功能,也许在新产品的开发中,您只要投入一半的工程技术人员就可以,另外一些部件只是需要调出来略微修改就可以用于新产品了。PTC称,由于利用了自动过滤和快速过滤技术,如果对一个包含300000个模型的企业数据库进行检索,只需要2秒就可以得到结果。这样的速度恐怕连最挑剔的用户也会无话可说。 特征灵活性(FeatureAgility)也是这次PTC大力宣传的技术热点。因为在当今的产品设计中,为了满足客户的要求,适应市场的变化,更改设计是司空见惯的事。而如何缩短更改周期就成了需要研究的问题。在PRO/ENGINEER2000i2中,增加了一种称为意向参考的新功能。使用这种功能,设计者可以定义特征建立的方式,利用这种定义方式,你可以灵活的构建特征,并且在特征发生更改时仍然保持你的设计意图,从而把设计人员从烦琐的设计更改中解放出来。在PRO/ENGINEER的用户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当你试图修改一个特征时(特别是这个特征是较早构建的),经常会跳出参考丢失,后续特征不能构建的对话框。你需要手工重新定义每一个失败的特征直到零件完全再生成功。这种重复性的工作使设计人员不能全力投入设计,而必须不断考虑这类特征的不稳定性。利用意向参考,工程师可以更方便的指定特征建 行为建模技术是从PRO/ENGINEER2000i开始推广的新技术。这种行为建模技术被业界作为第五代CAD技术。它通过把导出值(比如容积)包含到参数特征中,再反过来使用它们生成和控制其它模型的几何图形。使用行为建模技术,用户首先要定义一个工程分析模型,其中包括名称、类型和定义。接着,他们要建立“操作”—定义和引用一类用在分析模型中的新特征,比如体积,然后为分析模型设置约束条件—包括目标值、一个参数的最小和最大值。系统会出现解决方案的图表,协助用户为设计选择最优方案。利用行为建模技术的自动求解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能满足工程标准的最佳设计。相对于传统的手工反复操作的方法,行为建模的全自动处理有很多优点。对于简单的问题可以方便的求解,复杂的问题则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寻找解决方案的任务。有了这个强大的功能,产品的设计创新才会更快更好。

蝴蝶结-变化结教程-中国结
蝴蝶编成的结式与蝙蝠形状类似,南方方言中蝴与福同音,如以蝴蝶配上铜钱即称福在眼前,若编上五双蝴蝶可寓意五福临门。 蝴蝶结是以盘长结为主体,再以两边耳翼上各编一个双钱结当蝴蝶的翅膀而成,此外还有一种编法,即将盘长结改为团锦结也很美观。
最新发布

9招突破摄影创意思维
作为一位作家,我深刻地理解以下这种感受–僵坐在电脑前,盯着闪烁的鼠标和空无一字的Word文档,这一刻灵感缺席,只能任凭恐惧和虚无肆虐。纵有成千上万的思绪和故事就在齿边,却就是没有办法将它们形成文字。当我拍照时,上述的同样场景也往往发生在我身上。 所以……你该去做些什么才能走出困境并打破摄影瓶颈?当你的相机电池已经满格,记忆卡空空如也,阳光难以置信地明媚,美好的光线穿过你昂贵的镜头……但你的灵感却还停留在门廊前那壶令人心冷的冰茶上,隐喻着你正处于理智崩溃的边缘。 不要担心,亲爱的摄影师朋友们,下面我们为您介绍打破摄影瓶颈的9个方法。 1.100步挑战练习 当我还在Photocritic网站工作时,我就已经开始进行100步挑战练习,我发现这一练习非常奏效。这其实很容易:开始带上你的相机一起去散步。计算你的步伐,每数到100步时停下脚步,并强迫自己在你停下的地方拍一张照片。 “但那儿可能没什么可拍的。”我听到你的咆哮了。嗯,不错,但这正是这个练习的关键之处。 100步挑战练习的重点就在于强迫自己去细致地观察你所看到的任何场景,并拍摄作品,即使你认为那个场景可能没有什么可拍摄的意义。这有点像联想写作法:当你开始写作时,即使你的脑子里空无一物,但你仍然需要保持你的手上下移动——有的时候,最伟大的作品正是在这种词穷的状况下被创造出来。 退一万步说,即使你没有通过100步挑战练习得到好的摄影作品,但你至少收获了一次愉悦的散步,不是么? 2.重新创作你喜欢的摄影作品 每个人都有一个他们真正喜欢的摄影作品。可能你的脑海中就存储着不少让你印象深刻的经典摄影作品——想想那些你欣赏的摄影大师们,挑选出一张你最喜爱的摄影作品。然后试着拍摄一张相似的照片——是的,这样的照片有剽窃的嫌疑,这就是我们为什么称之为摄影练习,我们所追求的并不是照片本身,而是重新创作过程中您将学到的东西。

一张图告诉你为什么应该用RAW格式拍摄
现在很多数码相机都可以RAW格式拍摄。当然,为了方便,或是各种原因,不少人依然会“直出JPEG”。如果单纯以画质来说,RAW基本上是应该考虑的格式。问题是,到底RAW与JPEG之间,有什么重大的差异,让我们值得花功夫导入电脑后,以软件编辑再输出呢?以下简单图表,一目了然。

光线与色彩,谱出小品摄影圆舞曲
所谓小品摄影,就是从生活中发掘值得记录的画面,将不起眼的事物或角落,透过摄影眼拍出具有美感的惊喜,而这考验的是拍摄者对于周遭事物的观察和想象力,运用自身所学的摄影技巧与经验化腐朽为神奇。其实只要掌握光线并善用色彩,配合适当的构图,相信你也可以拍出一幅幅赏心悦目的小品之作。 光影魅力无法挡 光影绝对是小品摄影中最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它时而迷幻,时而真实,能营造出神秘的氛围,同时透过不一样的表现手法,也让作品更显得多采多姿。有光就会有影,因此利用光与影来表现出亮部与暗部的反差效果,不仅能为影像增添生命力,也能成功引吸观者的目光,所以要如何善用光影效果为影像加分,便是拍摄者需要去注意的重点。 在身处自然光的环境下,若要拍出迷人的光影表现,较适合的时间通常是在清晨与黄昏时刻,因为此时光源的照射角度正是斜射光,不仅会出现迷人的光影效果,玩家只要配合点测光对亮部取得正确的曝光值,就能轻易拍出漂亮的光影作品;若是在人造光源下,则建议尽量朝目标物的侧向打光,利用直接或间接反射到被摄主体上的光线,也能拍出丰富的光影变化。 而剪影也是小品摄影中另一种常见的光影表现手法,同样也是利用光与影的特性,为画面赋予吸睛的魔力,要拍摄剪影,只有在逆光下才能进行,若是再配合晨昏时的色温变化,将能使影像的整体表现更加丰富。 ▲利用午后斜射光所形成明暗光影,是小品摄影中常见的拍摄手法。 ▲光影有着一股无法以言语形容的魅力,那就用相机将它记录下来吧。 色彩的妙用

如何拍出跟以往截然不同的视觉小品作品
小品摄影在于对环境光线及小物的掌控能力,透过镜头仔细观察生活周遭的小景,为身边平凡事物展露出其强而有力的生命,因此,在镜头选择应用上,标准变焦镜头会较其他定焦或望远镜头来得方便有效,让拍摄更为简单迅速,只需单纯找寻出光线的角度,抓住线条、色彩的转变,并透过敏锐的观察能力,利用减法构图,你也可以拍出跟以往截然不同的视觉小品。 • 快门速度 自动设定 • 白平衡 自动设定 • 拍摄模式 P或情境模式 • 驱动模式 连拍模式 • 光圈数值 自动设定 • 镜头选择 标准变焦镜头为佳 • ISO感亮度 视环境光线而定 • 其他 具备敏锐的摄影眼 拍摄重点

从电影海报设计学摄影(上)
一幅精致的 电影海报 不仅吸引观众进戏院,也能在观赏完后留下美好的回忆,甚至成为影迷争相抢购的收藏品。电影海报是电影宣传的重要媒介之一,不过,经典的电影太迷人,容易让人忽略它的本质是营销 的一部份。电影海报是 广告设计 ,海报上的 摄影 图像即是 商业摄影 的范筹,想了解更多摄影与电影海报之间的大小事吗? 在18世纪摄影诞生之后,后人对连续拍摄的照片展开研究,继而有了电影的诞生。近百年来,电影与摄影一直密不可分,海报就等于是电影的另一张脸。下面我将为大家解构电影海报的设计流程。 ■电影海报的设计重点 海报为图文编排的一种,而要构成一张海报,需要下面四种要素。 文字:电影名称、上档日期、演员名称、公司名称..等,简单易读是设计的重点。 图形:插画或者是摄影照片,通常是单张或多张剧照组成,目前大都在摄影棚搭景拍摄而成。 色彩:电影的色基调,例如愉快的亮色系或阴暗的恐怖系。高明的用色技巧可带出故事氛围。 编排与构成:统一、对比、反复、对称..艺术设计的基本原则。不过,原则是可用来打破的哦!但是最近有些电影的名称,会比摄影图片还抢戏啊! ▲左为摄影式海报,右为插画式海报。(图片取自IMP Awards)

从电影海报设计学摄影(下)
电影海报 设计伴随着 电影 而生,在过去电影海报是吸引观众入场最重要方式之一。一般大众应该没想到在这时 摄影 的发展已经一百多年,但是电影摄影类的海报却才横跨一甲子时光。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搭上时光机回到过去,一探摄影 海报 的 历史 源流,在这趟旅程中,我们无法改写历史,但或许可以改变现代。 印刷术让海报发展逐渐普及 在十九世纪以来,欧洲主要的广告形式是张贴海报,不过随着工业革命,诞生新的经济体系,市场日益繁荣,促成广告和印刷业的发展。在十九世纪以前,海报是以文字为主,直到中期因印刷术改革,图像的海报逐渐成为主流。普罗大众也渐渐习惯这种新的广告形式,从这里开始可以发现海报与经济的高速发展,有了密切的关系。 ▲被后人尊称为现代海报之父的Jules Cheret,开创出首张彩色印刷海报,并绘制了史上第一张电影海报Pantomines Lumineuses。 30年代-电影的黄金年代 这时期电影迈入了全新的纪元,有声电影的出现,让观赏电影的人口因而激增,歌舞片成为全新类型的电影,同一个时期摄影终于出现在海报上,最早把摄影运用与海报设计是瑞士人Herbert matter,他在瑞士替国家旅游局专门设计旅游海报,因为着迷于摄影,在1930年设计出一系列由摄影与字体组合而成的海报,条条大路通瑞士(All roads lead to SWITZERLAND),成为30年代最杰出的海报之一,matter也成为将摄影应用在平面广告上的最重大贡献者。不过,在30年代的末期,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大量欧洲人,特别是知识分子纷纷移民到美国,成为史无前例的移民潮。matter也因为欧洲动乱移民到美国,而成为美国重要的设计师之一。 ▲All roads lead to SWITZERLAND,最早的摄影类海报。(图片取自Boston Public Library) 40年代-动荡不安的乱世

独特视角拍摄的乐趣
独特视角拍摄的乐趣就在于广角镜头的使用,这样具有独特魅力的镜头,却是有人爱,有人厌。先来看看新手关于广角镜头的疑问吧。 问题一 什么是广角镜头 简而言之就是焦距很短,视角较宽,而景深却很深的镜头。 广角镜头的基本特点是,镜头视角大,视野宽阔。从某一视点观察到的景物范围要比人眼在同一视点所看到的大得多;景深长,可以表现出相当大的清晰范围;能强调画面的透视效果,善于夸张前景和表现景物的远近感,这有利于增强画面的感染力。 问题二 广角镜头与其他镜头有何区别 相比标准镜头,广角镜头是一种会导致画面夸张变形的镜头。广角镜头的焦距要比标准镜头的焦距短,一般在24mm~35mm之间,但其视角比标准镜头要大一倍左右。由于它的视角比较大,视野范围更广,在狭小的空间内拍摄有很大的优越性。平时我们经常使用到的广角镜头有16-35mm、12-24mm等。 广角镜头会使画面中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发生不同程度的畸变,畸变程度和镜头的焦距有关,焦距越短,变形程度越大。同时,还和镜头与被摄者之间的距离密切相关,拍摄距离越远,变形程度越小;拍摄距离越近,变形程度越大。 问题三 新手什么时候入手广角镜头比较合适 广角镜头下的世界与我们人眼观察到的世界不太一样,所以如果想达到通过广角镜头拍出来的照片,能够很好地表达我们的构思和创意,需要有一定的掌控力。所以,刚接触摄影的朋友可以在对基础知识和器材有一定了解后再入手。 问题四 广角镜头适合拍什么题材,不适合拍什么题材

LOMO 如何正确保存未使用的胶卷
在数码时代,买胶卷不是很方便,因此很多lomo玩家会购买不少胶卷放在家里。 大家知道胶卷片基表面涂了感光乳剂层,这层化学材料会因为保存环境,温度、光线、湿度等受到影响,胶卷也有保质期,一般都在20个月左右,超过了时间,胶卷冲洗后,对比度,饱和度,色彩等都会变差。所以,大家以后不要存太多了哦,超期使用还是不太好。但是胶卷怎样存放才是最佳的呢? 请注意以下几点: 一、各种胶卷都应在低温下长期保存,即使短期保存也应置于低温下。大家一般都放在冰箱里面,保存胶片的冰箱温度应调在0℃到-10℃的范围里。柯达试验室还曾经做过测试,表明感光胶片在零下30度条件下,有效期可以延长20年。 二、潮湿危及胶卷,虽然胶卷的包装能阻止潮湿的侵蚀,但只有金属箔的密封包装才能彻底隔绝潮气,理想的条件是低湿度保存胶卷——低于60%相对湿度。大家可以将多个胶卷放到大点的密封盒里,里面加上除湿剂,防止水气的侵入,再放进冰箱。 三、防止有害气体,射线或物理擦伤等影响。尽量不将胶卷过X射线机哦,难免会有点影响。还有,不要放在经常震动的地方,防止胶卷内部互相摩擦,损坏感光层。 另外注意,胶卷从冰箱中取出后,不应立即使用,应当在常温下放置二到四个小时后使用,否则水份就会在感光乳剂上凝结,使胶卷损坏。如果胶卷包装太大,放置常温的时间还要延长。 当然,低温储存也不是万能的,因为此时胶卷的性能也在发生变化,只不过是相对较慢。我们提倡胶卷应尽量在“有效期”内使用,如在低温下贮存,“有效期”会相对延长,过期半年一年内的也可使用,太长时间就很难保证质量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期N年(N>5)的胶卷呢,用于lomo拍摄后效果如何?我想肯定也蛮有意思的。如果你有,一定要在lomo窝里给大家分享一下哦。

精彩实例教你巧妙利用高感光度拍出胶片感
拍摄背景: 拍摄单色照片绝不仅仅是将所有物体拍摄成黑色和白色那么简单,拍摄单色照片时,画面有些色彩比较醒目,正式拍摄前应该进行试拍,有必要的话可以更换不同颜色的服装或者调换某些物体的颜色。在拍摄时还可以巧妙利用高ISO感光度拍摄出胶片感。 内容核心: 黑白照片是用白到黑的过渡来展现所有的颜色,视觉上的变化仅限于灰色调,所以光线的效果非常重要。决定被拍摄者的位置时不仅应该考虑到高光和阴影部分,还要注意到细节的色调变化。高光溢出一般来说是拍摄时需要避免的现象,但是在拍摄单色照片时,合理的出现高光溢出反而能使照片更让人印象深刻。 问题照片: ·拍摄机型: 佳能5D Mark II 焦距:68mm 光圈:F/2.8 快门:1/40S ISO:500 ·差什么: 光线的处理欠佳,平光直射,使被摄者脸部没有立体感。 ·如何做:

复活节也疯狂 超强秘籍教你如何拍摄彩蛋
听说世上每一只蛋的外形都是独特,没有两只完全一样,所以换句话说,蛋们是颇有个性的。但无论如何,拍摄鸡蛋、鹅蛋、鸟蛋都是一个有趣的题材,就趁着复活节,让我们欣赏别人的创作之余,又刺激大家的创意吧。 1. 由蛋壳开始 最基本的方式当然是修饰外壳,因为鸡蛋的形状简单,正好装载大家满满的创意,然后通过照片表现出来。拍摄的时候要留意鸡蛋的排列,不论是堆栈或如下图般放置,都需要配合装饰花纹的感觉。摄影教程 2. 改变质感 鸡蛋给人的感觉就是脆弱,但通过颜色、图案等,就能改变外观,变成木蛋、瓷蛋、金属蛋,这会带来视觉与常识的冲突,非常有趣。 3. 角色扮演 鸡蛋就像人脸,所以不少人都喜欢通过它们,表达人的感情与互动,当然这也是一个好素材。如果你太不擅于绘图,其实在鸡蛋上写字也可以,例如写句关心与问候,然后一盘鸡蛋送给对方,又可以看,又可以吃,多好? 4. 蛋黄也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