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ps减去顶层形状不管用什么意思在哪设置?
在用ps做路径或者形状合成的时候,经常会做所谓的布尔运算,也就是形状或者路径的加减乘除,其中比较难理解的是减去顶层形状,如果只是减去形状,可能要更容易理解,那么减去顶层到底是什么意思,哪个是顶层形状,顶层是怎么设置的,能更改么,带着这些问题且看本文讲解。 1、路径工具选中之后,在上端选项的【路径操作】菜单中,可以找到【减去顶层形状】, 2、举例说明一下,左侧工具栏切换到【椭圆工具】,在背景图上绘制出一个圆形,图层面板上可以看到新增了一个形状图层,笔者设置为形状,是为了更加方便理解,当然这里也可以绘制路径。 3、一个圆形形状画出来之后,如果要再画一个元,可以直接在背景图上话,默认情况下鼠标变为【加号】样式,此时会自动新增一个形状图层,也就是说这两个形状,产生了两个图层,如果要做布尔运算,是需要先合并形状,在进行设置,形状的合并可以使用快捷键“Ctrl+E”, 4、绘制第二个圆,也可以在一个图层上完成,前提是先按Shift键,此时鼠标变为了一个大一个小【双加号】样式,按住shift键,再按住鼠标左键,此时就可以松开shift键了,如果想要正圆形,可以继续按住shift键, 5、两个圆形绘制完成,默认的路径操作都是【合并形状】,也就是相加的效果,大圆加上小圆,得到的还是大圆,所以没有变化,想要得到圆环的效果,就要减掉小圆,此时用【路径选择工具】点击选中小圆,上端选项中,点击【路径操作】图标,下拉菜单里面,点击【减去顶层形状】, 6、最终的效果如下图所示,小圆被减去,剩下的是圆弧效果, 7、那么为什么小圆就是顶层图形?因为先画的大圆,后画的小圆,所以小圆处于顶层,其实形状的层级是可以手动设置的,选中形状之后,点击上端选项【路径排列方式】,下拉菜单里面,可以看到【将形状设置为顶层】,以及其他选项,所以【减去顶层形状】,就是减去处于顶层的那个形状。 路径的布尔运算,需要路径或者形状处于一个图层中,如果在操作中遇到问题,可以在下方留言讨论。

Photoshop 鼠绘紫魅妖姬
最近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一个非常妖媚的女子,她拥有超黑而又超密的睫毛、黑黑的眼线、大片的腮红、红红如水晶般的双唇、乌黑的头发。充满着神秘气息的女子,很是抢眼。笔者今天来告诉大家此紫魅妖女的PS鼠绘制作过程。 老规矩,我们先来看看我们要打造的这位紫魅妖姬的样子: 最终效果图 1.首先打开PS,建立一个新的文件,长宽自己来定就可以最重要的是分辨率定为72就可以。正常屏幕观看给72就可以如果要打印出来的话就要根据纸张的大小、材质来定了。多多学习一下打印方面各个参数也是很不错的,对以后的实践工作会带来很大的帮助。(图1-1) 图1-1 2.用钢笔工具把人物的大体轮廓勾画出来,这个图绘制的是正面的效果,正面比较好绘制,把路径保存起来。新建一个图层,填上皮肤的颜色,这里皮肤的颜色RGB值为:239、198、178。(图2-1) 图2-1

用Photoshop打造撕纸文字效果
最终效果图 1、新建一个文件,设置宽度为10厘米,高度为5厘米,分辨率为300像素,模式为RGB的白色文件。 2、打开通道面板,在控制面板下方单击“创建新通道”按钮,生成新的通道Alpha 1,执行菜单栏中的“滤镜”“渲染”“云彩”命令,效果如图01所示。 图01 3、进入图层控制面板,在控制面板下方单击“创建新的图层”按钮,生成新的图层“图层1”,选择工具箱中的“横排文字工具”,在文件窗口中输入文字,效果如图02所示,按确认键,文字变为选区,效果如图03所示。 图02 图03 4、单击工具箱下方的“以快速蒙版模式编辑”按钮,使图像进入快速蒙版状态,效果如图04所示。 图04 5、执行菜单栏中的“滤镜”“像素化”“晶格化”命令,在弹出的“晶格化”对话框中,将单元格大小选项设为7,如图05所示,单击好,效果如图06所示。 图05 图06 6、单击工具箱下方的“以标准模式编辑”按钮,使图像退出快速蒙版状态,效果如图07所示。 图07 7、打开一幅报纸图片,并调整它的色相/饱和度,效果如图08所示。执行菜单栏中的“编辑”“定义图案”命令,在打开的对话框中单击确定,将报纸定义为图案。 图08 8、执行菜单栏中的“编辑”“填充”命令,打开填充对话框,设置参数如图09所示,选择自定图案为报纸图案,单击确定,文字效果如图10所示。 图09 图10

抽线效果新思考
Photoshop中的混合模式是其理解难点,它的实质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看不见蚁行线的选择。通过混合模式,可以以确定的方式决定哪些色阶的像素被屏蔽或者改变,因此,了解混合模式的作用机理,对用户有的放矢地使用PS达到目的非常重要。下面通过一个实例,说明如何使用PS中的颜色减淡模式抽出图像中的线条,以及由此引发的思考。 打开图像。 将“背景副本”的图层混合模式由正常变为“颜色减淡”,文档似乎变得空无一物,但是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图像上还有一些黑色的杂点。想一想这是原图中的什么色阶的像素?
最新发布

教你如何控制镜头的成像质量
总以为镜头理应制造得足够好。并且,足够便宜!比如:应当存在一款18—200mm焦距,f1.4恒定光圈并具备防抖及1:1微距功能的镜头,而这样一款镜头还要让大众也消费得起。然而,这之所以无法成为现实,不是因为设计者没有技术,而是因为厂商没有利润。商人们总是这样做:由他们提供给你的产品,一方面要足够好而使你愿意掏钱,另一方面又要不够好而让你继续掏钱。 在大多数情况下,摄影人之所以开始“发烧”,花销大量的金钱去“烧”器材,以至于最终修炼到“骨灰”级,也不过是中了商人的那一个“计谋”罢了。 在我写作这一堆文字的时候,这个世界上不知有多少爱好摄影的大脑在竭尽全力地为如何找到更合适的借口和更多的金钱去升级器材而冥思苦索。但由于财力方面的限制,这当中的大多数脑袋最终会因为无奈而苦恼并死掉数量可观的脑细胞。 还是不要做这种无谓的事情了。现在,我们就来看一看怎样让我们手中的廉价镜头通过神奇的光线而得到清晰、美妙的图像。 第一,使用适当的光圈以获得优质影像。 在摄影当中,对镜头光圈的控制是最为重要的基本技能之一。因为光圈值可以影响到景深效果、快门速度、成像风格和成像质量!不过,这里我们主要是讨论光圈大小对成像质量的影响。 在一般经验当中,使用一只镜头的最大或最小光圈都不能得到令人十分满意的成像质量!当全开光圈时,光线几乎会穿过镜头镜片的全部面积而在感光物上成像。这样一来,镜头镜片因为生产过程中精度不足而产生的缺陷(尺度误差)便会在最终的影像上暴露无余。 于是,我们收缩光圈,使得仅有镜片中心的一部分面积而不是全部面积透过参与成像的光线。结果是镜片边缘没有透过光线的部分的制造误差没有机会去破坏成像质量,画质就因此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所以,依此种理论,应该是光圈越小(同一镜头,同一焦距),成像越好。可实际上,我们会碰到另外一个问题:如果缩小光圈使得镜头光孔变得过于微小,那么当光线通过光孔时发生的衍射现象就会显得十分严重。而这种光学现象同样会降低镜头的成像质量! 因为光圈值=光孔直径/镜头焦距,所以同样是使用较小的光圈,镜头焦距越短,光孔也就开得越小。根据这种关系,我们不难发现:当用较小的光圈拍摄照片时,焦距越短的镜头越容易因为光的衍射而降低成像质量。想一想,一只焦距为300mm的镜头,即使把光圈值缩小到f32,此时它的光孔大小也和一只光圈开大到f3.2的30mm焦距镜头的光孔大小一模一样! 知道了这些,对于开始所提到的“一般经验”,我们就不必总是在意了。举个例子,我手中有一只70—300mm镜头。我专门测试了它在300mm端的成像质量,结果是最小的f29和f32为最佳光圈!

从模仿大片中学习摄影技术
有时候看到精彩的作品,想要模仿,却总是抓不住技术要点,拍不出相似的效果。几张优秀作品,一起来分析一下这样的图片,究竟是怎么拍摄出来的吧!下次遇到相似的场景,你也可以拍出一样优秀的作品。 图片实例一 平静的木桥,但衬托着充满动感的流云,整张相片顿时带出神秘的感觉,让我们看看怎样拍出这张相片吧!怎样拍出这相片? 技巧一:使用渐变灰滤镜 要平衡天空和木桥的曝光,我们必须利用渐变灰滤镜来把光亮的天空相对木桥减少曝光,这样出来的相片便会看得舒服了! 技巧二:使用三脚架和快门线来作长时间曝光 要拍出丝绢流水和动感的云,我们可以利用三脚架和快门线来稳定相机,并作长曝。 技巧三:善用前景 虽然这张相片的前景(落叶)不是太突出,但也带来平衡的感觉,若果可以多善用包含前景的构图,你必定能拍出不一样的相片!试试看! 图片实例二

如何选择恰当的曝光时间
光圈值和曝光时间之间的相互协调是拍摄能否成功的关键。相机的自动拍摄模式最常用的是典型的中间值,比如1/60秒或1/125秒的曝光时间和f5.6或f8的光圈值。人们这样编写相机的程序,是为了让它的自动拍摄模式能够基本符合我们所能设想到的所有拍摄场景。当然,设置中间值拍摄确实能拍出一些效果很好的照片,但是因为照片的效果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所以大部分在自动模式下拍摄出来的照片都会因为没有明确的重点而显得索然无味。 突出照片的重点一直是摄影者的拍摄目标,其实我们有很多方法能够达到这个目的,设置曝光时间便是其中之一。不过只有在拍摄动态主题时才需要对曝光时间进行设置,通过调整曝光时间你可以让动态主题的成像锐利或者模糊,你甚至还可以让一个热闹的广场看上去空无一人。反之,在拍摄静态主题时不管采用多长的曝光时间,拍摄出来的照片都不会有很大的不同。 根据摄影者拍摄时设置的曝光时间长短不同,雨水在照片中呈现的状态也会完全不同。曝光时间短(左图)会将雨滴下落的运动状态定格在照片中,使雨滴看上去像雪花一样。1/8秒这么长的曝光时间(右图)则让雨滴的成像模糊,使其看上去像是轻柔的雾霭。 请你将相机设置为快门优先(光圈自动)模式,然后根据拍摄主题的运动速度调整相应的曝光时间。通常来说,步行者的行走速度大约在5千米/时,如果他从相机的斜前方走过来,那你就需要采用1/125秒的曝光时间来拍摄。如果你想用1/60秒的曝光时间就把这个步行者拍摄清楚,那他必须得从相机的正前方走来才行。如果他从相机的旁边经过,那你就得将相机的曝光时间设置在1/250秒。跑步者、玩耍中的孩子或者缓慢行驶的车辆,其运动速度大约是15千米/时;跳舞者、在城市中行驶的汽车、小跑的马,其运动速度大约是30~50千米/时;奔跑的马匹、在快车道上行驶的汽车,其运动速度大约能达到65~100千米/时,要拍摄它们至少得把曝光时间设置在1/500秒。 追随拍摄 追随拍摄,不仅是一种极受欢迎且具创造性的构图方式,同时也是在光照不足的情况下拍出可用照片的一种方法。如果拍摄地点的光线不充足,而你又想将拍摄对象运动的瞬间拍摄下来,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如果你在拍摄前做过一些试拍,并且运气不错的话,甚至还可以拍到一幅清晰的照片。你要做的就是把相机设置为快门优先(光圈自动)模式,然后选择1/30秒的曝光时间。假如光圈值总是不停地闪烁的话,请将感光度调高。拍摄的时候,拍摄对象一从你身边经过,你就要让相机镜头跟着拍摄对象移动,而且要让其始终处在取景器中的同一个位置,并在其运动的前方留一定的空间。当你觉得相机和拍摄对象的运动速度刚好一致时,请马上按下快门释放键。这种照片可不是轻易就能拍摄到的,拍摄前你必须制定一个拍摄计划,并且在拍摄对象从你身边闪过之前将相机的相关数值设置完毕。 采用追拍能让影响照片效果的杂乱背景变得模糊。最理想的情况是,动态的拍摄对象从模糊的背景中清晰地突显出来 如果拍摄对象的运动速度很快,那么你必须在短时间内完成追拍,在这种情况下1/30秒的曝光时间也许太长了。这时你就得拉大与拍摄对象之间的距离,而且最好采用长焦镜头,以便让拍摄对象成为照片中最突出、最明显的主体。倘若这样还不行的话,你可以调整一下曝光时间。在运动摄影中,追拍是一种很典型的拍摄方式。尽管刚开始学习追拍会很费劲,而且也可能犯许多错误,但你还是应该去尝试一下。追拍最大的优点就是:嘈杂的背景—比如路边墙上的涂鸦或者影响照片构图的路人—会被完全抹掉。 长还是短? 该如何界定曝光时间的长短呢?通常来说,1/60秒和1/125秒是一个临界点,不过照片的效果还要取决于拍摄对象的运动速度、运动方向及其与相机的距离。

让你的摄影作品充满艺术感
很多年以前,我在印度北部旅行时结识了一位知名的英国艺术家。当时我们住在同一家酒店,一座由宫殿改造的舒适的住所。他每天都带着水彩、画架、折叠椅和素描本外出,正如他所说的,“去获取灵感,并观察世界的变化”。 有一个傍晚我看见他拿着画笔站在画架前,于是决定看看他会做什么。很快他就完成了工作。但是当我看到他的作品和真实场景之后,惊讶地发现二者竟有如此的不同。他在画稿中省略了大量细节,并加入很多自己的东西。他向我解释说自己很少完全按照眼前的真实场景绘画。“我追求简单,”他说,“我只画自己认为作品中需要的,而非所有我看到的。”“这当然是一种表达方法,我对场景进行提炼,但要让它充满趣味。” 当时的我刚刚开始自己的摄影职业生涯,这件事为我揭开了新的一页。在这次简短的对话之后,我突然意识到,作为一名摄影师,我也可以以同样的方式工作。从此我开始以画家的眼睛观察世界。当然这需要坚持、 耐心、时间和运气,但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放慢步伐。我开始花时间来观察事物,耐心等待一样物体进入或离开画面,并且会有意识地自觉地进行构图。我开启了一个项目,要求自己学习模特的生活方式,接近他们,了解他们,同时广角镜头成了我的主力器材。 画家的观察方法,是首先看到形状,其次是细节,这就是为什么他们经常眯着眼睛观察的原因。这样做具有凸显形状,过滤无关细节的效果。我也尝试着保持照片的简洁,尽可能地选择干净的背景并突出主体,同时保留整体环境。 我拍摄的人物通常完全沉浸在自己的环境中,我就尝试在照片中反映出这一点。利用构成和谐且平衡的元素,诸如光线、影调和对称构图。照片需要引起观众的兴趣并赏心悦目。眼睛喜欢被引导,秘诀就是不要让它们“无所事事”。正如我的英国画家朋友所说,“让画面充满趣味”。

你真的了解人像摄影吗
什么是人物摄影 人物摄影是以静态或动态人物为被摄对象,着重描绘其外貌和精神面貌, 从而直接表现人的一种摄影。凡是内容涉及人物而以人物为主体的各种题材, 都属于人物摄影的范畴。 诸如:人像、家庭生活、亲朋欢聚、情侣相悦、婚 寿礼仪、童年纪实、校园动态、老人晚景、旅游揽胜、时装穿戴、舞台演出、 体育活动、工作现场、佳节盛会、风土人情、社会新闻、*等,广泛多样,到处可选。 总的来说,摄影艺术领域里,与此相应的具体门类,除人像摄影外,更有家庭、儿童、旅游、婚礼,以及体育、舞台、社会纪实乃至人体等多种摄影,各具特色,相互关联,又常兼归于人物摄影系列之内,统称为人物摄影。 人物摄影的关键 人物是我们拍摄的最主要的对象同时也是最复杂的拍摄对象。拍摄一张人物的照片是很简单的事情但要获得一张好的人物肖像就不那么容易了。不管拍摄的是亲友还是陌生入生动的人物照片所描绘的不仅是人物的外表形象同时还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所谓的“形神兼备”,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因此,对于拍摄人物照片来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去思考或者说是要肘常问问自己:“我要通过这张照片表达什么样的主题?” 为使人物摄影符合“形神兼备”的要求,摄影者除正确掌握照相机使用技术外,还要在观摩优秀摄影作品和学习有关摄影知识的基础上,经常对生活中 的各种人物细致观察,认真思考,养成敏捷的思维和判断能力,以便在人物摄影实践中,能别具慧眼,刻意求新,不失时机地选取题材,并抓住被摄对象典型而生动的瞬间,拍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人物照片来。

7个让摄影师不能忽略又意想不到的小工具
每个摄影师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工具清单,可能是两部相机、五支镜头、一套反光板、几片滤镜、一组柔光罩、三脚架、外置闪光灯之类之类,感觉上会非常 Pro 非常厉害的样子,而以下却是七样你在器材公司买不到,也没有“摄影师感觉”的工具,却可能有意想不到的重要性!摄影教程 1. 短梯 一条短梯价格不高、轻巧、携带才尚算方便,而且它有非常高的使用价值,你可以用它拍出更多更多精彩的角度,也可以充当椅子坐着休息及拍摄,下一次拍摄你应该考虑它了。(不过其实越来越多摄影师会用了,尤其是记者……连升降台都会出动) 2. 毛巾 没错,你全身的装备都很齐备又精良,却可能没有毛巾那么有弹性。弹性是指用途方面,毛巾可以用来洗面,稍稍抒缓你的疲劳,又可以用来保护器材,甚至当地垫,对摄影师对模特儿都十分有用。 3. 合适的衣服 听起来有点夸张,但事实上摄影师的衣服都会反光,所以该避穿一些过度鲜艳的衣服,白色反而不错,在拍摄近镜时,可能会起到补光的作用。当然,更重要是带着后备衣服,因为一整天的摄影工作你不知道会遇上什么样的情况。 4. 两伞

一张经典照片告诉你成为伟大摄影师的关键
摄影师Nick Ut在1972年拍摄的这张在凝固汽油弹袭击中逃生的越南女孩的照片,已经成为越战的象征和经典作品之一,在全世界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但多数人都不知道的是,当时在Ut身边还有另一位摄影师。当Ut拍下经典瞬间的时候,他却正在换胶卷。 David Burnett近期接受《华盛顿邮报》采访时向公众讲述了当时的故事,以及他从中得到的教训。1972年那天,当飞机飞来,开始投掷汽油弹时,Burnett刚好拍完一卷胶卷。他立即开始换胶卷,但大家都知道徕卡相机装胶卷的方式有一些繁琐。不幸的是,在经典瞬间出现的时候, 他还没有装好胶卷。仅仅晚了数秒钟,Burnnett就失去了拍到这场战争中最有力照片的机会。 摄影师David Burnett 在明白自己错过什么之后,Burnett也曾经历过一段心理上的痛苦时期。不过今天的他似乎已经从中走了出来,并把这一段经历当作一种磨练: “在那之后,我对‘时刻准备着’的感受就非常强烈。自那以后,这种本能使我获益良多。你永远也不会知道下一刻将发生什么。预测将发生什么,可能发生什么,这就是成为伟大摄影师的关键。” 在数码时代,如果你能从这个故事中学到什么,至少是练习快速换存储卡或电池。

怎样拍出具水准的运动照片技巧
最近在杂志上看到“香港运动博览2012”(SportsEXPO 2012)的宣传海报,想起平日四处做运动时也没有拍照,那么新手如果要拍出具水准的运动照片该怎样做呢?让我们看一下几个基本技巧,下面将为你分享更多运动摄影时需要了解的知识。怎样拍出这照片? 摄影教程 技巧一:改变你的拍摄高度 如果只是利用站着拍摄的角度,照片便会变得平平无奇,试一下坐下或于低水平拍摄,你会发现拍出来的照片更具张力。 技巧二:利用浅景深突出主体 例如单车比赛,常常也是一堆选手在比赛,我们可以利用大光圈和长焦距来拍摄浅景深的照片,这样主体便可以更加突出了。很多体育新闻的照片也运用了这个技巧。 技巧三:对角线构图 运动照片的构图基本上包罗万有,就以上的图片来说,因为车队会沿着马路前进,构图便会成为长条状,这时候我们不妨把这个长条状的物件从左上角到右下角来安排,照片便会像散射一样充满活力,更能配合主题。

7位街头摄影师的心得
我常常很好奇其他街头摄影师的“哲学”,他们在街头摄影时的心态,思维,为什么要拍,在街上寻找什么,什么样的照片让他们感动,用什么器材,怎么编辑照片,如何选挑选照片,如何跟其他摄影师互动,甚至他们的作品网站如何整理等等。有些是为了纪录自己的城市,有些为了在别人身上看见自己的反射,有些单纯凭直觉拍摄好看的画面,有些为了说故事…下面有七位来自不同国家街头摄影师的分享,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说法,没什么好坏对错,只是他们在拍摄几年后的一些心得及经验分享。从好的摄影师身上可以学到好东西,从不好的摄影师身上可以学到应该避开什么东西。参考看看。 Anja Butti / 阿根廷:“别想太多,凭你的直觉按快门” 「真实性」对我来说是生命中很重要的元素,这也是我喜欢接头摄影的原因,不做作的真实瞬间。街头上的每个人状况都有一段故事。有时我拍完之后会在心里编一个故事,想象人们应该是如何在过生活的故事,要去哪,见什么人,这会让街头摄影的照片变得跟一部电影一样,会感觉我好想象认识那些照片里的人事物。 街头摄影对我来说往往是很直觉的,大多数的时候我直接举起相机就拍了,然后才会去思考我为什么刚刚要举起相机,如果还有点时间,拍完一张之后我会思考“接下来呢?”,然后我也许会在同样的地方再拍几张。看着我最喜欢的几张照片,我会提醒自己在街头摄影时不要去思考,跟着直觉,捕捉那些让我有感觉得画面,先拍再说,当下不要想太多。 Rinzi Ruiz / 美国加州: “注意光线,因为光线决定了一切” 我从街头摄影学到一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注意“光线”,光线的变化往往会改变我在街头拍摄的路线或主题。 Junya Suzuki / 日本:“试着解读人们的行为及情绪” 日常生活中的“决定性瞬间”从来都不是显而易见的,而是要透过摄影师的感官及观察力,我认为重要的是预先观察到人们的情绪及行为的能力。影响人们行为的因素很多,象是环境,天气及时间变化等,而优秀的摄影师能透过独到的观察力去看到那些变化并捕捉所谓的“决定性瞬间”。摄影师可以做的除了不断的观察之外,就是等待,将相机设定好一 Linda Wisdom / 英国:“决定好器材后就别再想了,专心在拍摄上!” 对我来说在街头摄影中最基本的问题是使用一个最适合你自己的工具。人们花太多时间在思考哪个相机的品牌最好,现在市面上哪一款相机最新,功能最多,甚至哪一款复古相机外型最好看,或是哪些配件最有型。你常常思考哪些相机最酷?还是哪些相机在功能面能满足你的需求?还是你拿某台相机是为了给别人看你的相机多

了解的色彩的知识才能拍出好作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由于眼睛的适应能力,忽略一些身边事物的色彩变化。不过,这些变化却能在摄影中被数码相机或者胶片忠实的记录到您的彩色照片 中。如果您对光线与色彩变化的规律了解不足,不能把握这些色彩细微变化对成像的影响。拍出来的照片便会色彩杂乱,严重影响最终相片的质量。为了能够更好地 使用色彩,拍摄出理想的作品,您必须了解一些有关色彩的知识。 色彩的根基(三原色) 原色,又称为基色,即用以调配其他色彩的基本色。 原色的色纯度最高,最纯净、最鲜艳。 可以调配出绝大多数色彩,而其他颜色不能调配出三原色。 三原色分为两类,分别是色光三原色及颜料三原色 。 色光三原色─加色法原理 颜料三原色─减色法原理 人的眼睛是根据所看见的光的波长来识别颜色的。 上图光谱中的大部分颜色可以由三种基本色光按不同的比例混合而成,这三种基本色光的颜色就是红(Red)、绿(Green)、蓝(Blue)三原色光。 这三种光以相同的比例混合、且达到一定的强度,就呈现白色(白光);若三种光的强度均为零,就是黑色(黑暗)。 这就是加色法原理,加色法原理被应用于早期的彩色摄影之中,现在被广泛应用于电视机、监视器等主动发光的产品中。 而在打印、印刷、油漆、绘画等靠介质表面的反射被动发光的场合,物体所呈现的颜色,是光源中被颜料吸收后所剩余的 部分。 所以其成色的原理叫做减色法原理,而减色法原理亦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被动发光的场合。 在减色法原理中的三原色颜料分别是青(Cyan)、品红(Magenta)和黄(Yellow )。 色彩的应用 1、滤镜的作用 三原色轮同时可以应用于美术及摄影方面。 如拍摄蓝色或青色天空时,可使用黄色或红色滤镜来加深颜色。 在黑白摄影上,可以利用黄绿滤镜使近似的黄绿色物件变浅。 总括而言,相反颜色的滤镜可以令物件颜色加深,而相似颜色的滤镜则可以令物件颜色变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