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ps减去顶层形状不管用什么意思在哪设置?
在用ps做路径或者形状合成的时候,经常会做所谓的布尔运算,也就是形状或者路径的加减乘除,其中比较难理解的是减去顶层形状,如果只是减去形状,可能要更容易理解,那么减去顶层到底是什么意思,哪个是顶层形状,顶层是怎么设置的,能更改么,带着这些问题且看本文讲解。 1、路径工具选中之后,在上端选项的【路径操作】菜单中,可以找到【减去顶层形状】, 2、举例说明一下,左侧工具栏切换到【椭圆工具】,在背景图上绘制出一个圆形,图层面板上可以看到新增了一个形状图层,笔者设置为形状,是为了更加方便理解,当然这里也可以绘制路径。 3、一个圆形形状画出来之后,如果要再画一个元,可以直接在背景图上话,默认情况下鼠标变为【加号】样式,此时会自动新增一个形状图层,也就是说这两个形状,产生了两个图层,如果要做布尔运算,是需要先合并形状,在进行设置,形状的合并可以使用快捷键“Ctrl+E”, 4、绘制第二个圆,也可以在一个图层上完成,前提是先按Shift键,此时鼠标变为了一个大一个小【双加号】样式,按住shift键,再按住鼠标左键,此时就可以松开shift键了,如果想要正圆形,可以继续按住shift键, 5、两个圆形绘制完成,默认的路径操作都是【合并形状】,也就是相加的效果,大圆加上小圆,得到的还是大圆,所以没有变化,想要得到圆环的效果,就要减掉小圆,此时用【路径选择工具】点击选中小圆,上端选项中,点击【路径操作】图标,下拉菜单里面,点击【减去顶层形状】, 6、最终的效果如下图所示,小圆被减去,剩下的是圆弧效果, 7、那么为什么小圆就是顶层图形?因为先画的大圆,后画的小圆,所以小圆处于顶层,其实形状的层级是可以手动设置的,选中形状之后,点击上端选项【路径排列方式】,下拉菜单里面,可以看到【将形状设置为顶层】,以及其他选项,所以【减去顶层形状】,就是减去处于顶层的那个形状。 路径的布尔运算,需要路径或者形状处于一个图层中,如果在操作中遇到问题,可以在下方留言讨论。

Photoshop 鼠绘紫魅妖姬
最近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一个非常妖媚的女子,她拥有超黑而又超密的睫毛、黑黑的眼线、大片的腮红、红红如水晶般的双唇、乌黑的头发。充满着神秘气息的女子,很是抢眼。笔者今天来告诉大家此紫魅妖女的PS鼠绘制作过程。 老规矩,我们先来看看我们要打造的这位紫魅妖姬的样子: 最终效果图 1.首先打开PS,建立一个新的文件,长宽自己来定就可以最重要的是分辨率定为72就可以。正常屏幕观看给72就可以如果要打印出来的话就要根据纸张的大小、材质来定了。多多学习一下打印方面各个参数也是很不错的,对以后的实践工作会带来很大的帮助。(图1-1) 图1-1 2.用钢笔工具把人物的大体轮廓勾画出来,这个图绘制的是正面的效果,正面比较好绘制,把路径保存起来。新建一个图层,填上皮肤的颜色,这里皮肤的颜色RGB值为:239、198、178。(图2-1) 图2-1

用Photoshop打造撕纸文字效果
最终效果图 1、新建一个文件,设置宽度为10厘米,高度为5厘米,分辨率为300像素,模式为RGB的白色文件。 2、打开通道面板,在控制面板下方单击“创建新通道”按钮,生成新的通道Alpha 1,执行菜单栏中的“滤镜”“渲染”“云彩”命令,效果如图01所示。 图01 3、进入图层控制面板,在控制面板下方单击“创建新的图层”按钮,生成新的图层“图层1”,选择工具箱中的“横排文字工具”,在文件窗口中输入文字,效果如图02所示,按确认键,文字变为选区,效果如图03所示。 图02 图03 4、单击工具箱下方的“以快速蒙版模式编辑”按钮,使图像进入快速蒙版状态,效果如图04所示。 图04 5、执行菜单栏中的“滤镜”“像素化”“晶格化”命令,在弹出的“晶格化”对话框中,将单元格大小选项设为7,如图05所示,单击好,效果如图06所示。 图05 图06 6、单击工具箱下方的“以标准模式编辑”按钮,使图像退出快速蒙版状态,效果如图07所示。 图07 7、打开一幅报纸图片,并调整它的色相/饱和度,效果如图08所示。执行菜单栏中的“编辑”“定义图案”命令,在打开的对话框中单击确定,将报纸定义为图案。 图08 8、执行菜单栏中的“编辑”“填充”命令,打开填充对话框,设置参数如图09所示,选择自定图案为报纸图案,单击确定,文字效果如图10所示。 图09 图10

抽线效果新思考
Photoshop中的混合模式是其理解难点,它的实质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看不见蚁行线的选择。通过混合模式,可以以确定的方式决定哪些色阶的像素被屏蔽或者改变,因此,了解混合模式的作用机理,对用户有的放矢地使用PS达到目的非常重要。下面通过一个实例,说明如何使用PS中的颜色减淡模式抽出图像中的线条,以及由此引发的思考。 打开图像。 将“背景副本”的图层混合模式由正常变为“颜色减淡”,文档似乎变得空无一物,但是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图像上还有一些黑色的杂点。想一想这是原图中的什么色阶的像素?
最新发布

用斐波纳契比例构造完美构图
你是否是一个注重细节的人?如果你是一名摄影师,那么最好回答是。对任何摄影师来说,理解了三分法则都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突然之间,你意识到以前拍的照片中,都把主体放在了画面正中,因为对焦点在那里。很有道理吧?三分法则使你在摄影之路上到达一个新的高度,把主体放在画面上下或左右三分之一处。但是如果所有照片都只有这一种构图,不也非常乏味吗?诚然这种技巧有一定作用,不过再来学习另外一种同样有效的技巧怎么样? 进入斐波纳契比例 斐波纳契比例也被称作Phi或黄金分割,这个规律由莱昂纳多·斐波纳契在公元1200年左右发现。他注意到自然界中大量出现了这个比例,以此为基础的自然结构设计即实用又美观。从此就有了黄金分割这个昵称。 自文艺复兴以来,艺术家和建筑师们就在作品中大量应用1:1.618这个比例。在巴台农神庙、《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等著名艺术作品中都能发现这一比例,而且直到今天依然在使用。黄金分割已经被苹果公司用于其产品设计中,Twitter在页面设计中也采用了这个数字,世界各个主要公司在Logo设计中也都有采用。摄影圈内并对此没有过多讨论过,因为这是一个有些高阶的构图方法,而很多人都弄不明白它。如果只说三分法则就简单多了,如此直接、精确,而且容易上手。 斐波纳契比例并不是复杂的数学概念。这是一个实用的构图方式,历史上著名的艺术家和建筑师,以及世界500强公司都在用。对摄影来说,这个比例创造出的构图,符合人类潜意识里的审美观。把斐波纳契比例的4个点画出直线,你会发现得到了一个类似三分法则的网格线。但仔细观察后会发现这并不是准确的三分线。现在画面的比例不是1:1:1,而是1:0.618:1。下面是一些例图: 上图中,我将马的略占主要位置的左眼放在网格线交点上。试想看,如果我这里用的是三分法则网格线,则马头会挤在画面左边。这张照片中,马头不在画面*,也没挤在任何一边。这就是恰好的位置,你同意吗?看看另一个例子: 这张照片有些不同。如果你真的是一个注重细节的人,就会发现这里没有用网格线。这张照片中,我把模特的头放在螺旋线上,而让他的左眼位于节点上。好,我们继续: 在这张Key West的照片中,我把地平线安排在网格线上。在我看来,按照三分法则安排地平线的分离感过于明显了,给不重要的部分留的空间有些多。这张照片中,天空和云都很完美,教堂在右边,著名的Duval大街在左侧。如果天空的成分再多一些,观众就会觉得天空才是画面主角了。 这个例子中,我多次使用了斐波纳契网格线。我把大门放在两条垂直线之间,上侧刚好在一条水平线上。这样给天花板留出了恰到好处的空间,将观众的视线引导至大门。下面还有一些例子,看看你能否想象出网格线,并考虑为什么要这样构图。 总结 希望这篇文章能给你以一些启示。斐波纳契比例是构图的有力工具,它不该被当作三分法则的近亲而被忽视。尽管它们的网格线看起来有些类似,使用Phi有时能让感觉不对的照片变得完全不同。我当然不是说三分法则在摄影中一无是处,但是Phi则更加高级,而且经历了历史的检验和证明。

拍摄雪景如何正确曝光
没有什么天气能够像一场大雪这样迅速地将普通风景变成另一个世界。但是对摄影师来说,这却带来了一些麻烦。无论你使用什么相机——普通数码相机或是单反相机,都要面临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曝光。雪是白色的,相机测光表的设计原理是把所有东西都看作是中性灰。由于原理上的问题,如白雪这类明亮的场景会被还原成阴天里堆积了几个月了脏雪。 对此,最好的解决方法是,对白雪测光,然后按照下列技巧进行曝光补偿: 明亮的、干净的、阳光下的白雪,在测光基础上+3EV。 多云天气下的雪,+2EV。 白天阴影下的雪,或者阴天里灰色的雪,+1EV。 脏的、灰色的雪(或者你想拍成这样),不用曝光补偿。 这些设置对一般拍摄来说是一个好的开始,你的实际测光可能会有所不同,尝试包围曝光,寻找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吧。 下面是一个些额外的建议: 没有点测光?可以找一块能让白雪占满整个取景框的地方,记下测光读数(或者用测光锁定),然后加上适当的补偿。 使用普通数码相机,如果有曝光补偿或背光补偿功能,就用吧。没有曝光补偿?试试对着场景中最暗的地方测光,锁定测光,然后重新构图,拍摄。

低温天气数码相机使用经验分享
冬天来了,北方的大部分城市已经进入了零下的气温,东北地区的几场大雪更是给力。相比炎热的夏天,我更喜欢冬天。冬天有圣诞节、农历新年、情人节....。。这些让人开心的日子。不过冬天对于摄影师或是摄影爱好者来说,可没什么好的。除了手指冻僵和鼻涕直流以外,室外拍摄主题和相机自身的使用都受到了限制。 低温天气,相机使用需要技巧 其实,在寒冷的天气里,户外有大量拍摄好照片的机会,无论你是想在冰上钓鱼、穿着雪鞋徒步或只是在冬季风景优美的地方散步,你只要采用正确的方式,到达了正确的地点,就能够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不过在寒冷天气里对相机的保护要特别的注意,静电、水汽、低温等冬天易发状况都是损害相机的真凶。接下里,结合一些寒冷天气里数码相机使用经验,来把这些问题一一解决。 最大的劲敌:低温 低温状况下,电池寿命会急剧缩短,就连平时很耐用的单反相机也不能幸免。对于数码相机来说,失去电能啥也做不了。目前来看,从技术角度讲还没有很好的方法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只能借助一些“歪门邪道”来留住那些被冻结的电量。 保持电池温度很重要 首先,即使是在户外,也要让相机和闪光灯(及它们的电池)尽可能保持温暖。为了做到这一点,当你去户外时,把它们贴身携带,比如,放在你的外套下面。让它们能分享你的体温,除了在你真正拍照时才很快地用一下。(用这样的办法除了可以保护你的相机并为它保温,还可以把镜头对焦齿轮因其润滑油冻住而对焦性能降低的可能。) 第二种办法是,当你预料到电池电力在严寒中会发生丢失的状况时,带上备用的电池,并且保证备用电池也能被贴身携带。比如,放在衬衫口袋里,这样电池可以得益于你的体温。这样,如果你的相机(或闪光灯)电池开始没电了,你可以插进温暖的新电池。(目前一块备用电池的价格也就在300元左右,第三方的电池更便宜) 另外,熟练使用你的相机,不要盲目拍摄浪费电力。在拍摄前就要想好拍什么,大致构图和主题展现。如果实在没想好要拍什么,大冷天的还是不要出去瞎转为好。 容易被忽视的细节:静电

光与摄影:曝光和影调范围
冬天的风暴,安塞尔・亚当斯 在今天这篇文章中,我们来探讨一下影调和动态范围,了解这些东西到底是什么,以及如何在拍摄中妥善地运用它们。了解这些知识,是每个人摄影道路上的重要一步。 什么是影调范围? 无论对黑白还是彩色照片来说,拥有丰富的影调都是成功的关键。在数码摄影中,照片的影调范围则取决于相机传感器的动态范围。 对最终的照片来,影响影调范围的因素之一是被摄体的反射系数。具有高反射系数的被摄体,在相机眼中属于高光物体,可能会超出传感器的记录能力。 此外,光线的尺寸、质量、软硬等也影响着拍摄场景的影调范围。所以一些特殊滤镜比如众所周知的偏振镜,就可以改善色彩并拓宽影调范围。柔光罩和类似的布光设备可以通过降低画面反差来缩小影调范围。 在数码照片中,位深决定着照片的影调。8位的文件可以记录256级信息,这也是照片影调达到视觉上连续的最小值。同理,16位的文件可以记录65536级信息。 众所周知,著名的美国风光摄影师安塞尔・亚当斯首创了区域曝光法。区域曝光法能使摄影师面对不同的环境,都得到正确的曝光值。 掌握区域曝光法,你就能准确地把握照片的影调,并通过技术手段控制照片的影调范围。(详见:数码摄影区域曝光法实用教程)你应该先了解的事 在拍摄中,我们经常会在面对美景时犯错。我们匆忙地架起设备,然后开始拍摄,回家后才开始仔细看这些照片。但结果往往都是令人失望的。

如何拍摄漂亮照片:色彩篇
天鹅,怀俄明州(美国) 摄影师James Blair的这幅风景作品以出色的冷调蓝色而成功。照片中的每一处都透露着冬季、和平、安静的意味。颜色能使照片具有强烈的情绪。 提示:蓝色属于冷色调,特别是有紫色倾向的蓝色。当蓝色占据支配地位时,观众会感到颤抖。在蓝色的画面中,如果有一处黄色或红色出现,就会令人感到温暖。要在照片中灵活运用色彩,来控制观众对照片的整体印象。 鸬鹚 剪影配上色彩绚丽的天空或背景可以产生出色的的照片。技巧是对照片中最明亮的区域欠曝。在Josh Exell的这幅作品中,照片的暗部没有受到曝光不足的影响,而橙色却因此更加饱满。 提示:我们都知道日落时的天空具有绚丽的色彩。但很多人都不知道如果在肉眼看来最明亮的色彩已经褪去之后继续拍摄,照片上的颜色饱和度会更高。 纽约市 有时,城市的整体色彩会与我们平时看到的非常不同,以致于难以认出这是哪里。在Jim Richardson的这幅作品中,笼罩在粉红色薄雾中苍翠的*公园正是如此。 提示:糟糕的天气也能拍出好照片,还会让熟悉的东西看起来完全不同。所以在雨雪天气也要出去拍照,对大雾和风沙要感到庆幸,新的照片就等在那里。

如何拍摄漂亮照片:用光篇
都说摄影是一门光和影的艺术,光,是摄影中最重要的元素,没有之一。没有了光,摄影师与相机都无法看到这个世界,但光线并不仅是用来记录影像的工具。光线条件不同,照片效果也会有很大差异。 1、逆光拍摄 在这种充满爱的作品中,光线给这一刻增加了温暖亲情的感觉。场景中金色柔和的光线,使观众的目光从孩子,转移到母亲,直到门外的动物。 提示:逆光拍摄,可以给头发、衣服或其他细节增加光晕效果。逆光拍摄时最好欠曝,以保留高光区细节。 这张照片是逆光拍摄的,在3个爱尔兰姑娘的头顶产生了光晕效果。由于光线强调了她们快乐的脸庞,我们因此忽略了她们衣服上的污垢。 提示:记住,光线可以用来强调你希望观众注意的地方,只要运用得当,光线就会带领观众的视线落在照片最重要的部分。 2、柔光拍摄 人像通常使用柔光拍摄,这样可以令模特放松,柔化纹理,并让模特的眼睛产生交流。在这张令人难忘的人像作品中,光线扮演了主角,将观众的视线引至牛仔的双眼,光线来自侧面,刚刚能够照亮牛仔的帽子,对高光区曝光,而非阴影区。 提示:室内拍摄时,窗户和门透进的光可以拍出漂亮的照片。让模特靠近光源,并对部分区域欠曝,摄影师可以控制着光线只照亮模特最重要的部分。 3、捕捉光线

如何拍摄漂亮照片:构图篇
一张出色的照片,仅仅拍摄到一些东西的图像是不够的。观众对一张照片的第一印象,就取决于构图带来的画面平衡。想提升你的数码照片的表现力,就尝试应用这些构图法则吧。 1、三分法则 三分法则的理论基础是,人们的目光总是自然地落在一幅画面三分之二处的位置上。尽量使主要的被摄体位于画面三等分线的焦点上,效果会比位于中心位置更好。牢记三分法则,努力在重点元素与空白区域之间寻找平衡,这样的照片才会成功。 诺丁汉运河夜景 这幅作品是三分法则的最佳例图,完美地体现了照片上的“九宫格”排列。把有力的元素安排在这些分割线上往往能起到平衡画面的作用,而最有力的元素则应安排在分割线的交点位置。 而在拍摄风光照时,运用三分法则将水平线置于三分位置上,这样的照片会具有最佳的视觉感受。如果兴趣点是大地或水面,地平线一般位于上部三分之一处。相反,如果兴趣点是天空,则可以把地平线置于下部三分之一处。总之,让主要部位占据绝大部分画面。 美丽的青海 2、对角线法则 将画面的一条边平分,然后将其中一半再平分为三份,用直线连接其中几点,就构成了对角线通道。根据对角线法则,重要元素应该置于对焦通道上。 神奇美丽的额济纳

如何拍摄漂亮照片:快门篇
想要轻松拍摄出漂亮精彩的作品,则要注意四大法则:快门、构图、色彩、用光。下面我们先来讲讲快门。一般而言快门的时间范围越大越好,掌握好快门的速度是拍摄好作品的先决条件。 1、长时间曝光 每张照片的曝光其实都是时间,一张照片既可以在数秒内拍成,也可能耗时超过一小时。很多人都没意识到他们可以把时间作为创作工具。记住,快门速度是可控的,既可以很长,也可以很短。 原创-【风光摄影的六大命题】 这张照片于2006年9月某日凌晨摄于深圳三门岛。当天凌晨风大浪急,天没亮就趟着崎岖不平的礁石去守候了。为表现海浪在礁石周围形成的缥缈意境,决定采用长时间曝光;同时为了突出五彩礁石的质感,加1档渐变灰滤镜压暗天空。当时天空有云层,天地之间光比不算大。F/8,3分钟曝光。 提示:长时曝光摄影作品就是有它吸引人的魔力,或许是可以从不同视角来观察事物,也或许是可以体验不同的时间感,更或许是基于生物被光源吸引的本能。不论是何原因,长时曝光摄影一直是最多人尝试的困难摄影技巧。不只是要找到对的主体,摄影者也必须对光源及黑暗掌握拿捏得恰到好处,并且可以预知成像的效果。 年初三澳门 夜 2、慢速快门 后帘同步 使用闪光灯拍摄时,很多摄影师没意识到此时快门速度也是有用的。较慢的快门速度可以记录下运动过程,然后通过闪光灯将物体本身定格。这种技巧就叫做“后帘同步”。

人像摄影中软调布光方法
软调人像布光是一种总色调为中间色的均匀市光方法。这种布光基本上采用多盏灯和好几块反光板。使光线最大限宝地直射、漫射和反射到被摄者身上。 为了取得均匀、全面、软调子且能美化被摄者的用光效果,一般使用3盏室内摄影灯和一些反光板。 场景布置 在被摄者前面并排使用两盏大型的300瓦加柔聚光灯,这两盏灯要同被摄者及他面前的一块装在支架上的涂铝反光板成一定角度。这样布光所以能取得均匀的照明效果,就在于使反射光的强度达到了最大限度。因此,反光板在布光时是关键的部分。头发灯要架得相当高,并置于被摄者左侧,刚好在他头部后面。被摄者身后和两侧,还可放置一些反光板,以增加反光。 具体拍摄时,先打开被摄者前面的两盏加柔的聚光灯,并对好角度,使之能均匀地照射被摄体,同时使架在被摄者前面的涂铝反光板能向上反射出最大限度的光量。在被摄者身后架一块反光板,左例也架一块白色、长柱形的反光板。然后,架好头发灯,并将其升高到在被摄者的左肩上产生出强烈而均匀的照明。这盏头发灯还应高到能把光线直接打在被摄者面前那块装在支架上的反光板上。用手在各个反光的表面来回移动,检查其反光效果:最后决定曝光量后便可着手进行拍摄了。

人像摄影:拍摄集体照的技巧
我们降临这个世界,我们成长,我们交友,我们寻找机会和结果,我们必然是朋友圈和家庭中的一员。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在生命旅程中经历这些。我们都希望能够重现那些美好的难忘时刻,这就是我们热爱摄影的原因。 这里我们讨论集体照的问题。集体照是颁发给我们的年龄和经历最好的奖状。我们用这些照片在未来回味那些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刻,所以它们一定不能平淡无奇。本文将向大家介绍一些拍摄集体照的技巧,并附上精彩的例图,希望能给你带来新的灵感。 1.打破常规 我在线下看过的大部分集体照都是一个样子。这些照片如此普通,是因为大部分摄影师都墨守陈规:让所有人拍好队站成几排,数到3就按下快门。拍出精彩集体照的秘诀之一就是打破常规。我们都拥有无限的想象力,尽情地发挥出来吧,摆脱寻求常规和安逸的倾向,最后的结果一定会给你惊喜。 打破常规 2.关键是时机 想拍一张好照片,抓准时机绝对是必要的。说到时机,我不仅是说一天之中适合拍照的时间,同时也在说按下快门的那一刻。能够抓准拍摄时机,可以大量减少你的工作量,而不需不断拍摄同样的场景以求得到一张“完美照片”。 关键是时机 3.光线决定一切 有时,光线就是一切。光其实是摄影的本质。任何一张好的照片都得益于对光线的完美把握。但这往往也是摄影师最薄弱的环节。这里有一些关于如何有效率利用光线的提示: 1. 确定所有人都被照到,没有人脸上有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