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Photoshop自定义形状巧用 快速打造图案
在设计图案时,有时候我们会对繁琐复杂的图案束手无策,今天我教大家如何利用像素点来打造图案,难度3颗星,用基本的矢量形状来打造图案。步骤1:创建新文件步骤2:复制背景图层将使用该图层设置参考线,以便后面裁剪步骤3:重设画布大小
ps里怎么调整画布大小
一般ps新建文档是设定好了画布的大小,在设计的过程中如何遇到拼接图片等操作,可能需要更改画布尺寸,可能是左右两边增加宽度或者高度,也有可能是整体加大尺寸,那么想要获得这种效果,需要如何操作?下面结合截图标注简单说明设置的步骤: 1、修改画布大小,点击菜单栏上的【图像】,下拉菜单里面点击【画布大小】,可以使用快捷键Alt+Ctrl+C,直接换出设置界面, 2、画布大小设置界面上,可以分为两部分,上面是【当前大小】,下面为【新建大小】,当前大小是作为参考信息展示,新建大小是可以进行设置的,这里的宽度和高度,都是为新增的数值,比如需要增加200px宽度,那么就在宽度框内输入数值,默认的相对定位是由中心向四周,下图中为增加宽度200,那么就在原图的左右各增加100宽度, 3、如果只想要增加左侧200,这时候需要设定【相对】定位,点击定位的九宫格中的,垂直居中的右侧箭头, 4、点中之后,可以看到中心的圆点定位到此处,水平方向箭头也朝向左侧,单击确定之后,画布的左侧增加200px宽度,同理,如果想要增加单侧的宽度或者高度,只需要点击反方向居中的箭头即可, 5、如果需要把画布修改为某个值,比如下图中要把宽度和高度都改为1000,那么只需要在【新建大小】一栏中,设定新增宽度200,新增高度400即可。 画布的大小设置,还是比较简单的操作,没有难度,新建大小,就是为新增的数值,然后设置好定位方向即可,如有疑问可以在下方留言。
如何用ps去掉海报图片上的复杂文字
淘宝开店装修的过程中,经常要做的就是图片设计,有时候遇到心意的海报,非常喜欢但有部分文字需要去掉,一般设计好的海报,文字想要通过某个工具或者快捷键直接去掉的可能性不大,大都需要多个工具的配合使用,下面分享一个案例,面向新手开店卖家,通过简单的操作就可以完成文字的去除。 1、下图中是笔者简单处理之后的效果对比,左侧为原图,右侧为去掉文字后的效果,想要获得更为精致的效果,还需要进一步优化。 2-1、原图上的文字,一部分是在墙上,另一部分是在模特身上,墙上的文字可以通过污点处理或者修补工具,甚至是内容识别的填充方式,都可以快速简单处理掉,但模特身上的问题就不能直接去掉了,当然如果知道身上文字的字体,重新添加上并且覆盖到原文字上,通过图层混合也可以轻松去除,但对于新手操作起来并不简单,那么下面就从最简单,需要重复操作的方法开始,先来处理模块身上的文字,打开【仿制图章工具】。 2-2、放大海报图片,并且调小印章大小,可以通过英文字符下的中括号,调大或者调小印章大小,按住键盘上的alt键,左键点击采样,图章工具具有自动融合的功能,不用担心与周围出现突兀的状况。 2-3、下图为笔者处理完成的效果,印章使用中需要注意模特身上的花纹和明暗线条,不要单纯的去抹掉文字,而是根据衣服花纹的走向,有时候还需要补充和梳理抹掉的区域,这个需要在操作中积累经验,可以多做几次,直到满意为止。 3-1、模特身上的文字处理完成之后,墙上的文字就比较容易抹去了,可以用的工具和方法也比较多,下面先来介绍一下【修补工具】, 3-2、画出需要处理掉的区域,上面设置菜单中,切换为【源】,这样只需要按住左键,拖动选区到相似空白区域,就可以被替换掉,并且自动融合,下图中可以向上或者向下,也可以拖动到模特审核空白区域即可。 4-1、除了上述方法,也可以通过套索工具,做出选区,然后右键单击选区,点击【填充】, 4-2、弹出的界面上,选择为【内容识别】,然后点击【确认】,此功能是自动填充周围信息,自动融合周围环境, 5、下图为填充后的效果,还是不错的,看不出原来的样子了,最后还可以继续优化,查找失真的地方,进一步填充或者污点修复,直到满意为止。
Photoshop图层模式详解
Dissolve 模式 : 本模式将前景色调随即分配在选择区域中,因而破坏一个选择或笔画.Dissolve模式在绘图时有用,可以创建宽距离的"条纹",从中附加奇特的效果以及创建复杂的设计.Dissolve模式还可以将一个选择融入到一副背景图像中,以及将图层融合在一起,其效果与照片不同. Behind 与 Clear 模式 : 这些模式只能用在图层上,背景图像无法在此模式绘图.Behind模式将不透明的象素当作屏蔽的象素, 一个图层? 有不透明的象素才可以接受色调. 这样即相当于在一张不透明纸的背面作图,而纸的下面则已经存在一个设计. Clear模式将不透明的象素转化成透明,并且只能用于划线和画桶工具. Multiply 和 Screen 模式 : 这些模式可能是一个设计者在绘图与合成时可以要求的最有用的模式.其中Multiply的功能与Screen模式的功能正好相反. 在Multiply模式中绘图时,前景色调与一副图像的色调结合起来,减少绘图区域的亮度.一个较深的色调通常就是在Multiply模式中绘图的结果,并且效果看上去就象用软炭笔在纸上画了深深的一道. 在用作合成浮动选择的模式时,Multiply模式在选择融合背景图像时突出其较深的色调值,而选择中较浅的色调则会消失. Overlay 模式 : 本模式加强绘图区域的亮度与阴影区域,将这种模式用到一个浮动选择时,会在背景图像上创建一个强烈的亮度与阴影区域. 一副图像的中间色调区-既没有亮度也没有阴影-再用Overlay模式作图时染上当前前景色调,而在Overlay模式中的浮动选择则会将大多数的色调数值融合入背景图像中.在一副图像中创建一个幻影似的物体和超亮的标题时本模式特别有用. Soft Light 与 Hard Light 模式 : 这是组合效果模式,这两种模式都影响到基础色调(所谓基础色调就是在上面绘图合成一个选择的背景图像的色调).如果一个背景区域的亮度超过50%,那么Soft Light模式就增加绘图和合成选择的亮度,而Hard Light模式则掩蔽其亮度. 如果下面的背景区域象素的亮度值低于50%,Soft Light模式就加深该区域,而Hard Light则增加其色调值. Darken 与 Lighten 模式: Darken模式只影响图像中比前景色调浅的象素,数值相同或更深的象素不受影响. 相反,Lighten模式只影响图像中比所选前景色调更深的象素. Darken与Lighten模式对绘图和合成的效果要比Screen和Multiply模式产生的结果过于强烈时就需要用Darken,Lighten模式. Difference模式 : 本模式同时对绘图的图像区域与当前前景色进行估算,如果前景色调更高,则背景色调改变其原始数值的对立色调. 这种模式下用白色在一副图像上绘画会产生最显著的效果,因为没有一个背景图像包含比绝对白色更亮的色调数值. Hue模式 : Hue模式只改变色调的阴影,绘图区域的亮度与饱和度均不受影响. 这种模式在对区域进行染色时及其有用. Saturation模式 : 如果前景色调为黑色,这种模式就将色调区域转化为灰度. 如果前景色调时一个色调值,那么此模式在每一个笔划下均增大其底下象素的基础色调,减少灰色成分. 不是黑色的前景色调在此模式中不起作用. Color模式 : 本模式同时改变一个选择图像的色调与饱和度,但不改变背景图像的色调成分-在大多数照片图像中组成视觉信息的特性. 用此模式来改变人物衣服的颜色将非常有用。 Luminosity模式 : 本模式增加图像的亮度特性,但不改变色调值. 在增亮一副图像中过饱和的色调区域时要小心谨慎,用笔划使用此模式时,将Brushes调色板上的Opacity下降到大约30%.
最新发布
如何成为更出色的摄影师
1. 打破常规 学习摄影时,你常会碰到一些定理,例如“三分法”,“黄金比例”等等。这些定理对摄影师是很有帮助的。但是好奇的摄影师不只是参照这些定理,他们往往会打破常规。拿“三分法”来说吧,一些出色的摄影作品并没有使用这条定理,反而是让被摄物置于画面中间,直面镜头。 2. 多多提问 好奇的摄影师总会有一肚子问题要问。关于其他摄影师的问题,关于自己作品的问题,关于相机的问题,关于拍摄对象的问题等等。这样一来,他们能学到其他人学不到的精髓,而他们的作品也随之进步。找一个跟你有相同相机的人,问问他是如何使用相机的。找一个与你拍摄风格不同的摄影者,问问他用了哪些技巧。回顾你最近拍的照片,问问自己哪里拍的好,哪里拍的不好。 3. 问“如果......会......” 关于”多提问”的一个核心问题是,你要习惯用“如果……”来发问。好奇心重的人不仅仅满足于提问,他们更想得到问题的答案。大多数情况下,这些”答案”都是不尽人意的。但是当你发问了一定的次数之后,你的进步将是显而易见的。(过程比结果更有意义)”如果我从这个角度拍摄会怎样?”,”如果我把对象这样放置会怎样?”,”如果我俯在地上来拍摄会怎样?”"如果我把快门速度调慢又会怎样?”…… 4. 将提问化为探索 一位老教师曾经对我说过这样一句话,并从此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让你的问题变成实地的探索”。问“如果……”或其他的问题仍是不够的。把你的问题记录下来,并时不时的回头看看这些问题试图找出它们的答案。这样做并不保证每一次都会有所启迪,但是这段探索的过程,会让你欣赏到意想不到的风景。给你的摄影增加一些探索和挑战,我时常给自己定一个表,列出今天下午想拍的,或是未来一周里要探索的主题,效果很不错。 5. 学习他人 尝试,失败,再尝试。这样下去,你可能会有点不耐烦,但这也许正是取得进步的最佳途径。有时候,了解那些已经经历过这些的人,有助于你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外出拍照时,最好找个搭档。这样一来,你们既可以交流想法,又可以互相分享一些技巧和心得,这也是我建立这个博客和论坛的目的——学习更多的摄影知识,大家的发现比个人的发现要多得多。 6. 拼凑你的想法
绘画巨匠的摄影遗产:克劳德・莫奈
摄影与绘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早在摄影术发明前,绘画巨匠们就已经为我们留下了许多摄影遗产。几百年里,画家们用他们丰富的想象与卓越的技法为摄影术发展做出了贡献。 莫奈——印象派风光摄影 1860年代后期,马奈提出了一种新的美学观点,他主张把重点严格地放在绘画艺术的组成部分——颜色与形体上。在大约同一时间内,莫奈、毕沙罗、雷诺阿、西斯莱等许多艺术家,都在风景画中努力探索一种方法来描绘灿烂的光与色,捕捉物体在特定时刻所呈现的那种瞬息即逝的颜色。1874年,这批画家首次在巴黎举行独立画展,当时人们曾用“印象派”这一名称来讥笑这批画家。 在这批画家中,法国画家莫奈(Claude Monet)是最为我们熟知的一位。印象派的创始人虽说是马奈,但真正使其发扬光大的却是莫奈,印象派的理论和实践大部份都有他的推广。 莫奈尤其擅长光与影的实验与表现技法。他曾说过:“作画里,要忘掉你眼前是哪一种物体,想到的只是一小方蓝色、一小块长方形的粉红色、一丝黄色。”他对光色的专注远远超越物体的形象,使得物体在画布上的表现消失在光色之中。他让世人重新体悟到光与自然的结构。 《圣拉查尔火车站》 莫奈 《干草垛》 莫奈 《睡莲》 莫奈 《睡莲》 莫奈
利用窗口拍出性感欧美范:明媚春日
春日渐近,阳光逗留在窗前的时间也长了起来。此时利用窗外照射进屋内的自然日光便可拍摄人体大片。如何拍出朦胧迷醉的春日感觉?本期摄影师教你只用简单道具,便拍出不俗的欧美文艺范儿人体。 百叶窗洒下的均匀光栅是我们可以利用的良好光效。我们可以利用这种光栅效果,打造时尚大片。光栅打向模特的脸部,画面并没有因为光栅效果而遭到破坏。 让模特的身体配合光栅 我们知道光栅的位置是没有办法移动的,能移动的只有模特。所以我们要恰当地让模特配合光栅的效果。我们可以让光栅恰当地打在模特身体线条较为明显的地方,例如大腿。交错的线条可以使画面更有冲击力,也会更好地表现模特皮肤的质感。可以让模特躺在与光栅线条较平行的长凳上,这样大片的光栅会洒向模特身体全部,我们需要稍稍注意的是将脸部的一侧朝向镜头,以防止光栅穿过人脸造成不和谐的感觉。我们也可以让模特躺卧在与光线线条较垂直的躺椅上,依然斜侧身体。这样不仅能突出腿部的线条,也能让光栅打在腿上,使腿部线条感更突出。为了让画面更加绚烂和迷幻,我们使用了一块玻璃遮挡镜头,并在玻璃上喷洒一些水珠营造光斑。 透过玻璃上的水珠进行拍摄我们可以隔着喷有水珠的玻璃进行拍摄,利用水珠制造出的光斑,营造朦胧浪漫氛围。水珠要适当地抹开,以造成大小不一的光斑效果。玻璃要离镜头近,离模特远,保证玻璃在景深范围之外,只造成虚化的光晕感觉。 对焦的时候,隔着玻璃很可能会对不上焦,所以我们要先将玻璃抬起,对好焦后再将玻璃放置到镜头前面进行拍摄。透过取景器要仔细观察玻璃上的反光情况,不要让助理和摄影师出现在玻璃上。有的时候,我们会感觉拍摄出的画面比较,这是因为水珠干涸后在玻璃上留下了印迹。所以我们喷上水珠拍摄后,将水珠擦干净,再喷水进行下一次拍摄。
户外摄影的10大禁忌,外景照片拍摄注意事项
一、忌阳光直射 亮丽的阳光提供良好的照明条件,使景色有生气,色彩饱和,并为使用高速快门和小光圈提供了条件。但是强烈的阳光也会带来问题,最为突出的是它那耀眼的光线会使 被摄人物睁不开眼,同时,高角度的直射阳光还会在人物脸上造成浓重的阴影,显出皮肤皱纹,损害人物的形象美。所以在户外拍照,应多让阳光从侧面照射被摄者,忌脸部直接面向太阳。 二、忌人物与有色环境过近 在明亮的光线照射下,物体的反光会增强,在这种情况下,人物应尽量远离那些色彩明艳的景物(如新油漆好的建筑物的外墙、大型遮阳棚等),否则那些景物的色彩会映射到人物身上,造成偏色。 三、忌顶光时人物站在水泥地上拍照 因为水泥地表面较平整,且颜色浅淡,会形成较强的反射,这种自下而上的“脚光",往往造成一种恐怖效果,应尽量避免。 四、忌立于树旁拍照 光与影相辅相成,光愈强,影愈深。当人物站在树旁拍照时,阳光时常会把树叶投影到人物身上、脸上,造成斑驳的阴影,有损于画面的美感。 五、忌忽视滤光镜 在户外无云的蓝天下,所有避光处都带上蓝色色罩;而在暮日的辉光映照下,所有的景色都染上了一层橙红色。在如此环境中,若想让摄得的景色保持原有的色彩,就必须在镜头前装上相应的滤光镜,在前一种情况下可选用淡红或琥珀色的滤光镜,在后一种情况下可选用淡蓝色滤光镜。
数码单反相机短片拍摄的6个窍门
越来越多的数码单反相机拥有高清短片功能,所以越来越多的数码单反相机使用者慢慢尝试接触高清短片的拍摄。所以,如何正确掌握使用数码单反相机的拍摄技巧和方法是每个用户必须掌握的。除了准备必要的器材和大量的实践练习,一些小诀窍也非常的重要。 1.使用手动对焦 许多数码单反用户可能不会习惯手动对焦,因为在数码单反对焦功能日益强大的今天,许多用户已经将对焦完全交给了相机本身,所以手动对焦会变得非常的陌生。但是要使用数码单反拍摄高清短片,必须要使用手动对焦。数码单反在实施取景时的对焦能力很弱,在拍摄短片自动对焦是更是会影响到画面的曝光等参数,所以一定要学会使用手动对焦。 2.尽量使用M档的曝光设定 数码单反相机有着许多高级的拍摄模式功能,除了一般的AUTO、光圈优先和曝光优先外,如何熟练掌握M手动曝光模式的操作成为拍摄短片必不可少的技能。通过使用手动曝光模式,可比较好的设定相机的拍摄参数,无论是快门和光圈或是ISO,直接参与到相机的参数设定中,可比较好的控制画面的曝光成像。 3.使用1/50S的快门速度和ISO 200 快门的速度会直接影响到相机的曝光时间,配合相机光圈的组合,长时间的曝光所来来的问题最大的便是手持相机时的抖动问题。在使用数码单反相机拍摄短片时,应该使用1/50S的安全快门速度,这可保证画面的准确的曝光,还可有效的防止相机的成像模糊。将ISO数值设定为200,可防止因高ISO而产生的画面噪点,提高成像质量。 4.建议将镜头光圈设定为F5.6 由于数码单反相机的有着比较大的CCD尺寸,所以在拍摄短片时可营造比较浅的景深。但是相机特别是在使用大光圈镜头拍摄时,由于景深非常的浅,会直接导致画面的焦点偏移。使用较为小的光圈数值,一方面可以增加图像的景深,另一方面可增加画面的清晰程度。 5.避免使用自动白平衡设置
拍出专业玻璃照片的前期拍摄与后期PS处理技巧
在本教程中我将告诉你如何在前期拍摄和数码后期处理,用最少的照片来拍出专业玻璃照片。您将学习专业照明用光技巧来表现一些惊人的照片和时尚的背景。 使用相同的背景和道具,但使用不同的相机设置。首先,我将介绍两种常见的照片拍摄技巧,然后我会告诉你如何捕获每张照片和后期采取Photoshop的处理步骤。 先欣赏一下最终效果图: 最终效果 第1步:设备的准备 在我们开始之前,你应该准备以下几点: 玻璃(您可以分解成小块)、锤、一个或两个胶袋、手链、两张黑色A4纸或黑色文件夹、台灯、鼎、相机、图形程序。 第2步:收集碎片 在我们开始采取实际的照片,你要把你已经准备好的玻璃打破。这就是为什么你需要一个锤子和塑料袋,因为你肯定不希望这些碎片四处散落。放入袋(或两个杯子,如果你想成为完全相信他们会留在室内),然后用锤子打几次。(图1) 图1
什么是印象派摄影?印象派摄影的由来及历史回故
现在已经没有多少人认可印象派摄影了,即使有,也是很少一部份人。这很容易理解,不是所有人在慢快门的时候都能释放自我情感。 1889年,英国举办了法国印象派绘画的首次展览。绘画主义派摄影家罗宾森在其影响下,提出“软调摄影比尖锐摄影更优美”的审美标准,提倡 “软调”摄影。该流派是绘画印象派在摄影艺术领域中的反映。“软调”摄影是我所追求的一种情感释放。它似梦,但又有着几分主观情感。正是“软调摄影比尖锐摄影更优美”的审美标准给印象派摄影带来了麻烦。但,不明就里的简单模仿的话,没有人认为你拍的是摄影作品。给你的只有冷嘲热讽。 印象派摄影 印象派摄影是从印象派绘画中得到灵感的。19世纪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绘画印象派运动在法国盛行,著名的印象派画家莫奈(Monet)和雷诺阿(Renoir)为了反对绘画的陈规陋习,力求再现那些在充满光线的气氛中传达物体的视觉印象的色彩。这一具有创新意义的实践在摄影界引起了尽管是迟到的、但却是重要的反响。 最早接受印象派观念的实际是英国自然主义摄影家埃默森。埃默森当时提出的焦点摄影理论,曾认为人的视觉边界是不明确的,中间部分清晰,边缘部部分模糊。为了使照相机达到人类视觉再现的效果,他劝告摄影同行不必使影像都达到最清晰的程度,仅仅清晰地展现景物的部分完整细节,就能获得更自然的效果。尽管埃默森的“有差别的调焦”引起了守旧的英国画意摄影派的激烈反对,但出乎埃默森意料之外的是,一幅照片甚至可以将画面完全置于焦点之外,这一激进的观念就成为后来的印象派理论的基础。 《葱田》 1890年,后来成为英国伦敦柯达有限公司经理的乔治·戴维森(George Davison,1856-1930)在一次关于“摄影的印象派”讲座中坚持认为,尽管锐度和清晰度对一些照片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在其他情况下,它们也可能完全用着。他认为决定性因素是摄影师在艺术上的观念。为了说明他的观点,他展出了一幅后来成为摄影史上的经典摄影作品《葱田》,这幅看起来完全是“印象派”的没有经过调焦的照片,其实是没有通过镜头而是用金属片上的针孔拍摄的。 戴维森的实践立即引起了大量年轻的摄影师们的兴趣,他们借助针孔镜头和特殊的柔焦镜赋予摄影完全朦胧的印象,或是在印相时使用漫射滤光镜,甚至开始戏剧性地修整负片或是直接在照片上施用画笔以达到朦胧的效果。从总体上看,印象派摄影作品营造了一种浪漫的风格,从而与传统的画意摄影形成了迥然的区别。 受印象派摄影影响并身体力行的摄影家主要有:英国摄影家约翰·杜利·约翰斯顿(John 当然,印象派摄影并不都是赢得一片喝彩的,一些评论家无情地讽刺这些“摄影模糊图像学派”,甚至连萧伯纳这样同情摄影的作家也承认非常不喜欢这些新的 “失真的摄影师”。十几年以年,随着摄影观念的迅速转变,许多印象派摄影家也放弃了这种风格,重新探索不加控制的、“直接的”摄影的各种可能,从而也为直接摄影派的出现奠定基础。
旅行摄影中初学者常见的10个错误
正如你从题目中看到的,这篇教程是关于旅行摄影的。旅行摄影是一个很宽泛的话题,包括了很多内容。在这里,我只谈谈一些大多数初学者会犯的错误。无论我们是哪种风格,都可能会遇到这些问题。 1. 对器材的错误认识 当我们准备出行时,对器材最容易出现的两个错误认识是: 最新的、最好的器材拍得照片更好; 手头上已有的器材不够好,因为用它们拍的照片不好。换句话说,你在抱怨自己的器材。 相机是不会自己照相的,任何摄影器材都不会。照片是由你——摄影师来拍摄的。在某些极偶然的情况下,你可能会因为机身或镜头的问题遇到技术难题,但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这都不成问题。目前大部分的摄影器材都是最近5年内的产品,它们已经足够好了,但你必须了解如何用好这些器材。 关于器材,我的建议很简单:忘记那些最新、最好的东西。带上你手头有的器材,学会如何最大地发挥它们的能力。学习何时该使用哪一支镜头,何时该使用三脚架,当然,还要学习摄影技术——如何设置光圈、快门和ISO。这些建议看上去只是些非常明显的道理,但不知为什么,还是很多有抱负的摄影师都认为是他们的器材的问题。我的建议中只有真相,除此之外一无所有。 2. 不搜集信息 我这里说的“搜集信息”,是指搜集一切关于旅行目的地的资料信息——最好的旅行季节/时间、各种注意事项、当地特色——这些都是每次出行前必需的准备工作。但这些工作只是令旅行更加顺利,而没有考虑到摄影需要。 在以摄影为主要目的的旅行中,除了以上这些必要工作之外,还值得花些精力研究一下目的地的哪些地方在视觉上有特殊之处,这类资料越多越好。有时这种资料不是很明显,你可能需要做一些深入了解。但是一旦你这么做了,拍摄机会就会随之大大增加。
使用定焦镜头可以更容易地拍出好照片
当我放弃变焦镜头,转而使用定焦镜头之后,我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坚持使用定焦镜头可以看得更清楚,相比起变焦镜头,也令我更加容易地拍出更好的照片。另外,定焦镜头往往更加轻便,也更易于长时间携带。 不同的镜头焦距其视野范围也不同 和视觉有关 当你看到值得拍摄的东西时,将其提炼为具有冲击力且简洁的构图,一张好照片就诞生了。 如果仅仅是简单地感觉有什么东西可拍,然后就站在原地随意地拍些快照,这可是拍出垃圾照片的最好办法。如果你在拍摄之前没有经过认真思考,那么在事后看到照片时,就连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拍,因为你根本没考虑过。 使用定焦镜头,随着四处走动取景,你会对镜头的视角范围了若指掌。如果你坚持仅用1到2支定焦镜头,那么你甚至不需要停下来取景试拍,就已经知道怎么来构图以及会拍出什么样的照片了。你会知道哪些东西将进入你的视野范围,当你四处走动时,你就已经在“实时构图”了,你的眼睛就是相机的取景器。 而使用变焦镜头,你在四处走动时就不会考虑那么多,你不会考虑如何把拍摄元素安排进一个长方形里,直到你停下脚步准备拍点东西。这样也许能拍出好照片,也许不能。你甚至都没有进行思考,你只是在游荡 使用定焦镜头一段时间后,你可以不需要再看相机就差不多知道这支镜头的视野范围。因为你对哪些东西会进入取景范围已经了然于胸,所以你可以在走动过程中就在头脑中进行构图。你可以来回走动,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高度进行观察,而不需要再通过相机取景。 使用定焦镜头的固定视角,当你在来回走动中,好照片已经出现在大脑中了,因为构图已经成为你的直觉了。你根本不需要通过相机取景,直到构图已经完成要准备拍摄了。 索尼“大三元”,三支镜头加起来重量超过3公斤
定焦镜头的优势与选择的理由
很多摄影爱好者希望“一镜走天下”,对变焦范围小的镜头都不满意,更别说定焦镜头了,其实,真正从摄影的角度分析,定焦镜头有许多优势。 首先补充一点点英文概念:一只定焦镜头(prime lens)特指只有一个固定焦距的镜头,相对应的另一种镜头则是变焦镜头(zoom lens),后者拥有可调整的多种焦段。虽然变焦镜头比定焦镜头在取景上更为方便,但是很多摄影者最终会选择一只定焦镜头作为自己最主要的拍摄伙伴,下面是最重要的6个让人钟情定焦镜头的理由。 1.实惠的价格 一般来说,定焦镜头要比变焦镜头的价格更低廉,相对变焦镜头,一只Prime Len采用更少的镜片组以及更简单的结构设计,一般来说,最出色的定焦镜头只有变焦镜头的一半价格,尤其是50mm焦段,几乎是各家最便宜的镜头焦段。 2.较小的畸变 畸变是变焦镜头最大的软肋,几乎所有涉及广角的变焦镜头都存在明显的畸变问题,而定焦镜头因为只需对一个焦段的成像进行纠正与优化,所以往往很少会出现畸变现象;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旁轴相机在广角畸变上比单反相机有天生优势,例如15mm/f4.5等超广角镜头甚至完全不存在畸变。 3.更锐利的成像 简单的镜片结构自然会带来更锐利的图像,尤其是那些含有ASPH非球面镜片的定焦镜头,在最大光圈下也能提供极为锐利的焦内成像。 4.柔美的焦外(Bokeh) 在相同价格下,定焦镜头可以比变焦镜头提供更大的光圈(事实上变焦镜头的极限光圈便是F2.8),也就意味着更柔和的焦外虚化(Bokeh)效果,除此之外,定焦镜头的光圈叶片更多,接近圆形的光圈会提供最漂亮的Boke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