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PS合成夕阳下树下荡秋千人物剪影照片的处理教程
本篇教程是一篇合成教程,用简单的夕阳下剪影的合成一幅浪漫的景象,并没有什么高深的技法,主要在于浪漫氛围的渲染与搭建,用偏紫红的色调构建浪漫的氛围,只用到一些基础的调色命令,刚接触PS的新同学们也可尝试着来制作一下,相信也会从中学到一些知识,具体通过教程来学习一下吧。效果图:操作步骤:1.打开PS,选择“文件菜单”—“新建”,新建一个1280px×720px,分辨率72的画布。2.将我们事先准备的天空素材移动进来,直接使用移动工具拖拽到文档中即可。3.右键单击图片图层将其转为智能对象http://www.16xx8.com/tags/34209/,使用Ctrl+T自由变换工具对图片进行大小与位置的调整,原图片的素材是一个比较偏长的素材,我们把它压扁拉长一些,以符合我们的画布尺寸。

Photoshop照片调色教程:细致的层次感
本教程介绍图片的调色及增强图片的层次感,作者调色调得非常细致,调色的方法也非常专业,非常值得学习!原图最终效果 首先来分析这张图.质量非常的不好,颜色偏灰、整体感觉生硬杂乱、没有层次、色彩单调。和废片差不了多少.. 针对这张图也可以分为三大步: 1、先调出层次感。 2、对图片进行适当柔化,增加美感。 3、调颜色,调出图中背景环境及人物的色彩对比.以达到一种唯美、浪漫的效果。 第一步:调出层次感。 创建色阶调整层,分别吸取黑白场。 手动调整一下

CorelDRAW大幅面打印三步曲
大家在Corel DRAW的应用中也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些图形作品要用较大幅面打印出来,比如大的海报、平面布置图、大幅面的宣传画等等,但是手头却没有大幅面的打印机或绘图仪,怎么办呢? 其实运用Corel DRAW的打印功能就可以实现大幅面打印。它的基本原理其实很简单:就是先将大幅面的图形分解成若干小幅面(比如常用的A4页面),打印出来,然后一幅幅拼接成大幅面。总共分为三步:基本设置、版面和其他设置、仔细检查并预览打印作业。 下面我们以在Corel DRAW 12中打印一张A1大小的平面布置图为例,来说明如何实现大幅面打印(其他版本操作类似)。 第一步:基本设置 选择菜单“文件”-“打印”,弹出“打印”对话框。 在“打印范围”选项下,根据需要选用下列选项之一: 当前文档-打印当前文档中所有绘图(如果是多页面会全部打印出来) 当前页 -只打印当前页面 页-打印指定的页面,或页面范围 文档 -打印指定的文档 选定部分-打印选定某页面中的选择的对象。 在“副本”选项下:指定要打印的份数 第二步:版面和其他设置

街头摄影的7个进阶技巧
练习要有方法,街头摄影也一样,就像路走错了就算走到脚都肿了都不会到达目的地。街头摄影说容易挺容易,说难也能难道一个地步,不然只要拿着相机人人都是布列松了你说是吧? 每位街头摄影师都有自己的心得跟技巧,像是等待、取景、速度、连拍,专门找容易拍的对象等等,下面是一位来自纽约叫作James Maher的摄影师分享的一些街头摄影技巧,同时也加上了我自己的一些补充。 1. 别再走了,停下来等一会儿 一般认为街头摄影需要不断地走动,其实没错,你要不断的走动观察才能有更多机会发现可能拍摄的对象或场景,但不断走动会带来一个新问题,就是你无法边走动边构图。街头在不断变化,若你也一直在走动,看得就更不清楚了。 但当你保持静止时,面对突如其来的场景则会有更快的反应速度。还有就是街头摄影师想拍人的表情通常会往人潮的反方向走,我自己也是这样,但朝着人群往返方向走动会更难掌握突然出现的拍摄机会或某个表情,这需要通过很久的练习才能掌握,否则你只是不断的走动并错过拍摄机会。 这个技巧的重点是放慢速度,走走停停,在你觉得可能会出现有趣拍摄机会的点等个几分钟,试着不要去“找”拍摄机会,让拍摄机会来找你,当你在充满人潮的街头静下来等待时,你会突然发现眼前突然出现一堆可以拍摄的画面。 台北/东区 摄影:Ethan Chiang 2. 注意人们的眼睛 眼睛是灵魂之窗,从眼睛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情绪,这个技巧不容易,胆子要够大。当拍摄对象直视镜头时的那种画面通常会很有力道。我刚开始接触街头摄影的时候完全不敢对着人的正面拍,尽量避开眼神交会,我现在还是不敢大辣辣的对着陌生人的正面拍。 我的方法是找到想拍摄的对象,然后举起相机等待,一直等到他们回过头来看镜头的第一秒马上按下快门,那个瞬间是最真实的,再等几秒拍摄对象应该会躲避镜头。拍完尽量不要有眼神接触,如果有的话就点个头笑一下,不要低头看相机,闪人。
最新发布

拍摄雪景如何曝光?
众所周知,我们所使用相机的测光表是按照18% 的灰板来设计的,在拍摄后能够产生恰当的影调,而校订时也是按照18% 的灰板来进行校正。因此,当你使用测光表来测光时,如果景物符合18% 的灰,那么按测光表所提供的曝光组合就能得到一张曝光准确的照片。然而我们所看到的雪景是纯白色的,尤其在光照强烈时。没有经验的人拍摄看似白色的雪面时,会发现按相机的测光拍摄下来却是灰色的。所以对这种反光率非常高的景物一定要进行曝光补偿,或者说就是增加曝光量。从这个意义上讲,拍摄雪景的关键在于曝光的控制,曝光不足会导致画面灰暗、沉闷;曝光过度又会失去质感。那究竟如何来控制曝光呢?下面我们按场景分成两个部分: 日落与日出时分的雪景 摄影教程 日出和日落时分 在太阳还没有升起之前,雪地在天空的映射下会呈淡淡的蓝色。而太阳升起来之后,低色温的阳光会使雪地呈现紫红色。这种色调的对比与转换,在冬天是最明显的,大地所展现的令人愉悦的影调也是许多摄影师津津乐道的趣味所在。这时应该以高光部分来做测光,并适量做负曝光补偿,这样以红色、黄色作为主调的画面气氛也就被渲染出来了。场景没有受光的部分曝光会不足,色调偏蓝,正好丰富了画面的色彩和影调。暖色调和冷色调的对比增强了隆冬的气氛和冰雪的美感。 正午时分 如果说拍摄雪景中的日出和日落着重表现的是红色调和蓝色调,而正午时分表现的是白色调,那么如何把冰雪拍得晶莹剔透呢?这时的曝光控制难度就大得多,再也不能只是一味减少曝光了。顺光或者侧光拍摄的雪景时,地面的白雪会很亮,整幅画面几乎都是高光部分。此刻无论是对那个地方测光,都必须做正向的曝光补偿。一般来说,阳光照耀下的雪景(例如冬日十点前后的雾凇),测光后需要作2 挡正向的曝光补偿;阴天的雪景需要作1 挡正向的曝光补偿。曝光加多加少并没有绝对的标准,主要还是依场景来定,看你想要表现的主体是什么。总体原则是逐级增加曝光量多拍几张,久而久之积累出经验后,你就是行家了。 拍摄风光照片应采用什么曝光模式?光圈优先有什么好处? 我们知道,曝光控制有三种方式:光圈优先(AV)、速度优先(TV)和程序曝光(P)。光圈优先的曝光方式就是由拍摄者自由地调节光圈,当选定之后,相机的电子程序会根据测光结果自动给出与之对应的快门速度,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曝光组合。我拍摄风光照片时绝大部分都会采用光圈优先模式。我的体会是,你可以根据拍摄对象有目的性地设定光圈,大景深用小光圈,浅景深用大光圈。光圈设定后,轻按快门,相机会自动给出快门速度。即使在光线恶劣的环境中,相机都会忠实地完成这一任务。有了它作基础,就可以根据不同的场景进行曝光补偿。久而久之,我就对这种曝光方式烂熟于心,拍摄时只要专注于创意与构图,而不再受一些技术细节的干扰。尤其在使用三脚架拍摄时,我一般都不会去管组合后的快门速度是多少,甚至都不去看它一眼。 那什么时候需要去看它一眼呢?第一,在拍水的流动和雾的变化时,我需要长一点的曝光时间。如果想把水流拍得像轻纱一样,此时的快门速度如果大于1/15s,我就会缩小光 由此可知,使用光圈优先模式不仅能控制景深,而且还能调节快门速度,用最少的操作步骤达到最精确的曝光。此外,在拍摄创意类题材时,例如将太阳拍得星光四射、多次曝光等,采用光圈优先也会比较得心应手。摄影的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光圈优先加上曝光补偿是最完美的曝光组合。一旦掌握熟练以后,就会让你从繁琐的技术中解放出来,从而更感性地去认知大自然。

摄影师值得拥有的3种镜头
在学习摄影知识之前,我想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我推荐的镜头搭配方案。值得说明的是,在相机的选择上,我没有特别的推荐,这是因为首先单反相机的更新速度太快,今天的王牌机型可能明年就是普通机型了;再者只要是单反相机,无论是全画幅还是非全画幅(APS-C)单反相机,在画质上都有一定的保障,所以,大家在选择相机的时候,可以根据价格和自己的实际需求自行决定。 可能有很多的初学者有这样的疑问,为何大家都用差不多的机器,可我就是拍不出其他人那样震撼的照片呢?这里最可能的原因就是没有选择最合适的镜头。我认为,每一个摄影爱好者,只要配齐了3个互为搭配的镜头,就能在拍摄中游刃有余。 必备的第1个镜头:超广角镜头 相机自带的套机头,最大的问题之一是,拍摄到的画面范围不够广。在同样一个场景,让我们先直观的看看套机头最广拍摄的图片,与在同一地点用超广角拍摄图片的对比示意图: 超广角镜头 套头最广角端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虽然面对同样的美景,可是套机头拍摄出来的画面,构图非常平庸,缺少了超广角的那种气势,自然也就没有了超广角拍摄出来场景的那种灵性。 超广角镜头的选择,非全画幅的相机有一款性价比很高的推荐,那就是副厂适马公司出的老版超广角镜头适马(SIGMA)DC EX 10-20/4-5.6 HSM。新镜头价格在3600人民币左右,二手最低能到2000人民币左右。因为有着不同的卡口设计,因此尼康(NIKON)、佳能(CANON)与索尼(SONY)非全副相机的玩家都可以找到适配的这款镜头。图1-5是我用尼康(NIKON)D90相机与尼康卡口的适马(SIGMA)DC EX 10-20/4-5.6 HSM拍摄的样片,用肉眼观察,与比它贵了几乎一倍的原厂镜头们几乎没有差别。 超广角镜头样片 摄影教程 而全画幅相机超广角镜头的选择:尼康用户是尼康(NIKON)AF 18-35mm f/3.5-4.5D IF-ED(3500人民币左右)或者尼康(NIKON) AF-S尼克尔16-35mm f/4G ED VR(8000人民币左右);佳能用户的选择是佳能(CANON)EF 17-40mm f/4L USM(5000人民币左右)或者佳能(CANON)EF 16-35mm f/2.8L II USM(10000人民币左右)。贵的两个推荐镜头在画质上会稍微胜过便宜的,不过便宜的两款镜头性价比高一些。具体选择大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而定。

拍照不妨从生活周遭开始
介绍完了机身与镜头,理所当然地要开始介绍哪里去拍照。摄影取材大致上也分为两种,「自己人生的侧写」与「专门为作品去取材」,这两种也绝对性的决定你摄影有多辛苦。 「自己人生侧写」的摄影者并不需要特别的去取材,因为主要就是帮生活做些纪录,充其量是拍摄的美一点,是最轻松的拍摄法。这并不代表这样的照片逊于特殊景点与人物等的拍摄作品,因为含有私人生活味道的小品更能突显出来摄影者的个性与贴近一般人的生活,有时反而更能引起观赏者的共鸣。 生活小品有时更能引起读者共鸣。 这样的生活小品从朋友聚会、小孩郊游到情人节大餐…等等,这些也是我最常拍摄的题材,因为充斥于我的周边,所需要的只是将它们忠实的捕捉下来而已。 日常生活的角落用心去拍摄,也会让读者享受不一样的感觉。 摄影教程 为摄影而取材,相对辛苦 专门为「作品去取材」的摄影者题材有很多选择,如传统技艺人的一天、厨房里的景色、国外人文摄影、五月的桐花季等等。这些类型的作品因为入口门坎高,稀少,比较容易吸引一般人的眼光。看这样摄影集锦的人不但是看了一张具有拍摄者美术感的作品,同时也像是藉由摄影者一起去经历了一段难有的经验。这样的摄影过程假设只是为了摄影而做,其实很辛苦。

挪动脚步换个角度,构图大不同
在摄影时,最怕站着不动,只用齐眼式的方式来观看世界,每个人都是这样看,当然拍出来的东西就不足为奇。想要拍出让人惊艳的作品,在拍摄时,应该要到处走走晃晃,四处观察,找出吸引你的拍摄视角。只要转个弯,就能遇见不同的风景。 视点的方向 拍摄前,摄影者应当绕被摄物件多走一走、看一看,寻找最理想的拍摄方向。在观察和比较的过程中你将发现,随着自己所处的位置不同,被摄对象的轮廓形状会有很大改变,画面结构会出现明显的差异,被摄主体与前景、背景的关系也会发生显著的变化。虽然是同一被摄对象,但由于拍摄方向不同,画面也会展现出各种不同的构图效果。 光圈:F8 曝光时间:1/1000s ISO:200 焦距:200mm。通常遇到一个具有明确兴趣点的对象,可以透过不同角度来进行塑造。 光圈:F8 曝光时间:1/1000s ISO:200 焦距:200mm。 光圈:F11 曝光时间:1/1000s ISO:200 焦距:16mm。

微距看世界,视野大不同
生态摄影魅力所在,除了镜头下的躯体之美外,举凡脱皮、猎食、寄生甚至繁衍……等生态过程,也都能透过生动的影像画面忠实记录下来。生态摄影并不像一般摄影纯粹着重美学呈现,而是生态与摄影的结合,可让摄影玩家在观察、纪录过程中,间接体验生态之美与上天造物的奥妙;但由于生态摄影必须经常深入山林溪瀑寻找拍摄目标,忍受风吹日晒与蚊虫叮咬更是家常便饭,所以建议有意跨足生态领域初学者,不仅要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外,最好能有强烈的兴趣为后盾,不然很容易半途而废。 *是昆虫的天堂 学习生态摄影,首先要懂得何谓昆虫才可以。昆虫属于节肢动物里的昆虫纲,具有6只脚,2对翅膀,触角2根,复眼1对,单眼2-3个,至于大家所厌恶的蜘蛛由于拥有8只脚,再加上是昆虫天敌,所以并不属于昆虫体系。 目前*已记录昆虫种类约有20万种之多,其中尤以鞘翅目最多,鳞翅目次之,若以全台3,600平方公里来计算,昆虫密度堪称世界第一,俨然就像是个大昆虫馆,几乎处处都能看到昆虫身影,尽管拥有如此得天独厚拍摄环境,但嘎嘎建议各位初学者在学习生态摄影前,最好不要对于某些昆虫存有喜恶的预设心态,因为即使是可怕的毛毛虫或者恶名昭彰的蚊子、苍蝇,在生态平衡维持上,和其他昆虫一样扮演着重要角色,而这也是学习生态摄影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更是认识生态循环体系最直接且最有用的体验方式。 红腹细Z:一般称豆娘,和蜻蜓不同在于本科休息时翅膀通常是合并迭竖于体背,两颗复眼分离呈哑铃状,头顶上方的3颗为小眼也具有视觉功能。(C a n o n20D+100mm macro +MT-24ex+580EX, F32, 1/125, ISO200 ) 绿胸晏蜓:体色绿色,复眼绿色,常出现于湖泊或池塘上高空飞行,但却不容易拍到,因为很少见到停栖,简便的方法就是用网捞下来,再将置于树枝上,通常会有5-10秒的时间可以拍不会立刻飞走。 (Canon20D+100mm macro+MT-24ex, F32, 1/125, ISO 200 ) 蜉蝣:稚虫生活于水中,幼生期很长,有的要脱皮20余次,成熟的稚虫爬出水面蜕皮成亚成虫,翅膀颜色较深,需再蜕皮一次才能变为成虫。成虫的寿命短只活2-3日,故有「朝生暮死」的称号。(C a n o n 20D+

用大光圈拍出极具创意的抽象作品
背景虚化一词来源于日语中的“boke”,其意思为朦胧或模糊。在摄影中,它被用来描述使用大光圈拍摄出来创意性的抽象模糊效果。摄影教程 要想得到背景虚化模糊的效果,最好选择使用定焦镜头,或一支可将光圈开到f/2.8甚至更大值的镜头。为了获得最有效的结果,要在夜间或弱光的环境中拍摄,还可以尝试加入诸如灯光、街灯、车头灯或五颜六色的小灯,这将有助于加强背景虚化的效果。对于完全抽象的画面,可用镜头以手动模式对焦拍摄发光的物体,并使灯光全部置于焦外。 如果你想要照片表现出一些氛围感或前景中的兴趣点,比如一个像罐子一样的物体,那就将其作为清晰对焦的主体,并且要保证物体与背景灯光之间有足够的距离,而物体则是影响整个效果的关键。你的主体离背景的灯光越远,模糊的效果就越强烈。 如果没有足够的环境光线来有效地照亮前景中的物体,可以尝试加入一点闪光来带出细节部分。 拍摄窍门: ★ 使用定焦(固定焦距)镜头能获得最好的效果。一支焦距50mm或30mm的镜头是拍摄这类照片最理想的选择。 ★ 将相机设定为光圈优先模式,并尽可能把光圈开到最大(f/2.8或更大)。 ★ 在夜间或弱光环境中拍摄,远距离的小彩灯或路灯都能产生非常棒的背景虚化效果。

让影像更美 用美学的视角拍大片
随着摄影器材设备的发展,技术的不断升级,拍摄题材不断的多样化,想必大家的摄影技术都得到了日新月异的提升,也得到了不少朋友的肯定吧?但如何可以得到更高层次的提升呢? 摄影的前进与发展成就了一个良好的平台,让大家可以更好的在摄影的世界里找寻属于自己的影像语言,并发现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但无论路径如何,我们的终极目标都是将不完美的现实做完美化的“书写”,这就是摄影的美学所在,当你了解其中的奥秘,拥有记录美的能力还会远么? 多少摄影师利用光记录生活,记录情绪,那么摄影的目的又是什么呢?无论记录的内容何如,但摄影的终极目标是统一的,那就是发现美,记录美。那么怎么才能用摄影的手段诠释美呢? 时尚?新锐? 有人说摄影是个人的艺术,千人千面,每个人对同一张作品都有着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认为是美的欣赏,有的人认为废片一张,没有统一的标准可以去做衡量,想要从简单的记录达到对于美的记录,首先要懂得如何去欣赏美,具有审美的思想深度。 构图+色调+用光=技巧? 摄影教程 影像的美感不仅来自于高超的技巧,合适的用光,完美的构图,独到的色调,摄影师的观察能力则更为重要。假设相同的场景,不同的人进行拍摄,肯定会得到不同的效果。 锻炼发现美的眼睛——动情最动人 形象是感情传达的载体,附加于艺术的形象更能释放感情。感情可以触发美,美也可以触发感情,最美的影像一定也是最动人的。 淡然冷毅的紫色

教你如何运用散景拍摄 诠释朦胧美
其实,散景一词并不是欧美创造的,而是由日本人所掀起的一股风潮。散景其实就是景深范围以外的影像渐渐变得模糊松散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丰不丰富,基本上就影响了结果是否算得上精彩。 在这模糊松散之中,细心的日本人还将之谨慎地分类为三种: 双线散景:其特色是一直线物体的背景会同时出有两直线物体的背景,通常被视为不讨喜的散景。 环状散景:美国人称之为甜甜圈散景,因为这种散景是环形的,乍看之下背景仿佛漂浮着满满的白色小圈圈,非常有趣。 点状散景:这就是大家拼命追求的散景!这种散景呈现圆形,镜头的光圈叶片越多,散景就越圆,镜头也越贵。 此图使用广角搭配较小光圈时,背景与被摄主体都清楚入焦。20mm, F/7.1 此图使用长焦距,光圈不必大也能营造出散景之美。200mm, F/5 什么样的散景才漂亮其实见仁见智,有人觉得点状散景是王道,但也有人觉得环状散景点缀在背景上很有趣,有些人甚至想尽办法避免散景出现,比方说坚持影像上每个地方都要看得到细节才算及格的分区曝光系统的支持者,或是必须完整呈现被摄物细节的建筑摄影师。 柔和的散景可以将影像主题自然凸显出来 摄影教程 大致上来说,好的散景应该要能让背景的物体像“溶解的奶油”一般,相互交融到彼此难以分开辨认的情况,而得以让被摄主体从背景中凸显出来,分离度高。简单地说,好的散景应该自然、柔和,能让观赏者自然而然地将注意力集中到摄影师想要大家观看的焦点上。

纽约的街角夜景
这组相片是2012年10月31日摄影师Christophe Jacrot在风暴"Sandy"抵达前晚拍摄的。在manhattan南部的街区,捕捉到了一些光影,在黑暗中显得这个城市别具一格。摄影教程

五个技巧拍摄年味十足的照片
又要过年了,丰盛的年夜饭、走亲戚拜年、看电影,逛花街,烧烟花放鞭炮,还有元宵灯会等等。假期不算长但也足够安排一些节目。在这其中,拍照片自然是在正常不过的了。作为一个摄影爱好者的你更希望能把这些场面拍摄得更为完美吧?可是不少人往往春节过后,翻看过节时拍摄的照片都留下不少遗憾,不是这里曝光不足,拍得一团漆黑,就是那里快门不够,把人都拍成了虚影。不少精彩的瞬间就这样溜走了。 面对那些喜气洋洋的场景,我们该拍些什么呢?怎么拍才能得到一张与众不同的过年照片呢?在这里为大家介绍下几个最能体现春节年味的场景拍摄技巧,希望对大家春节的拍摄有所帮助。 场景一:春节庙会 春节庙会年年有,今年也不例外。逛庙会之事无外乎尝尝小吃淘点玩意儿,挤个热闹劲儿,每个小摊都是张灯结彩挂满灯笼,街上则是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在这个场景中,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有民俗特点的活动或是有过年元素的题材进行拍摄,拍摄热闹的人群也是不错的选择。 虽然年味确实是一年比一年淡,不过人们也越来越希望在过年的时候寻回中国的味道,在年会上可以看到很多具有中国特色的产品:中国结、面粉人、剪纸等等。一般这些摊位的档主都会比较乐意让摄影爱好者拍摄的,剩下的就是选取角度了。 年会里每年都会出现一些很有特色的小摊,早几年捏面人、吹糖画之类的就比较抢眼。晚上拍摄时的效果和气氛都比较浓。不过应当注意闪光灯的有效选择。拍摄时应该使用慢速闪光灯同步,使用机内闪光灯拍摄的时候里拍摄主体要比较近,充分照亮档口人员和前景,使用广角镜头把整个场景都拍摄下来。 很多地方还在搭台唱戏 流动的人流也是不错的题材。慢速快门的合理应用能够有效地将运动中的人像拉长,形成虚影。与静止的现场环境形成对比。这里需要注意曝光时间的选择。并非时间越长越好,整体控制在2秒最佳。同时也要注意三脚架摆放的位置。 场景二:春节花市 新春花市的热度正在年年攀升。以往都是南方才有的节目,现在依然普及到了全国。花市一般是从白天一直进行到晚上的,选择不同的时间前往会有完全不同的感受,根据地域的不同,每个地方的花市也有很大的不同。 花街是以花和年货精品为主的,花的种类每年都会增加,年货的花样更加是每年都不同,因此是微距拍摄的大好时机。要拍好微距照片,就必然要更贴近被拍摄物。微距拍摄有很多注意事项,花市期间的拍摄也是差不多,不过如果单纯按照平时微距拍法,就会失去逛花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