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平面设计

最新发布

乌韦・勒斯 Uwe Loesch
乌韦・勒斯 Uwe Loesch

1985年,勒斯先生被杜塞尔多夫高等专科学院聘为教授。 1988年6月,纽约现代博物馆在”现代广告“百年展中展出他的部分作品。勒斯先生成为AGI (ALLIANCE GRAPHIQUE INTERNATIONALE---国际平面设计艺术同盟)会员。  1989年,乌韦·勒斯分别被选为芬兰拉赫蒂和美国科罗拉多州科林斯堡双年展的评审委员。  1990年,又被评为华沙双年站评委。同年,再次赢得(ICOGRADA)优秀作品奖。德国乌泊塔尔大学聘任他为该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教授。   虽然乌韦·勒斯先生的作品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面貌,然而最成功的一些作品是在他的简洁当然艺术语言的运用上,尽可能地删减掉可有可无的图形、文字和线条,以最单纯的手法表达所要的内容。  勒斯先生的广告艺术特点还表现在他对“点”的运用上。他说自己“最喜欢点,因为点非常有音乐性,点在画面上较引人注目”。他的广告画面中最重要的、最醒目的地方,常常是一个点,甚至整幅广告的图形仅仅为一个点。所以他习惯于用简化到只用一个点来表达丰富的内容,这样一种特别的艺术语言,真可谓“惜墨如金”。勒斯先生的广告文学也同样采用见解的语言,广告句尽可能短,常常是一个很短的句子,回是一个词组,甚至一个单字。在乌韦·勒斯看来,任何复杂的形体和烦琐的文字只能阻碍广告内容的表达,而一个小点和一个单字却是最有力量的信息传达语言。  此外,简单的图形和大面的背景色、180度的对比,甚至用单一的色素等都是先生的拿手好戏!

3 次浏览
保罗・易宝的设计艺术
保罗・易宝的设计艺术

他的标志设计作品布满全球,最为著名的有壳牌的标志、安特卫普*及银行等机构的标志等等,作品经常徐现在一些知名的设计杂志上。  这位天才的标志设计大师认为:设计不同于文学、戏曲、芭蕾、电影等等其他表现艺术,它对现代社会文明的创新性影响只存在了四分之一个世纪,但是它的频繁出现对当今社会经济、文化秩序却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现代科技的国际化,通讯技术的更新,媒体的发展,都意味着设计成为信息的可读性和表现力的视觉设计守护者。不光是个人、公司或者是组织,所有要将产品或创作变成现实的人都遇到了创意与视觉交流的矛盾。只有排除无诚意的客户要求,采用合适的而非简单趋从时尚的设计,才能保证设计的有效性,质量很重要,高质量更加重要。只有在激发起专业创造力细致追求时,才能达到高质量。  保罗·易宝的标志设计非常独特,往往是简单的图形,拿到他手里却能变成非常有视觉冲击的标志图形,他设计出来的标志,总是有着很强烈的图形化因素和强烈的识别性。他对于点线面三元素的把握,对于图形设计技法的操演可以说是达到了一个非常的高度。从保罗·易宝的标志设计里面,我们可以看出来他对二维到三维空间的神奇转换,他设计的立体标志往往能够脱开平面的禁锢,达到更加完美的表现。

4 次浏览
采访靳埭强笔录
采访靳埭强笔录

记者:您的很多设计作品都有很浓的这种东方色彩,是您一开始搞设计的时候就已经定下这个方向了吗?   靳埭强:也不是,因为我刚刚开始当设计师的时候,很年轻的时候,刚刚学了一点西方的现代观念,是包豪斯,德国的包豪斯学院,它这个精神、它这个观点是西方的,我很喜欢。   记者:就是在刚开始做作品的时候是非常纯西化的设计?   靳埭强:对,因为只有他们的观念我觉得影响我很大,我不喜欢用一些古老的东西。我觉得中国很多东西很落后,所以就全盘接受西洋的一些新观念。   记者:可是现在再看您的作品,这种东方色彩好象已经占主流了,这种变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靳埭强:我当设计师最初的五年左右都是全西方的,很快就做了很现代的作品,也能做得好,也有很多人喜欢。   记者:自己感觉不错?   靳埭强:不错,但是如果放在外面,比如说我去参加比赛,拿一个作品去外国比赛,好象没有怎么受重视。没有评奖,得不到注意,也没有怎么评上,可能一审都进不去。我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应该有自己的个性。个性是什么呢?问自己是什么,我就问自己是什么呢?是一个中国人。我想到为什么他们是大师,因为他们有自己,所以我朝自己本位来想,跟我市场两方面来想,所以就想到中国的问题。   解说:70年代初,靳埭强开始意识到个性对于设计师的重要,他开始尝试把京剧、水墨等中国文化的精髓放到作品中,设计出了一系列在国内外备受好评的现代海报。   记者:我们也看到不少的设计,包括其它的领域,比如说服装设计等等,都会用一些民族化的东西在里面,但有的时候会觉得太具体了,比方说脸谱啊、风筝啊、旗袍啊。

3 次浏览
正邦是可以阅读的---陈丹先生访谈录
正邦是可以阅读的---陈丹先生访谈录

记:从形象上看,您更像一个艺术家而非企业家?  陈:一个人的气质是伴随他的成长环境、经历而形成的。我母亲是中学老师,父亲曾是陕西美协副主席,从孩童时期起,我见到的大都是文化人,饭桌上议论的是画家、文学家、他们的画、他们的轶事。我和弟弟都读了中国最好的大学。你对企业家有固定的形象模式吗?(笑)我这算是出神入化。不过为了做公司,我也花了许多心思,比如去清华大学的MBA案例教室听课。没有点儿风格、没有点儿理想,正邦活不到现在。  记:正邦的风格是什么?  陈:专业化,随着发展,正邦建立了自己的模式,姑且叫正邦模式--正邦是做一件事的专家;那就是品牌识别设计。放弃大而全,和其他中小图文设计公司在专业服务上拉开距离。过去我也是什么都想搞,在营业执照上有装修有文化交流等,甚至汽车也想倒,但是后来发现自己能控制的很少,现在我所做的事情是完全可以控制的,这和我的兴趣、知识结构有关。  记:下面的问题比较宏观,公司是如何运作的呢?  陈:我们把一件事分得很细,处处强调专业,我们的人员所从事的都是他们最擅长的,现在先说正邦的创意部,因为我和陈彤分别是*美院和*工艺美术学院毕业的,我们背靠两大学院,知道什么是最好的创意人员,我们请他们来做创意总监,只要有好的头脑,不会电脑都可以;我们还派了人员在英国圣马丁学院,英国最著名的设计学院,学习平面设计,现在正邦有五个创意部,总监都是专业院校毕业的,不是学这个专业的,坚决不要。电脑制作部,都是我从出片公司挖来的顶尖高手,扫描、打印、手绘、写美术字的都是专家水准。客户部选来的都是曾经做过贸易的很会签合同的。我们告诉员工,你必须有一件事能干过别人,否则你在正邦没法活下去。   记:对于设计行业的管理,您认为有什么不同之处吗?  陈:我认为所谓现代企业制度就是一种无形的表格、就是量化,而设计行业是很难量化的,因为存在质量问题,对我来说感觉就是量。

1 次浏览
专访设计师: Victor
专访设计师: Victor

原本就是设计出身的Victor,近年来致力于DJ事业,成果丰硕,其实大家都忘了它的另一个身分-Flyer设计师。如同他在音乐的地位,Victor绝对可说*Flyer圈中的教父,早年*对于Flyer设计并不盛行之时,就已经为他自己筹办的任何一场Party,带来质感非常高的Flyer作品,而每次作品总是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也渐渐的带起来Flyer设计的风气。  音乐和影像如何结合,这一直是Flyer设计师最大的课题,这次专访Victor,一探他如何将音乐的精神与气氛投射成影像。另外,UPstairz也独家的刊登Victor多年来的设计作品精华。  UPstairz: 您从何时开始从事Flyer设计,请简单介绍一下您的设计背景  Victor: 从小喜欢美术,1988年毕业于复兴美工平面设计,之后从事广告设计于1995开始接触Party Flyer/Poster设计  UPstairz: 您通常如何发想设计的创意  Victor: ???  UPstairz: 您同时是DJ与flyer设计师,同样都属于商业艺术创作,DJ的经验是否影响会您的设计取向,如何区别这两种角色  Victor: 从事DJ这个工作让我对这个市场,有比一般人更深的了解例如PARTY的主要诉求和消费者的需求和习性,而这正是在作Party Flyer/Poster设计时除了美感考量之外的重要条件,对我来说,DJ与flyer设计师这两个角色是相辅相成的。  UPstairz: 您设计flyer时,通常会注意些什么?哪些元素对你来说是很重要的?  Victor: 以其活动的属性、类型以及主要的客群定位为第一考量,找出能完全表现PARTY风格并抓住其特定族群目光的image,明确的讯息传达,最重要的------美感!!

4 次浏览
著名设计师陈幼坚:50岁起跑
著名设计师陈幼坚:50岁起跑

"从现在开始,你在上海很出名了。"2002年12月19日,在新天地举办的"陈幼坚东情西韵"Party上,有人这么跟陈幼坚讲。他回应道:"我应该的,我不是刚出道的。"  今年53岁的陈幼坚(Alan Chan)是香港最著名的设计师之一,获奖无数。陈幼坚设计公司曾被美国GRAPHIS杂志评为全球十大设计公司之一,是惟一获此殊荣的华人设计公司。他的海报和腕表甚至被美国三藩市现代美术博物馆纳为永久收藏品。在日本,他还分别于1991年、2002年在东京举办了"东方汇合西方"、"东情西韵"的个展。在日本的设计界,他的名声就如成龙在日本的演艺界地位那么响当当。  荣誉、财富、经历、名声到了53岁的他这里早已是囊中之物,从一个不懂设计的门外汉到国内、国际数百个奖项的获得者,他用了20年的时间,在20世纪90年代他开始确立并切实感受到自己的地位。给别人打了10年工,为自己做了20多年事,其间没有太多痛苦不堪的艰难险阻,也没有过多苦水要诉。以至于他到50岁时便发觉自己该做的事已经做完了。  他想离开现在,去做更好更大的事情。至于更好更大的事是什么,他没想通。在没想通之前,他改变了发型。  到现在还拿奖是因为我的天分  与陈幼坚的对话从一个小故事开始。我一个在广州做平面设计的朋友想跳槽,但他经过一番市场调查后又放弃了这个打算,他猛喝了一口啤酒,愤愤不平地讲?quot;市场价已经低到2000块,快赶上拣垃圾的了。"我把这个小故事告诉陈幼坚,他说香港也是一样,一些年轻的设计师想出头非常困难。价格低不说,又要听话,本科生的学历寥胜于无。当初促动他出来单干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广告公司的比稿以及复杂的人际关系。   关于自己的行业特性,陈幼坚曾说过一番话:"平面设计的历程就如马拉松赛跑,是一条既漫长而又充满挑战性的道路。那些获奖无数的运动健将,不只单靠一副天赋的良好体魄才'上位',亦要配合后天的悉心栽培和毅力才能达到理想的成果。平面设计师要成功,亦如运动健儿般,只靠天资是不够的,一个人如没有全力付出精神、时间和努力,成功是不会发生的。"这番话更像是说他自己。  高中毕业后的陈幼坚一方面因为家里穷,另一方面也交了女朋友,已无心向学,在20岁时进入一家国外的4A广告公司做学徒,在此之前学数学和化学的他尚不知设计为何物。如今用拿奖拿到手软来形容他获奖的数量一点都不夸张,一直到现在,他的设计仍然30个、40个奖地捧回来。关于得奖,陈幼坚的感受是--"让我知道自己有多好,让我最快地知道自己在哪个地位。"

2 次浏览
韩家英:灵感在空气中飘浮
韩家英:灵感在空气中飘浮

他是一个爱“矫情”的人,但他又是一个善于和人相处的人;他是一个视创意如生命的人,但他又是一个做事有条理的人;他是一个能认清金钱与艺术、物质与精神的关系的人,同时又是一个能够尽情享受生活的人。  韩家英,深圳有名的设计师。  设计师,而且有名,就不能不是一个矫情、较真、较劲的人,就不能不是一个时时处处留意自己的形象、自己的风格的人。  斜坐在他家宽敞的阳台上,和他不着边际地神侃到后半夜,抽了一大堆烟,喝了一大堆酒,谁也没和谁矫情。可聊的都是他如何如何矫情的事。  矫情  认识韩家英是从认识韩家英家的客厅开始的。  在银湖买了一栋靠山面湖左供右护,VERYNICE的大HOUSE,装修花了一年多时间。他给房子设计了一种简约的风格。每一种材料、每一盏灯、每一样摆设都精挑细选。每一根线条都要绝对的直,否则就打掉重来。一只装修队就是被这样一次又一次的返工给逼得逃之夭夭,还以为韩家英是在故意刁难他们。  “做设计的就是要矫情,如果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肯定做不好这一行。”韩家英说。  韩家英1961年出生于天津,1982~1986年就读于西安美术学院工艺系装潢专业,其后任教于西北纺织工学院服装设计系。1990年,韩家英南下深圳,任职深圳万科企业影视部,后任万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设计总监。1993年成立深圳市韩家英设计有限公司。韩家英不断推出重量级的平面设计作品,在国内外获奖无数。康佳、创维、新大洲摩托车、北京东方银座、万科地产、香榭里花园、怡宝纯净水、雪花啤酒的广告设计和产品包装都是他的杰作。海报《沟通》、《天涯》杂志封面等作品的成功使他踏上了国内平面设计领域的颠峰,并获得国际声望。

4 次浏览
广告大师 - 奥格威的广告准则
广告大师 - 奥格威的广告准则

奥格威(David Ogilvy)是著名的奥美国际广告公司创始人,生于一九一一年英国苏格兰,早期曾做过厨师、厨具推销员、市场调查员、农夫及英国情报局职员。于一九四八年在美国创立奥美广告公司。随后以创作许多富创意的广告而赢得盛誉。奥美公司在其经营管理下,发展迅速,现今已经成为在世界53个国家或地区设有278个分公司的国际性跨国广告公司。   著名的广告大师大卫.奥格威提出的广告信条,成为当今优秀广告公司的广告运作的参考准则。  1. 绝对不要制作不愿意让自己的太太、儿子看的广告。诸位大概不会有欺骗自己家人的念头,当然也不能欺骗我的家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 在美国一般家庭,每天接触1518件广告,要引起消费者注意,竞争越来越激烈。如果大众倾听广告者的心声,则其心声必须别具一格。  3. 广告是推销技术,不是抚慰,不是纯粹美术,不是文学,不要自我陶醉,不要热衷于奖赏,推销是真刀真枪的工作。  4. 绝不能忘记——你是在花广告主的钞票,不要埋怨广告创作的艰难。  5. 不要打“短打”,你必须努力,每次都要全垒打。  6. 时时掌握主动,不要让广告主支使才去做,要用出其不意妥协的神技,让他们惊讶。  7. 一旦决定广告活动的实施,不要徘徊,不要妥协,不要混乱,要单刀直入地进行,彻底地猛干。  8. 不要随便地攻击其他地广告活动,不要打落鸟巢,不要让船触礁,不要杀鸡取卵。

6 次浏览
画家、商人陈逸飞(1)
画家、商人陈逸飞(1)

他从商几年,可是仍然有人把他看成是一位画家;他画了一辈子的画,可是现在很多艺术家都把他称作商人  他是一个很特殊的人,说他特殊,是因为他从商几年,可是仍然有人把他看成是一个画家;他画了一辈子的画,可是现在很多艺术家都把他称作商人,这个人就是逸飞集团的董事长陈逸飞先生。  是画家,还是商人?  主持人:陈先生,您觉得您更像商人还是艺术家?  陈:您这个题目很尖锐啊,但是我想因为我是画家,我才能去做其他这些事,如果不是画家,我对美的感悟能力就没有那么强。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如果我的画在国际上销售得不好,可能我也没有这些钱可以去做这些事情。所以我常常给自己做事定几个原则,第一,我喜欢。第二,就是算一算,我有没有能力去做这些事情。这里包括我自己的财力,包括我周围的朋友能不能来一起帮助我们组成一支队伍来做这些事情。第三,对社会有没有好处。所以我想如果从这三点上来说,我也自己觉得是用一个现代艺术家的一种状态来生活的,或者说我来做这些我自己所喜欢做的事。所以至于别人说,哎,你这个是商人,你这个是画家,我觉得并不很重要,最重要的是做的是什么事,我自己觉得我自己做的事,都是一些用眼睛看的事,那我就把它叫做大视觉大美术。  我能做的你也能做到  主持人:逸飞集团里边有很多很多门类的业务,有媒体、建筑、教育、影视、服装,这么多行业,您都把它归在您一个集团下面,您有那么多精力管理这么多产业吗?  陈:我有时候躺在床上静静地来思索这些事儿,甚至我周围的朋友也说,你干吗那么累啊?  主持人:你值不值啊?  陈:也可以说也能得到更多的钱。但是我又再一想,我们的社会还是需要有更多的艺术家,能够走出一种狭小的沙龙,或者是一种孤芳自赏的小天地,能够为一个社会做点事。你今天听起来这个有点说教,但是我心里想,艺术家还是有他的一种人文精神在那里。我常说一句话,我们不可能把每件事做得那么的极致,一个人没有那么大的能耐把样样事情做好,但是有一句话,也就是因为是现在,因为我们是在初级阶段,我们可以去做这些事。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说,如果我们能传递这么一种信息的话,这也许就是我的价值,我并不是说我的价值,陈逸飞挣了多少钱,陈逸飞做了多么大的事情,而是在于我给了一个信息给别人,就是说我能做的,您也能做。我应该这样去想着去做的,也许给您点启发,您也应该去做,因为是为了社会。的确是这样的,我也是真的这么去想的。

4 次浏览
画家、商人陈逸飞(2)
画家、商人陈逸飞(2)

1995年,逸飞模特经纪公司成立。  1997年逸飞服饰公司成立。2001年的销售额1.4亿元人民币。  2000年,世界著名风险投资基金软银softbank、全球最大的贸易集团之一伊藤忠商社、法国最大投资基金vevendi联手投资成立逸飞集团,注册资本4000万元人民币。  2002年,一本厚达400多页的时尚杂志《青年视觉》悄然问世,逸飞集团开始向传媒业进军。  “一个温文尔雅的冒险家”  陈逸飞是画家,是被西方人承认的极少数华人画家之一,同时,他的画在商业上也取得巨大成功。陈逸飞是一个浪漫写实主义者,他的作品中流露出的怀旧气息,特别是弥漫其中的古典与纯净,尤其动人。以陈逸飞名字命名的“Layefe”服装已面世许久了,它是陈逸飞手中流动的画面。他拍电影,第一部片子就获得了金马奖。他常说性格决定命运。他也很勇敢,这一点在余秋雨先生的文章中可以找到佐证:“温文尔雅的陈逸飞实际上是一个相当勇敢的冒险家,他曾给我笑谈过儿时往事,说自己曾把阳伞当做降落伞,当众从二楼阳台跳下,我看着他,将信将疑,但联系到他以后的经历,终于相信了。”  看了陈逸飞的故事,让人想到了牛群同志,因为早就有人说了,牛群同志是相声界摄影搞得最好的同志,摄影界里相声说得最好的同志。如果非要套上的话,逸飞先生是画界里生意做得最好的先生,商界里画画得最好的先生。  给人的印象,上海人是精明而现实的。逸飞先生一边画画,一边经营他的视觉王国。他利用他本身的技能及他的知名度赚钱,往深里想,他的技能及他的知名度就是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况且他的技能又是别人偷不走,无法复制的,所以在理论上想不赚钱也是很困难的。  逸飞在言谈之中,给人一种勉强超越自己的感觉。当然,这只是一种感觉,是观看人的感觉,逸飞自己有没有勉强超越的费力感,那就不得而知了,就算费力那他也得扛,谁让他跟知识分子似的,善于总结和拔高。至于他说的500年以后怎样的事,那就更不着边了,今年夏天姑娘们流行穿什么裙子,我看他就说不准。(高晓春)

2 次浏览
共计26043条记录 上一页 1.. 936 937 938 939 940 941 942 ..260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