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平面设计 > PS教程 > 系列教程 > 大师之路

最新发布

(5-11):关于图层面积与可视区域
(5-11):关于图层面积与可视区域

我们都知道如何移动图层,有一个问题随之而来。那就是如果将图层往旁边移动,那么所造成的空余区域该是怎样的呢?首先我们要说明一下有关图层大小的概念,也就是图层究竟能够有多大呢?我们可以认为图层是无限大的。尽管图像有尺寸的大小,这个大小用像素来度量,但那只是图像所呈现出来的大小,也是我们以后将图像输出(如打印)后的大小。而对于图像中的图层来说,它们可以容纳大于图像尺寸的内容。这就好比我们透过窗户看风景一样,风景是无限大的,只不过我们只能看到与窗口大小一致的部分而已。这部分就是可视区域。可以认为图像尺寸就是窗户,就是可视区域。而图层就是风景。当然,并不是所有图层中的内容都会大于图像尺寸。应该分为3种可能性,分别是大于、等于或小于。在本课前面的内容中,我们在一个空的图层中绘制人脸,那个人脸就是小于可视区域的。大家可以在Photoshop中打开下左图,这是一幅花朵的摄影照片,它的尺寸是400×400。然后我们新建一个300×300的图像,将花朵图像拖动到其中。这样我们就得到了一个图层内容大于可视区域的图像。如下中图。我们可以画出如下右图的示意图,红框内为图层的可视区域,黑框内为图层中内容的实际大小。不难想象,无论从哪个方向拖动花朵图层,只要距离在100像素之内,图像的边缘都不会留出透明区域。如果大于100像素,就会留出透明的没有图像的部分。如果我们新建的是一个500×500或更大的图像,然后将花朵拖入到其中,那么在花朵的边缘就一定会有透明区域存在。因为花朵图像的面积不足以填满这个可视区域。所以,图像尺寸实际上是可视区域或有效区域,而其中各个图层自身可容纳的图像面积是可以超出这个区域的,而超过的部分是看不见的。一幅图像中所有图层的可视面积都是相同的,就是图像所定义的尺寸大小。需要注意的是,【图像 图像大小】操作会同比例地更改可视区域和图层实际内容的大小。如在上右图所示的情况下更改图像的长宽为原来的50%,那么可视区域就是150×150,而图层中实际的图像内容将变为200×200。但如果使用裁切工具〖C〗进行图像裁减,将会删除(或隐藏)所有图层中原先看不见的部分。有关裁切工具的使用我们将在以后的课程中介绍。如果要更改图像的可视区域,不能使用【图像 图像大小】,原因我们已经说了,因为它会将可视区域和图层实际大小同时进行等比例缩放。此时需要使用【图像 画布大小】来进行更改,该操作不会改变图层中原有的内容。发生如上右图那样可视区域过小的情况时,可以这样来扩大。另外,【图像 显示全部】可以将图像的可视区域扩大到足以容纳任何图层内容。效果等同于【图像 画布大小】,只是以所有图层中的内容大小作为扩大的依据。

5 次浏览
(5-12):概览Illustrator与GoLive图层
(5-12):概览Illustrator与GoLive图层

如下2图,Illustrator的图层调板在外观上与Photoshop非常相似。但两者对图层这个概念,却着完全不同的定义。这主要是由于Photoshop基于点阵图像,而Illustrator基于矢量图像。可以说Photoshop的图层是真正的图层,就如同用画笔在纸上画画一样,如果不分层所有的像素都会融合在一起无法分离。Illustrator的工作方式实际上不是基于图层,而是基于物件的。就如同你在地面上放上钳子、扳手、螺丝刀。这些物件本身就具有独立性,即使不分层也不会融合。在下左图的图层调板中我们看到“Boy”层下有一个“head”子层,将其展开后如下右图所示,其中就是构成人物头像各部位的物件,如眼睛眉毛等,只是没有一一命名而已。这些物件各自独立存放。如果以Photoshop中的图层来理解的话,那么在Illustrator中,每绘制一个物件,这个物件就自动成为一个独立的图层。下面我们进入Illustrator实地体会一下。进入Illustrator后先新建一个图像,还记得Photoshop中新建图像的快捷键是什么?如果你记得现在就再次按下它,如果忘记了,那就去前面找,并且记住。然后再左方的工具栏中选择矩形工具〖M〗,然后在图像中随意画一个矩形,画完后打开颜色调板〖F6〗,如下左图所示,将填充色(点击下左图红色箭头处)改为一个橙色。然后遵照这样先画后改色的方式再绘制两个矩形。观察图层调板〖F7〗,展开“图层1”的三角形,会看到我们绘制的物体一个萝卜一个坑地自动排列在3个子层中。先画的层次较低,后画的层次较高。由此可见,Illustrator中将每次绘制的物件都独立归为一个子层,类似于Photoshop中的图层组一样。点击调板下方的新建按钮将新建一个层,那么之后绘制的物件就归入为它的子层。需要注意的是更改矩形的颜色必须要先选中矩形才可以,选择的方法是用选择工具〖V〗点击矩形。选择后可以在颜色调板〖F6〗中直接更改颜色。也可以在空白区域拖动出一个大选择框选取多个矩形后同时改色。GoLive是一个网页制作软件,不属于图像软件,严格说来是没有层的概念的。但由于网页中允许安放浮动层,因此GoLive也算具有“图层”功能了。大家一定看过一些网页上有飘动的图片或文字,那就属于一个网页中的层。下面我们就来制作一个有飘动层的网页。进入GoLive后新建一个网页,新建的快捷键和在Photoshop、Illustrator一样,由此可见Adobe这一系列软件的关联是很紧密的,熟悉一个软件的操作后很容易就可以做到触类旁通。如下图所示,先选择红色箭头处的“Web”项目,然后在右方依次选择“页面”和“HTML页面”,在最右方绿色箭头所指处勾选“显示选项”,在下方选择文档类型为“XHTML1.0Transitional”,页面编码选择“多语言(utf-8)”。然后在页面中随意输入一些文字,如下左图所示,也可以输入中文,但前提是在之前的页面编码选择项中必须选择为多语言编码方式或中文编码方式。然后从对象调板〖CTRL 2〗中从将图层图标拖动到页面的左上角,如下右图。如果工具栏是类似Photoshop那样竖条显示的,点击下方的按钮就可切换到如下右图的调板方式。然后在页面中随意输入一些文字,如下左图所示,也可以输入中文,但前提是在之前的页面编码选择项中必须选择为多语言编码方式或中文编码方式。然后从对象调板〖CTRL 2〗中从将图层图标拖动到页面的左上角,如下右图。如果工具栏是类似Photoshop那样竖条显示的,点击下方的按钮就可切换到如下右图的调板方式。

6 次浏览
(6-1):像素亮度
(6-1):像素亮度

在学习本章节内容之前,请务必掌握课程#01中的色彩基础知识。通过色彩基础知识的学习我们知道每个象素都有相应的亮度,这个亮度和色相是没有关系的,同样的亮度既可以是红色也可以是绿色,就如同黑白(灰度)电视机中的图像一样,单凭一个灰度并不能确定是红色还是绿色。 所以,像素的亮度和色相是无关的。不能说绿色比红色亮,这是错误的说法。我们可以动手来做一下,使用矩形工具的第三种绘图方式,通过颜色调板〖F6〗的HSB方式将S和B的数值固定,只变化H数值(注意S的数值不能是0%,B的数值不能是0%和100%。否则会得到同样的黑色、白色或灰度色)挑选三种颜色。然后新建一层,用这三种颜色在同一层中画三个矩形。如下图上部分。0601接着将这个图层复制并移动到下方,然后使用去色命令【图像>调整>去色】〖CTRL SHIFT U〗将图层转为灰度,调出信息调板〖F8〗切换到RGB方式,将鼠标在三个灰度方块上移动,可以看到三个方块的颜色相同。如下图下半部分。矩形的排列并不需要像下图中那么整齐,只要看得出区别就可以了。另外如果忘记有关颜色调板和信息调板的切换方式,可参阅《#01 RGB色彩模式》和《#04 论选区的不透明度》。今后课程中将不再提示。其实亮度就和灰度差不多,灰度的黑白就如同亮度的明暗,在“色相无关性”方面两者也是一致的,因此灰度也常被用来表示亮度。那么,将图像转为灰度,就可以看出图像中像素的亮度分布。比如上面使用过的去色命令【图像>调整>去色】〖CTRL SHIFT U〗,就可以将图像转为灰度。注意这句话:“将图像转为灰度”。这其实是不严谨的,因为去色命令并不能针对所有图层有效。所以应该说“将图层转为灰度”。事实上色彩调整命令都只能针对单个图层,即使有图层链接或图层组存在也是一样。0602如果要将整个图像转为灰度,要更改色彩模式【图像>模式>灰度】才能做到。更改色彩模式的时候会提示是否合并图层。 注意,【图像>模式>灰度】与去色命令的算法不同。如果对上图的3个彩色矩形使用【图像>模式>灰度】的话,将得到不同灰度的3个矩形。在这里我们先以去色命令的效果,以及色相/饱和度〖CTRL U〗中将饱和度降至最低的效果作为灰度标准。下面我们将一幅图像转为灰度来看看,如下图。因为只有一个图层,因此使用去色命令即可改变全图。0603由于灰度等同于亮度,因此下图右边的灰度图像实际就代表了图像中的像素亮度。Photoshop将图像的亮度大致地分为三级:暗调,中间调,高光。这是Photoshop很重要的一个理念。画面中较黑的部位属于暗调,较白的部位属于高光,其余的过渡部分属于中间调。我们知道像素的亮度值在0至255之间,靠近255的像素亮度较高,靠近0的亮度较低,其余部分就属于中间调。这种亮度的区分是一种绝对区分,即255附近的像素是高光,0附近的像素是暗调,中间调在128左右。请务必要理解了以上的内容后,再往下继续学习。

6 次浏览
(6-2):曲线初识
(6-2):曲线初识

虽然Photoshop提供了众多的色彩调整工具,但实际上最为基础也最为常用的是曲线。其它的一些比如亮度/对比度等,都是由此派生而来。曲线是Photoshop中最常用到的调整工具,理解了曲线就能触类旁通很多其他色彩调整命令。在Photoshop中打开如下左图的照片。可以将它转为灰度看看亮度的分布情况(看完后可〖CTRL ALT Z〗撤销转换操作),如下右图。可以看到近处的山体属于暗调区域,天空属于高光区域,远处的山体属于中间调。0604现在使用曲线命令【图像>调整>曲线】〖CTRL M〗,将会看到如下左图的设置框,其中有一条呈45°的线段,这就是所谓的曲线了。注意最上方有一个通道的选项,现在我们先选择默认的RGB。我们经常在音乐播放软件中,或是组合音响调板上见到过音色调整按钮。如下右图。向上移动至增强,向下是减弱。声音有高音、中音、低音之分。一般左端控制低音部,右端控制高音部。我们可以用同样的思维来看待曲线,Photoshop将图像的暗调中间调和高光通过这条线段来表达。如下图,线段左下角的端点代表暗调,右上角的端点代表高光,中间的过渡代表中间调。注意左方和下方有两条从黑到白的渐变条。位于下方的渐变条代表着绝对亮度的范围,所有的像素都分布在这0至255之间。渐变条中间的双向箭头作用是颠倒曲线的高光和暗调。为保持一致性我们使用图中默认的左黑右白的渐变条。位于左方的渐变条代表了变化的方向,对于线段上的某一个点来说,往上移动就是加亮,往下移动就是减暗。加亮的极限是255,减暗的极限是0。因此它的范围也属于绝对亮度。0605注意曲线设置框右下角的“预览”选项需勾选。然后在线段中间点击,会产生一个控制点(下左图红色箭头处),然后往上拖动如下左图的位置。就会看到图像变亮,如下右图。通过勾选或取消“预览”可以比较调整前后的效果。“预览”右边有一个带下划线的字母P,这就是快捷键。相应的还有载入快捷键L和存储快捷键S等。凡是出现此类带下划线的字母,都可以按下键盘上的ALT键来开启或关闭某项功能。不过它们只在曲线设置框出现时有效。并不是针对全局的快捷键。如果要删除已经产生的控制点,可将其拖动到曲线区域之外,就如同删除参考线一样。那么为什么这样改变会变亮呢?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如下图,假设线段上有abc三点,结合前面的知识可以知道a是图像中较暗的部分,c是较亮的,b位于两者中间。经过调整后都往Y轴上方移动了一段距离。由于往上移动等同于加亮,所以综合起来就是:较暗部分加亮,中间部分加亮,较亮部分加亮。图像看起来当然变亮了。别满足于此,再仔细看一下。abc三点在Y轴方向上的移动距离不同,b较远而a和c较近。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三点加亮的程度不同。将思路扩展一下来看,位于中间调的b增加幅度最大,而靠近暗调的a和靠近高光的c增加的幅度相对小些。这意味着:原图中越暗或越亮的部分,加亮的幅度越小。位于曲线两端的点并没有移动,这意味着:如果原图中有些地方是纯黑或纯白的,那么它们并没有被加亮。不过我可以很肯定地说这幅图像中没有纯黑和纯白的像素。至于我为什么会知道,稍后再解释。

5 次浏览
(6-3):曲线与直方图
(6-3):曲线与直方图

前面我很肯定地说图像中没有纯黑或纯白像素。那么我是如何得知的呢?那是因为我眼力比较好,因此可以一眼判断出来。呵呵,开个玩笑,肉眼是不可能那么准确的。我是凭借直方图调板来判断的。0606直方图默认是和信息调板组合在一起的,也可以从【窗口>直方图】调出。大致如下左图。点击圆三角按钮,选择“扩展视图”和“显示统计数据”,在“通道”中选择亮度。将会看到如下右图的样子。注意PhotoshopCS版本中直方图显示存在错误,不能完全显示色阶范围。请先行检查并修复错误,如何来看待直方图呢?下左图是从格尔木出发到拉萨的海拔高度变化图。可以看到起点的海拔是2815米,终点的海拔为3654米,在大约四分之一的地方是风火山口,海拔为5010米。大约一半的地方是5231米海拔的唐古拉山口。是不是和上面的直方图很相似呢?我们可以用同样的思维来看待直方图,如下右图,直方图中X轴方向代表了亮度的“里程”,左端代表的亮度为0,右端为255。所有的亮度都分布在这条线段上。所以这条线所代表的也是绝对亮度范围。如果说直方图中的绝对亮度范围就相当于里程,那么Y轴方向上的“海拔”,则代表在某一级亮度上,像素的数量。正如同上图中位于中部的唐古拉山口是最高海拔一样,在下图中约四分之三处的像素数量最多。在直方图中移动的时候,统计数据会显示目前所处的亮度色阶(下左图红色箭头处),以及该亮度色阶上的像素数量。如下左图。也可以拖动选择一个范围,统计数据会显示所选的范围的色阶值(下中图红色箭头处),以及范围中所包含的像素数量。如下中图。在使用曲线等工具的调整过程中,直方图也会同时给出比较效果,原亮度色阶分布以灰色显示,新分布以黑色显示。如下右图。不过不具备信息调板的数值对比功能。现在知道如何通过直方图判断图像中是否有纯黑和纯白像素了吧?就是将鼠标移动到0或255色阶位置,看看像素数量是否为0即可。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直方图Y轴所代表的像素数量,可能会有超出窗口上限的情况,因此不能单凭视觉来判断像素数量,要以统计数据为准。还有一个问题,如果在Photoshop中制作较大尺寸的图像,直方图右上角可能会出现一个警告标志。这是因为如果图像较大,电脑计算直方图的工作量也较大,为了保证显示的即时性而采取了粗略计算的方法。将来随着计算机运算速度的提高,这种情况就会改善。粗略的直方图和统计数据可能和真实情况有一些出入。点击这个警告标志即可看到正确计算的结果,可也双击直方图区域或按右上方的按钮。

5 次浏览
(6-4):论亮度的合并
(6-4):论亮度的合并

0607前面我们都是改变曲线的中间部分,现在我们来改变一下曲线的端点,将高光点往左平拉一些,观察下方的输入数值为200,输出为255。如下左图的样子。这时图像变为下中图的样子。注意观察右边所演示的直方图变化。首先我们看到的是图像变亮了,然后观察直方图,可以看到原先没有像素的高光区域现在充满了很多像素,并且达到了右边界。达到右边界说明什么呢?因为直方图亮度色阶方式的最右端代表了最高的亮度。所以直方图达到右边界说明了这时候图像中有一部分像素达到了255级亮度。再深入一些来看上左图,高光点往左平移说明了什么呢?我们说过这个点代表了最亮,也就是说它所在位置的像素就是最亮的。它原本是处于绝对亮度值的255处,现在移动到了200处,那么这200处就要“听从指示”提升为255亮度。而原先的201、202等亮度理论上应该变得更高,但是亮度的最大值是255,因此它们最高也只能达到255。这就造成了一个现象:原先亮度值为255至200的像素,都统一变为255。如下图所示,处于红色斜线区域内的是原先亮度值在200至255之间的像素,在绝对亮度上应该有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在提升后都变为了纯白。我们对曲线的这种操作,其实也可以称为是对亮度的合并操作,将200至255合并为255。说到合并,大家就对这种操作有了个形象的概念了。但是同时也会有一个疑问,200至255合并后的亮度就一定必须是255吗?能不能是200?或者其他的亮度呢?如果学习到这里自然而然想到了这个问题,说明你是真的用心在学习。这个问题我们放到后面去讲解。先来说说这种合并对图像的影响。在白色的画布上画画,一定要用非白色的颜料才能看到绘画的效果。我们之所以能够在图像中分辨出事物,是因为图像中各部分有着不同的明暗对比,这种对比构成了图像的细节。那么我们前面所做的合并亮度的操作,将200至255这些原本有着55级亮度差的像素,都合并为了一个亮度255。这势必会导致图像的细节丢失。注视下左图两个红框处的云,是不是觉得原先看得到的云彩细节在调整后消失了?我们还可以使用魔棒工具,打开如下左图,用同样0的容差在两个红框内左上方同样(目视对比即可)的位置点击。产生的选区效果如下右图。左边有选区吗?有,非常微小,就1像素大,不加以提示几乎看不到吧。而右边的选区就如同一首散文中所说的:那一片绿油油的稻田啊。只不过这里是白花花的。为什么会有如此重大的差异?就是因为原先有着非常多变化细节的云彩,在曲线操作后许多像素亮度被提升到了255,使得原本有差异的部分变得没有差异了,所以魔棒工具才可以一马平川地选取了一大片区域。大家可能会觉得,原图那看起来灰蒙蒙的云彩,能有多少亮度变化?改变一下会差这么多?OK,为了让大家信服,我们还是让事实来说话。我们使用矩形选框工具〖M/SHIFT M〗选择下图红框左上角的一块区域,注意信息调板中XY的数值,在45,20处按下鼠标,并按着SHIFT键画一个宽度(信息调板中W数值)为10像素的正方形选区。这个选区只有100像素大。如下左图 。这时直方图调板中就会显示着这个选区内的亮度色阶,用鼠标选取直方图调板中有像素存在的所有色阶。如下中图,注意统计数据中左侧的“像素”表示选区内的像素数量,而右侧的“数量”则表示在直方图中,鼠标所选中的色阶范围内所包含的像素数量。两者必须相等才说明我们完整选择了所有色阶范围。现在看看统计数据中的色阶,是205至220,说明在这100像素中,有16级亮度的变化。没想到有这么多吧?还不止呢,这里只显示亮度值,而在同样亮度中还可以有很多不同色相存在。就如同本课开头第一张图片所说明的那样,同样是深色,既可能是深红色也可能是深蓝色还可能是深绿色。魔棒工具是根据色彩差异来作为判断标准的,而不仅仅是亮度。所以我们将直方图通道切换为RGB方式,选取其中所有存在像素的色阶(注意统计数据右侧的数量应为300,这是因为RGB方式综合了3个通道的像素)。观察变化范围:199至225共25级,如下右图。See?在一块这么小的地方,对于魔棒来说就意味着25个不同区域。所以别太相信自己的眼睛,人眼对细节颜色差异的判断力远赶不上电脑。0608明白了上面的合并高光区域的道理后,就可以用同样的思维去理解合并暗调区域,如下左图是合并暗调区域的曲线,代表原先0至65亮度都被合并为了0。图像暗调区域就增加了。右图是图像变化的效果。

7 次浏览
(6-5):单独调整通道曲线
(6-5):单独调整通道曲线

到现在为止我们都是在曲线的RGB综合通道中调整,其实对于RGB格式的图像而言还可以单独对某一通道的曲线进行调整。在单独通道中的曲线概念与综合通道中是一样的,也分为高光中间调和暗调。在课程#01的色彩原理中我们学习过,纯白是由RGB都处在最高发光级别构成的,纯黑是由RGB都不发光构成的。掌握了RGB色彩构成原理后来看单独的通道曲线就不会觉得困难了。而如果对于色彩原理部分还没有完全掌握,则会相当吃力。对于一幅既定的图像而言,单独改变某个通道的曲线,会造成色偏。很简单的道理,如果你把红色通道曲线的中间调往Y轴增加,就如同我们刚学习曲线所做的那个调整一样,就意味着红色在图像中被增加了,那么图像肯定就偏向红色。增加绿色就偏绿,增加蓝色就偏蓝,这3个应该都能够想得明白。那如果减少红色呢?图像会偏向什么颜色?看,为什么刚才我提醒你们要先掌握色彩原理,在这里就派上用场了。理解了色彩模式中的内容,现在就能够很快判断出:减少红色图像将偏青,减少绿色图像偏粉红,减少蓝色图像偏黄。这种现象称为反转色(互补色)的此消彼长。如果听不懂上面我在说些什么,或者是中途加入的读者,最好先阅读课程#01,务必掌握后再继续往下学习。课程安排是有计划的,最好从头学习下来并完全掌握,以免产生知识断层。这套教材将会印刷出版,如果教程中的内容有实在难以理解的,那不是你们的问题,而是我写得不好。请将问题记下并向我反映。我是赵鹏,QQ号码7070770,邮件地址是zpaway@msn.com。好,我们继续。现在我们不再详细叙述曲线调节的方法了,通过一个实例来边感受边学习。我们用的还是前面的这张图片,如下图。这是我在阴天拍摄的,所以看起来画面很一般。现在我们要将它调整为一幅灿烂的黄昏。先来分析一下思路,既然是黄昏,天空就应该是金黄色的,所以天空部分就要偏金黄,金黄是由红色加黄色混合而成的。那么就应该让天空偏红和偏黄。偏红就是增加红色,偏黄就是减少蓝色。再者,天空部分在曲线中是靠近高光区域的,因此这个操作总结起来就是:增加红色高光和减少蓝色高光。如下2图。下左图直方图调板的显示。从中可以很容易地看出红色高光在增加,而蓝色高光在减少的情况。右图是改变后的图像,已经有很明显的金黄效果了。然后在RGB综合通道中再作一些调整,让原本属于暗调和中间调的部分下降一点,暗一些以衬托天空。将高光部分的天空再加亮一些。如下左图。这样就得到了很灿烂的黄昏颜色。

4 次浏览
(6-6):论色阶的断层现象
(6-6):论色阶的断层现象

在前面的曲线调整中,如果将直方图设为RGB,就常会在调整后看到直方图产生的断层现象。如下图示范了调整RGB曲线前后的RGB直方图。可以很明显地看到调整后的RGB直方图中的色阶有“篱笆状”,开启统计数据用鼠标测量“篱笆间隙”会发现像素为0,说明这个色阶上没有像素存在。这就是所谓的色阶断层。 那么色阶断层是怎么产生的呢?0610其实很简单,从上图就可以得知,曲线的调整扩大了原本狭窄的色阶范围。那么原先在狭窄范围内的像素,就要按照扩大的比例,去适应新范围的分布。但是这扩大的比例并不是整数。Photoshop图像处理核心的计算精度是万分位,也就是说这扩大的比例是类似1.3795这样的数值。那么我们来计算一下原本处于114、115、116这3个连续的色阶在扩大后的数值:114×1.3795=157.263115×1.3795=158.6425116×1.3795=160.022我们知道色阶的数值是整数,那么计算的结果也必须取整。所以扩大后的色阶应该为157、159、160。其中可以看出其中158色阶被跳过了。那么158级在调整后直方图中就成为了“篱笆间隙”。原本处于连续的色阶,在扩大后变为了不连续,就形成了色阶断层。这也是为什么看起来断层总是间隔一段距离出现的原因,因为误差的产生也是间隔的。并且Photoshop的图像核心也主动将这些误差尽量分布在全色阶范围中,以免造成在某个范围内集中出现误差的情况。所以,色阶的断层是因为扩大色阶范围造成的。在上面的例子中,可以看出原图的色阶是没有达到全范围的,即没有达到0和255端点。那么如果说图像本身的色阶就已经达到全范围,是不是就不会出现误差呢?不是的,即使原来的色阶已经充满0至255全范围,还是会造成色阶过渡部分的计算误差。这是因为我们在前面学习过的,像素在直方图左右端点的合并现象。那么,缩小色阶范围是不是就不会造成断层呢?是的,原来连续的色阶在缩小后还保持着连续性。缩小计算只会产生重叠的级别,但不会产生断层。我们可以通过计算得知:114÷1.3795=82.6386115÷1.3795=83.3635116÷1.3795=84.0884取整后为83、83、84。可以看出原本114和115色阶被合并了。那么色阶82岂不是又闲置了?不会的,大家用113÷1.3795就会明白。如何避免断层产生呢?除非你不扩大色阶范围,否则断层现象在所难免。断层会对图像造成影响吗?既有影响又没有影响。有影响是绝对而言的,既然色阶少了肯定是一种影响啊。没有影响是相对而言的,只要是给地球人看的,断层存在与否并无区别。你的眼睛能分辨出色阶断层吗?断层如何修复?很简单,如果改动图像像素总量,或者改变色彩模式,Photoshop会重新填满色阶范围。需要注意的是,改动图像像素总量指的是【图像>图像大小】或自由变换〖CTRL T〗这样的针对全部像素进行“全局调整”的操作。而【图像>画布大小】及裁切工具〖C〗属于“区域调整”,因此无效。有关自由变换及裁切工具我们将在以后介绍。最后,Photoshop的内部运算远比我们以上的举例要复杂。在这里我们是做了一个易懂的比喻以方便大家的理解。

11 次浏览
(6-7):自动及黑灰白场
(6-7):自动及黑灰白场

0611在曲线调整框右方有一个自动的按钮,它的作用是使RGB3个通道中的色阶扩展到全范围。如果图像是CMYK模式就将CMY通道扩展到全范围。但是如果使用不当会造成偏色。还是拿我们上面那张图片来说,我们看一下它的各通道的直方图,发现RGB之间相差不大,RGB的山峰和低谷都在相近的位置上。如下左图左边部分。使用自动功能以后效果如下左图右边部分。同时大家也可以在曲线设置框中切换到不同的通道,就可以看见自动功能改变曲线的效果。自动命令有多种作用方式,如果使用结果与下图不符,点击曲线设置框的选项按钮,将算法选为“增强每通道的对比度”。并勾选下方的“存储为默认值”。如下右图。其余的算法方式暂时不要求掌握,大家如有兴趣可在学习完本课后自行探究。我们将会在下一课中学习。现在我们使用另外一张拍摄天空的图片,如下图。我们也使用色阶命令〖CTRL L〗的自动功能看一下效果。发现改变后的图像颜色发生了严重的偏离,如下左图。这是为什么呢?仔细看调整前的通道图,可以看出原图的暗调部分是没有蓝色和绿色存在的。而自动调整后,绿色和蓝色都分布到了暗调区域,使得暗调区域的颜色变深了。同时可以看出调整后蓝色在高光部分的分布也减少了,因此高光部分的云彩光线不再那么蓝了。大家也许会有一个疑问,看起来调整前红色分布在暗调区域较多,那为什么图像中暗部不会偏红色呢?原因很简单,红色直方图在暗调区域较多代表的是大部分的红色只发出很微弱的光,换句话说就是红色光在画面中的成分很少。将直方图转为亮度色阶就明白了。如下中图,在红色分布较密集的地区几乎没有亮度。没有亮度那当然看不见啦。在RGB色彩模式下,无论高光还是暗调,都要有至少两个通道存在一定的像素,才会体现出高光或者暗调的画面效果。如果只有一个通道存在像素是没有效果的。而上图正是在暗调区域只有红色存在,没有绿色和蓝色。因此可以判定这幅图片没有暗调区域。而亮度直方图的显示也证明了这一点。在调整以后,绿色和蓝色也被拉到了暗调部分,此时才显示出深色的效果,也可以从如下右图的亮度直方图得知。因此,不要把亮度色阶等同于RGB色阶,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虽然大部分情况下亮度色阶和RGB色阶差距不大,但判断图像中真正的,被人眼所感知的,RGB三色光混后的最终明暗度,应以亮度色阶直方图为准。但是在调整图片时,有时也需要使用RGB直方图,在后面就会介绍。另外,自动命令改变的单独的R、G、B通道曲线,对于RGB综合通道的曲线是没有影响的。所以我们可以在使用自动功能以后,再做一些调整。实际调整图像的时候,也都经常是需要融合几种操作共同作用的。 

6 次浏览
(12-11)概览Illustrator路径功能
(12-11)概览Illustrator路径功能

Photoshop的路径功能与Illustrator相比,虽不至于是天壤之别,也至少相当于石器时代和铁器时代的区别。不过,虽然后者提供了更丰富的创作和修改工具,但在基础的路径绘制方面,两者却没有多少差别。比如我们之前绘制过的鼠标,在Illustrator中也必须一笔一划地去绘制,其思路、控制方法甚至快捷键都是相同的。所以在本课中的所学习的知识可以完整移植到Illustrator中加以应用。现在我们来看一下Illustrator的绘制工具,如下左图是我们熟悉的钢笔类工具。然后是也比较熟悉的形状类工具。第3个可就不认识了,这是线段类工具,可直接绘制出圆弧、螺旋线、网格等。--再来看一下Illustrator的修改工具,如下左图是铅笔和橡皮擦,其可以像在纸上用橡皮一样,擦除路径的某些部分;如下中图是裁刀工具,可以直接将封闭路径剪开成为开放路径,或像切蛋糕那样,把一个封闭路径分为两个;如下右图可称为涂鸦类,类似于Photoshop中的液化。--接下来看一下Illustrator中几种修改命令的效果。首先是路径偏移,可以利用一个开放路径生成一个新的封闭路径,看上去就像路径长胖了一样。如下左图。与Photoshop的路径运算类似但更为全面的功能,可通过如下右图的路径查找器调板使用。-可以在两个或更多的路径之间产生过渡,如下左图,这个功能常被用来制作一些“花里胡哨”的大面积线段效果,如下右图。-Illustrator可以在由开放路径交叉所形成的区域内直接上色,就好比在Photoshop中使用油漆桶一样。这在设计徽标方面非常实用。因为其符合设计徽标时候的线条思维方式。

7 次浏览
共计79条记录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