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平面设计 > PS教程 > 系列教程 > 大师之路

最新发布

(12-10)实战矢量制作
(12-10)实战矢量制作

现在我们来制作一个徽标,最终效果如下图。很明显的,这就是将一个圆分割为两个部分,只是分割线是一条曲线。但注意上下两个部分的颜色不同,这就意味着两者要分别位于不同的图层中,才能指定不同的填充色。我们已经学习了所有路径的知识,已经不存在技术问题,现在需要的是技巧和思路。看到这一行文字时,请立即停止阅读,先行思考如何制作并动手尝试,再看后面的讲解。如果思考有难度,往下一些可得到进一步的提示。如果思路不清晰,那么就把问题看成,如何把一个圆以弧线分割为半圆,如下图所示。解决了这个问题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制作。现在我们来讲解如何制作。首先以形状图层方式绘制出圆,在图层调板中复制该层并将隐藏原图层。如下左图。这样做是为了备份,大家应该养成这样的习惯,并且在制作过程中应随时按〖CTRL_S〗存盘以避免数据丢失。接下来将矢量蒙版中的路径显示出来,用路径选择工具〖A/SHIFT_A〗将其选择,〖CTRL_C〗复制。然后将除背景层外的所有图层隐藏,确保没有选择带矢量蒙版的图层(可以选择背景图层,或不选择任何图层),〖CTRL_V〗将路径粘帖,此时画面及图层和路径调板如下右图。如果选择了带矢量蒙版的图层,即使该图层处于隐藏状态,但路径还是会显示在路径调板中。如果发生这种情况也没有关系,只要确认在路径调板中所选择的为“工作路径”即可,因为它就是刚才粘帖来的路径 。-现在对工作路径予以修改,如下各图所示。首先减去下方的锚点,然后使用转换点选择工具调整蓝色箭头处的两个手柄。1255在修改的过程中注意观察信息调板〖F8〗中的角度A和长度D数值,确保两条方向线的长度相等,夹角为水平。可按住SHIFT键锁定角度。但锁定有时也会导致很难达到既定的角度和长度,此时可以先拖动到附近,然后再次按住SHIFT键进行调整。即使方向线没有达到这里的要求,对本例来说影响也不大。但这样做能确保分割的弧度规整,在以后总会遇到有这个需求的时候。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就得到了弧形分割的半圆,接下来就是将其选择(应使用路径选择工具)并复制,然后显示原先隐藏的图层中位于上方的图层,点击它的矢量蒙版,在出现路径之后粘帖半圆路径,并将半圆路径改为减去方式,效果如下左图,图层调板如下中图。此时,尽管位于下方的图层其实还是一个圆,但从画面效果上来看已经完成了制作。如果要更专业些,可以继续利用半圆路径对下方图层的矢量蒙版进行运算(运算方式应为交叉)。那么图层调板应如下右图。

3 次浏览
(12-09)实战路径运算
(12-09)实战路径运算

现在我们来学习路径的另外一个很重要的操作,那就是运算。与选区运算一样,路经也具备添加、减去、交叉等功能。这其实应该在学习路径绘制的时候就接触,但当时单一的路径不容易体现出运算的效果,现在通过形状图层来学习就很直观了。因为形状图层会在图像中产生一个色块,这样就很容易观察到路径运算的效果。在顶部公共栏红色箭头处选择形状图层方式,橙色箭头处即为各种运算方式。绿色箭头处的按钮如果按下,可以在样式列表中为形状图层指定图层样式。把需要用到的图层样式存储到列表中,这时就可以直接使用。当然也可以通过样式调板使用。最后是填充的颜色。路径的运算方式分别为:新形状图层:此方式下使用形状工具所绘制的形状将作为新的颜色填充图层。添加形状区域:所绘制的形状将与原有的形状区域共同产生填充颜色效果。从形状区域减去:从原有的形状中减去填充色区域。如果没有重叠则没有减去效果。交叉形状区域:在多个形状区域的重叠部分填充颜色。反交叉形状区域:在多个形状区域的重叠部分以外填充颜色。如果没有重叠则等同于添加。1250需要注意的是,有两种情况会导致填充色无效。一是在减去和反交叉方式下,如果两个形状完全相同且位置一致,则填充色无效。二是在交叉方式下,如果多个形状没有重叠则填充色无效。在实际使用中应避免发生这些情况。1251现在新建一个400×300的图像,使用矩形工具〖U/SHIFT_U〗,如下左图,在顶部公共栏点击红色箭头处,开启形状的几何选项。这个选项依据形状工具的不同,其内容也不同。将矩形尺寸设为固定的200×20像素,这个数值是相对整个图像的尺寸而言的,大家可以自己设定。然后在图像中画出一个矩形。由于后面要对路径进行操作,因此现在先填充一个较浅的灰色,这样就比较容易看清楚路径的线条。需要注意的是,要确认目前的样式为无样式。否则矩形绘制出来就带着图层样式效果。现在要为这个矩形添加一个箭头,我们使用多边形工具〖U/SHIFT_U〗来完成,多边形的选项如下左图,其中半径我们并没有指定,大家也可以设置为30像素这样的数值。现在要确认之前的矩形路径在图像中处于显示状态(如果填充颜色太深可能路径就不明显),即图层调板应如下中图所示,在矢量蒙版周围有选择框。如果同时开启了路径调板,则应如下右图所示。--接着确认顶部公共栏中的运算方式为添加,可通过快捷键〖+〗来快速切换。然后在图像中绘制一个三角形,位置任意。然后使用路径选择工具〖A/SHIFT_A〗,按住ALT键(这样就启动了移动复制功能)将三角形拖动到矩形的左侧。然后〖CTRL_T〗启动自由变换,将其水平翻转。过程大致如下图。也可以通过〖CTRL_C〗和〖CTRL_V〗的方式对路径进行复制,但由于粘贴后的路径位置与复制时候相同,所以最好在复制之后移动一下原路径,再进行粘贴。

4 次浏览
(12-08)应用路径
(12-08)应用路径

到目前为止我们还不知道路径究竟有什么实用价值。画是画出来了,能做些什么呢?路径的应用可以分为两大用途,一是点阵应用,二是矢量应用。在这里要提醒大家记住的是,一个选区对图像而言也是没有任何实际效果的,除非我们利用这个选区去填充颜色或建立蒙版等操作,选区才算是发挥了作用。同样,单纯的路径对于图像来说也没有任何效果。虽然在Photoshop中可以看到路径,但保存为其他的图像格式(如jpg、gif、bmp等)时,路径形同虚设。一定要将路径加以应用才能对图像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另外,如果要保存路径信息,应该将图像存储为PSD文件格式,正如同要保存图层信息一样。保存为其他的图像格式则无法保留。所以大家要注意保存好PSD源文件。点阵应用最通常的就是将其转为选区。我们知道,普通的选区工具很难创建曲线型边缘,而路径则可以很容易地建立。但这种用途也丧失了路径在修改上的优势。路径之所以优秀有两大原因,一是因为可以创建曲线。二就是因为其修改方便。首先想一下,我们将选区用在什么地方呢?在以往的学习中,最早是利用选区对图像进行填充颜色,或局部色彩调整,后来升级到利用选区建立填充图层和色彩调整层。这两种图层的优点这里就不再重复介绍了。往更深层思考,这两种图层其实都是带着蒙版的,由蒙版对填充层或调整层的面积进行控制。那么归根结底,是将选区转为了蒙版。后来我们又将蒙版扩展为对普通的图层进行控制。可以说,在现实的制作中,尤其在图像合成类型的设计稿中,只要有图层就几乎伴随着蒙版。除了蒙版以外,选区的另外一个可见的应用就是描边。先预设好画笔,然后通过【编辑_描边】来完成。但我们并不注重这个功能,因为选区一定是封闭的,选区描边出来的线条也都是封闭的。那么在大多数情况下就可以通过图层样式来实现。图层样式快速、可修改的优势是普通的描边无法比拟的。当然,选区描边也并非一无是处,因为它是以画笔设定为基础的,可以营造出图层样式不能实现的效果。比如可以设定较大的间距实现点线的效果。或者设定直径渐隐来实现由粗到细的效果。还可以指定其他的笔尖形状(类似树叶、稻草等)。只是这一类效果在网页设计中很少被使用。总结起来,在Photoshop中,选区的最大价值在于建立蒙版。那么如果需要将路径转为选区,其目的大多数也是为了建立蒙版。此外路径也可以用来描边,由于路径允许是开放的,因此描出来的边也可以是一条开放线段。这比起选区来就更具有灵活性。但描边属于点阵应用,因为描边的成品存放于普通图层中,不再具备矢量特性。1241那现在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如何将路径转为选区。首先在路径调板中确认是否正确选择了路径组,然后点击下左图红色箭头处的按钮即可转为选区。或者〖CTRL_回车〗,也可以按住CTRL单击路径调板中的缩略图,就会看到选区被创建。此外,点击路径调板右上角的圆三角按钮后选择“建立选区”,则会出现如下右图的设置框,其中各选项的作用大家应该都能明白,这里就不再介绍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路径是开放的,那么相当于将两个端点之间以直线连接后创建选区。1242此外,路径调板中的按钮功能是描边。按钮则是填充颜色。点击圆三角按钮后出现相应的设置框。这两者都属于点阵应用,点阵就意味着是作用于图层的,因此还要正确地选择图层。-事实上不必通过选区,路径可以直接作为图层的蒙版,并保留可编辑性。比起描边填充和转为选区,这才是路径最主要的应用。首先创建一个路径,如下图。锚点的绘制顺序为数字所标(大家可自定顺序)。注意锚点4其实是一个半曲线锚点,就是在绘制之后,接着就按住ALT键单击该锚点,删除锚点的去向方向线。这样下一个绘制出来的锚点5也是直线型锚点,因此没有方向线显示出来。而锚点5与锚点1之间的片断15还是曲线,因为锚点1具有两条方向线。在绘制的过程中有些方向线或锚点可能超出画面范围,尤其在图像边缘绘制时。此时可以适当拉大图像窗口方便操作。注意不是放大图像,放大图像并不能在图像周围留出空隙。需要注意的是,选区在创建时是不可能超出图像之外的,但路径却可以。不过这对于应用后的实际效果来说,并无影响,不用担心会超出原有图像的边界。大家也可以自己尝试描边和填充 。

9 次浏览
(12-07)规划锚点
(12-07)规划锚点

有一个前提要记住的是:锚点数量越少越好。这样说大家可能会觉得奇怪,如果锚点较多,不是可以营造出更多的曲线形态么?这个想法本身是没有错的,较多的锚点使可控制的范围也更广。但问题也正是出在这里,因为锚点多,可能使得后期修改的工作量也大。现在我们画出一条“盖形”曲线,然后将其改为“碗形”,如下左图所示,这个过程很简单。现在撤销操作,使用添加锚点工具在曲线的中间添加一个锚点,如下右图所示。如果要将这个由3个锚点组成曲线改为之前的“碗形”,则要麻烦得多了。大家可以自己尝试一下。因此锚点并不是越多越好,一个优秀的路径,应该使用最少的锚点来完成。从一个路径的锚点数量上,也就可以看出绘制者水平的高低。-虽然我们强调要用尽可能少的锚点来绘制路径,但大家也不应过分苛求,否则就本末倒置了。大家看到的下左图,就是我在撰写教程时所使用的无线轨迹球,现在尝试用路径来勾勒它的外轮廓。首先使用4个锚点完成了绘制,如下中图,这看起来还是比较好的。但是注意锚点23之间的片断并不是很完美。因为此处的弧度变化急剧,需要近距离的两个锚点来控制,但锚点2如果与锚点3拉近距离,则其与锚点1之间的片断形态又无法保证。按照这样的情形,虽然我们做到了用最少的锚点来绘制路径,但同时也牺牲了精确度。于是后来又修改了路径,如下右图,可以看到在锚点12和锚点34之间各增加了一个锚点,如下右图中绿色及蓝色箭头处。这样加强了对左方及右方弧线的控制,分担(注意不是取代)了锚点2的工作,于是锚点2可以向锚点3移动些许,使它们之间的片断得到了更精确的控制。在变化较为平缓的弧度上,锚点应尽可能地远,以减少锚点的数量。在变化较为急剧的弧度上,近距离的锚点可以提供较强的控制力。如果以上的图片看的不是很清楚,在下图的比较中就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另外大家也可以打开素材包中的PSD文件,然后在路径调板中分别选择两条路径观看。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再归纳出一个技巧,就是绘制路径时应先尝试用尽量少的锚点,在后期修改中如果发现无法精确控制,出于加强控制力,可在现有锚点之间增加新锚点。新锚点应尽量位于原有两点的中间位置,这样可以令新锚点的两条方向线长度类似,不至于出现较大的差距。如下左图中的两个路径的对比,在不同位置上增加的新锚点,其两条方向线的比例也大不一样。从实际操作上考虑,锚点1的其中一条方向线太短,这样在修改的时候,稍微拖动便改变了很大的角度,不易控制精确度。而锚点2则要相对好上许多。需要注意的是,在有些情况下,在两个锚点中间位置添加的新锚点,其两条方向线长度未必就相近。如下右图,处在中间位置添加的锚点1,其两条方向线长度相差就较大,而并非在中间位置添加的锚点2,其方向线长度反而相近。这是因为,新锚点还要参考原先两个锚点的方向线,如果原先两个锚点的方向线长度相差很大,要想令新锚点达到我们的要求,就需要将其靠近方向线较短锚点的那一侧。同时,我们也可从下右图中看出新增的锚点对原先锚点方向线有削弱的作用。尽管角度没有变化,但长度明显缩短。以后可以通过这个方法来避免出现过长的方向线。因为如果方向线太长,特别是如果超出了图像边界,绘制和修改就较为不便。-1239我们知道每个锚点都有两条方向线,分别控制着上一锚点与本锚点之间,以及本锚点与下一锚点之间的片断。我们也知道了改变方向线的角度会影响片断的形态。在这里要提出的问题是,如果要在锚点处保持平滑的曲线,则锚点的两条方向线应处于水平夹角,否则曲线就会出现“尖角”现象。如下左图中的对比。注意这里的水平并不是指相对图像的水平,而是指夹角为180度。两者也分别被称为平滑点与角点。从方向线的几何特性上也不难理解。既然方向线是片断的切线,那么前后两条方向线的切线角度相同,则好比它们共有一条方向线,“来向”的最终进入角度,和“去向”的原始出发角度就相等。它们的长度可以不同,只要角度相同就可以保持平滑的曲线。大家如果已经开始实际动手绘制路径的话,应该就已经遇到过曲线不平滑的现象,因此理解这个知识很重要。可以通过前面学习过的方法,用转换点工具在锚点上拖动来重新建立方向线。

4 次浏览
(12-06)路径的其他操作
(12-06)路径的其他操作

1226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大家可能会遇到所绘制的路径不知为何消失的情况,怎么也找不到,无奈之下只好重新绘制。其实路径存放在专门的地方,就是路径调板,路径调板通常和图层调板组合在一起,也可以通过【窗口_路径】开启。我们看路径调板和图层调板有几分相似。现在新建一幅图像,随手画条路径,就可以在路径调板中看到。如下左图(使用了大型缩览图)。我们看到目前的路径名称为“工作路径”且为斜体字,这样的路径属于临时路径,随时可以被取代。如果在路径调板中取消该路径的选择,并重新绘制,那么这个路径就不存在了,被新路径所取代。而新的路径也是“工作路径”,也还是临时身份。取消路径选择的方法,可以在路径调板中路径名称之外点击即可(如下右图红色区域)。如果当前使用的是路径类工具的时候,按下回车键也可取消当前路径选择。-1227如果要将其长久保留在路径调板中,就要将其变为永久路径。在这里考大家一下,如何通过路径调板来复制路径呢?大家一定都想到将现有的路径拖动到底部的新建按钮上,就如同复制图层一样。那现在大家就照这样操作一下看看。我们看到在路径调板中并没有多一个图层,而只是变为了“路径1”。这其实就是将原先的临时路径转变为了永久路径。如果现在再重复同样的操作,则相当于复制路径,在路径调板中就会多出一个路径,如下右图。-因此,单纯的路径绘制完之后是临时性的。所谓单纯的路径就是指在公共栏以方式绘制的路径,必须转为永久路径后才能长期保留。不过如果是以方式绘制的则不必担心会消失(尽管不属于永久路径),这我们会在后面的课程中再详细介绍。在这里大家要明白的是,路径并不是图层,因此不要用图层的思路来思考路径,比如路径的复制,刚才我们在路径调板中的复制,其实算不上真正的复制,因为这两个路径并不能同时出现。基于像素的点阵图像,如果要避免混淆,需要用单独的图层去存放,否则像素就会融合到一起。而路径本身可独立成体,如下左图。虽然在路径调板中显示只有一条路径,但是在画面中却存在着两条独立的路径。1228大家可以这样来理解,路径调板中的每一个路径名称,其实都是一个路径组,在这个组中可以存放很多路径。可以通过路径选择工具〖A/SHIFT_A〗去移动路径,如下中图。按住SHIFT键后依次点击各路径,可选择(再次点击则取消选择)多条路径,另外也可以如下右图般拖拉出选取框来选择多条路径。拖拉框只需要触及路径即可,不用完全包围。虽然直接选择工具也可以移动路径,但很容易造成路径上锚点或片断的移动,因此如果是为了移动整条路径,而不是为了修改,还是使用路径选择工具较为妥当。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单纯的路径是无法通过我们惯用的移动工具去移动的,这点要尤其注意,是初学者很容易犯的错误。在移动过程中,按住SHIFT键可锁定移动的方向,另外也可以使用键盘上的方向键移动。--1229在对于已经完成绘制的路径,如果需要继续对其绘制,可使用钢笔工具移动到路径的末端端点,注意光标变为,并且锚点处于被选择状态,此时就可以在其它地方继续绘制这条路径的新锚点了。如下图所示。

3 次浏览
(12-05)绘制曲线
(12-05)绘制曲线

我们已经说过,绘制路径其实根本就在于锚点,锚点的位置和方向线决定了片断(即锚点之间的线段)的形态,许多个片断相连就组成了我们所看到的曲线。所以判断锚点的位置就显得很重要,而判断锚点位置的方法,其实也就是分析出C形和S形片断曲线的所在。如下左图,不难看出,1号是C形,2号和3号是S形。根据我们所掌握的知识,它们都是由两个锚点所组成的。锚点的位置就是每条曲线的起点和终点。因此它们的绘制效果应该如下右图。-我们已经明白这些理论上的内容,那如何能够绘制出所想要的曲线呢?这里大家要明白的是,如果是凭空来绘制曲线,比如画一条眉毛或一只眼睛,这需要有绘画方面的美术知识。鉴于大多数人都不具备这样的能力,我们就通过临摹现成的图像来学习。也就是我们在一个已经成型的图案中,用曲线去勾勒它的轮廓。其实无论是否具备美术知识,操作的方法都是一样的,区别只在于那些有美术基础知识的人,可以凭空想象出眉毛或眼睛的曲线应该是怎样的形态,而不具备的人需要通过观察现成的图像才能感知。即使并不具备美术知识的读者,也不要灰心,如果你能每天临摹10只眼睛,不用多久你也能拥有凭空绘制眼睛的能力,因为大脑在重复思维中逐渐固化了那样的曲线形态。不断练习是掌握Photoshop的必经之路,再详细的教程,再优秀的老师也不能取代这个阶段。在实际操作中,锚点的位置通常是比较容易确定的,难点主要在于锚点方向线的控制上。方向线有两个控制因素,一是角度,二是长度。角度相对来说简单些,就是锚点处的曲线切线,并且要朝向下一锚点的方向就可以了。而长度则影响着曲线与方向线的相离程度,如果曲线的跨度很大(圆弧距离长),则方向线应长些,反之则短些。这样分析起来,好像没有一个是难点了。OK,Let'sgo!首先在1号曲线的左端起点(起点并不一定左边,只是大家都习惯从左往右而已),按下鼠标并拖动方向线,这个方向线的角度就应该如下左图中的黑色线条,而两条红色线条是错误的角度,上面一条相离圆弧太远,下面一条则与圆弧相割。同样是错误,但情节有轻重。在这两者中,上面一条红线还不会造成太大的误差,可以通过下一个锚点的方向线来补偿一些。而位于下面的红线所造成的误差则很难弥补。因此,如果说一定要错的话,宁相离勿相割。当然画出正确的方向线才是努力的方向。大家已经在操作中得知,鼠标在按下并拖动之后将出现两条长度相同的方向线,成180度夹角,跟随鼠标(光标为)的都是“去向”方向线。那么以下右图来说,对于起点(锚点1)而言,我们拖动的方向就是通往锚点2的方向线。在锚点2处拖动的时候,拖动的方向也还是通往下一锚点的方向线。但是对于这两个锚点之间的片断而言,在锚点2处对其形态产生影响的,应该是与鼠标拖动方向相反的“来向”方向线,如下右图中的绿色箭头。因此在绘制时要注意观察。按照这个思路和方法,就可以完成3条独立曲线的绘制。大家可以按照教程所提供的图像,也可以自己寻找其他图像临摹。-现在为止我们都只是绘制简单的两点曲线,即起点和终点。但在实际应用中所需要绘制的路径,并不可能都这样单一,大多数都是“蜿蜒曲折”的。我们现在就来学习能够应用于实际应用的绘制方法。再新建一个图像,准备绘制一个如下左图m形状的路径。它应该是由两个C形曲线构成,锚点和方向线应该如下中图所示,注意中间那个锚点的方向线夹角很特殊,并不是像以往我们所看到的那样成180度。但大家仔细想一下就能理解,中间这个锚点的方向线必须要是这样的夹角,才能形成m形。如果无法理解,请回到本课有关锚点方向线的小节巩固相关知识。虽然我们明白了道理,但是在绘制过程中,中间那个锚点的方向线却无法形成特定的夹角。我们绘制的实际过程应该如下右图所示,首先在锚点1处沿着红色箭头拖动出方向线,然后在锚点2处沿着绿色箭头拖动方向线,这样位于锚点1与锚点2之间的片断就是我们需要的形状了。至此没有问题。当我们在锚点3处沿着蓝色箭头拖动方向线的时候,却发现锚点23之间的片断形态并不是我们所需要的C形,而是成了一个S形。此时我们就需要修改锚点2的方向线来达到目的。--1221修改锚点方向线的方法并不复杂,但首先必须选择锚点,我们在介绍直线型路径的时候就已经学习过了,用直接选择工具〖A/SHIFT_A〗在锚点上单击即可选择。不过由于曲线形路径有时候很难判断锚点的所在,可以先在片断上单击一下,就会看到路径中所有锚点的位置,这样就可以比较准确地选择了。被选择的锚点以实心小方块显示,未选择的锚点以空心小方块显示。可以参照本课第二小节中操作速查1205的方法选择多个锚点。当在锚点上单击之后,该锚点的两条方向线就会同时显示出来。此时选择转换点工具,在需要修改的方向线末端圆点(这个圆点也称作手柄)处拖动,即可修改方向线的角度和长度,如下左图。也可以使用直接选择工具,在手柄处按住ALT键不放,拖动方向线。如下中图。如果没有按住或中途松开了ALT键,就会造成如下右图的错误。另外,在拖动手柄的过程中如果按住SHIFT键,可以锁定方向线为45度角的整数倍,即0、45、90等角度。

5 次浏览
(12-04)曲线形态
(12-04)曲线形态

直线型路径并没有太大的意义,路径的一个很大优势在于其可以很方便地创建曲线。创建直线型锚点的方法就是在不同的地方单击点,而创建曲线路径是在需要的地方按下鼠标并拖动才能完成,这拖动的操作实际上就是在建立锚点的曲线方向线。也就是说,拖动的程度将会直接影响曲线的弯曲度。虽然知道了这些知识,也知道如何绘制曲线路径(不就是按住拖动么),但我们似乎还有些不知所措,那就是该如何去控制曲线的样子,又该如何去确定锚点的位置呢?换言之,如果现在想要利用路径画一个曲线的形状,比如一个心形或者一个五星之类的,究竟应该如何着手?先不要着急,还有一些知识需要学习。现在我们来动手做一下,新建一个合适尺寸的白底图像,选择钢笔工具〖P/SHIFT_P〗,公共栏中应设定为路径方式。接着鼠标移动到图像中,光标指示应为(表示将建立一条新的路径),然后在起点按下鼠标并向下拖动一段距离,松手,然后在第二个地方执行同样的操作。形成一条曲线路径。然后结束路径绘制。1217如果要结束路径的绘制,可切换到其他的路径工具,如路径选择工具〖A〗、形状工具〖U〗。最常用最方便的应该是按住CTRL在路径之外点一下(这实际上是临时切换到了直接选择工具)。在以后要学习的Illustrator中也可以使用此方法结束绘制。另外,如果将鼠标移动到起点锚点上,光标指示将变为(前提是已有至少两个锚点存在,否则无效),这时若点击则会建立一个封闭区域,绘制也将随之结束。以上通过两个锚点建立曲线的操作(第一个点按下并拖动、第二个点按下并拖动、按住CTRL在路径外单击结束绘制),大家可以多做几次,每次在拖动起点或终点方向线的时候尝试不同的长度和方向,就会看到不同的曲线形态。不过无论怎样变化,都不外乎几种形态,正所谓万变不离其中。1218比如下图中的这几种,都很像英文字母C,所以我们将其称之为C形曲线。想象一下,如果我们为每个曲线标上XY横竖坐标,那么以下曲线的两条方向线指向都处在X轴同一侧,或Y轴同一侧。这就是C形曲线的共同点。所谓方向线指向,就是从锚点的空心方块出发,到方向线末端的实心圆点的这个方向。形象地说,C形曲线的两条方向线,要么是一起向上指向,要么是一起向下、向左或向右指向。而它们之间的夹角不会超过90度。1219下图的几种,它们的两条方向线夹角都大于90度,分别位于X轴或Y轴的两侧,也就是说,要么一上一下,要么一左一右。这样的曲线我们可以称之为S形曲线。1220需要注意的是,有些看上去类似C形的曲线,其实两条方向线的夹角已经超过了90度。如下左图。有些曲线看上去像是由两个C形组成,但其实不然,如下中图。而有些看上去什么都不像,如下右图。这些都是特殊的曲线形态,其特点是有一条或两条方向线特别长。这样极端的形态并不适合用来绘制一个完整的物体,因为其前后的其他锚点和片断也将受其影响,形态很难控制。因此很少会使用到,在这里是为了将曲线形态表述完整才特地举例。--所有的复杂曲线,都可以看作是由C形或S形曲线相接组成的。而我们就可以借此来判断如何绘制所需的曲线,也就是判断出有几个C形或S形。现在大家来看下左图中鼠标的3条轮廓线,判断一下,它们属于什么类型的曲线?每一条各需要几个锚点?得出结论后再继续往下学习。建议大家自己先尝试绘制,可以将下图保存后在Photoshop中打开,然后绘制路径。

4 次浏览
(12-03)锚点方向线
(12-03)锚点方向线

虽然我们已经学习过了很多知识,但是如果要我们画出一个S形来,却还是很困难。按照通常的思路,就是在图层中填充颜色,或者创建一个带S形状的蒙版。这两种方法其实是相同的,因为它们都需要借助创建选区来完成。当然,有的人可能会想到建立一个带着全黑蒙版的色彩填充层,然后使用画笔工具用白色在黑色蒙版中绘制出一个S形。理论上这样做是正确的,但画笔工具完全依赖手动的鼠标轨迹,而手动轨迹很难形成一个平滑的曲线。可以说到目前为止我们并无法绘制出平滑且准确的曲线。而这一点可以通过路径来实现。现在关闭之前的图像,再新建一个图像(400×300或任意尺寸),切换到钢笔工具〖P/SHIFT_P〗来绘制新路径,之前我们是在不同部位点击产生锚点,现在的操作有所不同。1210在起点按下鼠标并向右上方拖动些许,会看到一个锚点的产生以及两条以锚点为中心的射线随着鼠标拖动,在合适的地方松手,完成起点锚点的绘制。现在移动到第二个地方,同样按下鼠标拖放些许,方向大致为右下方,拖动时除了看到两条与之前相同的射线外,还能看见一条曲线在逐渐形成。松手后完成这个锚点的绘制。最后在终点的位置再按下鼠标拖动些许,方向为右上方,松手后完成。这样我们就得到一个由3个锚点产生的曲线路径,过程可参考下图。为了方便观看,我们在步骤之间使用了蓝色分隔线。并用红色数字表示将要绘制的锚点,用绿色数字表示已完成绘制的锚点。1211我们所看到的这些射线称之为方向线,它们决定着曲线的形态。现在大家一定对此感到一头雾水,这没有关系,它们其实很容易就可以理解。假设在城市中有AB两地,它们之间的道路分布及方向如下左图所示。现在有一个人从A地出发到B地,且不走最短的直线行程,那么:如果A地的人看到他是面向南方出发的,而B地的人看到他是面向北方进入的,综合两地的观察结果,这个人走的路线如下第2图所示。如果A地的人看到他是面向北方出发的,而B地的人看到他是面向南方进入的,这个人走的路线如下第3图所示。如果A地的人看到他是面向南方出发的,而B地的人看到他也是面向南方进入的,这个人走的路线就如下第4图所示。当然还有第4条路线。就是面向北方出发也面向北方进入,这里就不必再做图示了。---1212现在使用路径选择工具或直接选择工具在路径之外的位置点击一下,就会看到路径上的所有锚点都被隐藏了。如下左图。当然前提是要保证路径调板中工作路径还处于被选择状态。1213使用直接选择工具〖A/SHIFT_A〗在锚点12之间的片断点击一下,就会看到两条射线。如下右图。-现在,我们就可以将上右图中的锚点1和锚点2理解为AB两地,从锚点1是“面向右上”出发,而进入锚点2时候是“面向右下”。这样综合起来判断,片断12就应该是一个盖形(上弧),如下左图。使用直接选择工具点击片断23,也会看到从锚点2出发和到达锚点3的两条方向线,基于同样的判断,片断23就应该是一个碗形(下弧)。如下右图。1214现在我们可以理解为:对于一个锚点而言,都有“来向”与“去向”两条方向线。“去向”方向线影响的是该锚点与下一个锚点间片断的弯曲度。而“来向”方向线则影响着该锚点与前一个锚点间片断的弯曲度。既然锚点决定片断,那么片断也可以反证锚点。如果将曲线片断作为圆弧对象来看,按照几何理论,方向线就应当是位于圆弧某一点位置上的切线。这个“某一点”正是锚点。-1215现在我们尝试更改锚点2的“去向”方向线,来看看会有怎样的变化。先使用直接选择工具选择片断23,再切换到转换点工具〖P/SHIFT_P〗,在方向线末端的圆点上按住并往左拖动些许位置,看到片断23的弯曲度发生了变化,效果如下左图。这实质上是修改了方向线的角度,造成了片断弯曲度的变化。也可以不改变角度,在现有角度的方向上拖动,将方向线伸长或者缩短,也会造成片断弯曲度变化。如下右图。

3 次浏览
(12-02)锚点
(12-02)锚点

1201我们先来明确几个概念。首先,要记住路径是矢量的。如果说图像中什么东西是矢量的,那么它就是由路径所组成的。其次,路径可以是与选区类似的封闭区域,也可以只是一条首尾并不相连的线段,分别称作封闭路径和开放路径。而线段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曲线,或两者兼而有之。再者,路径在Photoshop中是指示性的,本身并不能直接构成图像的一部分,只有在将其作为图层蒙版或填色及画笔描边后,才可以对图像像素产生影响。在这点上与选区类似,单纯的创建或修改选区也不能直接令图像发生改变。最后,在Photoshop中只有特定的几个工具能够针对路径进行操作,它们分别是钢笔工具,自由钢笔工具,添加锚点工具,删除锚点工具,转换点工具。这5种工具用来绘制及修改路径。此外还有路径选择工具和直接选择工具,这两者都是用来选取路径的,但在功能上有所区别。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在学习选区工具的时候,曾经介绍过一个多边形套索工具,它创建选区的方式是在不同的地方单击,连接单击的各个点来产生选区。创建简单的路径也就是采用这种方法。1202选择钢笔工具〖P/SHIFT_P〗。在公共栏将绘图方式改为“路径”(如下左图红色箭头处)。这一步非常重要,如果没有选择正确将会产生色彩填充效果。我们现在只是需要了解路径,色彩填充是路径的一种应用方式,将在以后学习。另外如果现在开启“橡皮带”选项会影响我们的学习,可点击下左图绿色箭头处,确保其没有开启。为了得到较为直观的鼠标光标提示,建议大家在首选项中的显示与光标〖CTRL_K,CTRL_3〗项目中,将其它光标设为“标准”,如下右图。-1203新建一个400×300(可自行设定其它大小)的图像,此时将鼠标移到图像内,光标应显示为,然后依次在图像中4个不同地方单击,就会看到这4点间形成了一条路径。如下图所示。细心的读者可能会注意到,在点击了第一个地方之后,鼠标的光标从变为了。前者表示将要绘制一条新路径,后者表示正处在路径绘制之中。记住这些光标显示很有用,本章后面还会对路径操作中所出现的各种光标做一个总结。现在注意看一下图像中的显示,可以很明显地看到我们单击的4处地方,每个单击的点都有一个方块,这些方块有的空心(如1、2、3处)有的实心(如4处)。这些点称为锚点。每两个锚点间的线段称为片断。按照下图中来说,锚点1与锚点2之间的片断我们将其命名为片断12,以此类推命名片断23和片断34。锚点的英文名为anchor,片断的英文名为segment,大家要记住这两个单词,因为在许多矢量绘图软件(如CorelDraw)和三维制作软件(如3DSMAX)中都有它们。一些较新版本的软件往往是先以英文语言版本发布的,而中文语言版本要滞后一段时间,因此记忆常用的软件词汇是必要的。我们刚才绘制这个路径的过程,实际并不是直接画出了3条线段,而是通过钢笔工具指定了4个锚点,Photoshop自动在这些锚点之间依次连接线段构成了一条路径。也就是说,画路径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指定锚点位置的过程,锚点的位置决定路径的走向。记住这个概念很重要。既然是锚点决定走向,那么对于一个已经完成绘制的路径,更改锚点的位置也就可以更改路径的走向。1204需要使用直接选择工具〖A/SHIFT_A〗才可以移动锚点,现在我们先切换到直接选择工具,在路径上任意位置点击一下,会看到路径上的各锚点都以空心方块显示,如下左图。然后我们在其中的锚点3上单击,会看到其变为了实心方块。如下中图。实心方块就表示该锚点(也可以是多个锚点)处于被选择状态,回忆一下我们刚才在绘制路径的时候,最后一个锚点都会自动处于被选择状态。现在可以使用直接选择工具移动锚点3,移动过程中可按住SHIFT键保持水平、垂直或45度角方向。在移动过程中鼠标光标为。效果如下右图。为了方便比较,使用淡红色表示原先的走向。在这里我们看到,移动锚点3后,同时引起了线段23和线段34的改变,这不难理解,因为这两条线段都与锚点3有关联。那么,如果我们移动锚点1或者锚点4,由于它们一个是起点锚点,一个是终点锚点,所以更改它们的位置只会改变一条线段的走向,分别是线段12和线段34。--1205也可以移动多个锚点,前提当然是要先选择多个锚点。还记得添加选区的快捷键么,是SHIFT,在这里也是一样。在先选择了一个锚点后,然后按住SHIFT键单击其他的锚点即可加上。如下左图。如果对已处于选择的锚点按住SHIFT键单击,则会取消该锚点的选择。也可以在锚点之外按住鼠标拖拉,框选多个锚点。如下右图。-1206如果一个或多个锚点处于选择状态,且当前选择的是直接选择工具,就可以使用键盘的上下左右方向键来移动锚点,按住SHIFT键可加速。我们在学习移动图层的时候也用过这种方法,当时被称为“轻移图层”,现在我们也可将之命名为“轻移锚点”或“轻移路径”。

5 次浏览
(12-01)路径初识
(12-01)路径初识

在开始这一章节之前,大家最好做到一件事,那就是忘记前面所学,以全新的心态来学习本章节的内容。按照之前我们的所学的,所有对图像产生实质性效果(如创建选区就不属于实质性)的操作,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绘制,主要用画笔工具完成的,这个绘制除了通常意义上的产生新图像之外,也包括用画笔修改图层蒙版这样的操作,都称为绘制。此外使用文字工具也应算是一种绘制。二是调整,比如最常用到的色彩调整,将红色变为绿色等。再就是针对图层的各种操作,比如更改不透明度等。还有图层样式的设定。此外还应当包括更改图像大小即改变图像像素数量这样的操作,都可以称为调整。在掌握了前面的这些知识后,我们已经掌握了绝大部分的基础知识和技术,即使现在停止学习也可以胜任实际工作。换句话说就是可以“出师”了,在这里先恭喜大家一下。传说老虎的本领都是猫传授的,但猫没有教老虎爬树的本领。而这正救了猫的命,因为老虎出师后要找猫PK。我们大家不是猫和老虎,我也不打算留一手。路径就是前面我们说过的三大基础概念(选区、图层、路径)中的第三,也是Photoshop“任督二脉”中的督脉,由此可见路径的地位非同寻常。尽管如此,但路径在画面效果的表现上并无独特之处,它主要被用来建立一个封闭区域,然后在这个区域内可以进行类似填充或色彩调整这样的操作,也可作为图层蒙版。而这些工作似乎完全可以交给选区去完成,事实上到现在为止我们也都一直在使用选区进行这些操作,也并没有觉得有什么效果是做不出来的。再复杂的选区也可以通过不断修补最终完成。虽然路径在画面效果的表现上并非不可替代(比如可用选区替代),但其矢量、灵活的特点却是独一无二。矢量的意义已不必再次说明,相关的内容我们早已学习过。而所谓灵活,一是针对其创建,二是针对其修改。让我们来看一个例子,要制作出一个类似下左图的形状,我们可以通过先创建一个矩形选区,然后减去一个椭圆选区来得到所需的选区形状,如下中图。然后利用这个选区建立一个色彩填充图层,图层调板类似下右图所示。如果我们使用路径来建立蒙版,在图像效果上两者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在图层调板中则会看到蒙版的样子好像有些不同。如下左图和中图。不过,路径可以很方便地进行修改,如下右图,将红色箭头处的路径点往上方移动些许,就可以变为一个新蒙版形状。如果是用选区建立的蒙版,此时就需要删除原先的蒙版,然后建立新选区再将其作为图层蒙版。或许大家会觉得其实不用那么麻烦,可以通过修改原有的蒙版来实现。这样想是没错的,但是如果要改为以下的这些形状呢?选区的修改工作就非常繁琐了。而如果是路径,修改起来则简单的多,只要在上图的基础上,拖动两下鼠标就可以完成了。因此使用路径的意义不是为了让画面效果更出色,是为了让创建及修改的过程更简单更方便。在Photoshop中可以通过很多方式使用路径,其中最常用也最有价值的方式就是将其作为图层蒙版,这样也称为矢量蒙版。与通过选区所建立的点阵蒙版相比,它具有缩放不失真,修改方便等优点。同时也存在着一个非常大的缺点,如果不是因为有这个缺点,它就可以完全取代点阵蒙版。由于教程载体的局限,在这里我们只能看到静态的图片。一般来说,这类操作性比较强的内容,通过动画或视频来学习会较为直观。大家也可以先暂停这里的学习,通过Google搜索一篇名为《Photoshop路径终极教程》的教程,其中对路径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因为是完全的网络发行版本,在教程中使用了很多动画来辅助说明程。虽然是我早年所撰写,但所阐述的原理是相同的。同时也可以在大师之路教程网站99ut.com上观看路径的视频教程。

6 次浏览
共计79条记录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